【地理】湖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
展开湖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标准差椭圆法是分析空间分布方向性特征的经典方法之一。椭圆的大小反映空间格局总体要 素的集中程度,偏角(长半轴)反映 格局的主导方向。右图为.1991一 2015年北京市不透水地表空间格局变化。读图完成1〜3题。
1.对于该时间段北京市不透水地 表时空分布描述,正确的是( )
A.标准差椭圆范围逐渐扩大且向南移动
B.不透水地表范围不断缩小
C.总体上以东北一西南方向为主导
D.不透水地表区域分布越来越零散
2.1991—2015年北京市不透水地表空间格局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降水
C.植被 D.城市规划
3.1991—2015年北京市不透水地表时空变化给当地带来的影响是( )
A.城市热岛效应增强 B.城市空气湿度增加
C.城市内涝现象得到缓解 D.近郊区农业用地增多
下图是地球经纬网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各点位于北半球、西半球的是 ( )
A.③④ B.①② C.⑤⑥
5.图中④点位于⑧点的( )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下图反映了陕北黄土丘陵区某流域1998年和2014年农户土地结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6-7题。
6.有关该地农户土地结构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坡度小于10°的耕地面积上升
B.果园面积增加比例最多
C.耕地总面积所占比例基本不变
D.林草地面积变化不大
7.据图推测,该流域农户土地结构的变化直接反映了当地( )
A.实施了生态退耕 B.粮食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C.耕地质量彻底好转 D.水土流失状况已被遏制
古湖泊是历史上曾经存在而现在已经消亡的湖泊。莱州湾南岸平原的 古湖泊形成于距今6000年左右的黄骅海侵时期,最初是由处于滨海法地内的古老河口海湾在河口三角洲和海岸沙堤不断发展壮大的条件下演变成潟湖,此后随着全球环境变化,瀉湖与海洋隔离,退居内陆,并经河流水体的不断注入演变成淡水湖。下图示意莱州湾南岸平原古湖泊的分布。读图完成 8〜9 题。
8.在古湖泊形成过程中,莱州湾南部海岸线总体变化趋势是 ( )
A.位置稳定 B.向南推进
C.向北推进 D.反复进退
9.导致莱州湾南岸平原古湖泊消失的根本原因是( )
A.气候变化 B.围湖造田
C.河流改道 D.泥沙淤积
雷暴是暖湿空气在不稳定环境中强烈上升形成的,常伴有闪电等天气 现象。某年7月18日,有雷暴越过洪泽湖,历时约1小时,强度发生了明显变化,雷暴强度与闪电发生的次数呈正相关。下图示意该雷暴天气系统过境洪泽湖时闪电发生的时空分布状况。读图完成10-11题。
10.此次雷暴天气系统过境洪泽湖的方向是( )
A.自东向西 B.自西向东 C.自北向南 D.自南向北
11.此次雷暴天气系统过境洪泽湖,其强度发生变化的主睪原因是 ( )
A.湖面摩擦力小 B.空气对流减弱
C.水汽得到补充 D.热量得到加强
读下图,回答12〜13题。
12.图中表示洼地的是(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13.如果从山麓登山到E处,最容易登山的方向是( )
A.西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东北方向
白令海峡是亚欧大陆与北美大陆相距最近处,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铁 路同原有铁路连通,可以为两大陆提供一条便捷的陆上交通通道。读图回答14〜15题。
14.从北京到洛杉矶铁路沿线,占绝对优势的自然景观是( )
A.针叶林 B.阔叶林 C.半荒漠 D.苔原
15.一列时速为189 km的火车,北京时间3月8日20:00从北京直发洛杉矶 (两城市图上铁路线长约12.6cm。不考虑途中停车时间),到达终点站时当地区时为3月( )
A.11 日 16:00 B.12日 8:00
C.12 日 16:00 D.13日8:00
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6〜17题。
16.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
A.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南半球低纬度
17.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 )
A. 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 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 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 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右图中N为北极点,弧为晨昏线。读图回答18〜19题。
18.一旅游者16时位于图中H点,则( )
A.此时刚日出
B.旅游者的影子位于西南方
C.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D.北京的昼长在变短
19.一飞机地飞往P地,其最短航行路线是( )
A.沿弧从Q飞往P B.沿QNP从Q飞往P
C.沿纬线从Q飞往P D.沿QMP从Q飞往P
下图显示我国四个省2004年三种谷物的种植面积。读图回答20-21题。
20.①、②、③代表的谷物依次是( )
A.小麦、水稻、玉米 B.玉米、小麦、水稻
C.水稻、小麦、玉米 D.水稻、玉米、小麦
21. M省可能是( )
A.山西 B.安徽 C.广东 D.甘肃
日照时数是指每天从日出到日落之间太阳直接照射到地面上的实际日照时数,以小时为单位。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年日照时数等值线图。读图完成22〜23题。
22.成都和昆明的日照时数分别约为( )
A.1200 2000 B.1200 2400
C.1400 2400 D.1400 2000
23.对于昆明与贵阳的日照时数产生的差异及其主要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贵阳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故日照时数少,
B.昆明地势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故日照时数多
C.昆明与贵阳的气候类型不同,且降水比贵阳少,故日照时数多
D.贵阳冬季受锋面影响降水多,故日照时数少
读“我国中世纪和现代的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北界”示意图,回答24〜25题。
24.我国中世纪的地理环境的特点是( )
A.气候比现代暖和 B.水稻可种植的范围比现代小
C.受人类污染严重 D.降水比现代丰富
25.从图中信息分析,以下的说法正确的逛( )
A.全球气候变化是没有规律可循的
B.中世纪和现代的亚热带范围都在秦岭以南
C.中世纪的暖温带和亚热带分布的纬度均比现代的髙
D.中世纪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大约是现代800 mm等降水量线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荆州,历史名城。紧邻长江干流,东达吴越、西抵巴蜀、北上中原、南下湘粤。在元世祖忽必烈之前,荆州一直为长江中游的中心城市。在此之后其长江中游中心城市的地位让位给湖广行省的治所—武昌。 荆州对外水运中心位置不断变化,楚建郢都时,在今江陵城下,后移至荆州,唐、宋之际,码头转移到沙头市(今沙市)。明朝后期,黄汴撰写的《天下水陆路程》记载了北京至贵州、云南二省的道路自荆州府渡大江,六十里,方至对岸公安县;由汉口渡江,仅七里,即至对岸武昌府。”
材料二 江陵、荆州、沙市及武汉位置图。
材料三 武汉别称“江城”,素有“百湖之市”的美誉。汉江、长江在武汉市区交汇,且市区郊区湖泊众多,现有大小湖泊140余个。
(1)分析荆州在元世祖忽必烈之前成为长江中游中心城市的主要原因, 并简析其之后衰落的原因。(6分)
(2)描述荆州城区中心位置变化特征,并分析其原因。(4分)
(3)城市聚落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场所,要创建宜居城市环境,洪涝、酷暑是武汉面临的不利自然条件,分别分析这些不利条件形成的自然 原因。(4分)
(4)汉江、长江在武汉市区交汇,且市区郊区湖泊众多,简要分析这些河 湖湿地对武汉创建宜居城市的影响。(4分)
2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 可可树起源于南美,适宜生长在全年气温高、湿度大、土壤肥沃、海拔一般低于300米的地区。目前全球超过90%的可可仍是由自给 农场的小农生产,全球70%的可可豆来自非洲。下图为“世界主要可可树种植国家分布图”。
材料二 全球气温的上升将导致可可树种植区域不再合适可可树生长,为满足市场需求,可可种植区不得不向高山森林保护区转移。
(1)阅读材料,归纳可可树分布特征。科特迪瓦是世界主要种植可可树 最多的国家,分析其生产可可的有利条件。(4分)
(2)甲地接近30°S,依然能够满足可可树种植的气候条件,简述其主要成因。(4 分)
(3)说明可可树向高山森林保护区转移对当地可能带来的危害。(4分)
(4)我国可可树种植区主要在海南,分析我国可可产业可持续展的措施。(4分)
28.下图是“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太阳直射点位于A点的这一天,地球上正午太阳髙度达一年之中最大值的纬度范围是 。太阳直射点从A点移至B点期间,长江径流季节变化正值 期,亚平宁半岛南部气候特点为 。(6分)
(2)太阳直射点位于B点的这一天,北极圈与南极圈上的正午太阳髙度角数值相差度。太阳直射点从B点移至C点期间,地球上气压带风带向 移动。(4分)
(3)太阳直射点位于C点这一天,昼长时间北极圈比赤道上 (多或少几小时)小时。太阳直射点从C点移至D点期间,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洋流呈方向流动,北太平洋上的气压中心是 (全称)。(6分)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