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展开
周口中英文学校2019—2020年度上期高三期中考试
生 物 试 题
一、选择题
1. 地球上的生命千姿百态,从生物圈到细胞,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又各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下列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细胞层次的是( )
A. 一个受精卵 B. 一个病毒 C. 一个洋葱 D. 一个蜂巢
【答案】A
【解析】
【详解】A、一个受精卵属于细胞层次,A正确;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细胞结构层次,B错误;
C、蜂巢不属于生命系统层次,C错误;
D、洋葱属于器官层次,D错误。
故选A。
2. 2009年春我国许多地方出现旱情,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下列有关水对生命活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越冬的植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下降,有利于抵抗不利的环境条件
②细胞内自由水含量的降低是细胞衰老的特征之一
③癌细胞中自由水含量较正常的细胞低
④当人体缺水时,血浆的渗透压会降低,从而产生渴觉
A. ①④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越冬的植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下降,细胞代谢活动减弱,有利于抵抗不利的环境条件,①正确;细胞衰老的特征之一是自由水含量降低,②正确;癌细胞增殖速度快,细胞代谢旺盛,自由水含量较正常细胞高,③错误;人体缺水时,血浆的渗透压会升高,从而产生渴觉,④错误,故选C。
【考点定位】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名师点睛】细胞内的水以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形式存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主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水还是许多化学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水能自由移动,对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细胞新陈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反之亦然。
3. 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0,如有一个两条链的多肽,相对分子质量是12276,合成这个多肽的氨基酸的数目和指导它合成的DNA分子脱氧核苷酸数目依次是( )
A. 144,864 B. 144,432 C. 120,720 D. 120,360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个数—脱去的水分子数×18,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参与蛋白质形成的氨基酸总数—肽链数。若参与题意中多肽合成的氨基酸数为M个,则12276=120M—18(M—2),解得M=120;在不考虑基因的非编码区、内含子的前提下,在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DNA(基因)分子中的碱基数:mRNA分子中的碱基数:多肽链中氨基酸数=6:3:1,据此可推知:指导该多肽链合成的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数目是720。综上所述,C项正确,A、B、D三项均错误。
考点: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脱水缩合、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4.如图是人体细胞中两种重要有机物B、E的元素组成及相互关系图,关于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细胞核中能发生E~G的过程
②细胞质中能发生G~B的过程
③B具有多种重要功能是由于b的种类、数目、排列次序及空间结构不同
④E具有多种重要功能是因为B的排列顺序不同
⑤E是人类的遗传物质
A. ①② B. ①②③⑤ C. ①②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答案】B
【解析】
据图分析,图中b是氨基酸、e是脱氧核苷酸、B是蛋白质、E是DNA、G是RNA。E~G表示转录,发生于细胞核中,G~B表示翻译,发生于细胞质的核糖体中;蛋白质的功能具有多样性,取决于蛋白质的结构具有多样性;DNA中碱基对排列顺序具有多样性,导致DNA具有多样性;人类的遗传物质是DNA。①E~G的过程表示转录,以DNA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场所主要是细胞核,故①正确;②G~B的过程,是以信使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场所是细胞质中的核糖体,故②正确;③蛋白质具有多种重要功能,取决于蛋白质的结构具有多样性,而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是氨基酸b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故③正确;④E是DNA,DNA具有多样性是因为脱氧核苷酸e的排列顺序不同,故④错误;⑤人类的遗传物质是DNA,故⑤正确,故选B。
【点睛】能通过C、H、O、N的元素组成,得出B是蛋白质,以及通过C、H、O、N、P的元素组成,得出E是DNA,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 下列生命活动与细胞膜无直接关系的是( )
A. 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B. 氨基酸脱水缩合
C. 神经递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
D. 受精作用的完成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是胞吐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故A正确。氨基酸脱水缩合是在核糖体上进行的,核糖体上无膜,故B错误。神经递质是经过胞吐释放出来的,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故C正确。受精作用的完成依赖细胞膜的识别和流动性,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膜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6.在叶绿体的结构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的结构是 ( )
A. 内膜和基质 B. 外膜和基质
C. 外膜和内膜 D. 内膜、基质和基粒
【答案】D
【解析】
【分析】
叶绿体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具有双层膜,主要存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里.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还有少量DNA和RNA,叶绿素分布在基粒片层的膜上.在片层结构的膜上和叶绿体内的基质中,含有光合作用需要的酶。
【详解】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的场所是类囊体膜即基粒,暗反应阶段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所以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叶绿体内膜(叶绿体内膜上有光合作用的酶系,还有ATP合成酶)、基粒上和叶绿体基质中。
故选:D。
7. 各种细胞器在细胞代谢中起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说法不合理的是( )
A. 内质网与蛋白质、脂质和核糖核酸的合成有关
B. 洋葱鳞片叶中的液泡对细胞内的环境起着调节作用
C. 线粒体在小鼠受精卵的分裂面附近比较集中
D. 光能的吸收和转化都是在叶绿体基粒中进行的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内质网与蛋白质、脂质的合成有关,但和核糖核酸的合成无关,故A错误。液泡中的细胞液对细胞内的环境起着调节作用,故B正确。线粒体是提供能量的,受精卵分裂需要较多的能量,故C正确。光能的吸收和转化都是在叶绿体基粒中进行的,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器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8. 图为高等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描述中存在错误的一项是( )
A. ①、③、④、⑤、⑥组成该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B. ⑥为该细胞生命活动的进行提供大量能量
C. ③、⑤等使得细胞内同时进行不同化学反应
D. ③与①、④有直接联系,与⑤有间接联系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细胞膜、③高尔基体、④核膜、⑤内质网、⑥线粒体,它们都具有生物膜结构,因此是组成该细胞的生物膜系统,A正确;⑥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为该细胞生命活动的进行提供大量ATP,B正确;③、⑤等结构的膜将细胞分割为不同的小区室,不同部位分布着不同的酶,使得细胞内同时进行不同化学反应,C正确;⑤与④、①有直接联系,与③有间接联系,D错误。
9. 细胞内不消耗ATP的生理过程是( )
A. 质壁分离及其复原
B. 蛋白质合成
C. 肌肉细胞吸收K+
D. 大脑思考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质壁分离与复原主要是水分的进出,水分子进出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故A正确。蛋白质合成需要消耗ATP,故B错误。肌肉细胞吸收钾离子是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故C错误。大脑思考需要ATP,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ATP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10. 下图为某些物质的跨膜运输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所有图均表示主动运输
B. 图甲、乙和丁中均表示自由扩散
C. 图甲和图丙表示主动运输,图甲和图丁表示被动运输
D. 图丙一定表示主动运输,而图甲、乙和丁可表示被动运输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甲是由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应是自由扩散,乙是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蛋白应是协助扩散,丙由低浓度到高浓度是主动运输,丁由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蛋白,是协助扩散,故A、B、C错误,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11. 关于新陈代谢与酶、ATP的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酶的种类具有物种差异性,而ATP却无物种差异性
B. 酶、ATP都与新陈代谢密切相关,但两者的合成毫无关系
C. ATP是保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能源物质
D. 酶能促使新陈代谢正常进行
【答案】B
【解析】
【详解】A.酶的种类具有物种差异性,而ATP却无物种差异性,A正确;
B.酶、ATP都与新陈代谢密切相关,酶的合成需消耗ATP,ATP的合成与分解也需要酶的催化,B错误;
C.ATP是保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能源物质,C正确;
D.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促使新陈代谢正常进行,D正确。
因此,本题答案选B。
考点:新陈代谢与酶、ATP的关系。
12.图甲表示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图乙是将一定量的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后,麦芽糖积累量随温度(时间)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T0表示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
B. 图甲中,Ta、Tb时淀粉酶催化效率都很低,但对酶活性的影响有本质的区别
C. 图乙中Tb到Tc的曲线表明随温度的升高,麦芽糖不再上升,酶的活性己达到最大
D. 图乙中A点对应的温度为T0左右
【答案】C
【解析】
【分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
【详解】A、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在最适温度,酶的活性最高,分析图甲可知,T0表示淀粉酶催化该反应的最适温度,A正确;
B、图甲中,Ta、Tb时淀粉酶催化效率都很低,但对酶活性的影响却有本质的区别,低温时酶的活性降低,酶的空间结构没有发生改变,高温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导致酶永久性的失活,B正确;
C、图乙中Tb至Tc的曲线表明随温度升高,麦芽糖积累量不再上升,是因为Tb时酶已经失活了,C错误;
D、A点时麦芽糖的积累速度最快,说明A点可能对应的温度为T0,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酶的概念以及酶的特性,能够将两图进行比较,结合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进行解答。
13.如图是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装置,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假设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装置二中的液滴不动,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
B. 假设装置一中液滴不动,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
C. 假设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D. 假设装置一和装置二的液滴均不移动,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或只进行无氧呼吸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实验装置图:装置一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所以装置一测量的是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的量;装置二中,清水不能吸收气体,也不释放气体,所以装置二测量的是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和消耗氧气量的差值。
【详解】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有氧气的消耗,装置二中的液滴不动,说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和消耗氧气量相等,可知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故A正确;装置一中的液滴不动,说明没有氧气的消耗,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故B正确;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有氧气的消耗,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说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多于消耗氧气量,可知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故C正确;装置一和装置二的液滴均不移动,即没有氧气的消耗,也没有二氧化碳的产生,说明酵母菌既不进行有氧呼吸也不进行无氧呼吸,故D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结合实验装置图,考查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实验装置图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14.一瓶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C2H5OH和CO2的量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氧浓度(%)
a
b
c
d
产生CO2的量(mol)
0.9
1.3
1.5
3.0
产生C2H5OH的量(mol)
0.9
0.7
0.6
0
A. 氧浓度为a时,只进行无氧呼吸
B. 氧浓度为b时,经有氧呼吸产生的CO2为0.6 mol
C. 氧浓度为c时,消耗的葡萄糖中有50%用于酒精发酵
D. 氧浓度为d时,只进行有氧呼吸。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氧气浓度为a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和产生的酒精的量相等,只进行无氧呼吸,A正确;
B.氧气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量为0.7mol,产生的二氧化碳应为0.7mol,则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为:1.3-0.7=0.6mol,B正确;
C.氧气浓度为c时,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量为0.6mol,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应为0.6mol,消耗的葡萄糖为0.3mol,则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为1.5-0.6=0.9mol,消耗的葡萄糖量为0.15mol,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2倍,即消耗的葡萄糖有2/3用于酒精发酵,C错误;
D.氧气浓度为d时,无酒精产生,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D正确;
因此,本题答案选C。
15.脂质不具有的生物学功能是
A. 构成生物膜 B. 调节生理代谢 C. 储存能量 D. 携带遗传信息
【答案】D
【解析】
【分析】
脂质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类脂中的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固醇类激素能调节生理代谢,脂肪能储存能量,而携带遗传信息是核酸的功能。
【详解】A、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A不符合题意;
B、固醇中的性激素能调节细胞代谢,B不符合题意;
C、脂肪中C、H的比例高,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多,属于良好的储能物质,C不符合题意;
D、核酸是遗传信息携带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有关脂质的生物学功能,解题关键是识记脂质的种类和功能。
16. 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的基本步骤包括:①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转换高倍镜;③把分裂中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④将洋葱永久装片放在低倍镜下观察。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③②④①
D. ④③②①
【答案】D
【解析】
【详解】
显微镜操作的一般步骤:放装片→低倍镜观察→把要观察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转换高倍物镜→调节细准焦螺旋(微调)→高倍镜观察。所以正确操作顺序是④③②①,故选:D。
【点睛】
审题要特别注意:调节细准焦螺旋,不是粗准焦螺旋。
17. 2008年9月查出包括“三鹿”牌奶粉在内的多数乳制品中含有能引起婴幼儿肾结石的三聚氰胺,添加该物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蛋白质”含量。请问三聚氰胺中肯定含有的元素是 ( )
A. P B. N C. Fe D. Cl
【答案】B
【解析】
【详解】
蛋白质的元素组成有C、H、O、N,有的含Fe、S等元素。因此,三聚氰胺中肯定有N元素。故选:B。
18. 下列无机盐中能被用于合成“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和“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的是
A. Na+ B. Mg2+ C. PO43- D. NO3-
【答案】D
【解析】
蛋白质和核酸共有的元素是N元素,所以NO3-用于制造“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和“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考点定位】无机盐的功能
19. 下列关于细胞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TP脱去2个磷酸基团后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B. 糖原代谢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C. 蔗糖和乳糖水解的产物都是葡萄糖
D. 脂肪和生长激素是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内的一些能量物质的相关知识。A中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B中糖原最终代谢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C中蔗糖水解产物是果糖和葡萄糖,乳糖水解产物是半乳糖和葡萄糖;D中生长激素不是能源物质。
20.图1、图2分别表示某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图3表小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的变化,图4表示有丝分裂中不同时期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1所示细胞中共有4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图2所示细胞中有0条姐妹染色单体
B. 图1所示细胞处于图3中BC段;完成图3中CD段变化的细胞分裂时期是后期
C. 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如图4中d所示的情况
D. 图4中a可对应图3中的BC段;图4中c对应图3中的AB段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图1:图1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分析图2:图2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分析图3:图示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其中AB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由1个变为2个,是由于间期DNA的复制;BC段表示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CD表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由2个变为1个,是由于后期着丝点的分裂。
分析图4:a、c表示染色体:DNA=1:1;b表示染色体:DNA=1:2;d表示染色体:DNA=2:1,这种情况不存在。
【详解】A、图1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共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8个DNA分子;图2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没有姐妹染色单体,A正确;
B、图3中BC段表示有丝分裂的前、中期,故图1所示细胞处于图3中BC段;图3中CD段变化的原因是姐妺染色单体分离,故应为有丝分裂后期,B正确;
C、在没有染色单体存在时,染色体数等于DNA分子数,故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如图4中d所示的情况,C正确;
D、图4中a可对应有丝分裂后期,该时期在图3中位于CD段;图4中c可对应有丝分裂末期,在图3中位于D点之后,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曲线图和柱形图,考查有丝分裂过程及变化规律,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所处的时期、各曲线段形成的原因或代表的时期;各柱形图代表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21. 下列关于细胞的分裂、分化、癌变、衰老和凋亡等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细胞分化过程中,形态、功能不同的细胞中所含有的信使RNA都不相同
B. 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
C. 衰老细胞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体积变小,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D. 成熟生物体内,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不是通过细胞凋亡来完成的
【答案】B
【解析】
细胞分化过程中,形态、功能不同的细胞中所含有的信使RNA不相同,但也有相同的,A项错误;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发生畸形分化而变成癌细胞,B项正确;衰老细胞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体积变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C项错误;成熟生物体内,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来完成的,D项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细胞癌变的原因以及细胞的分化、衰老、细胞凋亡等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细胞分化的本质基因癌变的原因,识记细胞衰老和凋亡的特点和实例。
22. 植物细胞中与葡萄糖生成和彻底氧化分解有关的细胞器依次是( )
①线粒体 ②细胞质基质 ③核糖体 ④叶绿体
⑤内质网 ⑥高尔基体 ⑦中心体
A. ④②① B. ②①③④ C. ④① D. ③⑤⑥⑦②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植物细胞中葡萄糖生成是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故④正确。将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是在细胞质基质先分解为丙酮酸,然后在线粒体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故是①,因此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器功能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23.将一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进行培养,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与自然环境中相同。获得实验结果如下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图乙中的c点对应图甲中的C点,此时细胞内的气体交换状态对应图丙中的①
B. 图甲中的F点对应图乙中的h点,此时细胞内的气体交换状态对应图丙中的③
C. 到达图乙中的d点时,玻璃罩内CO2浓度最高,此时细胞内气体交换状态对应图丙中的③
D. 经过这一昼夜之后,植物体的有机物含量会增加
【答案】A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1)图甲:①AC段玻璃罩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说明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②C、F点,二氧化碳的浓度既不增加也不减少,说明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③CE段二氧化碳的浓度降低,说明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④FG段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说明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2)图乙:①cd段: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 ②d点:上午7时左右,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③dh段: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④h点:下午6时左右,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
⑤hi段: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
(3)图丙:①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②细胞即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③细胞即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④即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
【详解】A、图乙中的c点是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图甲中的C点,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A错误;
B、图甲中的F点对应图乙中的h点,都是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的点,此时细胞内的气体交换状态对应图丙中的③,B正确;
C、乙图中的d点的含义是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d点之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二氧化碳浓度开始减少,此时细胞内气体交换状态对应图丙中的③,C正确;
D、根据甲图,玻璃罩内的二氧化碳浓度降低,说明总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有机物有积累,植物体的有机物含量会增加,D正确.
故选A.
24.细胞核具有什么功能?科学家通过下列实验(见下图)进行探究:①用头发将蝾螈受精卵横缢为有核和无核的两半,中间只是很少的细胞质相连,结果无核的一半(a)停止分裂,有核的一半(b)能继续分裂;②b部分分裂到16~32个细胞时,将一个细胞核挤入到不能分裂的a部分,结果a部分开始分裂、分化,进而发育成胚胎。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实验结果可以说明细胞核与细胞的分裂、分化有关
B. 实验①中,b部分细胞属于对照组,a部分属于实验组
C. 实验②中,a部分的操作与实验①中形成对照
D. 实验说明细胞的寿命与细胞核有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干:有核或植入核的部分能分裂、分化,无核的部分则停止分裂,说明细胞核与细胞的分裂、分化有关;a部分相当于去核和重新植入核,是实验组。
【详解】A、分析题干可知,具有细胞核的部分可以进行分裂、分化,说明细胞核与细胞的分裂、分化有关,A正确;
B、实验①中,b是对照组,a是实验组,二者形成对照实验,B正确;
C、实验②中a部分植入核,与实验①中的无核形成对照,C正确;
D、整个实验内容并没有涉及细胞的寿命,D错误。
故选D。
【点睛】解题关键是提取题干信息,根据实验探究目的找出自变量,并依此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
25. 观察在0.3 g/mL.蔗糖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发现中央液泡逐渐变小,说明( )
A. 细胞壁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B. 洋葱表皮细胞是活的
C. 此时蔗糖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
D. 细胞壁收缩导致中央液泡失水
【答案】B
【解析】
【分析】
质壁分离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能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必定是活细胞,但质壁分离后的细胞不一定还是活细胞。
【详解】质壁分离实验中细胞壁是全透性的,蔗糖溶液可以通过细胞壁而不能通过原生质层,A错误;在0.3g/mL蔗糖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发现中央液泡逐渐变小,说明细胞正在发生质壁分离,该细胞具有活性,因为只有活细胞才能因为内外溶液差而产生质壁分离,B正确;在0.3g/mL蔗糖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发现中央液泡逐渐变小,说明细胞正在失水,即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蔗糖溶液浓度,C错误;由于细胞液浓度小于蔗糖溶液浓度,中央液泡失水,逐渐变小,进而使原生质层、细胞壁均向内收缩,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6. 下图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图解,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水的光解发生在①内叶绿体片层结构的薄膜
B. ③是三碳化合物,在中午高温时,数量减少
C. 产生③的暗反应需在黑暗中进行
D. ④是ATP,贮存的能量来自光能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水的光解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故A正确。③是二氧化碳固定形成的三碳化合物,在中午高温时,气孔关闭,其数量会下降,故B正确。产生三碳的暗反应需要在光下进行,故C错误。④是光反应利用光能形成的ATP,用于暗反应,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27. 下列不含有DNA的是( )
A. 高尔基体 B. 细胞核 C. 线粒体 D. 叶绿体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高尔基体中没有DNA,故A正确。细胞核中含有较多的DNA,,故B错误。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含有少量的DNA,故C、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器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28.下列有关呼吸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蛔虫进行无氧呼吸
B.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C. 长跑时,人体产生的CO2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产物
D. 发酵和无氧呼吸并不是同一概念
【答案】C
【解析】
【分析】
1、蛔虫没有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2、哺乳动物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3、人体的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详解】蛔虫由于生活在人的消化道内,消化道内缺氧,故只能进行无氧呼吸,A正确;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复杂的细胞器,因此只能进行无氧呼吸,B正确;人体有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即无氧呼吸过程中没有二氧化碳产生,C错误;发酵指微生物的细胞呼吸,不一定是无氧呼吸,D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属于中档题,着重考查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产物,考生要能够识记在动物体无氧呼吸过程中产物为乳酸,一般植物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但是乳酸菌、马铃薯块茎和甜菜块根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29.如图表示有氧呼吸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 ①②④中能量数值最大的是②
B. ③代表的物质名称是水
C. 产生①②的场所是线粒体
D. 所有原核生物都不能完成图示全过程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还原氢,同时产生少量能量;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形成二氧化碳和还原氢,同时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是还原氢与氧气结合形成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
【详解】A、①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释放的能量,②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释放的能量,④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释放的能量,其中有氧呼吸第三阶段释放的能量最多,A错误;
B、③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反应物之一水,B正确;
C、①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释放的能量,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C错误;
D、需氧型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也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完成图示全过程,D错误.
故选:B。
【点睛】注意:原核生物有的利用细胞膜内侧附着的酶完成有氧呼吸过程。
30. 下列关于高倍物镜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因为藓类叶片大,在高倍镜下容易找到,所以可以直接使用高倍物镜观察
B. 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即可换上高倍物镜
C. 换上高倍物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晰
D. 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最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考查对高倍显微镜使用步骤的理解。明确物镜镜头长短与放大倍数的关系、高倍镜下细胞数目与大小的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详解】藓类叶片较薄,由单层细胞构成,可以放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但必须先使用低倍镜找到观察目标,然后再换高倍物镜,否则难以找到观察目标,A项错误;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需把叶片细胞移到视野中央,然后再换上高倍物镜,B项错误;换上高倍物镜后,只能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C项错误;凹面反光镜具有集光的作用,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更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D项正确。
【点睛】显微镜使用的4点提醒:
(1)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双眼要从侧面注视物镜与玻片标本之间的距离,到快接近时(距离约为0.5 cm)停止下降。
(2)换用高倍物镜后,不能再转动粗准焦螺旋,只能用细准焦螺旋来调节。
(3)换用高倍物镜后,若视野太暗,应先调节遮光器(换大光圈)或反光镜(用凹面反光镜)使视野明亮,再调节细准焦螺旋。
(4)观察颜色深的材料,视野应适当调亮,反之则应适当调暗。
二 非选择题
31.如图表示某生物膜结构,图中A、B、C、D、E、F表示某些物质,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请据图回答:
(1)若是癌细胞的细胞膜,则膜上含量较正常细胞减少的物质是[ ]____。
(2)若是线粒体膜,b和c过程运输的气体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是肝细胞膜,进食后4~5小时,C代表的激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会增多,促进物质E转化为物质F,F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是神经元细胞膜,则在静息状态,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该状态的维持有赖于图中a和d过程,则a和d过程分别运输的物质是____。
(5)提取动物的细胞膜,最好选用________________做材料,先让其在蒸馏水中吸水涨破,然后经过________处理即可得到纯净的细胞膜。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D 糖蛋白 (2). O2、CO2 (3). 胰高血糖素(或肾上腺素) (4). 葡萄糖 (5). 内正外负 (6). 钾离子、钠离子 (7).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8). 离心 (9). 一定的流动性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A载体蛋白、B磷脂双分子层、C被转运的物质、D糖蛋白、E为肝糖原、F为葡萄糖。A主动运输(进细胞)、b自由扩散(进细胞)、c自由扩散(出细胞)、d主动运输(出细胞)。
(1)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较: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
(2)若是线粒体膜,b和c过程运输的气体分别O2、CO2。
(3)若是肝细胞膜,进食4小时后,血糖降低,升血糖的激素为胰高血糖素,所以C代表的胰高血糖素将会增多,促进物质肝糖原转化为物质葡萄糖,使血糖含量升高。
(4)静息电位是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静息电位的维持,主要依赖钠、钾离子的主动运输实现。
(5)获取纯净细胞膜选取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因为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中除了细胞膜无其它膜结构。具体做法是:先让其在蒸馏水中吸水涨破,然后经过离心处理即可得到纯净的细胞膜。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磷脂双分子层变薄,说明其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血糖调节、细胞膜的获取等知识,意在考查用文字、图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及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32.下图一表示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内发生的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过程,其中a、b为光合作用的原料,①~④表示相关过程。图二、图三表示外界相关条件对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请据图回答:
(1)图一中b代表的物质名称是_________。②过程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①过程中产生的[H]在③过程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一中(4)过程中中间产物是_______________,它进入线粒体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在图二的乙点突然停止光照,叶绿体内C3化合物的含量将___________。乙~丙段时,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三中,真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用大棚种植蔬菜时,白天最好控制光照强度为图二中的_________点对应的光照强度,温度为图三中的_________℃最佳。图三中5℃时的状态可用图二中_____________点表示。
(5)某同学以新鲜的绿色植物叶片为材料,探究环境条件对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请帮助他提出一个探究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需特别注意的是,该实验必须在____________条件下进行。
(6)写出图一中发生的两个主要生理过程的反应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二氧化碳 (2). 线粒体内膜 (3). 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4). 丙酮酸 (5). 有氧气存在 (6). 上升 (7). 光照强度 (8). 丁 (9). 25 (10). 乙 (11). 探究温度(O2浓度)对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 (12). 无光(黑暗) (13). (14).
【解析】
【分析】
分析图一中的物质变化可知:物质a、b分别为水和二氧化碳;过程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光反应、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暗反应和有氧呼吸第一、第二阶段。
分析图二可知,甲点表示只进行呼吸作用,乙点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丙点和丁点都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且丁点为光的饱和点。
分析图三可知,5℃时真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25℃时真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差值最大,根据净光合速率=真光合速率-呼吸速率,25℃时净光合速率最大。
【详解】(1)图一中b代表的物质名称是二氧化碳.②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进行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①光反应过程中产生的[H]在③暗反应过程中的作用是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2)图一中④有氧呼吸第一、第二阶段的中间产物是丙酮酸,它进入线粒体的条件是有氧气存在。
(3)如果在图二的乙点突然停止光照,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减少,被还原的C3减少,而CO2被C5固定形成C3的过程不变,故叶绿体内C3化合物的含量将上升。乙~丙段时,光合作用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加快,故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
(4)图二中的丁点为光的饱和点,因此用大棚种植蔬菜时,白天最好控制光照强度为丁点对应的光照强度.图二中的图三中,25℃时真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差值最大,根据净光合速率=真光合速率-呼吸速率,25℃时净光合速率最大。因此用大棚种植蔬菜时,白天最好将温度控制在图三中的25℃为最佳。图三中,5℃时真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图二中乙点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因此图三中5℃时的状态可用图二中乙点表示。
(5)以新鲜的绿色植物叶片为材料,可以探究温度(O2浓度)对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该实验必须在无光(黑暗)条件下进行。
(6)图一中发生的是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反应式分别为:;。
33.图1是高等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2是某一生物体中不同细胞分裂示意图,图3表示图2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细胞中,“能量通货”ATP产生的场所有( )_____________。肺炎球菌细胞的结构与图1细胞相比,在细胞核方面应没有核仁、染色质及( ) _________,在其细胞质中应只有( )___________细胞器。
(2)图2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_________,A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于图2中的_______细胞所处的时期。
(3)若图1示人体皮肤生发层细胞,则该细胞可能会发生图2中______细胞所示的分裂现象。
(4)图3中a~c表示染色单体的是_________,Ⅲ对应于图2中的__________细胞,由Ⅲ变化为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⑤线粒体 (2). ⑧核膜 (3). ②核糖体 (4). C、D (5). 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 (6). D (7). C (8). b (9). B (10). 着丝点断裂
【解析】
(1)能产生ATP的场所有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图1细胞没有叶绿体,因此其产生ATP的场所是④细胞质基质和⑤线粒体;溶酶体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肺炎双球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⑧核膜、核仁和染色质,且其细胞质中只有②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2)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C和D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根据D细胞质的均等分裂可知,该生物为雄性动物,A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称为次级精母细胞.
(3)人体生发层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即图2中C细胞所示的分裂现象.
(4)图3中b表示染色单体;Ⅲ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且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的一半,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对应于图2中的B细胞;Ⅲ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Ⅳ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1,由Ⅲ变化为Ⅳ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考点定位】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名师点睛】分析图1:①~⑧依次表示中心体、核糖体、内质网、细胞质基质、线粒体、高尔基体、核仁、核膜;分析图2:A没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没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C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中期;D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图3中:a是染色体、b是染色单体、c是DNA.Ⅱ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能是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Ⅲ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且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的一半,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Ⅳ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1,且染色体数目与正常体细胞相同,可能是有丝分裂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Ⅴ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34.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过氧化氢,它对细胞有毒害作用,但体内有过氧化氢酶的存在可以将其分解为无毒的物质。请分析下列一组实验,并回答有关问题:
试管编号
加入物
条件
现象
A
2mL H2O2+2滴FeCl3
30℃
放出少量气泡
B
2mL H2O2+2滴肝脏研磨液
30℃
放出大量气泡
C
2mL H2O2+2滴煮过的肝脏研磨液
煮沸后冷却至30℃
无气泡
D
2mL H2O2+2滴冷冻的肝脏研磨液
0℃
无气泡
E
2mL H2O2+2滴人新鲜唾液
30℃
无气泡
(1)实验B、E现象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_______________特点。
(2)实验B和C现象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B持续一段时间后,不再产生气泡,(Ⅰ)可能是其中的酶失去活性,(Ⅱ)可能是过氧化氢已经被彻底分解,究竟是哪个原因,请完成下列实验设计。向B试管中加入适量的 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有无气泡。如果有,则说明是原因为_______,如果无,则说明是原因为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专一性 (2). 高温使酶失活 (3). 过氧化氢 (4). Ⅱ (5). Ⅰ
【解析】
【分析】
已知酶与化学催化剂相比,都具有催化能力,但酶具有高效性;同时酶的活性受温度、酸碱度等影响,即酶催化需要适宜的温度、酸碱度等条件。两组实验做比较时需要先找出自变量,然后再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详解】(1)据表可知,实验B、E的自变量是酶的种类不同,所以实验B、E现象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特点。
(2)实验B和C的自变量是肝脏研磨液是否被煮沸过,所以实验B和C现象不同的原因是高温使酶失活。
(3)酶在反应前后其催化活性不变。所以要探究实验B持续一段时间后,不再产生气泡的原因是Ⅰ还是Ⅱ,可向B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过氧化氢,观察有无气泡。如果有,则说明是原因为Ⅱ过氧化氢已经被彻底分解;如果无,则说明是原因为Ⅰ其中的酶失去活性。
【点睛】分析实验要抓住实验目的,分清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以及无关变量,确定实验思路,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果。
周口中英文学校2019—2020年度上期高三期中考试
生 物 试 题
一、选择题
1. 地球上的生命千姿百态,从生物圈到细胞,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又各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下列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细胞层次的是( )
A. 一个受精卵 B. 一个病毒 C. 一个洋葱 D. 一个蜂巢
【答案】A
【解析】
【详解】A、一个受精卵属于细胞层次,A正确;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细胞结构层次,B错误;
C、蜂巢不属于生命系统层次,C错误;
D、洋葱属于器官层次,D错误。
故选A。
2. 2009年春我国许多地方出现旱情,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下列有关水对生命活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越冬的植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下降,有利于抵抗不利的环境条件
②细胞内自由水含量的降低是细胞衰老的特征之一
③癌细胞中自由水含量较正常的细胞低
④当人体缺水时,血浆的渗透压会降低,从而产生渴觉
A. ①④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越冬的植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下降,细胞代谢活动减弱,有利于抵抗不利的环境条件,①正确;细胞衰老的特征之一是自由水含量降低,②正确;癌细胞增殖速度快,细胞代谢旺盛,自由水含量较正常细胞高,③错误;人体缺水时,血浆的渗透压会升高,从而产生渴觉,④错误,故选C。
【考点定位】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名师点睛】细胞内的水以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形式存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主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水还是许多化学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水能自由移动,对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细胞新陈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反之亦然。
3. 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0,如有一个两条链的多肽,相对分子质量是12276,合成这个多肽的氨基酸的数目和指导它合成的DNA分子脱氧核苷酸数目依次是( )
A. 144,864 B. 144,432 C. 120,720 D. 120,360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个数—脱去的水分子数×18,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参与蛋白质形成的氨基酸总数—肽链数。若参与题意中多肽合成的氨基酸数为M个,则12276=120M—18(M—2),解得M=120;在不考虑基因的非编码区、内含子的前提下,在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DNA(基因)分子中的碱基数:mRNA分子中的碱基数:多肽链中氨基酸数=6:3:1,据此可推知:指导该多肽链合成的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数目是720。综上所述,C项正确,A、B、D三项均错误。
考点: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脱水缩合、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4.如图是人体细胞中两种重要有机物B、E的元素组成及相互关系图,关于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细胞核中能发生E~G的过程
②细胞质中能发生G~B的过程
③B具有多种重要功能是由于b的种类、数目、排列次序及空间结构不同
④E具有多种重要功能是因为B的排列顺序不同
⑤E是人类的遗传物质
A. ①② B. ①②③⑤ C. ①②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答案】B
【解析】
据图分析,图中b是氨基酸、e是脱氧核苷酸、B是蛋白质、E是DNA、G是RNA。E~G表示转录,发生于细胞核中,G~B表示翻译,发生于细胞质的核糖体中;蛋白质的功能具有多样性,取决于蛋白质的结构具有多样性;DNA中碱基对排列顺序具有多样性,导致DNA具有多样性;人类的遗传物质是DNA。①E~G的过程表示转录,以DNA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场所主要是细胞核,故①正确;②G~B的过程,是以信使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场所是细胞质中的核糖体,故②正确;③蛋白质具有多种重要功能,取决于蛋白质的结构具有多样性,而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是氨基酸b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故③正确;④E是DNA,DNA具有多样性是因为脱氧核苷酸e的排列顺序不同,故④错误;⑤人类的遗传物质是DNA,故⑤正确,故选B。
【点睛】能通过C、H、O、N的元素组成,得出B是蛋白质,以及通过C、H、O、N、P的元素组成,得出E是DNA,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 下列生命活动与细胞膜无直接关系的是( )
A. 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B. 氨基酸脱水缩合
C. 神经递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
D. 受精作用的完成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是胞吐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故A正确。氨基酸脱水缩合是在核糖体上进行的,核糖体上无膜,故B错误。神经递质是经过胞吐释放出来的,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故C正确。受精作用的完成依赖细胞膜的识别和流动性,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膜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6.在叶绿体的结构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的结构是 ( )
A. 内膜和基质 B. 外膜和基质
C. 外膜和内膜 D. 内膜、基质和基粒
【答案】D
【解析】
【分析】
叶绿体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具有双层膜,主要存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里.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还有少量DNA和RNA,叶绿素分布在基粒片层的膜上.在片层结构的膜上和叶绿体内的基质中,含有光合作用需要的酶。
【详解】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的场所是类囊体膜即基粒,暗反应阶段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所以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叶绿体内膜(叶绿体内膜上有光合作用的酶系,还有ATP合成酶)、基粒上和叶绿体基质中。
故选:D。
7. 各种细胞器在细胞代谢中起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说法不合理的是( )
A. 内质网与蛋白质、脂质和核糖核酸的合成有关
B. 洋葱鳞片叶中的液泡对细胞内的环境起着调节作用
C. 线粒体在小鼠受精卵的分裂面附近比较集中
D. 光能的吸收和转化都是在叶绿体基粒中进行的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内质网与蛋白质、脂质的合成有关,但和核糖核酸的合成无关,故A错误。液泡中的细胞液对细胞内的环境起着调节作用,故B正确。线粒体是提供能量的,受精卵分裂需要较多的能量,故C正确。光能的吸收和转化都是在叶绿体基粒中进行的,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器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8. 图为高等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描述中存在错误的一项是( )
A. ①、③、④、⑤、⑥组成该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B. ⑥为该细胞生命活动的进行提供大量能量
C. ③、⑤等使得细胞内同时进行不同化学反应
D. ③与①、④有直接联系,与⑤有间接联系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细胞膜、③高尔基体、④核膜、⑤内质网、⑥线粒体,它们都具有生物膜结构,因此是组成该细胞的生物膜系统,A正确;⑥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为该细胞生命活动的进行提供大量ATP,B正确;③、⑤等结构的膜将细胞分割为不同的小区室,不同部位分布着不同的酶,使得细胞内同时进行不同化学反应,C正确;⑤与④、①有直接联系,与③有间接联系,D错误。
9. 细胞内不消耗ATP的生理过程是( )
A. 质壁分离及其复原
B. 蛋白质合成
C. 肌肉细胞吸收K+
D. 大脑思考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质壁分离与复原主要是水分的进出,水分子进出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故A正确。蛋白质合成需要消耗ATP,故B错误。肌肉细胞吸收钾离子是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故C错误。大脑思考需要ATP,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ATP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10. 下图为某些物质的跨膜运输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所有图均表示主动运输
B. 图甲、乙和丁中均表示自由扩散
C. 图甲和图丙表示主动运输,图甲和图丁表示被动运输
D. 图丙一定表示主动运输,而图甲、乙和丁可表示被动运输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甲是由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应是自由扩散,乙是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蛋白应是协助扩散,丙由低浓度到高浓度是主动运输,丁由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蛋白,是协助扩散,故A、B、C错误,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11. 关于新陈代谢与酶、ATP的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酶的种类具有物种差异性,而ATP却无物种差异性
B. 酶、ATP都与新陈代谢密切相关,但两者的合成毫无关系
C. ATP是保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能源物质
D. 酶能促使新陈代谢正常进行
【答案】B
【解析】
【详解】A.酶的种类具有物种差异性,而ATP却无物种差异性,A正确;
B.酶、ATP都与新陈代谢密切相关,酶的合成需消耗ATP,ATP的合成与分解也需要酶的催化,B错误;
C.ATP是保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能源物质,C正确;
D.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促使新陈代谢正常进行,D正确。
因此,本题答案选B。
考点:新陈代谢与酶、ATP的关系。
12.图甲表示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图乙是将一定量的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后,麦芽糖积累量随温度(时间)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T0表示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
B. 图甲中,Ta、Tb时淀粉酶催化效率都很低,但对酶活性的影响有本质的区别
C. 图乙中Tb到Tc的曲线表明随温度的升高,麦芽糖不再上升,酶的活性己达到最大
D. 图乙中A点对应的温度为T0左右
【答案】C
【解析】
【分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
【详解】A、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在最适温度,酶的活性最高,分析图甲可知,T0表示淀粉酶催化该反应的最适温度,A正确;
B、图甲中,Ta、Tb时淀粉酶催化效率都很低,但对酶活性的影响却有本质的区别,低温时酶的活性降低,酶的空间结构没有发生改变,高温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导致酶永久性的失活,B正确;
C、图乙中Tb至Tc的曲线表明随温度升高,麦芽糖积累量不再上升,是因为Tb时酶已经失活了,C错误;
D、A点时麦芽糖的积累速度最快,说明A点可能对应的温度为T0,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酶的概念以及酶的特性,能够将两图进行比较,结合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进行解答。
13.如图是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装置,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假设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装置二中的液滴不动,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
B. 假设装置一中液滴不动,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
C. 假设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D. 假设装置一和装置二的液滴均不移动,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或只进行无氧呼吸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实验装置图:装置一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所以装置一测量的是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的量;装置二中,清水不能吸收气体,也不释放气体,所以装置二测量的是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和消耗氧气量的差值。
【详解】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有氧气的消耗,装置二中的液滴不动,说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和消耗氧气量相等,可知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故A正确;装置一中的液滴不动,说明没有氧气的消耗,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故B正确;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有氧气的消耗,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说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多于消耗氧气量,可知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故C正确;装置一和装置二的液滴均不移动,即没有氧气的消耗,也没有二氧化碳的产生,说明酵母菌既不进行有氧呼吸也不进行无氧呼吸,故D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结合实验装置图,考查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实验装置图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14.一瓶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C2H5OH和CO2的量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氧浓度(%)
a
b
c
d
产生CO2的量(mol)
0.9
1.3
1.5
3.0
产生C2H5OH的量(mol)
0.9
0.7
0.6
0
A. 氧浓度为a时,只进行无氧呼吸
B. 氧浓度为b时,经有氧呼吸产生的CO2为0.6 mol
C. 氧浓度为c时,消耗的葡萄糖中有50%用于酒精发酵
D. 氧浓度为d时,只进行有氧呼吸。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氧气浓度为a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和产生的酒精的量相等,只进行无氧呼吸,A正确;
B.氧气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量为0.7mol,产生的二氧化碳应为0.7mol,则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为:1.3-0.7=0.6mol,B正确;
C.氧气浓度为c时,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量为0.6mol,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应为0.6mol,消耗的葡萄糖为0.3mol,则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为1.5-0.6=0.9mol,消耗的葡萄糖量为0.15mol,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2倍,即消耗的葡萄糖有2/3用于酒精发酵,C错误;
D.氧气浓度为d时,无酒精产生,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D正确;
因此,本题答案选C。
15.脂质不具有的生物学功能是
A. 构成生物膜 B. 调节生理代谢 C. 储存能量 D. 携带遗传信息
【答案】D
【解析】
【分析】
脂质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类脂中的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固醇类激素能调节生理代谢,脂肪能储存能量,而携带遗传信息是核酸的功能。
【详解】A、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A不符合题意;
B、固醇中的性激素能调节细胞代谢,B不符合题意;
C、脂肪中C、H的比例高,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多,属于良好的储能物质,C不符合题意;
D、核酸是遗传信息携带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有关脂质的生物学功能,解题关键是识记脂质的种类和功能。
16. 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的基本步骤包括:①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转换高倍镜;③把分裂中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④将洋葱永久装片放在低倍镜下观察。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③②④①
D. ④③②①
【答案】D
【解析】
【详解】
显微镜操作的一般步骤:放装片→低倍镜观察→把要观察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转换高倍物镜→调节细准焦螺旋(微调)→高倍镜观察。所以正确操作顺序是④③②①,故选:D。
【点睛】
审题要特别注意:调节细准焦螺旋,不是粗准焦螺旋。
17. 2008年9月查出包括“三鹿”牌奶粉在内的多数乳制品中含有能引起婴幼儿肾结石的三聚氰胺,添加该物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蛋白质”含量。请问三聚氰胺中肯定含有的元素是 ( )
A. P B. N C. Fe D. Cl
【答案】B
【解析】
【详解】
蛋白质的元素组成有C、H、O、N,有的含Fe、S等元素。因此,三聚氰胺中肯定有N元素。故选:B。
18. 下列无机盐中能被用于合成“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和“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的是
A. Na+ B. Mg2+ C. PO43- D. NO3-
【答案】D
【解析】
蛋白质和核酸共有的元素是N元素,所以NO3-用于制造“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和“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考点定位】无机盐的功能
19. 下列关于细胞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TP脱去2个磷酸基团后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B. 糖原代谢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C. 蔗糖和乳糖水解的产物都是葡萄糖
D. 脂肪和生长激素是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内的一些能量物质的相关知识。A中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B中糖原最终代谢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C中蔗糖水解产物是果糖和葡萄糖,乳糖水解产物是半乳糖和葡萄糖;D中生长激素不是能源物质。
20.图1、图2分别表示某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图3表小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的变化,图4表示有丝分裂中不同时期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1所示细胞中共有4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图2所示细胞中有0条姐妹染色单体
B. 图1所示细胞处于图3中BC段;完成图3中CD段变化的细胞分裂时期是后期
C. 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如图4中d所示的情况
D. 图4中a可对应图3中的BC段;图4中c对应图3中的AB段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图1:图1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分析图2:图2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分析图3:图示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其中AB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由1个变为2个,是由于间期DNA的复制;BC段表示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CD表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由2个变为1个,是由于后期着丝点的分裂。
分析图4:a、c表示染色体:DNA=1:1;b表示染色体:DNA=1:2;d表示染色体:DNA=2:1,这种情况不存在。
【详解】A、图1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共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8个DNA分子;图2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没有姐妹染色单体,A正确;
B、图3中BC段表示有丝分裂的前、中期,故图1所示细胞处于图3中BC段;图3中CD段变化的原因是姐妺染色单体分离,故应为有丝分裂后期,B正确;
C、在没有染色单体存在时,染色体数等于DNA分子数,故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如图4中d所示的情况,C正确;
D、图4中a可对应有丝分裂后期,该时期在图3中位于CD段;图4中c可对应有丝分裂末期,在图3中位于D点之后,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曲线图和柱形图,考查有丝分裂过程及变化规律,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所处的时期、各曲线段形成的原因或代表的时期;各柱形图代表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21. 下列关于细胞的分裂、分化、癌变、衰老和凋亡等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细胞分化过程中,形态、功能不同的细胞中所含有的信使RNA都不相同
B. 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
C. 衰老细胞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体积变小,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D. 成熟生物体内,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不是通过细胞凋亡来完成的
【答案】B
【解析】
细胞分化过程中,形态、功能不同的细胞中所含有的信使RNA不相同,但也有相同的,A项错误;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发生畸形分化而变成癌细胞,B项正确;衰老细胞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体积变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C项错误;成熟生物体内,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来完成的,D项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细胞癌变的原因以及细胞的分化、衰老、细胞凋亡等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细胞分化的本质基因癌变的原因,识记细胞衰老和凋亡的特点和实例。
22. 植物细胞中与葡萄糖生成和彻底氧化分解有关的细胞器依次是( )
①线粒体 ②细胞质基质 ③核糖体 ④叶绿体
⑤内质网 ⑥高尔基体 ⑦中心体
A. ④②① B. ②①③④ C. ④① D. ③⑤⑥⑦②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植物细胞中葡萄糖生成是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故④正确。将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是在细胞质基质先分解为丙酮酸,然后在线粒体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故是①,因此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器功能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23.将一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进行培养,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与自然环境中相同。获得实验结果如下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图乙中的c点对应图甲中的C点,此时细胞内的气体交换状态对应图丙中的①
B. 图甲中的F点对应图乙中的h点,此时细胞内的气体交换状态对应图丙中的③
C. 到达图乙中的d点时,玻璃罩内CO2浓度最高,此时细胞内气体交换状态对应图丙中的③
D. 经过这一昼夜之后,植物体的有机物含量会增加
【答案】A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1)图甲:①AC段玻璃罩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说明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②C、F点,二氧化碳的浓度既不增加也不减少,说明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③CE段二氧化碳的浓度降低,说明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④FG段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说明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2)图乙:①cd段: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 ②d点:上午7时左右,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③dh段: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④h点:下午6时左右,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
⑤hi段: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
(3)图丙:①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②细胞即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③细胞即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④即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
【详解】A、图乙中的c点是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图甲中的C点,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A错误;
B、图甲中的F点对应图乙中的h点,都是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的点,此时细胞内的气体交换状态对应图丙中的③,B正确;
C、乙图中的d点的含义是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d点之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二氧化碳浓度开始减少,此时细胞内气体交换状态对应图丙中的③,C正确;
D、根据甲图,玻璃罩内的二氧化碳浓度降低,说明总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有机物有积累,植物体的有机物含量会增加,D正确.
故选A.
24.细胞核具有什么功能?科学家通过下列实验(见下图)进行探究:①用头发将蝾螈受精卵横缢为有核和无核的两半,中间只是很少的细胞质相连,结果无核的一半(a)停止分裂,有核的一半(b)能继续分裂;②b部分分裂到16~32个细胞时,将一个细胞核挤入到不能分裂的a部分,结果a部分开始分裂、分化,进而发育成胚胎。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实验结果可以说明细胞核与细胞的分裂、分化有关
B. 实验①中,b部分细胞属于对照组,a部分属于实验组
C. 实验②中,a部分的操作与实验①中形成对照
D. 实验说明细胞的寿命与细胞核有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干:有核或植入核的部分能分裂、分化,无核的部分则停止分裂,说明细胞核与细胞的分裂、分化有关;a部分相当于去核和重新植入核,是实验组。
【详解】A、分析题干可知,具有细胞核的部分可以进行分裂、分化,说明细胞核与细胞的分裂、分化有关,A正确;
B、实验①中,b是对照组,a是实验组,二者形成对照实验,B正确;
C、实验②中a部分植入核,与实验①中的无核形成对照,C正确;
D、整个实验内容并没有涉及细胞的寿命,D错误。
故选D。
【点睛】解题关键是提取题干信息,根据实验探究目的找出自变量,并依此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
25. 观察在0.3 g/mL.蔗糖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发现中央液泡逐渐变小,说明( )
A. 细胞壁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B. 洋葱表皮细胞是活的
C. 此时蔗糖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
D. 细胞壁收缩导致中央液泡失水
【答案】B
【解析】
【分析】
质壁分离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能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必定是活细胞,但质壁分离后的细胞不一定还是活细胞。
【详解】质壁分离实验中细胞壁是全透性的,蔗糖溶液可以通过细胞壁而不能通过原生质层,A错误;在0.3g/mL蔗糖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发现中央液泡逐渐变小,说明细胞正在发生质壁分离,该细胞具有活性,因为只有活细胞才能因为内外溶液差而产生质壁分离,B正确;在0.3g/mL蔗糖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发现中央液泡逐渐变小,说明细胞正在失水,即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蔗糖溶液浓度,C错误;由于细胞液浓度小于蔗糖溶液浓度,中央液泡失水,逐渐变小,进而使原生质层、细胞壁均向内收缩,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6. 下图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图解,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水的光解发生在①内叶绿体片层结构的薄膜
B. ③是三碳化合物,在中午高温时,数量减少
C. 产生③的暗反应需在黑暗中进行
D. ④是ATP,贮存的能量来自光能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水的光解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故A正确。③是二氧化碳固定形成的三碳化合物,在中午高温时,气孔关闭,其数量会下降,故B正确。产生三碳的暗反应需要在光下进行,故C错误。④是光反应利用光能形成的ATP,用于暗反应,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27. 下列不含有DNA的是( )
A. 高尔基体 B. 细胞核 C. 线粒体 D. 叶绿体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高尔基体中没有DNA,故A正确。细胞核中含有较多的DNA,,故B错误。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含有少量的DNA,故C、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器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28.下列有关呼吸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蛔虫进行无氧呼吸
B.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C. 长跑时,人体产生的CO2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产物
D. 发酵和无氧呼吸并不是同一概念
【答案】C
【解析】
【分析】
1、蛔虫没有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2、哺乳动物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3、人体的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详解】蛔虫由于生活在人的消化道内,消化道内缺氧,故只能进行无氧呼吸,A正确;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复杂的细胞器,因此只能进行无氧呼吸,B正确;人体有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即无氧呼吸过程中没有二氧化碳产生,C错误;发酵指微生物的细胞呼吸,不一定是无氧呼吸,D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属于中档题,着重考查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产物,考生要能够识记在动物体无氧呼吸过程中产物为乳酸,一般植物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但是乳酸菌、马铃薯块茎和甜菜块根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29.如图表示有氧呼吸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 ①②④中能量数值最大的是②
B. ③代表的物质名称是水
C. 产生①②的场所是线粒体
D. 所有原核生物都不能完成图示全过程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还原氢,同时产生少量能量;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形成二氧化碳和还原氢,同时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是还原氢与氧气结合形成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
【详解】A、①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释放的能量,②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释放的能量,④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释放的能量,其中有氧呼吸第三阶段释放的能量最多,A错误;
B、③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反应物之一水,B正确;
C、①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释放的能量,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C错误;
D、需氧型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也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完成图示全过程,D错误.
故选:B。
【点睛】注意:原核生物有的利用细胞膜内侧附着的酶完成有氧呼吸过程。
30. 下列关于高倍物镜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因为藓类叶片大,在高倍镜下容易找到,所以可以直接使用高倍物镜观察
B. 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即可换上高倍物镜
C. 换上高倍物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晰
D. 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最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考查对高倍显微镜使用步骤的理解。明确物镜镜头长短与放大倍数的关系、高倍镜下细胞数目与大小的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详解】藓类叶片较薄,由单层细胞构成,可以放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但必须先使用低倍镜找到观察目标,然后再换高倍物镜,否则难以找到观察目标,A项错误;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需把叶片细胞移到视野中央,然后再换上高倍物镜,B项错误;换上高倍物镜后,只能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C项错误;凹面反光镜具有集光的作用,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更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D项正确。
【点睛】显微镜使用的4点提醒:
(1)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双眼要从侧面注视物镜与玻片标本之间的距离,到快接近时(距离约为0.5 cm)停止下降。
(2)换用高倍物镜后,不能再转动粗准焦螺旋,只能用细准焦螺旋来调节。
(3)换用高倍物镜后,若视野太暗,应先调节遮光器(换大光圈)或反光镜(用凹面反光镜)使视野明亮,再调节细准焦螺旋。
(4)观察颜色深的材料,视野应适当调亮,反之则应适当调暗。
二 非选择题
31.如图表示某生物膜结构,图中A、B、C、D、E、F表示某些物质,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请据图回答:
(1)若是癌细胞的细胞膜,则膜上含量较正常细胞减少的物质是[ ]____。
(2)若是线粒体膜,b和c过程运输的气体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是肝细胞膜,进食后4~5小时,C代表的激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会增多,促进物质E转化为物质F,F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是神经元细胞膜,则在静息状态,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该状态的维持有赖于图中a和d过程,则a和d过程分别运输的物质是____。
(5)提取动物的细胞膜,最好选用________________做材料,先让其在蒸馏水中吸水涨破,然后经过________处理即可得到纯净的细胞膜。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D 糖蛋白 (2). O2、CO2 (3). 胰高血糖素(或肾上腺素) (4). 葡萄糖 (5). 内正外负 (6). 钾离子、钠离子 (7).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8). 离心 (9). 一定的流动性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A载体蛋白、B磷脂双分子层、C被转运的物质、D糖蛋白、E为肝糖原、F为葡萄糖。A主动运输(进细胞)、b自由扩散(进细胞)、c自由扩散(出细胞)、d主动运输(出细胞)。
(1)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较: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
(2)若是线粒体膜,b和c过程运输的气体分别O2、CO2。
(3)若是肝细胞膜,进食4小时后,血糖降低,升血糖的激素为胰高血糖素,所以C代表的胰高血糖素将会增多,促进物质肝糖原转化为物质葡萄糖,使血糖含量升高。
(4)静息电位是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静息电位的维持,主要依赖钠、钾离子的主动运输实现。
(5)获取纯净细胞膜选取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因为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中除了细胞膜无其它膜结构。具体做法是:先让其在蒸馏水中吸水涨破,然后经过离心处理即可得到纯净的细胞膜。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磷脂双分子层变薄,说明其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血糖调节、细胞膜的获取等知识,意在考查用文字、图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及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32.下图一表示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内发生的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过程,其中a、b为光合作用的原料,①~④表示相关过程。图二、图三表示外界相关条件对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请据图回答:
(1)图一中b代表的物质名称是_________。②过程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①过程中产生的[H]在③过程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一中(4)过程中中间产物是_______________,它进入线粒体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在图二的乙点突然停止光照,叶绿体内C3化合物的含量将___________。乙~丙段时,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三中,真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用大棚种植蔬菜时,白天最好控制光照强度为图二中的_________点对应的光照强度,温度为图三中的_________℃最佳。图三中5℃时的状态可用图二中_____________点表示。
(5)某同学以新鲜的绿色植物叶片为材料,探究环境条件对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请帮助他提出一个探究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需特别注意的是,该实验必须在____________条件下进行。
(6)写出图一中发生的两个主要生理过程的反应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二氧化碳 (2). 线粒体内膜 (3). 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4). 丙酮酸 (5). 有氧气存在 (6). 上升 (7). 光照强度 (8). 丁 (9). 25 (10). 乙 (11). 探究温度(O2浓度)对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 (12). 无光(黑暗) (13). (14).
【解析】
【分析】
分析图一中的物质变化可知:物质a、b分别为水和二氧化碳;过程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光反应、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暗反应和有氧呼吸第一、第二阶段。
分析图二可知,甲点表示只进行呼吸作用,乙点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丙点和丁点都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且丁点为光的饱和点。
分析图三可知,5℃时真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25℃时真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差值最大,根据净光合速率=真光合速率-呼吸速率,25℃时净光合速率最大。
【详解】(1)图一中b代表的物质名称是二氧化碳.②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进行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①光反应过程中产生的[H]在③暗反应过程中的作用是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2)图一中④有氧呼吸第一、第二阶段的中间产物是丙酮酸,它进入线粒体的条件是有氧气存在。
(3)如果在图二的乙点突然停止光照,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减少,被还原的C3减少,而CO2被C5固定形成C3的过程不变,故叶绿体内C3化合物的含量将上升。乙~丙段时,光合作用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加快,故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
(4)图二中的丁点为光的饱和点,因此用大棚种植蔬菜时,白天最好控制光照强度为丁点对应的光照强度.图二中的图三中,25℃时真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差值最大,根据净光合速率=真光合速率-呼吸速率,25℃时净光合速率最大。因此用大棚种植蔬菜时,白天最好将温度控制在图三中的25℃为最佳。图三中,5℃时真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图二中乙点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因此图三中5℃时的状态可用图二中乙点表示。
(5)以新鲜的绿色植物叶片为材料,可以探究温度(O2浓度)对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该实验必须在无光(黑暗)条件下进行。
(6)图一中发生的是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反应式分别为:;。
33.图1是高等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2是某一生物体中不同细胞分裂示意图,图3表示图2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细胞中,“能量通货”ATP产生的场所有( )_____________。肺炎球菌细胞的结构与图1细胞相比,在细胞核方面应没有核仁、染色质及( ) _________,在其细胞质中应只有( )___________细胞器。
(2)图2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_________,A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于图2中的_______细胞所处的时期。
(3)若图1示人体皮肤生发层细胞,则该细胞可能会发生图2中______细胞所示的分裂现象。
(4)图3中a~c表示染色单体的是_________,Ⅲ对应于图2中的__________细胞,由Ⅲ变化为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⑤线粒体 (2). ⑧核膜 (3). ②核糖体 (4). C、D (5). 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 (6). D (7). C (8). b (9). B (10). 着丝点断裂
【解析】
(1)能产生ATP的场所有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图1细胞没有叶绿体,因此其产生ATP的场所是④细胞质基质和⑤线粒体;溶酶体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肺炎双球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⑧核膜、核仁和染色质,且其细胞质中只有②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2)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C和D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根据D细胞质的均等分裂可知,该生物为雄性动物,A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称为次级精母细胞.
(3)人体生发层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即图2中C细胞所示的分裂现象.
(4)图3中b表示染色单体;Ⅲ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且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的一半,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对应于图2中的B细胞;Ⅲ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Ⅳ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1,由Ⅲ变化为Ⅳ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考点定位】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名师点睛】分析图1:①~⑧依次表示中心体、核糖体、内质网、细胞质基质、线粒体、高尔基体、核仁、核膜;分析图2:A没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没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C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中期;D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图3中:a是染色体、b是染色单体、c是DNA.Ⅱ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能是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Ⅲ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且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的一半,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Ⅳ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1,且染色体数目与正常体细胞相同,可能是有丝分裂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Ⅴ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34.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过氧化氢,它对细胞有毒害作用,但体内有过氧化氢酶的存在可以将其分解为无毒的物质。请分析下列一组实验,并回答有关问题:
试管编号
加入物
条件
现象
A
2mL H2O2+2滴FeCl3
30℃
放出少量气泡
B
2mL H2O2+2滴肝脏研磨液
30℃
放出大量气泡
C
2mL H2O2+2滴煮过的肝脏研磨液
煮沸后冷却至30℃
无气泡
D
2mL H2O2+2滴冷冻的肝脏研磨液
0℃
无气泡
E
2mL H2O2+2滴人新鲜唾液
30℃
无气泡
(1)实验B、E现象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_______________特点。
(2)实验B和C现象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B持续一段时间后,不再产生气泡,(Ⅰ)可能是其中的酶失去活性,(Ⅱ)可能是过氧化氢已经被彻底分解,究竟是哪个原因,请完成下列实验设计。向B试管中加入适量的 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有无气泡。如果有,则说明是原因为_______,如果无,则说明是原因为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专一性 (2). 高温使酶失活 (3). 过氧化氢 (4). Ⅱ (5). Ⅰ
【解析】
【分析】
已知酶与化学催化剂相比,都具有催化能力,但酶具有高效性;同时酶的活性受温度、酸碱度等影响,即酶催化需要适宜的温度、酸碱度等条件。两组实验做比较时需要先找出自变量,然后再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详解】(1)据表可知,实验B、E的自变量是酶的种类不同,所以实验B、E现象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特点。
(2)实验B和C的自变量是肝脏研磨液是否被煮沸过,所以实验B和C现象不同的原因是高温使酶失活。
(3)酶在反应前后其催化活性不变。所以要探究实验B持续一段时间后,不再产生气泡的原因是Ⅰ还是Ⅱ,可向B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过氧化氢,观察有无气泡。如果有,则说明是原因为Ⅱ过氧化氢已经被彻底分解;如果无,则说明是原因为Ⅰ其中的酶失去活性。
【点睛】分析实验要抓住实验目的,分清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以及无关变量,确定实验思路,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果。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