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陕西省汉中市龙岗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文)试题(解析版)
展开陕西省汉中市龙岗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文)试题
一、单选题(共40小题,每小题0.5分,共60分)
甲、乙两地的夜晚北极星的仰角同为60°,甲、乙两地经度如下图所示,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 甲地位于乙地的
A. 东方 B. 西方
C. 西北方向 D. 东南方向
2. 甲、乙两地的距离大约是
A. 20 000千米 B. 15 000千米
C. 10 000千米 D. 5 000千米
【答案】1. A 2. D
【解析】
【1题详解】
北半球某地的地理纬度等于该地北极星的仰角,因为两地的仰角相同,所以两地纬度相同,故必然是东西方向。东西方向是以劣弧方向为准,所以甲地位于乙地的东方。故选A。
【2题详解】
甲、乙两地的夜晚北极星的仰角同为60°,则甲乙两地的纬度为60°N。任意纬线上相差一个经度的距离为111千米×cos θ(θ为纬度),然后乘以两地的劣弧经度差。则甲、乙两地的距离大约是111千米×cos60°×90°=4995千米≈5000千米,选D。
3. 多云阴雨的白天,气温较低,主要是因为大气的
A. 吸收作用强 B. 反射作用强
C. 散射作用弱 D. 保温作用弱
4. 黎明前东方天际先泛起“鱼肚白”是由于大气对太阳光的
A. 散射作用 B. 反射作用
C. 吸收作用 D. 辐射作用
5. 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主要是因为
A. 大气吸收作用 B. 大气反射作用
C. 大气散射作用 D. 大气折射作用
【答案】3. B 4. A 5. C
【解析】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要求学生理解记忆大气散射作用的原理和实例即可。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多云阴雨的白天,云层厚,反射的太阳辐射多,导致大气对大气的削弱作用强,因此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少,气温低。据此判断,本题选择B。
【4题详解】
大气的削弱作用包括反射、散射、吸收作用.散射作用如: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太阳未日出而天空已明亮、房间里没有太阳光照射仍然明亮等。 黎明东方天际先泛起“鱼肚白”是由于大气对太阳光的散射作用。故选A。
【5题详解】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及散射都具有选择性的特点,而反射则无选择性特征,大气分子及大气中的固体杂质、微小的颗粒才能对太阳辐射进行散射,大颗粒的尘埃只能反射,而太阳光中蓝光又最容易被散射,因此天空呈蔚蓝色,故C项正确。
读下图,完成问题。
6. 从地形要素看,左上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是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7. 救护直升机停靠在山顶H处,被困游客位于甲、乙、丙、丁四点中某一位置,则救护人员能够直接观测到的点是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答案】6. B 7. B
【解析】
【6题详解】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因此泥石流必须发生在河谷地形内。泥石流发生所具备的三个条件:流域内具备大量的易于搬运的破碎固体物质;具备丰富的并且能够在一定时间内集中在一起的水;具备比降比较大的沟谷。据等高线特征可以判断甲为山脊部位,乙为山谷,丙为陡崖,丁为一凸形坡,故正确答案是乙地。故B正确。
【7题详解】
据等高线特征可以判断甲为山脊部位,乙为山谷,丙为陡崖,丁为一凸形坡。救护直升机停靠在山顶H处,从山顶到甲之间有个海拔大于300米的小丘,看不到甲,A错误。可以直接观测到的地点是乙点,B正确。丙为陡崖,山顶H处看不到丙,C错误。丁为一凸形坡,从H处看会北遮挡视线爱你,D错误。故选B。
下图为某地近地面垂直方向气温、气压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为等温面、实线为等压面),完成下题。
8. 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则其成因和空气垂直运动正确的是
A. 动力 辐合上升 B. 热力 辐合上升
C. 动力 下沉辐散 D. 热力 下沉辐散
9. 易形成这种大气物理状况的是
A. 夏季白天的内陆湖面 B. 冬季晴朗夜晚的山坡
C. 夏季晴朗白天的郊区 D. 冬季暖流流经的海面
【答案】8. B 9. D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近地面垂直方向气温、气压分布情况,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图中近地面垂直方向气温、气压分布情况可知,气温中间高,四周低,气压中间低,四周高,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则其是受热力作用,空气辐合上升,B正确,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考查近地面垂直方向气温、气压分布情况,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图中近地面垂直方向气温、气压分布情况可知,气温中间高,四周低,气压中间低,四周高。冬季,暖流流经的海域,对沿岸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易形成这种大气物理状况。夏季白天的内陆湖面、冬季晴朗夜晚的山坡、夏季晴朗白天的郊区气温低。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下图为“我国某地地面气压分布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0. 在图中所示的天气系统中
①a地的气压比b地低 ②c地附近有暖锋活动
③d地的风力比e地大 ④e地的风向为偏北风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1. a、c、d、e四地中,可能出现降水天气的是
A. a和c B. c和d
C. d和e D. a和e
【答案】10. D 11. A
【解析】
【10题详解】
首先根据图中的数据画出等压线图,找出低压槽,确定锋面性质。a地的气压比b地高,①正确;c地位于气旋东侧,附近应为有暖锋,②正确;d地的等压线比e地稀疏,风力比e地小,③错误;风向总是由高压吹向低压,并在北半球向右偏,所以e地的风向为偏北风,④正确。故D正确。
【11题详解】
锋面降水的一般规律是“冷锋后,暖锋前”,据上题分析,a在冷锋后,有降水;c在暖锋前,有降水;故A正确。
一般情况下,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是向上输送的,表现为蒸发过程。而在特定情况下,水汽可能会在地表或土壤中凝结而向下输送,这就是逆湿现象。荒漠中的绿洲在夏季是一个冷源和水汽源。绿洲周边存在绿洲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下列地区,最容易出现逆湿现象的是
A. 绿洲边缘的荒漠 B. 荒漠边缘的绿洲
C. 绿洲中心 D. 荒漠中心
13. 夜晚逆湿出现概率大,原因是夜晚
A. 绿洲风最弱,水汽不容易消散 B. 地表温度低,蒸发弱,水汽易凝结
C. 绿洲风最强,由绿洲输送的水汽多 D. 地表温度低,近地面大气中水汽多
【答案】12. A 13. B
【解析】
【12题详解】
根据题意,逆湿表现为下湿上干的大气结构。“荒漠中的绿洲在夏季是一个冷源和水汽源”,从热力环流角度可知绿洲风在近地面是从绿洲吹向荒漠,绿洲的水汽被带向绿洲边缘的荒漠,使其最容易出现下湿上干的逆湿现象,故A正确。荒漠边缘的绿洲、绿洲中心地区,水源较多,以向上蒸发、蒸腾为主,故B、C错误;荒漠中心空气干燥,水汽含量太少,无法凝结,故D错误。
【13题详解】
如果绿洲风变弱,吹向荒漠边缘的水会变少,这样逆湿出现的概率会变小,A错误;结合热力环流原理,由于荒漠的比热容小,夜晚降温较快,所以此时水汽易受冷凝结,向上蒸发能力减弱,易形成逆湿现象,故B正确;夜晚和白天相比,荒漠晚上降温快,而绿洲为冷源,因此与绿洲之间的气压梯度力会减小。故绿洲风最强不会出在晚上,C错误;由于夜晚绿洲与周围沙漠温差减小,绿洲风减弱,携带的水汽减少,所以近地面大气中水汽含量会减少,再加上近地面温度低,水汽从大气中冷却凝结,故近地面大气中水汽应减少,而不可能增多,D错误。故选B。
盖塔拉洼地,位于埃及西北部的沙漠中,最低处海拔-133m。近年来,为发展渔业生产,人们通过挖掘隧道,采用中国专利技术的高速输水管道系统,实现无动力引入地中海海水,并利用下沉式网箱养殖方式,在洼地成功建立了“沙漠渔场”,目前,该区的“沙漠鱼”不仅解决了本国的水产品产量不能自足问题,而且已经销售到非洲其他国家。根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4. 在建造“沙漠渔场”的过程中,最弱化考虑的因素是
A. 距地中海近,且可自流引水节省成本 B. 防止引水过程中水的蒸发和下渗损耗
C. 鲜活鱼产品的潜在需求旺盛 D. 本地劳动力的数量和技能
15. 下沉式网箱养殖能控制箱体在水中的深度,这可以
A 去除杂质,淡化海水 B. 控制网箱内水温
C. 扩大鱼的生存空间 D. 增加水体含氧量
16. 随着“沙漠渔场”的出现,洼地环境也慢慢发生了变化,对此描述正确的是
A. 岸线变得曲折绵长 B. 绿洲农业供水增加
C. 水体深度持续加深 D. “水下绿洲”面积扩大
【答案】14. D 15. B 16. D
【解析】
【14题详解】
水产品产业需要考虑原料(鱼)、市场等。建造“沙漠渔场”需要考虑引水成本、引水过程中水的蒸发和下渗损耗、鲜活鱼产品的潜在需求旺盛(市场需求),建造引水线路采用中国技术,而养殖该则采用下沉式网箱养殖技术,这对本地劳动力的数量和技能要求不是最主要的,选D。
【15题详解】
根据材料,该地海拔-133m,下沉式网箱养殖能控制箱体在水中的深度,这可以控制网箱内水温,保持箱体内的适宜水温以便养殖。该做法不能去除杂质,淡化海水,使鱼类在箱体中生存,故缩小了鱼的生存空间,养殖规模扩大会耗用水中的溶解氧,减少水体含氧量。据此分析选B。
【16题详解】
“沙漠渔场”的出现相当于形成了水下渔场,技术的日渐成熟会促进渔业规模的扩大,使得“水下绿洲”面积扩大;水下的养殖不会使湖岸线变得曲折绵长反而会导致岸线的取直,渔业规模的扩大,会导致耗水量增加,绿洲农业供水减少;水体深度变化不大。据此分析选D。
北美帝王蝶是世界上唯一能进行长途迁徙的蝴蝶。近千万只的帝王蝶,每年按图1中的路线,一边飞一边搜寻一种乳草属植物,在其上产卵繁殖。整个迁徙过程至少需要4代帝王蝶才能完成。据图文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17. 与帝王蝶长途迁徙规律相关的是
A. 地球公转 B. 热力环流
C. 太阳活动 D. 地壳运动
18. 帝王蝶
A. 历代繁殖地主要位于热带 B. 越冬地的气候终年温和湿润
C. 迁徙全程超过5000千米 D. 第四代飞行途中会遭遇飓风
19. 科学家发现帝王蝶的数量正逐年锐减,20年后可能会完全消失。可能的原因是
①越冬地的生态环境遭破坏 ②繁殖地的地震、火山等灾害频繁
③气候变化使乳草属植物减少 ④城市化快速发展阻断其迁徙路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17. A 18. C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根据图示中的帝王蝶的迁徙路径可知,帝王蝶迁徙的重要原因是获取生存所需的气候条件,区域季节的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有关,直射点的移动与地球的公转有关。热力环流影响局地小气候,太阳活动、地壳运动与区域气候的季节特征关联性不大。据此分析选A。
【18题详解】
结合图示中的帝王蝶的迁徙路线可知,帝王蝶历代繁殖地主要位于亚热带、温带;越冬地的气候夏季较为温和湿润,终年温和湿润的地区位于西海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而迁徙地位于东部地区,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迁徙全程跨越纬度50多度,则纬差1度≈111千米,则迁徙距离超过5000千米;第四代飞行时间为11-12月,此时为冬季,飓风发生在夏秋季节,不会遭遇飓风。据此分析选C。
【19题详解】
根据图示,帝王蝶的繁殖地位于美国的中东部地区,位于板块内部,地震、火山等灾害不会频繁发生,②错;美国城市化起步早,近二十年城市化速度不快,而且,迁徙路径多不在城区,④错,据此分析帝王蝶的锐减与②④关联度不大。帝王蝶的迁徙路径需要4代帝王蝶才能完成,若其迁徙环境或迁徙的繁殖地、越冬地气候受到影响,则会导致帝王蝶大量减少甚至灭亡,据此分析选B。
大陆边缘是陆地与洋底之间的过渡地带,平行于大陆-大洋边界﹐宽几十至几百千米。根据板块构造运动与构造地貌特征,大陆边缘分为稳定型和活动型两大类。读“大陆边缘类型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20. 图中
A. ①是岩浆发源地 B. ②是岩石圈
C. a是板块生长边界 D. b是稳定型大陆边缘
21. 示意图中的大陆是
A. 亚欧大陆 B. 非洲大陆
C. 澳大利亚大陆 D. 美洲大陆
【答案】20. D 21. D
【解析】
【20题详解】
图中①位于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的俯冲地带,并没有进入软流层,不会是岩浆的源地,A错;②位于大洋板块,属于地壳,地壳属于岩石圈的一部分,a 为海沟,属于板块的消亡边界,C错;b位于板块内部,地壳较为稳定,属于稳定型大陆边缘,据此分析选D。
【21题详解】
图中大陆的西海岸是海沟,为消亡边界,结合六大板块图可知,亚欧大陆的东侧是消亡边界,非洲大陆西侧及澳大利亚大陆的西侧均与图示不符合,只有美洲大陆西海岸处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的消亡边界,符合图示信息,据此分析选D。
每年的 11 月 22 日或 23 日,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雪量小,次数不多,为二十四节气中的“小雪”。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实时天气形势及天气预报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2. 图示大陆地区的最大温差可能为
A. 20℃ B. 25℃
C. 30℃ D. 35℃
23. 图示地区暴雪中心最有可能位于
A. 蜀中东部 B. 湘中南部
C 浙西南部 D. 皖中西部
24. 《小雪》节气诗“太行初雪带寒风,一路凋零下赣中。……”诗句表明
A. 北方冷空气南下降温显著 B. 我国冬季风强弱年际变化大
C. 太行山区是我国寒潮源地 D. 寒潮天气导致许多作物冻死
【答案】22. C 23. D 24. A
【解析】
【22题详解】
由图示等温线条数可知,等温距是5℃;图示大陆地区最南端温度应是15℃≤T<20℃,北端是-15℃<T≤ -10℃;最大温差可能为25℃≤T<35℃。选C正确。
【23题详解】
由图示的雨雪分界线可知,该线以南以降雨为主,以北以降雪为主;即蜀中东部、湘中南部到浙西南部,都是降雨为主;皖中西部以降雪为主,可能出现暴雪中心。选D正确。
【24题详解】
“太行初雪带寒风,一路凋零下赣中。”这句诗描写冷空气过境带来大风、降温、降雪,并一路南下,所到之处降温显著,A正确;小雪节气天气变化,不能说明冬季风强弱变化,B错;寒潮的源地在北冰洋、西伯利亚等地,不在太行山,C错;诗句只是说明冷空气带来寒风、降温,不能说明导致许多作物冻死,D错。选A正确。
龙卷风的形成既需要有暖湿空气交汇提供对流条件,又要求高空和低空都有强风,还需要有较平坦的地形。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5. 下列我国四省区发生龙卷风几率最高的是
A. 云南 B. 广东
C. 山西 D. 青海
26. 龙卷风灾害的主要特点是
A. 风力大,破坏力强 B. 消退缓慢,持续时间长
C. 尺度大,影响区域广 D. 伴有暴雨,易发洪涝
27. 当龙卷风袭来,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在教室上课遇到龙卷风,应立即跳出教室向楼上跑
B. 乘汽车在野外遇剑了龙卷风,应弃车寻找低洼区藏身
C. 独自在家遇到龙卷风,要躲到迎着龙卷风方向的墙壁处抱头蹲下
D. 如果在室外遇到龙卷风,要寻找大树、电线杆等抱紧
【答案】25. B 26. A 27. B
【解析】本题组考查的是龙卷风的成因、特点及应对措施,与生活息息相关,试题难度一般。
【25题详解】
广东省纬度位置低,背山面海,暖湿气流多,冷暖气流交替频繁,广东珠江三角洲和南部沿海地势相对平坦,利于其形成,故选B。
【26题详解】
龙卷风是一种很少见的局地性、小尺度、突发性的强对流天气,是在强烈的不稳定的天气状况下由空气对流运动造成的、强烈的、小范围的空气涡旋,从发生到消失只有几分种,最多几个小时,因此B、C错误。龙卷风能否伴随降雨,要取决于是否有大块自由态水汽,因此D项错误。故选A。
【27题详解】
野外遭遇龙卷风时,记住要快跑,但不要乱跑,应以最快的速度朝与龙卷风前进路线垂直的方向逃离,来不及逃离的,要迅速找一个低洼地趴下,正确的姿势是:脸朝下,闭上嘴巴和眼睛,用双手、双臂保护住头部,故选B。
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地形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8. 图中
A. 甲处的地质构造为向斜 B. 乙处岩石是由火山活动形成的
C. ①-②-③岩层年代由老到新 D. 地表形态由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
29. 图中河流
A. 丙处含沙量大,常形成洪积、冲积扇 B. 丁处河岸以沉积作用为主
C. 丙、丁之间的河道弯曲,水流较平稳 D. 冬、春季有明显的凌汛现象
【答案】28. D 29. C
【解析】
【28题详解】
图中甲处受内力作用发生断裂并相对于两侧岩层下降形成地堑,后流水携带泥沙在甲处不断堆积形成平原,其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甲地岩层没有明显的弯曲变形,不是向斜;乙处是地下岩浆侵入形成的,不是火山活动;老岩层先沉积,新岩层后沉积,①-②-③岩层年代由新到老。选D正确。
【29题详解】
丙在河流下游,不会形成洪积、冲积扇,洪积、冲积扇多在河流流出山口处;丁在河流的凹岸,以侵蚀为主;丙、丁之间的河道弯曲,水流较平稳;凌汛主要发生在有结冰期的河段,主要是由低纬流向高纬地区河段,图示河流不能看出河流是否有结冰期,是否是由低纬流向高纬。选C正确。
下图是基于GIS和热点分析绘制的不同年份北京批发企业空间核密度图,体现了该类企业在区域内的聚集程度。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0. 20多年来,北京的批发企业分布
A. 与城市的常住人口居住地分布一致 B. 从市中心向三环路及以外区域疏解
C. 由分散、多中心转向集中分布 D. 变化反映出首都经济职能加强
31. 若利用该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批发企业与其主要区位因素的关系,应在图层中叠加的信息是历年的
①交通规划 ②水文地质 ③地租等值线 ④商业区分布 ⑤大气污染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④⑤
【答案】30. B 31. B
【解析】
【30题详解】
图中显示20多年来,北京的批发企业分布与城市的常住人口居住地分布并不完全一致;根据图示信息,北京的批发企业分布有从市中心向三环路及以外区域疏解的趋势,并呈现出由集中转向分散、多中心分布;批发企业属于商业,商业由市中心外移的变化反映出首都核心地带的经济职能减弱,据此分析选B。
【31题详解】
批发企业属于商业,其布局的主要因素是交通及市场区位因素,因此,应在图层中叠加的信息是历年的①交通规划、④商业区分布,批发企业占地广,需要考虑地租成本,因此③地租等值线也要叠加,该类企业对于②水文地质、⑤大气污染考虑不多,影响不大,据此分析需要叠加①③④内容,选B。
“城市绿心”指在城市中央或多个城市组团围合起来的绿色空间,通常兼顾有多种自然或人工绿地、水域、湿地等类型。从2013年至今,长江中游三大城市群一直致力打造“中国绿心”(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2. 打造“中国绿心”的优势条件是
A. 湘、鄂、皖之间,居全国中心位置 B. 位于阶梯交界处,山林茂密
C. “一江、两湖”流域,水循环活跃 D. 城市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
33. 图示“城市绿心”的生态效益表现在
A. 通过发展旅游业和园艺业增加收入 B. 促使城市人口向乡村流动
C. 通过城乡间热力环流改善空气质量 D. 增加周边居民的休憩场所
【答案】32. C 33. C
【解析】
【32题详解】
根据图示,“中国绿心”湘、鄂、赣之间,A错;“中国绿心”位于第三阶梯,并没有处于阶梯交界处;“中国绿心” 主体由长江、洞庭湖、鄱阳湖组成,形成“一江、两湖”流域,水循环活跃;“中国绿心”所在区域的农村人口较多,城市化水平不高,城市人口应小于农村人口,据此分析选C。
【33题详解】
结合上题可知,该“城市绿心”主体由长江、洞庭湖、鄱阳湖组成,形成“一江、两湖”流域。该绿心主要是乡村、田园风光,周边是城市群,绿心是江、湖组成的湿地主体,建设绿心可以通过城乡间热力环流改善空气质量,缓解周边城市的热岛效应,提高城市环境质量,调节区域小气候,C对;通过发展旅游业和园艺业增加收入属于经济效益,A错;绿心的建设旨在让城乡协同发展,使城市生活质量提高,目前城市提供的服务、就业、收入等远好于乡村,故该现象不会促使城市人口向乡村流动,这也不是生态效益,B错;增加周边居民的休憩场所不属于生态效益,D错。据此分析选C。
下图为欧洲经济空间变化示意图。曾经欧洲传统工业呈“香蕉带”分布,此后这一工业带演变成了“金足球”形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4. 图中出现转移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A. 啤酒厂 B. 钢铁厂
C. 软件开发 D. 文化创意
35. 该类产业的转入,可促进东部地区地区
A. 新兴工业的快速发展 B. 向西迁移传统工业
C.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D. 自然环境的改善
【答案】34. B 35. C
【解析】
【34题详解】
图示西部原来的传统工业区呈香蕉带,随着西部地区产业升级,传统资源导向型的钢铁工业是最先转移到东部地区的,导致该地区传统工业由原来的香蕉型向球形转变;软件开发和文化创意是新兴产业,在西部刚刚兴起,不会向东部转移;啤酒业是市场导向,西部地区较东部地区市场更大,不是最先转移的。选B正确。
【35题详解】
钢铁工业是传统工业,该工业向东部地区转移,不可能促进新兴工业的快速发展,A错;西部经济发达,传统工业向东部相对落后地区转移,B错;产业转入,可促进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但加重的环境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C正确,D错。选C正确。
智慧城市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市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下图为某智慧城市程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6. 图示程序最有可能反映智慧城市的领域是
A. 智慧管理 B. 智慧医疗
C. 智慧交通 D. 智慧旅游
37. 智慧城市最直接的影响体现在
A. 缓解交通拥堵 B. 改善住房状况
C. 改善环境质量 D. 促进人体健康
38. 智慧城市运用的最主要地理信息技术是
A. RS B. GIS
C. GPS D. 数字地球
【答案】36. C 37. A 38. B
【解析】
【36题详解】
根据图示,材料中对人们的去向信息进行统计,因此最可能涉及到的领域是智慧交通,C对;智慧管理和智慧医疗无需对去向信息进行统计,AB不对;智慧城市主要是针对城市内部的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智慧旅游指通过技术让人们感知相关旅游信息,并作出判断调整旅游线路等,不符合智慧城市含义,D不对。所以选C。
【37题详解】
智慧城市实质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如对道路拥堵信息进行分析,让人们改变出行时间或路线等,因此最直接的就是可以通过缓解交通拥堵,A对;改善住房状况、改善环境质量、促进人体健康等方面要实现需要采取具体的措施,仅靠智慧管理是不行的,BCD不对。所以选A。
【38题详解】
根据材料,智慧城市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因此,智慧城市采用的技术侧重分析和整合,为GIS,B对;RS是对地物信息的遥远感知,侧重获取信息;GPS主要是获取地理位置、速度等信息;数字地球是把地球上的信息数字化;故ACD不对。所以选B。
读“某盛行风向形成示意图”,完成以下题。
39. 该风向形成的主要月份可能是
A. 1月份 B. 3月份
C. 7月份 D. 10月份
40. 导致图中风向发生改变的主要动力是
A. 摩擦力 B. 风力
C. 地转偏向力 D. 水平气压梯度力
【答案】39. C 40. C
【解析】本题考查风力的成因及南亚季风的成因。
【39题详解】
本题考查南亚季风的形成。读图可知,图中有赤道分布,赤道以北地区为北半球,赤道以南地区为南半球;当地盛行西南季风,说明此时陆地为低压,故正值北半球的夏季,为7月,故C正确,ABD 错误,故选C。
【40题详解】
本题考查南亚季风的形成。地转偏向力会导致北半球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转,南半球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左偏转,故南半球的东南风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发生改变,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C正确。故选C。
二、综合题(共3题,总计60分)
41.读世界森林植被分布示意图,探究下列问题。
(1)概括图中亚寒带针叶林的分布特征。
(2)指出热带雨林的三大分布地区。
(3)指出甲、乙两地植被的显著区别。
(4)与常绿阔叶林相比,热带雨林的显著特征是什么?
【答案】(1)北半球中高纬度;横贯大陆东西,如亚欧大陆北部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呈带状东西延伸。
(2)东南亚地区,刚果河流域和亚马孙河流域。
(3)甲地植被为落叶阔叶林,冬季落叶;乙地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冬季树木常青。
(4)垂直结构复杂,树木高大茂盛;具有附生植物,常见茎花、板根等现象,植物种类多。
【解析】
(1)根据图示和针叶林的分布进行描述即可: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大陆中、高纬度地区,约在北纬50°~70°之间,如亚欧大陆北部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呈带状东西延伸。
(2)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东南亚地区、刚果河流域和亚马孙河流域是热带雨林的三大集中分布区,亚马孙河流域集中分布着地球上大约一半的热带雨林。
(3)由图可知,甲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区,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夏季常绿、冬季由于气温低,树木落叶;乙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树木终年长青。
(4)热带雨林地区为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区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水热条件的差异,导致两种植被出现明显的不同,主要体现树干的高度和群落结构及附生植物与藤本植物等方面;具体而言,热带雨林高大茂盛、群落结构复杂;多附生植物和藤本植物。
42.读7月索马里洋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驱动索马里洋流的西南风的成因。
(2)7月索马里洋流附近海域的鱼群相对较多,为什么?
(3)索马里半岛沿海有一条沙漠带,解释这里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
【答案】(1)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成强劲的西南季风,驱动索马里沿岸的洋流向北运动。
(2)因为该季节这里盛行西南风,易于形成上升流,表层海区营养物质较多,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吸引鱼群集聚。
(3)这里,夏季盛行西南离岸风,较为干燥;冬季盛行东北风,气流仍然较为干燥;全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夏季沿岸寒流(或上泛冷水),降温减湿,也会加剧沿岸环境的干旱程度。
【解析】本题考查大气环流、洋流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气候等知识点。
(1)该地西南季风的成因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直射北半球,而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成西南季风,受风力驱动,索马里沿岸的洋流大致向北运动。
(2)从鱼类饵料多少分析鱼群的多少。因为7月份这里盛行西南风,为离岸风,受此影响,沿岸表层为离岸流,垂直方向上形成涌升流,使下层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利于浮游生物生长,鱼类的饵料丰富,有利于吸引鱼群集聚。
(3)从影响降水的因素去分析,从风向分析,该地夏季盛行西南季风,为离岸风,较为干燥,降水少;冬季该地盛行东北季风,从大陆吹来,较为干燥,降水少;从气温分析,因该地位于低纬度地区,气温高,蒸发旺盛;从洋流分析,该地沿岸有寒流,降温减湿,加剧沿岸环境的干旱程度。
4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波黑的地理位置特征。
(2)说出甲、乙两城市的气候特征差异,并指出主要影响因素。
饱经战乱和政变的波黑2016年经济才开始复苏。2019年4月,在波黑最大规模的贸易博览会上,中国的现代化铁路、高速公路建设成果展首次亮相,广受赞誉。目前两国已就铁路、公路建设达成了多项合作协议。
(3)结合波黑地理环境特征,分析其加强与中国合作建设铁路、高速公路的原因。
波黑号称“欧洲文化之都”,是多元文化和三大宗教汇聚的“欧洲的耶路撒冷”,还是“最物美价廉的滑雪胜地”,又被称为“欧洲人的度假后花园”。2018年5月,波黑成为第二个对中国全面免签的欧洲国家。
(4)试列举当地可开展的特色旅游活动。
【答案】(1)大致位于42°N-46°N之间(中纬度);欧洲巴尔干半岛西北部(北半球、东半球);大部分为内陆地区(位于迪纳拉高原和萨瓦河流域),南部极少部分濒临亚得里亚海;其南、西、北面与克罗地亚共和国毗连,东与塞尔维亚、黑山为邻。
(2)甲城市全年气温较低(冬季/1月气温较低,夏季/7月凉爽),各月降水较均匀。乙城市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降水季节变化较大)。
地形、海陆位置、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
(3)该国大部分位于内陆,山区面积广大(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交通建设难度大;矿产、森林资源丰富,需要长途、大量、连续运输(对铁路、高速公路需求大);本国交通基础设施陈旧(破坏严重)、技术较落后,资金不足,通过合作可得到中国的支持。
(4)夏季避暑,冬季滑雪;参观宗教景观;参观历史、文化景观;游船游;登山活动等
【解析】本题以波黑为背景,考查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选择,区域的含义,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1)描述国家的位置特征应从其所在的半球位置、大洲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邻位置、交通位置、特殊位置等方面分析。 结合图示及位置描述要点可以得出波黑的地理位置特征是大致位于中纬度、欧洲西北部;以内陆地区为主,其南、西、北面与克罗地亚共和国毗连,东与塞尔维亚、黑山为邻。
(2)甲、乙气候特征的主要差异图示给出的气候要素气温、降水进行分析。甲城市最热月气温低于。相比乙地气温而言,甲的全年 气温较低,乙地夏热冬温;从降水来看。甲的降水全年较均匀,乙的降水季节变化较大。二者气候的差异与地形、海陆位置、大气环流等有关,甲地海拔较高且纬度较高,受西风影响大;乙地位于沿海地区,纬度较低,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较大,夏季降水相对较少。
(3)结合图示可知,波黑大部分位于内陆地区,境内山地多,且地形地质条件复杂,自然条件尤其是地形条件影响了交通建设;该国山地多,森林资源丰富,据材料,该国的矿产资源也很丰富,国家内部市场较小,其经济发展需要将这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就必然涉及到将位于内陆的这些资源远距离外运或从外引入产业产品,运力大且能实现陆上连续运输的较为现实的交通方式是高速铁路及公路,但该国的交通设施陈旧、交通建设技术较落后,且建设资金不足,因此,波黑加强与中国合作建设铁路、高速公路通过合作可得到中国的全方位支持。
(4)根据材料,波黑号称“欧洲文化之都”,是多元文化和三大宗教汇聚的“欧洲的耶路撒冷”,还是“最物美价廉的滑雪胜地”,又被称为“欧洲人的度假后花园”。这说明波黑的旅游资源种类多,旅游资源丰富;“欧洲文化之都”“滑雪胜地”、“后花园”等美誉说明波黑的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美学价值;文化之都使得该地更具独特性;这些旅游资源相互距离适宜,集群状况及资源的地域组合都较好。结合该地的旅游资源特色,游客可以夏季避暑,冬季滑雪;参观宗教等文化景观;登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