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44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共22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读经纬网图,完成下面小题。
1. 设A、B两地和B、C两地之间的最短距离分别为L1和L2,则 ( )
A. L1约为L2的一半 B. L1和L2 相等
C. L1约为L2的1.5倍 D. L1约为L2的两倍
2. 若飞机从图中B点飞往D点,沿最短航线飞行,合理的方向是 ( )
A. 一直向东 B. 一直向西
C. 先向西南在向西北 D. 先向东南在向东北
【答案】1. B 2. C
【解析】
【1题详解】
在经纬网中,把地球看做一个规则圆体。图中AB位于同一经线上,AB之间相隔纬度60°,经线上的2点也是处于地球大圆上,BC两地经度相差180°,在对面的两条经线上,最短距离为过南极点,计算纬度也是相隔60°。所以在经纬网上看L1和L2 是相等的。故本题选择B。
【2题详解】
图中B点和D点均位于60°S纬线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为过这两点的球面大圆的劣弧段,据图可知B、D两点的经度和大于180°,所以D点(135°E)位于B点(135°W)的正西方向,飞机从B点飞往D点最短航线的大圆劣弧凸向南极点,此时正确的航向为先向西南,再向西北。故本题选择C。
读下面两图(莱索托为左图、安道尔为右图),完成下面小题。
3. 与右图比较,左图所示( )
A. 比例尺较大,表示的范围较小 B. 比例尺较大,表示的范围较大
C. 比例尺较小,表示的范围较小 D. 比例尺较小,表示的范围较大
4. 根据地图估算安道尔的面积约为( )
A. 5000 km² B. 500km² C. 50km² D. 5km²
【答案】3. D 4. B
【解析】
【3题详解】
考查比例尺的应用。从图中经纬度大小可看出左图的实际范围大于右图。同样的图幅大小,左图中1厘米表示的范围较大,说明比例尺较小;右图中1厘米代表的范围较小,说明比例尺较大,故D项正确。
【4题详解】
考查经纬网的应用。从图中经纬度进行推算,该纬线上经度相差1°实际距离约为111×cos42°千米,图示经度差约为1/4°,约20千米,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1°实际距离相差111千米,图示纬度差约为1/3°,约30千米,可算出面积约600 km²,只有B选项接近,B正确。
南极大陆素有“科考圣地”之称。目前,我国在南极大陆已建成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我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于2018年2月7日在恩克斯堡岛选址奠基(图中A点附近)。下图为我国南极科考站位置简图。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5. 位于南极冰盖之巅的昆仑站最适合天文观测,主要原因是( )
①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 ②极昼期长达半年,可连续观测
③人类活动少,光污染和大气污染极少 ④四季分明,观测结果研究价值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6. 罗斯海新站选址奠基后的一个月内,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悉尼正午太阳高度增大 B. 赞比西河进入枯水期
C. 重庆市昼渐短、夜渐长 D. 亚平宁半岛和风细雨
【答案】5. B 6. D
【解析】
【5题详解】
南极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人类活动少,光污染和大气污染极少,①③正确;南极纬度高,极夜时间长,利于连续观测,②错;南极气候酷寒,4~10月为寒季,11~次年3月为暖季,四季不分明,④错。故选B。
【6题详解】
科考站奠基时间为2月7日,选址奠基后一个月内,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在向北移动。悉尼正午太阳高度角减小,A错;赞比西河流域气候属于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该季节处于其湿季,河流进入丰水期,B错;重庆市昼渐长,夜渐短,C错;该季节为北半球冬季,亚平宁半岛属于地中海气候,该季节温和湿润,和风细雨,D正确。故选D。
下图为沿23°26′纬线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图中大陆东、西两侧濒临的大洋分别是( )
A. 大西洋、太平洋 B. 太平洋、印度洋
C. 印度洋、大西洋 D. 太平洋、大西洋
8. 图中的高大山脉为( )
A. 落基山脉 B. 安第斯山脉
C. 大分水岭 D. 喜马拉雅山脉
9. 图中高大山脉属于
A. 褶皱山 B. 断块山
C. 火山 D. 大洋中脊
【答案】7. A 8. B 9. A
【解析】
【7题详解】
根据对回归线所穿过地区地形的经度判断可知,该大陆位于50°W-70°W之间,因此该纬线为南回归线,该大陆为南美洲大陆。东西两侧的大洋分别为大西洋和太平洋。故选择A。
【8题详解】
该高大山脉靠近70°W,且位于南美洲应为安第斯山脉,选择B。落基山脉位于北美洲,大分水岭位于大洋洲,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洲。均错误。选B。
【9题详解】
安第斯山脉的成因是由于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挤压隆起形成的海岸山脉,属于褶皱山,选择A。
读某河流水系图,完成下列各题。
10. 该地区( )
A. 降水不多 B. 可能为盆地地形
C. 沟谷较少 D. 河流水系呈放射状
11. 若沿x.y一线作一剖面图,最正确的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10. B 11. A
【解析】
【10题详解】
从图中看该地区河流支流多,说明降水多,沟谷较多,支流呈向心状,可能为盆地地形,B正确。
【11题详解】
沿x、y作剖面图,经过五条支流,应有五个谷地,A正确。
读某海域等深线和表层年平均等温线分布图(下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2. 甲处所在的大洲可能为( )
A. 欧洲 B. 北美洲
C. 非洲 D. 大洋洲
13. 乙处海底地形为( )
A. 大陆架 B. 大陆坡
C. 海岭 D. 海沟
【答案】12. B 13. C
【解析】
【12题详解】
图为某海域等深线和表层年平均等温线,等深线为0米处是大陆海岸线,图示区域位于大陆东岸。根据等温线数值和凸出方向,图示洋流向南流,呈逆时针方向,是寒流。大陆东岸的逆时针方向的寒流分布在北半球中高纬度,甲处所在的大洲可能为亚洲、北美洲,B对。欧洲西岸是暖流,东边是亚洲,A错。非洲、大洋洲在南半球,C、D错。
【13题详解】
根据等深线数值变化,乙处的深度小,且等深线呈闭合曲线,说明地势比两侧高,海底地形为海岭,C对。大陆架部分深度小于200米,A错。大陆坡深度变化快,等值线不闭合,B错。海沟处等深线数值增大,D错。
14.读图,四个大洲中( )
A. 甲地形复杂多样,中低产田多,农业生产技术落后
B. 乙平原广,高纬地区受寒流影响强,港口封冻期长
C. 丙纬度跨度大,地形中部高四周低,是水稻主产区
D. 丁为高原大陆,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城市化水平高
【答案】C
【解析】据图示经纬度和海拔面积比例可知,甲分布在北半球,超过200米以下的平原占30%,超过1000米以上的高原山地占近30%,应该是北美洲,平原面积广阔,黑土肥沃,属于发达地区,农业生产技术先进,A错;乙200米以下的平原占50%以上,平均海拔低,应该是欧洲,高纬度地区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强,港口封冻期短,B错;丙大洲200米以下平原占20%,超过1000米以上的高原山地占30%,还有小部分超过5000米以上,应该是亚洲,纬度跨度大,地形中部高,四周低,是水稻主产区,C对;丁大洲200米以下平原面积小,海拔超过1000米以上的高原山地占20%以上,大部分地区是中低的丘陵低高原,应该是大洋洲,地形不是高原为主,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城市化水平高,D错。故本题选C。
15.读下图“甲乙两地示意图”,分析乙地火山、地震活动频繁,主要原因是其位于( )
A.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B. 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C. 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D. 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答案】B
【解析】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乙为新西兰,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该区域处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多火山地震。故选B。
如图示意我国拉萨地区多年平均太阳辐射与日照时数年内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太阳辐射与日照时数呈正相关 B. 太阳辐射与日照时数呈负相关
C. 拉萨日照时数春季最高 D. 拉萨5~7月太阳辐射最丰富
17. 拉萨8月与1月太阳辐射相差较大的主导因素是( )
A. 太阳高度 B. 日照时数
C. 天气状况 D. 植被覆盖
18. 日照百分率为一个时间段内某地日照时数(日照时数指太阳在某地实际照射的时间)与理论上最大的日照时数的比值(%)。拉萨9月份的日照百分率最大约为( )
A. 55% B. 60%
C. 65% D. 70%
【答案】16. D 17. A 18. C
【解析】本题以拉萨地区多年平均太阳辐射与日照时数年内变化为例,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及影响太阳辐射的印象分析,对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16题详解】
读图根据太阳辐射和日照时数分布规律可知,二者没有相关关系,A、B错误;读太阳辐射柱状图可知,日照时数在5、6、7三个月即春末夏初最大,C错误。4、5、6、7四个月太阳辐射最丰富,D正确,故选D。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1月,拉萨处于冬季,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径长,被大气削弱的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8月,拉萨处于夏季,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径短,被大气削弱的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因此拉萨8月与1月太阳辐射相差较大的主导因素是太阳高度,故A正确。
【18题详解】
读图可知,9月拉萨的日照时数是235小时,9月拉萨昼长约是12小时,所以9月的最大日照时数约是36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一个时间段内某地日照时数(日照时数指太阳在某地实际照射的时间)与理论上最大的日照时数的比值(%),所以拉萨的日照百分率是235/360=65%,故C正确。
下图是美国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9. 关于美国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描述最准确的是( )
A. 自东南向西北减少
B. 自东向西减少
C. 自南向北减少
D. 除了西北部狭窄地区外,自东南向西北减少
20. 对美国降水量分布、影响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说明美国降水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 B. 说明美国降水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
C. 说明东部有高大的南北走向山脉 D. 密西西比河中下游水量应当很小
【答案】19. D 20. B
【解析】
【19题详解】
根据图例,美国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大部分地区自东南向西北减少,西北部狭窄区域内,降水量自西向东减少。描述最准确的是除了西北部狭窄地区外,自东南向西北减少,D对。A、B、C错。
【20题详解】
读图,美国降水量分布,大部分地区自东南向西北减少,说明美国降水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B对。说明东部的南北走向山脉海拔较低,对水汽进入内陆影响小,C错。密西西比河中下游地区降水多,河流水量大,D对。
读某大洲沿 30°纬线人口密度图,回答下列各题。
21. ①地区人口密度较大的原因是( )
A. 工业发展早
B. 世界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
C. 灌溉农业发展早, 历史上就养育了众多人口
D. 矿产资源丰富,开发资源
22. ②地区人口稀疏的原因是( )
A. 针叶林广布 B. 未开发的雨林地区
C. 干旱的沙漠地区 D. 地势高峻的高原
【答案】21. C 22. D
【解析】考查区域定位以及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21题详解】
结合经纬度位置可知,①是印度河流域,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历史较早,历史上就养育了众多人口,因此现在人口众多,人口密度大,C正确。印度工业发展较晚,以农业为主,相对来说,不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地区,A、B错误。人口较密集不是矿产资源的开发,工业的发展无关。故选C。
【22题详解】
②地区是青藏高原,自然条件较恶劣,高寒地区氧气稀薄不适合人口居住,同时交通不便,工农业都比较落后,正确答案选D。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6分)
二、综合题(56分)
2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甲为欧洲区域图(局部),S半岛为该区域最大的半岛,图乙为某日m地的太阳高度日变化示意图。
材料二 芬兰湾以北陆域几乎没有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森林覆盖率为75.3%,林间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拉普兰地区是当地主要的驯鹿牧区,人口密度约为2人/平方千米,近两百多年来驯鹿牧区范围变化不大。
(1)说出与西侧相比,S半岛东侧海岸附近一带的主要地形特征。
(2)分析芬兰湾以北陆域很少出现滑坡、泥石流灾害的自然原因。
(3)分析拉普兰地区驯鹿养殖业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
【答案】(1)海岸线较平直;多沉积地貌;半岛和岛屿数量少;地势和缓。
(2)境内年降水量稳定;(平原广布),地势起伏和缓;植被覆盖率高;(远离板块边界),地质条件稳定。
(3)气候冷湿,适合驯鹿生存;森林广布,可供驯鹿栖息;人口稀少,自然生态环境稳定。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形特征的描述,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以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难度一般,需要结合所学地理知识,紧密结合材料,灵活分析作答。
(1)S半岛为斯坎迪亚维纳半岛,岛屿西侧多峡湾地貌,海岸线曲折,相比而言,岛屿东侧的海岸线更为平直,根据河流的分布以及流向可知,西侧地势和缓,多沉积地貌,半岛和岛屿较少。
(2)自然原因可从气候、地形、水位、土壤、植被等角度,结合材料信息选择合适角度加以分析作答。该区域年降水相对较稳定(注意:芬兰湾以北气候类型应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而不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势起伏较小;根据材料“森林覆盖率为75.3%”,植被覆盖率高,所以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较少,同时,该区域处于板块内部,远离板块边界,地质条件较稳定。
(3)拉普兰地区驯鹿养殖业持续发展的原因,可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角度分析。首先该地区气候较为冷湿,适合驯鹿生存。其次,根据材料“森林覆盖率为75.3%”,广阔的森林为驯鹿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根据材料“人口密度约为2人/平方千米”,人口密度较小,人类活动影响少,自然生态环境稳定。
24.下图是我国东部某沿海等高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 a、b、 c中,哪一条不属于河流的支流?为什么?
(2)比较a、b两条支流的流速,并说明理由。
(3)若将小河水引向疗养院,两条计划路线①、②,哪一条更合理?说明理由。
(4)拟从甲村向乙村修公路,③、④两条线路中,那一条较为合理?说明理由。
【答案】(1)c支流,原因:河流只能存在于山谷之中,而C为山脊。
(2)a大于b,理由:a河河谷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大(落差大)。
(3)线路①,理由:从①渠引水,河流从高处向低处自流。
(4)线路④,理由:④虽然线路较长,但坡度平缓,工程量小,道路质量好,投资省;③线路虽然较短,但道路坡度大,行车不安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等高线地形图与“线”的运用等相关知识。考查内容较为基础,需要加强对等高线地形图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1)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弯曲的方向相反,读图可知,c处为山脊,而河流存在于山谷中,因此c处不属于河流支流。
(2)河流的流速主要与地势落差有关,读图,a河谷等高线密集,地势落差较大,b河谷等高线相对稀疏,地势落差较小,因此a支流流速更大。
(3)读图可知,①支流海拔高于疗养院,水可以自流,因此选择①线路更合理。
(4)山区的公路修建一般沿等高线修建,从而减缓坡度与修建难度,利于行车安全。相比而言,④线路坡度更为平缓,工程量小,修建难度更小,而③线路穿越等高线多,地势起伏大,道路坡度大,不利于行车安全,所以选择线路④。
25.下图为世界局部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图中A,B两地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2)从C地到D地的海上航线多选择沿较高纬度航行,简述其理由。
(3)运用板块构造理论,分析图示海域东侧高大山脉形成的主要原因。
【答案】(1)B地降水量多于A地; A地位于大陆东岸,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风影响时间短,主要受来自大陆内部的冷干气流(冬季风)的影响;沿岸有寒流经过。
B地位于北美西海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东侧为高大山地和高原,对湿润气流的抬升作用明显;沿岸有暖流经过。
(2)顺北太平洋暖流航行,速度较快;基本沿大圆的劣弧航行,航程较短。
(3)位于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板块碰撞挤压,隆起形成高大山脉。
【解析】
(1)由图示可知图中AB两者大题处于同一纬度。A位于勘察加半岛,为温带季风气候,但纬度较高,受夏季风影响时间短,受冬季风影响时间较长,且沿岸有千岛寒流降温减湿,降水较少;B为北美洲西海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来自太平洋暖湿气流的影响,且阻挡西风形成地形雨,降水较丰富。因此B地降水量多于A地。
(2)从C地到D地,航线多选择沿较高纬度航行。这样的航线基本沿大圆的劣弧段航线,航程较短。另外可以顺日本暖流、太平洋暖流航行,速度较快。
(3)图示海域东侧地处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的碰撞挤压消亡边界,褶皱隆起高大山脉,在北美洲西部沿海形成高大的落基山脉。
26.读世界局部区域气候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M、N两地降水的共同特征,并分别说明原因。
(2)根据P地气候资料统计图,描述P地气候特征并分析形成原因。
(3)说出A、B两地自然带类型,并分析A、B两地自然带成因的差异。
【答案】(1)全年降水少;原因:M(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影响)N(深居内陆,受海洋水汽影响小)
(2)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3)热带雨林带。A.纬度低,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全年降水丰富。B.暖流流经增温增湿;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受地形抬升作用,降水多。
【解析】
(1)M、N两地全年降水少;原因:M地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影响,盛行下沉气流或大陆性气团控制,降水稀少;N地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常年受大陆性气团控制,降水稀少。
(2)读P地气候资料统计图,可以看出,P地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为热带季风气候。其形成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3)A、B两地自然带均为热带雨林带。A地自然带的成因是位于赤道附近,纬度低,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全年降水丰富。B地自然带的成因是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受地形抬升作用,降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