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安徽省芜湖中华艺术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题
展开安徽省芜湖中华艺术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
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第I卷(选择题,50分)
半边房(如右图)是陕西关中地区的特色民居之一。当地盛传“乡间房子半边盖,省工省钱省木材,遮风避雨又御寒,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说法。据此完成1-3题。
1.“肥水不流外人田”反映了当地( )
A.降水较少 B.高温多雨
C.暴雨频发 D.冬雨夏干
2.半边房门前种植落叶阔叶树可能是为了( )
A.春季防风固沙 B.夏季遮荫纳凉
C.秋季截水增湿 D.冬季挡风避雨
3.图示地区房屋大门宜朝向( )
A.西北 B.西南
C.东北 D.东南
4.有关区域的正确叙述是( )
A.区域都有明确的界线 B.区域划分的指标,既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综合的
C.区域是主观随意划分的 D.区域内部差异明显,区域之间某些特征相对一致
在区域不同的发展阶段,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人类进行的生产、生活活动也不尽相同。据此,完成5-7题。
5.下列关于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不变的
B.会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变化而改变
C.“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是对长江中下游平原现阶段的描述
D.现在,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的地位不断上升
6.资源型城市兴起于( )
A.原始社会阶段 B.农业社会阶段
C.工业社会阶段 D.后工业化阶段
7.后工业化时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 )
①新兴技术使人类生产、生活资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增大 ②对生活资料与劳动资料的依赖程度大大提高 ③环境质量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增强 ④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在地理环境优越的地区,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全国最重要的小麦、玉米产区
B.粮食种植业精耕细作
C.与东北平原相比,更利于大型农业机械化操作
D.人口多,粮食消费量大,长期以来需要从区域外调入粮食
9.下列关于南北方传统民居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南方民居墙体厚 B.南方民居屋顶坡度小
C.南方民居房檐宽 D.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强
10.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农业生产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以水产业为主 B.作物有水稻、油菜、玉米等
C.一年两熟至三熟 D.西部降水较少,适宜发展畜牧业
11.长江三角洲的肥沃土壤是( )
A.水稻土 B.黄土 C.紫色土 D.黑土
12.国土资源部能及时准确掌握地质灾害的发生并启动应急响应,主要依赖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 B.GPS C.GIS D.数字地球
13.在科学考察中,利用遥感技术可以( )
A.获取卫星云图 B.查询地理数据
C.选择考察路线 D.对科考船实时导航
我国国家林业局透露,经过多年努力,我国荒漠化防治取得了显著成效,沙化土地由20世纪末的年均扩展3 436 km2转变为目前的年均净减少1717km2。据此回答14-15题。
14.我国西北地区最常见的荒漠化类型是( )
A.喀斯特荒漠化 B.水蚀荒漠化
C.风蚀荒漠化 D.盐渍荒漠化
15.形成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原因是 ( )
①距海洋远 ②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③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作用 ④纬度高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6.关于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深刻地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B.茂密的雨林植被能减弱雨水对地表的冲刷,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C.雨林能起到类似海绵的作用,促进水循环、调节水平衡
D.雨林是地球上繁衍物种最多、保护时间最长的场所,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17.雨林之所以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肺”,是因为( )
A.能够涵养水源 B.通过自身蒸腾形成云雨
C.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D.影响着地球上的碳氧平衡
下图为满目疮痍的苏门答腊岛天堂雨林局部景观图。据此回答18-19题。
18.苏门答腊岛热带雨林被破坏的原因有( )
①砍伐森林,出口木材,换取外汇收入 ②毁林开荒,种植油棕树
③修建穿越雨林的公路 ④水旱灾害的频繁发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9.在苏门答腊岛热带雨林区应采取何种措施实现可持续发展( )
A.减少载畜量 B.把森林全部保护起来
C.扩大耕地面积,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所需 D.采育结合,实现综合开发利用
20.过去50年来,鄱阳湖湿地大面积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水土流失加速湖泊淤积 B.围湖造田
C.气候变干造成湖泊水位降低 D.湖区地壳明显抬升
21.为解决漫画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下列措施中最合理的是( )
A.开展覆土复垦 B.实行伏季休渔
C.加强保护林地 D.节约生产用水
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据此完成22-24题。
22.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 )
①固定表土 ②减少径流 ③沉积泥沙 ④降低风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3.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
A.洪水期持续放水 B.枯水期持续放水
C.洪水期集中放水 D.枯水期集中放水
24.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蕴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 )
A.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 B.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
C.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 D.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
读我国局部地区土地类型示意图。完成下题。
25.甲、乙、丙三地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别是( )
A.森林破坏、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森林破坏
C.水土流失、森林破坏、土地荒漠化
D.土地荒漠化、森林破坏、水土流失
第II卷(非选择题,50分)
26.阅读宁夏部分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图中Q、R两地的荒漠化表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分析Q、R两地荒漠化出现差异的原因。(6分)
(3)为了保护铁路,人们在R地铺设了草方格沙障,分析R地铺设草方格沙障所起的作用。(4分)
27.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长江三角洲地区(位置见下图)在开发早期,受地理环境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据西汉文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后来,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能力增强,并随着我国历史上的几次大规模人口南移,这里变为“鱼米之乡”。而今,随着工商业发展,这里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经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
(1)指出长江三角洲地区早期发展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4分)
(2)简述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有利条件。(6分)
(3)指出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淡水养殖业的有利条件。(4分)
(4)简述工商业社会长江三角洲地区机械化水平低于东北平原的原因。(4分)
28.读“某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图中铁路中段沿线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试分析其发展农业优势的自然条件。(6分)
(2)试分析图中A河流域开发过程中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治理措施。(6分)
29.读遥感技术工作原理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6分)
(1)从A图中可以看出,此遥感技术所利用的运载工具是____________,这种运载工具采用的是__________的方式对地面物体进行感知和识别,这种方式的遥感技术,对地面的分辨率较________(高或低)。(3分)
(2)在B图中,传感器接收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3)遥感技术可应用的领域有(双选)( ) (2分)
A.人口普查 B.森林普查
C.农作物病虫害监测 D.预测洪灾损失
参考答案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答案 | A | B | D | B | B | C | C | B | C | C | A | A | A |
题号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
答案 | C | D | B | D | A | D | B | C | A | D | C | A |
26.(1)土地盐碱化 土地沙漠化 (4分)
(2)Q地地处宁夏平原,西侧的贺兰山地阻挡了西北方向的寒流风沙;农业生产中由于大水漫灌和干旱的气候特征导致了土地次生盐碱化的发生。由于没有山脉的阻挡,R地能够受到西北风的影响,因而土地沙漠化现象严重。(6分)
(3)一方面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减小风力;另一方面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存活。(4分)
27.(1)水系稠密,阻隔交通;土质黏重,开垦困难。(4分)
(2)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系稠密,灌溉水源丰富;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稻米是当地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粮,需求量大。(任答4点,须兼顾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6分)
(3)河湖众多,发展淡水养殖的水域广阔;周边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水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4分)
(4)水系稠密,耕地破碎;人口与城市密集,人均耕地少,不利于机械化推广。(4分)
28.(1)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有灌溉水源;地势较平坦。(6分)
(2)土地荒漠化。 控制人口数量;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农业;采取综合措施,解决农民的能源问题;保护现有植被,营造防护林。(6分)
29.(1)飞机,航空遥感 高 (3分)
(2)电磁波(1分)
(3)BC(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