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甘肃省兰州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理科)(解析版)
展开甘肃省兰州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理科)
一、单项选择题
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767米)。据此回答问题。
1.如果过度猎狼,将会
①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增加山区的环境承载力
③导致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 ④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环境的保护的相关知识。若过度猎狼,狼的数量大量减少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受损,故①正确;环境承载力与猎狼无关,故②错误;消费观念是长期形成的习惯,故③错误;人为的过度猎狼,导致动物生存受到威胁,对其他物种来说是不公平的,故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④正确。D项正确。
下图是我国人口数量、耕地面积及人均耕地面积变化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图中反映出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原因是
A.环境污染 B.人口增长放缓 C.人口素质过低 D.资源短缺
3.下列农业生产方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是
①将能种植粮食的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②积极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浇灌技术③加大科技投入,改造一批中低产田④在一些陡峻的山坡上修梯田,扩大耕地面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2.D 3.B
【解析】
【2题详解】
图中反映我国耕地资源的总量大,但是由于人口数量较多,导致人均耕地占有量小,所以反映的问题为资源短缺。故答案选D项。
【3题详解】
将能种粮食的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结构单一,违背了因地制宜的原则,结果会导致生态破坏,①错误。坡度大于25度的地方,不适宜发展耕作业,陡坡上修梯田,投入大,产出少,经济上不合算,也易造成水土流失,④错误。积极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浇灌技术,能有增加水资源的利用率,有利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②对;加大科技投入,改造一批中低产田,能够合理利用土地,增加农业产出,促进耕地的可持续利用,③正确。因此②③正确,故答案选B项。
我国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4.下列关于我国自然地理要素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从西向东依次为山地、高原、平原
B.气温无论冬夏均为由南向北递减
C.降水量大体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D.河流径流量由北向南依次增大
5.下列排序中能正确反映我国东部季风区热量自北向南变化的是
A.针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B.冬小麦—玉米—春小麦—水稻
C.剑麻—棉花—桑蚕—亚麻
D.一年一熟—一年两熟—两年三熟—一年三熟
6.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自东向西自然带不同,主要原因是
A.地形条件不同 B.水分条件不同
C.土壤条件不同 D.光照条件不同
7.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由开发早期的限制性因素转变为现在的有利因素的是
A.众多的人口 B.平坦的地形
C.便利的交通 D.稠密的水系
【答案】4.C 5.A 6.B 7.D
【解析】
【4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我国西部地形为青藏高原,故A错误;我国地形复杂,受地形等非地带性因素影响,我国夏季南北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故B错误;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我国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故C正确;我国东部河流主要靠雨水补给,北方雨季短降水少,南方雨季长且降水丰富,因此我国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从北向南减小,D错误。故答案选C项。
【5题详解】
由于受热量的原因,我国东部季风区自北向南植被的变化规律为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A正确;春小麦分布的纬度高于冬小麦,因此农作物由北向南为春小麦—玉米—冬小麦—水稻,B错误;桑蚕属于亚热带的农业经济活动,棉花属于暖温带,棉花分布的纬度高于桑蚕,因此C错误;受热量条件的影响,农业的熟制自北向南为一年一熟、两年三熟、一年两熟、一年三熟,D错误。故答案选A。
【6题详解】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自东向西自然带不同,主要原因是水分条件不同,故B正确。
【7题详解】
众多的人口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早的发展和现在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都是有利条件,A错误;平坦的地形,始终是有利因素,早期也是有利因素,B错。便利的交通也是有利因素,C错。稠密的水系,早期限制地区之间的交流往来,现在不仅可以提供水运便利,更是工农业生产的充足的水源条件,是有利因素,D对。故答案选D项。
下图是“我国西北地区某类农业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8.该类农业区所在的地形属于
A.洪积扇 B.河谷平原 C.河边滩地 D.三角洲
9.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该类农业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A.热量充足 B.太阳辐射强
C.水资源丰富 D.土壤肥沃
10.该类农业区土地整治面临的主要课题是
A.水土流失的治理 B.酸性土壤的改良
C.荒漠化的防治 D.河流的综合开发
【答案】8.A 9.B 10.C
【解析】该类农业区位于山麓地带,河流出山口处,所在的地形属于洪积扇,也叫山麓冲积扇。西北干旱区,降水少,晴天多,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太阳辐射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土地荒漠化及治理。
【8题详解】
该类农业区位于山麓地带,河流出山口处,所在的地形属于洪积扇,A对。农业区不在山谷中,不是河谷平原,B错。河边滩地主要出现在下游凸岸,C错。三角洲形成在河口地区,D错。
【9题详解】
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该类农业区分布在西北干旱区,降水少,晴天多,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太阳辐射强,B对。西北地区纬度较高,热量没有优势,A错。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水资源、土壤无优势,C、D错。
【10题详解】
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该类农业区土地整治面临的主要课题是荒漠化的防治,C对。水土流失问题少,A错。土壤一般呈碱性,B错。河流少,水量小,河流的综合开发不是主要问题,D错。
地理信息技术不仅广泛应用于区域地理研究,而且越来越走近普通人的生活。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1.国家气象局提供的卫星云图主要使用
A.遥感 B.地理信息系统
C.数字星球 D.全球定位系统
12.要想随时知道自己所处的三维地理坐标,需要拥有
A.数字星球 B.GPS信号接收机
C.地理信息系统 D.遥感
【答案】11.A 12.B
【解析】本题难度一般,解题的关键是掌握“3S”技术的各自主要功能和应用领域,属于常规考点,学生应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识记。
【11题详解】
利用卫星监测和获取地表影像资料,属于遥感的主要功能,故A正确。
【12题详解】
全球定位系统(GPS)的主要功能是空间定位和导航,故B正确。
【点睛】全球定位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空间定位和导航;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是一种以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地球表面与地理分布有关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它能显示数据的空间分布,并具有强大的空间查询、分析、模拟、统计和预测等功能。“数字地球”就是数字化的地球,是一个地球的数字模型,它是利用数字技术和方法将地球及其上的活动和环境的时空变化数据,按地球的坐标加以整理,存入全球分布的计算机中,构成一个全球的数字模型。
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3.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A.计算城市水域面积 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
C.为商业网点选址 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14.对1985年与2005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比较,能够
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 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
C.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变化 D.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
【答案】13.C 14.C
【解析】
【13题详解】
GIS中将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就是可以根据城市交通布局和城市人口的分布,来分析与之有密切关系的人类活动的空间布局,四个选项中,商业网点选址受城市交通布局和城市人口分布的影响最大,商业网点选址的两个重要原则一是交通最优,二是市场最优。故选C。
【14题详解】
GIS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相当人类大脑的作用。对1985年与2005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的变化,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的集中就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结构,也叫做城市地域结构。故选C。
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雨林,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问题。
15.导致亚马孙森林遭到严重破坏的原因包括
①为了伐木而实施迁移农业 ②开辟大型农牧场
③无人之地给予无地之人 ④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亚马孙雨林破坏的原因。亚马孙雨林破坏严重,实施过度的迁移农业目的是解决粮食问题,不是为了伐木,①错。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而开辟大型农牧场,②对。无人之地给予无地之人是为了满足人口增长对土地的需求,③对。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也会加快森林的破坏,④对。故②③④正确,答案选D。
下图为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据此回答问题。
1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雨林土壤枯枝落叶多因而有机质含量高
B.此循环中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
C.雨林生长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植物体内
D.雨林生态系统一旦遭受破坏很难恢复原状
【答案】A
【解析】热带雨林高温多雨的环境下,有机养分分解速度加快,降水多,流失快,土壤中的有机质积累少,绝大部分养分储存在植物体内;热带雨林地区,植物本身作为营养主体,占有大量水分,并且因为地区蒸发旺盛,雨水重刷频繁,导致地表无法储存养料以及过多的水分。植被一旦收到破坏,将破坏雨林气候,导致本就贫瘠的土地继续贫瘠。本题要求选择错误项,故选A。
读“热带雨林迁移农业造成的土壤肥力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7.图中B点土壤肥力较高的原因是
A.森林再生 B.连续耕作
C.焚烧开荒 D.耕地废弃
18.图中土壤肥力由B点到C点的变化说明了
A.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B.雨林土壤的淋溶作用强
C.雨林的群落生产力高 D.雨林的生物多样性丰富
【答案】17.C 18.B
【解析】
【17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热带雨林迁移农业采用刀耕火种(焚耕开荒),使肥力开始较高,C正确;而连续耕作,使土壤肥力逐渐降低,后面阶段耕地废弃,森林再生,因此A、B、D错。故答案选C项。
【18题详解】
从上题分析,土壤肥力由最高的B点持续下降到C点,说明雨林降水量大,淋溶作用强,把土壤中有机质快速淋失掉,因此B正确。
近几十年来,我国大力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使黄河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这种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9.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
①固定表土 ②涵养水源
③沉积泥沙 ④降低风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山水林田湖是一个命运共同体”蕴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
A.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 B.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
C.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 D.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
【答案】19.A 20.C
【解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高原土质疏松,降雨多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动力条件充足;人为原因主要是破坏植被,涵养水源能力减弱。
【19题详解】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破坏,土壤裸露,一遇暴雨,水土流失严重,因此黄土高原重点治理水土流失。植树造林的主要目的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故A正确。
【20题详解】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主要说明各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体现了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故C正确。
山西省是我国的煤炭大省,但并未成为经济强省。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1.山西省能源资源丰富,但经济在全国的地位并不领先,主要原因是
A.煤炭资源开发规模不大,晋煤外运能力不足
B.煤炭开采、加工、运输、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严重
C.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发生变化,煤炭的地位下降
D.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过分依赖自然资源,附加值不高
22.能使山西省由能源大省转变为经济强省的整治措施不包括
A.对原有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B.用输电彻底取代输煤,以减轻交通运输压力,提高经济效益
C.延长煤炭加工产业链,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
D.大力发展高科技工业、轻纺工业和旅游业
【答案】21.D 22.B
【解析】
【21题详解】
山西是我国煤炭资源开发量最大的省区;A错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能源需求量不断加大;错误;我国依然以煤炭为主要能源;B错误;煤炭开采、加工、运输、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严重与其经济发展的关系不大,C错误;资源丰富,但经济落后,反映了其资源优势没有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主要依赖于生产的发展,故主要从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过分依赖自然资源,附加值不高,没有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分析,D正确。故选D项。
【22题详解】
山西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但是原煤开采在当地经济占比重过大,资源的深加工以及相关产业发展缓慢,为此山西应该在丰富的煤炭基础上调整产业结构,使其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延长煤炭加工产业链,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增加科技投入,大力发展高科技工业、轻纺工业和旅游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因此 ACD为正确的措施,B为不正确的措施。故答案选B项。
读田纳西河流域位置示意图和流域内甲地降水量与气温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23.下列有关田纳西河流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美国的中部地区
B.上游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
C.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D.降水季节变化较大,12月至次年3月降水较多
24.甲地区水库为了雨季蓄洪留出库容较为合理的时间为
A.8~10月 B.10~12月 C.1~3月 D.4~6月
25.水库建设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可能有
①库区及周围地区云量增多、湿度增加
②上、下游间的物种交流受到阻隔
③流速减缓造成水质下降,河口三角洲面积萎缩
④引发旱涝灾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23.D 24.A 25.B
【解析】
【23题详解】
田纳西河流域位于美国东南部,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所以上游地区地形以山地为主;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主要集中在12月至次年4月。由此判断ABC错误,D正确。故答案选D项。
【24题详解】
本题以田纳西河流域位置示意图和流域气候资料统计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区域地理特点。解题时应注意对课本知识的把握。由图知田纳西河流域冬春降水相对多,夏秋较少,故河流流量冬末春初大,夏秋小,防洪水库留出库容较为合理的时间为8~10月。故答案选A。
【2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水库的影响。水库具有削峰补枯的作用,能够调节局部的小气候,但是也带来很多的不利影响。库区云量增多属有利影响,①错;上、下游间物种交流受到阻隔,属于不利影响,②正确;流速减缓造成泥沙沉积于库区,河口三角洲面积萎缩,③正确;水库建设会减少旱涝灾害,④错。因此答案选B项。
二、综合题
26.阅读图文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下图所示的Q地地处宁夏平原,年降水量仅200mm左右,但蒸发量达1600mm,因北方地区的一条重要的河流贯穿,湖泊众多,加之贺兰山的“守护”,盛产稻米、枸杞等名优产品,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R地地处腾格里沙漠,当地人们为了保护铁路不受沙漠侵袭,设置了一种沙障工程,拦截沙源,固阻流沙,阻挡沙丘前移。
(1)流经Q地的重要河流的名称是______;经过R地、需要穿越腾格里沙漠的铁路的名称是_____。
(2)列举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的人为原因。
(3)分析贺兰山西侧沙漠地区降水少的原因。
(4)说出人们在R地设置的沙障工程的名称,并分析其作用。
(5)分析Q地大水漫灌给当地带来的环境问题。
【答案】(1)黄河;包兰铁路。
(2)过度樵采(砍伐);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合理。
(3)深居内陆,距离海洋远;高大山脉阻挡海洋水汽进入(地处夏季风在贺兰山的背风坡)。
(4)草方格。(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存活)。
(5)大水漫灌会引起地下水位上升,加上干旱气候条件下蒸发旺盛,盐分容易在地表聚集,出现土壤次生盐渍化(盐碱化)。
【解析】
(1)读图分析可知,Q地为宁夏平原,流经河流为黄河;经过R地、需要穿越腾格里沙漠的铁路的为包兰铁路。
(2)本题主要考查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荒漠化的成因从自然因素看,土质疏松,加上大风日数多而且集中,气候干旱,降水少;人为因素主要表现为过度樵柴、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和工矿、交通不注意环保等方面。
(3)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区域降水的主要因素,主要从海陆位置和地形等方面来进行分析。贺兰山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较少;贺兰山阻挡了来自海洋的水汽,导致其降水较少,气候干旱,形成沙漠。
(4)在R地铺设草方格沙障,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减少风力,减少被吹起的沙尘。草方格能够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存活。草方格腐烂成为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
(5)Q地为宁夏平原,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蒸发量比较大,采取大水漫灌的方式灌溉,会引起地下水位上升,水分蒸发,会使盐分都在地表,导致土地盐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