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湖南省长沙市铁路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文)试题(解析版)
展开湖南省长沙铁路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文)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教授韩增禄认为:风水是关于生存环境的学问。风水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大家好理解,天文、地理纬度、山川、地貌、河流、植被、气象、信风等。社会环境也比较好理解,孟母三迁就是迁的社会环境,还不是一般的社会环境,而是社会文教环境。下列环境属于社会环境的是( )
A. 格陵兰岛上的冰川 B. 秦始皇兵马俑
C. 太湖水域 D. 西西伯利亚的沼泽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天文、地理纬度、山川、地貌、河流、植被、气象、信风等”为自然环境,说明格陵兰岛的冰川(冰川)、太湖水域(湖泊)、西西伯利亚的沼泽(沼泽)属于自然环境,A、C、D错;秦始皇兵马俑是古代人们运用智慧修建的,是我国珍贵的古文物,属于社会环境(人文环境),B对。
读漫画“寻找活路”,回答下列各题。
2. 下列我国的河流中,出现漫画中环境问题可能最严重的是( )
A. 珠江 B. 塔里木河
C. 松花江 D. 海河
3. 漫画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会造成怎样的危害( )
①危害人体健康 ②造成水资源紧缺
③引起水生生物死亡 ④制约经济的发展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2. D 3. D
【解析】
【2题详解】
漫画反映的是:水资源受污染,大量鱼逃离受污染的水域试图寻找干净的水源。河流水污染程度与沿岸地区生活、工农业活动密切相关,珠江流经珠三角地区,海河流经京津地区,这些地区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排放的污水多,水污染严重,但珠江水量大,河流对水污染的稀释、自我净化能力较强,而海河水量远小于珠江,因而海河水污染比珠江更严重;松花江、塔里木河流经地区人口密度较小,生产、生活污水排放量小,水污染较轻;因此四条河流水污染问题最严重的是海河,选D。
【3题详解】
污染的水被人取用,或食用了被污染的鱼、虾,会危害人体健康,①对;污染的水体不宜再用于生活、生产供水,污染的水流入河流、湖泊,造成水质性缺水,加剧水资源紧张状况,②对;污染的河水会使鱼虾中毒死亡或破坏水生生物的栖息地,③对;水污染通过危害人体健康、加剧水资源紧张等制约地区经济发展,如缺水会影响工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④对,故选D。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A为水库,是B城市的唯一水源,C处为山地。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4. 为保护B城市的水源应采取的措施有( )
①退耕还林、还草 ②禁止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③禁止向湖泊、河流排污 ④保护森林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5. 某企业拟在C处山坡上开辟采石场, 该活动带来的环境问题不包括( )
A. 破坏森林 B. 生物多样性减少
C. 破坏山体,水土流失加剧 D. 地震灾害多发
【答案】4. D 5. D
【解析】考查水源的保护措施和环境问题的分析能力。
【4题详解】
读材料,B城市的水源为A水库,水库周边有农田、居民地分布,农田农业生产过程中灌溉、施肥、排水等会排放污染,为保护水源应退耕还林、还草,减少农业污染物排放,①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禁止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可以减少水污染,但不现实,②错;禁止生产、生活向湖泊、河流排污有利于保护水源,③对;森林植被具有涵养水源、过滤水中污染物的作用,保护森林有利于保护环境和减少水污染,④对,故选D。
【5题详解】
读图,C处为森林分布地区,岩石分布在土壤(森林)下部,采石会造成森林破坏;森林植被遭破坏后,生物生存的栖息地和食物链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C处为山坡,坡度大,采石会破坏山体和植被,植被遭破坏后容易造成水土流失,ABC都属于该活动带来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地震是自然灾害(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也可以诱发地震),地震不属于环境问题,D不属于该活动带来的环境问题,符合题意,故选D。
6.土地资源破坏严重的地区,常采用建设防护林的措施来治理,不同地区建设的防护林不同,下面对应正确的是( )
A. 黄土高原——防风固沙林 B. 沙漠绿洲——水土保持林
C. 三江源——水源涵养林 D. 工矿企业内——农田防护林
【答案】C
【解析】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应重点建设水土保持林,A错;沙漠绿洲周围地区沙漠广布,应在周边建设防风固沙林,防止沙漠扩张,B错;三江源地区生态极敏感,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河的发源地,应建设水源涵养林保护水源、水质,C对;工矿企业内部为工业区,没有农田,不需要建设农田防护林,D错。
7.阅读下列漫画,漫画中的行为属于滥采导致耕地减少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D
【解析】非法采矿是指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的行为,滥采是指不合理开采、过度开采,非法开采不等同于滥采,①错;②反映的是大量排放污水、只顾发展经济不重视保护环境的不合理行为,③反映的是水资源不合理利用导致的水资源短缺,都不属于滥采行为,②③错误;④反映的是大量开采瓷泥导致地面坍塌、耕地面积减少的现象,属于滥采导致耕地减少的行为,故选D。
读我国某地农业建设模式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8. 该模式最有可能位于( )
A. 华北平原 B. 内蒙古草原
C. 黄土高原 D. 南方低山丘陵区
9. 该模式主要治理的环境问题是( )
A. 水土流失 B. 土壤盐碱化
C. 森林减少 D. 荒漠化
【答案】8. C 9. A
【解析】考查生态问题的治理和对我国不同地理分区的自然、经济状况的掌握程度。
【8题详解】
读图,该地农业生产以旱作农业、节水灌溉农业为主,说明该地年降水量较少,为半湿润地区;我国内蒙古草原多属于半干旱地区,农业活动以牧业为主,而南方低山丘陵地区降水量大,为湿润地区,农业生产以水田为主,B、D错;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均为半湿润地区,但图示地区地形起伏较大,坡度有大于10°的地区、坡度较陡,华北平原地形平坦、坡度平缓,A错;黄土高原地区地形崎岖、千沟万壑,与图示地区相符,故选C。
【9题详解】
黄土高原地区因黄土土质疏松、植被遭破坏,季风气候夏季多大雨、暴雨,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该地在坡度平缓地区修筑梯田,而在坡度较大的地区退耕还林还草、保护植被,在沟谷处筑坝蓄水,有利于保护植被和保持水土,从而减轻水土流失,A对;该地地势起伏较大,土地盐碱化严重地区多为地势低洼处,B错;该地重视恢复和保护植被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植被的水土保持功能,森林面积减少不是该地主要环境问题,C错;黄土高原地区为半湿润地区,水分较多,土地荒漠化问题并不突出,D错。
下图所示为我国华北地区特殊的耕作方式,称为“垄沟耕作”,即第一年将作物种在高起的垄上,第二年则将原来的垄挖成沟,作物仍种于垄上。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0. 此种耕作方式的产生是由于该地区( )
A. 水利设施不足 B. 环境污染严重
C. 人口密度过大 D. 干旱少雨
11. 下列最不可能种植在垄沟耕作区的作物是( )
A. 谷子 B. 小麦
C. 棉花 D. 甘蔗
12. 如将该耕作方式应用于黄土高原地区,则有利于( )
①杜绝水土流失 ②肥料集中深施,提高了利用率
③加大了地面坡度,减缓了地表风速 ④加厚熟土层
⑤有效蓄纳降雨,增加土壤储水量
A. ①②③ B. ②③⑤
C. ②④⑤ D. ③④⑤
【答案】10. A 11. D 12. C
【解析】考查学生结合图文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具体农业耕作方式的作用、影响的能力。
【10题详解】
华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多大雨、暴雨,且华北平原地形平坦,易发洪涝灾害,实行“垄沟耕作”,把低平的土地堆高成垄并将作物种植在垄上,有利于减轻洪涝灾害对农作物的危害,垄沟配合还有助于阻水、蓄水,增强抗旱能力,因此这一耕作方式的产生反映了该地区农业水利设施不足、旱涝灾害多发的状况,A对;将平坦的土地堆高不能减轻环境污染,且农村地区环境污染较轻,B错;人口密度大会造成耕地资源紧张,而“垄沟耕作”并不能增加土地面积,C错;华北地区年降水量较大,为半湿润地区,而不是干旱少雨的干旱地区,D错。
【11题详解】
该地为华北地区,属温带地区,可以种植谷子、小麦、棉花,A、B、C对;甘蔗为热带经济作物,甘蔗的生长对热量条件要求较高,华北温带地区热量条件较差,不宜种植甘蔗,D错,因此最不可能种植在垄沟耕作区的作物是D。
【12题详解】
将“垄沟耕作”应用到黄土高原地区,堆高的垄和低洼的沟相间分布,垄有助于拦水、拦土,沟有助于蓄水,因而这一耕作方式有利于蓄纳雨水、减少地表径流,增强农田水土保持能力,减轻水土流失,但不能杜绝水土流失现象,①错⑤对;将作物集中种植在垄上,增加了土壤的厚度,有利于肥料集中深施,提高了肥料吸收和利用率,②对;垄沟相间分布,使耕地内部由平整的地面变得凹凸不平,增大了地面摩擦力,减缓了地表风速,但地面坡度并没有明显增大(耕地所在地区整体地形并没有改变),③错;将土壤堆高,使耕作土壤厚度增大,即加厚了熟土层,④对;故选C。
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较低,但人工林面积居世界第一位。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3. 下列四省中,广泛分布着以毛竹、杉木为主的速生用材林的是( )
A. 山东 B. 江西
C. 海南 D. 甘肃
14. 近年来,建设防护林提倡多树种搭配的根本目的是( )
A. 追求森林产品多样化 B. 美化林区环境
C. 降低植树成本 D. 增强林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答案】13. B 14. D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自然环境保护。
【13题详解】
毛竹、杉木主要分布在亚热带丘陵、山地的酸性土壤(红壤、黄壤)地区。题干“广泛分布”已排除个别现象,可通过排除法找到答案。本题还隐含着各地生态建设应因地制宜选择树种的思想。
【14题详解】
保护天然林、退耕还林、建设生态防护林等,是我国正在进行的轰轰烈烈的生态环境建设。题干把“提倡多树种搭配”点出来,以加强对学生的观念教育。从“防护林”可排除A、B两项,而“多树种搭配”一般来说会增加植树成本。故可判定只有D项正确。
城市可吸入性颗粒物包括PM10及细粒颗粒物PM2.5等,汽车尾气、工业粉尘的排放均是该类污染物的重要来源。如图示意我国北方某城市某年冬、春、秋三个季节PM10、PM2.5浓度的空间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5. 甲、乙、丙分别位于( )
A. 住宅区、城市干道旁、风景区 B. 风景区、住宅区、城市干道旁
C. 城市干道旁、住宅区、风景区 D. 城市干道旁、风景区、住宅区
16. 下列近地面天气系统会导致雾霾天气形成的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15. D 16. C
【解析】考查大气污染及其形成原因。
【15题详解】
读图,PM10及细粒颗粒物PM2.5浓度甲地较高,说明大气污染严重,乙、丙两地PM10及细粒颗粒物PM2.5都较低,大气污染较轻,乙地较丙地大气污染更轻。由材料“汽车尾气、工业粉尘的排放均是该类污染物的重要来源”,说明大气污染严重的甲地可能是工业区(工业生产产生大量大气污染物)或城市交通干道附近(车流量大、大气污染物排放多),住宅区和风景区大气污染物排放较少,A、B错;而风景区人类排放的污染少且有植被、水域净化空气,大气环境质量好,住宅区有人类生活排放的废气,大气污染浓度高于风景区,乙为风景区丙为住宅区,C错,D对。
【16题详解】
大风有利于吹散污染物,降水能使空气中的粉尘、污染物降解,大风、降雨天气不利于雾霾形成,而风力越小、降水量越小,越有利于雾霾形成。①为低压系统,低压控制多阴雨天气,②为高压系统,高压控制多晴朗天气、降水少,①错②对;③为暖锋,暖锋过境多阴雨天气,③错;④反映了一定高度内出现逆温现象(海拔越高气温越高),逆温出现时大气运动微弱、风力小,④对,故选C。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7. 图中交通工具产生的主要危害有( )
①光化学烟雾污染 ②噪声污染
③水体污染 ④粉尘污染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18. 在旧金山,甲危害最严重的季节是( )
A. 秋季 B. 夏季
C. 冬季 D. 春季
19. 下列减轻图中甲危害的措施或意见中,正确的是( )
①城区禁止鸣喇叭 ②实施减少汽车尾气的技术措施
③合理规划城市道路 ④搞好城市绿化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17. A 18. B 19. B
【解析】考查噪音污染、大气污染的形成原因和治理措施。
【17题详解】
图中交通工具为汽车,汽车排气管排放大量废气,造成大气污染,汽车尾气排入大气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等在阳光(紫外光)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形成有害浅蓝色光化学烟雾,①对;汽车与道路摩擦和鸣笛产生噪音污染,②对;汽车不会排放大量污水和粉尘,对水污染、粉尘污染影响小,③④错,故选A。
【18题详解】
汽车排放的碳氢化合物等污染物越多,光照越强,气温越高,湿度越小,风力越小,则光化学烟雾污染越严重。城市污染物的排放量变化相对较小,但气象条件变化极大,旧金山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高控制,高温少雨,空气湿度小,气温高、晴天多且太阳高度较大,光照强,盛行下沉气流,风力微弱,最容易出现光化学烟雾污染;冬季温和多雨,阴雨天气多,湿度大,光照较弱,光化学烟雾污染出现的频率较小;春秋季节降水较多,气温较低,光化学烟雾污染出现的频率较夏季小,因而甲危害最严重的季节是夏季,选B。
【19题详解】
城区禁止鸣喇叭可以减轻噪音污染,但城区禁止鸣喇叭这一政策应根据不同城市的交通状况、不同路段状况来确定,①错;实施减少汽车尾气的技术措施,有利于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量,②对;合理规划城市道路,有利于减轻城市交通拥堵状况,从而减少司机鸣喇叭的频率和减少尾气排放量(堵车时汽车尾气排放量较大),③对;搞好城市绿化,增加植被面积,有利于增强植被吸烟滞尘、净化污染物、减弱噪音的能力,④对,故选B。
20.建筑布局也要考虑使噪声的影响最小,如利用地形或地物做隔声屏障,使噪声得到降低。图中,建筑物的布局最恰当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读图,A、B图北部和西部有道路分布,A图中来自于北部道路的噪音污染经建筑物的多次反射,加剧了噪音污染,而B图建筑物背向道路,充分利用墙体阻挡北部和西部道路的噪音,有效地降低了噪音强度;C、D图北部有道路分布,读图,箭头显示经过建筑物的多次反射作用,都增强了噪音强度,因此布局最恰当的是B。
气候的冷暖变化可以影响海岸的变迁。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将导致海岸线向陆地后退;反之海岸线将向海洋推进。下图为全新世以来福建省局部地区海岸线变迁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1. 由图文信息可知,全新世以来该地气候冷暖变化的特征是( )
A. 逐渐变暖 B. 先变暖后变冷
C. 逐渐变冷 D. 先变冷后变暖
22. 图中四地中,在中全新世时期海拔最高的地点是( )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答案】21. B 22. B
【解析】
【21题详解】
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将导致海岸线向陆地后退,反之海岸线将向海洋推进。根据海岸线图例,全新世以来该地海岸线先向陆地退缩,后向海洋推进,气候冷暖变化的特征是先变暖后变冷,B对。A、C、D错。
【22题详解】
根据中全新世时期的海岸线分布,图中四地中,在中全新世时期仍未被海水淹没的地点是乙地,海拔最高的地点是乙地,B对。甲地、丙地、丁地被海水淹没,海拔较低,A、C、D错。
下图为自然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3. 在I阶段孕育的城市大多分布在( )
A. 著名旅游胜地 B. 河流中下游平原
C. 铁路交汇处 D. 矿产资源富集地
24. 在III阶段,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 产业布局集中 B. 人地关系紧张
C. 科学技术进步 D. 交通运输发展
【答案】23. B 24. C
【解析】考查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3题详解】
读图,I阶段自然资源对人类经济发展作用大,其中气候、水、土地、生物资源最为重要,说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为农业社会阶段。该阶段以第一产业为主,旅游业极为落后,极少有因旅游发展形成的城市,A错;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水运便利,农业发达,人口数量多,容易发展形成城市,B对;农业社会阶段以水运和陆路为主,铁路是工业革命后出现的,C错;矿产资源富集地形成的城市为工业(工矿)城市,I阶段属于农业社会阶段工业水平低,没有形成大量工业城市,D错。
【24题详解】
III阶段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下降,为后工业化阶段。工业化后期,产业活动既有分散的、也有集中的,且产业布局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逐渐减小,A错;后工业化阶段,由于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科技水平的进步,人地关系有所缓解,B错;随着科技的发展,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各种后天性资源如智力资源、信息网络等地位迅速上升,C对;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使自然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更加便利,但这不能直接减少社会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D错。
25.2016 年我国沿海海平面上升近 38 毫米,上升幅度为 30 多年来最大。如果这一现象持续下 去,沿海城市可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
①提升防潮排涝能力 ②控制城市地面沉降
③加速城市化进程 ④植树造林修复生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2016 年我国沿海海平面上升近 38 毫米,上升幅度为 30 多年来最大。如果这一现象持续下 去,沿海城市可采取的应对措施是提升防潮排涝能力,①对。控制城市地面沉降,②对。加速城市化进程、植树造林修复生态,不能应对海面上升,③④错。A对,B、C、D错。
第Ⅱ卷(综合题 共50分)
二、综合题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略图。
材料二:千岛湖引水工程从千岛湖取水,沿线以隧洞、管道等输水方式,最终将水输送到杭州及嘉兴各县市,以有效缓解这些地区目前优质饮用水短缺的状况。
材料三:2018年5月28日,浙江省政府对外宣布杭州湾大湾区建设战略。
(1)该区域城市大多是沿湖、沿河、沿 兴起的。历史上由于京杭运河的开通,使扬州的 条件更加优越,也使北方和南方的经贸联系得以加强。
(2)因人口和产业活动高度密集,导致 、 、工业污水等排放严重,造成大湾区内部分地区水质一定程度恶化,出现水质型缺水。
(3)从千岛湖引水的角度看,千岛湖湿地具有的重要价值是 。引水后,为有效节约水资源,输入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仍需采取 等灌溉措施。
(4)大湾区的工业发展,应重点以技术密集型和 密集型工业为主,原有传统工业产生的污水可通过净化处理和 ,从而实现资源化,保护水环境。
(5)历史上钱塘江流域洪涝灾害频发。从降水特征角度,简述钱塘江流域洪涝频发的主要原因。
【答案】(1)海 交通运输 (2)生活废水 农业污水
(3)提供水资源 喷灌(滴灌) (4)资金 循环利用
(5)夏秋降水集中,多暴雨 降水年际变化大
【解析】
(1)读图,图中城市除了沿湖、沿河分布外,上海、舟山、温州、台州等城市还具有沿海分布的共同特点。扬州沿京杭运河分布,京杭运河的开通,使扬州水运能力增强,改善了扬州交通运输条件。
(2)水污染的来源有居民生活废水、农业生产污水和工业生产污水,大量水污染的排放导致水质性缺水。
(3)从千岛湖引水说明千岛湖水资源丰富,体现了千岛湖涵养水源的价值。农业灌溉的节水措施可以改进灌溉技术,实行喷灌、滴灌技术。
(4)大湾区为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应重点发展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等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工资水平较低、利润较低,资源密集型产业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较大,不适合在土地资源紧张、人才资源丰富的大湾区发展;对资源循环利用,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减少工业生产废弃物的排放。
(5)钱塘江流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夏季多大雨、暴雨,降水量大、积水多;且夏季风进退不稳定(降水年际变化大),当夏季风弱时,雨季偏长、雨量更大。
27.我国东南部某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 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资料一:气溶胶粒子是指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它们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悬浮体。大气中某些气溶胶粒子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形成混浊天气现象,造成大气污染。
资料二:下图某城市三监测站各月平均混浊天气日数图
资料三:下图某城市污染源排放比例(%)
(1)该市混浊天气出现日数最 多的是 月,出现日数最少的是 月。
(2)出现混浊天气的主要原因是 (填正确项字母)。
A. 大量工业废气的排放 B. 交通运输工具的增多
C. 连续的阴雨天气 D. 近地面存在逆温现象
E. 城市森林覆盖率高
(3)防治该市大气污染可采取哪些措施?(至少3点)
【答案】(1)12 7
(2)A,B,D
(3)措施;①控制污染源;②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③使用清洁能源;④健全环境法规(加强环境执法)。
【解析】考查环境污染及其治理,意在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1)读资料二所给的图,12月份甲、乙、丙三个监测站监测到的浑浊天气日数都达到了所处监测站的最大值,7月份甲、乙、丙三个监测站监测到的浑浊天气日数都达到了所处监测站的最小值,因此该市混浊天气出现日数最多的月份是12,最少的月份是7月。
(2)读资料三所给的图,该城市大气污染源主要是氮氧化物、硫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些污染物的来源有:工业生产排放的大量废气,如燃煤排放大量硫氧化物,交通工具排放大量尾气,如汽车尾气含大量氮氧化物,空气中污染物含量越大,越容易出现混浊天气,A、B对;阴雨天气有利于大气污染物的降解,不利于形成混浊天气,C错;近地面出现逆温现象(海拔越高气温越高的现象),逆温使对流运动弱、风力微弱,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增加混浊天气出现的频率,D对;森林能够吸烟滞尘、净化空气,减少大气污染物和可吸入颗粒物的含量,不利于混浊天气的出现,E错,故选ABD三项。
(3)防治大气污染,首先应从源头入手,减少工业、交通、生活中大气污染的排放量,调整产业结构,减少高耗能污染工业的比重;发展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废气物的排放量;大力开发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健全环境法规,加强执法和监督,增强民众的节能减排意识,运用法律和教育手段促进环境保护。
28.下图是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和生态安全战略工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共同原因是 、 。(2分)
a.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 b.气温年较差大
c.降水集中 d.植被破坏严重
(2)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侵蚀区界线以西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1分)
(3)对减轻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都有重要意义的生态安全战略工程是 、
(填图中代号)。①工程所在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3分)
(4)分别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比较分析①、④建设防护林的条件。 (4分)
【答案】(1)c d (2)风力作用 (3)③ ⑤ 土地荒漠化
(4)①地形起伏小,气候干旱;④地形起伏较大,气候湿热
【解析】
(1)结合已学知识,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有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即地形落差大,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植被破坏,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中a不属于共同原因,b不是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我国西部由于气候相对干旱,外力侵蚀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力侵蚀;防御洪涝灾害在河流中下游主要措施为修建水库和植树造林。
(3)根据图中生态安全战略工程的位置分布,对减轻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都有重要意义的生态安全战略工程是③和⑤,①工程所在区域降水较少,是我国土地荒漠化最严重地区。
(4)①、④建设防护林的条件分别表现为气候较干旱,地形起伏相对较小(植树造林防治荒漠化)、地形起伏较大,降水较充足(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
29.下图为我国某煤炭资源开采区土地复垦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简述煤炭资源开采中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2)简析图示地区土地复垦所采取的措施。
【答案】(1)水土流失;地下水污染;地面塌陷;生物多样性减少。(答出两点即得4分)
(2)因地制宜开展综合利用;对塌陷区实施回填、加固等工程措施;对裸露区实施植树造林种草,恢复植被;另外结合当地实际,采取农、牧、渔业、家禽饲养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待复垦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答出三点即得6分)
【解析】
(1)煤炭资源开采必然会破坏地表植被,可能会带来水土流失;矿渣随意堆放,废水任意排放,容易造成地下水污染,地面塌陷,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
(2)对土复垦采取的措施要和之前存在的问题相对应。首先,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其次,要做到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的综合利用;另外,在具体的利用中,要注重提高利用率。按照此思路作答即可。
30.(10分)【地理-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锯泥是石材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石粉与水的混合物,我国北方某石材生产基地每年产生大量的锯泥,其堆放占用了大片土地,石粉质地细,难处置,大风时易满地飞扬,雨天则随雨水流入河道。近年来,某企业在该基地利用锯泥生产加气砖,加气砖质量轻,保温效果好,是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图为锯泥产生过程及利用示意图。
从资源、环境的角度分析该企业利用锯泥生产加气砖的积极意义。(10分)
【答案】实现废弃物回收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占用土地,节约土地资源;加气砖保温效果好,节省能源;减轻空气污染;减轻水污染。
【解析】根据材料,该企业利用锯泥生产加气砖,实现废弃物回收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减少占用土地,节约土地资源。加气砖保温效果好,有利于节省能源。可以减轻空气污染,减轻水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