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广西桂林市中山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63601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广西桂林市中山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63601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广西桂林市中山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63601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广西桂林市中山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
展开广西桂林市中山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下图是世界四个区域简图(阴影为海域)。读图,完成下题。
1. 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依次属于( )
A. 亚洲、北美洲、欧洲、南美洲 B. 大洋洲、北美洲、亚洲、非洲
C. 非洲、欧洲、大洋洲、南美洲 D. 南美洲、亚洲、大洋洲、非洲
2. 乙区域位于甲区域的( )
A. 西南方向 B. 东南方向
C. 西北方向 D. 东北方向
【答案】1. B 2. A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区域地理和方向判读。
【1题详解】
由图可知,甲乙丙丁分别位于澳大利亚东南巴斯海峡、佛罗里达州半岛、马六甲海峡、非洲南端好望角。因此甲乙丙丁分别位于大洋洲、北美洲、亚洲、非洲,B正确。
【2题详解】
由图可知甲区域位于(150°E,40°S)附近,乙区域位于(80°W,30°N)。两地经度数值之和大于180°,则甲地位于西方乙地位于东方,因此甲区域应位于乙区域西南方向,A正确。
世界人口分布具有不均衡性,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人种、宗教。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 世界人口最稠密和人口最多的地区是( )
A. 大洋洲 B. 亚洲东部和南部
C. 非洲南部 D. 北美洲南部
4. 人种划分的依据是( )
A. 语言文字 B. 宗教信仰
C. 生活习惯 D. 外表体质
5. 中亚、西亚和北非地区的居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以共同的宗教信仰为纽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该宗教是( )
A. 基督教 B. 天主教
C. 伊斯兰教 D. 佛教
【答案】3. B 4. D 5. C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人口和宗教。
【3题详解】
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地带: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故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4题详解】
世界上不同地方的人群,在外表和体质上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人种是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所划分的人群,这些特征包括肤色、眼色、毛发、头型、脸型等.世界上的居民可分为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故选:D.
【5题详解】
中亚、西亚和北非地区的居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以共同的宗教信仰为纽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该宗教是伊斯兰教,C对。 基督教、天主教起源于欧洲,佛教起源于南亚的印度,A、B、D错。故选C。
读世界部分区域图,回答下题。
6. 该地区的典型农业地域类型是( )
A. 商品谷物农业 B. 大牧场放牧业
C. 季风水田农业 D. 乳畜业
7. 影响该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灾害是( )
A. 沙尘暴 B. 寒潮
C. 酸雨 D. 旱涝
8. 我国计划在该地区投资建厂,最适宜的工业部门是( )
A. 电子工业 B. 轮胎厂
C. 钢铁工业 D. 飞机制造
【答案】6. C 7. D 8. B
【解析】本题考查东南亚地区。
【6题详解】
该地区为东南亚地区,主要为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水热条件好,人口稠密,人多地少,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故选C。
【7题详解】
该地以季风气候为主,受季风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影响该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灾害是旱涝灾害。故选D。
【8题详解】
东南亚地区是世界主要的天然橡胶产地,故适合布局轮胎厂。东南亚经济落后,技术力量薄弱,不适合发展电子工业和飞机工业。东南亚铁矿资源并不丰富,不适合发展钢铁工业。故选B。
下图是美国本土某农业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9. 图中所示农业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 混合农业 B. 商品谷物农业
C. 大牧场放牧业 D. 季风水田农业
10. 该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特点是( )
A. 小农经济 B. 精耕细作
C. 机械化程度高 D. 专业化程度低
【答案】9. B 10. C
【解析】本题考查农业地域类型。
【9题详解】
图示为美国的小麦玉米带,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为商品谷物农业。故选B。
【10题详解】
商品谷物农业的生产特点是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专业化程度高。小农经济和精耕细作是水稻种植业的特点。故选C。
暑假期间,玲玲跟着学校组织的学习观察团去以下两地考查,读图回答问题。
11. 到①地区考察需要提前学习哪种语言( )
A. 英语 B. 阿拉伯语
C. 法语 D. 葡萄牙语
12. 关于两个半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①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沙漠广布 B. ①地区耶路撒冷被视为“圣域”
C. ②此时为旱季 D. ②所在国是世界人口大国
【答案】11. B 12. C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和气候。
【11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①是西亚的阿拉伯半岛,西亚的居民主要为阿拉伯民族,使用的语言是阿拉伯语。故选:B。
【12题详解】
读图可得,①是西亚地区,该地区主要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其特点是终年高温少雨;①地区耶路撒冷被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视为“圣域”;②所在国是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暑假期间②图中为雨季。故选:C。
不同尺度的区域在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综合影响下,逐步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区域特征。
读不同尺度区域轮廓图,完成下列各题。
13. 关于世界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 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B. 印度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广
C. 欧洲西部高原面积广大 D. 巴西水资源贫乏
14. 关于上述区域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①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B. ②矿产资源丰富
C. ③发达国家众多 D. ④工矿业是该国的主导产业
15. 图示各区域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B. ②地形以冲积平原为主
C. ③热带面积广大 D. ④赤道穿过中部
【答案】13. A 14. A 15. C
【解析】
【13题详解】
世界区域自然地理特征,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A正确。印度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广,B错误。欧洲西部平原面积广大,C错误。巴西水资源丰富,D错误。
【14题详解】
区域地理特征的描述中, ①是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A正确。②是日本,矿产资源贫乏,B错误。③是非洲,发展中国家众多,主要是发展中国家,C错误。④是澳大利亚,采矿业是该国的主导产业,D错误。
【15题详解】
图示各区域地理位置叙述中,①是亚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A错误。②是日本,是群岛国家,缺少大陆,B错误。③是非洲,以热带气候类型为主,热带面积广大,C正确。④是澳大利亚,南回归线穿过中部,D错误。
左、右图均为世界某区域图,回答下列各题。
16. 图中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
A. 土壤、水源 B. 光照、降水
C. 风向、地势 D. 地形、河流
17. 乙地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
A. 水土流失 B. 沙尘暴
C. 土地盐碱化 D. 洪涝灾害
18. 长期以来,关于丙水域是国际海域还是湖泊的问题,沿岸五国争论不休。该问题的实质是( )
A. 其战略地位问题 B. 油气资源的归属问题
C. 该地区油气管线的走向问题 D. 该地区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
【答案】16. B 17. C 18. B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差异。
【16题详解】
两地发展种植业的制约因素要从两地的气候特点分析,甲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光热不足是其制约因素;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不足是其制约因素。正确答案选B。
【17题详解】
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不足是其制约因素,由于蒸发旺盛,当地不合理的灌溉引发土地盐碱化。正确答案选C。
【18题详解】
里海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等资源,油气资源的归属问题,是周边各国争夺的主要原因。故选B。
读世界某流域示意图,回答问题。
19. 关于尼罗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上游地区利用水能发电发展航运和种植业
B. 中下游地区发展灌溉农业,大力种植水稻、棉花等作物
C. 河口处大力发展海洋渔业捕捞
D. 利用流域内的名胜古迹、沿岸风光、沙漠奇景发展旅游业
20. 阿斯旺大坝的兴建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
A. 保证下游地区农田常年得到灌溉
B. 使河口三角洲增长速度加快,面积扩大
C. 使河流下游沿岸平原土地肥力提高
D. 保证大坝以下河段水量充足,防止海水倒灌
【答案】19. D 20. A
【解析】
【19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河为尼罗河,尼罗河上游落差较大,不适宜发展航运,并且上游是热带草原气候区,适宜发展畜牧业,A错;下游为热带沙漠气候,可发展棉花种植业,但气候干旱,不适宜大力发展水稻种植,B错;阿斯旺大坝建成后,河口处的沙丁鱼因失去饵料而迁往别处,故此处不能大力发展沙丁鱼渔业捕捞,C错;尼罗河流域内具有名胜古迹、尼罗河沿岸风光、沙漠奇景等,可发展旅游业,D对。
【20题详解】
阿斯旺大坝建成后,可调蓄径流,保证尼罗河下游地区农田常年得到灌溉,A对;大坝以下河段的水量减少,易导致海水倒灌,海岸遭受侵蚀,D错;流入海洋的泥沙减少,河口三角洲有缩小的趋势,B错;下游沿岸平原失去了河水定期泛滥带来的天然肥料,土地肥力下降,C错。
图示意甲乙丙丁我国四大地理区域,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1. 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 )
A. 甲乙:400mm年等降水量线 B. 甲丙:3000米等高线
C. 丙丁:800mm年等降水量线 D. 乙丁:1月份0℃等温线
22. 四大地理区域( )
A. 甲区域河流多为内流河 B. 乙区域全部位于干旱区
C. 丙区域土地荒漠化严重 D. 丁区域滑坡泥石流较少
【答案】21. C 22. A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四大地理分区。
【21题详解】
甲乙分界线是昆仑山—阿尔金山。甲丙分界线为400mm年等降水量线。丙丁分界线为800mm年等降水量线。乙丁分界线为横断山脉。故选C。
【22题详解】
甲区域为西北内陆地区,降水少,河流多为内流河。乙区域大部位于干旱区,东部位于湿润地区。丙区域降水变率大,土地盐碱化严重。丁区域地形起伏大,降水丰富,滑坡泥石流较多。故选A。
我国地理诗词、谚语众多,如①“清明时节雨纷纷”;②“黄梅时节家家雨”;③“三月无雨旱懈起,麦苗不秀多黄死”;④“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⑤“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诗词①②③④依次反映的是我国哪几个地区的地理特征( )
A. 青藏高原 黄土高原 黄淮海平原 西北地区
B. 云贵高原 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平原 青藏高原
C. 东南沿海地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平原 西北地区
D. 江淮地区 华北平原 西北地区 四川盆地
24. 属于谚语⑤所示地区南部区域特征的有( )
①地带性土壤肥力较高 ②河流众多
③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④水热条件优越,盛产甜菜、油菜
⑤有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A. ①②③ B. ②⑤
C. ①③④ D. ④⑤
【答案】23. C 24. D
【解析】人民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3题详解】
①反映夏季风在我国华南沿海地区登陆;②反映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③反映的是华北平原的春旱现象;④反映我国西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 候特征--日较差大.C正确。
【24题详解】
“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中的山是指秦岭,秦岭以北是北方地区,耕地类型是旱地,秦岭以南是水田,属于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土壤肥力较低;南方地区河流众多,有水乡之称,②正确;南方地区的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方区水热条件优越,盛产甘蔗、油菜,甜菜是我国北方地区的糖料作物;南方地区的沪宁杭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⑤正确。D选项正确,故选D。
下图中甲为我国某区域山脉和地形区示意图,乙为某地劳动场景,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5. 山脉a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关于该界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是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B. 是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分界线
C. 是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D. 是我国小麦种植的最南界限
26. 图乙所示农业劳动场景,主要分布于图甲中的( )
A. ①地区 B. ②地区
C. ③地区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25. C 26. C
【解析】本题考查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通过图中的信息确定秦岭是关键,学生要掌握我国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25题详解】
黄土高原南面是秦岭,它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是我国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不是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分界线、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分界线,不是我国小麦种植的最南界限,故选C。
【26题详解】
图乙所示农业劳动场景属于水稻种植,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南,是图甲中的③地区,选择C。
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7. 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 植被和土壤 B. 水文和植被
C. 地形和气候 D. 气候和土壤
28. 关于这三大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区域界线是明确的 B. 区域内部整体性突出
C. 区域之间差异性突出 D. 三大区域是相互联系的
【答案】27. C 28. A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划分。
【27题详解】
地形和气候的差异,导致水文、植被、土壤等也具有差异性,从而形成不同的自然环境。故地形和气候成为划分三大自然区的依据。故选C。
【28题详解】
图示反映了我国三大自然区,地形和气候的差异,但其界线是模糊的而非明确的,区域有明确的界线只有一种即行政区之间的界线。故A项错误。选A。
图所示区域内夏季容易发生森林火灾。读图完成小题。
29. 图中火灾地主要的森林植被类型是( )
A. 针阔混交林 B. 常绿阔叶林
C. 常绿硬叶林 D. 落叶阔叶林
30. 实时监测这次森林火灾的变化情况,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 遥感(RS) B. 地理信息系统(GIS)
C. 全球定位系统(GPS) D. 分组通信技术(GPRS)
【答案】29. C 30. A
【解析】
【29题详解】
图中火灾地位于30°-40°N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则可知主要森林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30题详解】
实时监测这次森林火灾的变化情况,主要利用遥感RS技术,GPS主要用于提供空间定位信息,GIS主要用于处理和分析地理信息,GPRS是用于手机通信的一项技术。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
31.中南半岛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勤劳的人民在这片土地上劳作、生息、繁衍、发展。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阐述中南半岛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2)分析上述特征对该区域水稻种植业的影响。
【答案】(1)中南半岛大部分地区位于北纬10度到20度之间,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气温较高,有明显旱、雨季之分;该区的高山均由北向南延伸,大河由北向南流动,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形格局;沿河分布的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2)有利:热量充足、雨热同期的气候;各大河流的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形平坦;肥沃的土壤有利于水稻种植,使得中南半岛成为世界著名的水稻产区。
不利:北部山河相间,地势崎岖,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季风气候水旱灾害频繁,水利工程量大。
【解析】本题考查中南半岛。
(1)从气候特征分析,中南半岛的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其特征为终年气温较高,有明显旱、雨季之分。从地形特征分析,图示该区地形类型主要为山地,高山均由北向南延伸,大河由北向南流动,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形格局,地势北高南低。平原面积狭小,主要为沿河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从土壤分析,该区在平原地区长期种植水稻,形成肥沃的水稻土。
(2)该区域自然环境对水稻种植业的影响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雨热同期气候,适合种植水稻,又因该半岛以山地为主,而沿河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所以该区成为世界上著名的水稻产区,且主要主要分布在各大河流的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不利条件主要是北部地形起伏大,季风气候不稳定多水旱灾害。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5年6月,澳大利亚政府公布了“北部大开发”计划,拟在未来20年内将北部地区打造成推动澳大利亚经济增长的重要区域。澳大利亚北部地区包括北领地、昆士兰州和西澳大利亚州北部地区,该地区地广人稀、基础设施落后,经济结构单一,对矿业依赖性过强。澳大利亚政府曾数次尝试进行开发,但进展并不理想。下图示意澳大利亚行政区、矿产资源、山脉、河流及主要城市分布。
(1)分析澳大利亚北部地区实施“北部大开发”的有利区位条件。
(2)说明澳大利亚政府曾数次尝试进行北部大开发,但进展并不理想的主要原因。
(3)简述澳大利亚实施“北部大开发”计划的重要意义。
【答案】(1)北部地区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辽阔,光热水、动植物和矿产资源丰富;地广人稀,土地辽阔,开发空间大;临近东南亚,具有地缘优势,对外交通便利;有国家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环境清洁优美,人口迁移拉力较大。
(2)有大面积的热带沙漠,生态环境脆弱,开发难度较大;地广人稀,劳动力短缺;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薄弱,资金短缺;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制约产业的迁入与发展;之前国家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3)“北部大开发”计划成为澳大利亚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推进澳大利亚北部地区自然资源开发;利于加强北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变北部地区经济结构单一现状,实现经济结构多元化;有利于促进澳大利亚南北部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推动澳大利亚可持续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澳大利亚。
(1)从自然条件看,北部地区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辽阔,光热水、动植物和矿产资源丰富;澳大利亚北部地区包括北领地、昆士兰州和西澳大利亚州北部地区,地广人稀,土地辽阔,开发空间大;临近东南亚,具有地缘优势,对外交通便利;澳大利亚政府公布了“北部大开发”计划,有国家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开发少,环境清洁优美,人口迁移拉力较大。
(2)中部地区有大面积的热带沙漠,生态环境脆弱,开发难度较大;人口稀少,地广人稀,劳动力短缺;对矿业依赖性过强,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薄弱,资金短缺;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生产成本较高,制约产业的迁入与发展;政府曾数次尝试进行开发,之前国家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3)澳大利亚北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北部大开发”计划成为澳大利亚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推进澳大利亚北部地区自然资源开发;基础设施落后,利于加强北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结构单一,对矿业依赖性过强,改变北部地区经济结构单一现状,实现经济结构多元化;澳大利亚南北经济发展差异大,有利于促进澳大利亚南北部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推动澳大利亚可持续发展。
33.读黄河三角洲部分湿地的面积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1)比较图示区域自然湿地与人工湿地面积变化的差异,并说明湿地面积变化可能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2)简述该地保护湿地可以采取的措施。
【答案】(1)自然湿地总面积减少,人工湿地面积增多。影响:自然湿地减少,调节气候的能力降低,环境自净功能减弱,生物多样性减少。
(2)加强宣传教育,依法保护湿地;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加强湿地的监管力度;植树造林,恢复植被;防止水体污染;合理开发利用湿她的水资源和生物资源;退耕还湿地。
【解析】本题以黄河三角洲部分湿地的面积变化为背景,考查湿地保护的措施,考查湿地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结合图示可以看出,该区域自然湿地总面积减少,而人工湿地面积增多。根据湿地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可知,自然湿地减少,将对气候、生物及地理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2)结合图示自然湿地减少信息,从思想教育、自然保护区建设、恢复植被、防治污染和合理开发水资源和生物资源等方面采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