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内蒙古集宁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
展开内蒙古集宁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卷
第I卷(选择题,共44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4分)
读中纬度大陆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降水季节分配最均匀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 下列地区与②气候成因相同的是( )
A. 上海 B. 圣地亚哥
C. 伦敦 D. 新加坡
3. 下列关于⑤气候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成因是受高气压的控制,气流下沉
B. 气候特点是终年高温少雨
C. 降水稀少是因为深居大陆内部距海遥远所致
D. 该种气候典型的分布国家是地中海沿岸各国
【答案】1. A 2. B 3. C
【解析】读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可以判定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本题据图判断出气候类型,再结合气候特征即可解答。
【1题详解】
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的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等;读图可知①为温带海洋性气候,②为地中海气候,③为温带季风气候,④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除①外②③④的降水季节变化都很大.A正确。
【2题详解】
上海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伦敦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新加坡为热带雨林气候,圣地亚哥为地中海气候。与②气候成因相同的是圣地亚哥,B正确。
【3题详解】
⑤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成因是深居内陆,距海远,受海洋影响小,气候特点是终年少雨,冬冷夏热。C正确。
下图为海陆某月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4. 造成X、Y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正午太阳高度角 B. 昼夜长短
C.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 大气环流
5. 造成M、N、P三地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 纬度 B. 大气环流
C. 地形 D. 海陆位置
【答案】4. C 5. B
【解析】
【4题详解】
X、Y分别位于同纬度的海洋或陆地,造成X、Y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洋比热容大,吸收或释放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幅度小,夏季陆地气温高于 海洋,C对。纬度相同,正午太阳高度角、昼夜长短相同,A、B错。大陆西岸,所受大气环流相同,D错。
【5题详解】
M、N、P三地的纬度不同,所在气压带、风带不同,造成三地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大气环流,B对。纬度是重要影响因素,不是导致降水差异的决定因素,A错。地形、海陆位置对降水差异有影响,不是形成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C、D错。
下图是世界某著名山脉东西两侧的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6. 有关甲地气候特征的叙述,最准确的是( )
A. 1月温和多雨,7月炎热干燥 B. 1月炎热少雨,7月温和湿润
C. 7月温和多雨,1月凉爽少雨 D. 终年温和,1月多雨,7月少雨
7. 甲地降水的水汽来源主要是( )
A. 信风 B. 西风
C. 夏季风 D. 台风
【答案】6. B 7. B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的气候和读图分析能力。
【6题详解】
根据气温的时间分布特点可知该山脉在南半球,又因为甲地雨热不同期可知其应为地中海气候,海洋性较明显。
【7题详解】
甲地地处安第斯山的西侧,冬季受西风影响,多地形雨。
读a、b两地气温、降水资料图,回答下面小题。
8. a地的气候类型是( )
A. 地中海气候 B. 温带海洋性气候
C. 热带季风气候 D. 温带季风气候
9. b地气候类型的成因是( )
A.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B. 气压带、风带的交替控制
C. 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D.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答案】8. C 9. A
【解析】
【8题详解】
从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可以看出,a地全年高温,夏季降水丰富,冬季降水稀少,分明显的干湿两季,为热带季风气候,所以C正确。
【9题详解】
从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可以看出,b地夏季温和多雨,冬季干燥少雨,为温季风气候,主要成因是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所以A正确。
下图为世界某海域年平均水温与洋流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0. 图中( )
A. 等温线的弯曲主要受海陆分布影响 B. 等温线数值的递变受大气环流影响
C. 洋流a的形成是受季风环流的影响 D. 洋流b的形成是受中纬西风的影响
11. 图中洋流( )
A. a对沿岸的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B. a北部海域寒暖流交汇,易形成渔场
C. b流经海域易形成海冰影响航行安全 D. b可提高北美洲到欧洲船舶的航行速度
【答案】10. D 11. A
【解析】考查影响等温线分布的因素,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0题详解】
读图可知,等温线的弯曲主要受寒流的影响,A错误;等温线数值的递变受太阳辐射影响,B正确;洋流a的形成是受海水补偿的影响,C错误;洋流b的形成是受中纬西风的影响,D正确。故选BD。
【11题详解】
寒流a对沿岸的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A正确;洋流a南部是寒暖流交汇区,易形成渔场,B错误;寒流a流经海域易形成海冰影响航行安全,C错误;b是北太平洋暖流,可提高亚洲到北美洲的船舶的航行速度,D正确。故选AD。
读印度洋某月局部海域洋流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2. 该月最可能是( )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
13. 形成M洋流的主要动力是( )
A. 东北信风 B. 东北季风
C. 东南信风 D. 东南季风
14. N洋流对沿海地区的影响是( )
A. 形成了世界性的大渔场 B. 促进了沿岸荒漠的形成
C. 加快了南行海轮的航速 D. 加剧了沿岸气候变暖
【答案】12. A 13. B 14. B
【解析】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以及读图析图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季风洋流的特征以及成因,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需要结合到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12题详解】
由图可知,印度洋北部洋流(M)为逆时针流动,根据季风洋流的规律,夏顺冬逆可知时间为1月,A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13题详解】
M洋流此时受东北季风影响形成,B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14题详解】
N洋流为西澳大利亚寒流,使沿岸降水较少,促进了沿岸荒漠的形成,B正确。
结合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5. 流经甲处的洋流( )
A. 是暖流,向南流
B. 是寒流,向南流
C. 是暖流,向北流
D. 是寒流,向北流
16. 上述洋流( )
A. 能使西亚至欧洲的油轮航行速度加快
B. 造成沿岸地区气温升高、湿度增加
C. 有可能使沿岸地区的能见度变差
D. 在与其他洋流交汇的海域形成渔场
【答案】15. B 16. C
【解析】
【15题详解】
图示位于美国西海岸,是中低纬度大陆西岸,流经甲处的洋流是加利福尼亚寒流,A、C错。由北向南流,B对。D错。
【16题详解】
上述洋流即加利福尼亚寒流,寒流上空易形成海雾,有可能使沿岸地区的能见度变差,C对。与西亚至欧洲的油轮航行速度加快无关,A错。造成沿岸地区气温降低、湿度减小,B错。没有与其他洋流交汇的海域形成渔场,D错。
洋流会影响沿岸的地理环境,影响海洋生物的分布和航海,会扩大海洋污染和加速海水净化。读某区域洋流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有世界著名渔场分布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8. 墨西哥湾暖流是世界规模最大的洋流,一个重要的原因是( )
A. 强盛的西风影响 B. 亚马孙河水的作用
C. 南、北赤道暖流的汇合 D. 海水密度不同。
【答案】17. A 18. C
【解析】
【17题详解】
读图,根据海陆位置判断,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有世界著名渔场分布的是①②,A对。①处是寒暖流交汇形成大渔场,②处是寒流形成的渔场。③、④处是单一暖流影响,没有形成世界大渔场,C、D错。
【18题详解】
读图,墨西哥湾暖流是世界规模最大的洋流,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南、北赤道暖流的汇合,C对。该地不受强盛的西风影响,A错。与亚马孙河水的作用无关,B错。海水密度不同不是洋流规模的主要因素,D错。
下图为某区域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图中河流流向为( )
A. 西北流向东南 B. 正东流向正西
C. 东南流向西北 D. 西南流向东北
20. 图中山峰的海拔可能是( )
A. 465 m B. 455 m
C. 445 m D. 435 m
21. 图中陡崖的最大高差可能是( )
A. 20 m B. 29 m
C. 39 m D. 40 m
【答案】19. D 20. B 21. C
【解析】试题考查等高线图的判断
【19题详解】
河流由高向低流,结合图中的指向标,可判断出河流自西南流向东北,D正确。
【20题详解】
河流两侧等高线数值相等,图中等高距为10米,可读出山峰高度为450~460米,B正确。
【21题详解】
陡崖高度计算公式为(n-1)*d≤H<(n+1)*d,n表示等高线条数,d表示等高距,图中陡崖处有三条等高线重合,等高距是10,可计算出20≤H<40,C正确。
22.“一线天”是我国名山奇峰中常有的景观,因两壁夹峙,缝隙所见蓝天如一线而得名;下图中的“一线天”一年中有两次2月21日和A日的清晨日出时,阳光能穿过夹缝照到“一线天”的尽头。A日可能为( )
A. 4月21日 B. 6月22日
C. 8月23日 D. 10月21日
【答案】D
【解析】图中的“一线天”一年中有两次2月21日和A日的清晨日出时,阳光能穿过夹缝照到“一线天”的尽头。两次的日出方位相同,应是关于冬至日对称的日期,2月21日在冬至日后两个月,则A日应在冬至日前两个月,可能为10月21日,D对。A、B、C错。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6分)
二、综合题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南亚局部略图。孟加拉湾是风暴潮的多发区,也是风暴潮的重灾区。
材料二: 我国一艘远洋船经过图示海域的航行日志记录:今天继续保持昨天的总体航向;北京时间8时20分太阳从正东方海面升起;桅杆的影子在正北方时,影子比昨天明显长一些;日落时北京时间为20时4分。
(1)指出孟加拉湾风暴潮的多发季节,并说明原因。
(2)分析图中灌溉农业区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3)描述图中A河上游的水文特征。
(4)说出远洋船在该日日出、日落时的经度及其总体航向。
【答案】(1)夏季(5~10 月)。 夏季飓风频繁;正值雨季,河流径流量大;海潮的顶托作用等。
(2)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充足;冲积平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河流众多,水源充足;纬 度低,生长期长;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广;雨季短暂,旱季长。
(3)A 河上游径流量大,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流速快;含沙量较小;无结冰期等。
(4)85° E。 东北。
【解析】本题组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力,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设计到的知识主要有南亚地区的气候特征,农业区位条件分析,河流水文特征以及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难度较大,需要扎实的基础,结合材料分析答题。
(1)风暴潮按成因分为温带风暴潮和台风风暴潮两类,孟加拉湾5~10月份多飓风活动,故此时段多风暴潮。另外此时段,该区域盛行西南风,河流又处在汛期,加剧了风暴潮的发生频率和带来的危害,同时海水涌入河道,还要考虑海水的顶托作用。
(2)本题主要考查农业自然区位条件分析。据图可知,该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位于大河的冲积平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广;纬度低,生长期长。该地雨季短暂、旱季长,水分条件不能完全满足农作物的需求,需要灌溉,而这里河流众多,水源充足。
(3)A河为恒河,恒河上游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南麓,此地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但季节差异大,河流流量大且有明显的季节变化;高山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速快;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此地纬度较低,平均温度较高,河流无结冰期。
(4)日出、日落时的经度及其总体航向可以从正午太阳高度及地方时时差角度考虑。根据日出方位为正东方向,说明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各地日出时间均为地方时6时,而日出时北京时间为8点20分,由两地时差可以计算得出,此时船只位于85°E,日落时北京时间为20点4分,而日落当地时间为18时,根据时差计算可得,此时船只位于89°E,从而可以推测,当时船只向偏东方向航行。桅杆的影子在正北方,说明此时为当地正午,因航行与昨天相同,但正午桅杆的影子明显比昨天长,说明船只离太阳直射点渐远,即船只向偏北方向航行,综合分析,该日船只向东北方向航行。
24.下图为某年4月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虚线范围内为图示天气系统引发的某种气象灾害实时分布区。此前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表土解冻,地表干燥。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比较图中甲、乙两地的风力大小,说明原因。
(2)描述乙地的天气状况,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3)此季节丙地农民在播种时,常常采用地膜覆盖措施,试从气候的角度分析其主要的作用。
【答案】(1)甲地比乙地的风力更小。 原因:甲地受高压控制,气流以下沉为主,且等压线稀疏,风力较小;乙地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较大,故风力较大。
(2)乙地天气状况:大风、降温,沙尘漫天。原因:经历冷锋过境,出现大风降温天气;而冷锋锋前暖气团比较干燥,难以形成降水;此时为该地的春季,气温回升导致表土解冻、蒸发加强,地表干燥,沙源丰富,形成扬沙;
(3)华北春季,降水少,蒸发旺盛,地膜覆盖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春季晴朗天气多,昼夜温差大,且易遭受寒潮侵袭,形成低温天气,地膜覆盖可起到保温作用,使农作物生长免受低温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等压线的判读,天气系统,华北地区的气候特征。
(1)据图看出,甲地位于高压中心处,气流以下沉为主,等压线稀疏,风力较小;乙地所在处等压线密集。
(2)图中显示,乙地刚经历了冷锋过境,且位于气象灾害实时分布区内,该气象灾害应是沙尘暴,因此乙地出现沙尘天气。
(3)两地为华北地区,华北春季,降水少,蒸发旺盛,地膜覆盖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春季晴朗天气多,昼夜温差大,且易遭受寒潮侵袭,形成低温天气,地膜覆盖可起到保温作用,使农作物生长免受低温影响。
25.读世界渔场分布图,回答问题。
(1)描述“大范围渔场”分布特点。
(2)图中A处的北海道渔场和B处的秘鲁渔场都是世界著名的渔场,简析它们形成原因的差异。
(3)目前,世界海洋渔业资源普遍萎缩,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答案】(1)大范围渔场主要分布在温带,北半球比南半球范围要广,面积最大的是北太平洋渔场。
(2)A渔场是北海道渔场,是寒暖流交汇处,有利于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丰富饵料;洋流汇合还可以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形成大渔场。B渔场是秘鲁渔场,受离岸风的影响,深层海水上涌把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大渔场。
(3)自然原因:全球气候变暖,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酸雨等。
人为原因:人口增加导致过度捕捞;海洋污染、水域污染造成的海洋生态环境恶化;重大工程的不利影响。
对策:加强海洋资源管理;控制人口增长;防治水体污染;改善海洋环境。
【解析】
(1)根据图中分布的位置直接判断大范围渔场主要分布区,总结特点.大范围渔场主要分布在温带,北半球比南半球范围要广,面积最大的是北太平洋渔场.
(2)A是北海道渔场,是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形成的。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寒暖流交汇会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B为上升补偿流形成的秘鲁渔场,冷海水上泛把营养物质带到表层,饵料丰富,适合鱼类生长。
(3)世界海洋渔业资源萎缩的影响因素,可以从自然和人为因素分析。自然因素:①某些因素导致海水温度上升或降低,如厄尔尼诺现象或全球气候变暖使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升高,拉尼娜现象使海水温度降低;②某些自然原因是海水受到污染,如酸雨;都会使渔业萎缩。人为原因:过度捕捞、海洋污染、对海洋资源大量开采等使海洋生态环境恶化。依据渔业资源萎缩原因提出相应对策,加强海洋资源保护,防治海洋污染,控制人口增长等。
2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三种气候类型在图中相应的位置分别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
(2)④地气候成因是________,该地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是________。
(3)图中②地为________气候,其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
(4)①、③两地经度相同,但气候截然不同。
原因是①地_____________;③地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② ④ ⑤
(2)海陆的热力性质差异 寒潮
(3)地中海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4)受西风带控制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
(1)根据气温和降水可以判断出甲乙丙三种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从左图中的位置看,②为地中海气候,④为温带季风气候,⑤亚热带季风气候。
(2)④为温带季风气候,位于最大的大陆,濒临最大的大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根据符号判断为冷锋,冷锋冬季会带来寒潮灾害。
(3)气温高时降水少,气温低时降水多为地中海气候。
(4)主要受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影响。①位于西欧北部,常年受西风带影响,③地位于非洲撒哈拉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