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选修)试题(解析版)
展开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选修)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 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 关于地形各部位名称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为鞍部 B. 为山峰
C. EF为山脊 D. G为悬崖
2. 图中有一处适合户外攀岩运动,运动员从崖底攀至陡崖最高处,高差可能有
A. 101米 B. 198米
C. 298米 D. 601米
3. 图中两山峰的温差为
A. 1.2℃ B. 1.2℃~2.4℃
C. 2.4℃~4.8℃ D. 0℃~2.4℃
【答案】1. C 2. C 3.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读,意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难度一般。
【1题详解】
读图可知,A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的较低部位,为鞍部,A对。B为闭合等高线中心且数值越往里越大,为山顶,B对。EF等高线向海拔较高处凸出,为山谷,C错。G处等高线重叠,为陡崖,D对。故选C。
【2题详解】
读图可知,陡崖处有2条等高线重合,等高距为200米,根据陡崖计算公式,该陡崖高度在200-600米之间,结合选项,故选C。
【3题详解】
读图可知,左侧山峰海拔为1200-1400米之间,右侧山峰海拔在1000-1200米之间,计算可得相对高差为0-400米,根据垂直递减率,每升高100米,气温相差0.6℃,则两山峰气温相差0-2.4℃,故选D。
下图为我国贵州某地局部等高线图,回答下列各题。
4. 图中河流的流向是
A. 由西北向东南流 B. 由东南向西北流
C. 由北向南流 D. 由南向北流
5. 当发生泥石流时,假如你正好在甲地,则正确的逃生路线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 高速公路选择在图中的地形区域通过,主要原因是
A. 该地形部位为山脊,地势较高 B. 该地形部位为鞍部和山谷,地势较低
C. 该区域坡度较缓,工程量小 D. 该区域位于向斜槽部,路基稳定
【答案】4. D 5. B 6. B
【解析】
【4题详解】
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读图可知,图中河流自图中的左上方流向右下方,结合指向标判断,河流自南向北流动,故选D。
【5题详解】
泥石流发生时,最佳逃生方向为垂直于等高线向海拔高处,结合图中所示,应为②,故选B。
【6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高速公路所经过地区为两个山顶之间的地势较低,比较平坦的地区,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所以经过部位为鞍部和山谷,地势较低,B对。山脊线等高线向低处凸出,A错。坡度陡缓与等高线密集程度有关,图示区域修建高速公路并非为了减小工程量,C错。图中等高线无法判断地质构造,D错。故选B。
人类一直没有停止探索“地外文明”,近年天文学家发现距离最近“超级地球”——沃尔夫1061c。它距离地球仅14光年,位于红矮星沃尔夫1061的宜居带上,可能存在生命。完成下列各题。
7. 天文学家认为沃尔夫1061c可能存在生命的理由不包括:
A. 恒星光照条件相对稳定 B. 物质组成、公转方向等与地球一样
C. 与最近的恒星距离适中 D. 可能拥有大气层和液态水
8. 与红矮星沃尔夫1061相比,太阳表面温度高,辐射强。有关太阳辐射说法正确的是
①促进地球上水体和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 ②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动力
③极地极光的能量来源 ④太阳内部核聚变反应的能量表现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③
【答案】7. B 8.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意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总体难度一般。
【7题详解】
地球生命存在的金锁链条件包括:恰到好处的光照与温度、充足的液态水、适宜的大气厚度和成分,恒星光照条件稳定,有利于生命存在,A对。物质组成与公转方向对生命存在的关系不大,B错。恒星距离适中,可以使得沃尔夫的温度适宜,C对。有大气层和液态水,有利于生命生存与繁衍,D对。故选B。
【8题详解】
太阳辐射是地球水体及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能量来自于内部核聚变反应,①④对。磁暴与极光是太阳活动导致的,与太阳辐射无关,②③错。故选C。
北京天安门广场升旗时刻是由天文台提供的北京地区太阳出没时间表确定。 太阳上缘露出地平线,下缘离开地平线为升旗时间,某年10月1日升旗时间为6:10。完成下列各题。
9. 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国旗升起时,家在旧金山(西八区)的美籍华人观看升国旗现场直播的当地时间是
A. 10月1号14时10分 B. 9月30号14时10分
C. 10月1号19时10分 D. 9月30号19时10分
10. 国庆假期间,以下现象正确的是
A. 此时太阳直射赤道以北,并继续向南移动
B. 天安门升国旗时间将逐渐提前
C. 天安门正午旗杆影子将逐渐变长
D. 我国最年轻的地级市“海南三沙市”的升国旗时间晚于天安门
【答案】9. B 10. C
【解析】
【9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升旗时间为10月1日6:10分,为北京时间,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旧金山使用西八区时间,比北京时间晚16小时,计算可得,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国旗升起时,家在旧金山(西八区)的美籍华人观看升国旗现场直播的当地时间是9月30号14时10分,故选B。
【10题详解】
国庆节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以南,向南移动,A错。由于太阳直射点南移,北京的昼长逐渐缩短,日出落后,升旗时间逐渐推后,B错。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变小,正午旗杆影子变长,C对。三沙市纬度较北京低,昼长较北京长,升旗时间比北京早,D错。故选C。
图为某地昼长年内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1. 该地的纬度是
A. 90°N B. 66°34′N
C. 62°34′S D. 66°34′S
12. 最能体现6月22日前后地球上太阳光照状况的是
A. B.
C. D.
【答案】11. D 12. 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意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难度一般。
【11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地冬至日(12月22日)为极昼,夏至日(6月22日)极夜,该地应位于南极圈上,故选D。
【12题详解】
6月22日为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读图可知,A图北极圈以北为极昼,应为北半球夏至日,A对。B图南极圈以南为极昼,为北半球冬至日,B错。CD图中昼夜等长,为春秋分日光照图,CD错。故选A。
下图为甲、乙两地冬半年(从北半球的秋分至次年春分)期间连续两个月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曲线,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3. 甲、乙两地的地理位置是
A. 均位于北半球 B. 均位于南半球
C. 甲位于南半球、乙位于北半球 D. 甲位于北半球、乙位于南半球
14. 关于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地自转的线速度大于乙地 B. 甲地自转的角速度小于乙地
C. 甲乙两地昼夜长短变化幅度相同 D. 此时段甲、乙两地昼长变化趋势相同
【答案】13. C 14. A
【解析】
【13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图示为北半球从秋分日到春分日时间段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情况,此时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读图可知,甲地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先变大,后变小,则甲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而乙地,随着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其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小,然后变大,应位于北半球,故选C。
【14题详解】
读图,结合上题分析,甲位于南半球,在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纬度较低,而乙地位于北半球,且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小于45°,说明该地位于北纬45°以北地区,甲线速度大于乙,A对。角速度除了极点为0以外,均相等,B错。纬度越低,昼夜长短的变化越小,C错。此时段甲地昼长变长,乙地变短,趋势不同,D错。故选A。
下图为“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5. 图中曲线①和③分别表示(对北半球而言的
A. 冬至和夏至 B. 夏至和冬至
C. 冬至和春(秋)分 D. 春分和秋分
16. 该地点最可能是
A. 呼和浩特(41°N,112°E) B. 墨尔本(38°S,145°E)
C. 旧金山(37°N,122°W) D. 巴西利亚(15.5°S,48°W)
【答案】15. A 16.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太阳视运动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日出日落方向的判断,总体难度不大。
【15题详解】
北半球夏季昼长夜短,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冬季昼短夜长,日出东南,日落西南,读图可知,①和③分别表示北半球冬至和夏至,故选A。
【16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该地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约50°,所以该地应位于40°附近,而正午时太阳位于该地正北方向,则该地应位于40°s附近,故选B。
下左图为“2019年1月8日我国某地气温和气压垂直变化示意图”,下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7. 图中甲地的温压场是:
A. 热低压 B. 冷高压
C. 热高压 D. 冷低压
18. 与周围地区相比,甲地的天气及大气受热状况是
A. 晴,①较弱 B. 晴,②较强
C. 阴雨, ③较强 D. 阴雨,④较强
【答案】17. A 18. C
【解析】
【17题详解】
读图可知,根据甲地等温线向上凸出,说明该地气温较周边地区高,从等压面来看,该地等压线向下弯曲,为低压,所以甲地的温压场为热低压,故选A。
【18题详解】
由于甲近地面气温较高,气流在垂直方向上升,多阴雨天气,排除AB。下图中①为达到地面的太阳辐射,②为地面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大气辐射。阴雨天气时大气逆辐射强,即保温作用强,③增强④较弱,C对,D错。故选C。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项且全选对者得3分,选错、少选或不选不得分。
读局部经纬网图,完成下列各题。
19.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A点坐标为80°N,140°W B. B点坐标为40°N,140°W
C. C点坐标为20°S,140°W D. A在C点的正北方,在B点的西北方
20. 关于三点的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 A点处于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B. B点位于北半球又位于东半球
C. C点四季分明,冬夏温差较大
D. B点穿过地心的对称点(对趾点)坐标为40°S,40°E
【答案】19. BD 20. AD
【解析】
【19题详解】
读图可知,A点的纬度越向北增加,为北纬80°,经度自西向东增加,为东经140°,A错。B点纬度向北增大,为北纬40°,经度自西向东减小,为西经140°,B对。C点的纬度越向北增加,为北纬20°,经度自西向东增加,为东经140°,C错。A和C经度相同,A在C正北方向,在B点西北方向,D对。故选BD。
【20题详解】
读图,结合上题分析,A为北纬80°,在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A对。B位于北半球,西半球,B错。C位于热带,四季变化不明显,C错。B点对跖点为南纬40°,东经40°,D对。故选AD。
读等值线图,a>b,完成下列各题。
21. 若图为等高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处易发生泥石流灾害 B. 乙处易发生泥石流灾害
C. 丙处为小高地 D. 丙处为一洼地
22. 若图为等温线,甲附近为海洋,乙附近为陆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此时最可能为夏季 B. 此时最可能为冬季
C. 丙处地形可能为高地 D. 丙处地形可能为洼地
【答案】21. BC 22. BD
【解析】
【21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乙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乙处容易发生泥石流,A错,B对。丙处外围为闭合等高线,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可知,内部丙处海拔高于四周,为一小高地,C对,D错。故选BC。
【22题详解】
若为等温线,甲处等温线向低值凸出,说明温度较高纬度陆地高,则为冬季,A错,B对。丙处气温较四周地区高,说明受地形影响,为洼地,C错,D对。故选BD。
下图为局部太阳光照图,AC为昏线,C点为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且C点位于俄罗斯境内上。完成下列各题。
23. 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A. 20°N B. 23°26′S
C. 45°E D. 135°W
24. 若AD为晨线,D点为晨昏线ADB与纬线的切点,且该切点所在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低,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此时苏州东北方日出,西北方日落
B. 苏州五中校园旗杆正午影子达到一年中最长
C. 苏州(31°N,120°E)的日出北京时间早于6点
D. 苏州传统的桂花冬酿酒达到销量高峰
【答案】23. AD 24. BD
【解析】
【23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C为晨线与昏线的交点,且AC为昏线,则北纬70°以北为极昼,太阳直射点位于北纬20°上(出现极昼极夜的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互余),而C位于俄罗斯境内,则为东经45°,该经线此时为0点,则地方时12点位于135°W上,所以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北纬20°,西经135°,故选AD。
【24题详解】
若AD为晨线,D点为晨昏线ADB与纬线的切点,则D点以北为极夜,且该切点所在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低,则该纬度为北极圈,北极圈及以北出现极夜,则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苏州冬季日出东南,A错。由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则苏州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小值,日影最长,B对。苏州为冬季,昼短夜长,日出时间晚于6点,C错。苏州传统的桂花冬酿酒达到销量高峰,D对。故选BD。
2019年1月3日,中国研制的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的软着陆。完成下列各题。
25. 与月球正面相比,月球背面
A. 空气较稀薄 B. 受天体引力更大
C. 陨石坑数量较多 D. 昼夜温差更大
26. 月球表面昼夜温差达到300多摄氏度的主要原因是
A. ①强,⑥强 B. ②强,③强
C. ②弱,⑤弱 D. ①强,④强
【答案】25. BC 26. AC
【解析】
【25题详解】
无论月球正面还是背面,由于其质量体积较小,大气都较为稀薄,A错。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小,温度高,夜晚保温作用差,温度低,昼夜温差大,没有正面与背面的差异,D错。月球背面受天体引力更大,陨石坑数量更多,BC对。故选BC。
【26题详解】
读图可知,①为到达月面的太阳辐射,②为大气削弱作用,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大气辐射,⑤大气吸收地面辐射,⑥为地面辐射。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是由于大气削弱作用弱,达到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地面辐射强,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弱,大气逆辐射弱,故选AC。
二、综合题:共计60分。
27.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及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构成示意图,完成以下各题。
(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地区最可能位于我国的
A. 西南 B. 东南
C. 华北 D. 东北
(2)右上图为甲区域局部放大图,请在图中画出河流及其主要支流。
(3)该地区拟在图示M、N两地选建取水口为沿海城市供水,哪个地点合适?简述其理由。
(4)简述该地区土地资源利用构成的特点,并分析对环境的潜在风险。
(5)该地区拟将湖泊北部山坡分成三类,分别实行封山育林、栽植经济林和适度规模的农业种植。试对该土地利用方案进行合理划分并加以简要说明。
【答案】(1)B
(2)河流及其主要支流位于山谷处
(3)M地。地处山间盆地,集水面积大,水量充足;上游湖泊对径流有调节作用,供水稳定。
(4)该地区土地利用以耕地为主,林地、草地等占地较少。以低山、丘陵为主,夏季降水集中,过度垦殖易加剧水土流失,致使湖泊淤积、河流下游洪涝多发。
(5)200米以下地势平缓,可以发展种植业,200米~40O米的地区坡度较缓可种植经济林:400米以上的地区,坡度较陡,应该封山育林。
【解析】
(1)读图可知,图示区域大部分海拔高度在200-500米之间,为低山丘陵地区,结合纬度判断(28°),东部沿海,所以图示区域应位于我国东南丘陵地区,故选B。
(2)河流发育在山谷中,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
(3)取水口的选择应考虑水量大小,供水的稳定性。读图可知,M地处山间盆地,集水面积大,水量充足;上游湖泊对径流有调节作用,供水稳定,而N地上游集水面积小,可供水量较小,且没有天然湖泊储水,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供水不稳定,所以应选择M。
(4)读该地土地利用构成图,该地区土地利用以耕地(占比55%)为主,林地(占比20%)、草地(占比19%)等占地较少。从等高线看,该地海拔多在200-500米之间,部分海拔高于500米,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夏季降水集中,土地利用以耕地为主,过度垦殖易加剧水土流失,致使湖泊淤积、河流下游洪涝多发。
(5)土地利用方式要结合图中等高线分布状况来综合规划。读图可知,200米以下地势平缓,可以发展种植业,200米~40O米的地区坡度较缓可种植经济林,既增加收入,又防止水土流失,而400米以上的地区,坡度较陡,应该封山育林,以保护环境为主。
28.下图为我国陕西省局部等高线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陕西由南向北可分为三大地形区,判断图中字母所属的大地形区名称:A:
B: C: 。
(2)水库大坝具有防洪、 、 等综合效益,有当地官员做出了在甲处修建大坝的决策,但遭到了村民的反对,请说明理由。
【答案】(1)秦巴山地、渭河谷地、黄土高原
(2)发电、灌溉、航运、养殖、旅游(任2个);该地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修水库大坝会造成库区泥沙淤积,其功能发挥有限
【解析】
(1)据图经纬度位置和海拔可知,A位于陕西南部,海拔在2000以上,为山地地形,属于秦巴山地。B位于河谷地区,等高线较为稀疏,属于渭河谷地。C位于北部地区,地形破碎,等高线较稀疏,海拔较高,为黄土高原。
(2)大坝的修建,可以利用坝上与坝下之间的高差进行发电,同时,水库蓄水,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水源,利用水面可以进行养殖。修建大坝的选址,应与实际地形特点相结合,图示区域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修建大坝,容易淤积,影响大坝使用寿命。
29.读“某天体系统示意图”和“我国某区域冬夏季日照时数空间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比甲图中天体系统更高一级的是________。
(2)凌日现象是指内地行星经过日面的现象,表现为地球上的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小黑圆点在日面缓慢移动,问甲图中________星和________星可出现凌日现象。
(3)我们平时看到的太阳是太阳大气的 ________层,其上发生的太阳活动形式是________。
(4)根据乙图中的经纬度大致推算该区域最可能是我国的________
A、新疆 B、青藏高原
C、长江三角洲 D、东北平原
(5)日照时数是指太阳直接照射到地面上的实际日照时间,看乙图,完成:A、夏季日照时数的空间变化特点________,主要原因________。B、该区域西部的冬季日照时数________于夏季,主要原因________。
【答案】 (1)银河系 (2)水星 金星
(3)光球层 黑子 B
(5) A:由东南向西北递增 天气状况差异(由东南向西北降水减少,晴天增加)
B:低 冬季昼长较短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天体系统及太阳活动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难度一般。
(1)读图可知,甲图中的天体系统以太阳为中心天体,为太阳系,比太阳系等级高的为银河系。
(2)题目中说明只有内地行星才出现凌日现象,而内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所以甲图(太阳系)中的水星和金星会出现凌日现象。
(3)我们平时看到的是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层,光球层上的太阳活动为黑子。
(4)读图乙可知,该地位于北纬28°,东经82-100°之间,应位于青藏高原。故选B。
(5)读图,结合上题分析,该地位于青藏高原,青藏高原东南方向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降水空间差异为自东南向西北减少,则阴雨天气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逐渐降低,使得太阳辐射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增。读图可知,西部地区冬季日照时数约为700,而夏季为900,则主要与昼长时数有关,冬季昼短夜长,夏季昼长夜短,所以日照时数冬季少于夏季。
30.读地球公转中的二分二至图和地球俯视图(O为北极点,ABC代表晨昏线,OE/OD 代表地球上不同日期的分界线),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③为_______节气,出现极昼的纬度范围是 _______;此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是_______,苏州(31°N,120°E)的正午太阳高度约为_______;此时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纬度范围是_______。
(2)①~④期间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特点_______ 。苏州朝南房间室内的光照面积将变_______。
(3)比较A、B、C三地的自转速度,角速度_______,线速度_______
(4)地球上不同日期的分界线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其中乙图中的OE为_______。
(5)请在乙图上画出地球自转方向和夜半球。
(6)此时乙图上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
(7)乙图中,属于今天的范围与昨天的比例是_______,此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点。
【答案】(1)冬至,66°34′S~90°S;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35°34′;南回归线以南地区
(2)先慢后快,大 (3)A=B=C,A=C> B
(4)0时和180°经线,0时
(5)北极上空逆时针自转,背对太阳一侧为夜半球
(6)23°26′N,135°W
(7)3:5;5点
【解析】
(1)读图可知,图中③地球公转到公转轨道的右侧,且地轴向右侧倾斜,所以③为冬至日节气(右倾右冬,左倾左冬)。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南极圈及以南地区出现极昼。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自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苏州位于北纬31°,计算可得其正午太阳高度为35°34′,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
(2)读图,根据“右倾右冬,左倾左冬”判断(地球运动到公转轨道右侧位置时,为冬至日)①为夏至日,④为秋分日,地球公转速度在近日点最快(1月初),远日点最慢(7月初),所以在①~④期间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特点为先变慢,后变快。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则苏州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小,照射到屋内面积增大。
(3)地球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角速度除极点外,均相等。读图可知,AC位于赤道上,B位于极圈上,所以角速度相等A=B=C,线速度A=C>B。
(4)地球上划分日期的界线一为自然界线,即0时经线,一为人为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图中OE位于昼(夜)半球中央经线上,应为12点,或者0点,而OD不位于(昼)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上,不会是0点,OD为180°经线,OE为0时经线。
(5)图中为以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自转方向为逆时针,背向太阳的一侧为夜半球。
(6)读图,结合上题分析,此时OE为0时,OD为180°,则OE为东经45°(两条日界线夹角为135°,且自西向东增加),BC为晨线,则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地方时12点经线为西经135°。
(7)从0点到180°经线为今天,从180°经线向东到0点经线为昨天,今天为135°,昨天为225°,比为3:5,东经45°为0点,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为东经120°地方时,比东经45°早5小时,为5点。
31.读“北半球某滨海地区某日气温变化曲线图”和“某时刻海陆等压面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读图,比较①、②、③、④数值大小并排序:气压: 气温:
(2)用箭头在右图中画出热力环流图。
(3)比较①、②的降水概率: 。 昼夜温差: 。
(4)此时滨海地区盛行风的风向为 ,高空盛行 风;比较N、N的风力 (5)看左图判断出现如右图所示的气压分布状况的的时间段是 。
【答案】(1)气压②①③④;气温①②③④
(2)海洋气流上升,陆地气流下沉,形成顺时针的热力环流
(3)①>②, ①<②
(4)西北风、偏南风,风力M>N
(5)18时到次日8点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及海陆风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一般。
(1)读图可知,图中②地等压线向上凸出,为高压,①等压线向下,为低压,高空中③气流从①向上,形成高压,④气流下沉,形成低压,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所以四地气压由大到小为②①③④,近地面①气压低于②,所以气温较高,高空气温低于近地面,所以根据垂直递减率,③气温高于④,故气温从大到小为①②③④。
(2)读图,结合上题分析,陆地此时为高压,近地面气流自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顺时针热力环流。
(3)读图,结合上题分析,①为低压,气流上升,多阴雨,②地等压线向上凸出,为高压,气流下沉,多晴天。降水概率①>②。而晴天昼夜温差大于阴天,所以昼夜温差①<②。
(4)由于近地面陆地气压高于海洋,水平气压梯度力自西向东,北半球向右偏转,所以近地面为西北风,高空气压状况与近地面相反,且不受摩擦力影响,所以高空为偏南风。M处等压线较N密集,所以风力大。
(5)读图,结合以上分析,陆地此时气压高于海洋,气流下沉,气温低,所以对应左图的18时到次日8点时间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