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安徽省濉溪县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63585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安徽省濉溪县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63585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安徽省濉溪县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63585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安徽省濉溪县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展开安徽省濉溪县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2分,共60分)
1.图1为局部经纬网图,关于图中各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两地均位于中纬度
B.③、④两地均位于东经度
C.①地位于a区域的东南
D.④地位于②地的西北方向
2.据报道,欧盟将发射30颗卫星,建立全球定位系统。图2分别是卫星甲和卫星乙在某一时刻所覆盖的区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小于乙,收集的到数据较详细
B.甲大于乙,收集到的数据较详细
C.甲小于乙,收集到的数据较简略
D.甲大于乙,收集到的数据较简略
3.读北半球某陆地局部图(图3),图中X、Y为等高线(等高距为100米),L为河流,对角线为经线。图中河流L的流向为
A.从东流向西 B.从西南流向东北
C.从西流向东 D.从东北流向西南
4.读等高线图(图4),已知等高距为25米,AB为一空中索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B、E三地中,B处是建火情瞭望哨最佳地点
B. 若要在B或E附近选一处建寺庙,B比E更合适
C. B处是欣赏瀑布比较理想的地点
D. 若图示区域将可能发生泥石流,正在欣赏瀑布的游客应往南逃走
5.读等值线图(图5),其中a<b<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为等高线图,②处可能发育有河流
B.若为等压线图,①可能形成锋面
C.若为海洋等温线图,甲处附近受寒流影响,乙处附近受暖流影响
D.若为等降水线,乙处降水比甲大
6.图6是某地实测的海拔高度(单位:米),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甲地位于山地陡坡 B.乙地位于山间盆地
C.丙地位于山前平原 D.丁地位于鞍部
7.读沿某纬线圈的地形剖面图(图7),有关甲、乙、丙三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在大洲分别是:北美洲、非洲、亚洲
B.所在国都是发达的国家
C.人口增长最快的是甲所在的大洲
D.丙处山脉是由于南极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的
8.对照下列“大洲轮廓图”(图8),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两洲的界线通过苏伊士运河
B.丙丁两洲的界线通过巴拿马运河
C.甲乙丙丁四洲中地势最高的是甲
D.丙丁两洲的地形相似,都是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东部山地
9.读“地球表面海陆面积随纬度分布图”(图9),关于地球表面海陆面积随纬度的分布规律正确的是
A.纬度越高,海洋面积所占比例越大
B.纬度越低,海洋面积所占比例越大
C.纬度越低,陆地面积所占比例越大
D.纬度越高,海陆比例趋于平衡
图10所示为世界著名的运河、海峡、港口所在地的经纬度,甲、乙、丙为气温、降水资料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A运河连接的海域是
A.北海和波罗的海 B.北海和大西洋
C.地中海和黑海 D.红海和亚丁湾
11.有关B海峡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
B.沿岸气候类型与乙图相同
C.既是两大洲分界线又是两大洋分界线
D.沿岸气候类型与丙图相同
读东亚部分地区图(图11),完成12~13题。
12.甲、乙、丙三地气候特征的差异最明显的表现是
①气温年较差 ②年降水量
③夏季风风向和影响时间长短 ④高温期与多雨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日本一月0℃等温线与北纬38度纬线基本吻合,中国一月0℃等温线与北纬33度纬线基本吻合,该事实说明
A.日本一月平均气温受冬季风影响大
B.日本南北温差大
C.日本常绿阔叶林的分布纬度比中国高
D.日本雨季开始时间比中国早
14.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区域的规模有大有小,区域之间常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等流动。图12为甲、乙两个不同区域,若甲、乙分别对应目前我国的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则沿箭头①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
A.资金 B.劳动力
C.信息 D.观念
15.从某一时刻的遥感影像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A.森林火灾面积 B.土地干旱程度
C.洪峰流量 D.植物病虫害程度
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全球面积最大的雨林,发挥着巨大的生态效益,但近些年却遭到严重破坏。读图13,回答第16题。
16.热带雨林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A.为降水提供了50%的水汽来源,是当地水循环的重要环节
B.大量水汽被带离了雨林地区,减少了当地的降水
C.水循环水汽主要来自海洋,跟热带雨林没有关系
D.热带雨林能储存大量的水分,会减少当地的水循环
17.关于田纳西河及其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直接注入密西西比河,是密西西比河最大的支流
B.上游地区为山地丘陵,中、下游地区为平原
C.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和大西洋,因此降水丰富
D.田纳西河流量季节变化大,主汛期是12月至次年4月中旬
18. 田纳西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组合,不正确的是
A.长期高强度地种植棉花——土地荒漠化
B.矿产开采、冶炼,扩大耕地面积——植被破坏
C.炼铜企业大量排放含硫废气——酸雨污染
D.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
图14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完成19~20题。
19.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A.过度开垦 B.过度放牧
C.过度围垦 D.过度养殖
20.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图15为我国华北地区某乡镇驻地附近示意图,回答21~22题。
21.下列有关对该地环境问题和环境治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露天矿表土的剥离、矿区道路的铺设极易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
B.燃煤发电、洗煤、炼焦等重化工业的发展极易造成生态退化
C.随着科技的进步,能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小
D.要解决该地的环境问题,能源开发利用必须与生态环境治理同步
22.经过几十年的开采,图示区域煤炭资源几近枯竭。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区域规划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可行的措施有
A.优化能源基地工业结构,缩短产业链 B.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C.寻找石油、天然气等替代资源 D.提高农业地位,大面积种植粮食作物
能源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动力。能源的利用和发展对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读图16,回答23~24题。
全球能源消费历史及趋势图
甲 图16 乙
23.图16甲图中体现的1900~2100年全球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特点是
A.固体燃料的消费比重上升 B.液体、气体燃料的消费比重迅速降低
C.气体燃料的消费比重迅速上升 D.液体燃料的消费比重稳步上升
24.图16乙图表示某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这种能源消费结构易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①土地荒漠化 ②土壤肥力下降 ③土壤污染严重 ④水体污染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5.2002年全球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导致发达国家制造业对外转移。中国沿海加工制造业已成为外商的重要投资行业,这是因为中国有
①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②丰富的矿产资源 ③良好的国际关系 ④潜力巨大的市场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6.近年来,在新的一轮外商投资高潮中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速度明显加快,全球500强已经有400多家进入中国,其最终目的是
A.实现经营的全球化 B.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C.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D.使产品快速进入市场
荒漠化已成为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种种因素造成的一种土地退化。以外力为主要依据,可以将荒漠化划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盐渍化等类型。根据所学知识完成27~28题。
27.下列荒漠的分布与其主要成因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拉丁美洲南端东岸地区的荒漠——地形
B.阿拉伯半岛上的荒漠——在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下
C.南美洲西海岸的热带荒漠逼近赤道地区——地形
D.我国塔里木盆地中的荒漠——深居内陆
28.关于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国南方土地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尤为脆弱
B.自然因素引起的荒漠化速率比人为活动引起的要快
C.三江平原过度垦殖,土地荒漠化更加严重
D.西北地区风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普遍
据深圳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年深圳市GDP达7806.54亿元,比上年增长12.1%。三大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据此并结合图17,完成29~30题。
2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深圳市已由以第三产业为主转化为以第二产业为主
B. 2009年的深圳市GDP中,第三产业产值最多
C. 与2008年相比,2009年深圳市第一产业产值不变,第二产业产值下降
D. 深圳市产业结构已经达到优化状态,不需要进行产业升级和转移
30.目前,深圳市的发展面临“土地、空间难以为继,能源、水资源供应紧张,实现万亿GDP需要投入更多劳动力,而城市已经不堪人口重负,环境承载力严重不足”的忧虑。对此,你认为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 限制外来人口迁入,控制人口规模
B. 实行区域经济合作,进行水资源、能源的跨区域调配
C.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自主创新,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一产业
D. 严格土地管理,提高土地价格,以解决土地可利用空间不足的问题
二、综合题(四大题共计40分)
31.读图18回答问题。(5分)
(1)图中A为 地形。判断理由是 。
(2)若将小河水引向疗养院,图中有两条计划路线①、②,哪一条更合理?为什么?
(3)图中拟从甲村向乙村修一条公路,③、④两条线路中,较为合理的是 线路。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直接影响到山西省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读图19,结合有关知识回答问题。
(1)从地理位置、市场和交通三方面简析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
材料二:流域的开发对区域发展有重要意义,美国对田纳西河的开发与治理就是一个较成功的范例。
(2)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区位优势是什么?
材料三:2011年6月18日下午,第二十二届哈洽会第四次新闻发布会召开。北大荒的开发建设始于1947年,经过三代北大荒人60多年的艰苦奋斗,建成了我国耕地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据悉,“建设现代化大农业、实现北大荒新跨越”是本次北大荒集团展区的主题。
(3)为增强“北大荒”品牌的竞争力,北大荒农垦集团在今后生产中应采取哪些合理措施?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分)
图20范围内有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和商品粮生产基地,同时也是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能源供应紧张。
(1)图示地区近几年作为粮、棉生产基地在全国的地位已有所下降,试分析其原因。
(2)缓解图示地区能源紧张状况的措施有哪些?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是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之一,成为我国第二大城市密集区。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原因。
材料二:受金融风暴影响,珠三角地区产业纷纷向外转移。
(2)分析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面临的困境有哪些?
(3)从珠江三角洲工业区位条件的变化,分析该地区产业向外转移的原因。
材料三:2009年1月,国务院批准设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
(4)产业转移对皖江地区可能会产生哪些影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答案 | C | A | B | A | A | B | C | D | B | A | B | A | C | B | C |
题号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答案 | A | D | A | A | D | D | B | C | A | C | B | C | D | B | B |
二、综合题(四大题共计40分)
31.(5分)
(1)盆地(1分) 地势四周高,中间低; 河流从周围向中心汇流 (1分)
(2)①(1分)从①渠引水,水从高处向低处自流 (1分)
(3)④ (1分)
32.(13分)
(1)地理位置:地处我国中部地带,邻近石家庄、郑州等工业城市,输煤、输电距离近。(2分)
市场方面: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能源消费量大且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市场广阔。(2分)
交通方面:交通便利,外运条件好。(1分)
(2)
①田纳西河流域处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水资源丰富;(2分)
②流域内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2分)
③有丰富的矿产资源(1分)
(3)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加大农产品的深加工力度,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利用饲料优势,大力发展养殖业。(3分)
33.(7分)
(1) 由于城市化,工业化的推进,农用耕地缩小,加上人口、城市密集,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河网稠密,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农业生产规模较小,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由于地价上涨,继续用作粮、棉生产,经济效益太低,因而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转为蔬菜、花卉、观光旅游等其它用途。因此粮、棉播种面积下降,总产量自然也减少了,所以长三角作为商品粮、棉生产基地在全国的地位下降了。(3分)
(2)跨区域调配资(能)源;努力开发各种新能源;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实行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率等。(4分)
34.(15分)
(1)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良好的区位条件;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4分)
(2)随着对外开放范围的逐步扩大,政策优势已不明显;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处于劣势;因南岭阻隔,国内腹地范围相对较小。(3点即可) (3分)
(3)劳动力价格和房租、地价上升;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加重。(2分)
(4)有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促进产业分工与合作;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4分)
不利:可能加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