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河南省汝州市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63572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河南省汝州市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63572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河南省汝州市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63572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河南省汝州市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
展开河南省汝州市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
地理试题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差异显著,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了人类活动的差异。据此回答1~2题。
1.广东人经常喝凉茶,四川人喜欢吃麻辣。形成这种饮食习惯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植被 B.土壤 C.气候 D.地形
2.聚落的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下列地区和当地民居搭配不相符的是
A.西双版纳——竹楼 B.江南地区——尖顶屋
C.陕北延安——窑洞 D.云贵高原——蒙古包
自2017年4月1日横空出世,河北雄安新区设立至今已过周年。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及周边部分区域。下图为“雄安新区位置图”。读图回答3~4题。
3.关于雄安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界线是模糊的 B. 与周边地区气候特征不同
C. 区域内部具有相似性 D. 区域内发展方向相同
4.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京津冀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该地水资源短缺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B. 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C. 过度开发水资源 D. 降水少且多集中在夏秋季节
红水河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上游干流,发源于云南省东部,其上游称南盘江,东出云南后穿越广西的西北部和中部,至广西象州县石龙镇与柳江汇合后改称黔江。读红水河流域图,回答5~6题。
5.红水河被称为我国水能资源的“富矿”,导致其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因素有
①降水 ②气温 ③地形 ④植被
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6.下列不符合红水河流域可持续发展方向的是
A.大量开垦坡地,发展种植业B.发展少数民族风情旅游
C.发展交通,促进对外经济联系D.结合资源优势,发展能源工业
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读图文材料,完成7~8题。
7.图示景观以小桥,流水为主,此幅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A. 准噶尔盆地 B. 东北平原
C. 长江三角洲 D. 三江源地区
8.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是
A. 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B. 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C. 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D. 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2018年1月下旬,申华从家乡重庆出差去华北地区某市,阳光明媚,顺便到该市一公园游玩。下图中的甲图为公园内十字路口附近的导游图,乙图申华上午11时(北京时间)拍摄于此路口的照片。读下图,完成9~10题。
9.申华利用手机上的软件导航步行去公园,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①GPS ②RS ③GIS ④数字地球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10.据图推测,申华去往左图中厕所的最近路线应选择右图中的
A.A方向 B.B方向 C.C方向 D.D方向
春运是中国春节前后发生的一种由大规模人口流动导致的高交通运输压力现象,下图为2015年中国春运期间人口省际流向图。据此完成11~13题。
11.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得到春运节前、节后人口省际净流入流向图,其研究过程是
①实验分析并建立人口流动地理信息数据库
②运用GPS对手机用户进行空间定位
③运用GIS分析和输出人口流动轨迹地理信息数据
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③②① D. ②①③
12.根据春运节前、节后人口省际净流入流向图,可推测
A. 东西部经济差距扩大 B. 东西向交通运量最大
C. 东部地区劳动力总量小 D. 东部城市管理压力大
13.为监测春运期间我国积雪分布情况,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为
A. GPS B. RS C. GIS D. GPRS
青海省共和县塔拉滩(图甲)以戈壁沙丘为主,是黄河上游风沙危害最严重地区之一。2011~2017年,塔拉滩地区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建成数十个光伏企业集聚的产业园。光伏产业发展促进了生态改善,植被不断恢复,沙丘移动明显减缓。但植被恢复对光伏发电效率产生了不利影响,为此园区引入牧羊业(图乙),形成了良性循环。读下图,完成14~16题。
14.塔拉滩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A. 草场退化 B. 水土流失 C. 森林破坏 D. 土地盐碱化
15.光伏产业促进了塔拉滩的植被生长,关键是因为太阳能电池板
A. 阻挡风沙,减弱风力侵蚀 B. 吸收热量,增加土壤温度
C. 减弱蒸发,提高土壤水分 D. 反射阳光,改善光照条件
16.光伏产业园区引入牧羊业,有利于
A. 增加植被覆盖率 B. 提高水电发电量
C. 减缓沙丘移动速度 D. 提高土地利用率
某中学地理探究学习小组对该中学与高速公路之间的一片林地与裸地气温进行连续监测,测得林地与裸地月均温差值变化如下表。读下表完成17~18题。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月均温差值 | 0.13 | 0.10 | 0.18 | -0.16 | -0.13 | -0.25 |
月份 | 7 | 8 | 9 | 10 | 11 | 12 |
月均温差值 | -0.43 | -0.40 | -0.20 | -0.10 | 0.11 | 0.22 |
17.探究结果表明
A.学校所在地位于南半球 B.林地的年均温差大,裸地的年均温差小
C.该地7、8月份的月均温较低 D.林地比裸地的年均气温低
18.该片林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①涵养水源 ②保持水土 ③减弱噪声 ④吸烟滞尘 ⑤防风固沙
A.①② B.②⑤ C.③④ D.③⑤
读某水库运行后入库泥沙量、出库泥沙量及拦截率变化统计图,完成19~20题。
19.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该水库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上游来水减少B.水库库容逐渐变小
C.库区水污染加剧D.入库泥沙量不断增多
20.2009年出库泥沙量剧增的主要原因是
A.上游水土流失加剧 B.水库库容变小
C.水库清淤 D.水库拦截率高
近年来乌江流域经济发展迅速,一、二、三产业比重为12.9:40.5:46.6,支柱产业为能源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化学工业、旅游业。读乌江流域图,回答21~23题
21.乌江流域
A. 地势起伏小,地形以平原为主 B. 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
C. 河流径流量较大,季节变化小 D. 可再生与非可再生能源均较丰富
22.现阶段,开发乌江流域应
A. 实现水能的梯级开发,利用能源优势,发展有色金属冶炼
B. 大面积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种植业的比重
C. 大力发展旅游业,将旅游业打造成主导产业
D. 在中上游退耕还牧,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23.乌江流域作为长江上游生态保护是重要一环,被习主席评价为“生产空气罐头的地方”,其森林体系的主要生态功能是
A. 防风固沙 B. 维护物种多样性
C. 保持水土 D. 美化环境
黄土高原上的塬、坡、沟众多,水土流失严重。当地人根据不同地貌特点,采用“保塬、护坡、固沟”等办法,取得了治理与发展并重的良好效果。读图,完成24~25题。
24.与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最密切相关的是
A.地处季风与非季风、水田与旱地的过渡地带
B.夏季多暴雨
C.高原形成时即沟壑纵横
D.黄土土质直立性强
25.“保塬、护坡、固沟”措施正确的是
A.在塬面上恢复自然植被 B.在坡面上全部植树种草
C.加固河沟堤坝防治土地盐碱化 D.在塬面和缓坡上适当开垦耕地
读我国两大淡水湖示意图,完成26~27题。
26.甲湖湖面比上个世纪缩小了近一半,其主要原因是
①湘江等河流的上游地区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淤塞湖泊
②围湖造田
③气候异常,降水减少
④湖滨土地沙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7.治理乙湖污染应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
①该湖流域内限制使用含磷洗涤剂 ②建设污水处理厂,实施污水达标排放
③减少网箱养殖面积 ④节约用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分布于我国东北平原的黑土有机质含量多,保肥、保水性强,是最适宜农作物生长的肥沃土壤。20世纪50年代以来,黑土区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商品粮基地。近年来黑土厚度变薄,肥力下降,引起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左图示意东北平原黑土的分布,右图示意东北平原黑土厚度的变化。据此完成28~30题。
28.东北平原黑土形成的自然条件是
A. 纬度偏高,气温偏低,物理风化作用弱
B. 有机质来源丰富,冬季漫长,气候寒冷
C. 地势低平,水系发达,有机质积累多
D. 夏季高温,降水丰富,植物生长旺盛
29.引起东北平原黑土厚度变薄、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 全球气候变暖,微生物分解活跃 B. 大量施用农药化肥,建设人工水渠
C. 人类过度垦殖,流水冲刷严重 D. 城市化进程加快,耕地大量被侵占
30.保护与恢复黑土肥力的有效措施是
A. 实现秸秆还田,免耕、少耕和休耕 B. 发展畜牧业,压缩耕作业规模
C. 大力植树造林,抵御寒潮危害 D. 完善水利设施,减少水土流失
读新疆玛纳斯河流域图及该流域年均径流量与降水量统计图,完成31~32题。
31.玛纳斯河流域下游60年前还曾水草丰美,现在已基本是荒漠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量逐年减少 B.流域萎缩
C.水资源利用不当 D.过度放牧
32.肯斯瓦特大型水利枢纽对当地的影响是
①增加发电量和农田灌溉面积 ②有效调蓄夏、秋洪水
③调节中下游水资源配置状况 ④提高玛纳斯河的航运价值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下图为西南某地将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后的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33~34题。
33.与原始生态林相比,现橡胶林
A. 蒸发量减少 B. 下渗量减少
C. 径流总量增多 D. 气候更加湿润
34.由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A. 植被涵养水源能力变强 B. 自然灾害减少
C. 生物多样性增多 D. 土壤肥力下降
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35~36题
降水序号 | 降水历时(天) | 降水量/mm | 汾川河洪峰情况 |
1 | 2 | 53.0 | 无明显洪峰 |
2 | 4 | 80.3 | 无明显洪峰 |
3 | 5 | 100.1 | 无明显洪峰 |
4 | 2 | 73.2 | 无明显洪峰 |
5 | 2 | 90.7 | 洪峰流量346m3/s |
35. 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A. 减小降水变率 B. 减少河水含沙量
C. 增加降水量 D. 加大河流径流量
36. 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原因是此次降水
①历时长 ②强度大
③下渗少 ④植被截流少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水闸是用来控制河流流量和调节河流流量和调节水位的,不同水闸承担的功能不同,通过对闸门的开关可发挥拦洪、泄洪、排涝、供水等不同作用,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的河流水系分布图及区域内不同功能的水闸示意图。回答37~38题。
37.图示区域河道迂回曲折,其形成原因是
A.河流落差大,侧蚀作用强
B.平坦开阔地区长期凸岸堆积,凹岸侵蚀
C.地表崎岖,地形对河流流向限制多
D.低洼地区长期右岸侵蚀、左岸淤积
38.图中水闸的作用与利用方法是
A.关闭甲水闸可大大减轻河流和洪水压力
B.开启乙水闸引水前,先开启拦河闸效果较佳
C.开启丙水闸排涝前,先关闭拦河闸效果较佳
D.河流洪水压力大时,宜开启丙水闸排涝
下图为2011年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类型分布格局图。回答37~38题。
3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Ⅱ区人口稠密是其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
②Ⅲ区内部不同省区间农业机械化水平差异大
③Ⅳ区具有耕地面积大土地后备资源多的优势
④V区自然条件差是限制其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40.在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中,可定位为粮食生产型农业区的省份主要位于
A.I区、V区 B.I区、Ⅲ区
C.Ⅲ区、Ⅳ区 D.Ⅳ区、V区
第Ⅱ卷综合题 (3小题,共40分)
4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东宁县地形呈“九山半水半分田”特征,素有“塞北小江南”之称,也是黑龙江重要的果品生产基地,优质苹果梨等已有近百年的栽培历史,近年来逐步形成“山顶坚果戴帽,中间榛子缠腰,山下木耳环抱”的立体农业发展模式。2014年8月,中俄合作在东宁县设立了特别物流中心,向俄罗斯远东地区出口水果蔬菜。下图示意东宁县所在区域位置。
(1)分析东宁被称为“塞上小江南”的原因。(4分)
(2)简述东宁成为黑龙江省重要果品生产基地的区位优势。(5分)
(3)分析东宁积极发展立体农业的意义。(4分)
4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乌江为貴州省第一大河、长江上游右岸支流,古称黔江。乌江水系呈羽状分布,流城内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嚐斯特地貌广布。地质专家曾断言,乌江流域因为处在喀斯特地貌区而不适合修建水库,但是现在流域内却有大大小小数十座水库。近些年来,贵州省政府大力开发乌江流域,经济取得较快发展。
(1)分析乌江流域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4分)
(2)指出乌江流域的开发对河中鱼类生存产生的不利影响。(4分)
(3)分析喀斯特地貌区修建水库的不利条件。(4分)
(4)针对乌江流域的现实情况,请您为乌江流域的综合开发提出合理化建议。(4分)
4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
随着巴西经济的发展,巴西在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能源结
构多元化已远远走在世界前列。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新能源的开发上,巴西的生物能源替代石油技术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为应对石油危机,早在 20 世纪70 年代,政府就开始鼎力支持东盛产的甘蔗中提取酒精替代石油。今天,巴西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燃料乙醇生产国,产品已开始出口。中巴两国早在 1993 年便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2006 年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投资在巴西东南部里约热内卢建设重质油炼油厂和石化联合企业,促进了两国经济发展。
(1)概括巴西能源消费结构及其变化的主要特征。(4分)
(2)分析巴西利用甘蔗大力发展生物能源的积极意义和不利影响。(4分)
(3)简述中国石油企业在巴西投资建厂的区位优势。(3分)
参考答案
1-5 CDCBC 6-10ACAAC 11-15 DDBAC 16-20 DDCBC
21-25DACBD 26-30AABCA 31-35 CDBDB 36-40 BBCDC
41.(13分)
(1)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纬度较低;(相对位置)
西北部有长白山阻挡冷空气,受冷空气影响较小;(局部地形-气温)
距离海洋较近,气候较温和;(海陆位置)
处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夏季降水多,气候湿润(局部地形-降水)(每点1分)
(2)山地丘陵面积广,适合种植果树;地形倾斜,排水条件好;夏季高温,光热充足;有河流经过,灌溉水源充足;种植历史悠久;国家政策支持。靠近俄罗斯,消费市场广阔;位于边境口岸,交通便利,便于出口。(任答5点,每点1分,共5分)
(3)发展立体农业,有利于充分发挥丘陵山地水土资源潜力;有利于减少对有限耕地资源的压力,缓解人地矛盾;有利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循环系统;有利于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任答2点,每点2分,共4分)
42.(16分)
(1)乌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河流水系呈羽状分布,流域面积大,汇水面积广,河流流量大;地处云贵高原地区,地形崎岖,地势落差大。(任答2点,每点2分,共4分)
(2)流域内工农业发展排放污水,污染河流(或水量减少,水质恶化),水库截流蓄水,加重污染程度,严重影响鱼类生存;修建大量水库,阻碍鱼类洄游(或改变鱼类的生存环境)。(每点2分,共4分)
(3)喀斯特地貌区多溶洞、漏斗和暗河,地基不牢固;水库区容易渗漏,导致水库区水量减少,水库存水作用减弱;水库、大坝安全性相对较差,威胁着河流下游地区生命财产安全。(任答2点,每点2分,共4分)
(4)合理开发水能和火电资源,并利用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大力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建设乌江流域综合性工业基地;通过水库区建设,治理洪水灾害,大力发展航运;利用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大为发展旅游业,增加第三产业比例;植树造林,加强乌江流域生态建设。(任答4点,每点1分,共4分)合理即可
43.(11分)
(1)巴西能源消费以石油,水电为主,变化特征:水电不断减少,生物等其他再生能源不断上升 (4分)
(2)有利: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不利:加重土地负担,加剧水土流失 (有利不利各2分,共4分)
(3)巴西石油资源丰富;多丰富廉价劳动力;地价低;合作关系历史悠久。(任答3点,每点1分,共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