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解析版)
展开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卷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读下列经纬网图,回答下列各题。
1.甲、乙两地的地理坐标分别是( )
A.(45°E,30°S),(45°W,30°N) B.(45°W,30°S),(45°E,30°N)
C.(135°E,30°N),(135°W,30°S) D.(45°W,30°N),(45°,30°S)
2.图中甲地在乙地的( )
A.东北 B.东南 C.西南 D.西北
3.下列地理分界线中是我国人口线的是( )
A.秦岭---淮河 B.黑河—腾冲一线
C.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一线 D.阿尔泰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4.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
A.汉族 B.苗族 C.壮族 D.蒙古族
5.下列地形区中,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的是(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江南丘陵 C.柴达木盆地 D.准噶尔盆地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图中圆圈大小表示贸易总额多少,白色部分表示出口,黑色部分表示进口)。
6.下列关于甲乙丙三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三国的贸易进出口构成均为进口大于出口
B.三国出口产品都以农副产品为主
C.甲丙间贸易额大于甲乙间贸易额
D.甲乙丙三国之间都有陆地部分相连
7.甲乙丙三国,图中所示区域地理特征相似的是( )
A.粮食作物都以水稻为主 B.均有本国最大的工业基地
C.均为雨热同期 D.均有本国最大的港口
近几年春季,受北方高压影响,我国北方多次发生大面积沙尘暴。其中,河北怀来县的“天漠沙丘”向东南方向移了大约1000米。据专家介绍,如果不控制这种局面,不出十年,沙漠就会逼近北京。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内容,完成下列各题。
8.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华北地区 D.西南地区
9.导致荒漠化的自然因素有( )
①干旱 ②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 ③过度放牧 ④气候异常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甲、乙两个岛屿水系图,回答下列各题。
10.下列关于图中信息,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两地山脉都是东北—西南走向 B.甲岛位于乙岛的东北
C.两个岛屿都位于东半球、南半球 D.沿岸都有暖流经过
11.与甲图相比,乙图( )
A.比例尺较大,表示的范围较小 B.比例尺较大,表示的范围较大
C.比例尺较小,表示的范围较大 D.比例尺较小,表示的范围较小
读某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2.该岛南、北两端相距大约( )
A.80千米 B.110千米 C.220千米 D.50千米
13.如果该图的比例尺增大1倍,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表示的内容比原来详细
B.图示地区的坡度变陡
C.如果表示的实际范围不变,则图幅面积是原来的4倍
D.同样的图幅面积,表示的实际范围是原来的四分之一
下图为北京市某小区平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4.如果该小区的平面图为8平方厘米,比例尺为1:5000,则该小区占地约为( )
A.30 000 000平方厘米 B.30 000平方米
C.20 000平方米 D.20 000 000平方厘米
15.2018年3月21日,某同学傍晚放学回家进小区时,发现自己在夕阳下的影子落在正前方,该同学最在可能进入的小区小门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读下面的等高线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6.图中河流甲河段的流向是( )
A.东北流向西南 B.东南流向西北
C.西南流向东北 D.西北流向东南
17.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坡度最陡的和最适合建野外宿营地的地点分别是( )
A.①③ B.④② C.③② D.④①
18.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最大可能是( )
A.460米 B.365米 C.390米 D.280米
读某地等高线图(等高距:50米),回答下列各题。
19.图中河流的流向是( )
A.东北流向西南 B.东南流向西北
C.西南流向东北 D.西北流向东南
20.X点和Y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623米 B.385米 C.550米 D.190米
21.西部大开发的意义是( )
A.提高一次产业比重 B.扩大国际市场需求
C.降低资源开发强度 D.缩小东西部差距
22.西北地区形成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处副热带高气压带,常年以下沉气流为主
B.在北纬40°以北,纬度偏高
C.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
D.山地高原地形,地势高
读等高线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3.如果该图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图中a、b、b c、d四点中,最容易发育成河流及降水量最少的点分别是( )
A.a、d B.c、b C.b、a D.d、c
24.图中MN与xY的交点在剖面图上的是( )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5.关于两图中河湖补给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乙河为内流河 B.甲河补给A湖
C.B湖补给乙河 D.A湖为内流湖
26.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河长于乙河 B.乙河的落差大于甲河
C.A湖的面积大于B湖 D.A湖的比例尺是B湖的10倍
“炸弹气旋”是在冷气团与暖气团相遇时形成的气旋,其中心气压在 24 小时内下降超过24百帕。该类气旋爆发强、发展快,会带来强烈的暴风雪和降温,威力如同炸弹。2018年1月3日,名为格雷森的“炸弹气旋”袭击了美国东部。下图为美国东部1月3日降雪量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7.图中降雪量( )
A.最低值出现在伊利湖东南岸 B.从阿巴拉契亚山脉向两侧递减
C.最大值出现在东北沿海 D.布法罗少于亚特兰大
28.根据等降水量线的分布规律推测该气旋的形成源地是( )
A.五大湖 B.东部洋面 C.北美内陆 D.北冰洋
29.“炸弹气旋”格雷森( )
A.带来沙尘暴 B.东南侧盛行偏北风
C.中心盛行下沉气流 D.属于温带气旋
30.美国东部海面冬季容易形成“炸弹气旋”的主要条件有( )
①盛行由内陆到沿海的寒冷气流 ②气温较高导致空气的对流强盛
③内陆的低压吸引海洋暖湿气流 ④沿海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较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3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分析我国水资源分布南北差异的主要成因。
(2)南水北调东线需要逐级抽水直至过了__________才能自流输水,该处地势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
(3)比较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各自的优缺点。
(4)缓解华北水资源紧张状况的措施除南水北调外还有哪些?
3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贵州水土流失严重,因严重的水土流失加快了石漠化,强石漠化使一些农民失去了生存条件,出现了“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局面,目前约有45万人需异地移民搬迁,下图为贵州省地形及夏雨比重分布图。
(1)据图示资料推测该省水土流失的空间分布规律,并说明推测依据。
(2)解决该省因水土流失造成的石漠化问题,请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33.读广东省地形示意图,结合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1998~2004年广东工业三大类支柱产业结构变化情况表。
构成比例 行业名称 | 增加值构成(%) | ||
1998年 | 2001年 | 2004年 | |
新兴产业:电子、电气、机械、石化 | 35.4 | 40.1 | 41.1 |
传统产业: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建材 | 23.8 | 20.6 | 15.24 |
潜力产业:森工造纸、医药、汽车 | 2.0 | 4.6 | 6.65 |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是我国商品粮的生产大省,目前却成为我国粮食主要输入地区之一。现在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形成荔枝、龙眼、花卉等生产和出口基地;粤西形成了6.7万公顷早熟荔枝、3.3万公顷香蕉、2万公顷菠萝、10万公顷蔗糖、10万公顷北运菜基地;粤东的名茶、沙田柚也有几万公顷之多;粤北则大规模种植烟草、杂粮、药材等。
(1)阅读材料,与20世纪80年代初相比,简述广东省目前种植业生产发生了哪些变化?并简述其产生的理由。
(2)从自然角度简述粤西地区发展香蕉、菠萝种植的有利条件。
(3)简述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参考答案
1.B 2.C
【解析】
1.结合图示可知甲地位于南极俯视经纬网图中,自转方向为顺时针,纬度为30°S,经度为45°W;乙地位于北极俯视经纬网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纬度为30°N,经度为45°E。B选项正确。
2.甲地坐标为(45°W,30°S),乙地坐标为(45°E,30°N)。因此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南方向上。C正确。
3.B
【解析】选项地理分界线中是我国人口线的是黑河—腾冲一线,B对。秦岭---淮河是南方、北方等分界线,A错。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一线是季风区、非季风区分界线,C错。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是我国地势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线,阿尔泰山与祁连山、横断山脉不能构成地理界线,D错。故选B。
4.C
【解析】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约1400万人,C对。汉族不是少数民族,A错。苗族、蒙古族人口较少,B、D错。故选C。
5.D
【解析】选项地区中,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的是准噶尔盆地,D对。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位于第三阶梯,A、B错。柴达木盆地位于第一阶梯,C错。故选D。
6.C 7.C
【解析】
6.图示甲是中国东部,乙是韩国,丙是日本;由图可以看出:三国的贸易进出口构成均为出口大于进口,A错;日本和韩国出口以工业品为主,B错;日本经济更发达,中国经济增长更快,中国与日本的贸易量大于中、韩间的贸易量,C正确;日本是岛屿,与大陆是分开的,D错。选C正确。
7.甲在中国的北方,粮食以小麦为主,A错;三国都是季风气候,夏季都是高温多雨,雨热同期,B正确;甲在中国北方,不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基地,C错;中国最大的港口是在上海,不是北方,D错。选B正确。
8.B 9.D
【解析】
8.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是西北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区,降水少,蒸发量大,地表缺少植被保护,B对。东北地区、西南地区属于湿润区,华北地区属于半湿润区,植被覆盖率较高,风沙危害和荒漠化问题较轻,A、C、D错。故选B。
9.导致荒漠化的自然因素有干旱,受夏季风影响少,降水少,①对。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是人为因素,②错。过度放牧是人为因素,③错。气候异常导致蒸发量大,降水少,④对。D对,A、B、C错。故选D。
10.C 11.C
【解析】
10.根据经纬度位置和轮廓结构判断岛屿;可判断甲图为马达加斯加岛,沿岸有马达加斯加暖流流经,乙图为台湾岛,沿岸有日本暖流流经,两岛的山脉大体都呈东北—西南走向;结合经纬度可知甲岛位于乙岛的东北方向上;甲岛位于东半球、北半球,而乙岛位于东半球、南半球,因此C项叙述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
11.甲乙两图图幅面积相同,但是乙图中经纬度差更大,也就是乙图的实际距离远大于甲图,则乙图比例尺小于甲图。C选项正确。
12.D 13.B
【解析】
12.结合图示可知,该岛屿南北纬度差大约为30′。而1°纬度差对应的经线长度约为111Km。则该岛屿南北相距最可能为50千米。D选项正确。
13.如果该图比例尺增大,图幅大小不变,则表示的范围缩小,内容比原来更详细,地形坡度不会发生改变,A说法正确,B说法错误;比例尺增大1倍,则图幅面积应该是原来的4倍,才能使得实际范围不变,C说法正确;如果是同样的图幅面积,比例尺增大1倍,表示的实际范围是原来的四分之一,D说法正确。B选项符合题意,故选B。
14.C 15.B
【解析】
14.如果该小区的平面图为8平方厘米,则该平面图边长为√8厘米。根据比例尺公式可知,实际距离应该为图上距离除以比例尺,该小区实际面积约为(√8×5000)²平方厘米,约等于20000平方米,C选项正确。
15.2018年3月21日是春分日,太阳正东升起正西落下。某同学傍晚放学回家进小区时,应该是日落的时候,发现自己在夕阳下的影子落在正前方,说明此时太阳位于正西,该同学背对太阳,影子就能落在自己的正前方。结合图示方向可以推出应该面东背西,从小区乙门进入。B选项正确。
16.A 17.B 18.A
【解析】
16.结合图示可知图中河流甲河段的流向受等高线分布影响,从高处向低处流动。图示中没有指向标和经纬线,因此甲河段的河流流向是从东北向西南流动。A选项正确。
17.坡度最陡的是等高线最密集的地区,也就是图示中④地。适合建野外宿营地的地点应该选择在安全,距河有一定距离,地势较为平缓的高地上,图示中最合适的地区②。因此本题B选项符合题意。
18.陡崖的相对高度计算公式为:(n-1)d≤△H <(n+1)d注:n 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的条数,图中有4条等高线重合,d 为等高距。因此此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大约为(4-1) ×100米≤△H <(4+1) ×100米,最大可能接近500米。故选A。
19.A 20.D
【解析】
19.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结合指向标,图中河流的流向是由东北流向西南,A对。B、C、D错。故选A。
20.等值线总是按某一递增或递减的顺序变化,图中等高距是50米,a点海拔是300米,b点海拔是450米,X点的海拔范围是250-300米之间,Y点的海拔范围是450-500米之间,两点的高差范围是150-250之间,相对高度可能是190米,D对。A、B、C错。故选D。
21.D
【解析】西部大开发的意义是①协调经济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②东西部共同富裕,缩小差距;③民族团结,社会稳定;④改善生态环境;⑤促进经济发展。西部大开发注重发展特色产业,不能提高一次产业比重,A错误;扩大国际市场需求不是西部大开发的意义,B错误;降低资源开发强度不是西部大开发的意义,C错误;西部大开发使东西部共同富裕,缩小东西部差距,D正确。故选D。
22.C
【解析】西北地区由于地处内陆,离海远,且周围山岭环绕,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故降水少,气候干旱,C正确;纬度位置北纬40°以北主要影响气温而对降水量影响不大,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是世界热带荒漠的主要形成原因,而我国西北地区是大陆内部的温带荒漠,A、B错误;地形以山地、盆地为主,D错误。故选C。
23.B 24.A
【解析】
23.最容易发育成河流的地区应该是山谷,图示中c处等高线凸向海拔较高处或临近河谷。而a、d处等高线凸向海拔较高处,应为山脊,此处不易发育处河流。B位于夏季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且距河谷较远,不易发育出河流。因此本题B选项正确。
24.图中MN与XY的交点位于鞍部地区。鞍部是位于两山之间的地势较为低洼地区,沿XY剖面线两边高中间低,沿剖面线MN中间高两边低,因此对应剖面图中应该是④和①,A选项正确。
25.A 26.D
【解析】
25.根据等高线凸向与河流的流向呈现相反的情况,读图可知,甲河补给湖泊,甲为内流河,A湖为内流湖;乙河流B湖向外流动,B湖补给乙河,乙河为外流河。说法有误的A,符合题意。故选A。
26.根据图示信息,甲河所在的地图比例尺大于乙河所在的地图,而两幅图图幅面积大体相同的情况下甲河所在的地图水平距离小于乙河,乙河流经地区坡度大于甲河,A湖的面积小于B湖;A湖的比例尺为1:50000,B湖的比例尺为1:500000,则A湖的比例尺是B湖的10倍。D正确。
27.C 28.B 29.D 30.B
【解析】
27.根据图示数值,图中降雪量最低值出现在阿巴拉契亚山脉,A错。从山脉向两侧递增,B错。最大值出现在东北沿海,超过12英寸,C对。布法罗多于亚特兰大,D错。故选C。
28.根据等降水量线的分布规律,整体上由东向西递减,推测该气旋的形成源地是东部洋面,B对。五大湖与沿海地区降水量最大无关,A错。北美内陆降雪少,不是源地,C错。降水从东向西减少,北冰洋不是气旋形成源地,D错。故选B。
29.“炸弹气旋”格雷森位于北半球,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辐合,带来暴雪天气,A错。东南侧盛行偏南风,B错。中心盛行上升气流,C错。纬度较高,属于温带气旋,D对。故选D。
30.“炸弹气旋”是在冷气团与暖气团相遇时形成的气旋,其中心气压在 24 小时内下降超过24百帕。美国东部海面冬季容易形成“炸弹气旋”的主要条件有冬季盛行由内陆到沿海的寒冷气流,①对。冬季气温较低,对流弱,②错。冬季内陆地区是高压,③错。沿海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较强,容易形成冷暖气团相遇条件,④对。B对,A、C、D错。故选B。
31.(1)南方雨季长,雨量大,河流多且径流量大;北方雨季短,雨最少,河流少且径流量小。
(2)黄河。黄河下游泥沙淤积严重,形成“地上河”。
(3)东线的优点是有现成的大运河可以利用、投资小,工期短,但黄河以南需逐级抽水,成本较高;中线虽可自流引水,但需修建新的渠道,投资大,工期长;西线需凿通巴颜喀拉山脉,工程浩大,还是远景。
(4)发展节水产业,合理分配水资源,积极治理水体污染,循环用水等。
【解析】
(1)衡量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指标是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受季风气候影响,我国降水空间差异大,南方雨季长,降水多,径流量大;北方雨季短,降水少,径流量小。故我国水资源分布南北差异南多北少,分布不均匀。
(2)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长江水系丰富的水资源调到缺水的华北和西北地区。东线方案是利用京杭运河调水,缓解淮河、黄河、海河三大流域的用水紧张状况。由于黄河下游泥沙淤积严重,形成“地上河”,地势高,需要逐级抽水提水过黄河,黄河以北地势南高北低,过黄河后才能自流输水。
(3)南水北调分东线、中线和西线方案。东线方案是利用京杭运河调水,缓解淮河、黄河、海河三大流域的用水紧张状况;中线方案从长江上游的三峡及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向北经郑州、石家庄,直达京津两市;西线方案是把长江上游的水资源调到河流解决西北地区缺水问题。东线工程的有利条件为①利用京杭运河调水,工程量小,②调水量大;不利条件为①易受污染,水质较差;②黄河以南需逐级提水。中线方案的有利条件为可自流引水;不利条件为需修建新的渠道,工程投资大。西线方案有利条件为水质好;不利条件为需凿通长江与黄河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工程浩大。
(4)缓解华北水资源紧张状况的措施包括 “开源”与“节流”。“开源”除南水北调外,还可以修建水库,合理开采地下水等;“节流”可以意识先行,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节水意识,推广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农业,工业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提高水质,防治水污染,加强水资源管理,适当提高水价等。
32.(1)空间分布规律:由东部向西部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原因:由东向西海拔增高,地势起伏变大;中西部地区夏季降水更为集中,降水强度更大。
(2)调整农业结构,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与生态移民相结合;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农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等。
【解析】
(1)根据图例,由东向西海拔增高,地势起伏变大。根据夏雨比重等值线,中西部地区夏季降水更为集中,降水强度更大。所以该省水土流失的空间分布规律是由东部向西部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
(2)解决该省因水土流失造成的石漠化问题,从原因分析,主要是人类活动破坏植被,针对措施是调整农业结构,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根本原因是人口增长过快,人地矛盾增大,措施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实行生态移民。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农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等也是重要措施。
33.(1)变化:水稻(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减少(或粮食产量减少),农作物品种多元化(增加);农产品出现地域专营(或出现农产品生产基地)和规模化生产的趋势;农业产品结构从以粮食作物为主转化为以经济作物为主。理由:国家政策扶持(转变);市场需求量扩大;交通便利(或道路网络完善);农业科技水平提高;资金注入(或充足)。
(2)热量充足;地形以丘陵、低山和平原为主;降水丰沛;土壤条件适宜。
(3)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就业压力大;居住紧张;社会治安压力大等社会问题。
【解析】
(1)根据材料,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是我国商品粮的生产大省,目前却成为我国粮食主要输入地区之一。种植业的变化包括水稻等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减少,粮食产量减少。农作物品种多元化,品种增加。农产品出现地域专营和规模化生产的趋势,形成了专门的生产基地。农业产品结构从以粮食作物为主转化为以经济作物为主,形成荔枝、龙眼、花卉等生产和出口基地。变化原因是国家政策扶持,支持产业结构的转变。市场需求量扩大,农民种植作物类型、面积的决定因素是市场。交通便利,道路网络完善,利于产品的远距离运输。农业科技水平提高,资金注入充足,推动种植业的变化。
(2)从自然角度看,主要从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角度分析。粤西地区纬度较低,热量充足。地形以丘陵、低山和平原为主,适宜香蕉、菠萝种植。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土壤条件适宜,利于香蕉、菠萝等生长。
(3)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过程中,工业发展,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产业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内陆转移,可能导致珠三角地区的就业压力大。城市化水平提高,人口增多,容易导致居住紧张。外来人口增多,导致社会治安压力大等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