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60分)
下图中数字表示城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阴影部分最可能表示世界
A. 主要森林带 B. 主要工业区
C. 重要城市带 D. 石油主产区
2. 图中城市
A. 都位于中纬度地区 B. 只有一个位于西半球
C. ①在⑤的西北方向 D. 正午太阳高度③>④
【答案】1. A 2. B
【解析】
【1题详解】
据图中的经纬度范围即阴影区的分布,可以判断为世界主要的热带雨林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森林带,世界主要的森林带有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区和高纬度北美加拿大境内和俄罗斯境内的亚寒带针叶林区。故A项正确。
【2题详解】
纬度在30°-60°之间为中纬度地区,从图中可以看出,除③外其他城市均位于中纬度,A错误;东西半球的界线为20°W和160°E,图中只有①在西半球,B项正确。从图中可以判段出①大约位于60°W附近,⑤大约位于150°E附近,经度数之和大约180°,所以东经在西、西经度数在东,故⑤在①的西南方向,C错误;由于③、④位于北回归线两侧,③位于赤道附近,④位于北纬400附近,当夏至日时,④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于③,故D项错误。
所以B项正确。
下图为北半球某陆地局部图,图中X、Y为等高线(等高距为100米), X数值为500米,L为河流,对角线ab为经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沿图中经线a到b地形剖面图正确的是
A. B.
C. D.
4. 图中L河流的流向为
A. 自西向东 B. 自东向西
C. 自西北向东南 D. 自西南向东北
【答案】3. C 4. D
【解析】
【3题详解】
图中L为河流,则L处为山谷,根据“凸高为谷”的原理,山谷中等高线凸向高海拔,X>Y,图中等高距为100米,所以X=500米,Y=400米。A处附近的闭合等高线X=500米,为大值,依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则,A处海拔应该大于500米,A处为凸起。所以由a至b,地势降低,中间有一凸起,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4题详解】
因为图中L为河流,则L处为山谷,根据“凸高为谷”的原理,山谷中等高线凸向高海拔,X>Y,所以图中河流自左向右流,根据图中方向标确定为自自西南向东北,故D项正确。
被称为“葡萄公主”的黑皮诺是一种喜凉的葡萄品种。位于法国东北部46°N—48°N附近的内陆地区——勃艮第,是世界公认的黑皮诺最正宗原产地。目前,美国是世界上仅次于法国的第二大高品质黑皮诺产区,主要集中在加利福尼亚州的索诺玛县、圣克鲁兹县和圣巴巴拉县等受凉爽海风以及海雾影响的临海地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 和勃艮第地区相比,黑皮诺能够在加州临海地区种植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
A. 纬度位置 B. 地形
C. 洋流 D. 海陆分布
6. 图示临海地区多海雾的主要原因是
A. 沿海地区,水汽充足 B. 盛行风由海洋吹向陆地
C. 寒暖流交汇,暖湿气流遇冷形成海雾 D. 寒流经过,下垫面温度降低
【答案】5. C 6. D
【解析】
【5题详解】
黑皮诺是一种喜凉的葡萄品种,分布于法国东北部46° N-48°N附近的内陆地区。和勃艮第地区相比,加州的纬度低,约35°N附近,黑皮诺能够在加州受凉爽海风以及海雾影响的临海地区种植,最主要自然因素是洋流,沿岸寒流影响,使这些地区气候凉爽,C对。纬度位置较低,沿海地形平坦,海陆分布不是气候凉爽的原因,A、B、D错。
【6题详解】
图示临海地区多海雾的主要原因是沿岸有寒流经过,下垫面温度降低,导致水汽凝结成雾,D对。沿海地区,水汽充足不是凝结成雾的原因,A错。盛行风由海洋吹向陆地,不一定多雾,B错。该地没有寒暖流交汇,C错。
澳大利亚卡卡杜国家公园至今仍保存着罕见的原始生态系统。在当地气候影响下,它的“容颜”在湿季的葱绿和干季的焦黑之间更替。下图为卡卡杜国家公园位置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卡卡杜国家公园干季焦黑的原因最可能是
A. 灌丛自燃 B. 强光烤晒
C. 高温熔化 D. 日温差大
8. 卡卡杜国家公园的干湿季与印度孟买的旱雨季相比
A. 高温期相同 B. 成因相同
C. 多雨期相同 D. 风向相同
【答案】7. A 8. B
【解析】
【7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卡卡杜国家公园位于澳大利亚的西北部,该地盛行季风,冬季风盛行东南风,为旱季;夏季盛行西北风,为雨季;旱季时,澳大利亚大陆受高压控制,卡卡杜国家公园受来自内陆的干燥的东南信风影响,降水少,气候干旱,植物被太阳烤焦,被林火烧黑,形成焦黑状。故答案选A。
【8题详解】
孟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冬季(1月)受东北季风的影响,少雨,夏季(7月)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多雨;卡卡杜国家公园属于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1月受西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7月受东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少;由此判断ACD错误;两地的旱、雨两季主要是受季风环流的影响,成因相同,B正确。故答案选B项。
波罗的海及其周围区域曾经经历了地质时期最后一次寒冷时期,此时期结束后转暖,留下的最低洼的谷地就形成了波罗的海。波罗的海是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域,即1千克海水中含盐类物质的克数很低(不足1%,比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3.5%还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对该海区盐度低的原因,解释欠合理的是
A. 纬度偏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 B. 受西风影响,气候湿润,雨水较多
C. 深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降水量大 D. 众多河流注入,年均径流量较大
10. 波罗的海区域“春、秋季”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长一些,其主因取决于
A. 海面 B. 盛行风
C. 极光 D. 降水
11. Q地区湖泊众多,从成因考虑,可归类为
A. 火口湖 B. 冰碛湖
C. 河成湖 D. 构造湖
【答案】9. C 10. A 11. B
【解析】
【9题详解】
波罗的海是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域,主要从该地的蒸发量与降水量的关系、降水量、海域的封闭状况、地表径流等方面进行分析。波罗的海,纬度偏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受西风影响,气候湿润,雨水较多;众多河流注入年均径流量较大,因此海水的盐度较低,深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蒸发旺盛,盐度会升高,C项说法欠合理,故答案选C项
【10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水体的调节作用。由于海陆的比热容不同,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因此由于海洋的调节作用,升温较慢,入夏较迟,春季较长;受海洋影响较大,夏季温度较低,因此入秋较早,由于降温较慢,入冬较晚,因此春、秋季较长。故答案选A。
【11题详解】
欧洲西部在第四纪冰期时,受冰川作用明显,因此该地的湖泊多冰川作用形成的冰碛湖,,故答案选B。
东非铁路网多为英国人于百年前修建的1米宽的窄轨铁路,火车短小,速度慢,运输能力低下。蒙内铁路(蒙巴萨港-内罗毕)是东非铁路网的起始段,全长472公里,内罗毕为该路网的铁路枢纽。2014年5月,由中国援建的,轨道宽度、运营列车、后勤服务以及铁路管理完全采用中国国铁一级标准(和原铁路差异显著)的新蒙内铁路开始建设,2017年5月11日正式通车。该铁路无论是建筑质量还是环境保护等都通过了苛刻的检测,目前,铁路运行状况良好。根据图文信息完成下面小题。
12. 对蒙内铁路建设影响较小的因素是
A. 地形 B. 地质
C. 生态环境 D. 水文水系
13. 随着这条完全中国标准的铁路的成功运营,不可能
A. 加重非洲对中国的依赖程度
B. 加强中非之间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
C. 促使更多的采用中国标准铁路在非洲推广
D. 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
14. 2017年5月之后,内罗毕火车站客货滞留和集散量增长了很多倍,主要原因是
A. 经济腾飞 B. 腹地拓宽
C. 处于转乘点 D. 运输增效
【答案】12. D 13. A 14. C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铁路建设的因素。读图分析可知,蒙内铁路沿途经过山脉,地质条件复杂,而且铁路建设过程中需要保护野生动物,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但是该地河流较少,因此水文水系对交通建设的因素较小,故答案选D项。
【13题详解】
随着这条完全中国标准的铁路的成功运营,可以加强非洲与中国之间的区域联系,从而加强中非之间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能够显示我国铁路建设的技术和实力,从而促使更多的采用中国标准铁路在非洲推广,同时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但是区域之间的联系加强,不会加重非洲对中国的依赖程度,故答案选A。
【14题详解】
蒙内铁路正式投入使用之后,将会成为蒙巴萨和内罗毕之间最主要的客货运通道,在大大加快运输速度的同时显著降低运输成本,并将对肯尼亚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蒙内铁路将会是连接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和南苏丹等东非6国的东非铁路网的起始段,处于转乘点 ,从而导致客货滞留和集散量增长了很多倍,故答案选C项。
亚伯拉罕湖(下左图)位于加拿大艾伯塔省的深山里。秋冬季节,湖中茂盛的水草衰败腐烂之后会释出甲烷等气体。冬季,当地气温可从0℃迅速跌落至零下十几摄氏度,一个个向水面升腾的气泡被冰层“捆绑”,人们称之为冰泡湖(下右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亚伯拉罕湖冬季表面平滑如镜,主要因为湖面
A. 风平浪静 B. 急速封冻
C. 疾风吹雪 D. 清澈透明
16. 在我国能形成“高颜值”冰泡湖的是
A. 云南滇池 B. 河北白洋淀
C. 青海茶卡盐湖 D. 新疆赛里木湖
17. 青藏地区的湖泊难以形成大规模冰泡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A. 湖泊生物量低 B. 盐度高封冻慢
C. 湖水浅冰层薄 D. 湖水透明度低
【答案】15. C 16. D 17. A
【解析】
【15题详解】
亚伯拉罕湖表面平滑如镜,无积雪覆盖。且亚伯拉罕湖位于群山之中的风口处,呼啸的狂风能将堆积在湖面上的积雪快速清理干净,兼有打磨冰层提高透明度的作用,从而让冰泡更容易被人看到。此外狂风还能带来好的光线,形成高颜值景观。
【16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冰泡湖的形成条件是:①要有可在水中释放气体的源头。②湖泊地温度急速降到冰点以下(湖面冰封的速度要快过湖底气泡冲向水面的速度),这样气泡才能被“锁”在冰层之中。滇池无结冰期。白洋淀冬季温度不够低,封冻慢,冰层薄。茶卡盐湖盐度高,生物少,缺少释放气体的源头。
【17题详解】
与落基山脉的气候相比,青藏高原春夏季的气温要低很多,不利于植物的生长,湖泊的生物量很低,没有了丰富的腐殖质,也就少了气体的来源,难以形成成规模的冰泡景观。
“流冰”指的是随水流动的浮冰。每到1-3月,鄂霍次克海北部的浮冰会南下来到日本北海道沿岸,成为著名的流冰旅游景观。下图示意鄂霍次克海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推动鄂霍次克海浮冰南下的动力可能是
①洋流 ②海陆风
③季风 ④地球自转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19. 鄂霍次克海流冰的形成,与黑龙江密切相关。其原因是
A. 汇入淡水,易凝结成浮冰 B. 江水流动,推动浮冰运动
C. 凌汛明显,带来大量冰块 D. 冲散海冰,避免海面封冻
【答案】18. C 19. A
【解析】
【18题详解】
由于鄂霍次克海表层海水的含盐量较低,受冬季风和南下寒流的影响,河流入海口表层海水降温剧烈,表层海水易冻结为海冰,而深层海水因降温幅度较小、盐度较高而未冻结,易形成流冰。海水在偏北风和南下洋流的共同作用下向南移动,所以每到1-3月,鄂霍次克海北部的浮冰会南下来到日本北海道沿岸,成为著名的流冰旅游景观。故推动鄂霍次克海浮冰南下的动力可能是洋流和季风。据此选C。
【19题详解】
鄂霍次克海易形成流冰是由于表层海水的含盐量较低,表层海水易冻结为海冰,而深层海水因盐度较高而未冻结。鄂霍次克海流冰的形成,与黑龙江密切相关,其原因是汇入淡水,表层海水的含盐量较低,易凝结成浮冰。故选A。
近年来,节能建筑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北京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2010年对该校教学楼进行研究。下图中甲、乙、丙示意教学楼楼顶水平面、南墙、北墙单位面积接受太阳辐射量的月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图中的甲、乙、丙依次代表
A. 北墙 水平面 南墙 B. 水平面 北墙 南墙
C. 南墙 水平面 北墙 D. 水平面 南墙 北墙
21. 乙各月太阳辐射量差异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 5月太阳辐射量多于7月,大气环流 B. 5月太阳辐射量多于7月,纬度位置
C. 7月太阳辐射量少于8月,太阳高度 D. 7月太阳辐射量少于8月,白昼长短
【答案】20. C 21. A
【解析】该组试题以某校校本研究为背景,以教学楼不同墙面太阳辐射的月变化为切入点,考查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总体难度较大。
【20题详解】
我国位于北半球,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角大,楼顶水平面单位面积获得太阳辐射量大,而南墙与楼顶垂直,所以夏季照射在南墙的太阳光线与南墙的夹角小,获得太阳辐射较小,而北墙位于背阴面,全年获得太阳辐射量小,所以甲为南墙,乙为楼顶,丙为北墙,故选C。
【21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地5月份单位面积获得太阳辐射量大于7月,两个月份正午太阳高度相差不大,但是7月份为北京的雨季,降水量大,阴天多,所以获得太阳辐射量小,为大气环流因素,A对。同一地点,纬度位置相同,B错。7月份太阳高度大于8月,而太阳辐射小,主要是由于大气环流所致,C错。7月份白昼长于8月份,D错。故选A。
20世纪90年代以前,第聂伯河夏、秋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24%,冬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15%。20世纪90年代以后,该河夏、秋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32%,冬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30%,但总径流量变化较小。下图为第聂伯河部分流域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 第聂伯河的主要补给类型是
A. 高山冰雪融水补给 B. 雨水补给
C.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D. 地下水补给
23. 20世纪90年代以后,第聂伯河径流量的季节分配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 流域降水量增加 B. 全球气候变暖
C. 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D. 大量修建水库
【答案】22. C 23. D
【解析】
【22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第聂伯河的春季径流量占比重最大,主要补给类型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C对。源头没有高山冰川融水补给,A错。夏季补给量少,雨水补给不是主要因素,B错。地下水补给稳定,不是主要因素,D错。所以选C。
【23题详解】
20世纪90年代以后,第聂伯河径流量的季节分配差异减小,原因可能是大量修建水库,调节径流的季节分配,D对。流域降水量没有明显变化,A错。全球气候变暖不影响季节分配,B错。农业发展,灌溉面积增加,C错。所以选D。
地表蒸散指地表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的总和,是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系中水分运动的重要过程,是植物及农作物生长发育至关重要的水分和能量来源,是陆面生态系统与水文过程的重要纽带。下图为祁连山海拔2600~3800m内某流域不同地表实测蒸散对比和降水季节分配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该流域林地地表蒸散低于草地的主要原因是
A. 林地海拔低于草地 B. 林地温度低于草地
C. 林地降水少于草地 D. 林地风速大于草地
25. 影响该流域内8月草地地表蒸散相对较低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形 B. 坡向
C. 天气 D. 风速
【答案】24. B 25. C
【解析】
【24题详解】
地表蒸散是指地表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的总和,主要受气温的影响。气温高,蒸散大,气温低,蒸散小。祁连山是西北-东南走向,影响祁连山的夏季风为东南风,降水差异主要体现在祁连山的东端和西端的差异,而坡向的水分差异主要受蒸发与降水对比的影响,东坡水分充足一侧生长森林,西坡水分较少,生长草地,故林地和草地分布海拔差异小,故A C错;林地植被高大,草地植被较低矮,地表风速林地小于草地, D错。林地降水多,晴天少,光照较草地弱,并且受林地枝叶阻挡,地表获得光热少,土壤温度低,故蒸发较弱,所以B项正确。
【25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流域8月份降水多,阴雨天气多,气温相对较低,光照时间短,从而导致草地土壤在8月份蒸散相对较低。故C项正确。
亚洲高压是冬半年盘踞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对流层下部的稳定而强大的冷气团。气象学中一般用1025hPa等压线作为其分布范围的标注线。下图为1951年以来亚洲高压的位置平均变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6. 受亚洲高压的影响,下列地区自1951年以来,冬季气候特征最稳定的是
A. 日本群岛 B. 中亚
C. 中国 D. 东西伯利亚
27. 与亚洲高压1025hPa等压线变化具有明显相关性的因素是
A. 海陆位置 B. 洋流性质
C. 海陆温差 D. 地形地势差异
【答案】26. B 27. C
【解析】
【26题详解】
1025hPa等压线的任置变动反映亚洲高压的强弱及其位五,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显示中亚地区该线位置最稳定,说明中亚地区受亚洲高压影响的冬季气候最稳定,所以B正确。
【27题详解】
由于海陆热力生质差异导致网纬度海陆之间产生温差,海陆溫差越大,.陆地上因气温低而形成的高压越强盛.高压控制的范围就越大,所以海陆温差与亚洲高压控制范围呈正相关关系。
阿姆斯特丹是一座临海临河的城市,为了克服城市扩建中的不利自然条件,当地不断开挖运河;至16 - 18 世纪,随着海上贸易通道的开辟,阿姆斯特丹运河体系和城市扩张进入黄金发展时期;在此之后该城市不断发展并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城市空间结构和运河体系。下图为阿姆斯特丹城市空间结构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8. 阿姆斯特丹在扩建初期需要克服的不利自然条件可能是
A. 地势起伏较大 B. 人口迁移量大
C. 沼泽湿地广布 D. 水源不足
29. 16-18世纪,促使阿姆斯特丹城市扩张进入黄金发展期的根本原因是
A. 大规模移民迁入 B. 地理位置优势
C. 运河体系不断完善 D. 政策优势
30. 影响早期阿姆斯特丹城市内部道路格局特点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A. 文化传统 B. 运河发展
C. 宗教信仰 D. 经济因素
【答案】28. C 29. B 30. B
【解析】
【28题详解】
阿姆斯特丹位于荷兰,临海临河城市,地势低平,A错。人口迁移不属于自然条件,B错。由于地势低,沼泽湿地广布影响城市建设,C对。阿姆斯特丹临海临河,水源丰富,D错。故选C。
【29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阿姆斯特丹为临河临海城市,随着海上贸易通道的开辟,城市扩张进入黄金发展时期,所以其发展的根本原因为地理位置的优势,故选B。
【30题详解】
早期发展过程中其道路走向主要是与运河走向垂直方向,从而方便人们出行,所以影响城市内部道路格局特点的影响因素为运河,故选B。
二、综合题
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俄罗斯东部西伯利亚山区气候寒冷,人烟稀少。位于印迪吉尔河上游山间盆地的奥伊米亚康村最冷月月均温—50.1℃,有北半球“寒极村”之称,年平均积雪日数约229天,只有6—8月月均温度在10℃以上。奥伊米亚康村所在盆地的底部海拔约740米,有季节性草甸,四周海拔在2000米以上,有针叶林分布。该村庄大约有500名居民,村庄主要以驯鹿、鱼以及马肉为主食,饮用水主要靠温泉,所住的木屋(房屋)多东倒西歪,甚至半埋进泥土中。
(1)分析奥伊米亚康村称为北半球“寒极村”的原因。
(2)说明奥伊米亚康村的木屋(房屋)多东倒西歪,甚至半埋进泥土中的原因。
【答案】(1)奥伊米亚康纬度高,冬季太阳高度角较小,白昼时间较短,获得太阳辐射少;距离亚欧大陆冬季风源地近,受其影响冬季寒冷;盆地地形且南高北低,利于寒冷气流侵入堆积;海拔较高,山地夜间冷却快,冷空气沿山坡下沉至盆地底部,加剧低温;积雪时间长,雪地反射率高,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少。(答对3点即可)
(2)奥伊米亚康冬季寒冷漫长,冻土广布;6—8月表层冻土融化、地面下沉,冬季土壤重新冻结、体积膨胀,造成地基不稳; 6—8月气温日变化大,白天浅层冻土解冻,晚上重新结冻,造成地面不均匀。(答对2点即可)
【解析】题目通过地球“寒极”的位置、地形、气候、植被及居民生生活,考查区域环境特征的综合分析能力。
(1)影响区域温度的因素主要是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洋流、地形、下垫面状况、大气环流等因素,所以从奥伊米亚康的纬度位置分析:奥伊米亚康纬度高,冬季太阳高度角较小,白昼时间较短,获得太阳辐射少;从海陆位置及区域大气运动特征分析: 距离亚欧大陆冬季风源地近,受其影响冬季寒冷;从地形对大气运动的影响分析:盆地地形且南高北低,利于寒冷气流侵入堆积;海拔较高,山地夜间冷却快,冷空气沿山坡下沉至盆地底部,加剧低温;从下垫面分析:积雪时间长,雪地反射率高,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少等。(2)房屋的东斜西歪是地基不平所致,首先从冻土季节变化分析:6—8月表层冻土融化、地面下沉,冬季土壤重新冻结、体积膨胀,造成地基不稳;其次从夏季昼夜变化分析:气温较高的6-8月,冻土会随着昼夜温度的变化发生冻融。冻融时冻土冻融速度不均,造成地基不同步变化,进而影响房屋的姿态。
3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37°37′N,101°19′E,海拔3200m,下称海北站)地处祁连山东段北支南麓,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一年仅有冷暖两季,冷季漫长而寒冷,年平均气温-1.7℃,年降水量小于600mm,暖季草类植被茂盛。土壤CO2的释放是大气温室气体的重要地表生态源之一,是土壤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物质分解作用的结果。下左图为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CO2释放速率的日变化图,下右图为海北站牧草不同物候期(5~6月为牧草返青期、7~8月为草盛期、9月为草枯黄期)高山灌丛草甸土CO2释放速率(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土壤中释放的CO2量)的日变化图。
(1)分析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土壤肥沃的自然原因。
(2)说明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CO2释放速率的日变化特征及原理。
(3)结合右图推测过度放牧对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CO2释放速率的影响。
【答案】(1)该地暖季草类茂盛,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多;海拔高,食草动物较少,对草原破坏小;冷季漫长,气温低,土壤微生物活动较弱,有机质分解缓慢;降水较少,淋溶作用弱,利于有机质的积累与保存。
(2)特征:CO2释放速率从6:00开始逐渐增加,14:00后逐渐下降;最大值出现在14:00,最低值出现在6:00。
原理:日出后随太阳辐射增加,表层地温升高,地面辐射增强,气温逐渐升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强,CO2释放速率增大;太阳辐射减弱后,地温气温均降低,土壤微生物活性减弱, CO2释放速率逐渐降低。
(3)过度放牧造成草地退化;地表植物生物量和地下根系生物量减少(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种类也下降;导致土壤中CO2释放速率降低。
【解析】整体分析:暖季草类茂盛,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多。冷季土壤微生物活动较弱,有机质分解缓慢,淋溶作用弱,利于有机质的积累与保存。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CO2释放速率与气温变化呈正相关。产草量与高山灌丛草甸土CO2释放速率呈正相关。
(1)海北站冷季漫长而寒冷,年平均气温-1.7℃,年降水量小于600mm,暖季草类植被茂盛。该地暖季草类茂盛,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多。海拔高,约3200米,食草动物较少,对草原破坏小。冷季漫长寒冷,土壤微生物活动较弱,有机质分解缓慢。降水较少,淋溶作用弱,利于有机质的积累与保存。所以高山灌丛草甸土土壤肥沃。
(2)图中横轴是时间,左纵轴是释放速率,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CO2释放速率的日变化特征是CO2释放速率与气温变化呈正相关。从6:00开始逐渐增加,14:00后逐渐下降。一天中释放速度最大值出现在14:00,最低值出现在6:00。
根据CO2释放速率变化曲线,气温变化曲线形态,日出后随太阳辐射增加,表层地温升高,地面辐射增强,气温逐渐升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强,CO2释放速率增大。太阳辐射减弱后,地温气温均降低,土壤微生物活性减弱, CO2释放速率逐渐降低。一天中最高气温在14时左右, 最低气温在日出前后,约6点左右。
(3)右图曲线草盛期释放量大,返青期、枯黄期释放量小,说明产草量与高山灌丛草甸土CO2释放速率呈正相关。过度放牧造成草地退化,地表植物生物量和地下根系生物量减少,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下降。草地退化,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种类也下降,导致土壤中CO2释放速率降低。
3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甲地区山地、丘陵较多,土质瘠薄,20世纪50年代通过开采深层地下水和土壤改良技术以及70年代日光温室(不需人工增温)和温室水培农业(即人工配制的营养液放在塑料袋内作为植物生长的“土壤”)快速普及,使其成为“欧洲蔬菜之都”,生产的蔬菜、瓜果等农产品出口量大增,主要出口该国北的欧洲发达国家。
(1)比较图示半岛南部和北部降水特征差异,并简要分析成因。
(2)结合右图简述甲地区经改良后土壤结构的优点。
(3)分析冬春季节甲地区果蔬农产品出口该国以北欧洲发达国家的优势条件。
【答案】(1)北多南少;北部季节变化小,南部季节变化大。北部全年受西风带影响时间长,多气旋活动;南部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时间长。
(2)上层沙土有利于水分下渗并减少水分蒸发;中层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下层黏土避免水分和养分流失,防止盐分上升。
(3)冬春季气候温和,日光温室不需人工加温,生产成本低;纬度低,果蔬成熟早,可反季节供应;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等。(答对4点即可)
【解析】题目通过伊比利亚半岛的位置、地形、气候、农业生产等信息,考查区域环境特征差异分析能力和区域发展治理措施的评价能力。
(1)从图示半岛南部和北部的等降水量分析:北部降水较多,南部较少。分析成因主要结合当地气候成因分析,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分析,当地地处北纬30度到40度的大陆西岸,受中纬西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半岛北部全年受西风带影响时间长,多气旋活动,所以降水多,降水季节变化小。南部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时间长,受西风带影响时间短,所以降水少,降水季节变化大。(2)结合右图分析,甲地区土壤改良后,土壤结构上层沙土,有利于水分下渗,减少水分蒸发,防止盐分上升。中层有机肥,提升土壤肥力。下层黏土,可以避免水分和养分流失。(3)分析冬春季节甲地区果蔬农产品出口该国以北欧洲发达国家的优势条件,主要从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和人文区位条件分析。与该国以北欧洲发达国家相比,甲地区纬度较低,冬春季气候温和,日光温室不需人工加温,生产成本低。纬度低,果蔬成熟早,利于发展反季节供应。与该国以北欧洲发达国家相比,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等,具有价格优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