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江西省赣州教育发展联盟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试卷(解析版)
展开江西省赣州教育发展联盟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
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
户籍人口指不管其是否外出,也不管外出时间长短,只要在某地注册有常住人口,则为该地区的户籍人口。常住人口指实际经常居住在某地区一定时间(指半年以上)的人口。读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广东、上海、湖南、安徽)2010年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老龄化差值(单位:%)比较图,完成下列各题。
1. 图中①②③依次表示( )
A. 上海、广东、安徽 B. 安徽、广东、上海
C. 广东、上海、安徽 D. 安徽、上海、广东
2. 下列人口迁移方向,迁移量最大的是( )
A. ①→② B. ②→①
C. ③→① D. ③→②
【答案】1. A 2. C
【解析】
【1题详解】
广东、上海、湖南、安徽四地区中,上海经济最发达,广东次之;上海人口老龄化最严重,广东次之;则上海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老龄化差值最大,广东次之,据此分析①为上海,②为广东,③为安徽,选A。
【2题详解】
结合上题,①②③分别是上海、广东、安徽。广东、上海、安徽三地中,以上海、广东经济发达,吸引人口迁入,安徽则成为人口的迁出地。但人口迁移往往还要考虑地域差距、风俗习惯,迁移人口一般多就近迁移到较为发达的、文化近似的城市。据此,安徽人更可能选择迁入经济发达、距离更近、文化相似的上海,选C。
甘肃张掖是我国玉米制种基地,有“金张掖”之称。近年来,张掖不少地区进行了土地整理,把一小块的田地整成一大块一大块的田地。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 与我国东北地区相比,张掖玉米制种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
A. 热量充足,受寒潮影响小 B.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C.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D. 降水变率小,旱涝灾害少
4. 张掖玉米制种基地的土地管理( )
A. 提高了土壤肥力 B. 促进了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C. 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 D. 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防治荒漠化
5. 促进张掖玉米制种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是( )
A. 植树种草,防止水土流失 B. 退耕还林还草,调整产业结构
C. 发展节水农业,防治荒漠化 D. 扩大制种业面积,获取规模效益
【答案】3. C 4. B 5. C
【解析】
【3题详解】
与我国东北地区相比,河西走廊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晴天多、日照强,昼夜温差大,种子的质量更高;相比东北,河西走廊水资源不足,沙漠广布,降水变率大,张掖属于西北内陆地区,受寒潮影响较大;东北黑土肥沃,张掖多沙漠,土壤肥力不如东北。据此选C。
【4题详解】
根据材料,张掖玉米制种基地的土地管理是把小块的田地整成大块的田地,这样做不会提高土壤肥力、也不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但以小集大,促进了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该方式扩大了生产规模,可能会加剧水资源紧张状况,不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可能会加剧荒漠化。据此分析选B。
【5题详解】
绿洲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不足,该地发展农业最可能引发的问题是土地荒漠化,因此制种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合理措施应以发展节水农业为主;该地地处河西走廊,地势较为平坦,且降水少,发展制种业一般不会导致水土流失;该地水资源短缺,不适宜扩大制种业面积,会加剧水资源的消耗;该题是针对制种业的可持续发展措施,并非区域发展措施,B也不符合要求。结合上述分析本题选C。
地质工作者在我国云南省某地地层中发现了不同的古生物化石,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6. Ⅲ—Ⅳ—Ⅴ之间的地质构造为( )
A. 背斜 B. 向斜 C. 地垒 D. 地堑
7. 下列地质工作者描述的图示地区状况,最可信的是( )
A. Ⅰ处的植被更为茂盛 B. Ⅱ处有地下水出露
C. Ⅲ处的植被更为茂盛 D. Ⅳ处适合石油开采
【答案】6. B 7. A
【解析】
【6题详解】
Ⅲ—Ⅳ—Ⅴ之间的底层所含化石依次为恐龙-哺乳类-恐龙,也就是岩层“两翼老,中间新”,据此Ⅲ—Ⅳ—Ⅴ之间的地质构造为向斜,选B。
【7题详解】
Ⅰ处为河谷且为迎风地带,此地带植被生长茂盛;Ⅱ处为背斜结构,不可能有地下水出露;Ⅲ处为背风坡,水源不充足,植被不会茂盛;Ⅳ处为向斜,适合开采地下水。据此分析选A。
纳木错位于拉萨市区北偏西233km,是西藏的第二大湖泊。2007年8月某科研小组在纳木错(30°30′N,91°E)进行了为期12天的湖陆风观测(观测点位置如左图),但仅在12日和13日获得连续观测资料。图是13日某时统计的风向随相对高度变化图(右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8. 影响湖陆风观测的主要因素是( )
A. 交通不便 B. 地质灾害多发
C. 牧业活动干扰 D. 天气多变
9. 图示统计的风向随高度变化的大致时间(北京时间)最可能是( )
A. 02:00 B. 07:00 C. 14:00 D. 17:00
10. 纳木错湖区湖陆风环流的高、低空风过渡地带位于相对高度( )
A. 4000m上下 B. 3000m上下
C. 2000m上下 D. 1000m上下
【答案】8. D 9. B 10. C
【解析】
【8题详解】
湖陆风的形成与湖陆比热不同,在晴天的昼夜差异表现比较明显,升降温幅度不同产生不同的风向,当天气变化强烈时,温差减小,湖陆风不明显,据此影响湖陆风观测的主要因素是天气,选D。
【9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显示近地面出现逆温状况,该现象最容易发生在凌晨前后,当地比北京时间晚两小时左右,据此选B。
【10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纳木错湖区湖陆风环流的低空风在1200米左右下、高空风出现在2500米以上,因此,高、低空风过渡地带大致位于相对高度2000米左右,选C。
读“我国四大盆地地形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1. 关于四大盆地位置判断正确的是( )
A. 都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 B. 盆地④位于季风区
C. 盆地①、④都位于寒温带 D. 盆地②位于最东面
12. 下列关于盆地①和盆地②相比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两地所建林业生态工程的生态作用相同
B. 都属于外流区域,都有闻名于世的农业灌溉工程
C. 盆地①和盆地②能源资源丰富
D.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都以风力和流水作用为主
【答案】11. D 12. C
【解析】
【11题详解】
根据图示四大盆地的经度、纬度、海拔高度分析,盆地④海拔在4000米以上,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势的第一级阶梯上,属于非季风区,A、B错。盆地①是吐鲁番盆地,盆地③是塔里木盆地,都位于暖温带,C错。盆地②是四川盆地,位于最东面,D对。
【12题详解】
盆地①和盆地②相比较,盆地①生态林以防风沙危害为主,盆地②生态林以保持水土为主,两地所建林业生态工程的生态作用不同,A错。盆地①属于内流区域,盆地②属于外流区域,B错。盆地①和盆地②内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丰富,C对。盆地①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以风力作用为主,盆地②以流水作用为主,D错。
亳州市利辛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境内煤炭探明储量14.4亿吨。2016年11月,安徽省最大的坑口电站—利辛板集电厂一期发电机组并网发电,年发电量够亳州市用两年,不但解决了区域煤炭外送、电力回流的困窘,还将剩余电力汇并到皖电东送通道输送到上海、江苏、浙江等地。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3. 板集电厂建设的突出区位优势是( )
A. 劳动力丰富,工业基础雄厚 B. 资源丰富,市场广阔
C. 工业联系紧密,水源充足 D. 农业基础好,人才储积量大
14. 板集电厂建设对利辛县的意义有( )
A. 调整能源利用结构 B. 降低经济发展成本
C. 增加内外交通压力 D. 减小环境保护压力
【答案】13. B 14.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地理发展。区域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发展经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但是也给当地造成污染。
【13题详解】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亳州市利辛县煤炭资源丰富,有丰富的资源优势,距离上海、江苏、浙江等地比较近,市场广阔,当地的人才不是优势,工业基础不雄厚,工业联系不紧密,据此分析选B。
【14题详解】
板集电厂建设对利辛县能源结构影响不大,主要对上海、江苏、浙江等地调整能源利用结构,A错;该建设可以利用当地资源优势,降低经济发展成本,B对;运煤变成输电减少交通压力,C错;燃烧煤炭增加环境保护压力,D错。据此分析选B。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5. 下列对山东描述正确的是( )
A. 临黄海和东海 B. 城市甲是济南市
C.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D. 春旱严重,是半干旱地区
16. 关于乙河山东段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水能丰富,落差大 B. 有结冰期
C. 有“地上河”现象 D. 有凌汛现象
【答案】15. B 16. A
【解析】
【15题详解】
根据区域地理事物的分布,山东半岛东临黄海、北临渤海;位于秦淮线以北,属温带季风气候;春旱虽然严重,但是属于半湿润地区;故A、C、D项错误。城市甲是山东省省会济南市,B项正确。
【16题详解】
乙河是黄河,山东段流经华北平原落差小,水能不丰富;秦淮线以北河流有结冰期;有“地上河”现象;下游流向高纬,有凌汛现象;故说法不正确的是A选项。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河流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7. 关于图示地区河流水文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河流流向均为自西向东 B. 河流流量夏季多,冬季少
C. 冬春季节多发凌汛灾害 D. 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为冰雪融水
18. 图中河流上游地区重点发展了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其主要的区位优势是( )
A. 市场广阔 B. 科技水平高
C. 劳动力丰富 D. 水电充足且廉价
【答案】17. B 18. D
【解析】本题考查流域的开发与治理。
【17题详解】
由图知该河流为珠江,其中北江自北向南流,东江自东北向南流,故A错误;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故河流流量夏季多,冬季少,B正确;该地冬季气温高于0摄氏度,河流无冰期,不会产生凌汛,C错误;河流主要补给水源为大气降水,D错误。
【18题详解】
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属于高耗能工业,由图知河流上游多水电站,因而能源充足,故选D。
下图示意黄河水系。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9. 黄河各河段( )
A. 玛多—兰州河段流速缓慢 B. 花园口以下河段凌汛危害大
C. 最大支流在下游汇入 D. 银川附近河段水能资源极为丰富
20. 扎陵湖位于玛多的上游且河水东流。下图中正确表示该湖泊的是( )
A. B.
C. D.
【答案】19. B 20. C
【解析】考查等高线图判读,河流水文特征,陆地水体相互补给。
【19题详解】
玛多—兰州河段位于阶梯交界处,地势落差大,河流流速快,A错误;花园口以下河段由低纬流向高纬,有凌汛,且位于黄河下游地上河段,易造成河流决堤,危害大,B正确;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发源于甘肃,经陕西在中游汇入黄河,C错误;银川附近河段位于宁夏平原,地势平缓,落差小,该河段水能资源不丰富,D错误。故选B。
【20题详解】
读图中等高线可知,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向相反,且河谷中等高线凸向高处,扎陵湖位于玛多的上游且河水东流,故等高线凸向西,排除AB,D项中西侧河谷等高线凸向画错了。故选C。
根据有效风能密度和有效风速全年累计小时数,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分为风能丰富区、较丰富区、可利用区和贫乏区。下图为我国部分区域四类风能资源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1. 关于四地风能资源分布及原因的叙述,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①风能贫乏区;盛行中纬西风,地形闭塞
B. ②风能较丰富区;盛行西南季风,地形平坦
C. ③风能可利用区;盛行东南季风,地形闭塞
D. ④风能丰富区;邻近冷气团源地,地形平坦
22. 下列四地风能资源丰富程度与④地最接近的是( )
A. 雅鲁藏布江谷地 B. 四川盆地
C. 东南沿海地区 D. 黄土高原
【答案】21. D 22. B
【解析】
【21题详解】
①风能较丰富区;盛行中纬西风,地形西部有缺口,A错。②风能可利用区;盛行山谷风,地形较平坦,B错。③风能贫乏区,地形闭塞,C错。④位于内蒙古高原,风能丰富区;邻近冷气团源地,地形平坦,D对。
【22题详解】
④地是风能丰富区,东南沿海地区受夏季风,海陆风等影响,风能丰富,最接近④地,B对。雅鲁藏布江谷地地形起伏大,风能较小,A错。四川盆地地形闭塞,风能少,B错。黄土高原距冬季风源地较远,风力较小,D错。
考点:我国风能资源的分布状况,差异的原因。
稀土(RARE EARTH)有“工业维生素”的美称,是广泛应用于电子、新能源等重要领域的战略资源。我国的稀土资源目前储量占世界的30%,出口量却占世界的90%以上。长期以来由于稀土开采工艺低下,稀土矿区环境污染严重。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3. 我国稀土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A. 过量开采,运输压力大 B. 破坏土地资源,环境污染严重
C. 技术水平低下,开采量有限 D. 以初级产品为主,价格高、创汇多
24. 有利于稀土资源合理开发的有效措施是
①加大科技投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②禁止开发利用,防治环境污染
③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④实施环保标准,加强矿区土地复垦与绿化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23. B 24. D
【解析】
【23题详解】
我国稀土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开采工艺低下,破坏土地资源,环境污染严重,B对。运输压力大不是主要问题,A错。技术水平低下,开采量大,C错。以初级产品为主,价格低、创汇少,D错。
【24题详解】
有利于稀土资源合理开发的有效措施是加大科技投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①对。禁止开发利用,防治环境污染,不是合理开发,②错。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不是合理开发措施,③错。实施环保标准,加强矿区土地复垦与绿化,④对。D对,A、B、C错。
25.读等高线区域图,该图所示的地区中,种植最早的粮食作物是( )
A. 小麦 B. 玉米 C. 大豆 D. 谷子
【答案】D
【解析】根据图示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地区位于黄土高原地区,降水较少,早期水利设施较为落后,经常遭受旱灾,只能种些耐旱的作物,如高粱、谷子等,小麦和玉米是水利设施较为健全的情况下才开始种植的粮食作物,故AB错误;大豆为油料作物,不是粮食作物,故C错误,据此分析选D。
二、综合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茶属于山茶科,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植物,植株高达1-6米。茶树喜欢湿润的气候,在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有广泛栽培(如图)。近年来,山东青岛、日照等也逐渐发展为一个新兴茶区,且能生产出南方茶所没有的“香气高、滋味浓、叶片厚、耐冲泡”的绿色纯天然饮品。
材料二 “遇倒春寒,茶农打寒颤”。“倒春寒”会导致早茶产量下降,品质降低,价格攀升。
(1)与我国南方茶区相比,青岛、日照附近发展成为一个新兴茶区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2)分析“倒春寒”的形成原因,说明我国茶区应采取的主要预防措施。
【答案】(1)纬度较高,茶树越冬期比南方长、昼夜温差大,茶叶生长缓慢,利于内含物的积累;冬季气候严寒,害虫难以越冬,一般不施用农药。
(2)形成:倒春寒是指初春(一般指3月)气温回升较快,而在春季后期(一般指4月或5月)气温较正常年份偏低的天气现象。防御措施:掌握倒春寒发生规律,收听使用倒春寒天气预报;加强田间管理,改善茶田小气候条件等。
【解析】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港口条件对比、茶区应对“倒春寒”的措施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1) 形成一个新兴农区的优势条件必然与该地或其附近地区茶的种植优势条件有关。据此,结合茶的生长习性对青岛、日照等地的纬度位置、气候及病虫害少等条件进行深入分析。
(2)根据材料可判断出“倒春寒”为春季气温回升过程中出现的低温现象,预防措施主要从注意收听天气预报和加强茶区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
27.一个地方的降水量和它的蒸发量(在一定气象条件下,水分供应不受限制时,某一固定下垫面的最大可能蒸发量)的差值,称为水分盈亏量。左图示意我国东北地区多年平均水分盈亏量的空间分布,右图示意的甲、乙、丙三地水分盈亏量的月份分配。
(1)图示地区水分盈亏量5月最低,7~8月最高,分析其原因。
(2)简述甲地矿产开发对当地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答案】(1)5月份气温回升快,温度高;大风天气多;雨季未到,降水少,晴天多;蒸发大,降水量小于蒸发量;7月~8月雨带移到华北、东北,该地为雨季,降水多,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2)破坏草场;环境污染;矿产资源减少。
【解析】
(1)根据材料可知,水分盈亏量是一个地方的降水量和它的蒸发量的差值。图中显示,水分盈亏量5月最低,7~8月最高,也就是说5月份蒸发量较大,降水量小于蒸发量;7~8月降水量大于蒸发量,降水量较大。这是因为东北的降水主要来自东南太平洋上。5月份气温回升快,温度高;大风天气多;此时雨带刚刚登陆华南地区,雨季未到东北,区域降水少,晴天多;蒸发大,降水量小于蒸发量;7月~8月雨带移到华北、东北,该地为雨季,降水多,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2)根据图示信息,甲地水分盈亏量多为负值,故甲地水源不丰富,多为草原地区,矿产开发会破坏草场,也会导致环境污染,矿产资源减少等。
28.川藏公路东起成都,西到拉萨,是我国筑路史上工程最艰巨的一条公路。藏彝走廊指我国的川、藏、滇三省区边境的横断山脉地区以藏、彝、羌、纳西、等诸多少数民族聚居地,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地理单元,其中的民族文化具有鲜明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有人认为,地形促进了藏彝走廊地区多民族的形成,试解释原因。
(2)试分析川藏公路在修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答案】(1)该地形区主要为横断山区。错综复杂的自然地带性,使不同的地区形成了独立的自然区域,在各自然区域生活的人们逐渐形成了各自的文化、风俗;大山大河相间排列,山高水急,各族群之间很难联系、沟通,各自局限在相对独立的区域;山区交通艰难,其他文化难以进入,使该区域的文化很难被同化。
(2)山高谷深,地形起伏大,架设桥梁和修筑涵洞较多,防止塌方;穿越高山和青藏高原,高寒缺氧,冻土、沼泽广布;公路沿线崩塌、滑坡、泥石流连续不断;山高坡陡,温差极大,暴雨、暴雪及雪崩危害。
【解析】
(1)较小的区域形成多民族一般与区域的特殊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由图可知,藏彝走廊地区所属地形区主要为横断山区。错综复杂的自然地带性,使不同的地区形成了独立的自然区域,期间居民形成了各自的文化、风俗;该地域山河相间,山高水急,各族群之间很难联系、沟通,各自局限在相对独立的区域;山区交通艰难,其他文化难以进入,使该区域的文化很难被同化。正是因为区域环境的这些特殊性,使得这里民族众多。
(2)川藏公路在修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主要来自地形地势及地质灾气象灾害。该线沿途需经过大山及河谷,山高谷深,地形起伏大,架设桥梁和修筑涵洞较多,防止塌方;沿途需穿越高山和青藏高原,由于山体高大,需克服高寒缺氧,且高原地区冻土、沼泽广布;公路沿线崩塌、滑坡、泥石流连续不断;山高坡陡,温差极大,暴雨、暴雪及雪崩危害。
29.攀枝花市地处我国西南川滇结合部,攀西裂谷中南段,山高谷深、盆地交错分布,城市沿河谷东西狭长分布。攀枝花市还是我国首个资源开发特区,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钢铁工业区,被称为“百里钢城”。近年来攀枝花正在转型。
(1)分析攀枝花成为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钢铁工业区的区位优势。
(2)说明攀枝花被称为“百里钢城”的原因。
(3)攀枝花钢铁工业在发展中面临哪些问题。
【答案】(1)煤、铁等原料、燃料丰富;高速公路、铁路交会,交通便利;靠近河流,水源充足;国家政策支持。
(2)钢铁企业生产规模大;相关企业数量多,分布范围广;受地形影响,沿河谷东西狭长分布。
(3)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恶化;原料和燃料资源枯竭;生产设施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
【解析】
(1)攀枝花成为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钢铁工业区的区位优势从资源、交通、水源、政策等方面结合该地实际分析即可。
(2)攀枝花被称为“百里钢城”说明该地的钢铁企业生产规模大;相关企业数量多,分布范围广;攀枝花位于河流交汇处,钢铁、汽车产业受地形影响,沿河谷东西狭长分布,绵延广,故有“百里钢城”的美誉。
(3)攀枝花钢铁工业产业层次偏低,结构较为单一,长期发展钢铁等重工业导致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由于产业耗用矿产资源较多,当地的原料和燃料资源枯竭;攀枝花居于西南地区,生产设施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