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实验班)(解析版)
展开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
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实验班)
一、选择题
读热带雨林与水循环示意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对图中甲、乙、丙的含义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表示雨林的蒸发和蒸腾作用 B. 乙表示水汽输送
C. 丙表示大气降水 D. 甲与丙所表示的含义完全相同
2. 上图中表明( )
A. 热带雨林为全球的水循环提供了50%的水量
B. 热带雨林大约50%的降水量由自身产生
C. 热带雨林所涵养的水量占全球的绝大部分
D. 热带雨林的绝大部分降水通过地表径流回到了海洋
3. 近年来,对雨林所在区域进行大规模开发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有 ( )
①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全球温室气体浓度上升,气候变暖加剧
③地下水位上升 ④水土流失,河流泥沙含量增大
⑤土地盐碱化、荒漠化加剧
A. ①②③ B. ②④⑤ C. ①②④ D. ①③⑤
【答案】1. A 2. B 3. C
【解析】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热带雨林对水循环的影响以及破坏热带雨林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需要结合到对应的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1题详解】
据图可知,热带雨林对全球的水循环和水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其空气中的水汽有近一半来自自身的蒸发和蒸腾作用。结合图示甲表示雨林自身的蒸发和蒸腾;丙表示海洋水汽的增发;乙表示大气降水,A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2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和图示,热带雨林大约一半的降水量是由自身产生的,B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3题详解】
雨林的大规模开发民,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①对。全球温室气体浓度上升,气候变暖,②对。森林减少,地下水位下降,③错。缺少植被保护,水土流失加剧,河流泥沙含量大,④对。雨林地区多雨,没有土地盐碱化、荒漠化问题,⑤错,C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读“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划分”,完成下列问题。
4. 关于三个经济地带发展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东部地带社会经济相对发达,而中部工业化水平较高
B. 中部资源丰富,总体发展水平优于东部
C. 中、西部地带,农业经济占较大比重,而东部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
D. 中、西部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已占到较大比重
5. 关于三个经济地带对外开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从沿海到沿长江、陇海—兰新线,再到沿边境的开放次序
B. 西部地带对外开放的程度较高,吸纳外资的能力较强
C. 西部大开发不包括西部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
D. 区域开放程度高,有利于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但不利于提高竞争力
【答案】4. C 5. A
【解析】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我国三大经济地带,需要结合到对应的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4题详解】
东部地带社会经济相对发达,工业化水平较高的也是东部地带,A错误;中部资源丰富,总体发展水平低于东部,B错误;中、西部地带,农业经济占较大比重,而东部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C正确;中、西部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占比较小,东部地带占比较大,D错误。
【5题详解】
西部地带的开放程度较低,吸引外资能力较低;西部大开发包括西部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区域开放程度高,有利于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竞争力,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对外开放的顺序是从沿海到沿长江、陇海—兰新线,再到沿边境的开放次序,结合选项,A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在遥感技术中,可以根据植物的反射波谱特征判断植物的生长健康状况。据此,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6. 病害植物反射率明显区别于健康植物反射率的波段是( )
①红外线 ②X 光 ③可见光 ④紫外线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7. 根据图中的原理,可用遥感技术直接( )
①划分该地的植物类型 ②判读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
③监测树木的生长状况 ④估计粮食作物的产量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③
【答案】6. A 7. B
【解析】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以及读图析图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遥感的原理以及应用,需要结合到对应的基础知识,抓住图中关键信息分析答题。
【6题详解】
根据图示可知,重度病害植物反射率高于健康植物反射率的波段在0.60-0.80之间,是红外线和可见光范围,A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7题详解】
植物的健康状况可通过遥感技术来判断,粮食作物的产量也与作物健康状况有关。所以可以监测树木的生长状况和估计粮食作物的产量,B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根据国务院批复,我国将规划发展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成渝经济区、辽宁沿海经济带、江苏沿海经济区,及澳门横琴地区、中部崛起地区、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区、黄河三角洲开发区等经济区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8. 这种经济区域的划分主要体现了区域间的( )
A. 整体性 B. 开放性 C. 差异性 D. 阶段性
9. 图中各大经济区域的基本特征是( )
A. 区域没有固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B. 区域的划分是人们凭空构想的结构
C. 区域的边界都是明确的
D. 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10. 区域内部地理环境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区域内的发展还必须( )
A. 保持相同的经济结构
B.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C. 保证相同的农业、工业地域
D. 保持一样的城市建设要求
【答案】8. C 9. D 10. B
【解析】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区域的概念和内涵,需要结合到对应的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8题详解】
由图文材料可知,上述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方向和条件存在明显的差异,体现了区域的差异性,C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9题详解】
区域有固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A错误;区域的划分是人们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B错误; 区域的边界有些是明确的,有些是具有过渡性质的,C错误;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D正确。
【10题详解】
由于区域内部地理环境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区域内的发展不能完全一样,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B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读我国某地区城镇和沙漠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1. 与该地区绿洲荒漠化成因无关的是( )
A. 过度开垦,过度放牧 B. 不合理利用水资源
C. 干旱少雨,蒸发量大 D. 钢铁工业发达,环境污染严重
12. 图示区域( )
A. 城镇均分布在河流沿岸 B. 城镇多分布在河流下游
C. 山前冲积扇城镇数目较多 D. 河流全部为季节性河流
13. 该地区治理荒漠化,最大的困难是( )
A. 交通不便 B. 多流动性沙丘
C. 人口稀少 D. 荒漠化面积广
【答案】11. D 12. C 13. B
【解析】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西北地区荒漠化成因和治理,西北地区人口城市分布等,需要结合到对应的基础知识,抓住图中关键信息分析答题。
【11题详解】
新疆位于我国内陆,干旱地区,绿洲的形成是由于水资源充足,故绿洲的退化主要从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有关,过度农垦和放牧有关,但是钢铁工业水平较低,环境污染与荒漠化无关,故D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12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位于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城镇主要分布在山前冲积扇上,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也有外流河,故C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13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位于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治理荒漠化最大的困难在于多流动性沙丘,故B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4. 影响甲国向日葵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 光照 B. 水源 C. 热量 D. 土壤
15. 图中沼泽地的形成主要得益于( )
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②冬春季节凌汛,容易泛滥
③纬度较高,蒸发较弱 ④距海较近,降水丰富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14. C 15. A
【解析】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以及图文信息的获取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农业的区位因素分析以及沼泽形成的条件,需要结合到基础知识,抓住图中关键信息分析答题。
【14题详解】
由题中图可以看出,该区是俄罗斯,纬度较高,热量条件不足,故影响该国向日葵分布的主导因素是热量,C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15题详解】
图中沼泽分布在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区,地势地平,纬度较高,蒸发较弱,河流在冬春季节凌汛,容易泛滥,虽然距北冰洋较近,但由于北冰洋气温低,蒸发较弱,输送到该地区的水汽并不多,降水稀少,结合选项,A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读刚果河流域热带雨林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6. 关于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茂密的雨林植被能减弱雨水对地表的冲刷,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B. 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深刻地影响着地球大气的碳氧平衡
C. 雨林能起到类似海绵的作用,促进水循环、调节水平衡
D. 雨林是世界上繁衍物种最多、保护时间最长的场所,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17. 刚果河流域雨林大面积被毁的根本原因是( )
A. 历史遗留的迁移农业 B. 发达国家需要大量木材
C. 人口快速增长和生活贫困 D. 热带雨林的土壤贫瘠
18. 为保护这一片原始森林而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 )
①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②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③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④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严禁砍伐树木
⑤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措施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⑤ D. ②③④
【答案】16. A 17. C 18. D
【解析】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热带雨林被毁的原因以及治理措施,需要结合到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16题详解】
茂密的雨林植被能减弱雨水对地表的冲刷,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但这种作用是区域性的,而非全球性的,A符合题意,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
【17题详解】
由于人口的增加过快,为了增加粮食的产量维持生存,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刚果河流域雨林大面积被毁,故C项正确;其他说法是直接或者间接原因,均不是根本原因,故A、B、D项错误。
【18题详解】
雨林要开发性保护,并不意味着不能砍伐树木,若严禁砍伐树木,会导致树木更新速度缓慢,影响当地对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故④错误⑤正确;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说法正确,结合选项,D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点睛】本题组需要重视的是热带雨林被破坏带来的生态危害。世界上的热带雨林一旦遭到大面积破坏,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其危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影响全球水循环和全球水平衡,引起地表水减少,水汽蒸发、蒸腾作用减弱,空气干燥,从而引起降水减少,气候干旱,甚至出现旱涝失调的局面。(2)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导致气温升高,造成全球气候变暖。(3)热带雨林的破坏还会导致雨林物种的大量灭绝,使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遗传基因不断减少。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中,重点提到了以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等为重点,加快水电基地和送出通道建设,扩大向下游地区送电规模。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9. 关于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流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
②湖泊广布,对长江流量的调节功能强
③地势起伏大,流水侵蚀作用强
④泥沙大量沉积使河床升高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20. 下列关于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开发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少数民族众多,旅游资源丰富
②改善通航条件,促进四川西部航运业的发展
③地表水易下渗,生态环境脆弱
④水电开发条件好,但当地地形崎岖,电力外输困难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21. 甲、乙两个区域,国土整治的重点任务分别是( )
A. 发展交通运输、发展立体农业 B. 发展交通运输、治理中低产田
C. 防治荒漠化、发展立体农业 D. 防治荒漠化、治理中低产
【答案】19. A 20. C 21. A
【解析】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流域的综合开发和治理,需要结合到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19题详解】
人类经济活动向山区扩展,使植被破坏严重,上游地势起伏大,流水侵蚀作用强,因此水土流失严重,故①③正确;长江中下游湖泊较多,②错;上游河水侵蚀作用强,河床加深,④错,结合选项,A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20题详解】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众多,旅游资源丰富,①正确;四川西部山高谷深,不利于航运业的发展,由题可知三条河流主要侧重于水电的开发,②错;地表水易下渗是云贵高原的地表特征,③错误;该地地形崎岖,为电力外输增加了困难,④正确,结合选项,C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21题详解】
甲位于横断山区,交通不便,因此国土整治的重点是发展交通运输;乙位于低山丘陵地区,国土整治的重点是发展立体农业,结合选项,A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夏日的东北平原,如汐似潮的绿色铺向天际,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气息。二道河农场万亩大田里,齐刷刷的稻苗迎风摇曳,农用“银鹰”低飞在作物上空喷洒叶面肥……在中国的东北角,清晨最早把太阳迎进祖国的地方,农业现 代化的曙光初现!读“我国东北某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22. 下列关于图中A、B两地区的农业发展,叙述正确的是 ( )
①A区荒地、沼泽面积广大,应大规模开垦为耕地
②B区适宜建设商品粮和乳肉等农产品基地
③限制两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盐碱化
④退耕还林、还草、还湿是A地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③④
23. 新中国成立后,图示湿地由“北大荒”变为“北大仓”,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下列环境问题与其不相关的是 ( )
A. 土地退化 B. 物种骤减 C. 酸雨加重 D. 沙尘暴增加
24. 下列有关东北农业基地的综合开发,正确的是 ( )
A. 突出粮食种植业的地位,扩大耕地面积
B. 限制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养殖业
C. 以粮食为主发展多种经营,大力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D. 农、林、牧、工全面发展,保护生态环境
【答案】22. B 23. C 24. D
【解析】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以及图文信息的获取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东北农业发展的措施和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需要结合到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22题详解】
A地为三江平原,对其范围内荒地、沼泽等具有生态意义的土地应加以保护,B为松嫩平原,适宜建设商品粮和乳肉农产品基地,东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主要表现为冷湿,当地面临土地退化等生态环境问题,退耕还林还草还湿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故B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23题详解】
湿地被破坏会导致土地退化、沙化,引起土壤盐碱化,沙尘暴增加,使物种栖息地丧失,物种骤减。酸雨危害主要是由于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的排放导致的,与湿地破坏无关,故C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24题详解】
东北农业基地要综合开发就不能单一发展种植业,A错误;大牧场放牧业形成的前提条件是大面积的草场,东北大面积种植牧草的话,就不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能力,也违背了“农业生产以最少投入实现最大产出”的原则,D错误;在农业区搞农产品加工,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其经济效益比单一的初级产品的生产要多得多,C错误;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实现农业资源综合开发、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有益行为值得提倡推广,D正确。
下图为“中国农业综合开发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5. 造成我国各地农业生产发展水平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 水源、土壤 B. 劳动力、技术
C. 气候、地形 D. 市场、交通
26. 地区③作为全国性商品粮基地的地位在逐年下降,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 耕地大规模流转而集中 B. 农民就业结构得到优化
C. 食物结构发生根本性改变 D. 工交住宅用地大量增加
27. 下列地区中,符合可持续农业发展原则的生产活动是 ( )
A. ②区改良盐碱渍地,发展节水农业生产
B. ③区利用光热优势,发展甘蔗大棚农业
C. ④区开发原始森林,扩大柠檬种植面积
D. ⑥区增加牲畜数量,扩大畜牧产业规模
【答案】25. C 26. D 27. A
【解析】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以及读图析图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农业的区位因素,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商品粮地位下降的原因以及不同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需要结合到基础知识,抓住图中关键信息分析答题。
【25题详解】
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国各种农业生产基地的分布既有南北方向上的差异,又有东西方向上的差异,造成南北方向上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气候,造成东西方向上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故C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26题详解】
图中③地区位于长江中游平原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工交住宅等非农用地的增多,耕地比例下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粮食种植面积下降,导致了该地商品粮基地地位不断下降,故D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27题详解】
②地区进行盐碱地改良,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既体现因地制宜,又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A正确;③地区位于长江中游平原地区,热量充足,光照没有明显优势,B错误;④地区加速开发原始森林,扩大种植园面积,会破坏生态环境,C错误;⑥地区增加牲畜数量,扩大畜牧业规模,会导致过度放牧,D错误。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8. 甲乙两三角洲经济发展的条件具有相似性,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处低纬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 B. 由河流冲积而成,地势较低平
C. 发展历史悠久,农业生产落后 D. 矿产资源丰富,尤其能源充足
29. 甲乙两三角洲都建设了核电站,说明了两区域( )
A. 都是临海区域,有利于建核电站 B. 都能为核电站提供丰富的水源
C. 能源消耗量大,常规能源缺乏 D. 交通发达,便于运输核燃料
30. 关于“流经甲乙两三角洲的河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都有结冰期 B. 水位季节变化都很大
C. 都能为两区域提供便利的水运条件 D. 都能为两区域提供丰富的灌溉水源
【答案】28. B 29. C 30. A
【解析】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以及读图析图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我国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区域差异,需要结合到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28题详解】
甲图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故A项错误;两地均位于河流的中下游地区,受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冲积平原,故B项正确;发展历史悠久,农业生产水平较高,故C项错误;两地区矿产资源均较贫乏,故D项错误。
【29题详解】
甲乙两三角洲都建设了核电站,说明了两区域能源消耗量大,常规能源缺乏,故C项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30题详解】
甲地位于亚热带地区,乙地位于热带地区,冬季气温较高,最冷月均温在0°以上,河流无结冰期,故A项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二、综合题
31.根据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阴山是中国北方重要的东西向延伸山脉,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其都是南北的重要界线。阴山南北农业活动的差异和成因是什么?
(2)在我国南部,和阴山主体走向较类似的是南岭,但南岭自然环境南北差异并不明显,试举例说明。
【答案】(1)阴山以北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内蒙古高原平坦开阔,草场资源丰富,适合发展畜牧业。阴山阻挡了南下的寒流与北上的湿气,因此,阴山南麓的雨水较为充沛;黄河水灌溉之利,适宜发展灌溉农业。
(2)南岭南北自然景观类似,南北差异较小:都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形都是平原、低山丘陵交错分布;自然植被皆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等。
【解析】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阴山南北农业生产活动的差异以及原因分析,南岭南北差异小的原因分析,需要结合到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1)阴山是我国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分界线。但阴山南部的农耕文化,除受山地影响,水热条件较优越外,引黄灌溉尤为重要。阴山以北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内蒙古高原平坦开阔,草场资源丰富,适合发展畜牧业。阴山阻挡了南下的寒流与北上的湿气,因此,阴山南麓的雨水较为充沛;黄河水灌溉之利,适宜发展灌溉农业。(2)自然环境的相似性或差异性主要从地形、气候、植被等方面进行对比。从气候来看,南岭南北自然景观类似,南北差异较小:都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从地形来看,地形都是平原、低山丘陵交错分布;从植被来看,自然植被皆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等。
32.据新华社报道,下图中甲地大片湿地被偷偷开垦为耕地,转租暴利惊人。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粮食价格的上涨使土地收益增加。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甲处形成沼泽的主要原因。
(2)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乙处平原作为商品粮基地有哪些优势条件?
(3)甲处湿地开垦后,可能对环境产生哪些影响?请提出对湿地合理开发的可行性建议。
【答案】(1)降水较多,蒸发较弱,气候湿润;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流多,来水量大;冻土广布,水不易下渗;植被覆盖率较高,水分条件好
(2)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机械化(专业化、现代化)程度高;土壤肥沃
(3)影响:气候变干,径流减少,生物多样性遭破坏,污染加剧。建议:进行保护性开发,如发展生态旅游、水产养殖等
【解析】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以及图文信息的获取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三江平原多沼泽的原因分析,农业的区位条件分析以及开垦湿地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和合理开发的措施,需要结合到基础知识,抓住图中关键信息分析答题。
(1)沼泽的成因主要考虑水的补给多,排泄少。甲处沼泽位于三江平原:①受夏季风影响,降水多;河流有凌汛,易泛滥成灾。②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地下有冻土层,水分不易下渗。
(2)乙处纬度高,气候条件较甲处差,人口密度小,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机械化(专业化、现代化)程度高;乙处为黑土,土壤肥沃。
(3)甲处为湿地,湿地的主要作用有:提供水源、调蓄洪水、调节气候、净化水质、维持生物多样性。因此开垦后可能造成气候变干,径流减少,生物多样性遭破坏,污染加剧。建议:进行保护性开发,如发展生态旅游、水产养殖等;对农产品进深加工。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山西多年来发展了煤炭、冶金、电力、焦炭、化工和建材等以资源为核心的资源型产业,其中煤炭、冶金、电力、焦炭成为四大核心传统主导产业。
材料二 2016年以来,受国内外市场需求明显下降、国际煤炭、钢铁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等影响,山西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成为影响经济和就业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山西的钢铁、煤炭行业压产能、调结构的任务迫在眉睫。
材料三 山西煤田分布图和山西煤炭的综合利用图。
(1)分析山西形成四大核心传统主导产业的区位条件。
(2)简析山西钢铁、煤炭行业要压产能、调结构的原因和措施。
【答案】(1)煤炭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政策支持
(2)原因:国内外煤炭、钢铁市场需求下降;煤炭、钢铁价格下跌;行业产能过剩。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美化环境;改善交通;发展科技
【解析】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以及图文信息的获取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山西产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和调整产业结构的原因和措施,需要结合到基础知识,抓住图中关键信息分析答题。
(1)煤炭、冶金、电力、焦炭是山西四大核心传统主导产业,区位条件主要从矿产资源、市场、交通、政策等方面分析。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储量大,埋藏浅,开采条件好;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所以市场广阔;山西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便于煤炭资源外运,此外具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和政府政策的支持。(2)由于煤炭能源地位的下降,国内外钢铁市场需求下降导致煤炭、钢铁价格下跌,行业产能过剩,因此煤炭、钢铁行业要去产能、调结构,措施主要是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美化环境;改善交通;发展科技等方面分析。
3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猕猴桃原产于我国,富含多种维生素及营养元素,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栽培价值,被誉为“水果之王”。新西兰将其引入栽培,并将改良后的优良品种称为“奇异果”,奇异果生长怕旱、怕风,宜栽植于湿润、疏松、深厚的土壤,果实的采收在秋季。新西兰奇异果产业从1904年开始一直到1988年,均处于自发、松散的种植、销售时期,产品主要出口到欧洲、美国、日本等地,出口量曾居世界第一。然而20世纪后半叶,新西兰奇异果产业遭受重创,濒临全军覆没。而在后起的猕猴桃生产国中,意大利猕猴桃产业发展尤为迅速,其猕猴桃产量自1989年以来一直高于新西兰。新西兰通过完善营销策略等一系列措施,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终于以“优质高价”的全新形象,以“ZESPRITM”的品牌名称,重新赢得了世界猕猴桃出口大国的地位。下图为新西兰北岛地形示意图和意大利位置示意图。
(1)说明20世纪后半叶新西兰奇异果产业遭受重创的社会经济原因。
(2)分析20世纪90年代意大利猕猴桃产量高于新西兰的原因。
(3)试推测新西兰为重新赢得世界猕猴桃出口大国的地位而采取的措施。
【答案】(1)果农各自为战的经营模式;其他国家种植规模扩大,销售市场受到冲击;产业链不完善和营销失利等。
(2)意大利属地中海气候,夏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的积累,猕猴桃品质更好,产量更高;意大利是亚热带水果传统种植区,种植经验更丰富;意大利适宜种植猕猴桃的地区范围大于新西兰;猕猴桃营养价值高,意大利国内市场需求量逐渐增大;意大利位于欧洲地区,距离市场近,交通更便捷。
(3)加大科技投入,改良和培育适合不同消费市场的新品种;扩大优质品种的生产与出口规模;实施特色品牌营销策略,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形成猕猴桃产、供、销等各环节有机结合起来的产业链。
【解析】本题以新西兰、意大利猕猴桃产业发展的相关材料为载体,考查农业发展条件、农业发展措施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1)根据材料提示,新西兰奇异果产业从1904年开始一直到1988年,均处于自发、松散的种植、销售时期,而在后起的猕猴桃生产国中,意大利猕猴桃产业发展尤为迅速,其猕猴桃产量自1989年以来一直高于新西兰。导致20世纪后半叶,新西兰奇异果产业遭受重创,可知由于新西兰果农以各自为战的经营模式,产业链不完善,而其他国家种植规模扩大,销售市场受到冲击。
(2)20世纪90年代意大利猕猴桃产量高于新西兰的原因主要从自然原因和社会经济原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意大利属地中海气候,夏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猕猴桃品质更好,产量更高,意大利适宜种植猕猴桃的地区范围大于新西兰。社会经济原因主要表现在亚热带水果传统种植区,种植经验更丰富,国内市场需求量逐渐增大,位于欧洲地区,距离欧洲市场更近,交通更便捷,所以20世纪90年代意大利猕猴桃产量高于新西兰。
(3)结合材料:新西兰通过完善营销策略等一系列措施,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终于以“优质高价”的全新形象,以“ZESPRITM”的品牌名称,重新赢得了世界猕猴桃出口大国的地位。可知,新西兰后来主要采取的措施包括通过加大科技投入,改良和培育适合不同品种,扩大优质品种的生产与出口规模,实施特色品牌营销策略,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形成猕猴桃产、供、销等各环节有机结合起来的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