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安徽省郎溪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10月)月考试题
展开安徽郎溪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10月)月考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界线划分的主要依据及其属性是( )
A.河流、明确的 B.湖泊、模糊的 C.交通线、模糊的 D.山脉、明确的
2.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该区域最适宜发展的是( )
A.化学工业 B.建材工业 C.电子工业 D.纺织工业
根据有效风能密度和有效风速全年累计小时数,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分为风能丰富区、较丰富区、可利用区和贫乏区。下图为我国部分区域四类风能资源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关于四地风能资源分布及原因的叙述,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①风能贫乏区;盛行中纬西风,地形闭塞
B.②风能较丰富区;盛行西南季风,地形平坦
C.③风能可利用区;盛行东南季风,地形闭塞
D.④风能丰富区;邻近冷气团源地,地形平坦
4.下列四地风能资源丰富程度与④地最接近的是( )
A.雅鲁藏布江谷地 B.黄土高原
C.东南沿海地区 D.四川盆地
2015年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积极推进年。下图为“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第5题。
5.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西部沿海地区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东部人口稠密,西部地广人稀
B.东部城市化进程快,西部城市化水平高
C.东部产业结构层次高,西部资源密集型产业发达
D.东部农业机械化程度高,西部农牧业发达
6.为了规划鸟类自然保护区,在获取了不同鸟类的觅食半径等资料后,准确划定保护区范围可以采用的效率最高的技术手段是( )
A.GIS B.GPS
C.RS D.手工绘图
7.在农业方面,运用遥感技术能够( )
①监测耕地变化 ②调查作物分布
③估测粮食产量 ④跟踪产品流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在下列选项中,可以利用全球定位系统监测的是( )
A.山体位移 B.地震震级
C.震源深度 D.地震烈度
目前遥感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资源普查、灾害和环境监测等领域。据此回答9~10题。
9.不同地物在同一光谱波段上的反射率差异越大,越容易区分。下图反映了甲、乙两类植物在生长期内两个波段上的反射率。在遥感影像上区分这两类植物,应该选择生长期内哪一天的影像最合适( )
A.第30天 B.第75天 C.第100天 D.第130天
10.如果用遥感技术来监测火灾,可以( )
A.用来预测引起火灾的原因 B.预测森林火灾的发生地点
C.预测森林火灾所造成的后果 D.及时探知火灾地点和范围
11.“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在数字城市规划中不能用于 ( )
A.分析应急避难场所数量 B.确定市区停车场的规模
C.决策公交线路合理布局 D.统计城市流动人口数量
目前我国每年需要通过远洋货轮进口大量铁矿石。下图所示区域是我国重要的铁矿石进口地。完成下题。
12.图示区域铁矿开采引发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
A.森林锐减 B.土地沙漠化 C.土地盐渍化 D.物种灭绝
下图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读图回答13~14题。
13.P地与Q地相比,P地( )
①年大风日数少 ②年降水量多 ③年降雪日数少 ④沙尘暴日数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4.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是( )
①截留水分 ②改变气候类型 ③削弱风力 ④改变植被类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15~16题。
15.“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
A.自然植被改善 B.风力侵蚀减弱
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16.“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下图为我国森林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7.A处森林遭到破坏给长江中下游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这主要体现了森林的功能是( )
A.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B.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C.吸烟滞尘、净化空气 D.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下图为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圆圈大小反映养分储量的多少,箭头粗细表示物流量的大小),读图,回答18~20题。
18.雨林生态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是图中的( )
A.a B.b C.c D.d
19.上图中a、b、c、d表示的地理事物,对应正确的是( )
A.a——枯枝落叶 B.b——土壤 C.c——生物 D.d——供给养分
20.雨林中土壤贫瘠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乏养分积累和补充
B.气候高温多雨,淋溶作用强
C.雨林植被的光合作用强烈
D.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
二、综合题(共50分)
21.读新疆地区图,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果核透明、味道甜美的“冰糖心苹果”产自新疆阿克苏地区。它每年的采摘时间严格控制在10月25日霜冻期之后,上市时间晚于普通苹果1~2个月,一上市便被抢购一空。
材料二 随着喀什经济开发区的成立,新疆逐渐成为吸引投资的热点区域。上海大众新一代桑塔纳已确定为新疆工厂生产的车型,并于2013年8月实现产品下线。
(1)指出新疆地区最突出的气候特征,并简述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8分)
(2)试分析阿克苏“冰糖心苹果”味道甜美的原因。(4分)
(3)简述新疆发展汽车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6分)
2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 荒漠化是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红色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等。其中,“石质荒漠化”主要是指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的土地退化现象;“红色荒漠化”主要是指在我国南方低山丘陵红壤分布区的土地荒漠化现象。下图是我国土地荒漠化地区分布示意图。
(1)说出甲、乙两地土地荒漠化相同的自然原因。(4分)
(2)指出造成甲、丙两地土地荒漠化的外力作用。(4分)
(3)说明乙地荒漠化对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4分)
(4)简述甲、乙、丙三地土地荒漠化治理的相同措施。(4分)
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 热带雨林就像若干块“翡翠”串成的“绿色腰带”环绕地球,对于维护全球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材料二 秘鲁从西向东分为三个区域:西部沿海地区、中部山地高原区和东部亚马孙热带雨林区。秘鲁农业人口比重较小,农业机械化水平低,粮食作物主要有玉米、水稻等,粮食不能自给,需要进口。
(1)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全球最大的原始热带雨林,请你具体阐述热带雨林的全球生态环境效益。(6分)
(2)近年来,亚马孙河流域的某些地区降水量减小了约20%。虽然亚马孙河流域的降水量减小了,但流入江河的水量及洪水发生的频率反而增大了,简述其原因。(4分)
(3)为了解决秘鲁粮食不足问题,有人建议在东部亚马孙热带雨林区大规模种植水稻,你是否赞成?说明理由。(4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D | C | D | C | B | A | A | A | A | D | D | B | A | C | C | D | B | A | B | A |
1.D 2.C 解析 第1题,由图知区域界线沿山脊线划分,行政区界线明确。第2题,由图知该地有高校园区,科技发达,有飞机场,交通便捷,森林公园,环境优美,适宜发展电子工业。
3.D 4.C 解析 第3题,我国风能集中分布区为内陆高原和沿海地区,从图示来看,④地处在内蒙古高原以北,接近冬季风源地、地形平坦,风能较为集中。第4题,东南沿海地区由于受到海洋的影响,风速较大,影响风力的因素较少。故风能也比较集中。
5.B解析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城市化进程快,产业结构层次和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西部沿海地区是欧洲西部,人口稠密,城市化水平高,产业结构层次高,农牧业发达,所以选B。
6.A解析 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由题中“在获取了不同鸟类的觅食半径等资料后”,可知已经无需应用GPS、RS来调查不同鸟类活动范围,只需利用GIS技术,将不同鸟类资料图层叠加,即可得出鸟类活动最集中分布区域,从而准确高效地划定保护区范围。
7.A解析 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遥感技术能够迅速获取信息,在农业生产中可以监测耕地变化,调查作物分布,估测粮食产量,因此选择A项;跟踪产品流向需利用GPS技术。
8.A解析 GPS可以测量山体的微小移动。
9.A 10.D 解析 第9题,读图可知,甲、乙两类植物的反射率曲线,无论是在波段1,还是在波段2,反射率差异最大的日期均在第30天左右。第10题,遥感技术可以用来监测和预警火灾,但不能预测火灾发生的原因和后果,但能及时探知火灾发生的地点和范围。
11.D解析GIS信息数据库主要是以地理事物的图表特征、属性特征等进行储存为主。GIS信息数据库无法统计人口流动数量。
12.B解析 开矿易造成植被破坏,加上当地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更易造成土地荒漠化。
13.A 14.C解析 第13题,图中P地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的特殊位置,形成了年大风日数少的现象。此处降水的水汽来源主要是太平洋,P地又位于东南水汽来源的迎风坡,地形促进了降水的发生。第14题,草方格沙障是利用作物秸秆固沙的工程措施,改变地表状况增加摩擦力从而削弱风力;干草也可以截留水分。
15.C 16.D解析 第15题,主要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由题干信息可知,“生态裂谷”的形成是由于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所致。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附近交错带地下水位相对较高,地下水由交错带流向绿洲区,C项正确。“生态裂谷”为环境退化现象,即自然植被退化、风力侵蚀增强,固定沙丘转为流动沙丘。第16题,主要考查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由题干信息可知,“生态裂谷”的出现是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所致,即水资源利用不当所致,故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17.B解析 A区域位于长江上游地带,森林遭到破坏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流中下游地区河道淤积,洪涝灾害频发,所以主要体现的是森林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
18.A 19.B 20.A
二、综合题(共50分)
21.(1)干旱。气候干旱导致河流稀疏,流程短,水量小;植被稀疏,多荒漠;土壤发育程度低,土壤贫瘠;风蚀地貌、风积地貌广布。(答出3点即可) (8分)
(2)该地晴天多,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采摘时间晚,苹果生长期长,有利于糖分积累。(4分)
(3)广阔、廉价的土地;矿产资源丰富;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改善;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优势;邻近中亚、西亚地区的国际市场优势。(答出3点即可) (6分)
22.(1)多山地丘陵,地形起伏较大(坡度大);降水集中,多暴雨;土层浅薄。(4分)
(2)甲地:流水侵蚀作用。丙地:风力侵蚀和堆积作用。(4分)
(3)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肥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加,泥沙淤积加重,洪涝威胁加大;生态环境恶化。(答出其中两点即可)(4分)
(4)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利用土地;植树种草,恢复植被;发展农业技术;因地制宜地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答出其中二点即可)(4分)
23.(1)维持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稳定大气成分;调节气候,保证全球气候的稳定;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保护地球上物种的多样性。(6分)
(2)由于植被破坏,植被对径流的调节作用减弱,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下降,水土流失加剧,所以流入江河的水量增大,洪涝灾害增加。(6分)
(3)赞成。理由:东部亚马孙热带雨林区地势平坦,终年高温多雨,复种指数高,水稻产量大。(或不赞成。理由:大规模种植水稻会导致亚马孙热带雨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秘鲁劳动力不足,不适宜发展精耕细作的水稻生产。)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