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湖北省公安县车胤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9月月考试题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63478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湖北省公安县车胤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9月月考试题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63478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湖北省公安县车胤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9月月考试题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63478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湖北省公安县车胤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9月月考试题
展开湖北省公安县车胤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9月月考
地理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组
读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非洲被称为“热带大陆”,主要原因是( )
A.非洲地势较高,造成气温较高 B.大部分地区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C.非洲岛屿较少,影响气温分布 D.非洲海岸线平直,海洋气流难于到达
2.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地中海气候
3.关于非洲气候类型分布特点的描述,最恰当的是( )
A.以赤道为轴,呈南北对称分布 B.从大陆中心向沿海四周更替
C.南北延伸,东西更替 D.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下图为印度粮食作物的分布状况。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4.有关图例表示正确的是( )
A.甲—水稻 乙—小麦 B.甲—小麦 乙—水稻
C.甲—玉米 乙—水稻 D.甲—水稻 乙—玉米
5.影响图中粮食作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生活习惯 B.饮食习惯 C.自然条件 D.劳动力多少
6.由图推测印度东北部传统主食为( )
A.面食 B.米饭 C.小米 D.玉米饼
巴厘岛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11月~次年3月为雨季。当地时间2017年2月9日晚,巴厘岛发生了山体滑坡。下图为巴厘岛地理位置及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7.巴厘岛雨季时盛行( )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8.巴厘岛发生此次山体滑坡的主要原因有( )
①持续性降水 ②过度砍伐森林
③位于板块交界地带 ④地势起伏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下图是中南半岛的山河和城市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9.下列有关中南半岛山河分布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山河南北纵列 ②山河东西横列
③山河相间 ④山环水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0.中南半岛的城市( )
A.大多沿海洋分布 B.大多沿河流分布
C.大多集中分布在南部平原 D.大多集中分布在北部山地
11.缅甸首都从仰光迁到内比都的最主要原因可能是为了( )
A.缓解内比都城市化问题 B.加强对内陆地区的管理
C.加强与东南亚国家合作 D.促进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农业开发
图示意世界甲、乙两个区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甲、乙两区域发展种植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
A.土壤;水源 B.光热;降水
C.风向;地势 D.地形;河流
13.下列关于甲区域所在大洲河流的特点与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河网较密,是因为陆地面积小
B.水量充沛,是因为降水量较多
C.无长河,是因为大陆轮廓曲折,又受山岭的限制
D.航运便利,是因为平原面积广,河流之间多运河
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是湄公河天然的蓄水池。湖泊的水位季节变化显著,湖里盛产300多种淡水鱼,湖东有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通。图示为洞里萨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4.洞里萨湖作为湄公河天然蓄水池的时期是( )
A.2-6月 B.5-9月 C.8-12月 D.11-次年4月
15.洞里萨湖鱼种繁多的主要原因是( )
A.大规模的外来物种入侵
B.人口稀少,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
C.湖泊水域环境复杂,饵料来源丰富
D.环境相对封闭,与外界联系少
下图为亚洲某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6.据图示信息推断,甲乙丙丁四个城市中,人口数量最多的应该是( )
A.丁城市 B.丙城市 C.乙城市 D.甲城市
17.针对该国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是( )
A.大面积营造水土保持林 B.调整农作物熟制
C.实施林草结合的防风固沙工程 D.广泛建设人工水域
18.下列结论的依据,所用图示信息正确的是( )
A.位于温带地区,导致该国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
B.降水稀少且呈带状分布,使该国植被景观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C.河流稀少,有内流河,所以该国为内陆国
D.中、东部城市分布较多,故该国中、东部为平原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19.图示区域西部沿海地区降水丰富,主要是由于( )
A.盛行西风受到地形抬升 B.受沿岸寒流影响
C.西南季风受到地形抬升 D.东南信风带来丰沛水汽
20.甲地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A.风力堆积 B.风力侵蚀
C.流水侵蚀 D.流水堆积
21.下列选项中,符合乙地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是( )
A.机械化水平高 B.粗放经营,商品率低
C.生产规模大 D.粮食单位面积产量高
慕尼黑地处德国西南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也为满足都市居民在生活、休闲、娱乐等方面的需求,在郊区农村实施了“绿腰带”项目。在慕尼黑的部分地区,尽可能做到退耕还绿,构建符合当地实际需要的群落生境组合,充分利用大都市所带来的可能性与机会实行“直接市场化力与“休闲休养区”,促进整个郊区农村在休养、农业与自然保护等方面的协同发展。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2.发展“绿腰带”项目的前提是当地拥有( )
A.大量可利用的荒地 B.都市居民的消费需求
C.发达的高速公路网 D.掌握现代科技的农民
23.德国发展“绿腰带”项目最主要的目的是( )
A.保持农业用地 B.满足农民文化休闲
C.美化农村环境 D.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24.在“绿腰带”地区适合种植( )
A.柑橘和水稻 B.蔬菜和玉米
C.小麦和鲜花 D.牧草和马铃薯
25.读中南半岛略图,下列关于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大部分地处热带、低纬度地区 ②热带雨林面积广大 ③世界上华人、华侨的主要聚居地之一 ④盛产水稻、咖啡、椰枣等热带作物 ⑤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 ⑥地势南高北低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第II卷(非选择题)
三、综合题
26.根据图文材料(下图为肯尼亚及毗邻国家略图,右图为左图中沿AB线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农业是肯尼亚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鲜花产业发展较快,出口鲜花约占欧盟市场的1/3。内罗毕主要工业部门有烟草、食品、纺织、制革等,蒙巴萨主要工业部门有炼油、修船、水泥等。肯尼亚航空业较为发达,与30多个欧美国家和地区通航。
(1)简述肯尼亚鲜花种植业的主要区位优势。
(2)分析图1中2000mm降雨高值区的成因。
(3)分析肯尼亚炼油工业主要分布在蒙巴萨的原因。
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巴基斯坦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以农业为主。该国气温普遍较高,降水比较稀少,南部沿海一带有沙漠分布,全境五分之三为山区和丘陵地,印度河流经巴基斯坦,印度河平原是该国重要的灌溉农业区。下图为巴基斯坦等高线地形图。
材料二 巴基斯坦降水量及主要棉区分布图
(1)棉花是巴基斯坦的主要经济作物,种植棉花的最大限制因素是______。
(2)巴基斯坦是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一个重要目的地,近年吸引我国电子产品制造的劳动
密集型产业转移,其突出的区位优势有哪些?
(3)巴基斯坦有东方的“水果篮”美称。水果种类多,从热带的香蕉、芒果到温带的桃子柿子等均有生产。分析巴基斯坦水果种类多、品质好的自然原因。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阿拉伯半岛气候干旱,无流区(即基本上不产生地表径流的地区)面积广大,地表径流贫乏,河流稀少,用水紧张。
材料二 图中甲图为阿拉伯半岛地区示意图,乙图为多哈气候资料统计图。
(1)从气候角度推测该区域河流特征。
(2)分析该地区无流区面积广大的原因。
(3)说出该地区解决用水紧张的主要途径。
2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示地区的地形特征。
(2)简析叶尼塞河流域西侧沼泽广布的原因。
(3)甲地农业生产以小麦种植为主,评价甲地小麦种植的自然区位条件。
参考答案
1.B 2.C 3.A
【解析】
1.非洲3/4的面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绝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气候普遍暖热,因而被称为“热带大陆”。故选B。
2.本题考查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通过读非洲气候分布图,根据分布范围对照气候类型,得出热带雨林、热带沙漠、地中海气候都不及热带草原气候面积最大,所以本题C为正确选项。
3.本题主要考查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赤道从非洲中部穿过,因此该洲纬度地带性明显,气候带以赤道为中心,呈南北对称分布,以热带雨林为中心,向南北依次分布着热带草原、热带沙漠和地中海气候,故本题选A。
4.B 5.C 6.B
【解析】
4.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水稻主要分布在恒河平原及沿海降水较多的地区,即乙处;小麦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西北部,降水较少地区,即甲处。所以选B。
5.根据印度的降水量图可知,水稻主要分布在恒河平原及沿海降水较多的地区,小麦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西北部,所以影响图中粮食作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自然条件。故选C。
6.据印度主要农作物分布区判断,甲是小麦分布区,乙是水稻分布区,印度的东北部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故印度东北部传统主食为米饭。故选B。
7.D 8.C
【解析】
7.因为11月~次年3月为当地雨季,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气压带风带南移,赤道以北的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在向左的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西北风,故D项正确。
8.巴厘岛发生此次山体滑坡正处雨季,降水时间长;岛上山地广布,坡度大;另外岛上旅游业等人类活动活跃,森林植被的过度砍伐也加剧了灾害的发生,所以的主要原因①②④,C项正确。
9.C 10.B 11.B
【解析】
9.从图中看中南半岛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分布,C正确。
10.从图中看中南半岛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分布,城市大多沿河流分布,B正确。
11.从图中看仰光位于沿海,内比都位于中部,迁都内比都最主要原因是为了加强对内陆地区的管理,B正确。
12.B 13.A
【解析】
12.根据经纬度和周边事物,可确定甲为西欧的荷兰,乙为中亚地区。甲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发展种植业的制约因素是光热不足,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所以降水不足是发展种植业的制约因素,故该题选B。
13.根据上题甲所在大洲为欧洲。欧洲河网较密,是因为欧洲西部降水较多且地形以平原为主且没有大的分水岭,故A说法错误;欧洲河流径流量大,是因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降水量大,所以B说法正确;欧洲陆地面积小、大陆轮廓曲折,受地形影响,所以不利于形成长河,故C说法正确;欧洲航运发达,因为河流径流量大,变化小,地形起伏小,流量平稳,且河流多运河相通,河网密布,故D说法正确,所以该题选A。
14.B 15.C
【解析】
14.图示区域属于热带气候,洞里萨湖作为湄公河天然蓄水池的时期是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的时期,是雨季,北半球在5-9月,B对。11-次年4月是旱季,湖泊补给河流,A、C、D错。
15.洞里萨湖鱼种繁多的主要原因是湖泊水域环境复杂,饵料来源丰富,适宜多种鱼类生存,C对。大规模的外来物种入侵、环境相对封闭,与外界联系少不是物种丰富的原因,A、D错。该地人口多,受人类活动影响大,B错。
16.B 17.C 18.B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环境差异。由图示降水量线可知:甲、丁两地的降水少,是干旱区,不适宜人口居住;乙地位于山区,地形条件差,不适宜居住;丙地降水较多,是半干旱区,地形平坦,临河,取水方便,适宜城市的形成发展,应是人口最多的城市。图示蒙古国,深居内陆气候干燥,水资源不足,荒漠化严重;该国降水稀少,不适合大面积营造水土保持林,应实施林草结合的防风固沙工程;应注重发展适合干旱气候的牧业;蒸发旺盛,不适合广泛建设人工水域。该国位于北温带北部,近冬季冷高压源地,导致该国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降水稀少且呈带状分布,使该国植被景观东西延伸、南北更替;该国不临海为内陆国,境内河流稀少,有内流河;该国中、东部为高原,中、东部较来平坦,城市分布较多。
16.由图示降水量线可知:甲、丁两地的降水少,是干旱区,不适宜人口居住;乙地位于山区,地形条件差,不适宜居住;丙地降水较多,是半干旱区,地形平坦,临河,取水方便,适宜城市的形成发展,应是人口最多的城市。选B正确。
17.图示蒙古国,深居内陆气候干燥,水资源不足,荒漠化严重;该国降水稀少,不适合大面积营造水土保持林,应实施林草结合的防风固沙工程;应注重发展适合干旱气候的牧业;蒸发旺盛,不适合广泛建设人工水域。选C正确。
18.该国位于北温带北部,近冬季冷高压源地,导致该国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A错;降水稀少且呈带状分布,使该国植被景观东西延伸、南北更替,B正确;该国不临海为内陆国,境内河流稀少,有内流河,C错;该国中、东部为高原,中、东部较来平坦,城市分布较多,D错。选B正确。
19.C 20.D 21.D
【解析】
19.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位于东南亚和南亚地区,西部为南亚,主要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西南季风,西南季风受到地形抬升,降水丰富,故选C。
20.读图可知,图示甲地区为湄公河三角洲,该地形形成的原因为流水的沉积作用,故选D。
21.读图可知,乙位于泰国,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机械化水平低,投入大量劳动力,商品率低,生产规模小,但是由于精耕细作,水热条件好,所以粮食单位面积产量高,故选D。
22.B 23.A 24.D
【解析】
22.由材料可知,绿腰带项目主要目的是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质的农产品和休闲场所,能够发展的前提应是市场需求,需要有城市居民的消费需求才能发展。故B正确。
23.材料“促进整个郊区农村在休养、农业与自然保护等方面的协同发展”说明“绿腰带”项目主要为保持农业用地,故A正确、D错误。“为满足都市居民在生活、休闲、娱乐等方面的需求,在郊区农村实施了“绿腰带”项目”显示发展“绿腰带”项目是为了满足城市居民的文化休闲,故B、C错误。
24.德国南部是大陆性气候,平均气温7月14~19℃,1月-5~1℃。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比较适合马铃薯、甜菜的种植,德国北部是是海洋性气候,有众多的平原和海洋气候,非常适合发展畜牧业。所以德国的南部种植业,主要有马铃薯、甜菜等,德国的北部主要发展畜牧业。故D正确。
25.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东南亚中南半岛上山脉、河流多由北向南延伸,形成了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点,自西向东有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湄南河、湄公河和红河,河流自北向南流,流入印度洋和太平洋。读图分析可知:中南半岛大部分地处热带、低纬度地区,故①正确;中南半岛地处低纬度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故②错误;中南半岛世界上华人华侨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故③正确;中南半岛上的各国均为农业国家,产柚木,橡胶、水稻、甘蔗、油棕、椰油、胡椒等,其中橡胶和油棕产量居世界首位,故④错误;中南半岛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故⑤正确;中南半岛地势北高南低,故⑥错误;依据题意,①③⑤ 正确,故答案选 C。
26.(1)气候温暖湿润;农业劳动力丰富;航空运输便利;市场广阔;地价较低等。
(2)印度洋暖湿偏东风经过维多利亚湖面,空气湿度增加 ;受山地阻挡,气流抬升,形成地形雨;赤道地区对流旺盛等 。
(3)肯尼亚缺乏石油资源,需要从国外进口;蒙巴萨拥有海港,海运便利;工业基础较好;位于沿海,环境承载力较大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影响降水的因素、工业区位因素的分析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因素。主要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劳动力、交通、市场、地价等方面进行分析。肯尼亚位于东非高原,土地面积广阔,这里是热带草原气候,常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气候温暖湿润。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多,劳动力丰富。经济水平低,土地面积广,所以地价低。从材料可知,航空运输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市场广阔。
(2)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影响降水的因素,主要从地形、大气环流。下垫面等因素进行分析。由图看出,2000mm降雨高值区分布在维多利亚湖西侧。从纬度看,受赤道低压控制,对流旺盛;从海陆位置看,东面印度洋暖湿气流在偏东风吹送下,经过维多利亚湖面,湿度加大,降水增多;从地形角度看,位于迎风坡,受山地阻挡,降下地形雨。
(3)本题主要考查工业区位因素的分析,主要从资源、交通、工业基础、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蒙巴萨主要工业部门有炼油、修船、水泥等,以重工业为主。重工业发展消耗能源多,而肯尼亚缺乏石油资源,需要进口,蒙巴萨有海港,海运便利,便于石油进口。重工业污染强,在沿海地区便于排污,环境承载力较大。
27.(1)水源(水源不足)
(2)人口众多,劳动力成本低;市场潜力大;地价较低;政策优惠。(任答三点即可)
(3)种类多:纬度较低且跨度较大;地形起伏大,垂直差异显著。品质好:光照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利于光合作用;灌溉条件好。
【解析】本题考查产业转移、农业区位。巴基斯坦产棉区主要分布在印度河流域,该流域主要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种植棉花的最大限制因素是水源(水源不足)。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主要有劳动力、市场、政策及内部交易成本等,分析时要考虑其劳动力、政策、市场等因素。影响水果种类和品质的因素主要是气候和地形因素,分析时结合其地形、气候的影响。
(1)产棉区主要分布在印度河流域,该流域主要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种植棉花的最大限制因素是水源(水源不足)。
(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主要有劳动力、市场、政策及内部交易成本等;巴基斯坦人口众多,劳动力成本低,适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口多、市场潜力大;经济欠发达,地价较低;政府的政策优惠,吸引外资企业。
(3)影响水果种类和品质的因素主要是气候和地形因素;纬度较低且跨度较大;巴基斯坦西部、北部多高山,中东部是平原,地形起伏大,垂直差异显著,气候变化大,适合发展不同温带带的水果种植;大部分地区纬度低、太阳高度大,高原山地海拔高,光照资源丰富;大部分地区晴天多,昼夜温差大,利于光合作用,利于水果合成糖分;中部河流为种植业提供了水源,灌溉条件好。
28.(1)终年高温,温差较大;降水稀少,冬季降水稍多。
(2)河流稀少;流量小;无结冰期。
(3)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的范围广;干旱气候面积大,降水少,地表径流少;气温高,蒸发旺盛;沙漠广布,下渗严重;高原面积广,地形单一,受海洋水汽影响小。
(4)合理利用地下水;海水淡化;发展节水农业;倡导水的循环利用;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
【解析】试题考查阿拉伯半岛的自然地理特征
(1)气候特征可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来描述,从图中看多哈全年高温,气温年较差小;降水少,冬季稍多。
(2)因该地全年高温,河流没有结冰期;降水少,河流稀少,流量小。
(3)无流区面积广大因为该地区降水少、蒸发旺盛;该地区大部分地区位于20°N~30°N之间,是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影响,气候干旱降水少,地表径流少;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沙漠广布,下渗严重。
(4)解决水资源紧张的途径可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来回答;开源如合理利用地下水、海水淡化等;节流如发展节水农业、加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等。
29.(1)西部平原为主,东部高原山地为主;地势东高西低、南高北低,起伏较大。
(2)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冬季长而寒冷,夏季温暖短促;年降水量集中于夏季(或7、8月份)且较少;气温年较差大。
(3)淩汛河水易泛滥;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地下冻土发育,不利下渗;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4)利:地势相对较平坦;土壤肥沃,利于种植业发展;河流经过,灌溉水源充足;夏季水热组合较好好,日照时间长,能满足作物一年一熟
弊:纬度高,易低温冻害 (或全年热量不足)。
【解析】(1)地形特征的描述主要考虑两个方面:①主要地形类型以及分布;②地势起伏状况。结合图中等高线分布即可作答。
(2)甲地位于60°N附近大陆内部,因此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气候特征主要从气温、降水特征,水、热配合状况以及气温日较差、年较差等方面考虑。结合“甲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即可作答。
(3) 沼泽的形成要考虑四个因素:水源、地形(排水)、蒸发量、下渗。叶尼塞河流域西侧:①水源:叶尼塞河的凌汛作用使得河水溢出河床;②地形:位于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形平坦,不利于水流的排出;③蒸发量:纬度位置高,蒸发量小;④下渗量:冻土广布,不利于水流的下渗.。
(4)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条件主要有: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其中气候又包括光照、热量和降水等方面。影响类题目应从有利和不利两面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