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广西北流市明瑞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5月月考试卷(解析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63434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广西北流市明瑞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5月月考试卷(解析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63434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广西北流市明瑞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5月月考试卷(解析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63434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广西北流市明瑞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5月月考试卷(解析版)
展开广西北流市明瑞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5月月考
地理试卷
第Ⅰ卷 选择题(1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春季某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图中低压中心向东移动。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 图中此时湖面的风向主要为( )
A. 东南风 B. 东北风
C. 西南风 D. 西北风
2. 未来几天内,P地天气的变化,正确的是( )
A. 气压先升高后降低 B. 气温先升高后降低
C. 风力由弱变强,再变弱 D. 前次降水强度大于后次
【答案】1. D 2. B
【解析】
【1题详解】
图中此时湖面附近的气压梯度力指向为自西向东,受到向右的地转偏向力作用,风向右偏成西北方向,选D。
【2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P点首先会受到暖锋天气系统的影响,当锋面过境时,会有阴雨、升温现象;锋面过境后,天气明朗,气温上升,气压下降。P点再稍后一段时期,会受到冷锋天气系统的影响,当锋面过境时,可能出现大风、降温、雨雪、沙尘暴等天气;冷锋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上升,天气晴朗。一般冷风降水强度大于暖锋,且图示冷锋处等压线密集,降水强度较大,据此分析选B。
秘鲁鲲是一种栖息于东南太平洋的小型中上层鱼类,上升流形成的冷水区域为其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环境。秘鲁鲲主要被用来制作鱼粉(一种蛋白饲料)。下图示意南美西岸某海域某时段表层海水温度分布。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该区域水温会有异常变化。(厄尔尼诺现象的基本特征是太平洋沿岸的海面水温异常升高,海水水位上涨,并形成一股暖流向南流动。它使原属冷水域的太平洋东部水域变成暖水域,结果引起海啸和暴风骤雨,造成一些地区干旱,另一些地区又降雨过多的异常气候现象)。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 图示时段内,在甲、乙、丙、丁四片海域中,最有利于秘鲁鲲栖息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4. 有经验的渔民会追随鱼群捕捞。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最能反映渔民捕捞秘鲁鲲线路变化的是( )
A. 向北 B. 向南
C. 向西 D. 原地不动
5. 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
A. 世界大豆价格上涨 B. 当地大量渔民失业
C. 食鲲海鸟大量死亡 D. 当地鱼粉加工繁忙
【答案】3. B 4. B 5. D
【解析】本题考查厄尔尼诺现象。
【3题详解】
有图可判断该地是南美洲西海岸秘鲁区域,秘鲁鲲生长的环境是上升流形成的冷水区域,因此应当寻找温度低的地方,正确答案选D,丁地温度较低,适合秘鲁鲲的生长。
【4题详解】
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东南信风减弱,因此冷海水上泛的速度以及范围都有所减弱,冷水整体区域偏南,因此鱼群分布也整体偏南,所以最能反映渔民捕捞秘鲁鲲线路变化的是向南。正确答案选B。
【5题详解】
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东南信风减弱,冷海水上泛范围都有所减弱,带来的饵料较少,鱼群可能减少,导致渔民失业,当地鱼粉不可能加工繁忙,食鲲海鸟大量死亡,世界大豆可能会减产,价格上涨,ABC正确,D错误,选D。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图中等高距均为20米,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6. 图示河流岸边A处的居民观察日出最佳的时间(地方时)可能为( )
A. 3月21日6时左右 B. 6月22日5时左右
C. 9月23日5时左右 D. 12月22日6时左右
7. 图中河流的流向为( )
A. 东北流向西南 B. 西北流向东南
C. 西南流向东北 D. 东南流向西北
8. 图示河段水文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含沙量大 B. 春季有凌汛现象
C. 流量年际变化大 D. 全年流量比较稳定
【答案】6. B 7. A 8. D
【解析】
【6题详解】
图中A处处于河谷,其东西和东南侧海拔较高,东北侧是宽广的水域。其中春秋二分日出正东,太阳会被东侧的山地所阻挡,故AC可排除;冬至日日出东南,东南侧的山地同样会阻挡太阳,故D错。夏至日日出东北,湖面与太阳相辉映,故B正确。
【7题详解】
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凸向相反,故有东北流向西南,A正确,其余选项可排除。
【8题详解】
南方地区降水量多,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A错。我国南方地区的河流冬季均温在0°C以上,故不会结冰,也不会有凌汛现象,B错;该河段上游分布有湖泊,湖泊能够调节径流,故该河段的径流变化小,流量稳定,故C错误,所以该题选D。
短视频是指时长在一分钟内,用户可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实时分享的视频形式。近年来,短视频成为全民热捧的传播方式。不少城市借助短视频的传播,实现城市形象的优化,一跃成为“网红城市”。下图是某短视频APP统计2016-2018年国内某市短视频上传量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图中短视频上传量高的区域有可能为( )
①商业中心 ②工业园区
③住宅小区 ④旅游景区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0. 该市城市空间分布形态的主导因素是( )
A. 河流、地形 B. 地形、交通
C. 交通、河流 D. 资源、地形
11. 下列短视频的内容,最不可能出现在该市的是( )
A. 地铁在高架桥上跨河而过 B. 高楼俯拍的建筑物错落有致
C. 汽车在山岭隧道中穿梭 D. 公交站周围布满了共享单车
【答案】9. B 10. A 11. D
【解析】
【9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 不少城市借助短视频的传播,实现城市形象的优化。因此短视频上传量高的区域应为城市的标志性所在,商业中心人口众多,经济活动高度集中,为城市的脸面,旅游景区环境好,为城市的形象,因此两地短视频上传量高。故选B。
【10题详解】
城市一经产生,就占据着一定的地表空间,并在各种自然、人为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下,形成一定的用地轮廓形态。据图可知,视频上传量高的区域多沿河流分布,且据等高线可知,多沿地势较低的地区分布,而视频上传量高的区域代表城市的中心,因此该市城市空间分布形态的主导因素是河流和地形因素。故选A。
【11题详解】
据材料知,不少城市借助短视频的传播,实现城市形象的优化。因此短视频应为城市积极发展的一面。公交站周围布满了共享单车,可能会导致城市交通拥堵,不属于城市积极发展的一面,是“城市病”的表现。故选D。
第Ⅱ卷 综合题(160分)
二、综合题。
(一)必考题:共135分。
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廊桥又称风雨桥,是在桥上加盖廊屋的特殊桥梁。闽浙山区迄今留存不少古廊桥。当地采伐后的木材,需经一段时间的自然晾干才能用作建桥木料。清乾隆年间建于图中甲处的古廊桥,建成不久即毁于山洪。数年后,在图中乙处重建并保留至今。下图示意闽浙山区某地地形及廊桥景观。
(1)依据当地自然条件,说明廊桥设有廊屋的作用。
(2)分析甲处古廊桥当年被山洪冲毁的自然原因。
(3)乙处重建古廊桥采用“夏伐秋晾”的安排。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其合理性。
(4)当地建筑古廊桥多采用木制构件,而少采用较为坚硬且防腐性能更好的石料,分析其原因。
【答案】(1)当地太阳辐射强,冬暖夏热,降水丰富,空气湿度大,建桥木料易变形、腐烂,加廊屋可以为行人遮阳、挡风、避雨,防水、防潮和防晒,保护桥梁。
(2)该地当年受连续强降水影响,引发特大洪水,甲处河道弯曲且由宽变窄,致使河流流速加快,水位暴涨,对桥造成强大冲击;丙冲沟的地势陡峻,遇强降水引发大量携带泥沙、石块、树木等杂物的洪流摧毁桥梁。
(3)夏伐:夏季降水丰富,河水水位高,流速快,便于采伐区的木料顺河漂流至桥址。秋晾:秋季降水较少,天气干燥,利于木料晾干。
(4)当地森林资源丰富,建桥的原料丰富;相对于石材,木料更轻便,不仅便于运输,且易于加工,建造成本低。
【解析】本题以闽浙山区某地地形和廊桥景观图为背景,考查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本题主要考查廊屋的作用。由材料分析可知,该地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较多;而且由于纬度较低,太阳辐射较强,因此,加廊屋可以为行人遮阳、挡风、避雨。
同时由于该地降水多,空气湿度大,建桥木料易变形、腐烂,建设廊屋防水、防潮和防晒,保护桥梁
(2)本题主要考查甲处古廊桥当年被山洪冲毁的自然原因,主要从甲处山洪的强度来分析。主要从该地的降水、河道和地势等方面进行分析。该地当年受连续强降水影响,引发特大洪水;甲处河道弯曲且由宽变窄,致使河流流速加快,水位暴涨,对桥能够造成强大冲击;丙冲沟的地势陡峭,遇强降水引发大量携带泥沙、石块、树林等杂物的洪流摧毁桥梁。
(3)读图分析可知,采伐区主要位于河流的上游,山区道路交通不便,因此木材的运输主要靠水路运输,该地为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量大,河流水位高,流速快,便于运输;秋季该地降水少,气候干燥,降水少,利于木料晾干。
(4)本地位于山区,交通不便,为了降低建设难度和建设成本,使用便于加工和便于运输的木材;另外,该地森林资源丰富,原料丰富。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哥本哈根面积97km2,人口67.2万,平均海拔30m,在哥本哈根,骑自行车不仅是一种交通手段,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据统计,哥本哈根市区有自行车65万辆,自行车道429km,自行车停放点4.8万个,55%的市民骑车上班,63%的国会议员骑车上班,是名副其实的“自行车之都”。
材料二 太平洋生蚝属于广温性贝类,对水温的适应性较强,一般在水温-3-32℃范围内均能生存,主要分布于低潮线至水深20米的浅海区,生蚝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口感嫩滑,有“海洋牛奶”之美称。目前丹麦被太平洋生蚝这一新物种入侵,肆意疯长,对当地生态造成极大破坏。2017年4月24日,丹麦驻华大使馆的微博上发布了一篇文章,“生蚝长满海岸,丹麦人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来丹麦海岸吃生蚝,约吗?”很快这条徽博成为了当日热门,中国网友们纷纷对此表示:“生蚝天敌在中国”,“愿漂洋过海去救灾”。
材料三 下图世界某区域图
(1)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哥本哈根成为“自行车之都”的原因。
(2)分析太平洋生蚝在丹麦西海岸大量繁殖的原因。
(3)面对丹麦生蚝危机,广大网友建议将生蚝出口到中国,你认为此举是否可行?请表明观点并阐述原因
【答案】(1)原因:①城区地形平坦,方便骑行;②城区出行距离较短,适合骑行;③自行车的基础设施完善(自行车道长、停车点多);④公民环保意识强(或国家政策的鼓励)。⑤自行车低碳环保,机动灵活。
(2)①海岸线漫长,浅海面积广,光热条件较好,利于生蚝生存;②多条河流入海口,泥沙沉积,利于浮游生物生长,饵料丰富;③北大西洋暖流流经,水温适宜,利于越冬;④当地天敌少,人们捕捞少。
(3)可行。①将丹麦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中丹贸易发展。②减缓生蚝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压力,促进当地生态平衡③增加就业,增加收入④中国消费市场广阔,而丹麦供过于求,两国可优势互补,不可行①丹麦生蚝可能不符合中国人的口味,市场难以打开②距离较远,运输成本高,导致价格较高,市场竞争力弱③生蚝对保鲜要求高,导致保鲜成本高④冲击中国本土海鲜养殖业,不利于中国本土海鲜养殖业的发展。
【解析】
(1)据材料一可知,哥本哈根面积较小,城区出行距离较短,适合骑行;平均海拔30m,城区地形平坦,方便骑行;在哥本哈根,骑自行车不仅是一种交通手段,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公民环保意识强,且自行车低碳环保,机动灵活;国家自行车道长,自行车停放点多,自行车的基础设施完善。因此哥本哈根成为“自行车之都”。
(2)据材料二中生蚝的生长习性可知,生蚝属于广温性贝类,对水温的适应性较强,一般在水温-3~32℃范围内均能生存,主要分布于低潮线至水深20米的浅海区。据材料三图可知,丹麦西海岸海岸线漫长,浅海面积广,光热条件较好,利于生蚝生存;且多条河流入海口,泥沙沉积,利于浮游生物生长,饵料丰富;以及北大西洋暖流流经,水温适宜,利于越冬;当地天敌少,人们捕捞少,因此大量繁殖。
(3)此题为开放性试题,正反均可言之有理即可。赞同应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角度分析。将丹麦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中丹贸易发展。减缓生蚝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压力,促进当地生态平衡;增加就业,增加收入;中国消费市场广阔,而丹麦供过于求,两国可优势互补。不赞同应从市场角度分析,丹麦生蚝可能不符合中国人的口味,市场难以打开;距离较远,运输成本高,导致价格较高,市场竞争力弱;生蚝对保鲜要求高,导致保鲜成本高;冲击中国本土海鲜养殖业,不利于中国本土海鲜养殖业的发展。
(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2道地理选考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4.【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研学旅行是一种探究学习与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广东(揭阳)望天湖生态旅游度假区距离市中心约15公里,占地1万亩,省道335直达景区,区内自然生态资源丰富,分为乡村游乐、农业观光、湖滨度假、生态保育和中药茶园五大功能区,集生态农业观光、养生度假、商务接待、自然科普、四季花海等功能为一体,多次成功举办冬夏令营活动,成为揭阳中小学生开展研学活动的热门景点。
结合相关信息,分析望天湖成为揭阳中小学生开展研学活动热门景点的原因。
【答案】望天湖旅游资源类型丰富,有利于开发多样的研学课程;望天湖基础设施完善,安全性强;望天湖多次举办冬夏令营活动,有举办研学活动的经验;位于揭阳近郊,距离消费市场近;省道335直达景区,交通便利,研学交通成本低。
【解析】望天湖自然生态资源丰富,五大功能区基础设施完善,多次成功举办冬夏令营,经验丰富,距离市中心约15公里,距离近,交通便利。
15.【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2018年11月2日,在上海市静安区某违停非机动车堆放现场,数万辆各色共享单车杂乱堆放在一起,场面壮观,网友将其称为“共享单车坟场”,广州、武汉、厦门、福州等多个城市出现了数十个这样的“坟场”。据上海市静安区交通委介绍,该区从今年 1 月开始清理违规停放的共享单车,统一收集运送至该停车场,通知各家单车企业前来交涉,但至今未有一家企业前来领取。长期风吹雨淋,很多单车锈蚀十分严重。信息显示,每台共享单车管理成本将近10元,后续处置面临困难。
简述“共享单车坟场”对城市环境的不利影响。
【答案】①堆放共享单车,占用城市用地;
②侵占公共环境,影响城市环境美观;
③搬运管理等行政成本较高;
④社会资源浪费严重;
⑤锈蚀老化车身和脱落零部件可造成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
【解析】数万辆各色共享单车杂乱堆放在一起,场面壮观,网友将其称为“共享单车坟场”,广州、武汉、厦门、福 州等多个城市出现了数十个这样的“坟场”。城市的“共享单车坟场”,堆放共享单车,会占用城市用地,侵占公共环境,影响城市环境美观。信息显示, 每台共享单车管理成本将近 10 元,后续处置面临困难。搬运管理等行政成本较高。长期风吹雨淋,很多单车锈蚀 十分严重,造成社会资源浪费严重。锈蚀老化车身和脱落零部件,可造成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