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月考八(6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月考八(6月月考)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中华哲水蚤是我国近海重要的浮游动物,其生存繁殖受水温影响显著(一般要求水温低于27℃),广泛分布于黄海和东海水域。近些年的研究发现,受季风海流作用中华哲水蚤每年2月出现在南海水域,9月份便消失。左图是南海北部海域海流分布示意图,右图是海南岛东侧海域夏季表层水温随距离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 夏季海南岛东侧近岸海域水温偏低的主要原因是
A. 距离陆地较近 B. 太阳辐射较弱
C. 上升海流较强 D. 陆地径流较多
2. 夏季,海南岛东部海域中华哲水蚤的数量变化及分布规律是
A. 数量减少,集中于近海 B. 数量减少,集中于远海
C. 数量增多,集中于近海 D. 数量增多,集中于远海
3. 秋季,在图示水域没有发现有中华哲水蚤分布。主要原因是
A. 水蚤因营养物匮乏而消亡 B. 水蚤随季风海流向北迁徙
C. 夏季因鱼类大量捕食而绝迹 D. 盛夏水蚤因水温升高而死亡
【答案】1. C 2. A 3.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水温变化的因素及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地理信息及知识迁移能力,总体难度一般。
【1题详解】
夏季海南岛东侧近岸海域水温偏低,主要是受西南季风影响,导致离岸风,海水上泛,C对。距离陆地近的地区大陆性特征明显,受大陆的影响,气温较高,A错。太阳辐射没有近岸和远岸的区别,B错。陆地径流一般会使得水温升高,D错。故选C。
【2题详解】
由于中华哲水蚤适宜生活的温度在27°以下,夏季随着水温升高,不适宜其生存,所以夏季数量减少,同时,由于近岸地区水温较远海低,更加适合其生存,所以集中在近海地区,故选A。
【3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中华哲水蚤广泛分布于黄海和东海水域,南海海域纬度低,夏季水温高,所以秋季,在图示水域没有发现有中华哲水蚤分布是由于夏水蚤因水温升高而死亡,故选D。
普洱茶是以云南省当地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由茶农采用特定工艺、经发酵后加工制成。 在以马驮为主要运输方式的时代,普洱茶要借助路上运输时间进行二次发酵。如今“渥堆发酵”技术可将普洱茶漫长的自然发酵时间缩短为 45 天左右。“渥堆发酵”是指将晒青毛茶堆 放成一定高度后洒水,上覆麻布,使之在较高的温度、偏低的降水量的环境中发酵 24 小时 左右。勐海县号称“普洱茶圣地”,位于云南省最南端,很多普洱茶企业都争相在勐海县设厂,即使不设厂,也要把发酵车间设在勐海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催生普洱茶“渥堆发酵”技术的原因是
A. 气候适宜发酵 B. 传统经验丰富
C. 运输时间缩短 D. 原料优质丰富
5. 在勐海县最好的发酵时间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6. 很多普洱荼生产企业争相在勐海县设厂的原因是
A. 加强企业协作 B. 共用基础设施
C. 提高企业知名度 D. 利用当地独特环境
【答案】4. C 5. A 6. D
【解析】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和材料信息获取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对于茶业的影响,云南气候对于茶业的影响,茶企布局的因素分析,需要结合基础知识,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分析答题。
【4题详解】
根据材料,在过去由于运输时间较长,普洱茶有充足的发酵时间,而现代交通快捷,不能很好的发酵普洱茶,故交通运输时间变化催生了普洱茶“渥堆发酵”技术。C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5题详解】
“渥堆发酵”的环境要求是气温较高,降水量较少,而该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春季 3~5 月份,降水较少,气温较高,非常适合发酵。A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6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很多普洱茶企业都争相在勐海县设厂,即使不设厂,也要把发酵车间设在勐海县”说明勐海县独特的发酵环境是吸引企业布局的主要原因。D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2018年天猫“双十一”再创新纪录,其多形态、多业态的“分钟级配送”渐成新物流常态。相比往年,更多消费者享受到了“午夜下单,早晨收件”的物流体验,截至11月11日上午8时,全国有263个城市(舍港澳台)已经签收包裹。天猫“双十一”是一次商业、支付、物流与服务等社会商业基础设施的大考,大量包裹高效送达的背后,是中国快递物流业数字化、智能化全面升级的体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消费者能够享受到“午夜下单,早晨收件”的物流体验主要得益于
A. 发货网点集中 B. 网购支付快
C. 技术手段高 D. 包裹重量轻,体积小
8. 截至11日上午8时,消费者收到包裹最多的城市可能是
A. 上海 B. 乌鲁木齐
C. 合肥 D. 海口
9. 仓储与配送是电子商务末端的服务,影响仓储区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 货源、市场 B. 市场、科技
C. 地租、交通 D. 货源、劳动力
【答案】7. C 8. A 9. C
【解析】
【7题详解】
消费者能够享受到物业下单,早上送达主要得益于电商的发展,以及交通科技的进步,因此下单速度快,并且物流运送配置较快,C对。发货网点并不集中,描述错误,跟包裹的质量体积大小无关,且支付手段的快慢无关,ABD错。故选C。
【8题详解】
消费者收到的包裹越多,说明该城市的消费能力越强,也就是经济越发达。上海市我国第一大城市,经济实力强大,因此正确答案选A。
【9题详解】
仓储区即仓库,也就是工业区要求占地面积广阔,并且交通便利城市空间结构中影响工业区分布的主要因素就是地租水平,以及交通通达度,因此正确答案选C。仓储区不一定要接近市场、劳动力、货源,与科技无关,ABD错误。故选C。
2018年7月18日,我国首个10万千瓦级电池储能电站在江苏镇江正式并网投运。这个大型的城市电网“充电宝”,只用两个月就建成了,可以在用电低谷时充电储能,用电高峰时释放电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我国下列地区中,最适合建设大型电池储能电站的是
A. 南沙群岛 B. 内陆风电基地
C. 横断山区 D. 沿海火电基地
11. 抽水蓄能电站与电池储能电站都具备将电能大规模储存起来的功能。与抽水蓄能电站相比,电池储能电站
A. 建设周期长 B. 选址要求高
C. 不易大规模推广 D. 发展潜力大
12. 建设大型电池储能电站的意义是
A. 有利于环保但没有经济效益 B. 为经济建设生产巨大电能
C. 将能源跨越时空进行分配调节 D. 增加电网运行的不稳定性
【答案】10. B 11. D 12. C
【解析】本题考查储能电站的区位、不同类型储能电站的特征及建设储能电站的意义,
【10题详解】
电池储能电站的主要功能是调节发电站与用户之间的供需关系,所以四个选项 中最适合建设大型电池储能电站的地区是内陆风电基地,风能发电站是利用大气运动发电的,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发电量与用户需求量之间的矛盾较大,建设大型电池储能电站可以有效利用风能;南沙群岛和横断山区用电量少,对电能的调节和存储需求较小,且横断山区水力发电量大,对电能的调节采用抽水蓄能电站为佳;火电站可以人工控制发电量。 B正确。
【11题详解】
与抽水蓄能电站相比,电池储能电站建设周期短,A错误;水电站选址对自然环境要求高,电池储能电站选址对自然条件要求不高,一般只考虑电能和用户需要,B错误;电池储能电站适宜大规模推——C错误;目前我国电池储能电站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潜力大,D正确。
【12题详解】
大型电池储能电站本身不能发电,但它将能源跨越时空进行分配调节,保证电网运行的稳定性;由于供电高峰期和低谷期电价存在差异,且能有效减少电力浪费,所以大型储能电站具有经济效益。C正确。
下图为某山地甲、乙、丙三地平均气温、年降水量资料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3. 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丙地位于山地的背风坡
B. 该山地位于赤道附近
C. 流经该山地所在大陆西岸的洋流为暖流
D. 该山地东坡出现永久性积雪的海拔约为5300m
14. 根据气温和降水状况判断,在甲地最可能分布的自然带是
A.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 亚寒带针叶林带
C. 温带草原带 D. 热带雨林带
【答案】13. D 14. C
【解析】
【13题详解】
因丙地年降水量较多,应位于迎风坡,故A项错误;海拔2000米处1月的气温为-3°C,那么山麓地带的气温最高位3°C,所以不可能位于赤道附近,故B项错误;该山地海拔2000米的1月气温为20°C,海拔约为5300米的气温为0.2°C,所以不会出现永久性积雪,C项错误;而因同海拔的西侧气温高于东侧,所以流经西岸的洋流为暖流,增温增湿,D项正确。
【14题详解】
根据甲的气候资料图分析甲是温带草原气候,所以自然带是温带草原带,故B项错误;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所对应的自然带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故A项错误;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亚寒带针叶林带,故C项错误;热带雨林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热带雨林带,故D项错误。
2018年10月9日,位于北京延庆区的海坨山(主峰海拔约为2241m,素有“中国的富士山”之称)开始出现降雪天气,“海坨戴雪”的美景提前上演。“海坨戴雪”景象通常出现在每年的11月到次年5月。海坨山山体岩石多为花岗岩,山中多峡谷,山沟、山脚下到处都有河流、泉水。读海坨山自然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2018年10月“海坨戴雪”景象提前出现的原因是
A. 冷空气到来较早 B. 山顶水汽蒸发量增大
C. 降水量较往年偏少 D. 山顶海拔高,气温较低
16. 海坨山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举办地之一的有利条件最可能是
A. 垂直自然带谱较完整,风光秀丽 B. 山顶的积雪夏季才会融化
C. 灌木带面积较大,便于规划路线 D. 坡度适当且积雪厚度较大
17. 海坨山地貌形成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A. 岩浆喷出、断裂抬升、风化侵蚀 B. 断裂下陷、流水沉积、岩浆侵入
C. 岩浆侵入、断裂抬升、流水侵蚀 D. 变质作用、流水沉积、断裂抬升
【答案】15. A 16. D 17. C
【解析】本题考查冬季风、冬奥会选址及地貌形成过程。
【15题详解】
秋季亚洲高压开始形成,冬季风开始南下,“海坨戴雪”提早出现主要是冬季风到来较早,形成冷锋天气造成的,A正确;气温降低,水汽蒸发量减小B错误;海坨戴雪应是降水量较往年偏多,C错误;山顶海拔高是一直存在的现象D错误。
【16题详解】
海吃山自然带谱并不完整A错误;海吃山主峰海拔约为2241m,其与山麓地区的温差约为13.5 ℃,当山麓地区温度在13.5 ℃以上时,山顶积雪就会融化,故不到夏季就会融化,B错误;灌木带由于植被覆盖率高,不易规划路线,C错误;坡度适当且积雪厚度大有利于冬奥会雪上运动的进行,D正确。
【17题详解】
海吃山山体岩石多为花岗岩,为岩浆侵入作用形成;山沟、山脚下泉水众多,为断层结构,岩层断裂上升形成山地;海吃山所在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区,山中多峡谷,山沟、山脚下 到处都有河流,流水侵蚀作用强。C项正确。
青海省共和县塔拉滩于2017年建成世界最大的龙羊峡水光互补光伏产业园,实现了水电与光伏发电的完美结合。该地以流动沙丘为主,光伏产业发展促进了生态改善,植被不断恢复,沙丘移动明显减缓。回答下面小题。
18. 光伏板需要不定期清洗,该地光伏板清洗频率最高的季节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19. 光伏产业促进了塔拉滩的植被生长,关键是因为太阳能电池板
A. 阻挡风沙,减弱流水侵蚀 B. 反射阳光,改善光照条件
C. 吸收热量,增加土壤温度 D. 减弱蒸发,提高土壤水分
【答案】18. A 19. D
【解析】
【18题详解】
光伏板上的污渍灰尘来自于风沙吹来的沉积物,其多少与大气质量有关。夏秋季节降水稍多,且地表植被覆盖率较高,大气中的灰尘较少,大气质量好;冬季地表封冻,风中的尘土相对较少,但春季风沙大,且地表植被少,大气中的灰尘较多,此季节清洗次数最多,选A。
【19题详解】
沙丘广布地区植被生长的关键要素是水分条件。减弱风力不会直接导致植被生长;太阳能电池板因遮挡阳光会降低土壤温度,电池板下的光照条件相对较差,据此ABC错。塔拉滩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多晴天,太阳辐射强,地表蒸发强,太阳能电池板能遮挡阳光,减弱蒸发,提高土壤湿度,促进草类生长,故选D。
一般情况下,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是向上输送的,表现为蒸发过程。而在特定情况下,水汽可能会在地表或土壤中凝结而向下输送,这就是逆湿现象。荒漠中的绿洲在夏季是一个冷源和水汽源。绿洲周边存在绿洲风。完成下面小题。
20. 下列地区,最容易出现逆湿现象的是
A. 绿洲边缘的荒漠 B. 荒漠边缘的绿洲
C. 绿洲中心 D. 荒漠中心
21. 夜晚逆湿出现概率大,原因是夜晚
A. 绿洲风最弱,水汽不容易消散 B. 地表温度低,蒸发弱,易凝结
C. 绿洲风最强,由绿洲输送的水汽多 D. 地表温度低,近地面大气中水汽多
22. 我国西北地区的逆湿现象可能
A. 导致沙漠扩大 B. 改善土壤条件
C. 导致降水增多 D. 加剧风力侵蚀
【答案】20. A 21. B 22. B
【解析】
【20题详解】
在特定情况下,水汽可能会在地表或土壤中凝结而向下输送,这就是逆湿现象。选项地区中,最容易出现逆湿现象的是绿洲边缘的荒漠,水汽凝结后下渗快,A对。荒漠边缘的绿洲上、绿洲中心地区,水源较多,下渗较慢,以向上蒸发、蒸腾为主,B、C错。荒漠中心空气干燥,水汽含量太少,无法凝结,D错。
【21题详解】
夜晚逆湿出现概率大,原因是夜晚沙漠降温快,地表温度低,蒸发弱,水汽易凝结下渗,B对。夜晚风吹向绿洲,绿洲温度较高,水汽不容易凝结,A、C错。夜晚地表温度低,近地面大气中水汽不会增多,更易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D错。
【22题详解】
我国西北地区的逆湿现象可能使土壤中水分含量增大,改善土壤条件,B对。土壤水分条件改善,可能沙漠缩小,A错。逆湿现象,使蒸发量减少,降水可能减少,C错。土壤湿度增大,风力侵蚀减轻,D错。
因“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陕西省自2011年开始实施为期十年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涉及约280万人(其中陕南240万人,陕北39.2万人)。目前,陕西省已进入易地扶贫搬迁的“建设决战”阶段,预计2020年全部完成搬迁任务。读陕西省三大区域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3. 陕西省实施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从人口迁移的形式上看主要属于
A. 生态移民 B. 战争移民
C. 经济移民 D. 政治移民
24. 有关陕北、陕南贫困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陕南常暴雨成灾,内涝严重 B. 陕南红壤广布,土地贫瘠
C. 陕北石漠化严重 D. 陕北水资源缺乏
25. 陕西易地扶贫搬迁会使
A. 迁出区环境承载力下降 B. 迁入区人口就业率下降
C. 陕西省城镇化率提高 D. 陕西省环境人口容量减小
【答案】23. A 24. D 25. C
【解析】
【23题详解】
读图可知,异地扶贫搬迁的人口为陕南240万人,陕北39.2万人,陕南地区主要位于秦岭山区,自然环境条件差,陕北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气候干旱,降水少,生态环境脆弱,导致贫困人口密集,实施的异地扶贫搬迁主要是由于生态环境问题导致的,属于生态移民,故选A。
【24题详解】
陕南地区位于秦岭山区,地势较高,不易发生内涝,A错。陕南地区为黄棕壤,B错。陕北地区主要是气候干旱,沙漠化严重,并非是石漠化,石漠化主要在我国喀斯特地区,C错。陕北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D对。故选D。
【25题详解】
陕西易地扶贫搬迁不会影响迁出区的环境承载力,A错。迁入区由于大量人口迁入,环境压力增大,迁入人口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使得城镇化率提高,就业率上升,B错,C对。人口迁移属于省内人口迁移,不会对陕西省的人口容量产生影响,D错。故选C。
二、综合题(共50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降雨侵蚀力,是指降雨引起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闽东南地区西部为山地,东部为平原丘陵区,土壤以花岗岩性红壤、赤红壤为主,土层薄,细碎岩石颗粒较多。闽东南地区是福建省经济中心,也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降雨侵蚀力是该地区引起水土流失的重要外在驱动力。下图为闽东南月均降雨侵蚀力与降雨量的年内分布图。
(1)简述闽东南降雨量与降雨侵蚀力的关系,并分析二者的年内变化特征。
(2)分析闽东南7月份降雨侵蚀力较5-6月份低的原因。推测8月份降雨侵蚀力较高的原因。
(3)指出闽东南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答案】(1)关系:闽东南降雨量与降雨侵蚀力的大小呈正相关关系。
年内变化特征:两者年内变化较大,季节分配不均匀,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时间均呈双峰变化规律(或呈M型分布规律),主要集中在5-8月份。
(2)6月份,东南季风逐渐增强,锋面雨带北移,闽东南进入雨季,降雨量大、时间长且强度大,导致降雨侵蚀力增大;7月份,锋面雨带北移,闽东南受副热带高气压脊控制,降雨量减少,降雨侵蚀力随之减小。8月份,东南沿海一带进入台风多发季节;受台风雨影响,降水量大且多暴雨,降雨侵蚀力达到峰值。
(3)闽东南多山区,地形崎岖,坡度陡;降雨量大且集中,降雨侵蚀力强;不合理开发山地资源导致植被破坏,森林覆盖率下降;土层薄,土质疏松,土壤极易遭受侵蚀,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解析】
(1)月降雨侵蚀力与月降雨量密切相关,从图中可以看出闽东南降雨量与降雨侵蚀力的大小呈正相关关系。
年内变化特征:两者年内变化较大,季节分配不均匀,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时间均呈双峰变化规律(或呈M型分布规律),主要集中在5-8月份。由图可以看出,研究区域内月均降雨量和降雨侵蚀力均随着月份的变化呈现双峰式分布,从1-6月份,降雨侵蚀力逐月增大,到6月份达到第一个峰值,7月份下降,8月份的降雨侵蚀力回升到第二个峰值,9月份又有所降低,10月份以后急剧减少,直至年底降水侵蚀力达到年内最小值。降雨侵蚀力较大的是5-8月份占全年侵蚀力的绝大部分,而降水量同样主要集中于5-8月份,上述现象主要与闽东南地区的地理位置及降雨特征有关。闽东南地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主要集中于春夏两季。春夏之际,由于受东南季风带来的大量暖湿气流影响,降雨丰沛,7月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干旱少雨,8月份,随着台风的到来,降水量又大幅度回升,其它月份雨量较少,降雨侵蚀力也降低。
(2)主要与锋面雨带的移动和副高控制有关。6月份,东南季风逐渐增强,锋面雨带北移,闽东南进入雨季,降雨量大、时间长且强度大,导致降雨侵蚀力增大;7月份,锋面雨带北移,闽东南受副热带高气压脊控制,降雨量减少,降雨侵蚀力随之减小。我国福建夏秋季节多台风,台风带来的暴雨侵蚀力强。8月份,东南沿海一带进入台风多发季节;受台风雨影响,降水量大且多暴雨,降雨侵蚀力达到峰值。
(3)水土流失的原因(一)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这些自然因素必须同时处于不利状态,水土流失才能发生与发展,其中任何一种因素处于有利状态,水土流失就可以减轻甚至制止,地形多在山区,地貌多在陡坡,植被很差,土壤是土层薄,土质疏松,土壤极易遭受侵蚀,气候是多暴雨,或降雨时间长。
(二)人为因素:主要是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利用,如乱砍滥伐、毁林开荒、顺坡耕作,草原超载过牧,以及修路、开矿、采石、建厂,随意倾倒废土、矿渣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这些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可以使地形、降雨、土壤、植被等自然因素同时处于不利状态,从而产生或加剧水土流失。闽东南多山区,地形崎岖,坡度陡;降雨量大且集中,降雨侵蚀力强;不合理开发山地资源导致植被破坏,森林覆盖率下降;土层薄,土质疏松,土壤极易遭受侵蚀,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2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福建省云霄县背山面海,种植枇杷的条件优越,枇杷产量大、品质好,2001年获“中国枇杷之乡”的美誉。云霄枇杷树根系浅,枝繁叶茂,性喜温暖,花期为11—12月,冬季低温会影响开花结果;果实转熟期,表面易受强日照灼伤;枇杷果皮薄嫩,果肉柔软多汁,不易储存,鲜果上市期短。枇杷套袋技术(果农把枇把幼果装入特制纸袋)、枇杷与茶叶间种技术得到广泛推广。每年3—4月,当地举办以“浪漫云霄、欢乐采摘”为中心的枇杷节。下图示意云霄县位置范围。
(1)云霄县是我国枇杷越冬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分析该县枇杷越冬条件好的原因。
(2)风害是影响云霄县枇杷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分析该县夏秋季节枇杷树容易受到风害的原因。
(3)简述果农把枇杷幼果装入特制纸袋对实现枇杷高产增收的作用。
【答案】(1)纬度较低,太阳辐射较强;临近海洋,冬季气温受海洋增温调节作用影响;(北、西、南)三面环山,冬季受寒潮(强冷空气)的影响小;背风坡气流下沉(焚风效应)产生增温作用。
(2)枇杷树根系浅且枝繁叶茂,抗风能力差;夏秋季节多台风;背山面海向东南开口的(马蹄形)地形,与夏秋季东南风风向一致,(地形产生狭管效应)加剧了风势。
(3)枇杷果皮薄嫩,套袋可以减少果皮外伤、防止果实被强日照灼伤,使果实保持良好的外观;套袋能有效地防止低温的影响;可以防止鸟啄果实,提高产量;防止病虫害(减轻农药污染),有利于提高枇杷品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意在考查学生结合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总体难度不大。
(1)根据材料,枇杷性喜温暖,云霄县纬度较低,冬季气温较高。临近海洋,冬季气温受海洋增温调节作用影响,低温天气少。北、西、南三面环山,冬季受北方寒潮(强冷空气)的影响小。结合河流流向判断,位于山脉背风坡,气流下沉,焚风效应产生增温作用。所以称为是我国枇杷越冬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
(2)枇杷树根系浅且枝繁叶茂,抗风能力差。该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夏秋季节多台风活动。背山面海向东南开口的马蹄形地形,受夏秋季东南风影响大,地形产生狭管效应,加剧了风势。所以该地夏秋季节枇杷树容易受到风害。
(3)根据材料,“枇杷果皮薄嫩,果肉柔软多汁”套袋可以减少果皮外伤、防止果实被强日照灼伤,使果实保持良好的外观。套袋能有效地防止低温的影响。可以防止鸟啄果实和病虫害,减轻农药污染,有利于提高枇杷产量和品质。
28.旅游地理
黑龙江漠河县的北极村是我国最北的边境小镇,有“神州北极”之称。这里古风淳朴,静溢清新,景色宜人。中俄大界河——黑龙江起源于漠河,江水晶莹,曲折回环,顺流而下,尽览两岸秀丽景色和异国风光;漠河原始森林繁茂葱郁,山风送爽,林莽飘香,野外探险,篝火野宿尽添大自然神秘的色彩;古老的漠河,历史文化渊远流长,满清和日伪时期的古迹遗址随处可见,尤以慈禧太后的“胭脂沟”和“古黄金之路”闻名于世。每逢夏至前后,前来观赏“北极光”和“极昼”的游人络绎不绝。
说明我国北极村发展旅游的资源优势和北极村不适宜进行大规模旅游开发的理由。
【答案】资源优势: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资源价值高;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组合好,资源集群效应好。
理由:纬度高,生态环境脆弱,一旦遭到破坏很难恢复,直接威胁动植物的生存;适宜旅游的时间短,旅游设施维护费用高;属于边境小镇,旅游基础设施较差,旅游接待能力有限;距离发达地区较远,客源市场较小;外来文化对当地传统文化易造成冲击,干扰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
【解析】旅游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及人文资源,资源优势主要从资源种类及地域组合和集群状况进行分析。“中俄大界河、原始森林繁茂葱郁”自然资源丰富。同时“历史文化渊远流长,满清和日伪时期的古迹遗址随处可见,尤以慈禧太后的“胭脂沟”和“古黄金之路”闻名于世”说明人文资源丰富,集群状况好。不适宜大规模旅游开发的理由主要从接待能力、基础设施及生态环境保护角度分析。由于北极村纬度高,气候寒冷,生物量小,生态环境脆弱,一旦遭到破坏很难恢复,直接威胁动植物的生存;且大部分时间气候寒冷,适宜旅游的时间短。属于边境小镇,旅游基础设施较差,旅游接待能力有限;从市场距离看,距离发达地区较远,客源市场较小;当地民风淳朴,外来文化对当地传统文化易造成冲击,干扰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等,所以不适宜大规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