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甘肃省白银市2019届高三模拟(二)(解析版) 试卷
展开甘肃省白银市2019届高三模拟(二)
第I卷(选择题)
本试卷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8年7月6日,美国对中国部分输美商品加征关税,中国随之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汽车在15%的基础上再加征25%关税。2018年7月10日,美国特斯拉公司决定在拥有世界上最健全汽车供应链体系的上海市独资建设集研发、制造、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超级工厂,规划年产50万辆高档纯电动整车。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促使特斯拉公司在我国建超级工厂的主要原因是该公司为了( )
A. 及时缓和中美贸易摩擦的矛盾 B. 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新能源
C. 提高产品在我国的市场竞争力 D. 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劳动力
2. 特斯拉公司选择在上海市建超级工厂的主要原因是上海市( )
A. 汽车产业基础好 B. 水陆交通便利
C. 劳动力的素质高 D. 居民购买力强
3. 特斯拉超级工厂在上海建成投产后,对我国纯电动汽车企业的主要影响是( )
A. 亏损加重,大量倒闭 B. 创新技术,加快产品升级换代
C. 向上海集聚,加强协作 D. 走出国门,到其他国家投资生产
【答案】1. C 2. A 3. B
【解析】
考查工业区位因素,产业转移的原因,产业转移的影响。
【1题详解】
根据材料知,因中美贸易摩擦,原产于美国的进口汽车关税上涨幅度大,进口汽车销售成本增加,价格升高,其在中国汽车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中国市场一直以来对特斯拉有着巨大诱惑,目前中国已是特斯拉在美国以外的最大市场。而特斯拉公司在我国建立工厂,可避开贸易关税,减少内部交易成本,大幅度降低成本,提高产品在我国市场的竞争力,扩大在我国电动汽车的销售市场,C正确。故选C。
【2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上海拥有世界上最健全汽车供应链体系,汽车产业基础好,因此特斯拉公司选择上海建厂。故选A
【3题详解】
由材料知,特斯拉超级工厂是独资建设的生产高档纯电动车的工厂,与我国制造一般纯电动车的企业不同,不会吸引我国纯电动汽车企业向上海聚集,参与协作,C错误。特斯拉公司在上海建成投产后,高档车价格降低,使得国内纯电动汽车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我国纯电动汽车企业想要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必须要创新技术,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提高自身竞争力。故选B。
某旅行者在下面左图地区旅游,发现甲地分布着以泥土混合茅草盖成、圆形墙体厚达80厘米的“蜂巢屋”(下右图)。当地居民说:“土塔每半年便要修补一次,要不然会溶掉的。”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 对当地土塔“溶掉”起重要作用的大气环流是( )
A. 副热带高气压带 B. 东南信风带
C. 盛行西风带 D. 季风环流
5. 蜂巢屋“圆形墙体厚达80厘米”的主要目的是( )
①隔热,降低夏季室内温度
②御寒,抵御冬季严寒
③防潮,保持夏季屋内干燥
④加固,抵御雨水侵蚀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4. C 5. D
【解析】
【4题详解】
造成土塔溶解的主要原因应该是水汽,据图示意该地位于地中海东岸,属于地中海气候,特点为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湿润。故土塔应在冬季溶解较快因为冬季地中海气候区受盛行西风影响,C正确。
【5题详解】
该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湿润,较厚的墙体主要是在炎热的夏季隔热降低室内温度①正确。冬季使当地降水较多土制建筑容易受到雨水冲刷侵蚀而被破坏较厚的墙体有利于抵御雨水防止建筑受损④正确。该地位于亚热带,冬季气候温和无需御寒,②错误。夏季炎热干燥无需防潮,③错误。故选择D。
亚速海是世界上最浅的海,海水盐度低,沿岸有常年存在的海流,海底地形普遍平坦,冬季盛行偏北大风。西部有狭长的沙嘴(从陆地凸入海中的狭长沙滩)与锡瓦什湾相隔(如图)。锡瓦什湾海水盐度很高,大部分水体深度在0.5米到1米之间,海底有厚达5米的淤泥,由于微生物的作用,常散发出腐败的气味,夏季尤臭。1920年11月7日,苏俄红军步兵突破了被防守克里米亚半岛的白军自恃为“天险”的锡瓦什湾,打响了解放克里米亚半岛的战役。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 “沙嘴”面积增加最快的季节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7. 关于夏季锡瓦什湾“尤臭”的自然原因,描述错误的是( )
A. 沙嘴阻挡了内外海水交换 B. 夏季蒸发量大、降水少,湾内水位浅
C. 夏季气温高,微生物生长活跃 D. 夏季亚速海的洋流较弱
8. 推测当时白军自恃锡瓦什湾为“天险”的原因,错误的是( )
A. 湾内地形起伏大,地势险要 B. 湾内淤泥深厚,不利于行进
C. 冬季风强劲且寒冷,水温低 D. 湾面宽阔,涉水强渡难度大
【答案】6. B 7. D 8. A
【解析】
第1题,“沙嘴”是由泥沙淤积形成,主要从泥沙来源、搬运作用、堆积作用(流速变慢)三个角度分析,注意流速越慢时沉积越多。第2题,“臭”的原因主要和淤泥、微生物有关。夏季“尤",即味更浓,原因和水少、风弱,自净能力弱有关。第3题,“天险”也就是通过较难,联系材料所给时间及图像信息,主要从水面宽、水温低、淤泥多、水浅(不利于船只通行)、水"臭”等角度分析。
【6题详解】
根据图示及材料可知,沙嘴的形成与河流携带泥沙入海、海流搬运、锡瓦什湾海底地平水浅、海流所携带的泥沙容易沉积等有关。由材料可知,亚速海冬季盛行偏北大风,风力强劲,泥沙被搬运到沙嘴以外区域,夏季因风力弱、海流趋缓,泥沙沉积较多,“沙嘴”面积增加快,故B项正确。
【7题详解】
根据材料,“海底有厚达5米的淤泥,由于微生物的作用,常散发出腐败的气味,夏季尤臭。”说明臭味主要来自水中淤泥以及沉积物的腐烂,夏季气温高,微生物生长活跃。“尤臭"说明气味难以扩散。由亚速海的经纬度和地理位置可知,其为地中海气候,夏季蒸发量大,降水少,湾内水位更浅;沙嘴阻挡了湾内外海水的交换,夏季风力较弱,稀释作用弱,臭味浓度大,难以扩散;该地的海流常年存在,海流位于海湾以内的亚速海,对海湾“尤臭”影响较小,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8题详解】
锡瓦什湾成为“天险”,说明该海湾有许多不利于苏联红军涉水的因素。由材料可知,湾内淤泥黏重深厚,不利于步兵行进;冬季风强劲且寒冷,水温低;湾面宽阔,涉水强渡难度大;水位浅,不利运兵船通行;气味腐臭,不利于人员长时间逗留;海湾内地形平坦,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
柬埔寨的洞里萨湖是一个水量季节变化很大的大湖。洞里萨湖北部的吴哥通王城两边有两个巨大的长方形人工湖—西池和东池。这两个大水池并不是在地面挖坑形成的,而是在地面上四面筑起土墙形成高于地面的水库,是著名的古老的灌溉工程。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9. 这两个地上水库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
A. 雨水 B. 地下水
C. 湖泊水 D. 人工提水
10. 这两个地上水库能有效发挥灌溉作用的时间是( )
A. 2~6月 B. 5~9月
C. 8~12月 D. 11~次年4月
11. 当洞里萨湖沿岸地区水稻种植面积最广时,下列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我国也达到最广的( )
A. 甘蔗 B. 油菜
C. 棉花 D. 花生
【答案】9. C 10. D 11. B
【解析】
9题详解】
由图可知,地上水库在洞里萨湖丰水期时位于水位线以下,洞里萨湖的湖水为地上水库补给水源;到了枯水期,地上水库又位于水位线以上,可利用地势将地上水库的水源灌溉稻田,故选C。
【10题详解】
地上水库能有效发挥灌溉作用的时期是枯水期,也就是当地的旱季。而柬埔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11-次年4月为旱季,故选D。
【11题详解】
当洞里萨湖沿岸地区水稻种植面积最广时为枯水期,也就是北半球的冬春季节,此时我国油菜种植面积最广,B正确;甘蔗、棉花、花生主要在夏半年生长,A、C、D错。
第II卷(非选择题)
本试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2-13题为必考题,每个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4-15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粤港澳大湾区是继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之后的世界第四大湾区。一般而言,湾区经济发展主要经历了港口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创新经济四个阶段。粤港澳大湾区陆地面积、常住人口、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分别占全国的0.6%、0.5%、12.1%,有三个港口排名世界前十。2017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将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级区域战略,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是泛珠江经济协作区规划的升级,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下图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示意图。
港珠澳大桥总长55千米,是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是迄今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主体工程由6.7千米的海底沉管隧道和长达22.9千米的桥梁工程组成,隧道两端建有东、西两个人工岛。大桥于2009年12月正式动工,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珠海举行。习近平出席仪式并宣布大桥正式开通。
(1)简述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引领我国经济发展引擎的主要条件。
(2)根据深圳港湾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为其经济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3)从自然环境角度简析建设港珠澳大桥面对的主要困难。
【答案】(1)粤港澳地理位置优越,海运条件好,对外经贸合作便利;通过发达的水路交通网,能带动广阔经济腹地(泛珠江流域)的发展;工业发达,第三产业比重高,资金雄厚,基础设施完善,国家政策支持,对外联系经验丰富,引领经济发展的能力强。
(2)提升港口服务水平;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先进制造业的比重,发展高端服务业(创新设计的服务业);加强区内外合作,加工环节向西部地区转移,利用香港对外经贸的渠道(开拓对外经贸集道);注重环境保护;加大开放力度。
(3)海洋多风浪、大雾,施工和保障难度较大;海洋沉积物深厚,桥墩埋设深度大;处于多台风地区,工程防台风标准高;海洋空气中的水汽盐分高,桥梁防腐蚀标准高。
【解析】
【整体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地理。(1)成为区域发展引擎的条件从位置、交通、与周边地区的经济联系及自身地位、产业基础、政策支持等有关,据此结合区域具体实际作答。(2)深圳港湾经济发展应向高效益的综合阶段迈进。因此应注重提升第三产业比重,提高区域 开放水平等。(3)本区修建大桥要考虑到海域多风浪、大雾,海洋沉积物深厚,多台风、大气中的水汽盐分高,从而在施工和桥梁上做出对策。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玫瑰湖位于达喀尔市(热带草原气候)偏北方向30多千米处,没有水源与外界相通。每年某个季节,水中的微生物和外来骤增的矿物质在充足阳光作用下发生反应,呈现出如同绸缎一般的粉色,玫瑰湖的名称也由此而来。
材料二: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形象化称呼,中国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受迪拜酋长办公室的邀请和委托,在当地开展耐旱海水稻实验种植,2018年5月实验种植获得成功。
材料三:近年来死海面积急剧萎缩,面临“死海将死”的局面,人们计划修建“红海—死海运河”,引红海水入死海。下面左图为西亚北非部分区域示意图,中图为计划修建的“红海—死海运河”示意图。
材料四:埃塞俄比亚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大部属埃塞俄比亚高原,中西部是高原的主体。下面右图为埃塞俄比亚人口密度分布图。
(1)玫瑰湖呈粉色时所处的季节,并分析其成因。
(2)指出迪拜开展耐旱海水稻实验种植的优势条件。
(3)说明“红海—死海运河”修建后对死海及其周边地区带来的生态环境效益。
(4)指出埃塞俄比亚人口的分布特点,并推测其主要气候原因。
【答案】(1) 季节:冬季;原因:①地处低纬热带,全年高温,有利于微生物繁殖;②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该地受东北信风带影响,处于旱季,光照充足;③东北信风带来撒哈拉沙漠的沙尘,带来充足的矿物质。
(2)①热带沙漠气候,光热充足;②沿海地区,地势低平;③经济发达,资金充足;④政府政策支持(任答3点)
(3) ①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②加强对周边气候的调节;③加快水中污染物质的净化速度(增强水体自净能力);④美化环境。
(4) 分布:①分布不均,中北部、南部多,四周少;②集中在中部地区(中部高原区);原因:位于低纬高原,气温较低、凉爽。
【解析】
【分析】该题组考查北非及西亚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及区域相关问题。
【详解】第(1)题,玫瑰湖呈粉色要在充足的阳光作用下,所以要在热带草原气候的旱季,即北半球的冬季。从玫瑰湖呈现粉色的发生来看,其原因与湖中微生物、昼增的矿物质和充足的光照有关,具体成因是①地处低纬热带,全年高温,有利于微生物繁殖;②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该地受东北信风带影响,处于旱季,光照充足;③东北信风带来撒哈拉沙漠的沙尘,带来充足的矿物质。第(2)题,农业优势区位条件从地形、气候、技术、资金和政策方面分析,具体到迪拜开展耐旱海水稻实验种植的优势条件是①热带沙漠气候,光热充足;②沿海地区,地势低平;③经济发达,资金充足;④政府政策支持等。第(3)题,死海及其周边地区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是气候干旱,面临水资源短缺、湖泊面积萎缩等生态环境问题,“红海—死海运河”修建后将增加死海及其周边地区的淡水资源,到来的生态效益有①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②加强对周边气候的调节;③加快水中污染物质的净化速度(增强水体自净能力);④美化环境。第(4)题,由人口密度图分析埃塞俄比亚人口的分布特点是分布不均,中北部、南部多,四周少;集中在中部地区(中部高原区)。热带地区的人口城市选择在气候凉爽的高原地区。
14.[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新华社2018年12月20日讯,泰国旅游部门及业界19日举行仪式,欢迎今年到泰的第1000万名中国游客,庆贺赴泰中国游客人数创历史新高。据统计,2017年共有超过3500万人次外国游客赴泰旅游,其中中国游客超过980万人次。下图为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泰国入境旅游人数统计图。
归纳泰国入境旅游人数的季节变化特点,并解释其原因。
【答案】特点:季节分布不均,12月至次年3月为旺季,其余月份相对为淡季,但7—8月形成一个次高峰。
原因:泰国(为热带季风气候)11月后进入旱季,较适宜室外旅游,11月份后主要客源地国(中国)进入冬季,其国内旅游活动受限制,前往温暖的热带地区愿望强烈。7—8月正值主要客源地国(中国)的暑假,游客闲暇时间增多。
【解析】
【分析】本题以泰国入境旅游为材料背景,主要考查旅游人数的季节变化以及成因,难度较低,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详解】变化特点需从整体上把握,注意整体的变化特点、极值(最大最小)以及过程中的突变。读图分析可知,泰国入境旅游人数的季节变化较大,12月至次年3月为旺季,其余月份相对为淡季,但7—8月形成一个次高峰。
旅游人数季节变化特点,主要从泰国的气候、游客的时间等方面进行分析。泰国为热带季风气候,11月后进入旱季,较适宜室外旅游,11月份后中国进入冬季,中国的国内旅游活动受限制,前往温暖的热带地区愿望强烈。7—8月正值中国的暑假,游客闲暇时间增多。
15.【地理一一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生物基材料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材料之一,可以在多个领域替代石化塑料、化纤、橡胶等材料。位于河南省南乐县生物基材料产业园的河南龙都天仁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弥漫着浓浓的玉米香味。令人惊讶的是,从生产线“走”下来的并非美味的食品,而是白色的塑料袋。这种望料袋是用玉米(秆)淀粉中提取的原料生产的,使用后埋在地下3至6个月,可全部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不会污染环境。
阐述生物基材料加工业发展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意义。
【答案】一是变废为宝,物尽其用。以往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的废弃物,秸秆做生物基材料的原料可以实现变废为宝,物尽其用;二是减少石油资源的消耗,减轻石油进口压力。以往合成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主要原料是石油,以农作物秸秆生产生物基材料,可减少石油的消耗,减轻进口压力;三是减轻和避免环境污染。秸秆燃烧、石油消耗、合成燃料使用后的废弃物都会带来环境污染,而生物基材料可降解为无害物质,避免了环境污染。
【解析】
【详解】生物基材料加工业发展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意义从资源回收再利用、减少能耗、减轻和避免环境污染等方面分析。具体而言,生物基材料加工业可以将农作物秸秆变废为宝,物尽其用:可以减少石油资源的消耗,减轻石油进口压力;还可以减轻和避免环境污染。秸秆燃烧、石油消耗、合成燃料使用后的废弃物都会带来环境污染,而生物基材料可降解为无害物质,避免了环境污染。
【点睛】生物基材料加工业发展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意义从资源回收再利用、减少能耗、减轻和避免环境污染等方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