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河北省保定市2019届高考二模试卷(解析版)
展开河北省保定市2019届高考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
3D打印即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它是一种以数学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望料等可合材料,通过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该技术在球宝、鞋类、工业设计、建筑、エ程和施工(AEC)、汽车、航空航天、医疗以及其他领域都有所应用。由于其与信息网络技术深度融合,给传统制遗业带来变革性影响。如图示意各国家和地区3D打印技术应用的市场份。据此完成1~3题。
1.影响3D打印技术应用全球格局的首要因素是( )
A.市场需求 B.政府政策 C.交通运输 D.科技水平
【分析】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土地、水源、原料、燃料(动力)、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政策等。主要的五种指向型工业:原料指向性、市场指向型、劳动力指向型、技术指向型和动力指向性。
【解答】解:从文字材料和地图可以看出,影响3D打印技术应用全球格局的首要因素是技术。
故选:D。
2.与欧美相比,我国发展3D产业的最大优势是( )
A.劳动力廉价丰富 B.科技水平高
C.市场潜力大 D.原料充足
【分析】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1)自然因素:土地、水源。(2)社会经济条件:原料、运输、劳动力、市场、动力、政府政策等。
【解答】解:3D打印即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它是一种以数学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望料等可合材料,通过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与欧美相比,我国发展3D产业的最大优势是市场潜力大。
故选:C。
3.3D打印技术的普及将给传统制造业带来的影响是( )
A.生产布局分散化、本地化
B.生产联系更加紧密
C.大幅度提高生产成本
D.提高传统制造业门槛
【分析】本题考查3D技术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组要注意审读材料,明确3D打印技术的特点,应用原理,进一步推测其拓展应用的限制条件,发展前景和对传统工业的冲击。传统工业占地面积大,生产过程复杂,对原料、交通等要求高,工业联系紧密等,3D打印技术颠覆了传统工业的生产,使其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解答】解:3D打印技术使零部件等的生产不用机械等进行加工,直接打印成型,因此工业生产趋于分散;可以实现就地打印就地销售,A对;3D技术简化生产过程,使生产联系不再紧密,B不对;3D生产技术简化生产过程,缩短生产周期,大大降低生产成本,C不对;3D技术的推广使传统工业的生产制造变得简单,门槛较低,D不对。
故选:A。
再生稻是在一季稻成熟之后,只割下稻株上约的部位,收取稻穗,留下下面的植株和根系,施肥和培育,让其再长出一季稻子,大约2个月后水稻便可成熟收割。据此完成4~5题。
4.与同样收两季的双季稻相比,再生稻更受当地农民们的欢迎,主要原因是( )
A.产量更高 B.品种更优 C.有机无污染 D.省时省力
【分析】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气候、地形、水源、土壤、市场、技术、交通运输、政策、劳动力等。
【解答】解:再生稻是指头季水稻收获后,利用稻茬上存活的休眠芽,采用适宜肥水管理技术和一定的栽培管理措施使之萌发为再生蘖,进而抽穗、开花、结实,再收获一季水稻的种植模式。与同样收两季的双季稻相比,再生稻更受当地农民们的欢迎,主要原因是省时省力。
故选:D。
5.再生稻在我国最适宜种植的区域是( )
A.华北平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东北平原
【分析】根据温、光、降水等气象指标,可将我国再生稻种植区域划分为5个气候生态带(以下各地种植面积为1999年统计数据):(1)华南再生稻作带:包括广东、广西、海南等省(自治区),该区的气候特点是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水稻安全生育期长。(2)华东南再生稻作带:包括福建、江西、浙江、台湾等省,该区的气候条件仅次于华南再生稻作带。(3)华中再生稻作带:包括湖南、湖北两省,湖南省主要分布在洞庭湖区低洼渍水区等,湖北省的荆州地区是全省再生稻发展最早、面积最大、单产最高的地区。(4)华东再生稻作带:包括安徽、江苏,目前安徽省仅有1.33万公顷,主要分布在皖南的宣城地区。(5)西南再生稻作带:包括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省(直辖市),总面积为45. 3万公顷,占全国总面积的64%。
【解答】解:结合再生稻的定义可以判断,再生稻在我国最适宜种植的区域是长江中下游平原。
故选:B。
马里思岛(如图)位于西南印度洋海岭西南端,全年寒冷多风,年平均降雨量2400mm~3000m,年平均雨日约320天,军见无云晴日,夏季和冬季的气候相差不大,植被主要是草和若、地衣,没有树木。据此完成6~8题。
6.该岛的成因类型是( )
A.冲积岛 B.火山岛 C.珊瑚岛 D.大陆岛
【分析】火山岛(高岛),是由火山喷发物(溶岩、火山灰等)堆积而成的。在环太平洋地区分布较广,火山岛的面积一般都不大,即有单个的火山岛,也有群岛式的火山岛。
【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马思里岛位于西南印度洋的海岭附近,因此推断为火山岛;该岛附近没有较大河流形成泥沙淤积,不是冲积岛;该岛纬度较高,气温低,一般不是珊瑚岛;该岛远离大陆,不是大陆岛。
故选:B。
7.该岛全年多雨,少有晴日,主要原因是( )
A.常年受西风影响 B.终年受低气压控制
C.全年气候寒冷月 D.受暖流影响,增温增湿
【分析】影响降水的因素有大气环流、海陆位置、洋流和地形等,大气环流和海陆位置影响降水的地带性分布,洋流、地形等影响降水的局部特征。
【解答】解:A.该地位于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全面多雨,A正确。
B.该地位于西风带,不是低气压带,B错。
C.该地全年气候寒冷不会导致多雨天气,C错。
D.该地受到西风漂流影响,为寒流,D错。
故选:A。
8.该岛没有树木,主要原因是( )
A.火山活动频繁 B.海鸟聚集
C.寒冷多风回 D.远离大陆
【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
【解答】解:由题干可知,马里思岛位于西南印度洋海岭西南端,全年寒冷多风,是岛上没有树木的主要原因。
故选:C。
在森林群落中,由于某一上层林冠树木死亡而在林地上形成不连续的林中空地,称为林隙。研究人员发现,与周边林冠下相比,林隙下草本植物的种类较多。如图为某红松阔叶混交林生长季林隙、空旷地、闭林地面最高温和最低温对比图。据此完成9~11题。
9.图例a、b、c分别表示( )
A.林隙、空旷地、郁闭林 B.郁闭林、空旷地、林隙
C.空旷地、林隙、郁闭林 D.空旷地、郁闭林、林隙
【分析】本题的植被由于物理性质不同,在相同的时间内升温和降温的速度不同,导致气温的变化不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解答】解:空旷地由于缺乏植被的保护,太阳可以直射,所以白昼升温快,夜晚降温快,气温的昼夜温差大;而郁闭林由于受大量枝叶的遮挡,白昼气温低,夜晚气温高,昼夜温差小;林隙位于上述两者之间,所以图中a的白昼气温最高夜晚气温最低,所以是空旷地,c的白昼气温最低,夜晚气温最高,所以是郁闭林;则b是林隙。
故选:C。
10.林隙下草本植物种类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
A.林下温差增大 B.空气流动性增强
C.林地蒸发量增大 D.林下光照增强
【分析】林隙是指群落中1株以上林冠层(主林层)树木死亡而形成的将由新个体占据与更新的空间。
【解答】解:林隙微环境内光照条件的改变,草本植物生长液发生一定变化,林隙微环境同草本植物的多样性和均匀度有着内在联系,其中光照强度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故选:D。
11.林地内林隙产生会( )
A.促进林木更新 B.降低土壤肥力
C.促进生物进化 D.增加林地降水
【分析】空旷地由于缺乏植被的保护,太阳可以直射,所以白昼升温快,夜晚降温快,气温的昼夜温差大;而郁闭林由于受大量枝叶的遮挡,白昼气温低,夜晚气温高,昼夜温差小;林隙位于上述两者之间,所以图中a的白昼气温最高夜晚气温最低,所以是空旷地,c的白昼气温最低,夜晚气温最高,所以是郁闭林;则b是林隙。
【解答】解:由题干可知,在森林群落中,由于某一上层林冠树木死亡而在林地上形成不连续的林中空地,称为林隙。研究人员发现,与周边林冠下相比,林隙下草本植物的种类较多,林地内林隙产生会促进林木更新。
故选:A。
二、解答题
12.(24分)“世界竹子看中国,中国竹子看安吉”。在中国,竹文化的底蕴深厚。人ロ45万的安吉县(如图)是个盛产竹子的山区县,全县森林覆盖率71%其中60%是竹林。安吉利用竹子的历史十分悠久,但是就在30多年前,农民们还在“守着竹山难变钱”,毛竹砍下来被拉到城里做建筑工地的脚手架100公斤毛竹只卖十几元,基本上是吃资源饭。2005年在安吉余村,习近平首次明确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近些年来,安吉县不断推动加工业科技创新、转型升级,从竹资源到竹地板、竹家具,从竹纤维到各种纺织品以及竹酷液等一系列生物产品,从竹产品到各种竹加工机械的研发生产,现在还发展了竹林生态旅游,安吉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竹产业体系,80%以上的农民都从事与竹子有关的工作,竹子种植和竹材加工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当前规划的竹产业高新技术集聚区,又引进了生产竹炭的企业和利用生物质发电的新能源企业,蒸煮竹材产生的竹沥,原本是度弃污染物,现在可以用来生产竹炭,而各个企业产生的废料,可以给新能源企业发电。
(1)日本竹制品曾畅销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自上世纪60~70年代全国竹子大开花事件开始,竹产业逐渐走向衰落。分析目前日本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大量进口竹制品的主要原因。
(2)安吉是“中国竹凉席之都”,毛竹从被砍下来到加工成凉席产品要经过100多道工序。近年来,安吉的竹凉席产业受到很大冲击,分析主要原因。
(3)说明安吉县不断延长产业链给当地竹产业带来的影响。
(4)分析安吉竹产业继续做大做强的优势区位条件。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日本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竹产生,思路主要从产品的供需上进行分析。
(2)本题主要考查安吉的竹凉席产业受到很大冲击的原因。
(3)本题主要考查安吉县不断延长产业链给当地竹产业带来的影响。从竹资源到竹地板、竹家具,从竹纤维到各种纺织品以及竹酷液等一系列生物产品,从竹产品到各种竹加工机械的研发生产,现在还发展了竹林生态旅游,安吉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竹产业体系,80%以上的农民都从事与竹子有关的工作,竹子种植和竹材加工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当前规划的竹产业高新技术集聚区,又引进了生产竹炭的企业和利用生物质发电的新能源企业,蒸煮竹材产生的竹沥,原本是度弃污染物,现在可以用来生产竹炭,而各个企业产生的废料,可以给新能源企业发电。
(4)本题主要考查安吉竹产业继续做大做强的优势区位条件,可从竹产业的原料、加工和销售上所需要的条件去分析。
【解答】解:(1)日本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竹产生,思路主要从产品的供需上进行分析。日本竹产业历史悠久,说明对产品需求量大;竹子大开花事件说明国内竹子资源不足;从目前日本的产业结构看,竹产业衰落,竹产品供不应求;中国有些原料、劳动力等优势,竹产品大量出口到日本。
(2)根据材料,安吉竹凉席加工手续繁琐,人工成本过高;竹凉席市场需求手节性强,且由于替代产品、空调的使用等使市场萎缩。
(3)从材料看,安吉的竹产品产业链延长,对资源的利用提高,废弃物减少,促使资源价格上升,促进产业升级,提高附加值,带来生态和经济效益。
(4)安吉竹产业的做大就要从竹产业的原料、加工和销售上所需要的条件去分析。“全县森林覆盖率71%其中60%是竹林”说明毛竹资源分布广,产量大;“安吉利用竹子的历史十分悠久”说明竹产业历史悠久,竹文化底蕴深厚;“80%以上的农民都从事与竹子有关的工作说明劳动力充足;“竹子种植和竹材加工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说明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产品竞争力强;从地理位置看,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圆,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另外,国家政策的支持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故答案为:
(1)日本也是竹文化悠久的国家,对竹产品需求量大;日本竹林大面积开花枯死,竹材不足;日本竹产业衰落,国内竹产品产量不足;日本国内(竹产业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人工成本上涨,竹产品价格高;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竹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竹制品物美价廉,所以目前日本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大量进口竹制品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2)竹凉席替代产品增多;空调的家庭普及;安吉人工成本上涨;竹凉席的季节性强。
(3)可以提高毛竹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产业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对毛竹原料的需求旺盛,促进毛竹价格的提升;减少废弃物排放,优化生态和旅游环境。
(4)毛竹资源分布广,产量大;竹产业历史悠久,竹文化底蕴深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产品竞争力强;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交通便利,市场广阔;人口大县,劳动力充足;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大。
13.(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太平洋中部,有一个美丽的楠圆形珊瑚岛,它就是富的瑞鲁国(如图),是世界上最小的岛国。瑙鲁东离夏威夷4160公里,西南距澳大利亚悉尼4000公里。全岛长6公里,宽4公里,最高海拔70米。岛上没有河流,唯的湖泊布阿达湖为咸水湖。全岛被厚达6﹣10米的优质磷酸盐所覆盖,这是长期堆积的海鸟的鸟粪经过矿化作用形成的,瑙鲁的经济主要依靠开采和出口磷酸盐。
(1)简述瑙鲁岛水资源特点并分析原因。
(2)从地理位置的角度分析瑙鲁岛为什么磷酸盐储量大。
(3)指出目前瑙鲁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4)分析说明瑙鲁可能面临的生态灾难。
【分析】(1)要求学生根据本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推测水资源状况,要求掌握有关影响水资源的因素。
(2)解答本题要求学生审读材料,根据材料明确该地磷酸盐的来源,然后进一步推测其形成过程。
(3)瑙鲁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要根据瑙鲁的经济结构进行分析,主要是产业结构和产业性质方面。
(4)瑙鲁可能面临的生态灾难要结台瑙鲁位于海洋中、海拔低等特点,结合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问题,还有该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
【解答】解:(1)“全岛长6公里,宽4公里”说明鸟屿面积狭小;“最高海拔70米,岛上没有河流说明储存淡水的条件差;唯的湖泊为咸水湖;“全岛被厚达6﹣10米的优质磷酸盐所覆盖,这是长期堆积的海鸟的鸟粪经过矿化作用形成的“说明地表多鸟粪及石灰岩,地表透水性很强等,这些特点导致瑙鲁的淡水不足,水资源条件差。
(2)根据材料,“全岛被厚达6﹣10米的优质磷酸盐所覆盖,这是长期堆积的海鸟的鸟粪经过矿化作用形成的“,说明该鸟上磷酸盐矿物多是因为鸟类多产生大鸟粪,鸟粪经过矿化形成。当地鸟类多﹣般是食物多,栖息地良好,可以从水热条件导致的鸟类的食物多,远离大陆,干扰少。
(3)根据材料,瑙鲁的经济主要依靠开采和出口磷酸盐”,说明其经济结构单一,产业层次低,附加值低等。
(4)从瑙鲁国家的经济结构看,过度依赖磷酸盐开采将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将导致海鸟减少,鸟粪堆积减少;瑙鲁处于太平洋中的一个小鸟,将面临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面临可能被淹没的危险。
故答案为:
(1)岛上淡水不足,水资源条件差。岛屿面积狭小,没有河流;唯一的湖泊为咸水湖;地表多鸟粪及石灰岩,地表透水性很强。
(2)瑙鲁位于低纬太平洋,热量条件好,鱼类生长速度快,海鸟食物丰富,海鸟众多;该岛远离其它陆地,面积狭小,人类活动少,受人类干扰小,大量海鸟聚居该岛,栖息、产卵,产生大量粪便;日积月累,该岛沉积大量鸟粪,经过矿化作用后形成丰富的磷酸盐。
(3)瑙鲁过于依赖磷酸盐的开采和出口,经济结构单一,产业层次低,将面临资源枯竭问题。
(4)采磷酸盐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将导致海鸟减少,鸟粪堆积减少;地势升高减慢,将面临全球变暖、海平面升高可能带来的岛屿被淹问题。
三、【地理一一选修3旅游地理】(10分)
14.(10分)农家乐是农民向現代城市人提供的一种回归自然,获得身心放松。愉说精神的体间旅游方式,农家乐的业主相用当地的农产品进行加工,两足客人的需要。农村风光、农家风情、农家饭菜、农事活动是农家乐最大的特色,也是最好的品牌。
说明“农家乐”旅游兴起的主要原因并概括城郊“农家乐”客源市场的特点。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农家乐”旅游兴起的主要原因及概括城郊“农家乐”客源市场的特点。农家乐是农民向现代城市人提供的一种回归自然,获得身心放松。愉说精神的体验旅游方式,农家乐的业主用当地的农产品进行加工,满足客人的需要。“农家乐”旅游兴起的主要原因是随着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闲暇时间不断增多,城市居民的旅游需求日渐多样化,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和家庭轿车逐渐普及,也为农家乐旅游兴起提供了便利条件。城郊“农家乐”客源市场的特点是来自附近的城市居民,旅游消费时间主要在周末等短假期。
【解答】解:“农家乐 旅游兴起说明旅行者具备了旅游的条件,随着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有一定的闲暇时间,并且有旅游的需求;还有是旅游发生的便利条件,那就是交通条件的改善,尤其是家庭轿车的普及。城郊农家乐的客源主体肯定是附近的城市居民;城郊农家乐离客源市场距离近,需要时间短,因此旅游时间一般在周末。
故答案为:随着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闲暇时间不断增多,城市居民的旅游需求日渐多样化,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和家庭轿车逐渐普及,也为农家乐旅游兴起提供了便利条件。
城郊“农家乐”客源主体主要来自附近的城市居民,旅游消费时间主要在周末等短假期。
【地理一一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15.如图中示意的坎儿井是千早地区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一种很古老的水平集水建筑物,在我国多分布在新疆的吐鲁番一一哈密盆地,主要是用于截取地下潜水进行农田灌溉和满足居民用水。20世纪50年代,新疆共有1784条坎儿并,满足了当地生产、生活的需要。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块儿井的数量急剧下降,截止2010年,仅剩下208条出流,绝大部分的儿井失去功能。
分析坎儿井数量急剧减少的原因并说明坎儿井减少给当地带来的影响。
【分析】坎儿井数量急剧减少的原因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进行分析。坎儿井减少给当地带来的影响从灌溉水源、土地资源、地表植被、防风固沙能力、自然灾害等角度进行分析。
【解答】解:坎儿井数量急剧减少的原因有自然和人为原因。自然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强,降水减少,冰雪融水补给减少;人为原因是过度开采地下水,坎儿井水源受到影响;常年失修,水路堵塞,导致干涸;建设投入大,耗时耗力,水量有限,不适应现代工农业的发展需要;出现新的灌溉替代系统(如机井);绿洲外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等。
坎儿井减少给当地带来的影响是因当地灌溉水资源不足导致弃耕的土地不断增多,地表植被大量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屏障被破坏,防风固沙能力锐减,自然灾害频发,使本来就很脆弱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故答案为: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需水量不断增加;但新疆气候干旱,地表水缺乏,而地下水资源丰富,于是掠夺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不断下降,造成许多坎儿井干涸,数量急剧减少。
因当地灌溉水资源不足导致弃耕的土地不断增多,地表植被大量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屏障被破坏,防风固沙能力锐减,自然灾害频发,使本来就很脆弱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