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解析版)
展开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
一、选择题。
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 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
A. 380 米 B. 400 米 C. 590 米 D. 620 米
2. 如图所示区域的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是( )
①地形以丘陵、盆地为主 ②地势南高北低
③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 ④甲地所在地形区地势四周高、中间低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1. C 2. B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内容较为基础。
【1题详解】
由图知图中最高点为M地附近,海拔为600~700米,最低点为河谷底部,海拔为100~200米,故最大高差接近600米,选C。
【2题详解】
图中地形海拔多在200~500米之间,等高线较稀疏,以丘陵为主,甲地所在地区四周高中间低,故选B。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体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草等几个方面。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3. 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
A. 减弱了射向膜外的地面辐射 B. 增强了地膜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C. 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 D. 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4. 山东省胶东地区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 )
A. 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 B. 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
C. 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 D. 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
【答案】3. A 4. C
【解析】
【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地面辐射的作用。地膜覆盖类似温室效应,允许太阳光透射,将热带量保存在地面附近,大气通过逆辐射把热量补偿给地面,从而有效提高地温,A正确。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地面辐射的强弱取决于地温的高低,A错;地膜也允许太阳光透射,会增加地温,B错;地膜可以反射部分太阳辐射,能增加光效,提高光合效率,C正确;夏季不需要增加地温,D错。故选C。
读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5. 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由南向北排序正确的是( )
A. ②①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④③①② D. ④①③②
6. 有关图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风带 a 和 c 之间的区域终年温和湿润
B. 气压带 M 和风带 b 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C.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与气压带 M 无关
D. 南亚夏季风的形成与风带 c 的北移有关
【答案】5. C 6. D
【解析】
【5题详解】
根据图中各风带的风向及所处的纬度,可以判断①为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②为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③为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南信风带;④为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
【6题详解】
①为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②为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③为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南信风带;④为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南亚夏季风的形成与风带c的北移有关。
读我国某山脉1959----2009年近50年来各年1月平均气温变化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7. 近 50 年来该山脉 1 月气温变化趋势的正确叙述是( )
A. 1959----2009年温度逐年升高
B. 南坡变化幅度大于北坡
C. 南坡呈上升趋势,北坡呈下降趋势
D. 1959~2009 年南坡和北坡温度变化趋势基本相同
8. 图示气温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 北坡蒸发量减小,南坡蒸发量增大
B. 垂直自然带谱发生显著变化
C. 经过该山脉的 0℃等温线海拔高度升高
D. 南坡林线升高,北坡林线下降
【答案】7. D 8. C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由图可知,1959----2009年温度呈波动性上升,A选项错;北坡的变化幅度大于南坡,B选项错;南坡和北坡均呈上升趋势,C选项错;1959~2009 年南坡和北坡温度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呈波动上升趋势,D选项正确。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根据图中南坡和北坡气温的线的变化分析,气温是波动上升的,说明气候变暖了。气候变暖南坡和北坡的蒸发量都增大,故不符合题意,A错;气候变暖,垂直自然带谱没有显著的变化,但是宽度会变化,不符合题意,B错;根据图中南坡和北坡气温的线的变化分析,,气温是波动上升的,说明气候变暖了,山脉的0度等温线的海拔也会上升,C正确;气候变暖,南坡和北坡的林线都上升,故不符合题意,D错。故选C。
下图为北半球锋面气旋系统示意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9. 图中乙、丙两地比较,气流状况( )
①乙近地面风力较小 ②乙上升气流较强 ③丙近地面风力较小 ④丙上升气流较强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10. 雨过天晴后,若图中甲地清晨出现浓雾天气,原因是( )
A. 大气吸收强 B. 大气逆辐射弱 C. 大气反射强 D. 地面反射减弱
【答案】9. B 10. B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锋面气旋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乙、丙两地相比,乙近地面风力较大,丙较小,①错,③正确;乙处为冷锋,空气被迫爬升,上升气流较强,丙处为暖锋,暖空气徐徐爬山,上升气流较弱,②正确,④错;因此②③,故选B。
【10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雾的成因。大雾天气,主要是指由于近地层空气中悬浮的无数小水滴、或小冰晶造成水平能见度不足500米的一种天气现象。一般大雾形成主要有三个条件:首先近地面层水汽比较充沛,也就是空气中湿度很大。其次是近地面空气中水汽要达到饱和,就会有小水滴的形成。第三是空气中有大量尘埃、烟粒等。雨过天晴后,云层少,晚上大气的逆辐射较弱,保温作用较差,从而导致气温较低,此时空气湿度较大,遇冷凝结导致大雾产生,B正确。故选B。
11.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总结出来的,反映了太阳运行周期的规 律,古人们依此来进行农事活动。“秋”就是指暑去凉来,立秋意味着秋天的开始。俗话说,“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2018 年立秋时间为 8 月 7 日21 点 30 分左右,属于晚立秋,此时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大气环流是( )
A. 江淮准静止锋 B. 西北季风
C. 副热带高气压 D. 东南季风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我国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七、八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易形成伏旱天气,C正确;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六、七月受江淮准静止锋的影响易形成梅雨天气,A错;我国东部季风区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冬季刮西北风,夏季吹东南风,BD错。故选C。
上海市既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又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读“中国 东部雨带示意图”, 中国东部 雨带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2. 根据雨带在Ⅰ、Ⅲ地区的时间,可以推论,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 大致是( )
A. 4-6 月 B. 6-7 月 C. 6-8 月 D. 5-8 月
13. 如在 7 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 I 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 )
A. 南旱北涝 B. 南北皆旱 C. 南涝北旱 D. 南北皆涝
【答案】12. B 13. C
【解析】
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6~7月,4~5月在南部沿海一带,Ⅲ地区。7~8月在华北、东北地区。雨带在南方停留的时间长,到达北方的时间晚,停留时间短。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南涝北旱。
【12题详解】
根据雨带在Ⅰ、Ⅲ地区的时间,可以推论,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6~7月,B对。4~5月在南部沿海一带,Ⅲ地区,A错。7~8月在华北、东北地区,图示Ⅰ地区,C、D错。
【13题详解】
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I地区,雨带在南方停留的时间长,到达北方的时间晚,停留时间短。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南涝北旱,C对。A、B、D错。
读“我国江南某地土地资源构成和利用结构图”,回答下列各题。
14. 该地这种土地利用方式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
A. 土地沙漠化 B. 水土流失 C. 土壤盐碱化 D. 地面沉降
15. 解决该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最有效的措施是( )
A.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B. 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农业结构
C. 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商品性农产品基地
D. 开发利用土地的后备资源
【答案】14. B 15. B
【解析】
【14题详解】
读图,该地这种土地利用方式破坏了林地、草地,扩大了耕地面积,由于地表植被破坏,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B对。林地、草地面积减小,耕地面积扩大, 与土地沙漠化、土壤盐碱化、地面沉降没有必然联系,A、C、D错。
【15题详解】
解决该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最有效的措施是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农业结构,B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根本措施,不能快速见效,A错。 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商品性农产品基地,不能解决植被破坏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C错。开发利用土地的后备资源,会导致植被破坏加重,水土流失加重,D对。
为遏制单位 GDP 能源消耗居高不下的现象,中国正在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节能 风暴,由此引爆节能市场无限商机。据专家测算,工业、建筑、交通三大领域所蕴涵的 节能商机将近 3 万亿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科技的发展对能源的影响是( )
①能源的种类不断增加 ②能源的消耗结构日趋多样化
③非可再生能源变为可再生能源 ④各种能源的蕴藏量不断增加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17. 当前我国能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①能源地区分布不均,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在地区上不平衡
②人均能源占有量低
③能源利用率高,单位产值能耗高
④能源消费构成不合理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16. A 17. D
【解析】
【16题详解】
科技的发展对能源的影响是能源的种类不断增加,①对。能源的消耗结构日趋多样化,②对。
非可再生能源使用量减少,可再生能源使用量增加,但目前仍以非可再生能源为主,③对。非可再生能源的蕴藏量不断减少,④错。A对,B、C、D错。
【17题详解】
当前我国能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能源地区分布不均,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在地区上不平衡,①对。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均能源消耗量低,②对。科技水平低,能源利用率低,单位产值能耗高,③错。能源消费构成不合理,广大农村仍大量使用木材和秸秆做燃料,④对。D对,A、B、C错。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8. 根据该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判断,该山地的地理纬度可能是( )
A. 5°N B. 25°N C. 35°N D. 45°N
19. 该山地同一自然带的分布南坡明显高于北坡,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 海拔高度 B. 水分状况 C. 热量差异 D. 土壤差异
【答案】18. B 19. C
【解析】
【18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山地的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为红壤,应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结合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可知,该地应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地区,5︒E附近应为热带雨林气候,植被为热带雨林,A错。CD两地均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是温带落叶阔叶,CD错。故选B。
【19题详解】
我国位于北半球,南坡为阳坡,热量条件好于北坡,所以同一自然带分布高度高于北坡,故选C。
日本鸟取沙丘能实现人们领略沙漠风情的愿望。鸟取沙丘东西长约 16 公里,南北宽约 2.4 公里。鸟取沙丘降水较多,适合草木生长。当地政府为了保护该“沙漠”下了很大的力气。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0. 导致鸟取沙丘形成的主要动力因素可能是( )
A. 夏季风 B. 冬季风 C. 东北信风 D. 盛行西风
21. 当地政府“下了很大的力气”最有可能是指( )
A. 植树种草 B. 修筑防浪堤 C. 从外地运沙 D. 持续除草
【答案】20. B 21. D
【解析】
【20题详解】
该岛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中部高、两侧低,鸟取沙丘位于山地的北侧,处于夏季风的背风坡,不可能是沙丘形成的主要动力,A错;日本冬季盛行西北风,可以将海边沙滩的沙粒吹向鸟取县形成沙丘,B对;日本地处中纬度地区,不受东北信风影响,C错;日本位于大陆的东岸,主要受季风影响,基本不受盛行西风控制,D错。
【21题详解】
材料中有“鸟取沙丘降水较多,适合草木生长”的信息,根据日本气候类型及其特点,结合鸟取沙丘所处位置可知,鸟取沙丘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适合草木生长,而该地的主打景观是沙漠,必须保证沙漠景观的“沙漠”,如果长满草就破坏了该沙漠景观,而保护该“沙漠”必须持续除草,人们才能领略沙漠风情,据此选D。
南美洲国家智利北部有一个渔村,过去生活用水需由外来的水车供应。当地人利用此 地多雾(雾日达300天)的特殊气候环境,在附近山区以木桩架设50平方米大小的网,网上的细孔可拦沾雾滴,雾水沿网而下,由塑胶管集水供应山下居民。回答下面小题。
22. 该渔村沿岸的海水等温线或等温面画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23. 当地居民利用此设施收集的水资源是( )
A. 高山泉水 B. 冰雪融水 C. 海边雾气 D. 大气降水
【答案】22. D 23. C
【解析】
【2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等温线的判读。南美洲智利位于南太平洋东岸,沿岸有自南向北流动的秘鲁寒流,由于寒流流经,因此表层海水的温度降低,因此表层海水的等温线应是向北凸出(洋流流向和等温线弯曲方向一致),AC错,由于位于南半球,海水等温线排列应是北高南低,B项等温线数值过低,不符合实际,B错。故选D。
【2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当地水资源的来源,意在考查学生有效提取信息的能力。该渔村沿海,寒流流经导致底层大气降温,水汽凝结,使沿岸有多雾。由材料可知,当地人利用此地多雾(雾日达 300天)的特殊气候环境,在附近山区以木桩架设 50 平方米大小的网, 网上的细孔可拦沾雾滴,雾水沿网而下,由塑胶管集水供应山下居民。故C正确,ABD和题意无关。故选C。
青海省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 造成图示区域积温等值线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形 B. 纬度 C. 夏季风 D. 人类活动
25. 歌谣与其反映的地理现象或解释,对应错误的是( )
A. “山下百花山上雪”——反映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B. “一日须携四季装”——地势高,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
C. “日愁暴雨夜愁霜”——白天升温快,易形成对流雨;夜晚降温快,易凝结成霜
D. “日愁暴雨夜愁霜”——受高原不稳定气流影响,天气多变
【答案】24. A 25. D
【解析】
【24题详解】
读图,根据经纬度和图中地点判断,图示东北部地区是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海拔较低,西南部地区是青藏高原,海拔高,所以积温低。图中黄河河谷地区海拔较低,所以等温线向海拔高的地区凸出,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A对。B、C、D错。
【25题详解】
“山下百花山上雪”,反映了海拔高度对气候的影响,属于垂直地域分异规律,A正确。 “一日须携四季装”,反映了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的特点,B正确。 “日愁暴雨夜愁霜”,白天升温快,易形成对流雨;夜晚降温快,易凝结成霜C正确。 “日愁暴雨夜愁霜”,主要是反映昼夜天气的差异,不是天气多变,D错误,选D。
考点:等值线图判读,影响积温的因素,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点。
二、综合题。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贵州省仁怀市地质历史上地势较低,如今紫红色砾岩等沉积岩广布,且出露地表。土壤渗水性很好。地下水、地表水通过土壤层时,对人体有益的多种微量元素 被溶解,经过层层渗透过滤,形成清冽泉水。
茅台镇,位于赤水河畔,是川黔水陆交通的咽喉要地。因其神秘的国酒文化(酱 香文化),被誉为“中国第一酒镇”。早在 200 年前,山西盐商到贵州省经商,因黔 晋相距 9000 里,盐商携带汾酒不便,就用当地的水和优质玉米、大麦,采取汾酒的 酿制办法造酒。到 1840 年,茅台地域白酒的产量已达 170 余吨。为赢得消费者信任, 夺取市场份额,打造“酒都仁怀”名片,遵义市建立了“仁怀酱香名酒工业园”。 下图为贵州省仁怀市位置示意图。
(1)描述仁怀市紫红色砾岩广布且出露于地表的形成过程。
(2)试解释茅台镇地区玉米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
(3)分析贵州茅台镇发展酿酒业的有利条件。
(4)打造“酒都仁怀”名片,仁怀酱香名酒工业园应如何发展?请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地质历史上该地区地势低,沉积作用形成深厚的紫红色砾岩等沉积岩层,随着板块的不断碰撞,挤压隆起,紫红色砾岩层顶部岩层受外力侵蚀,导致岩层出露地表,形成广布的紫红色砾岩。
(2)位于亚热带地区,雨热同期,热量充足,雨量允沛,能够满足玉米生长期的需要;河谷地区,离河较近,便于灌溉;地势较高,排水良好,且不易受洪水侵袭。
(3)靠近优质玉米、大麦产地,酿酒的原料丰富;优质的水源(泉水);酿酒的历史悠久;优质酒的国内市场需求量大;位于川黔水陆交通的咽喉要地,交通便利;政策支持。(任答4点得8分,要求必须有自然和社会经济区位)
(4)酿酒文化和创新科技结合,研发酿酒工艺;严控酿酒质量,夯实酱香名酒品牌;开发拓展酱香名酒种类和级别;拓宽名酒销售渠道。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加利福尼亚州,简称加州,西濒太平洋,东依美国大陆,是美国人口最多和城 市化水平最高的州。全州区域内地势起伏较大,年平均降水量南北差距悬殊。受自 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多年来,加州老年人的居住生活在沿海与内陆之间呈季 节性往返的规律,一般夏季前往加州内陆居住,冬季返回沿海生活。加州是美国森 林火灾最严重的州,给加州的社会经济和每年老年人往返于沿海和内陆居住生活带 来严重影响。2017 年夏天,加州遭遇历史上罕见的高温和干旱天气,上千万棵树木 枯死,10 月 8 日加州北部发生了自 1990 年以来最惨烈、最具破坏性、最致命、最昂 贵的森林火灾。下图为 2017 年加利福尼亚州北部主要森林火灾地点分布图。
(1)简述加州区域内年平均降水量的南北差异并说明原因。
(2)试从气候角度分析加州老年人的居住生活在加州沿海与内陆之间呈季节性往返的理由。
(3)推测 2017 年加州北部森林火灾最惨烈、最具破坏性、最致命、最昂贵的主要 原因。
(4)请你为加州政府减轻北部森林火灾损失提出合理的对策。
【答案】(1)差异:南部降水少北部降水多(或总体上自南向北降水增多)。
原因:南部地区受副热带高压和盛行西风带交替控制,夏季降水较少,冬季降水较多,年平均降水量相对较少;北部地区常年受盛行西风带控制,年平均降水量较多。
(2)加州地区由沿海到内陆地势逐渐升高,以地中海气候为主;夏季,沿海地区气候炎热干燥,而内陆地区地势较高,气候凉夾;冬季,沿海地区气候温和湿润,而内陆地区地势较高,气候较为湿冷
(3)多年没有爆发大型山火,森林中积累的干燥树叶和枯枝多而厚;受罕见高温和干旱等特殊天气条件影响,造成上千万棵树木枯死,为大火提供了充足的“燃料”;该地区人口众多,城市化水平高,人类居住区进入林区,导致火灾造成的损失惨重。
(4)利用气象卫星进行监测,建设天气预报和森林监控系统;加强森林火灾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的森林防火意识,降低人为火灾的发生概率;增设消防设备,把火灾消灭于初始阶段;建设防火隔离带和防火性隔离道路,隔绝火灾蔓延;做好森林火灾应急疏散预案;推出森林火灾保险产品等。
【解析】
整体分析:该题以加利福尼亚州森林火灾为背景材料,考查加利福尼亚州降水量的南北差异、老年人在沿海与内陆之间呈季节性往返的原因、北部森林火灾最惨烈、最具破坏性、最致命、最昂贵的主要原因和减轻北部森林火灾损失提出合理的对策。
(1)加州区域内年平均降水量的南北差异主要从气压带和风带的变化得出加州地区年平均降水量由南向北逐渐增多。南部地区受副热带高压和盛行西风带交替控制,属于地中海气候,降水量相对较少,北部地区常年受盛行西风带控制,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量较多。
(2)多数老年人体质较差,夏季忌炎热,适凉爽,冬季惧寒冷,宜阳光,所以,老年人适宜生活在温暖且阳光充足的环境,该题可从加州地区的地形特点对气候的影响、气候类型及特点来回答。
(3)结合材料,本次火灾规模大、破坏性强、造成损失严重的原因,可从森林积累的枯枝落叶数量和厚度、高温干旱天气条件、人口数量和城市化水平等方面回答。森林中积累的干燥树叶和枯枝多而厚,人口众多,城市化水平高,人类居住区进入林区,导致火灾造成的损失惨重。
(4)结合上题的火灾损失大的原因,减轻北部森林火灾损失从气象遥感技术、森林防火意识、增设消防设备、建设防火隔离带、火灾应急预案、推广火灾保险等方面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