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山东省德州三中2019届高三考前适应性模拟(解析版) 试卷
展开山东省德州三中2019届高三考前适应性模拟
一、单选题(11题,44分)
尖岭位于海南岛东南部陵水黎族自治县东南侧,两侧均被低山束缚,海岸线向外海呈“喇叭”形状,海滩前缘是珊瑚礁和基岩平台,在正常天气条件下,到达海岸的波浪较小,海滩沉积物以细砂为主,当海浪越过滩脊后,会在陆地一侧形成颗粒较细的堆积物,称之为冲越扇。读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冲越扇形成的原动力为( )
A. 潮汐涨落
B. 西南季风
C. 东北季风
D. 台风
2. 沉积砂层与下面的砂壤层相比( )
A. 颗粒更细
B. 层理明显
C. 分选性更差
D. 肥力更高
【答案】1. D 2. B
【解析】
【1题详解】
冲越扇又叫“冲溢扇”、“越流扇”。指在“暴风浪”时海水越过岛屿顶部或沙坝顶部时,把岛上的碎屑物或对沙坝顶部的平切(截顶)作用,横冲带向陆方的潟湖一侧,形成的扇状堆积体。据此分析可知应是台风,台风来临时会带来狂风,会引起暴风浪,故选D。潮汐涨落、西南季风、东北季风不是每一次都会带来大风,故可把ABC排除。
2题详解】
由图知,沉积砂层是在没有沙脊潮汐作用下形成的,而冲越扇是台风作用下形成。台风作用下,海浪携带沙子翻越沙脊又高处抛落下来,分选作用更好,故C错;台风出现又是周年性的,所以层理明显,故B正确;沉积砂层比砂壤颗粒更粗故A错;砂土的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养分易淋失,致使各种养分都较贫乏。壤土的性质则介于砂土与粘土之间,其耕性和肥力较好。这种质地的土壤,水与气之间的矛盾不那么强烈,通气透水,供肥保肥能力适中,耐旱耐涝,抗逆性强,适种性广,适耕期长,易培育成高产稳产土壤。故D错。
下图是东北和广东的GDP和20-39岁常住人口占全国比例,据图回答下面小题。
3. 关于东北和广东人口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 受人口迁移的影响,广东省青壮年比例会增大,广东省的自然增长率会上升
B. 受人口迁移的影响,东北青少年儿童比例会增大,东北的人口增长率会上升
C. 刺激广东省人口增长模式由低-低-低型向高低高型模式转换
D. 刺激东北人口增长模式由低-低 -低型向高低高型模式转换
4. 两地的人口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口大量迁入广东,促进广东经济高速发展
B. 2006年20-39岁人口的过度增长使广东GDP占全国比重下降
C. 只有使20-39岁人口比例上升才能使东北GDP占全国比重转为上升趋势
D. 东北人口这种变化会制约东北的经济发展
【答案】3. A 4. D
【解析】
【3题详解】
广东经济增长快,就业机会多对外吸引力大,受人口迁移的影响,广东省青壮年比例会增大,广东省的自然增长率会上升,A正确;东北经济持续下滑,人口外迁现象突出,青少年儿童比例会下降,人口的增长会下降,B错;影响人口模式变化的是生产力的发展,人口增长,并不会刺激广东省人口增长模式由低-低-低型向高低高型模式转换,也不会刺激东北人口增长模式由低-低 -低型向高低高型模式转换,C、D错。选A正确。
【4题详解】
广东经济发展快速,吸引人口大量迁入广东,A错;2006年20-39岁人口的过度增长与广东GDP占全国比重下降关系不大,是广东产业结构调整中出现的状况,B错;东北产业结构单一,调整产业结构,是促进东北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只有使20-39岁人口比例上升并不能能使东北GDP占全国比重转为上升趋势,C错;东北大量的青壮年人口外迁,老龄化加重劳动力减少,会制约东北的经济发展,D正确。
淖毛湖镇位于新疆哈密地区东北部,地处阿尔泰山脉和天山山脉之间,具有冬季寒冷、春季多大风,夏季酷热,全年干旱少雨的气候特征。该地哈密瓜推迟到5月份种植。是全疆最大的优质晚熟哈密瓜生产基地。下图示意淖毛湖镇周边地形,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5. 与哈密比,淖毛湖大风天气频次更多、强度更大的主要原因是( )
A. 植被覆盖率低 B. 受峡谷地形影响大
C. 气温变化更大 D. 距冬季风源地近
6. 造成淖毛湖哈密瓜种植时间推迟的主要原因是( )
A. 春季地温不足,成活率低 B. 春季气温回升慢,热量不足
C. 春季风力太强,不利栽培 D. 冬春冰雪融化少,水源不足
【答案】5. B 6. C
【解析】
【5题详解】
由图知淖毛湖位于阿尔泰山与天山山脉之间峡谷出口,受峡谷地形影响,狭管效应强烈,风力更大,哈密位于盆地边缘,北部为山脉,处于西北风的背风坡,风力较小,故选B。
【6题详解】
由材料知淖毛湖春季多大风天气,对瓜田地膜、幼苗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往往为了避开大风的威胁,将会推迟哈密瓜的种植时间,故选C项。该地属大陆性气候区,春季升温快,冰雪消融,故排除A、B、D。
【点睛】当气流由开阔地带流入峡谷时,空气流动速度加快,风速增大,这种峡谷地形对气流的影响称为“狭管效应”。
近年来我国农村电商发展势头迅猛,但物流配送成本高、效率低是其发展的制约因素。部分物流企业将无人机 (下图)配送视为解决农村电商配送“最后一公里”的方案之一,但也面临着续航时间短、安全性不高等困扰,目前只是在少数地区进行了试点。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7. 农村电商物流配送成本高、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农村( )
A. 地形崎岖,道路密度小
B. 交通拥堵,配送费时长
C. 人口外流,缺配送人员
D. 订单分散,人口密度小
8. 和传统的配送方式相比,无人机配送的优势是( )
①速度快②载重大③人力成本低④受天气的影响小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9. 若使用图示无人机进行配送试点,最适合的区域是( )
A. 草原牧区居民点
B. 低山丘陵区的山村
C. 机场周边的农村
D. 海港附近的渔村
【答案】7. D 8. C 9. B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农村电商物流配送困难的原因。由于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不完善,网购普及率相对较低,没有形成一定规模,再加上村镇相对分散,人口密度小,配送效率低;高速运输成本居高不下导致农村物流配送成本过高。综上可知,D项正确。农村不一定全部在山区,A错;农村交通拥堵的情况很少,B错;农村也有很多的青壮年,配送人员不缺,C错。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无人机配送优势。根据材料可知,农村电商物流配送成本较高、效率较低。与传统的人工配送方式相比,无人机配送速度快,所需的人工成本低,①③正确;据图可知,无人机载重小,排除②;无人机配送受天气的影响大,④错误。综上可知,C项正确。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无人机配送的适宜地区。据上题分析可知,无人机配送效率高、速度快、不受地表地理环境的影响,因此适合在山区试用,以改变农村电商人工配送需要双脚“翻山越岭”的现状,故最适宜的地区在低山丘陵的山区,B项正确。草原牧区居民点、机场周边的农村、海港附近的渔村等地势较为平坦,故可排除其余选项。
2018年9月16日17时,第22号台风“山竹”(强台风级)在广东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4级,登陆后势力逐渐减弱,此次台风破坏性大,对经过地区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下图为“山竹”的移动路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0. 对“山竹”移动方向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A. 阿留申低压的吸引作用 B. 副热带高压的推动作用
C. 亚洲高压的吸引作用 D. 低纬信风的推动作用
11. “山竹”过境时,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 缓解湖南的伏旱旱情 B. 珠江口沿岸发生海啸
C. 香港大量航班取消 D. 珠江三角洲泥石流频发
【答案】10. B 11. C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台风及其影响.
【10题详解】
9月份亚洲大陆气压仍低,亚洲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压,使高压仅保留在海洋上。对“山竹”向西北方向移动登陆起决定作用的是副热带高气压的推动,使台风向亚洲低压区移动,B对。受阿留申低压吸引应向北移动,A错;亚洲高压气流辐散,不起吸引作用,C错;低纬信风为东北风,“山竹”受其推动应向西南方向移动,D错。
【11题详解】
由图可知,“山竹”向西北移动,登陆广东、广西境内,可能给香港带来狂风、暴雨天气,影响航班正常起降,导致大量航班取消,C正确。湖南伏旱发生在7、8月,A错;海啸由海底地震引发,B错;泥石流主要发生在山区,珠江三角洲地形平坦,不可能频发泥石流,D错。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全面获取信息进行概括即可,难度一般。
二、综合题(2道必做,2道选做)
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意大利波河全长652千米,流域面积约为7.5万平方千米,河口多年平均流量735立方米/秒,年均径流量231.8亿立方米。波河平原上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牛轭湖。牛轭湖又称河迹湖,多呈弯月形,水深较浅。下面图甲为波河流域示意图,图乙为欧洲西部部分地区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图丙为牛轭湖景观示意图。
(1)说明波河1月份水量大的理由。
(2)描述波河平原牛轭湖的形成过程。
(3)工业革命以前的波河下游平原城市极少,人口稀疏。请分析其原因。
【答案】(1)1月份,波河流域受来自大西洋的盛行西风的影响,其北部山地处易形成地形雨,降水量增加,使得波河北部支流汇水量增加;1月份,地中海区域属于冬季,地中海降温慢,形成相对低压区,既增强了盛行西风,又因位于低压区,气流上升,易成云致雨; 1月份,波河流域气温低,蒸发弱。
(2)波河平原地势低平,波河河流侧蚀作用较强,形成河曲;由于流水的惯性,河流凸岸堆积,凹岸侵蚀,促使河曲不断发育;由于流水冲刷与侵蚀最弯曲的河岸,河流遂截弯取直;河水从截弯取直的部位流走,原有的河曲被废弃,最终形成牛轭湖。
(3)波河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泥沙淤积严重,支流众多,沼泽广布,不利于城市建设;夏季高温,降水稀少,河流流速较慢,蚊虫较多,易导致疫病蔓延,不利于人类生产、生活;工业革命以前,波河下游平原生产力水平较低,社会经济发展落后,城市基础建设能力不足,医疗卫生水平低。
【解析】
【分析】本题以波河流域和欧洲西部部分地区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为材料背景,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河流地貌的形成以及区域早期发展缓慢的成因,难度一般,重在考查学生的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详解】(1)读图可知,波河流域位于地中海北岸,1月份受盛行西风的影响,降水量大;由波河流域图可知,北部为阿尔卑斯山,易形成地形雨,降水量增加,使得波河北部支流汇水量增加;由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可知,1月份地中海区域降温慢,形成相对低压区,既增强了盛行西风,又因位于低压区,气流上升,易成云致雨; 1月份,波河流域气温低,蒸发弱。
(2)牛轭湖的形成与地形和河流的侵蚀有关。波河平原地势低平,波河河流侧蚀作用较强,形成河曲;由于流水的惯性,河流凸岸堆积,凹岸侵蚀,促使河曲不断发育;由于流水冲刷与侵蚀最弯曲的河岸,河流遂截弯取直;河水从截弯取直的部位流走,原有的河曲被废弃,最终形成牛轭湖。
(3)区域早期发展缓慢需要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不利影响入手分析。读图可知,波河下游平原临近地中海,泥沙淤积严重,支流众多,沼泽广布,不利于城市建设;夏季高温,降水稀少,河流流速较慢,蚊虫较多,易导致疫病蔓延,不利于人类生产、生活;工业革命以前,波河下游平原生产力水平较低,社会经济发展落后,城市基础建设能力不足,医疗卫生水平低。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纳木错,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是世界最高的大湖,最大水深达120米以上,水质微咸,为咸水湖。纳木错是一个封闭式湖泊,湖区降水很少,日照强烈,出水途径只有湖面蒸发。纳木错地处半湿润半干旱过渡地带,光、热、水资源充足,气压低。由于气候高寒,冬季湖面结冰很厚,5月开始融化,每年冰封期长达5个月。
(1)简析纳木错具有双向“空调机”作用的原因。
(2)简述纳木错流域的水系特征并推断近期湖泊面积可能的变化趋势。
(3)简析高寒环境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答案】(l)纳木错蓄水量大,湖水的热容量大,夏季升温慢,冬季降温慢;纳木错结冰期长,冬季湖水结冰释放潜热,减轻酷寒;夏季湖水解冻,大量吸热.降低了温度 (2)特征:纳木错流城水系呈向心状,由四周流向湖泊。支流众多,流程大多较短小。变化趋势: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速度加快,湖泊补给水源增加,近期湖泊面积可能扩大 (3)有利影响: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单产高;昼夜温差大,夜晚气温低,农作物呼吸作用弱,消耗营养物质少,有利于作物脂肪和蛋白质的积累,营养价值高;地势高紫外线线强,杀菌作用强,病虫害少;污染少,农产品品质高。不利影响:气温较低,热量不足,农作物一年只能一熟,仅适合喜温凉、生长周期长的作物生长
【解析】
整体解析:本题考查水域调节气候的作用、水系特征、气候对农业的影响等方面。
(1)纳木错具有双向“空调机”作用的原因分析,应考虑水域对气温的影响。水的比热容大增温慢、降温慢,使夏季气温较低冬季气温较暖。题中还提到结冰期长,水冰变化对气温的影响也是本题分析点。
(2)河流的水系特征包括:河流起点、终点,河流的河网形状,河流流向等。变化情况可考虑全球气候变暖对湖泊面积的影响。
(3)高寒环境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方面叙述。高寒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从光照昼夜温差、寒冷天气病虫害少、晴天多紫外线强等方面分析。不利影响主要从气温方面叙述。
14.拉萨气候独特,既有“日光城”的美誉,又有著名的“拉萨夜雨”。独特的高原风光,日趋便捷的交通,使拉萨成为新兴避暑旅游城市。下图为拉萨位置图。
试评价拉萨昼晴夜雨的天气对去拉萨避暑产生的影响。
【答案】有利影响:①白天晴天有利于出行;②降水过后空气清新;③晴天多,蓝天白云,景色优美;④濒临拉萨河,夏季夜雨多,湿度适中。
不利影响:白天多晴天,紫外线强。
【解析】
拉萨白天晴天,有利于旅游出行。夜晚降雨,降水过后空气清新。拉萨的晴天多,蓝天白云,景色优美。濒临拉萨河,夏季夜雨多,湿度适中。但是拉萨白天多晴天,太阳紫外线强,不利于户外活动,要注意防晒。
15.2018 年 12 月 22 日,印度尼西亚西部巽他海峡发生海啸,万丹省的板底兰县、西冷县和楠榜省部分海岸地区遇袭,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说明海啸对遇袭地区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
【答案】土地含盐量增加;污染陆地水源(导致水资源短缺);破坏沿海植被;陆地污染物扩散;易滋生病菌和瘟疫。
【解析】
【详解】海啸使万丹省的板底兰县、西冷县和楠榜省部分海岸地区遇袭,海水淹没陆地,土地含盐量增加。海水污染陆地水源,水质变差,导致水资源短缺。海啸破坏沿海植被,生态系统破坏。海水登陆使陆地污染物扩散。医院等基础设施破坏,易滋生病菌和瘟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