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2019届高考二模试卷(解析版)
展开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2019届高考二模试卷
一、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如图是北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气压带控制地区的降水类型主要为( )
A.锋面雨 B.对流雨 C.地形雨 D.台风雨
【分析】此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以及对气候的影响。根据图中的甲的位置分析,甲在赤道,因此甲是赤道低压带。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形成的热带雨林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多雨。
【解答】解:读图可知①在赤道附近,因此①是赤道低压带,盛行上升气流,形成对流雨。
故选:B。
2.受②和③交替控制的地区,其降水的季节变化状况是( )
A.夏季多雨 B.冬季多雨 C.全年多雨 D.全年少雨
【分析】地中海气候,又称作副热带夏干气候,由西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是亚热带、温带的一种气候类型,其分布于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因地中海沿岸地区最典型而得名。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
【解答】解:读图可知:①为赤道低气压带,②副热带高气压带,③为西风带,④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在②副热带高气压带和③为西风带交替控制下形成热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故选:B。
如图为甲地区农业土地利用变迁过程图。读图回答3﹣4题。
3.甲地区可能位于( )
A.中国南方 B.欧洲西部
C.澳大利亚中部 D.美国中部
【分析】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等。
【解答】解:有水稻的种植,说明该地区水源条件较好,有甘蔗说明应该位于热带,综合分析A符合。
故选:A。
4.导致图示土地利用方式变迁的最重要影响因素是( )
A.国家政策的改变 B.新作物品种的引进
C.市场需求的改变 D.种植技术的提高
【分析】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等。
【解答】解:读图提取相关信息,本区土地利用的主要变化是花卉种植面积加大,花卉园艺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交通、市场等。
故选:C。
读“板块构造示意图”,完成5﹣6题。
5.关于图中A和B的叙述,正确的是( )
A.B为海沟,为板块的生长边界
B.B为海岭,为板块的消亡边界
C.A为海岭,为板块的生长边界
D.A为海沟,为板块的消亡边界
【分析】板块相对移动,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在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聚合带,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并形成深邃的海沟;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并形成岛弧和海岸山脉。在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处,则形成高大的山脉。例如,喜马拉雅山脉就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的。在板块张裂地区,常形成裂谷或大洋中脊,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中脊等。全球海陆分布和陆地上宏观地貌格局,都是板块运动的结果。
【解答】解:读“板块构造示意图”,A为海岭,为板块的生长边界;B为海沟,为板块的消亡边界。
故选:C。
6.与图中虚线圈内所示的板块边界和地貌情形极为相似的是( )
A.安第斯山脉 B.日本列岛 C.冰岛 D.非洲东部
【分析】板块相对移动,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在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聚合带,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并形成深邃的海沟;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并形成岛弧和海岸山脉。在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处,则形成高大的山脉。例如,喜马拉雅山脉就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的。在板块张裂地区,常形成裂谷或大洋中脊,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中脊等。全球海陆分布和陆地上宏观地貌格局,都是板块运动的结果。
【解答】解:读“板块构造示意图”,西侧为大陆板块、东侧为大洋板块,图中虚线圈内所示的板块边界为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下方俯冲形成,属于消亡边界,与图中虚线圈内所示的板块边界和地貌情形极为相似的是日本列岛。
故选:B。
如图为我国东北部及周边地区2016年8月6日20时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回答7﹣8题。
7.图中甲、乙、丙、丁四地风力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分析】等压线稠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
【解答】解:读图可知,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丁地所在位置的等压线最稠密,说明气压梯度力最大,则风力最大。
故选:D。
8.图示时刻( )
A.甲地天气晴朗 B.乙地正遭受寒潮影响
C.丙地阴雨绵绵 D.丁地锋面正向西移动
【分析】冷锋是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并推动暖气团移动;冷锋过境会产生降温、阴雨、大风等天气,冷锋过境后,冷气团占据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暖锋是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并推动冷气团移动;暖锋过境时容易产生连绵阴雨,过境后,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气压下降,天气转晴。等压线数值内大外小为高压,从气流来说是反气旋;反气旋的气流为北顺南逆辐散,气流下沉,气温升高,天气晴朗。等压线数值内小外大为低压,从气流来说是气旋;气旋的气流为北逆南顺辐合,气流上升,容易成云致雨。
【解答】解:A、甲地为高压脊,气流下沉,水汽不容易凝结,难以形成降水,所以多晴朗天气,故正确。
B、乙地所在位置的多样性数值内小外大为低压中心,不可能受寒潮影响,不符合题意。
C、丙地为高压脊,气流下沉,水汽不容易凝结,不可能产生降水,不符合题意。
D、丁地位于北半球低压的南侧,则锋面正向东移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9﹣11题。
9.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市场广阔 B.生产技术先进
C.劳动力素质高 D.原材料充足
【分析】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1)自然因素:土地、水源。 (2)社会经济条件:原料、运输、劳动力、市场、动力、政府政策等。
【解答】解: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生产技术先进。
故选:B。
10.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 )
A.市场需求减小 B.原材料枯竭
C.产业结构调整 D.企业竞争加剧
【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很多:市场、地价、政策、科技等因素。
【解答】解:材料“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这说明原来佛山陶瓷产业区变成发展以第三产业为主的中心城区,即产业结构调整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
故选:C。
11.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
A.产业基础好 B.劳动力成本低
C.资金充足 D.交通运输便捷
【分析】迁入地吸引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一般有地价、劳动力、市场、政策、交通、产业基础等因素。
【解答】解:景德镇陶瓷发展历史悠久,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故产业基础好是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
故选:A。
二、非选择题
12.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某地区略图。
材料二:“丝绸之路”上三个重要城市的经济数据。
指标 | 西安 | 兰州 | 乌鲁木齐 |
2011年末总人口(万人) | 791.8 | 323.3 | 249.4 |
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 | 173.1 | 44.6 | 22.1 |
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 | 1697 | 745 | 759 |
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 | 1994 | 775 | 909 |
货物运输量(百万吨) | 392 | 89 | 165 |
货物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 125.8 | 18.8 | 90.3 |
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数(万人) | 68.5 | 29.3 | 13.1 |
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数(个) | 2866 | 422 | 249 |
(1)结合材料一推测渭河平原的地质构造,并简述判断的理由。
(2)在泾河与渭河的交汇处,有一个著名的景点“泾渭分明”,泾渭两河的清浊比较在历史与现状中有着截然不同的说法。根据材料一,试推断,历史上和目前泾河和渭河含沙量对比的变化,并说明发生该变化的主要原因。
(3)近年,西安建立了“国际港务区”,实施综合保税制度,运营国际货运列车,力图重新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根据材料,试分析西安发展物流业的优势条件。
【分析】(1)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了岩层所能承受的强度,岩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错动、位移,形成断层。大的断层常常形成谷地或陡崖。
(2)渭河是黄河的第一大支流,渭河干流,横跨甘肃东部和陕西中部。全长818公里,流域总面积134766平方公里。我们常使用的泾渭分明成语,系指泾河水清,渭河水浑,已变为泾河水浑,渭河水清了。泾河是黄河中游支流渭河的大支流,长451公里,流域面积约45,400平方公里。大部分支流深切於黄土丘陵和黄土高原,河谷狭窄。夏秋多暴雨,故以洪水猛、泥沙多著称。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年平均含沙量141千克/立方米,最大含沙量1430千克/立方米。古人说“泾浊渭清”,只从相对意义上说泾河含沙量比渭河含沙量高。因为泾河流域范围内大部分为深厚的黄土覆盖,质地疏松,易被侵蚀;上游以及北岸支流流经黄土高原,夹带大量泥沙;长期滥垦乱伐,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3)西安发展物流业的优势条件从工农业、交通、劳动力素质、技术和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
【解答】解:(1)断层上升的形成地垒构造。断层下降的形成地堑构造。断层一侧的岩层下降会形成谷地(如我国的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理由是渭河平原南侧为高大的山地,渭河南侧无(少)支流注入。
(2)历史上泾河含沙量大于渭河,目前泾河含沙量变小,而渭河含沙量变大。其原因是历史上泾河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含沙量较大;目前随着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的有效推进,泾河含沙量在减小,而渭河沿岸随着人口、城市的增多,人类活动加剧水土流失,含沙量增大。
(3)西安发展物流业的优势条件是西安是我国西部的大城市,工农业较发达;有铁路线经过,交通便利,是重要的货物集散地;第三产业发达,劳动力充足,素质较高,技术水平较高;政策支持等。
故答案为:
(1)断层,岩块下沉。判断理由:渭河平原南侧为高大的山地,渭河南侧无(少)支流注入。
(2)历史上泾河含沙量大于渭河,目前泾河含沙量变小,而渭河含沙量变大。原因:历史上泾河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含沙量较大;目前随着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的有效推进,泾河含沙量在减小,而渭河沿岸随着人口、城市的增多,人类活动加剧水土流失,含沙量增大。
(3)西安是我国西部的大城市,工农业较发达;有铁路线经过,交通便利,是重要的货物集散地;第三产业发达,劳动力充足,素质较高,技术水平较高;政策支持等。
13.如图为北半球某区域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据图示信息,总结该区域地势特征,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2)根据图中A和B地气温年变化图,找出两地气温年变化的差异并说明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3)据图中信息分析该区域聚落的主要分布特征,并简要说明产生该种分布特征主要的自然原因。
【分析】(1)区域地势特征主要从地形类型、海拔高度、地面起伏状况、地形分布上来描述。
(2)影响气温的因素:位置、大气、地形、洋流、植被、水文、人类活动等。
(3)结合图示信息分析区域聚落的主要分布特征,产生该种分布特征主要的自然原因从地形、降水、纬度、水源、土壤等角度进行分析。
【解答】解:(1)读图可知,该区域地势特征是中部高,东南部、西北部低。其理由是该区域河流大多发源于中部,向西北部和东南部流出。
(2)读A和B地气温年变化图,两地气温年变化的差异是A地全年气温都低于B地,且A地的气温年较差大于B地。其原因是B地纬度低于A地,且海拔高于A地,且受寒冷偏北风的影响程度小于A地,所以B地全年气温较高,气温年较差较小,四季如春。
(3)读图可知,该区域聚落的主要分布特征是聚落分布分散,中部少,东南部和西北部较多,其中东南部最多,且等级高的聚落多;多沿河流分布。产生该种分布特征主要的自然原因是该区域地形差异大,中部为高原高山,少聚落分布;西北部深处内陆,降水稀少,且纬度较高,聚落较少,特别是高等级聚落少;东南部纬度较低,地形相对平坦,受海洋暖湿气流影响较大,降水较多,聚落分布多,且高等级聚落多;河流沿岸水源较充足,地形相对平坦,土壤肥沃。
故答案为:
(1)地势特征:中部高,东南部、西北部低。理由:该区域河流大多发源于中部,向西北部和东南部流出。
(2)差异:A地全年气温都低于B地,且A地的气温年较差大于B地。原因:B地纬度低于A地,且海拔高于A地,且受寒冷偏北风的影响程度小于A地,所以B地全年气温较高,气温年较差较小,四季如春。
(3)分布特征:聚落分布分散,中部少,东南部和西北部较多,其中东南部最多,且等级高的聚落多;多沿河流分布。
原因:该区域地形差异大,中部为高原高山,少聚落分布;西北部深处内陆,降水稀少,且纬度较高,聚落较少,特别是高等级聚落少;东南部纬度较低,地形相对平坦,受海洋暖湿气流影响较大,降水较多,聚落分布多,且高等级聚落多;河流沿岸水源较充足,地形相对平坦,土壤肥沃。
三、【旅游地理】
1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医疗旅游,是将旅游和健康服务结合起来的一种旅游形式。海南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有利于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海南医疗旅游前景不错,但目前没有一个独立纯粹和医疗机构合作发展医疗旅游的项目,基础太差,行业投入不足,在养生保健医疗旅游方面的服务远远不够。2013年博鳌亚洲论坛上,海南省委常委姜斯宪正式发布了海南将在博鳌乐城设立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的消息。
评价海南发展医疗旅游的区位条件。
【分析】本题考查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分析海南博鳌乐城设立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的有利条件要根据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内容,结合海南省实际,主要从海南省气候、环境、医疗设施及技术水平、基础设施、政府政策、市场和交通条件等方面分析。
【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医疗旅游是将旅游和健康服务结合起来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市场前景广阔;海南省冬季气候温和湿润,环境质量好,医疗设施及技术水平高,利于疾病康复;海南省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有政府政策的扶持。
故答案为:
有利条件:海南属于热带海岛,具有优美的气候和自然环境,特别是冬季气候温暖湿润,能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具有丰富、优质的生物资源;中国具有悠久的以保健治疗为核心的中医传统;国际上和国内对健康的关注提升,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提升,消费水平较高,市场广阔,交通便利;国家政策的支持等。
不利条件:基础设施落后,行业投入不足,意识落后;地区接待服务水平低下等。
四、【环境保护】
15.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土壤是农药在环境中的“贮藏库”与“集散地”,施入农田的农药80%一90%残留于土壤中。农药对土壤的污染,与农药的基本理化性质、施药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以及施药地区农药使用的历史等密切相关。如图为农药对土境的污染示意图。
(1)结合材料,指出农药污染是如何影响人体健康的。
(2)列举防治农药对土壤污染的主要措施。
【分析】(1)有机磷农药是一种神经毒剂,它能抑制体内胆碱酯酶,造成乙酰胆碱聚积,导致神经功能紊乱等。急性中毒表现症状有:恶心、呕吐、呼吸困难。
(2)在农作物的生长期间,选用高效低毒农药,进行科学防治,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生物防治。
【解答】解:(1)由于农药的化学性质不同,在环境中的降解度不同,对人体的影响也不同。环境中的农药,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等途径进入人体。
(2)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引导农民合理用药,科学施肥。
故答案为:
(1)农药喷洒过程中扩散到大气中,被人呼吸进入人体;农药沉降到水体中,人饮用了被污染的水,从而农药进入人体;残留在作物中的农药,随着食物的加工和食用,进入人体。
(2)减少有害农药的使用,多使用生物方法控制农业病害;使用低残留易降解的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