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辽宁省葫芦岛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解析版)
展开辽宁省葫芦岛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第I卷(选择题)
本卷共22小题,每题2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北京时间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东经102度、北纬282度)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咸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探测之旅,2019年1月3日到达月球预定地点。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 嫦娥四号在天空运行期间,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
A. 昼夜差值持续扩大 B. 正午太阳高度增大
C. 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 D. 不会遭受寒潮侵袭
2. 位于美国旧金山(西八区)的中国留学生观看嫦娥四号发射实况的最佳时间是( )
A. 12月7日10时23分 B. 12月8日10时23分
C. 12月8日11时35分 D. 12月7日11时35分
3. 人类在探月过程中发现,月球表面覆盖着厚厚的月壤。月壤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月球表面( )
A. 平均温度过低 B. 平均温度过高 C. 温度变化无常 D. 昼夜温差过大
【答案】1. C 2. A 3. D
【解析】
【1题详解】
嫦娥四号在天空运行期间,为北京时间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至2019年1月3日,此时,为北半球的冬半年,太阳直射点先向南到南回归线后再向北,在此期间,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昼夜差值先大后小;正午太阳高度先小后大;昼短夜长,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此时冷空气势力依然强大,可能还会遭受寒潮侵袭。据此分析选C。
【2题详解】
北京时间(东八区)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嫦娥四号发射,西八区与东八区晚16小时,故发射时对应西八区的时间为12月7日10时23分,选A。
【3题详解】
地球表面的大气和水加剧了土壤的形成,月球表面没有大气,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作用强,岩石主要是物理风化形成月壤,不同于地球土壤。据此分析选D。
下图为2017年我国部分省(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以及近一年的常住人口增量情况示意图,实心圆圈表示人口增加,空白圆圈表示人口减少,圆圈的大小表示增减的多少。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 北京、上海、天津常住人口增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严格的房地产政策 B. 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C. 人才引进政策变化 D. 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5. 下列四城市城镇人口增长潜力最大的是( )
A. 沈阳 B. 贵阳 C. 天津 D. 成都
【答案】4. B 5. D
【解析】
【4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北京、上海、天津的常住人口减少。 其原因可从劳动力、企业、政府等方面分析。一方面与环境人口容量有关,另外也与产业升级有关。三大城市都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由于产业升级和调整,原先一些高耗能、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其他地方,而高科技企业和服务产业将成为该地的主导产业。产业转移也伴随着一些劳动力的转移,故B对;严格的房地产政策、人才引进政策变化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对人口数量的变化有一定的影响,但不会成为主要原因,故ACD错。据此分析选B。
【5题详解】
城镇人口增长潜力与经济发展潜力和环境承载力(医疗卫生、文化也有关,但这四个城市都是省会或直辖市,医疗卫生条件都较好、文化水平也较高,可排除)有关。沈阳地处东北老工业区,东北最近几年经济发展后劲不足,A可排除;贵阳地处西南,经济发展水平与成都和天津都有较大差距,可排除B;天津是直辖市,成都是四川省的省会,目前两地的人口数都超过千万。天津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成都地处西南内陆,由于产业转移,天津的一些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将向内陆转移,而成都将会承接一些东部沿海地区的转移产业,同时,成都最近几年发展快,对劳动力的需求会增多,且四川省的人口众多,人口增长潜力大于天津,据此分析选D。
浦东新区、雄安新区等国家级新区是重点发展技术密集、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新兴产业综合功能区,其选址有与老城区相邻和不相邻两种模式。下图为某新区与老城区的空间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6. 新区发展重点吸引( )
A. 农村剩余劳动力 B. 高素质劳动力
C. 老城区失业人员 D. 新区失地农民
7. 两种模式比较,该新区选址的主要优势是( )
A. 环境质量优越 B. 依托老城区发展
C. 地价水平较低 D. 减小老城区干扰
【答案】6. B 7. B
【解析】
该组试题以雄安新区为背景,以新老城区的关系模式图为切入点,考查城市化问题的对策。试题较为灵活,对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
【6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新区是重点发展技术密集、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新兴产业综合功能区”,因此对有知识、有技术的高素质劳动力吸引较大,B正确。农村剩余劳动力、老城区失业人员、新区失地农民等均不属于高素质劳动力,因此A、C、D错误。
【7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新区紧邻老城区,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更易接受老城区的资金、物资、劳动力等的输出,因此依托老城区发展是该新区选址的主要优势,B正确。老城区发展较久,可能出现环境质量下降、地价上涨等问题,该新区靠近老城区,易受老城区污染和干扰,A、C、D错误。
凉爽的气候条件是“数据中心”选址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贵州以其天然的优势吸引着众多世界级企业的数据中心在此布局,2014年富士康在贵州责安新区兴建其世界首创的绿色隧道式数据中心(下图所示隧道呈南北走向,布局于两山之间的垭口,顶部覆土复植,隧道内置600服务器。据此完成下列各各题。
8. 贵州气候凉爽主要因为( )
A. 纬度较高 B. 海拔较高 C. 降水较多 D. 距海较近
9. 该数据中心建筑高度约( )
A. 10米 B. 20米 C. 30米 D. 40米
10. 数据中心采用南北向隧道式建筑,利于( )
A. 室内采光 B. 山体排水 C. 防灾减灾 D. 通风降温
【答案】8. B 9. B 10. D
【解析】
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东亚季风风向。
【8题详解】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读图中等高线数值可知,该地海拔多为1000m以上,根据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地势高,气温较低,气候凉爽,故选B。
【9题详解】
读图中等高线可知,数据中心建筑在两山之间的垭口部位到其顶部共跨越9条等高线,等高距为2米,故数据中心建筑高度约为20米,故选B。
【10题详解】
贵州位于东部季风区,夏季盛行偏南风,冬季盛行偏北风,数据中心采用南北向隧道式建筑,利于空气流通,另外,山地垭口部位本身具有峡谷风,风速较大,利于通风降温。故选D。
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煤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齐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1. “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城归”人员( )
A. 技能与素质的提升 B. 年龄构成的年轻化
C. 数量的大幅度提高 D. 性别结构的均衡化
12. “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
A. 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 B. 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
C.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 D. 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
【答案】11. A 12. B
【解析】
【11题详解】
“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城归”人员技能与素质的提升,A对。与性别结构的均衡化、年龄构成的年轻化无关,B、D错。人口数量的提高不表示技能、素质的提升,C错。据此分析选A。
【12题详解】
“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B对。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是经济、环境效益,A错。不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C错。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是经济效益,D错。据此分析选B。
我国甲、乙两地相距约20千米,但降水的日变化差异很大。下图为两地年降水量的日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3. 影响甲地年降水量日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
A. 太阳高度 B. 热力环流 C. 植物蒸腾 D. 大气环流
14. 与乙地相比,甲地降水的日变化特点有利于农业生产,主要是由于甲地( )
A. 土壤水分条件较好 B. 气温日较差更大
C. 降水量较多 D. 地形较平坦
【答案】13. B 14. A
【解析】
【13题详解】
根据材料甲乙两地相距20千米,由两地降水特点,可以判断甲地为谷地(盆地)乙地为山地。读图,甲地北京时间8-20点(白天)降水较少,21-8点(夜晚)降水多,据此,甲地应位于盆地(谷地),夜晚山坡降温快,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地区夜晚降温慢,气温较高,谷底的暖空气被山坡下沉的冷空气抬升,形成降水;白天山坡升温快,气流上升,谷底升温慢,气温低,气流下沉,不易形成降水;因为山坡和山谷温度不同形成的大气运动为热力环流,所以甲地降水量的日变化的直接原因是热力环流,根本原因是受热不均匀,据此分析选B。
【14题详解】
读图,甲地夜间降水多,夜间气温低,蒸发量小,所以下渗较多,利于保持土壤的水分;乙地白天降水多,白天气温高,蒸发量大,下渗较少,不利于保持土壤水分;因为甲地夜晚降水多乙地白天降水多,可以判断甲地位于谷地(盆地),乙地位于山地,乙地的气温日较差大,B错;读图,乙地降水时间长,降水量更大,C错;甲地降水的日变化特点主要是对土壤的水分造成影响,和地形平坦无关,D错。据此分析选A。
【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山谷风对降水的影响,山谷风为热力环流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形成原理为:白天地势较高的山地日照充裕,气温较高;地势低洼的谷地处于背阴区,气温较低。山地相对的热低压与谷地相对的冷高压就形成了环流——山地气流上升、谷地气流下沉,风由谷地吹向山地,形成谷风;夜晚谷地由于地形较闭塞白天积蓄的热量不易散失,山地则正好相反。于是形成了山地的相对冷高压与谷地的相对热低压,谷地气流上升、山地气流下沉,风由山地吹向谷地,称为山风。夜晚谷地水汽在抬升过程中凝结成雨。
我国某地区(38°N,114.55°E)因地制宜在河流两岸建设集防护、景区、观赏、休闲、健身为一体的生态绿廊,旨在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增加城市景观的同时,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多的踏青休闲场所,下图为规划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5. 该河段( )
A. 河流自东南向西北流 B. 河床剖面南陡北缓
C. 河流无结冰期 D. 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
16. 生态涵养区适合( )
A. 种植蔬菜和花卉 B. 发展乳畜业
C. 栽种灌木和落叶林 D. 栽种草被和常绿林
【答案】15. B 16. C
【解析】
【15题详解】
读图可知,水上活动区位于东南方向,应当水体较深,水面较宽,为下游地区,左侧河道较窄,应为河流下游,结合指向标判断,河流流向为西北到东南,A错。图中河流南岸,多为生态保护地区,而北岸为城区,且自西向东流动的河流,右岸被冲刷,左岸以淤积作用为主,所以南面地形较陡,北面较缓,B对。结合该地经纬度判断,位于我国北方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气温低,有冰期,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CD错。故选B。
【16题详解】
城市内河生态环境建设不能发展农业,故AB错误,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区,自然植被主要为温带落叶林,常绿林主要在我国南方地区,D错。生态建设应以恢复自然植被为主,故选C。
干早等效频度指的是在一定时段内,某区域出现危害程度大体相当的干早次数,降水相对变率是降水平均偏差(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与实际降水量之差)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是衡量降水稳定程度的指标,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干早等效频度分布示意图,下表为我国部分城市不同时段降水相对变率表。
根据图表回答下列各题。
17. 影响武汉和开封干早等效频度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 纬度 B. 气温 C. 降水 D. 河流
18. 开封发生旱灾的最主要季节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19. 造成武汉旱灾严重的主要原因( )
A. 春季气温快速上升 B. 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C. 秋季晴朗少雨 D. 冬季寒冷干燥
【答案】17. C 18. A 19. B
【解析】
考查自然灾害相关问题。
【17题详解】
干旱等效频度是指在一定时段内,某区域出现危害程度大体相当的干旱次数,读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等效频度分布示意图可知,开封发生干旱的次数较多,为35-40次之间,大于武汉30次左右。读我国部分城市不同时段降水相对变率表可知,开封全年降水相对变率较大,特别是4-5月份最明显,说明降水稳定程度较差,导致干旱等效频度大。故影响武汉和开封干旱等效频度不同的主要因素是降水。故选C。
【18题详解】
降水相对变率是降水平均偏差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根据我国部分城市不同时段降水相对变率表数据可知,开封的降水相对变率在4~5月份为0.47,远大于表中7-8月份0.35;由于降水相对变率越大,降水稳定程度越差,导致干旱等效频度越大,发生旱灾次数越多。表中开封的降水相对变率在4~5月份最大,说明开封春季旱灾最严重。故选A。
【19题详解】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武汉的降水相对变率在 7~8 月份最大,说明武汉夏季旱灾严重,武汉夏季 7~8 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形成伏旱,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所以旱灾严重。故选B。
针对多年冻土表面活动层的反复冻融,我国某铁路修建时为部分路段安装了两侧透风的面板叠瓦式遮阳棚(图a)。图b中曲线示意该铁路某处遮阳棚在暖季(7月至9月)某日与冷季(11月至次年3月)某日的棚内及棚外气温变化。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0. 图中表示暖季某日棚内气温日变化的曲线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1. 此路段冷季( )
A. 棚外日最高气温高于5℃ B. 棚内气温日变化大于棚外
C. 遮阳棚的作用比暖季小 D. 棚内外气温差异出现在夜晚
22. 该铁路线可能是( )
A. 肯藏铁路 B. 滨缓铁路 C. 北疆铁路 D. 贵昆铁路
【答案】20. B 21. C 22. A
【解析】
【20题详解】
首先暖季气温比冷季气温要高,③④排除;同时棚内气温日变化小,棚外气温日变化大,所以②正确①错误。故选B。
【21题详解】
据上题分析可知,①②为暖季, ③④为冷季。且③为棚外气温日变化曲线④为棚内气温日变化曲线。据图可知,冷季时棚外日最高气温低于5℃,A错误;棚内气温日变化小于棚外,B错误;据图可知,棚内外气温差异出现在9点-18点的白天,D错误;据图可知,冷季棚内外气温差较暖季棚内外气温差小,说明遮阳棚的作用比暖季小,C正确。故选C。
【22题详解】
据图可知,该地暖季时最高气温10℃左右,冷季时最低气温可达-20℃ ,可判断为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故选A。
第Ⅱ卷(非选择题)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1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尔斯比港和巴有新几内亚总理出席中国援建的独立大道移交启用仪式。2016年,中国计划斥资近40亿美元在巴布新几内亚建立巨大的工业园区,发展加工业和制造业,以促进巴布亚新几内亚经济的发展。下图为巴布亚新几内亚示意图。
村料二:巴布亚新几内亚资源丰富、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境内至今无铁路。全境共有600多个岛屿。各岛多山,火山较多,地震频繁。热带原始森林覆盖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77%,林木总蓄积量约29亿立方米。渔业资源丰富,是南太平洋地区第三大渔区。
(1)说明巴布亚新几内亚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
(2)巴布亚新几内亚国内无铁路,分析其原因。
(3)中国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建设工业园,有人主张在园区建立大规模的家具制造厂,请为其说明理由。
【答案】(1)纬度低,热量充足,利于浮游生物和鱼类的生长;水体浅,阳光充足,利于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为鱼类提供饵料;珊瑚礁分布非常普遍,为鱼类栖息提供场所;洋流受岛屿阻隔而变得十分紊乱,加上多海底地震,海水扰动,使海底营养物质上泛,促进表层浮游生物生长,为鱼类提供饵料。
(2)岛屿国家,国土面积狭小;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大,不利于铁路的修建,且河流众多,铁路修建成本高;经济欠发达,资金不足,技术落后,运输需求量小。
(3)理由:原始森林资源丰富,原料充足;木材材质优良,知名度高;廉价劳动力丰富;国际市场广阔;有政府政策扶持及外国援助。
【解析】
【详解】(1)巴布亚新几内亚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主要从饵料角度进行分析。读图可知,该岛屿位于南纬5°附近,纬度低,热量充足。同时由于水体较浅,阳光充足,有利于光合作用。由于海底地震频发,容易导致海水搅动,使得浮游生物繁盛,饵料丰富,渔业资源丰富。
(2)巴布亚新几内亚国内无铁路的原因要从社会经济条件和自然条件方面进行分析。该国为岛国,面积小,且有众多河流地形起伏大,修建成本高。从社会经济因素看,由于经济欠发达,资金和技术落后,不利于铁路修建。
(3)中国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建设工业园,在园区建立大规模的家具制造厂的理由从原料、劳动力、政策等工业区位因素角度分析。从原料看,该国原始森林资源丰富,原料充足;木材材质优良,知名度高;从劳动力看,该地经济落后,廉价劳动力丰富;从市场及政策看,国际市场广阔;有政府政策扶持及外国援助。
24.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要求。
青藏铁路锡北段(锡铁山一北霍鲁逊盐湖矿区,如图甲)位于柴达木盒地,沿线风沙灾害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在我国铁路沿线风沙防治工程中,较为成功的案例是包兰铁路沙坡头段的以植物防沙为主的“五带一体”的防护体系,但青藏铁路锡北段无法利用植物防沙。通过对锡北段进行考察研究,专家认为防治该地风沙灾害最有效的措施是采用透风挡沙墙与石方格相结合(如图乙所示)的方式。
(1)简述青藏铁路锡北段风沙对铁路及运行列车的主要危害。
(2)分析青藏铁路锡北段无法利用植物防沙的原因。
(3)说明透风挡沙墙与石方格相结合防沙方式的优势。
【答案】(1)(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视线,影响运行列车安全。
(2)柴达木盆地海拔高,年均温低;内陆盆地降水稀少,蒸发旺盛,沙漠广布;周边盐湖众多,风力较强,沙漠含盐量高,植物无法存活。
(3)挡沙墙可以降低风速,阻隔,减小风沙对路基的掩埋作用。石方格设置在路基两侧和挡沙墙之间,增大地面的粗糙度,进一步削减风速,同时固定地表沙面,防止就地起沙。
【解析】
【详解】(1)风沙对铁路的主要危害是磨损和掩埋,会危害铁路运输安全。风沙会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视线,影响运行列车安全。
(2)锡北地区路段自然环境恶劣,气温低;降水少,蒸发旺盛;盐湖众多,风力较强,沙漠含盐量高,植被难以生长,所以不能用生物作为主导的防沙工程。
(3)挡风墙可以阻挡风沙,石方格可以降低风速,同时固定地表沙面,二者配合、共同使用可以降低风沙对铁路的破坏。
2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油棕喜高温、湿润、强光照环境和肥沃的土壤,其棕榈果肉可榨棕油,主要用于餐饮业、食品工业和油脂化工业等,印度尼西亚的棕桐果肉出油率高,2007年后的棕桐油产量居世界首位。
中国某公司在印尼加里曼丹岛等地投资兴建油棕种植产业园区,并建设配套加工厂、仓储、物流、公共服务等配套设施,所产棕桐油等主要销往我国。目前,在第一种植园巴郎卡拉亚已完成6万余公项(计划20万公项)油棕种植,在过去荒芜的土地上有近9000名当地的工人忙碌,该公司还投入大笔资金在当地兴修道路、桥梁、水电、排水、港口工程等。
(1)根据油棕生长的气候条件,说明我国棕桐油产量小的原因。
(2)说明油棕果收获后需在当地加工,产品销往国内的原因。
(3)简述中国公司选择在该岛上兴建油棕产业园区的原因及对当地的积极影响。
【答案】(1)我国热带地区面积小,用于种植油棕的土地较少,产量低;我国热带地区纬度较高,气候条件差,种植的油棕质量较差。
(2)油棕果量大,节约运输成本;我国人口众多,餐饮业、食品工业和油脂化工业对棕桐油需求量大,且能改善人们食用油结构。
(3)原因:热带雨林气候区,特别适宜油棕种植;岛上地广人稀,有大片适宜种植油棕的地区未得到开发;积极影响:促进当地人就业,增加经济收人,改变贫困落后局面;增加当地政府税收;兴修道路、桥梁、水电、港口工程等,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
【解析】
【详解】(1)我国棕桐油产量小,说明我国的气候条件不适合种植油棕,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热带地区面积小,用于种植油棕的土地较少,产量低;我国热带地区纬度较高,气候条件差,种植的油棕质量较差。
(2)本油棕果收获后需在当地加工的原因,主要考虑油棕果产业为原料导向型产业且油棕果量与产品的质量差距大,在当地加工可以利用当地廉价劳动力、油棕果也较为新鲜并节约运输成本;产品销往国内主要考虑我国市场需求量大。
(3)中国公司选择在该岛上兴建油棕产业园区的原因主要从当地气候适合种植油棕、当地地广人稀等方面分析;在该岛上兴建油棕产业园区的影响主要从增加就业、增加经济收入、税收、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分析。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马鹿寨村,全村近700人,海拔1300-2600米,属于极少数民族极偏远山区的最赏国村之一(如图a)。从马鹿寨村到镇上集市路途崎岖、路况复条,车程长达3个小时,该村出产的沃柑皮薄肉嫩、味甜多汁、口感极佳,该地的沃柑园以土地流转方式承包给外来企业,由企业统一种植、管理和销售,果树山泉灌溉,全程人工监管除草当地农户可以向企业收取土地租金,并参与种植获得收入,但目前大部分村民因固有观念影响不愿加入其中。
《我们在行动》是东方卫视推出的中国首档精准扶贫公益纪实节目,由明星、企业家组成的“助农团队”深入贫国地区,通过电视、线上和线下等全方位渠道,共同打造精准扶贫的完整闭环(如图b所示)在“助农团队”的帮助下,《我们在行动》节目组录制的沃柑节目播出后仅16天时间,马鹿寨村的150吨超过2万箱沃柑全部售罄。
(1)简析马鹿寨村出产的沃柑品质优良的原因。
(2)据材料分析马鹿寨村经济贫困落后的原因。
(3)结合《我们在行动》节目中“马鹿寨村沃柑”项目的成功案例,阐述其对中国农村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启示。
【答案】(1)①纬度较低,光照充足,利于柑橘生长;②海拔较高,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③灌溉水质好,无污染,品质优良;④企业统筹种植管理,农业技术先进,质量有保障。
(2)①地形崎岖,土壤贫瘠,土层薄,不利于种植业发展;②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不利工业、贸易、旅游等产业的发展;③封闭山村,少数民族为主,与外界交流少,观念落后。
(3)①结合当地自然地理特征,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品;②重视产品设计、研发、包装,打造品牌;③加强产品迭代、深加工等,打造全产业链模式;④利用电视、网络、明星等全方位宣传和推广;⑤线上、线下结合多渠道销售。
【解析】
【分析】本题以马鹿寨村出产的沃柑发展为载体,考查农业区位条件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及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沃柑品质优良,原因主要从位置、气候、水源、管理、技术等方面分析。该地喀斯特地貌广布,交通落后,环境封闭,成为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区域的经济发展,要因地制宜,从生产、管理、销售等方面考虑。
【详解】(1)沃柑品质优良,原因主要从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双方面分析。根据题图资料可知,马鹿寨村位于云南省,纬度较低,光照充足,利于柑橘生长。海拔1300-2600米,海拔较高,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位于山区,果树山泉灌溉,全程人工监管除草,灌溉水质好,无污染,品质优良。由企业统一种植、管理和销售,企业统筹种植管理,农业技术先进,质量有保障。
(2)马鹿寨村经济贫困落后与该地的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条件有关。从自然条件分析,该地属于喀斯特地貌区,地形崎岖,土壤贫瘠,土层薄,不利于种植业发展。从经济因素分析,地处偏远山区,与外界交通不便,不利工业、贸易、旅游等产业的发展。从社会因素分析,该是是封闭的山村,少数民族为主,与外界交流少,观念落后。
(3)中国农村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要结合当地自然地理特征,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品。“助农团队”深入贫困地区,通过电视、线上和线下等全方位渠道,说明要重视产品设计、研发、包装,打造品牌。加强产品迭代、深加工等,打造全产业链模式。《我们在行动》节目组录制的沃柑节目播出后仅16天时间,马鹿寨村的150吨超过2万箱沃柑全部售罄,这一实例说明可以利用电视、网络、明星等全方位宣传和推广,线上、线下结合多渠道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