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浙江省宁波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期末)“十校联考” (解析版) 试卷
展开浙江省宁波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期末)“十校联考”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古诗词中反映暖锋过境的是( )
A.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B.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 秋风绕衰柳,远客闻雨声 D.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答案】A
【解析】
【分析】考查天气系统的知识。
【详解】天气系统通常指引起天气变化和分布的高压、低压和高压脊、低压槽等具有典型特征的大气运动系统。如有的以空间气压分布为特征组成高压、低压、高压脊、低压槽等。有的则以风的分布特征来分,如气旋,反气旋,切变线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句诗描述的是春雨的到来,一场春雨一场暖,就是描述的暖锋过境。正确答案选A。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珠海举行。总长约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西接广东珠海和澳门,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使两岸的陆路时间从3小时缩小至45分钟。完成下面小题。
2. 对港珠澳大桥选线影响较小的因素是( )
A. 海底地质构造 B. 海水运动规律 C. 两岸港口位置 D. 港澳人口总量
3. 大桥建成对该区域的影响有 ( )
①提升了珠江地区的通达度 ②增加了深圳地区的影响力
③节约区域总体的运输费用 ④改变了珠三角的交通格局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2. D 3. C
【解析】
【分析】考查交通建设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港珠澳大桥建设的影响因素。
【2题详解】
任何工程的建设首先要考虑到因素就是地形地质的建设,尤其是跨海大桥更需要考虑海洋的水文水质情况,桥梁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沟通了桥梁两岸的交流,所以要考虑两岸港口的位置,海底地质构造、海水运动规律、 两岸港口位置都会影响港珠澳大桥的建设,ABC正确,而港珠澳大桥选线会影响港澳人口总量的多少,不是受港澳人口总量的影响。所以选D。
【3题详解】
港珠澳大桥建成后,必然使珠江三角洲区域连为一体,海运条件更加便捷,加强了深圳、珠海的经济联系,有利于形成深港、广佛、珠澳核心都市圈等。港珠澳大桥的落实兴建,将有力带动珠三角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填补了珠江口东、西两岸交通衔接的空白,大桥把珠江口两岸连接起来,将会使香港的经济能量辐射到整个珠西区域,珠江西岸的发展必将加快,从而激活并带动珠、澳经济的增长。①③④正确,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和深圳关系不大,②错误。故选C。
【点睛】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的影响因素:
大致说来,主要分为人类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人类社会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宗教。
自然因素包括地理位置、地质构成、河湖分布。
下图示为2016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航空旅客的运输量。完成下面小题。
4. 下列区域中,与我国航空旅客运输量最密切的是( )
A. 东亚 B. 东南亚
C. 南亚 D. 西亚
5. 图示旅客运输量关联度最高的因子是( )
A. 劳务输出
B. 人才交流
C. 商务活动
D. 旅游观光
【答案】4. B 5. D
【解析】
【分析】考查学生读图获取地理信息和知识的能力。
【4题详解】
由图可知,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航空旅客的运输量居于前四位的是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尼,他们都是东南亚国家,因此选B。
【5题详解】
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尼位于热带地区,风光秀丽,同时距离中国较近,因此中国出境游人数较多,旅客运输量关联度最高的因子是旅游观光。劳务输出、人才交流、 商务活动等因素相对旅游观光占比重较小,ABC错误,D正确。
【点睛】解答该题时要注意抓住图中关键信息,同时还要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
每年南非某季节,数以十亿计的沙丁鱼从非洲最南端厄加勒斯浅滩一路向北迁徙到南非第三大城市德班海域,全程约1000多公里,沙丁鱼喜好冷水,海水温度的变化和追逐食物是它们迁徙的主要原因。
完成下面小题。
6. 对沙丁鱼迁移路径的影响较大的洋流是( )
A. 本格拉寒流 B. 西风漂流 C. 厄加勒斯暖流 D. 索马里寒流
7. 据图文信息推测,沙丁鱼迁徙的季节(南半球)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答案】6. B 7. D
【解析】
【分析】考查洋流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6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沙丁鱼从非洲最南端厄加勒斯浅滩一路向北迁徙到南非第三大城市德班海域,沙丁鱼是冷水鱼,实线代表迁移路径,经过地区的主要洋流是西风漂流,B正确。本格拉寒流、厄加勒斯暖流不影响迁徙路线,索马里寒流不在该地。ACD错误。故选B。
【7题详解】
沙丁鱼是冷水鱼,水温14-20度是沙丁鱼喜欢的温度范围。当较深、更冷、营养丰富的水流冲击浅海沿岸地区时,它们会涌向海岸。因此,当冰冷的洋流沿着南非海岸线由南向北侵袭,形成一条狭长的冷水带时,沙丁鱼便开始顺着冰冷的洋流,由南向北,一年一度的大迁徙因此,沙丁鱼在冬季迁徙。正确答案选D。
图示为山西沁水盆地柿庄南部地层卫星遥感影像光谱分析,完成答下面小题。
8. 最易辨认紫红色泥岩组合采用的波段是( )
A. 500nm B. 575nm C. 680nm D. 810nm
9. 下列可由遥感影像图获取的信息是( )
A. 沉积物的具体成分
B. 沉积物的地质年代
C. 出露岩层的空间分布
D. 岩层的位置位移变化
【答案】8. C 9. C
【解析】
【分析】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8题详解】
由图可知,紫红色泥岩与其他颜色的砂岩和黄土层相比,反射率差距最大的波段是最容易辨认的,在波段810mm时差距最小,最不易辨认,在680mm时反射率差距最大,最容易辨认。正确答案选C。
【9题详解】
考查遥感监测系统的用途。遥感卫星可以监测到同种物质在地球表层的空间分布,因此可以看出出露岩层的空间地理分布,注意是出露岩层,C正确;岩层的具体成分以及形成年代需要利用GIS分析,AB错误,岩层的位移变化要靠GPS系统。D错误。故选C。
读苏北地区浅层油气成藏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一般利于储藏油气的地质构造为( )
A. 背斜 B. 向斜 C. 地垒 D. 地堑
11. 此处岩层受到挤压的方向是( )
A. 西北—东南向 B. 东西方向 C. 西南—东北向 D. 南北方向
12. 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 E-断层-K-N B. E-K-N-断层 C. K-E-断层-N D. K-断层-E-N
【答案】10. A 11. A 12. C
【解析】
【分析】考查内力作用以及地质构造的意义。
【10题详解】
背斜岩层封闭,一般是储油气构造,不易挥发,向斜是天然的槽型构造,储水。正确答案选A。
【11题详解】
由图可知,凹陷带阶梯带隆起带延伸的方向是西北到东南方向,中间岩层收到挤压后断裂,所以岩层收到挤压的方向是西北到东南方向。正确答案选A。
【12题详解】
根据岩层破坏与被破坏的关系,岩层先沉积后发生断裂,沉积的顺序是最底层先沉积因此是先K后E,KE岩层不连续可看出发生的地质作用是产生了岩层断裂,N岩层位于最上层,沉积后发生了西北到东南方向的挤压,正确答案选C。
【点睛】岩层的先后顺序容易错选B项,注意经过的地质作用应该是先沉积然后发生断裂,之后是挤压和沉积作用,N是后来才沉积的。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10%,或65岁以上占比达7%,即意味着进入老龄化社会。2015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以应对中国的人口问题。读我国老龄人口比重(预测)变化表。
完成下面小题。
13. 中国步入人口老龄化的时段是( )
A. 1991年~1995年 B. 1995年~2000年
C. 2000年~2005年 D. 2005年~2010年
14. 下列有关中国人口老龄化说法正确的是( )
A. 2010~2015年老龄人口快速增长与新中国成立有关
B. 2010年后每年新增的老龄人数一直在增加
C. 2035~2040年老龄人口比重变化与放开二胎政策无关
D. 2040年后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将有效缓解
【答案】13. C 14. A
【解析】
【分析】考查人口老龄化相关知识。
【13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10%,或65岁以上占比达7%,即意味着进入老龄化社会。中国从2005年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2000年人口老龄化程度为9.84%,已经接近10%因此是从2000年到2005年,正确答案选C。
【14题详解】
2010~2015年老龄人口快速增长与新中国成立有关,老龄化的原因是因为新中国成立后,医疗卫生条件改善,老年人的平均寿命有所延长,同时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高,人们的生育观念也有所改变,A正确。2010年后每年的人口基数不同,即使老年人比重越来越高,也无法判断老年人口数量。B错误。2035~2040年老龄人口比重变化与放开二胎政策有关,C错误。 2040年后中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高,老年人口问题亟待解决,D错误。故选A。
依据工业污染与周边城市关联度和周边城市的排放量比较,数值越大,代表排放量或关联度越大,如下图将城市划分四种类型。
完成下面小题。
15. 四种类型分布说法正确的是( )
A. HH型长三角分布比重较高
B. LH型集中在分布西部地区
C. HL型以全国中心城市为主
D. LL都分布在云南贵州两省
16. 影响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关联度最低的因子是( )
A. 产业结构 B. 环保意识
C. 气候类型 D. 经济水平
【答案】15. A 16. C
【解析】
【分析】考查工业的布局及其工业污染的影响因素。
【15题详解】
HH型苏杭沪宁等城市基本集中在长三角地区,长三角分布比重较高,A正确。LH型集中在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B错误。HL型徐州和邵阳不是全国中心城市,C错误. LL张家界位于湖南省,不是都分布在云南贵州两省,D错误。故选A。
【16题详解】
影响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关联度的因素有多个,产业结构的轻重,重工业工业污染排放相对轻工业太多,A关联度高。人民的环保意识也会影响污染物排放,尤其是法律规定对于环境的保护,B关联度高。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经济多以高效益科技型环保型为主,越是注重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D关联度高,气候类型与工业污染物的排放关联较小,盛行风只会影响工业布局,不会影响污染物的排放,C关联度低,符合题意,故选C。
17.南岭是我国钨矿锡矿的重要产区,下列地质作用与该地成矿关系最密切的是( )
A. 风化侵蚀 B. 岩浆活动 C. 固结成岩 D. 搬运沉积
【答案】B
【解析】
【分析】考查内外力作用的影响。
【详解】岩浆活动会将埋在地下的有色金属矿搬运至地面同时岩浆活动多伴随着变质作用,变质作用是形成矿产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有色金属矿,B正确,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这些外力作用与成矿无关,ACD错误,主要依靠内力作用。故选B。
【点睛】内力作用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火山喷发以及地震,外力作用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
林分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的林木株数,林分密度的大小影响林下光照和热量从而影响土壤的形成,读甘肃某山地云杉林总蓄水量与林分密度变化图。
完成下面小题。
18. 林地总蓄水量与林分密度的关系是( )
A. 林分密度越大,林下植物最大持水量越小
B. 林分密度越大,枯落物最大持水量越大
C. 随着林分密度增加,土壤最大持水量呈增加趋势
D. 随着林分密度增加,林地总蓄水量先增加再减小
19. 据图推测下列有关土壤发育说法正确的是( )
A. 林分密度过小,枯落物分解快,水热较丰富,土壤发育最好
B. 林分密度过大,林下光热少,枯落物难分解,土壤发育较差
C. 高密度林利于土壤养分的循环累积以及林地涵养水源功能的发挥
D. 低密度林林冠截留能力较弱,雨水直接渗透土壤,涵养水源较好
【答案】18. D 19. B
【解析】
【分析】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8题详解】
林地的总储水量包括两部分,林下植物持水量和土壤的持水量之和。林分密度越大,枯落物及林下植物的最大储水量都是先增多后减少,因此无法单独看出林下植物的持水量或者枯落物的持水量,AB错。同理随着林分密度增加,土壤最大持水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并非一直增加。C错。随着林分密度增加,林地总蓄水量先增加再减小,正确答案选D。
【19题详解】
土壤的发育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肥沃程度和枯枝落叶的分解密切相关,直接影响土壤的腐殖质层即有机物的积累,当植被的林分密度过大时,植被遮挡太阳辐射,林下光热不足,枯落物难分解,土壤发育较差。B正确,A错误。因此高密度林不利于土壤养分的循环累积以及,由图可知,密度越大,总储水量会逐渐减少因此也不利于林地涵养水源功能的发挥C错误,低密度林林冠截留能力较弱,雨水直接渗透土壤,但是涵养水源主要依靠植被根系的吸水和固水能力,D错误。故选B。
露点指空气在水汽含量和气压都不改变的条件下,冷却到饱和时的温度。读东亚局部地区等压线及露点气温分布图。
完成下面小题。
20. 有关图示时刻天气判断正确的是( )
A. M处暖湿气流主动爬升 B. N处有连续性降水天气
C. P处锋面雨区较为宽广 D. Q处经历大风降温阴雨
21. 下列地区空气中的水汽最接近饱和状态的是( )
A. 东北平原 B. 华北地区 C. 内蒙古东部 D. 内蒙古中部
【答案】20. C 21. A
【解析】
【分析】考查天气系统。
【20题详解】
M处是冷锋系统,应当是湿冷气流逐渐推进A错。N位于冷锋风前,降水可能性较小,冷锋多在锋后降水,B错。P处位于暖锋锋前,多为连续性降水,雨区宽广,C正确。Q位于暖锋锋后,锋面系统之后天气晴朗,D错误。故选C。
【2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露点指空气在水汽含量和气压都不改变的条件下,冷却到饱和时的温度。由图可知,当地的气温是上边数字,当地的露点温度是下边数字,因为露点温度指空气在水汽含量和气压都不改变的条件下,冷却到饱和时的温度,所以露点温度不仅与气压相关,还与水汽含量有关,气压越低,露点不一定越高,且在气压一定的情况下,水汽含量越高,露点温度越高,在图中找出露点温度最高的地区即为水汽最饱和状态。东北地区露点温度为零下2度,华北地区为零下5度,内蒙古东部为零下11度, 内蒙古中部为零下12度,东北地区露点温度最高,A正确,BCD错误。故选A。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热力环流实验,在图示密封的容器中左侧放置一个冰块盒,右侧放置一个热水盒,在冰块盒上放置一个点燃的蚊香,图示箭头表示烟雾的部分路径。
完成下面小题。
22. 图示实验可以形成几个热力环流圈(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3. 实验最不能证明的原理是( )
A. 受热处气流上升 B. 冷却处气流下沉
C. 近地面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 D. 高空中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
【答案】22. B 23. D
【解析】
【分析】考查热力环流相关知识。
【22题详解】
热力环流存在的根本原因是近地面冷热不均,即存在温度差,由材料可知,图中有两个热源,蚊香和热水盒一个冷源即冰块,所以存在两个环流圈,蚊香和冰块是一个,另一个是冰块和热水盒之间,正确答案选B。
【23题详解】
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和过程是受热膨胀上升受冷收缩下沉,AB正确。冷热不均导致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异,近地面热源为低压冷源为高压,近地面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而高空恰恰相反,热源对应高压冷源对应低压,气流也有高压流向低压但是该实验有两个环流圈,蚊香虽然下面温度低但是蚊香本身温度高,也存在上升飘到其他地方,故而高空的气流流向有两大部分所以不能得出高空中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结论。所以选D。
24.读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分布示意图,IV区未来农业发展的主导方向是( )
A. 推进还林还草工程,修筑梯田扩大水稻规模化生产
B. 合理开发森林资源,通过增施有机肥保持黑土肥力
C. 加强中低产田治理,兴修水利减少洪涝灾害的威胁
D. 做好农区生态规划,大力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
【答案】D
【解析】
【分析】考查区域差异对于农业发展的影响。
【详解】Ⅵ区是青藏高寒区和新疆地区以及云南等低值区,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一部分高寒一部分气候干旱,因此要因地制宜,农业的发展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做好农区生态规划,大力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D正确。该地区植被主要以荒漠和草原为主,森林稀少,因此B错误。同时气候干旱洪涝灾害较少,并且不能修筑梯田扩大生产AC错误。故选D。
【点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一定要结合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同时注意本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不能盲目发展。要做好农区生态规划,大力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
25.左图是1968年某日阿波罗八号飞船上的宇航员在近月球表面轨道拍摄的“凸地”照片,右图中的拍摄位置与照片情景相符的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分析】考查学生据图推测地理信息的能力。
【详解】宇航员位于近月轨道上,此时看到的地球右上部分是明亮的,所以说明太阳在明亮部分那一侧,排除AD两个点,当在C位置时,此时看到的地球应当恰好右侧那一部分是白天,看到地球的一半是是明亮的,显然和“凸地”照片图不相符,所以正确答案选B。
【点睛】技巧点拨:全球永远昼夜等分,但是晨昏线的位置是移动的,根据此可推断地月太阳三者的位置。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合计50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北方局部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贯通五大水系,对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发挥着巨大的价值。然而自清代中叶以后,大运河的命运开始转变。1853年后,太平天国运动导致运河漕运被迫中断。1855年黄河改道后,运河山东段逐渐淤废。1872年,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正式用轮船承运漕粮。1904年,漕运总督也被撤废。
(1)太行山以西为 (地形区),东部山麓地带多 (地貌)。
(2)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加,导致下游形成 ,地下水位随之升高,易引发土壤的 。
(3)图示北线工程是指 (能源调配工程),该工程对东部地区环境的有利影响有 。
(4)图中的大秦铁路主要是运输 (矿产资源)至秦皇岛,再经过 (交通运输方式)抵达广州。
(5)说明清代中叶以后大运河衰落的原因。
【答案】(1)黄土高原 冲积扇
(2)地上(悬)河 盐碱化
(3)西电东送 减轻大气污染
(4)煤炭 海运
(5)政局不稳(战争)导致漕运中断;黄河泛滥导致部分河段淤废;海运及其它交通运输的发展逐渐替代漕运。(三选二)
【解析】
【分析】以北方地区区域为背景,考查本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以及资源的跨区域调配,难度不大,基础知识考查。
【详解】1、太行山以西是黄土高原,以东是华北平原,东部山麓地带地势低平,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慢泥沙沉积形成山前冲积扇。
2、黄河水土流失导致下游泥沙淤积,河床越来越高形成地上河,地下水位升高,盐分随着地下水往上上升,盐分积聚在土壤表层,产生土壤盐碱化。
3、图示表示的是西电东送的北线工程,将山西陕西的坑口火电送往京津唐地区,实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有利于京津唐地区能源结构的优化,减轻直接利用煤燃烧带来的污染,净化空气保护环境。
4、大秦铁路主要将山西的煤运往秦皇岛,从秦皇岛到广州利用水路运输运往广州,海运运量较大,同时广州和秦皇岛都沿海,交通便利。
5、清中叶以后,大运河逐渐淤积,同时海上以及陆路交通逐渐发展起来,取代了大运河的地位,大运河逐渐衰落下去。
27.读东南亚及周边区域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飞越大洋,跨过赤道,从北至南,经历寒暑。2018年11月15日至21日,习近平主席对巴布亚新几内亚、文莱、菲律宾进行国事访问, 在 “下南洋”的史书上又留下丰富生动的一章。
材料二:在中国技术人员的努力下,菌草种植在巴新推广开来,目前已经扩展到巴新3个省的10个区。1平方米的菇床每年可以采收120千克新鲜蘑菇。一个农户如果利用10平方米养殖蘑菇,每年就可以收获蘑菇1吨多——“一家人就脱贫了。”因为低成本、易种植,菌草也成为巴新具有超高人气的经济作物,还产生了一批“菌草迷”。
(1)习主席从北京一路南下至巴新,沿途区域体现 (地带分异规律),影响该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是 。
(2)菲律宾的火山地震较为频繁,其处于亚欧板块和 板块的 边界。
(3)东南亚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有 和 ,按投入分类属于 农业。
(4)简述巴新菌草种植的社会经济条件。
【答案】(1)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热量
(2)太平洋 消亡
(3)水稻种植业 热带种植园农业 集约型
(4)劳动力丰富廉价;中国技术支持;成本低,经济效益好。
【解析】
【分析】以东南亚区域为背景,考查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包括内力作用以及气候对于农业发展的影响,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难度较小,基础性知识考查,考查学生基础识记能力。
【详解】(1)习主席从北京一路南下至巴新,沿途区域体现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影响该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是热量。
(2)菲律宾的火山地震较为频繁,其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碰撞挤压作用形成岛弧。
(3)东南亚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有水稻种植业和热带种植园农业,东南亚纬度较低,多位于热带,热量充足光热资源丰富,按投入分类属于集约型农业。
(4)考查农业区位因素的社会经济条件。可以从劳动力、市场、交通、科技和政策等方面展开。种植园农业和水稻种植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东南亚劳动力丰富廉价;并且有中国技术支持;成本低,经济效益好。
【点睛】(1)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 地形:影响农业的类型(平原与山区不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农作物随海拔有所不同)。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适宜生长不同作物,东南丘陵的红壤适宜种茶树等。 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交能运输:园艺业、乳畜业产品容易变质,要求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 政策:国家政策和政府干预手段影响。(2)自然因素的利用改造 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改造不适宜的自然因素,使之适于发展农业。改造要根据当地的经济技术条件,并充分考虑投入和产出比 (3)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 市场需求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伊犁河谷位于中国天山山脉西部,三面环山,河谷东西长360公里、南北最宽处275公里,地势较平坦,河水水量足,主要由“大西洋的眼泪”和高山冰雪融水汇聚而成。2016年6月17日凌晨,新疆伊犁河谷迎来强降雨,局地达特大暴雨。天山沿山谷一带及局部山区出现洪灾。
材料二:伊犁河谷因其特殊的气候条件被称为中国薰衣草之乡,但遗憾的是,这一具备旅游度假的世界垄断性资源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河谷薰衣草产业面临着加工工艺水平低、品牌杂乱等一系列的问题。
材料三:草原石人是以石材为主雕刻的许许多多栩栩如生的人像,是新疆草原上的一大历史人文景观,它们守护在墓前,面向东方——那是太阳升起的方向,是可以重新唤起生命意识和力量的地方。图示为夏季某游客拍摄到北疆草原上的石像及其日影。
(1)简析“大西洋眼泪”的形成过程。
(2)暴雨后可能会在伊犁河谷地带引发 (地质灾害)。从气候角度分析河谷洪灾的成因。
(3)列举振兴伊犁河谷薰衣草产业的措施。
(4)在下图中绘出该游客拍摄当日太阳的视运动轨迹,并标出拍摄时刻太阳的大致位置。
【答案】(1)大西洋暖湿气流经西风带到达天山山麓,随山地抬升形成丰富降水。
(2)滑坡或泥石流。夏季冰雪融水量大,河流水位较高;暴雨导致河水暴涨;暴雨加剧了冰雪融化,加剧了水量。
(3)加强科研,改良品种;提升加工工艺水平;整合优势资源,打造自主品牌效益;建立以薰衣草为主题内容的旅游观光项目;完善基础设施。
(4)轨迹和太阳的位置。
【解析】
【分析】考查新疆伊犁河谷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人文地理环境,涉及到的知识点有:天山北侧降水多的原因、自然灾害成因、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以及地球运动中视运动轨迹等知识点。
【详解】1、伊犁河谷地区位于天山山脉西部,受大西洋水汽的影响,经地形抬升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被称为大西洋的眼泪。
2、暴雨后,伊犁河谷因地处山区,水流易冲刷山体,造成雨水混合泥土大量倾泻而下,伊犁河谷地势低平,易遭遇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暴雨主要发生在夏季,夏季热量充足,夏季冰雪融水量大,河流水位较高;暴雨进一步加剧了河水暴涨;暴雨加剧了冰雪融化,加剧了水量。
3、由材料可知,河谷薰衣草产业面临着加工工艺水平低、品牌杂乱等一系列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利用科技改善加工工艺,创造特色品牌,同时可以延长产业链,发展观光旅游业。完善基础设施实现可持续发展。
4、由材料可知,石人面向东方,此时是夏季北半球昼长夜短,全球太阳东北日出西北日落。石人的影子现在在西北方向,所以此时太阳处于东南方向。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1931—1937年美国中西部持续干旱期间,干燥裸露的地表因遭强风暴的侵蚀而引发沙尘暴。1934 年发生了美国历史上一次破坏力量最大的“黑风暴” , 它席卷了美国 2/3 的国土,带走的尘土达3亿吨 , 摧毁了中西部大平原20多个州的庄稼 ,沙尘一直吹到美国的东海岸。
材料二:下表为美国2012年至2014年海洋产业比重变化。
材料三:区位熵(Location Quotient)是评价产业空间集聚的基本分析方法,如果 LQ >1,则该产业在该区域范围具有一定程度的集聚。左图为不同区域的产业区位熵,右图为美国某都市部分产业的区位熵。
(1)简析20世纪30年代美国“黑风暴”成因。
(2)描述田纳西流域的地形特征,并推测冬春季节多雨的原因。
(3)指出2012~2014年美国海洋产业结构的变化,并说明这种变化对我国海洋产业发展的启示。
(4)右图中该都市的产业位于左图中的第 象限,概括该都市核心区位熵(LQ>1.35)的产业的特点。
【答案】(1)过度开垦、放牧导致土地沙化;多年的持续干旱导致土地更加干燥;地处西风带,风暴多发;中部平原地形,大风频发。
(2)东高西低(东北高西南低);东部以低山丘陵为主,西部以平原为主。冷暖气团在田纳西河相遇产生降水;田纳西河流域多山地,多地形雨。
(3)美国海洋第一、三产业比重增加,第二产业比重降低;海洋第三产业占绝对优势。
启示:大力推动海洋旅游休闲、运输产业的发展;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注重海洋环境保护。(三选二)
(4)Ⅰ 专业化程度高,附加值高,设计理念先进;靠近市场,满足个性需求。
【解析】
【分析】以美国区域为背景,考查了天气系统、美国的环境问题以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过程、区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等知识点,考查学生从图表中获取地理信息和知识的能力以及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紧扣人地协调观的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黑风暴是美国的环境问题,黑风暴的成因是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比如过度垦殖引起土地沙化,强烈的热带气旋将地面的泥沙卷起,美国中央大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对黑风暴阻挡削弱作用弱。
2、由图可知,田纳西河西部地形平坦以平原为主,东部地势较高多山地丘陵,冬春季节该地多准静止锋,冷暖气团交汇降水较多。加之地形抬升降雨多发生在冬春季节。
3、由表格可以看出,2012年第二产业占比重较高,其次是第三产业,到了2014年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较快且占比最高。我国在发展海洋产业的同时一定要注意生态环境保护同时可以延长产业链,发展海洋旅游业等,优化产业结构。
4、表格中的产业无论是大都市区区位熵还是核心区区位熵都是大于1,因此分布在第一象限。产业特点是多是高科技产业或者服务业,面向市场,科技水平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