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广东省深圳外国语学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解析版)
展开广东省深圳外国语学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我国某区域1月0℃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 影响图中0 ℃等温线走向的主要因素有( )
A. 纬度、河流 B. 河流、山脉
C. 山脉、纬度 D. 植被、土壤
2. M河R1和R2两点流速与流量的比较,正确的是( )
A. 流速:R1>R2 流量:R1>R2
B. 流速:R1>R2 流量:R1<R2
C. 流速:R1<R2 流量:R1<R2
D. 流速:R1<R2 流量:R1>R2
3. M、N两河及流域相比( )
①M河的结冰期较长 ②N河的含沙量较大
③M河流域植被四季常绿,N河流域冬季草木枯黄
④M河流域冬季降水丰富,N河流域夏季降水丰富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1. C 2. D 3. B
【解析】
【1题详解】
图中1月0℃等温线是汉江和渭河的分水岭,即与秦岭山脉的走向一致,由于秦岭山脉对冬季风的阻挡削弱作用,导致秦岭以南地区1月平均气温大于0℃,所以影响图中1月0℃等温线走向的主要因素是地形,C项正确。
【2题详解】
R1河段位于沉积作用明显区,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R2河段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R1位于上游,R2位于下游,在R1、R2间有支流汇入,故R1河段流速、流量均小于R2河段流,故D项正确。
【3题详解】
M为长江,N为黄河,黄河的纬度高,冬季温度低于0℃,结冰期长;长江纬度低,位于亚热带,冬季气温高于0℃,无结冰期,①错。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含沙量比长江大,②对。长江流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黄河流域为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③对。长江、黄河大部分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④错,故B项正确。
苏木吉林湖是我国的一个湖泊,其位于低洼地带,周围被明显的沙山分水岭圈闭,形成局部流域。下图为苏木吉林湖区等水位线图(图Ⅰ)及苏木吉林湖区湖泊补给量和排泄量动态曲线图(图Ⅱ)。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 苏木吉林湖( )
A. 位于青藏高原 B. 处于湿润地区
C. 湖盆呈漏斗状 D. 湖面海拔1180m
5. 苏木吉林湖补给水源主要来自( )
A. 邻湖湖水 B. 大气降水
C. 高山冰雪融水 D. 地下水
6. 与南方平原地区的湖泊相比,图中湖泊冬季蒸发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①淡水湖泊,含盐度低,冬季冰封期长 ②纬度较高,海拔较高,气温低
③周围地势高,导致湖盆内湖面风速小 ④离冬季风发源地远,沿湖地区植被茂盛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4. C 5. D 6. B
【解析】
【4题详解】
等水位线数值是海拔高度,苏木吉林湖不可能在青藏高原,A错。周围沙山环绕,应处于干旱地区,B错。四周高,中间低,湖盆呈漏斗状,C对。图示等值线是水位线,湖面海拔不是固定值,图示低于1180m,D错。
【5题详解】
苏木吉林湖周围是沙山,应位于我国干旱地区,降水少,B错。周围被明显的沙山分水岭圈闭,没有邻湖湖水、高山冰雪融水补给,A、C错。补给水源主要来自地下水,D对。
【6题详解】
与南方平原地区的湖泊相比,图中湖泊冬季水蒸发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纬度较高,海拔较高,气温低,②对。湖盆呈漏斗状,没有外泄河道,应是咸水湖泊,①错。周围地势高,导致湖盆内湖面风速小,蒸发慢,③对。西北地区离冬季风发源地近,沿湖地区沙山分布,植被少,④错。B对,A、C、D错。
黑河是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地区第二大内流河,发源于祁连山北麓,最后通过蒸发消失于内蒙古额济纳旗。黑河中游盆地是我国著名灌溉农业区,在黑河中下游地区,地下水与地表 水有规律地、重复地转化(下图),导致不同河段流量变化存在明显差异。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7. 黑河流域的冰川总量在减少。该流域的水循环情况为( )
A. 多年平均降水量大于实际蒸发量 B. 多年平均降水量小于实际蒸发量
C. 多年平均降水量等于实际蒸发量 D. 多年平均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8. 每年 3~5 月黑河下游流量最小,其原因是( )
A. 中游盆地进入春灌高峰 B. 下游降水量少
C. 下游盆地进入春灌高峰 D. 下游地区气温回升,蒸发旺盛
9. 关于黑河中下游水文特征的比较,正确的是( )
A. 中游流量小于下游 B. 中游含沙量小于下游
C. 中游下渗量小于下游 D. 中游汛期早于下游
【答案】7. B 8. A 9. D
【解析】
【7题详解】
黑河流域属于内流区域,区域较为干旱,其多年平均降水量小于实际蒸发量,选B。
【8题详解】
每年3~5月,区域气温回升,作物开始生长,中游农区进入春耕灌溉高峰,导致黑河下游流量最小,选A。
【9题详解】
根据图示材料,黑河水源主要是融水,故越往下游水量越小,中游流量大于下游;中游落差大,含沙量大于下游;图示显示中游砂层厚、地下水存储量大,中游下渗量大于下游;由于水源来自上游,故中游汛期早于下游,选D。
洋流能是指海水流动的动能,目前发电站设计类型多样,20世纪70年代末期,一种设计新颖的伞式洋流发电站诞生了。伞式洋流发电是通过“伞”带动工作索周而复始的运动,进而带动发电机运转发电。读某海域的伞式洋流发电站示意图(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0. 若我国黄海近海地区建立该发电站,则发电量较大的季节与船头方向为( )
A. 夏季 向南 B. 夏季 向北 C. 冬季 向南 D. 冬季 向北
11. 若该发电站位于南半球大陆附近某海域,且X和Y分别为南和北,则该洋流对邻近陆地环境的影响是( )
A. 降低了湿、热程度 B. 增加了干、热程度
C. 有助于大片林带的形成 D. 沿岸形成上升涌流
【答案】10. D 11. C
【解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以及读图析图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洋流的分布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需要结合到基础知识,抓住图文材料关键信息分析答题。
【10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洋流能是指海水流动的动能。我国东部沿海属于季风气候,且冬季风强于夏季风。冬季盛行西北风,因此若我国黄海近海地区建立该发电站,则发电量较大的季节应为冬季,船头方向与洋流方向相反,故船头方向为向北。故选D。
【11题详解】
据图可知,X方向为顺洋流方向Y方向为逆洋流方向,且X和Y分别为南和北,据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可知该洋流为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有助于大片林带的形成。故选C。
二、非选择题:第12-13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4-15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丹吉林沙漠(见左下图)年降水量大约在40~80 mm之间,蒸发量超过3000 mm。沙漠的海拔在1200~1700 m 之间,主体是沙山和高大的沙丘。沙丘内部较潮湿,沙丘顶部附近生长有一些根系发达的篙属、沙米等草本植物(见右下图)。沙山之间的洼地分布着100多个大小不等的永久性湖泊,冬季不结冰,多为咸水。湖岸边生长的茂密植物是优良的防风 固沙树种,也是沙漠中动物的食物。湖泊周围常为牧场及聚落所在之地。
(1)运用水循环原理说明巴丹吉林沙漠中湖泊的形成过程。
(2)分析沙丘顶部可生长植被的原因。
(3)分析该地区众多湖泊对周边居民生活的有利影响。
【答案】(1)黑河地表水或沙漠冷凝水下渗到地下,地下水沿着断裂带流动,在沙山之间的洼地 出露地表形成湖泊。
(2)该地气候干旱,地下水丰富且水温较高,沙丘下层的地下水蒸发后,水汽不断向沙丘顶部移动,导致沙丘内部湿度较大;植被的根部较深,有利于吸收沙山内部的水分。
(3)湖泊调节局部小气候,温差变小,湿度增大,改善居住环境;湖泊周围土地湿润, 植被生长茂密,防风固沙,减少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湖区植物为牲畜提供饲料,利于畜牧 业发展;保护了生物的多样性,为当地居民发展经济提供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解析】
【分析】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读图析图能力以及材料信息获取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水循环的过程以及湖泊等湿地对生活的有利影响,需要结合到基础知识,抓住图文材料关键信息分析答题。
【详解】(1)巴丹吉林沙漠中湖泊的水源来自地下水,黑河地表水或沙漠冷凝水下渗到地下,地下水沿着断裂带流动,在沙山之间的洼地出露地表,形成湖泊。(2)沙丘顶部能够生长植被必定是因为有水源,该地气候干旱,但地下水丰富且水温较高,沙丘下层的地下水蒸发后,水汽不断向沙丘顶部移动,导致沙丘内部湿度较大:植被的根部较深,有利于吸收沙山内部的水分。(3)湖泊是湿地,具有调节气候作用;湖泊周围土地湿润,植被生长茂密,防风固沙,减少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湖区植物为牲畜提供饲料,湖水提供牲畜饮水,利于畜牧业发展:保护了生物的多样性,为当地居民发展经济提供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美大河科罗拉多河,发源于落基山脉西部,汇入加利福尼亚湾。上游穿行于山区,年均降水量200~500mm;中游流经科罗拉多高原,形成著名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下游地势低洼,平均年降水量不足 100mm;汛期出现在4、5月份。流域覆盖美国七个州及墨西哥两个州,被誉为“美国西南的生命线”。
科罗拉多河曾经狂野不羁,每年春末夏初,洪水携裹近亿吨泥沙流加利福尼亚湾,在河口堆积形成巨大三角洲。20世纪 30年代开始,美国在科罗拉多河干支流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该河被驯服,并促进了其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但自1998年以后,河水几乎再没能成功注入大海。下图为科罗拉多河流域示意图。
科罗拉多河流域示意图
(1)简析科罗拉多河曾经狂野不羁的原因。
(2)分析罗拉多河口出现断流现象的人为原因。
(3)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科罗拉多河中、下游径流量逐渐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
(4)针对科罗拉多河流域内水资源利用带来的问题,根据流域开发的一般原则,为科罗拉多河水资源利用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上游降水量大,地势高,气温低,积雪量大;春末夏初气温回升,积雪迅速融化, 河道流量大增;中上游支流多,流域面积广,汇入干流水量大;河流中上游落差大,河水流 速快。
(2)美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对水的需求量不断增多,罗拉多河梯级开发 和引水工程截留了大量上游来水,使下游的径流量减少,河口出现断流现象。
(3)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 河口来水来沙量减少,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海水 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气候干旱,荒漠化加剧;下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
(4)完善水资源管理法规,加强水资源全流域统一管理;推广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 利用率;限制高耗水产业发展;防止水资源污染等等。
【解析】
【分析】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读图析图能力以及材料信息获取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河流水文特征分析,河流流量减小的人为因素分析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合理利用河水的建议,需要结合到基础知识,抓住图文材料关键信息分析答题。
【详解】(1)原因分析主要从河流径流量的补给以及流量大小、河流落差等方面分析。由图文材料可知上游降水量大,地势高,气温低,积雪量大;春末夏初气温回升,积雪迅速融化, 河道流量大增;中上游支流多,流域面积广,汇入干流水量大;河流中上游落差大,河水流速快。(2)由图文材料可知美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对水的需求量不断增多,罗拉多河梯级开发和引水工程截留了大量上游来水,使下游的径流量减少,河口出现断流现象。
(3)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河流流量减少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可以从水环境、土壤、生物、气候、海岸线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分析。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河口来水来沙量减少,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气候干旱,荒漠化加剧;下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4)完善水资源管理法规,加强水资源全流域统一管理;推广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限制高耗水产业发展;防止水资源污染等等。
(二)选考题:请考生从2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4.【地理——选修 3: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吉林市(下图)是吉林省下辖地级市、吉林省第二大城市、东北地区重要旅游城市,位 于吉林省中部偏东,距省会长春124千米,是“雾凇之都”。吉林雾凇是中国四大自然奇观之一,每年12月下旬到翌年2月是观赏吉林雾凇的最佳时节,从丰满水电站到吉林市区的沿
江两岸经常集中出现雾凇。雾凇俗称树挂,是过冷水滴(温度低于零度)碰撞到同样低于冻结温度的物体时形成的。
分析吉林松花江沿岸出现十里雾凇的地理条件,并说明吉林市开发“雾凇冰雪节”的有利条件。
【答案】地理条件:纬度高,冬季寒冷;位于大坝下游,发电放水导致河流沿岸水汽充足
开发条件:“雾凇冰雪”景观独特,是高质量的旅游资源;吉林市是旅游城市,交通、旅游接待等基础设施完善;接近省会长春;“雾凇冰雪节”与寒假(春节假期)一致,客源有保障等。
【解析】雾凇的出现必须具备低温、水汽等地理条件,据此结合吉林松花江沿岸的具体情况分析即可。
吉林市开发“雾凇冰雪节”需要分析景观的特点及吸引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旅游地区接待能力、客源市场等。
15.【地理——选修 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滇池流域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加之沿岸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作为我国六大淡水湖之一的滇池饱受污染之苦,水质富营养化速度加快。目前,湖底存有淤泥8000万m3~l亿m3,滇池外海水质降至劣五类。下图示意滇池水域及水系分布。
分析并提出改善滇池水质的可行性措施。
【答案】①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以及工业生产和生活污水的排放;②通过调水等增加滇池水量,提高其环境自净能力;③疏浚淤泥,促进滇池水环境的良性循环;④建设水源涵养林,建立湖泊湿地生态保护区;⑤加强环境保护立法与执法,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⑥控制人口数量,实施生态移民等。
【解析】
【分析】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以及材料信息获取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湖泊水质改善的措施,需要结合到基础知识,抓住图文材料关键信息分析答题。
【详解】由材料可知,滇池水质下降主要是因为流域生态破坏,加之沿岸工业化和城市化造成的污染,湖底大量淤泥等,针对性的措施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分析答题。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以及工业生产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通过调水等增加滇池水量,提高其环境自净能力;疏浚淤泥,促进滇池水环境的良性循环;建设水源涵养林,建立湖泊湿地生态保护区;加强环境保护立法与执法,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⑥控制人口数量,实施生态移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