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北京四中2019届高三下学期保温练习试卷(解析版)
展开北京四中2019届高三下学期保温练习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的的喀喀湖是南美洲地势最高、面积最大的淡水内陆湖。湖面海拔约3821米,终年不冻。湖泊周围是南美洲印第安人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乌鲁族人至今还生活 在由芦苇捆扎而成的漂浮岛上。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 的喀喀湖( )
A. 水体参与海陆间循环 B. 湖水不冻是受沿岸洋流影响
C. 湖面水位 7 月比 1 月高 D. 湖水经地表径流注入波波湖
2. 乌鲁族人选择生活在漂浮岛上的原因有( )
①沿岸居住条件差
②便于捕鱼
③建岛原料充足
④对外联系方便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1. D 2. A
【解析】
【1题详解】
的的喀喀湖属于内陆湖,水体参加的是内陆循环;湖水不冻是由于处于低纬度地区,并且受周边地形阻挡,冷空气对其影响小,且不断有河流或融水注入,水量大,保温能力强,故不结冰。该湖西侧为高大山地,不会受沿岸洋流影响;湖泊1月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降水多,且此时气温高,山地融水量大,河流水量大,河水对湖泊的补给水量多,1月降水少、融水也少,汇入湖泊水量少,故湖面水位7月比1月低;由图可知,该湖位于地势最高处,波波湖的地势低于的的喀喀湖,则的的喀喀湖的湖水经地表径流注入波波湖,据此分析选D。
【2题详解】
由图可知,的的喀喀湖周边河谷纵横,山体高大,沿岸居住条件差;而建成浮岛漂于湖面生存既可以获得较为舒爽的环境,也便于捕鱼谋生,同时,建岛原料为芦苇,湖区芦苇充足,因此乌鲁族人选择生活在漂浮岛上;该地周边山体高大纵列,建浮岛不能沟通对外联系,故④错误,①②③对,选A。
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地形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 图中( )
A. 甲处的地质构造为向斜 B. 乙处岩石是由火山活动形成的
C. ①-②-③岩层年代由老到新 D. 地表形态由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
4. 图中河流( )
A. 丙处含沙量大,常形成洪积、冲积扇 B. 丁处河岸以沉积作用为主
C. 丙、丁之间的河道弯曲,水流较平稳 D. 冬、春季有明显的凌汛现象
【答案】3. D 4. C
【解析】
【3题详解】
图中甲处受内力作用发生断裂并相对于两侧岩层下降形成地堑,后流水携带泥沙在甲处不断堆积形成平原,其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甲地岩层没有明显的弯曲变形,不是向斜;乙处是地下岩浆侵入形成的,不是火山活动;老岩层先沉积,新岩层后沉积,①-②-③岩层年代由新到老。选D正确。
【4题详解】
丙在河流下游,不会形成洪积、冲积扇,洪积、冲积扇多在河流流出山口处;丁在河流的凹岸,以侵蚀为主;丙、丁之间的河道弯曲,水流较平稳;凌汛主要发生在有结冰期的河段,主要是由低纬流向高纬地区河段,图示河流不能看出河流是否有结冰期,是否是由低纬流向高纬。选C正确。
每年的 11 月 22 日或 23 日,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雪量小,次数不多,为二十四节气中的“小雪”。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实时天气形势及天气预报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 图示大陆地区的最大温差可能为( )
A. 20℃ B. 25℃ C. 30℃ D. 35℃
6. 图示地区暴雪中心最有可能位于( )
A. 蜀中东部 B. 湘中南部
C. 浙西南部 D. 皖中西部
7. 《小雪》节气诗“太行初雪带寒风,一路凋零下赣中。……”诗句表明( )
A. 北方冷空气南下降温显著 B. 我国冬季风强弱年际变化大
C. 太行山区是我国寒潮源地 D. 寒潮天气导致许多作物冻死
【答案】5. C 6. D 7. A
【解析】
【5题详解】
由图示等温线条数可知,等温距是5℃;图示大陆地区最南端温度应是15℃≤T<20℃,北端是-15℃<T≤ -10℃;最大温差可能为25℃≤T<35℃。选C正确。
【6题详解】
由图示的雨雪分界线可知,该线以南以降雨为主,以北以降雪为主;即蜀中东部、湘中南部到浙西南部,都是降雨为主;皖中西部以降雪为主,可能出现暴雪中心。选D正确。
【7题详解】
“太行初雪带寒风,一路凋零下赣中。”这句诗描写冷空气过境带来大风、降温、降雪,并一路南下,所到之处降温显著,A正确;小雪节气天气变化,不能说明冬季风强弱变化,B错;寒潮的源地在北冰洋、西伯利亚等地,不在太行山,C错;诗句只是说明冷空气带来寒风、降温,不能说明导致许多作物冻死,D错。选A正确。
下图中数码分别示意我国和欧洲的某山地南坡与北坡植被垂直带谱。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 关于各数码示意的坡向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坡是北坡和迎风坡 B. ②坡是南坡和迎风坡
C. ③坡是阴坡和背风坡 D. ④坡是阳坡和迎风坡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造成①②坡雪线低于③④坡的主导因素是降水
B. 影响①②坡与③④坡基带植被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热量
C. ②坡植被带上限高于①坡是因为②坡是迎风坡降水多
D. ④坡上针叶林分布主导因素是热量
【答案】8. A 9. A
【解析】
【8题详解】
①坡积雪冰川线较②坡低,可判断①坡是迎风坡;①坡②坡的山麓地带都是常绿硬叶林带,该山山麓地带是地中海气候,可判断为欧洲某山。一般同一自然带在山体阳坡分布高度高于阴坡,故②坡是阳坡,即为南坡,①是阴坡,也即为北坡。③坡较④坡的积雪冰川线高,可判断④坡是迎风坡;③坡的山麓地带是荒漠,可判断该山应在我国西北内陆,降水来自西风带,山地的北坡是迎风坡,可判断③坡是阳坡。选A正确。
【9题详解】
阴雨天气多,温度较低导致雪线低,造成①②坡雪线低于③④坡的主导因素是降水,A正确;①②坡是纬度地带性差异,主导因素是热量,③④坡是经度地带性差异,影响因素是水分,两地基带植被差异的主导因素不同,B错;①坡是迎风坡也是阳坡,②坡植被带上限高于①坡是背风玻下沉气流温度较高,不是因为降水多,C错③④山地处干旱地区,④坡上针叶林分布主导因素是水分,是迎风坡降水多,水分条件好,不是热量,D错。选A正确。
下图为欧洲经济空间变化示意图。曾经欧洲传统工业呈“香蕉带”分布,此后这一工业带演变成了“金足球”形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图中出现转移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
A. 啤酒厂 B. 钢铁厂 C. 软件开发 D. 文化创意
11. 该类产业的转入,可促进东部地区地区( )
A. 新兴工业的快速发展 B. 向西迁移传统工业
C.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D. 自然环境的改善
【答案】10. B 11. C
【解析】
【10题详解】
图示西部原来的传统工业区呈香蕉带,随着西部地区产业升级,传统资源导向型的钢铁工业是最先转移到东部地区的,导致该地区传统工业由原来的香蕉型向球形转变;软件开发和文化创意是新兴产业,在西部刚刚兴起,不会向东部转移;啤酒业是市场导向,西部地区较东部地区市场更大,不是最先转移的。选B正确。
【11题详解】
钢铁工业是传统工业,该工业向东部地区转移,不可能促进新兴工业的快速发展,A错;西部经济发达,传统工业向东部相对落后地区转移,B错;产业转入,可促进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但加重的环境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C正确,D错。选C正确。
第II卷(综合题)
二、综合题
12.榆林市(下图)位于陕西省最北部,地貌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占总面积 42%,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占总面积的 58%。读图及文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无定河因流量不定、深浅不定等而得名。
(1)从气候角度,说明无定河名称的由来。
2006 年榆林市靖边县政府推广种植马铃薯,优质马铃薯种子在靖边扩繁成功, 产品全部被国外某公司高价收购。自此靖边县开荒扩大了马铃薯种植面积,并采 用现代化喷灌等技术。现马铃薯种植面积达 3 万公顷,且产品都被国内、国外公 司提前预订。
(2)归纳靖边县马铃薯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
榆林市神木-府谷煤田是世界七大煤田之一,该地区的天然气是迄今我国陆上 探明的最大整装气田,石油预测储量达 6 亿吨。
(3)简述榆林市能源开发的优势条件,并分别列举其输出的具体方式。
(4)指出图示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任选其一概括人为原因。
【答案】(1)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夏季多暴雨,因此河流流量不定,深浅不定
(2)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农业技术不断进步 政策支持,荒地面值大
(3)能源矿产资源储量大 能源类型多样 地理位置适中 交通便利 市场需求大 输出方式:煤炭:铁路,公路 石油天然气:管道
(4)主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土地荒漠化的认为原因:过度放牧 过度垦殖 乱挖滥采矿产资源,不合理利用水资源
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植被破坏 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解析】
(1)无定河位于季风区,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夏季多暴雨;因此河流流量不定、深浅不定。
(2)从材料看产品全部被国外某公司高价收购,说明市场需求量不断扩大;采用喷灌技术,优质马铃薯种子在靖边扩繁成功,说明农业技术不断进步;政策支持;荒地面积大(地价低)。
(3)“榆林市神木一府谷煤田是世界七大煤田之一,该地区的天然气是迄今我国陆上探明的最大整装气田,石油预测储量达6亿吨。”说明能源矿产资源储量大;能源类型多样;再从图中位置可以看出地理位置适中,交通便利;市场需求大。输出方式:煤炭:铁路、公路;石油、天然气:管道;
(4)主要环境问题:西北地区主要为土地荒漠化、黄土高原主要为水土流失。
分析原因主要是人类破坏植被和不合理的开矿。
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原因:过度垦殖、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乱挖滥采矿产资源、不合理利用水资源。
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植被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比较法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重要研究方法。 区域比较法是认识区域差异的一种地理研究方法,理解区域的含义是研究区 域的基础。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是人们按一定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区域具有区位特征和等级性,以及一定形状和边界等。下图为中国与法国示意图。
从区域含义的角度,比较中国与法国两个区域的异同点。
【答案】相同点:区域等级相同(国家等级);有明确的区域界线;都是海陆兼备的区域(国家)等。(合理即可)
不同点:法国位于欧洲西部,西临大西洋,中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中国面积大于法国面积等。(合理即可)
【解析】
【分析】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指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区域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界线;有明确的区位;内部特征相对一致。比较两个区域的异同点,从地理位置、边界、面积、地理环境特征等方面进行比较。
【详解】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指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区域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界线;有明确的区位;内部特征相对一致。比较两个区域的异同点,从地理位置、边界、面积、地理环境特征等方面进行比较。
相同点:区域等级相同,都是国家等级;有明确的区域界线;地理位置上都是海陆兼备的区域(国家)等。
不同点:法国位于欧洲西部,西临大西洋;中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中国面积大于法国面积等。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城市发展与社会进步。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 好的羊性",即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2018 年苏州成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
依据资料说明建设海绵城市对苏州发展的有利影响。
【答案】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减少内涝;收集雨水,净化水体,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增加绿地面积(或水体面积),增加生物多样性,美化城市环境;调节局部气候,减轻城市热岛效应
【解析】建设海绵城市可以让城市能够像海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加以利用,因此建设海绵城市可以改变城市水循环的诸多环节,起到改善和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如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减少内涝;收集雨水,净化水体,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增加绿地面积,增加生物多样性,美化城市环境;调节局部气候,减轻城市热岛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