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2019届高三下学期阶段性测评(一)(解析版)
展开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2019届高三下学期阶段性测评(一)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下图是世界四个区域简图(阴影为海域)。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依次属于( )
A. 亚洲、北美洲、欧洲、南美洲 B. 大洋洲、北美洲、亚洲、非洲
C. 非洲、欧洲、大洋洲、南美洲 D. 南美洲、亚洲、大洋洲、非洲
2. 甲区域位于乙区域的( )
A. 西南方向 B. 东南方向
C. 西北方向 D. 东北方向
3. 四区域的海域中,风浪最小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1. B 2. A 3. C
【解析】
根据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判断各地所在大洲。从纬度看,甲区域位于乙区域的南方。从经度看,东西方向选间隔近的一侧,甲区域位于乙区域的西方,合起来是西南方向。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盛行上升气流,风力小。
【1题详解】
根据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图中甲是澳大利亚东南部,属于大洋洲。乙位于美国东南部,属于北美洲。丙是马六甲海峡区域,属于亚洲。丁是非洲南部。四区域,依次属于大洋洲、北美洲、亚洲、非洲,B对。A、C、D错。
2题详解】
根据经纬度,从纬度看,甲区域位于乙区域的南方。从经度看,东西方向选间隔近的一侧,甲区域位于乙区域的西方,合起来是西南方向,A对。B、C、D错。
3题详解】
四区域的海域中,风浪最小的是丙,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盛行上升气流,风力小,C对。甲、丁受西风带影响,乙受东北信风带影响,风力较大,A、B、D错。
下图是某大陆沿28°S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4. 图中①②③三地的气候类型分别为( )
A.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
B. 亚热带湿润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C. 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D. 亚热带湿润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5. 该大陆年降水量( )
A. 从四周像内陆递减 B. 从东西两侧向东部递减
C. 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D. 从北、东、南向中西部递减
6. ④地沿岸洋流的性质及流向是( )
A. 暖流从南向北流动 B. 寒流从北向南流动
C. 暖流从北向南流动 D. 寒流从南向北流动
【答案】4. D 5. D 6. D
【解析】
【4题详解】
根据某大陆沿28°S地形剖面图,图中地区东部是山脉,中部是盆地,西部是高原地形,应是澳大利亚大陆。图中①地位于大分水岭以东,澳大利亚东南部,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②地位于大分水岭以西,是热带草原气候。③地位于大陆西岸,是热带沙漠气候。D对,A、B、C错。
【5题详解】
结合上题判断,该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年降水量呈半环状,从北、东、南向中西部递减,D对。A、B、C错。
【6题详解】
④地位于澳大利亚西部沿海,沿岸洋流的性质是寒流,A、C错。南半球中低纬度环流呈逆时针方向,在大陆西岸是从南向北流动,D对。B错。
北京时间2015年9月17日6时54分,智利西部海岸发生8.3级地震。全世界平均每年记录的9000次地震中,约有21%发生在智利。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7. 该次地震发生时,智利当地(西五区)时间为( )
A. 9月16日19时54分 B. 9月18日19时54分
C. 9月16日17时54分 D. 9月18日17时54分
8. 智利地震多发的原因是( )
A. 太平洋板块向东运动 B. 太平洋板块向西运动
C. 美洲板块向西运动 D. 美洲板块向东运动
9. 除地震外,智利最常见的自然灾害还有( )
A. 寒潮 B. 干旱 C. 台风 D. 洪水
【答案】7. C 8. C 9. B
【解析】
【7题详解】
该次地震发生时,北京时间是9月17日6时54分,智利位于西五区,比北京时间区时晚13小时,当地时间为9月16日17时54分,C对。A、B、D错。
【8题详解】
智利位于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碰撞挤压的消亡边界,地震多发的原因是美洲板块向西运动,C对,D错。与太平洋板块不相邻,A、B错。
【9题详解】
除地震外,智利北部沿海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中部沿海受副高影响,沿岸有秘鲁寒流经过,北部沿岸形成热带沙漠气候,中部沿海是地中海气候。最常见的自然灾害还有干旱,B对。大部分位于热带、亚热带,寒潮影响小,A错。位于大陆西岸,台风影响小,C错。大部分地区降水少,洪水灾害少,D错。
下图是我国局部地区的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0. M地的自然植被类型是( )
A.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 温带落叶阔叶林
C.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 亚寒带针叶林
11. 造成M-N-O一线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经度位置 B. 纬度位置
C. 距海远近 D. 地形地势
12. P地降水量多于周边地区的原因是( )
A. 处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 B. 距离大西洋较近
C. 气温高,对流运动强烈 D. 气旋活动频繁
【答案】10. B 11. C 12. A
【解析】
【10题详解】
根据经纬度,M地位于华北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自然植被类型是温带落叶阔叶林,B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A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C错。亚寒带针叶林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D错。
【11题详解】
造成M-N-O一线符合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距海远近,C对。经度位置、地形地势不是海陆位置差异的主要原因,A、D错。纬度位置差异是影响热量的主要因素,B错。
12题详解】
P地位于祁连山东端,降水量多于周边地区的原因是处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A对。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B错。是地形雨,气温高,对流运动强烈形成的是对流雨,C错。与气旋活动无关,D错。
下图是某国的某区域简图,该图是世界古老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也是阿拉伯世界的主要粮食出口国。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3. 该国西临( )
A. 地中海 B. 黑海 C. 阿拉伯海 D. 日本海
14. 该国海岸线长度大约为( )
A. 180千米 B. 400千米 C. 220千米 D. 55千米
15. 该国农业类型主要是( )
A. 河谷农业 B. 灌溉农业 C. 立体农业 D. 水田农业
【答案】13. A 14. A 15. B
【解析】
根据经纬度和国界线,该国是叙利亚,西临地中海。纬度每1度,距离是110千米,该国海岸线跨纬度约1.5度。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在500mm左右,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区,农业类型主要是灌溉农业。
【13题详解】
根据经纬度和国界线,该国是叙利亚,西临地中海,A对。与黑海、阿拉伯海 、日本海等不相邻,B、C、D错。
【14题详解】
纬度每1度,距离是110千米,该国海岸线跨纬度约1.5度,长度大约为165千米,最接近180千米,A对。其它选项差距较大,B、C、D错。
【15题详解】
该国沿海地区属于地中海气候,东部降水少,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在500mm左右,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区,农业类型主要是灌溉农业,B对。河谷农业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A错。立体农业分布在山地区,C错。水田农业分布在湿润区,D错。
下图是山西省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6. 影响山西省年平均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 大气环流、海陆位置 B. 太阳辐射、地形地貌
C. 太阳辐射、城市分布 D. 地形地貌、河流湖泊
17. Y处年平均气温及地形分别是( )
A. 10-12℃、山地 B. 12-14℃、河谷
C. 14-16℃、盆地 D. 8-10℃、山脊
18. 该区域河流的补给水源主要是( )
A. 冰雪融水 B. 季节性积雪融水 C. 大气降水 D. 地下水
【答案】16. B 17. C 18. C
【解析】
【16题详解】
山西省年平均气温分布整体上由南向北递减,主要影响因素是太阳辐射,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减小,太阳辐射减弱。等温线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与山脉走向基本一致,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地貌,B对。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城市分布、河流湖泊的影响,与等温线递变或延伸方向不一致,A、C、D错。
【17题详解】
图中等差是2℃,等值线总是按某一顺序递增或递减,Y处年平均气温范围是14℃-16℃。气温比周围地区高,等温线呈闭合曲线,地形可能是盆地,C对。山地气温比周围低,A错。河谷等温线不是闭合的,B错。山脊等温线比两侧高,等温线不是闭合的,D错。
【18题详解】
该区域位于季风区,河流补给水源主要是大气降水,C对。冰雪融水是非季风区的主要补给水源,A错。山西省水资源短缺,季节性积雪融水 、地下水补给量少,不是主要补给水源,B、D错。
2015年9月22-28日习近平主席应邀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下图是此次访问所到城市分布简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9. 飞机从北京到西雅图沿最短航线飞行,其飞行方向最有可能是( )
A. 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B. 一直向东北
C. 先向东南,在向东北 D. 先向西北,在向西南
20. 此次访问期间,西雅图盛行( )
A. 西北风 B. 东南风 C. 西南风 D. 东北风
21. 从西雅图到华盛顿的飞行航线,最有可能经过美国的( )
A. 冬小麦区和玉米带 B. 乳畜带和春小麦区
C. 棉花带和亚热带作物带 D. 水果蔬菜和灌溉农业区
【答案】19. A 20. C 21. B
【解析】
【19题详解】
两地间最短距离,是过两点的大圆的劣弧长度,在北半球先向北偏,后向南偏,东西方向选间隔近的一侧。飞机从北京到西雅图沿最短航线飞行,整体上是向东飞行,其飞行方向最有可能是先向东北,再向东南,A对。B、C、D错。
【20题详解】
根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此次访问期间,西雅图位于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大陆西岸,盛行西南风,C对。A、B、D错。
【21题详解】
从西雅图到华盛顿的飞行航线,整体上是向东南飞行,最有可能经过美国中央大平原北部的春小麦区,美国东北部的乳畜带,B对。冬小麦区和玉米带纬度较低,可能不经过,A错。棉花带和亚热带作物带纬度低,水果蔬菜和灌溉农业区在西南沿海,不经过,C、D错。
下图是台湾岛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2. 台湾岛东部降水丰沛,主要是因为( )
①反气旋活跃②盛行来自海洋的季风③地形抬升④暖流增温增湿( )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23. 适宜在台湾岛发展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
A. 水稻种植业 B. 商品谷物农业
C. 大牧场放牧业 D. 地中海农业
24. 两种气候类型的界限在岛屿东侧较西侧的纬度偏高,主要是因为( )
A. 东侧海拔高,坡度陡 B. 东侧暖流势力强
C. 山地对冬季风的阻挡 D. 东侧降水量较大
【答案】22. D 23. A 24. B
【解析】
【分析】本题属于基础题目,难度不大,采用排除法和直选法相结合即可。
【22题详解】
反气旋控制,气流下沉不易形成降水少,因此台湾岛东部降水丰沛的原因不可能受反气旋控,排除与①有关的答案,故D正确。
【23题详解】
台湾岛属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适宜发展季风水田农业,故A正确。
【24题详解】
两种气候类型的界线在岛屿东侧较西侧的纬度偏高说明同纬度东侧热量条件好,B、C两项可能正确,但冬季风对台湾气温影响较小,故B正确。
下图是我国南北方水资源、人口及耕地比重对比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5. 造成我国南北方水资源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河网密度 B. 距海远近 C. 雨季长短 D. 太阳辐射
26. 据图可知,我国( )
A. 粮食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南方 B. 北方地区应积极发展节水农业
C. 南方不存在水资源短缺现象 D. 北方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南方
27. 我国修建南水北调工程的根本原因是( )
A. 水资源的时空差异 B. 南方洪涝灾害严重
C. 科技水平的提高 D. 水资源与经济水平不匹配
【答案】25. C 26. B 27. D
【解析】
【25题详解】
造成我国南北方水资源差异的主要因素是雨季长短,南方地区雨季长,降水量大,北方地区雨季短,降水少,C对。河网密度是降水量差异的结果,A错。南北方都临海,距海远近不是南北方水资源差异原因,B错。太阳辐射受天气影响,不是水资源差异原因,D错。
【26题详解】
据图可知,我国北方耕地面积大,人口总量少,粮食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北方,A错。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应积极发展节水农业,B对。水资源分配不均,南方也存在水资源短缺现象,C错。北方人口所占比重小,不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南方,D错。
【27题详解】
我国修建南水北调工程的根本原因是水资源与经济水平不匹配,北方重工业发达,需水量大,但水资源短缺。南方轻工业发达,耗水量较少,水资源丰富,D对。南水北调解决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差异,A错。南方洪涝灾害严重不是调水原因,B错。科技水平的提高对调水有影响,不是根本原因,C错。
下图是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8. 该省级行政区最有可能是( )
A. 黑龙江省 B. 上海市 C. 四川省 D. 山西省
29. 导致该省级行政区高迁入率的主要因素是( )
A. 自然条件 B. 经济因素 C. 政治因素 D. 文化教育
30. 图中反映的人口迁移对该省级行政区的影响是( )
A. 加速人口老龄化进程 B. 降低城市化水平
C.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D. 扩大环境人口容量
【答案】28. B 29. B 30. C
【解析】
该省级行政区图示时间内一直是人口净迁入地区,应是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区,最有可能是上海市。上海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升迁机会多,收入高,吸引人口迁入。大量劳动力人口迁入,缓解了人口老龄化进程。
【28题详解】
读图,该省级行政区图示时间内一直是迁入人口占比重大,是人口净迁入地区,应是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区,最有可能是上海市,B对。黑龙江省位于东北老工业区,四川省、山西省都是内陆省份,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口以迁出为主,A、C、D错。
【29题详解】
结合上题,该省级行政区是上海,形成高迁入率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上海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升迁机会多,收入高,吸引人口迁入,B对。随着生产力水平提高,自然条件、政治因素、文化教育对人口迁入影响小,不是主要因素,A、C、D错。
【30题详解】
图中反映的人口迁移对该省级行政区的影响是大量劳动力人口迁入,缓解了人口老龄化进程,A错。推动城市发展,提高了城市化水平,B错。促进社会经济发展,C对。人口迁入不能扩大环境人口容量,D错。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3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秦岭是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分水岭,也是我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方分界线。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发源于陕西宁强县秦岭南麓,经陕西、湖北,在武汉注入长江。秦巴山区素有“南北植物荟萃,南北生物物种库”之美誉。下图是秦岭及周边地区简图。
(1)比较A、B所在区域的气候差异。
(2)分析秦岭对汉江上游水文特征的影响。
【答案】(1)A区域为温带季风气候,B区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A区域(小于800mm)小于B区域(大于800mm);最冷月均温A区域小于0℃,B区域大于0℃。
(2)秦岭南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对汉江补给量大,河流径流量大;秦岭阻挡冬季风南下,汉水谷地最冷月均温在0℃以上,河流无结冰期;秦岭南坡植被覆盖率高,河流泥沙含量少;秦岭南坡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快。
【解析】
【详解】(1)秦岭是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分水岭,也是我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方分界线。从气候类型看,A区域位于北方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B区域位于南方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从年降水量看,A区域年降水量小于800mm,B区域大于800mm,A区域降水量小于B区域。从气温看,最冷月均温A区域小于0℃,B区域大于0℃。
(2)秦岭南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对汉江补给量大,河流径流量大。秦岭阻挡冬季风南下,汉水谷地最冷月均温在0℃以上,河流无结冰期。秦岭南坡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少,河流泥沙含量少。秦岭海拔较高,南坡地势起伏大,汉江上游落差大,流速快。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亚是我国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合作伙伴,深入理解中亚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有助于认识我国与该地区寂静合作的重要性。下左图是中亚地区地形水系分布示意图,下右图是中亚降水及农业生产分布示意图。
(1)说明中亚地区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分析中亚地区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地域分布及城市分布的影响。
【答案】(1)中亚地区的年降水量空间差异较大;由于该区域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多数地区年降水量在300mm以下;北部、东部地区易受来自北冰洋和大西洋湿润气流的影响,年降水量在300mm以上;东南部局部地区为湿润气流的迎风坡,年降水量在600mm以上。
(2)北部降水量较多,平原耕地面积较广,有利于发展种植业,农业生产以小麦种植为主;中部、西部地形平坦但降水量较少,以牧业为主;沿河谷地区(山麓冲积原)地形平坦,光热条件好,昼夜温差大,河水较为充足,利于发展灌溉农业,以棉花种植为主。中亚绝大多数地区降水量偏少,所以城市多分布在地形平坦、水源较为充足的河谷地区(城市多沿河分布)。
【解析】
【分析】根据右图中等降水量线分布及数值,中亚地区的年降水量空间差异较大。中亚地区北部降水量较多,平原耕地面积较广,有利于发展种植业,农业生产以小麦种植为主。根据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选择适宜地区。
【详解】(1)根据右图中等降水量线分布及数值,中亚地区年降水量空间差异较大。由于该区域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多数地区年降水量在300mm以下,属于干旱、半干旱区。北部、东部地区易受来自北冰洋和大西洋湿润气流的影响,年降水量在300mm以上。东南部局部地区为夏季东南风携带的湿润气流的迎风坡,年降水量在600mm以上。
(2)中亚地区北部降水量较多,平原耕地面积较广,有利于发展种植业,农业生产以小麦种植为主。中部、西部地形平坦,但降水量较少,以牧业为主。沿河谷地区或山麓冲积原地区,地形平坦,光热条件好,昼夜温差大,利于作物养分积累。河水较为充足,利于发展灌溉农业,以棉花种植为主。中亚绝大多数地区降水量偏少,所以城市多分布在地形平坦、水源较为充足的河谷地区,城市多沿河分布。
3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位于欧洲西北部,是欧洲最大的半岛。下图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及周边地区简图。
(1)描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地形特征。
(2)分析该半岛水力资源丰富的原因。
(3)推测该半岛人口的分布特征,并说明理由。
【答案】(1)以山地为主,东北一西南走向的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纵贯中西部;西高东低,地势起伏大;西部海岸线曲折、多峡湾。
(2)河流众多,降水较丰富,(冰雪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河流落差大,短小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3)受地形和气候影响,人口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在地形平坦、气候温和的南部沿海和地形平坦、水源丰富的东部沿海平原。
【解析】
【详解】(1)读图,该半岛地形以山地为主,东北一西南走向的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纵贯中西部。地势西高东低,地势起伏大。西部海岸线曲折,有许多幽深的峡湾。
(2)河流水力资源丰富,主要从水量、落差两方面考虑。该半岛河流众多,降水较丰富,夏季冰雪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山脉海拔较高,河流落差大,短小湍急,所以水力资源丰富。
(3)该半岛地形以山地为主,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受地形和气候影响,人口分布不平衡。人口主要分布在地形平坦、气候温和的南部沿海平原,和地形平坦、水源丰富的东部沿海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便于耕作。气候适宜,利于农业生产活动。
3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春是我国最大的汽车工业城市,汽车工业占工业产值比重超过70%。近年来,长春的部分汽车配套零部件生产向周边地区转移,形成了以长春市为核心的汽车工业整零协作模式。哈大工业走廊是以哈大交通轴线为基础的带状区域,以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四个中心城市为主体,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学工业为主导,重工业多项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下左图是东北地区主要工业分布图,下右图是长春及周边地区汽车工业的空间体系图。
(1)说明长春发展汽车工业的区位优势。
(2)分析整零协作模式对长春市周边零部件生产地区的积极作用。
【答案】(1)地处哈大工业走廊中部,地理位置优越;邻近重工业基地和众多工业中心,生产协作条件好;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发展历史早,工业基础好。
(2)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工业化水平,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推动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
【解析】
【详解】(1)工业区位因素,主要从位置、交通、市场、基础等方面考虑。哈大工业走廊是以哈大交通轴线为基础的带状区域,以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四个中心城市为主体,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学工业为主导。根据图例,长春地处哈大工业走廊中部,地理位置优越。邻近重工业基地和众多工业中心,生产协作条件好。有铁路、高速公路相通,交通便利。对外联系便利,市场广阔。发展历史早,工业基础好。
(2)整零协作模式对长春市周边零部件生产地区的积极作用,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工业化水平,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延长产业链,利于增加就业机会,推动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
3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M国经济实力居非洲第五位,农业人口占全国50%,可耕地925.6万公顷,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20%,农产品出口占总出口收入30%。下图是M国区域图。
(1)描述M国的地理位置特征。
(2)指出M国的气候差异,并说明其对种植业发展的不利影响。
(3)针对气候对种植业的制约,就该国种植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答案】(1)中纬度亚热带地区;非洲西北端,西临大西洋,北濒地中海;扼地中海出入大西洋的交通要道。
(2)北部为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候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水热配合差);中部为东北西南走向的高大山脉,山地气候不利于发展种植业;东部和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水资源制约着种植业的发展。
(3)北部筑坝蓄水,调节径流的季节分配;南部和东部引水灌溉,发展节水农业;全国建设排灌系统。
【解析】
【详解】(1)根据图示经纬度,M国位于中纬度,属于亚热带地区。从海陆位置看,M国位于非洲西北端,西临大西洋,北濒地中海。从交通地位看,M国扼地中海出入大西洋的交通要道,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2)M国北部位于地中海沿岸,为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候,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水热不同期,配合条件差。中部为东北西南走向的高大山脉,山地气候不利于发展种植业,不利于作物成熟。东部和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水资源短缺,制约着种植业的发展。
(3)该国降水季节变化大,雨热不同期,北部筑坝蓄水,有利于调节径流的季节分配。南部和东部降水少,需要引水灌溉,发展节水农业。宜在全国建设排灌系统,稳定农业生产用水量的供应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