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等四大名校2019届高三10月联考 试卷
展开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等四大名校2019届高三10月联考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1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塞罕坝机械林场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北部(中心位置:42°22′N.116°53′ E),海拔1010~1940米。55年来,林场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造林86万亩,创造了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奇迹。图b为塞罕坝机械林场局部卫星地图(图中河谷地带林木稀少);图a为图b中一处风电铁塔的放大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该林场人工种植的树种主要是( )
A. 常绿阔叶林 B. 落叶阔叶林 C. 针叶林 D. 常绿硬叶林
2. 该林场河谷地带林木稀少的原因可能是( )
A. 地下水位高,盐碱化严重 B. 日照时间短,热量不足
C. 地形不利于机械化造林 D. 河谷以水田为主
3. 图a中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推断正确的是( )
A. 拍摄卫星位于风电铁塔东南上空 B. 拍摄于当地的上午
C. 风电铁塔位于图中地势最高处 D. 道路沿等高线分布
【答案】1. D 2. A 3.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及地图知识。
【1题详解】
承德市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但林场位于海拔1010~1940米,热量条件变差,因此温带落叶阔叶林被针叶林取代,D正确,B错误。常绿阔叶林与常绿硬叶林为亚热带植被,故A、C错误。
【2题详解】
本区多荒漠沙地,说明降水少,蒸发作用强,强蒸发导致土地盐碱化。盐碱化是指土壤含盐量太高导致植物低产或不能生长,因此林木稀少可能与之有关,A正确。河谷地带相对于周边地区海拔低,热量条件较好,故B错误;河谷地区地形平坦,利于机械化造林,故C错误;本地区为半湿润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为旱地,故D错误。
【3题详解】
故根据图中指向标可判断影子位于塔的西北方位,因此太阳位于东南,为上午。故B正确。拍摄卫星应位于影子的上方,因此拍摄卫星位于风电铁塔西北上空, A错误;风电塔位于道路旁边,而山区道路应位于谷地中,故C错误;由谷地和坡地可判断,图中弧线与等高线平行,而道路与等高线相交,故D错误。
数据中心是全球协作的特定网络设备,即用集成的大量巨型服务器在Internet 网络基础设施上传递、计算、存储数据信息。2017 年8 月,挪威和美国的合资公司Kolos 宣布,将在挪威北极圈内的小城巴朗恩建设世界上最大的数据中心;苹果和阿里巴巴选址贵州建立数据中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巴朗恩和贵州建设数据中心相同的区位优势是( )
A. 高速交通便利 B. 通讯网络发达
C. 电力充足且廉价 D. 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集中
5. 与贵州相比,巴朗恩建设数据中心最主要的比较优势是( )
A. 气候寒冷,湿度适宜 B. 建设成本较低廉
C. 位置偏僻,安全性较高 D. 接近数据消费市场
6. 数据中心运转过程中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是( )
A. 排放废水 B. 释放废热 C. 噪声污染 D. 放射性污染
【答案】4. C 5. A 6.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4题详解】
数据中心中“大量巨型服务器”运转对于电力需求极大,贵州是我国电力输出大省,巴朗恩有丰富的水电资源,故C正确。贵州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崎岖,高速交通有待完善,故A错误。在我国各省区,贵州经济欠发达,北极圈内的小城巴朗恩人口很少,因此二者通讯网络发达,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集中不符合事实。B、D错误。
【5题详解】
巴朗恩位于北极圈内,纬度高,气候寒冷,湿度适宜,即使夏季,气温也只有15°C左右,不用人工降温就能维持设备正常运行,而贵州属于亚热带气候,故A正确。建设成本和安全性及与数据消费市场区别不大,B、C、D错误。
【6题详解】
数据中心运转主要靠计算机支持,计算机服务器运行时,将需要大量的能源支持并会产生大量的废热,故B正确。A、C、D不是主要影响。
某地理研究小组在宁夏南部山区对不同覆盖方式下马铃薯产量及土壤肥力进行了调查。该地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33毫米,无霜期123天;当地马铃薯一般在4月中旬播种,9月下旬成熟收获。下表是该研究小组通过调查获得的数据。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7. 与全膜覆盖相比,半膜覆盖烂薯率更高,主要原因是半膜覆盖( )
A. 土壤的保温作用较差,易导致低温冻害 B. 地温变化幅度较大
C. 雨水下渗较多,成熟期土壤湿度过大 D. 防鼠害、虫害作用差
8. 与露地种植相比,全膜覆盖种植马铃薯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更高,主要是因为全膜覆盖( )
A. 烂薯率较高,增加土壤肥 B. 减少外力侵蚀,保水保肥效果好
C. 抑制杂草生长,减少有机质消耗 D. 减小昼夜温差,减缓有机质分解
9. 据该表推测,该地马铃薯最合理的种植方式是( )
A. 全程全膜
B. 全程半膜
C. 前期全膜,后期半膜
D. 前期全膜,中期半膜,后期露地
【答案】7. C 8. B 9.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农业的区位条件及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7题详解】
马铃薯烂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马铃薯不耐涝,雨涝或湿度过大都会导致其烂薯。宁夏地区降水集中于夏季,半膜相对于全膜会增加夏季雨水下渗,但半膜覆盖也减弱了水分蒸发,因此成熟期土壤湿度过大,导致烂薯。故C正确。A、C、D不是马铃薯烂薯的原因。
【8题详解】
全膜覆盖种植马铃薯可以减少水土流失,保水保肥,故B正确。土壤有机质不是来源于烂薯,故A错误。“杂草生长”结果是杂草与马铃薯争夺土壤中的有机质,而不是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化。C错误; 昼夜温差对有机质的分解影响不大,且有机质的分需长期的过程,D错误。
【9题详解】
“前期全膜”,有利于提高播种期土壤的温度,“中期半膜”有利于生长期雨水的下渗,“后期露地”有利于土壤水分的蒸发,防止因土壤过湿导致烂薯。故D正确。A、B、C错误。
气温垂直递减率反映大气随海拔高度上升过程中气温的变化情况,一般在对流层内,气温垂直递减率约0.6℃/100m。研究表明,空气湿度和山谷风共同影响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北坡地区气温垂直递减率。下图示意喜马拉雅山北坡4001-4301m(简称北坡低海拔区)和4301-5750m(简称北坡高海拔区)两段高程内的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大部分时间内,北坡高海拔区的气温垂直递减率低于低海拔区且年内变化较小,主要原因是高海拔区( )
A. 降水较多 B. 植被覆盖率高,空气湿度大
C. 离冰川更近,相对湿度更大 D. 气温低,空气湿度小
11. 山谷风对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北坡地区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影响是( )
A. 山风一降低、谷风一增大 B. 山风一增大、谷风一降低
C. 山风一增大、谷风一增大 D. 山风一降低、谷风一降低
【答案】10. C 11. D
【解析】
【10题详解】
高海拔处,离冰川更近,受冰川融水蒸发及冰面升华作用等影响,相对湿度较大,A正确。随海拔高度的上升降水的分布呈少---多---少的趋势,高海拔地区并不一定降水多,A错误。高海拔地区因气温低,所以植被覆盖率较差,B错误;空气湿度受温度,风力大小,下垫面性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高海拔地区气温虽低,但因接近冰川,湿度并不小。D错误。
【11题详解】
白天,山坡上的暖空气不断上升,风由谷底吹向山坡,形为谷风,将谷底暖空气带至空中。到了夜间,山坡上的空气受山坡辐射冷却影响,,顺山坡流入谷地,风由山坡吹向谷地,形为山风,造成谷地气温下降。因此无论山风或谷风均会上下温差减小,气温垂直递减率降低。D正确。A、B、C错误。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第12~13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4~15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2.塞内加尔地处非洲西部,地形以平原为主,70%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以种植花生、棉 花、小米、高梁、玉米、木薯等为主;渔业是塞内加尔主要创汇产业之一。塞内加尔河是 一条国际性河流,巴克尔以下的河谷地带是人口较为稠密的地区,也是主要的种植业区。 下图为塞内加尔河水系示意图。
(1)概括图示区域年降水量分布规律,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说明塞内加尔河流经巴克尔后径流量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
(3)评价塞内加尔发展种植业的自然条件。
(4)分析塞内加尔西北部海域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
【答案】(1)年降水量由南向北递减。形成原因:图示区域受赤道低气压带与东北信风带交替控制,从南到北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间变短,受东北信风带控制时间变长,降水量减少 (2)变化特点:河流径流量不断减少。原因:降水量减少,支流汇入少,河水补给少;气温高,河水蒸发旺盛;流经沙漠地区,河水下渗量大;河谷地带人口稠密且是主要的种植业区,生产生活用水量大。(原因任答四点即可四点)
(3)有利条件: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有河流流经,有灌溉水源纬度低,光热充足。不利条件:降水量校少,蒸发旺盛,缺水严重
(4)沿岸有上升流,带来大量营养物质,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塞内加尔河径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和饵料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等值线的判读能力。多条等值线的判读方法:①等值线的数值变化规律;②等值线的疏密;③关注极值中心。由图可知年降水量由南向北递减。
影响降水的因素主要有:①大气环流:盛行上升气流的地区,如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区,降水多;盛行下沉气流的地区,例如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区(尤其是大陆西部),降水少;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或季节降水多,受冬季风影响的地区或季节降水少;② 海陆位置:沿海地区一般降水多;③洋流::寒流流经的沿海地区降水少,暖流流经的沿海地区降水多;④地形:暖湿气流流经的山地迎风坡降水多;山地背风坡降水少。由本地区的纬度位置可知南部受赤道低压影响的时间长,北部主要受信风影响。
(2)塞内加尔河最终流入大西洋,因此该河流向为自东南流向西北。流过巴克尔之前途径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之后为热带沙漠气候区。因此流量不断减少。
河流径流的变化主要从河水的收入(补给)和支出来考虑。根据图示资料可知塞内加尔河的收入(补给)主要是大气降水和支流汇入;支出主要是蒸发、降水、及人类调水。
(3)注意评价类题目应考虑正、反两方面。种植业的自然条件主要包括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其中气候又进一步分为光照、热量和降水。
(4)渔业资源丰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鱼类的饵料充足。造成饵料充足的条件之一是受到洋流的影响,在寒暖流交汇或有上升流的水域,底层的海水上泛,把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来。塞内加尔西北部海域受离岸信风的影响,有上升洋流。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山体效应是指由隆起山体造成的垂直带界限如林线(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雪线等在内陆的巨型山体或者山系中央比外围地区分布要高的现象。形成原因是山体的热力效应所产生山体内部比外部(或外围低地)温度高的温度分布格局。研究表明,影响山体效应强度的因素主要是山体基面高度和降水。图a示意山体效应概念模型,图b、c示意某山脉不同纬度带山体内外最热月10℃等温线分布高度。
(1)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山体效应产生的原因。
(2)简述10℃等温线在该山体的分布高度差异。
(3)温度和降水是影响林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概述沿40°N纬线该山体林线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1)地面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山体内部海拔高,空气较稀薄,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较山体外部多,传递给大气的热量也较多;山体外部的地面热量传递到同山体相同海拔高度时热量已大为减弱。
(2)山体内部分布高于山体外部;不同纬度山体内外的分布高度差不同,38°N沿线差异较大(最大高度差达700m),40°N沿线差异较小(最大高度差约400m);山体外部西侧较山体外部东侧分布较高。
(3)内部高于外部,原因是内部山体效应强于外部,热量条件相对较好;西部高于东部,原因是西部气温较高、离海(太平)洋较近且是西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的理解及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信息的能力。通过阅读材料,理解什么是“山体效应”,再根据题干提示“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及对图a的解读,总结形成答案。
(2)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图中反映处了曲线整体分布的高度,曲线的变化,曲线分段对比等不同。
(3)本题考查学生的空间定位及及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由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山体为北美洲西部山地。西侧为西风带的迎风坡,降水丰富。由 “山体效应”可知,山体内部温度高于山体外部。在依据题干提示“温度和降水是影响林线分布的主要因素”即可得出结论。
(二)选考题:请考生从2道选考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4.【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被世人誉为“童话世界”,号称“水景之王”。 201 7年8月以来,九寨沟景区旅游接待人数不断攀高,直逼国家旅游局规定的最高限量4.1万人次,旅游呈现爆棚。8月8日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之后,旅游订单大量取消,旅游业进入“冰封期”。下图为地震前后的九寨沟标志性景点诺日朗瀑布。
分析本次地震对九寨沟旅游业的影响。
【答案】破坏旅游资源(自然景观),降低旅游资源价值;损毁交通、旅店等旅游基础设施,影响游客的集散和接待;地震及诱发泥石流、滑坡、崩塌等次生灾害危及游客安全;旅游(及相关)产业的从业人员收入大减,可能大量流失;旅游品牌效应和经济带动作用降低,旅游业发展受影响。
【解析】旅游业的构成包括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服务业三部分。因此地震对九寨沟旅游业的影响主要从对旅游者人身安全,游客减少对旅游业的影响,对旅游资源的破坏,与旅游服务业相关的交通,宾馆等基础设施毁损等方面考虑。
15.【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大闸蟹早在1900年通过商船的压舱水从中国“移民”到欧洲。鲜活的大闸蟹是中国人餐桌上的“超级美味”,但在欧洲许多国家却不食用或少食用,而且这种“什么都吃”的八脚猛士开始在欧陆江河横行,对本土物种构成严重的生存威胁。欧洲媒体把大闸蟹描绘成“面目狰狞的怪物”而大加讨伐。但是近年来,许多欧洲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闸蟹不再泛滥成灾。
说明大闸蟹在欧洲许多国家泛滥成灾的原因并推测当地为抑制大闸蟹泛滥可能采取的措施。
【答案】原因:食性杂,适应性强,繁殖能力强;外来物种,本地缺少天敌;欧洲人很少食用大闸蟹。
措施:捕捞大闸蟹加工成动物饲料;鼓励人们食用大闸蟹;捕捞后卖给华人餐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外来物种入侵并肆虐的原因及对策。外来物种入侵并肆虐主要是自身适应性强;生存环境适宜;缺少天敌;捕杀量少等。解决措施应从捕杀的角度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