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解析版) 试卷
展开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一、选择题1.图中a、b、c为等压线,箭头表示P地风向,d、e为等温线,f为等高线。读图可知图示地区( )A. 可能位于南半球,等温线数值d>eB. 湖泊可能是位于北半球的咸水湖C. 河流的流向大致是自东南向西北D. P地未来几日气温可能持续升高【答案】B【解析】根据图示风向箭头判断,等压线分布的中心为低压,风向斜穿等压线向右偏,故判断位于北半球,A错误;根据图示河流穿过等高线,应位于山谷,河流流向与等高线的凸向相反,故判断河流注入湖泊,故判断该湖泊可能为咸水湖,B正确。结合图示指向标,河流流向为西北向东南流,C错误。根据图示低压槽的气流运动,且位于北半球,故图示P附近的低压槽处形成冷锋,故P将出现阴雨,降温天气,D错误。下图为六种主要植被类型对应的水热条件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2. 序号 ②~③~荒漠所代表的地域分异不可能出现在( )A. 亚洲 B. 欧洲C. 非洲 D. 南极洲3. 造成地表植被按序号①~②~⑤发生更替的主要原因是( )A. 纬度位置差异 B. 海陆位置差异C. 海拔高度差异 D. 坡向差异4. 撒哈拉荒漠与塔克拉玛干荒漠形成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A. 太阳辐射、下垫面 B. 大气环流、海陆位置C. 洋流性质、地形起伏 D. 地表径流、土壤性质【答案】2. D 3. A 4. B【解析】【2题详解】有图示可知,②~③~荒漠的变化主要随降水的变化而产生地域分异规律,南极洲是冰雪覆盖的大陆,受极地高压的影响,降水很少,没有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D对;其他大洲都有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3题详解】根据气温与降水情况分析,序号①~②~⑤依次代表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以热量为基础变化,所以更替的主要原因纬度位置差异,A对;海陆位置影响主要是水分为基础变化,B错;海拔高度影响的是水、热因素,C错;坡向是非地带性性因素,D错。【4题详解】撒哈拉沙漠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与信风带影响,是大气环流因素。塔克拉玛干荒漠是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形成,是海陆位置,B对。考点:地域分异规律、变化的基础、不同区域气候形成的主导因素差异。阿克库勒湖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阿尔泰山南麓、准噶尔盆地北缘),上游冰川中的冰碛(冰川沉积的岩块物质)经冰川运动,被挤压、研磨成白色的粉末带入河流,进入湖泊使湖水成白色称“白湖”。读该湖附近的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小题。5. 下列关于湖泊和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白湖为内流湖,流量的变化受气温的影响大B. 与④河相比,③河流量季节变化小C. 图中①②③河流均可注入白湖D. 与②河相比,①河流速更快6. 根据材料信息,可以推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处与B处之间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完全可以通视B. 该湖周围地广人稀,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C. 宿营地可以选择在C处以方便取水D. 引起湖水呈现白色的主要地质作用为冰川的侵蚀、搬运及流水的搬运作用【答案】5. B 6. D【解析】【5题详解】等高线与河流流向相反,根据图示等高线,湖泊有河流流出,白湖为外流湖,A错。④河补给水源是冰雪融水,与其相比,③河的补给水源是湖泊,流量季节变化小,B对。图中①②河流注入白湖,③河流流出白湖,C错。与②河相比,①河等高线稀疏,流速慢,D错。【6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A处与B处之间等高线数值先增大,后减小,有一分水岭,不能通视,A错。该湖南北两侧等高线密集,地形坡度大,以游放牧业为主,B错。宿营地可以选择在C处以方便取水,地形平坦开阔,C对。引起湖水呈现白色的主要地质作用为冰川的沉积岩块物质,被侵蚀、搬运到湖泊中,D错。北美圣劳伦斯河中游,日出和日落时刻水位较高。冬季的日出前后,在一些河段上空常见几十米高的“雾墙”。大西洋普拉蒙鱼入冬后开始逆流洄游到支流圣安娜河。圣诞节后一个半月的冰钓期间,该支流河畔圣安娜德村建起数百小木屋,以满足众多冰钓者享爱冰钧的乐趣。据此完成下列小题。7. 冬季,圣劳伦斯河一些河段上空“雾墙”形成的原因是( )①水流速度快,水温比气温高 ②河面宽阔,水量大③河面上下层大气温差大 ④太阳照射,气温高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8. 小木屋建在较厚的冰冻河面上,为使冰层能承受其重量,可采取( )A. 在河冰上大量浇淡水 B. 在河冰上大量浇盐水C. 在河冰中大量打桩加固 D. 在主航道上大量堆木头9. 受潮水和水温(水温有所上升,鱼类相对活跃)等因素影响,冰钓者在一天中钓鱼最忙碌的时间可能是当地( )A. 日出前后 B. 正午前后 C. 子夜前后 D. 日落前后【答案】7. B 8. A 9. D【解析】【分析】本题以北美圣劳伦斯河中游地区的人类生产生活为背景,考查学生对雾的形成、地方民居、渔业生产等问题,通过调动运用课本相关知识并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7题详解】雾是水汽凝结形成的,冬季,圣劳伦斯河一些河段水流速度快,水温比气温高,蒸发的水汽多,①正确。河面上下层大气温差大,河段上空的气温低,水汽凝结成雾,③正确。河面宽阔,水量大,不一定蒸发水汽多,②错误。太阳照射,气温高,水汽在河段上空无法凝结成雾,④错误。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8题详解】小木屋建在较厚的冰冻河面上,为使得冰层能承受其重量,可采取在河冰上大量浇水,使冰层加厚的办法,故A项正确。在河冰上大量浇盐水,冰层会融化,故B项错误。在河冰中打桩加固,会导致冰层破裂,故C项错误。在主航道上大量堆木头与增加冰层承受力无关,故D项错误。【9题详解】根据材料,日出和日落时刻受潮水影响,水位较高,利于捕鱼;而日落前的水温较高,鱼类相对活跃。所以,冰钓者在一天中钓鱼最忙碌的时间可能是当地日落时刻,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点睛】本题难度较大。对于这类材料背景较新的试题要注意对材料信息的提取,尤其是要注意括号中的文字注释,这往往能成为解题的关键。渭河平原号称“八百里秦川”,是中国农业发达地区之一。下图为渭河平原形成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0. 形成渭河平原的地质构造是( )A. 褶皱 B. 向斜C. 断层 D. 地垒11. 渭河平原土壤肥沃,其形成原因是( )A. 流水侵蚀 B. 流水堆积C. 风力侵蚀 D. 风力堆积【答案】10. C 11. B【解析】【10题详解】据图可知,渭河平原的地层发生了断裂和位移,应该是断层;之后再经过外力作用沉积而形成,故形成渭河平原的地质构造是断层,C项正确。【11题详解】渭河和泾河在河流上中游侵蚀的泥沙,经中下游地区,地形平坦而逐渐沉降,形成肥沃的渭河平原,故B项正确,A项错误;该地外力作用以流水作用为主,故C、D项错误。二、综合题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北美洲部分地区及某月等温线分布图材料二:洛杉矶和休斯顿降水分布图(1)图中等温线反应的月份为 (1月或7月),判断的依据有(说出两种)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A处等温线出现小范围闭合,其气温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3)描述洛杉矶和休斯顿降水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原因。 (4)简述图中虚线圈中等温线弯曲的原因。 【答案】(1)1月 中纬度气温较低或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大陆气温低于同纬度海洋或南北温差大)(2)-4℃—0℃ (3)洛杉矶特点:冬半年降水多,夏半年降水少。 原因:冬季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影响,降水较少。休斯顿特点:年降水较多,季节分配均匀。原因:受冬夏季风影响,夏季东南风将水汽带到陆地形成降水;冬季南下的冷空气和沿海暖湿气体相遇形成降水。(4)该处是位于阿巴拉契亚山,海拔高气温低,使等温线向高温区突出。【解析】【分析】本题通过等温线分布图和降水分布图,考查学生对图表信息的获取和分析能力,需要结合课本中有关等温线、气候等相关知识进行分析。【详解】(1)读图,根据图中中纬度气温较低,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南北温差大,或根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大陆气温低于海洋等均可判断是1月等温线。(2)根据闭合等温线“大于大,小于小”的规律判断,可判断A处的气温范围为-4℃~0℃。(3)根据材料二的图分析判断,可知洛杉矶冬半年降水多,夏半年降水少。根据材料一的图判断分析洛杉矶的分布位置,可知其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西风带南移,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影响,降水较少。同样,根据材料二的图分析判断,休斯顿年降水较多,季节分配均匀。根据材料一判断分析休斯敦的分布位置,可知其受冬夏季风影响明显,夏季东南风将水汽带到陆地形成降水;冬季南下的冷空气和沿海暖湿气体相遇形成降水。(4)虚线内等温线向南弯曲,说明气温比周围低,应是海拔高,是受山地地形的影响。【点睛】在读等温线图时,应注意等温线弯曲的方向和闭合曲线。1月,海洋等温线向北凸,陆地等温线向南凸;7月,海洋等温线向南凸,陆地等温线向北凸。对于特殊情况,主要从地形角度分析。在读降水图时,应注意夏冬两季的特征;而对于原因的分析,应多从行星风带和地形等方面分析。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奥里诺科河干流发源于圭亚那高原,成一巨大弧形绕行于圭亚那高原(图7),最后注入大西洋,其支流多达436条。整个流域内降雨量相差很大,有些地区年降水量只有510毫米,有些地方降水达4000毫米以上,多年的观测结果表明,干旱季节的日平均流量最小只有330立方米/秒,汛期最大可达到81100立方米/秒以上,入海水量居世界第5位。奥里诺科河中游平均河宽l-1.5km,下游平均河宽2km左右,水位年变幅12m,河道为均匀剖面,平均坡降约为0.045‰。奥里诺科河年平均输沙量约3.52亿吨,居世界第11位,一年中有两次沙峰,第一次沙峰出现在汛期(涨水季节)的干支流,第二次沙峰出现在汛后(退水期间)的干流。据此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二 奥里诺科河流域图。(1)分析奥里诺科河汛期流量大的原因。 (2)描述奥里诺科河水文特征。 (3)分析①、③两地区年降水量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 (4)试解释奥里诺科河一年中第二次沙峰的成因。 【答案】(1)流域面积广,流程长,支流众多;受赤道低气压带和海洋来的东北信风影响,暖流增温增湿降水多。(2)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大,有夏汛,含沙量大,无结冰期。(3)来自海(大西)洋上的暖湿东北信风,吹过沿海平原地区时,地形抬升作用小,①地区年降水少。当气流经过广阔的平原到达安第斯山麓时,东北信风并没有失去很多的水分,且不断得到地面水汽补充,在山前地带形成大量降水,③地区年降水量最高。(4)在汛期,因干流河道坡度小,导致流经奥里诺科平原的所有支流都有回水,河流流速变慢,泥沙随即淤积下来。汛后,干流水位降低,干支流比降增大,淤积在各支流中的泥沙重新流入奥里诺科河,从而产生了第二次沙峰。【解析】【分析】本题以奥里诺科河流域为背景区域,考查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分析,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相关地理知识分析的能力。【详解】(1)据图可知,该河流域面积广,流程长,支流众多;同时该区域受赤道低气压带和海洋来的东北信风影响,以及沿岸暖流增温增湿的作用,降水较多。因此,奥里诺科河汛期流量大。(2)根据第(1)题分析,可知该河流量大。根据材料“干旱季节的日平均流量最小只有330立方米/秒,汛期最大可达到81100立方米/秒以上”分析,可知该河水位季节变化大;汛期时,赤道低气压带北移控制该河流域,正值夏季,故为夏汛。在汛期的涨水季节,流量增大,河水的侵蚀与搬运能力增强,河流含沙量大。读图,该河流域位于热带地区,无结冰期。(3)据图可知,①地区位于沿海平原地区,③地位于安第斯山麓。来自海(大西)洋上的暖湿东北信风,吹过沿海平原地区时,地形抬升作用小,故①地区年降水少。当气流经过广阔的平原到达安第斯山麓时,东北信风并没有失去很多的水分,且不断得到地面水汽补充,在山前地带形成大量降水,所以③地区年降水量最高。(4)奥里诺科河干流流经平原地区,地势低洼,河道宽,泄水流速较慢,雨季降水量很大,因此在汛期的涨水季节,流量增大,河水的侵蚀与搬运能力增强,河流含沙量大。在汛期,因干流水位高且河道坡度小,导致流经奥里诺科平原的所有支流都有回水,河流流速变慢,泥沙随即淤积下来。汛后,干流水位降低,干支流比降增大,淤积在各支流中的泥沙重新流入奥里诺科河,从而产生了第二次沙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