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四川省中江县龙台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无答案)
展开2017-2018学年四川省中江县龙台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能级中轨道数为3的是 ( )。
A.s能级 | B.p能级 | C.d能级 | D.f能级 |
2.下列各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错误的是( )。
A:
B:
C:
D:
3.下列各图中哪一个是氧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排布图()
A.B.C. D.
4.X、Y、Z三种元素的原子,其最外层电子排布分别为ns1、3s23p1和2s22p4,由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
A.XYZ3 B.X2YZ3 C.X2YZ2 D.XYZ2
5.下列物质中,既含有极性键又含有非极性键的是( )
A. B. C. D.
6.下列共价键中,属于非极性键的是
A.C-H B.C-Cl C.C=O D.N≡N
7. 下列能跟氢原子形成最强极性键的原子是( )
A.F B.Cl C. Br D.I
8.金属晶体的形成是因为晶体中存在( )。
A.金属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B.金属原子间的相互作用
C.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间的相互作用 D.自由电子间的相互作用
9.下列物质中,含有共价键的离子晶体是( )。
A: B: C: D:
10.下列各物质的晶体中,晶体类型相同的是( )。
A: 和 B: 和 C: 和 D: 和
11.下列性质中,可以较充分说明某晶体是离子晶体的是( )。
A: 具有较高的熔点 B: 固态不导电,水溶液能导电
C: 可溶于水 D: 固态不导电,熔融状态能导电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子晶体中只含有共价键
B: 离子晶体中只含有离子键,不含有共价键
C: 分子晶体中只存在分子间作用力,不含有其他化学键
D: 任何晶体中,若含有阳离子也一定含有阴离子
13.具有下列原子序数的各组元素,能组成化学式为AB2型化合物,并且该化合物在固态时为原子晶体的是( ).
A..6和8 B.20和17 C.14和6 D.14和8
14.已知X、Y是主族元素,I为电离能,单位是kJ·mol-1。请根据下表所列数据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电离能/kJ·mol-1 元素 | I1 | I2 | I3 | I4 |
X | 500 | 4600 | 6900 | 9500 |
Y | 580 | 1800 | 2700 | 11600 |
A.元素X的常见化合价是+1价 B.元素Y是第ⅢA族元素
C.元素X与氯形成化合物时,化学式可能是XCl
D.若元素Y处于第三周期,则它可与冷水剧烈反应
15.0.01mol氯化铬(CrCl3·6H2O)在水溶液中用过量的AgNO3处理,产生0.01mol AgCl沉淀,此氯化铬最可能是( )
A.[Cr(H2O)6]Cl3 B.[Cr(H2O)5Cl]Cl2·H2O C.[Cr(H2O)4Cl2]Cl·2H2O D.[Cr(H2O)3Cl3]·3H2O
16.将V1mL 1.0 mol·L-1HCl溶液和V2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 m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
B.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
C.NaOH溶液的浓度约是1.0 mol·L-1
D.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17.已知,
,
。
常温下,取体积比的甲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标准状况下),经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室温,则放出的热量为( )。
A: B:
C: D:
18.已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L的氢气和1L的氟气吸收热量
B. 氢气与氟气反应生成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
C. 在相同条件下,氢气与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氟化氢气体的能量
D. 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分子放出热量
19.根据键能估算反应CH4(g)+4F2(g)=CF4(g)+4HF(g)的反应热ΔH为( )
化学键 | C—H | C—F | H—F | F—F |
键能/(kJ·mol-1) | 414 | 489 | 565 | 155 |
A.–1940 kJ·mol-1 B.1940 kJ·mol-1
C.–485 kJ·mol-1 D.485 kJ·mol-1
20.已知中和热的数值是57.3kJ·mol-1。下列物质反应时产生热量为57.3kJ的是( )
A.稀盐酸和稀NaOH溶液
B.1.0 mol·L-1稀盐酸和1.0 mol·L-1NaOH溶液
C.500 mL 2.0 mol·L-1稀盐酸和500 mL 2.0 mol·L-1 NaOH溶液
D.500 mL 2.0 mol·L-1H2SO4溶液和500 mL 2.0 mol·L-1Ba(OH)2溶液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共30分)已知A、B、C、D、E、F为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六种元素。其中A的核外电子总数与其周期数相等,B原子核外有三个能级,每个能级上的电子数相同。D、E为同主族元素,且E的原子序数是D的2倍。F元素的正一价离子的3d能级为半全充满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F的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B、C、D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3)A与其他元素形成的二元共价化合物中,分子呈三角锥形,该分子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分子中既含有极性共价键、又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18电子化合物有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4)F的二价阳离子的水溶液中通入C的氢化物,离子方程式为 、 ;C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C的氢化物极易溶于水,其原因是 。
(5)BD2分子中,按原子轨道的重叠方式的不同分类的共价键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B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与BD2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或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
(6)F单质的晶体在不同温度下有两种堆积方式,即面心立方堆积和体心立方堆积,其晶胞的边长分别为a cm、b cm,则F单质的面心立方晶胞的密度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F体心立方堆积的原子配位数为__________________。
22..(每空2分共16分)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中和热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量筒量取50 mL 0.50 mol·L-1盐酸倒入小烧杯中,测出盐酸温度;②用另一量筒量取50 mL 0.55 mol·L-1NaOH溶液,并用同一温度计测出其温度;③将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设法使之混合均匀,测得混合液最高温度。回答下列问题:
(1) NaOH溶液稍过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 .
(2) 如上图装置中碎泡沫塑料(或纸条)及泡沫塑料板的
作用是__________。
(3)使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是
A.用温度计小心轻轻搅拌 B.揭开硬纸片用玻璃棒搅拌
C.轻轻的振荡烧杯 D.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的搅动
(4)假设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都是1 g·cm-3,又知中和反应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
c=4.18X10-3 KJ·g-1·℃-1。为了计算中和热,某学生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 序号 | 起始温度t1/℃ | 终止温度t2/℃ | |
盐酸 | 氢氧化钠溶液 | 混合溶液 | |
1 | 20.0 | 20.1 | 23.2 |
2 | 20.2 | 20.4 | 23.4 |
3 | 20.5 | 20.6 | 23.6 |
依据该学生的实验数据计算,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ΔH=________(结果保留二位小数)。
(5) 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 (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实验中改用60mL 0.50mol•L-1盐酸跟50mL 0.55mol•L-1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 (填“相等”“不相等”)
(6)如果实验测得中和热ΔH=-a kJ·mol-1 500 mL 0.50 mol·L-1盐酸完全中和放出的热量是 。
23、(每空2分 共14分)
(1)①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mol水蒸气时放出241.8 kJ的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1g水蒸气转化成液态水放热2.444 kJ,则氢气的燃烧热为
(2)氮氧化物是造成光化学烟雾和臭氧层损耗的主要气体。已知:
CO(g)+NO2(g)=NO(g)+CO2(g) ΔH=-a kJ·mol-1(a>0)
2CO(g)+2NO(g)=N2(g)+2CO2(g) ΔH=-b kJ·mol-1(b>0)
若用标准状况下3.36 L CO将NO2还原至N2(CO完全反应),则整个过程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mol,放出的热量为 (用含有a和b的代数式表示)kJ。
(3)用CH4催化还原NOx也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例如:
CH4(g)+4NO2(g)=4NO(g)+CO2(g)+2H2O(g) ΔH1=-574 kJ·mol-1 ①
CH4(g)+4NO(g)=2N2(g)+CO2(g)+2H2O(g) ΔH2 ②
若1 mol CH4还原NO2至N2,整个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为867 kJ,则ΔH2=_______。
(4)已知某些化学键的键能数据如下:
化学键 | C—C | C=C | C≡C | H—C | O=O | O—O | H—O | C=O |
键能KJ/mol | 348 | 615 | 812 | 413 | 498 | 142 | 463 | 745 |
利用键能数据可反应 C2H4 + 3O2 → 2 CO2 + 2 H2O 的燃烧热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为 ,
并计算每生成标准状况下33.6LCO2 气体所放出的热量为 K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