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理)试题(Word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2947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8-2019学年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理)试题(Word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2947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8-2019学年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理)试题(Word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2947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8-2019学年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理)试题(Word版)
展开会宁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化学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第I卷(选择题 共42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E85”是含乙醇85%的乙醇汽油。科学家最近的研究表明,大量使用“E85”可能导致大气中O3含量上升,将会对人体造成更直接伤害。寻找新化石燃料替代能源成为化学工作者研究的新课题。下列各项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等质量的“E85”和汽油充分燃烧后放出的能量相等
B.O3与O2互为互素异形体
C.“E85”是由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D.推广使用乙醇汽油是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当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时,反应的过程中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该反应的反应热
B.对于吸热反应,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总是低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C.在25℃、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D.在稀溶液中,1 mol酸跟1 mol碱发生中和反应所放出的热量叫做中和热
3.已知:C (s)+CO2 (g) 2CO (g) ΔH>0。该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条件有利于反应向正方向进行的是( )
A.升高温度和减小压强 B.降低温度和减小压强
C.降低温度和增大压强 D.升高温度和增大压强
4.已知H—H键能为436 kJ·mol-1,N—H键能为391 kJ·mol-1,N2(g)+3H2(g) 2NH3(g) ΔH =-92.4 kJ·mol-1,则N≡N键的键能为( )
A.431 kJ·mol-1 B.946 kJ·mol-1
C.649 kJ·mol-1 D.869 kJ·mol-1
5.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的ΔH最小的是( )
A.NaOH (aq) + HCl (aq) ===NaCl (aq) + H2O (l) ΔH1
B.NaOH (aq) + H2SO4 (aq) === Na2SO4 (aq) + H2O (l) ΔH2
C.CH3COOH (aq) + NaOH (aq) ===CH3COONa (aq) + H2O (l) ΔH3
D.NaOH (aq) + H2SO4 (浓) === Na2SO4 (aq) + H2O (l) ΔH4
6.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开启啤酒瓶后,瓶中立刻泛起大量泡沫
B.在FeSO4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以防止Fe2+被氧化
C.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Cl2
D.工业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以提高SO2的利用率
7.有关化学反应的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常温下,放热反应一般都能自发进行.而吸热反应都不能自发进行
B.反应NH4HCO3(s)NH3(g)+H2O(g)+CO2(g) ΔH= +185.57 kJ· mol-1,在低温条件下不自发,但在高温条件下能自发
C.自发反应一定都能发生,而非自发发应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发生
D.在其他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8.已知充分燃烧a g乙炔气体生成1 mol 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时,放出b kJ的热量,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2C2H2 (g)+5O2 (g) ===4CO2 (g)+2H2O (l) ΔH = -4b kJ·mol-1
B.C2H2 (g)+ O2 (g) ===2CO2 (g)+H2O (l) ΔH = +2b kJ·mol-1
C.2C2H2 (g)+5O2 (g) ===4CO2 (g)+2H2O (l) ΔH = -2b kJ·mol-1
D.2C2H2 (g)+5O2 (g) ===4CO2 (g)+2H2O (l) ΔH = + b kJ·mol-1
9.下列图象分别表示有关反应的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墨转变为金刚石是吸热反应
B.白磷比红磷稳定
C.S (g)+O2 (g) ===SO2 (g) ΔH1;S (s)+O2 (g) ===SO2 (g) ΔH2,则ΔH1 > ΔH2
D.CO (g)+H2O (g) ===CO2 (g)+H2 (g) ΔH>0
10.可逆反应2NO22NO+O2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①单位时间生成n mol O2,同时生成2n mool NO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同时生成2n mol NO2 ③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④ D.③④⑤
11.盖斯定律认为:不管反应过程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多步完成,这个过程中的热效应是相同的。
已知:H2O (g) ===H2O (l) ΔH1=-Q1 kJ·mol-1
C2H5OH (g) ===C2H5OH (l) ΔH2=-Q2 kJ·mol-1
C2H5OH (g)+3O2 (g) ===2CO2 (g)+3H2O (g) ΔH3=-Q3 kJ·mol-1
若使23 g酒精液体完全燃烧,最后恢复到室温,则放出的热量为( )
A.Q1+Q2+Q3 B.0.5 (Q1+Q2+Q3)
C.0.5Q1-1.5Q2+0.5Q3 D.1.5Q1-0.5Q2+0.5Q3
12.将2 mol X和2 mol Y充入2 L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 (g)+3Y (g)2Z (g)+aQ (g),达到平衡时生成0.8 mol Z,测得Q的浓度为0.4 mol / L,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的值为2 B.平衡时X的浓度为0.2 mol / L
C.平衡时Y的转化率为60% D.平衡时Z的体积百分含量为20%
13.己知某可逆反应mA(g)+nB(g)pC(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图表示在不同反应时间t时,温度T和压强p与反应物B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B%的关系曲线,由曲线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T 1 <T 2 ,P 1 >P 2 ,m+n > p,放热反应
B.T 1 >T 2 ,P 1 <P 2 ,m+n > p,吸热反应
C.T 1 <T 2 ,P 1 >P 2 ,m+n < p,放热反应
D.T 1 >T 2 ,P 1 <P 2 ,m+n < p,吸热反应
14.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A和1 mol B发生如下反应:2A (g)+B (g)xC (g),达
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为a%;若在相同条件下,x分别为2或3时,均按起始物质的量为0.6 mol
A、0.3 mol B、1.4 mol C充入容器中,分别达到平衡状态,两平衡状态中C的体积分数为( )
A.两者都小于a% B.两者都大于a% C.两者都等于a% D.无法确定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8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8分。)
15. (14分)已知在稀溶液里,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液态水时反应热叫做中和热。现利用下图装置进行中和热的测定,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未画出的实验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做一次完整的中和热测定实验,温度计需使用________次。
(3)实验时,将0.50 mol·L-1的盐酸加入到0.55mol·L-1的NaOH溶液中,两种溶液的体积均为50 mL,各溶液的密度均为1 g /cm3,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 J /(g· oC),实验的起始温度为t1 oC,终止温度为t2 oC。测得温度变化数据如下:[]
序号 | 反应物 | 起始温度t1/ oC | 终止温度t2/ oC | 中和热 |
① | HCl+NaOH | 14.8 | 18.3 | ΔH1 |
② | HCl+NaOH | 15.1 | 19.7 | ΔH1 |
③ | HCl+NaOH | 15.2 | 18.5 | ΔH1 |
④ | HCl+NH3·H2O | 15.0[] | 18.1 | ΔH2 |
①试计算上述两组实验测出的中和热ΔH1= 。
②某小组同学为探究强酸与弱碱的稀溶液反应时的能量变化,又多做了一组实验④,用0.55mol·L-1的稀氨水代替NaOH溶液,测得温度的变化如表中所列,试计算反应的ΔH2= 。
③两组实验结果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写出HCl+NH3· H2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15分)氮化硅(Si3N4)是一种新型陶瓷材料,它可以由石英与焦炭在高温下的氮气流中,通过以下反应制得:3SiO2(s) + 6C(s) +2N2(g)Si3N4(s) +6CO(g)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
(2)不同温度下SiO2的平衡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如上图所示,则该反应为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升高温度,其平衡常数值将 (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
(3)已知反应达到平衡时,CO的生成速率为v (CO) =18 mol·L-1·min-1,则N2消耗速率为v(N2)=
mol·L-1·min-1。
(4)反应达到平衡时,压缩容器的体积,平衡将向________反应方向移动(填“正”或“逆”);
17.(15分)红矾钠(Na2Cr2O7·2H2O)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用铬铁矿(主要成分是FeO·Cr2O3)制备红矾钠的过程中会发生如下反应:
4FeO(s)+4Cr2O3(s)+8Na2CO3(s)+7O2(g) 8Na2CrO4(s)+2Fe2O3(s)+8CO2(g) ΔH<0
(1)图1为上述反应的浓度—时间图像,由图像判断反应进行至t2时刻时,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2为上述反应的速率—时间图像,表示上述反应在t1时达到平衡, 在t2时因改变某个条件而使曲线发生变化。由图2判断,t2时刻曲线变化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填写序号)。
a.升高温度 b.加催化剂
c.通入O2 d.缩小容器体积
(2)工业上可利用上述反应的副产物CO2来生产甲醇:CO2(g)+3H2(g) CH3OH(g)+H2O(g)。
①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CO2和4 mol H2,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测得CH3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则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某时刻测得CO2、H2、CH3OH和H2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2mol,1mol,1mol,1mol,则这一时刻v(正)
v(逆)
②在T1温度时,将1 mol CO2和3 mol H2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CO2转化率为α,则容器内的压强与起始压强之比为 。
18.(14分)300 oC时,将A和B两种气体各2mol混合于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 2C(g)+2D(g) ΔH = Q,2 min末达到平衡,生成0.8 mol D。
(1)300 oC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K300 oC < K350 oC,则ΔH 0 (填“>”或“<”)。
(2)在2 min末时,B的平衡浓度为 ,D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3)若温度不变,缩小容器容积,则A的转化率 (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在相同的条件下,上述反应从逆反应方向进行,开始时加入C、D各 mol。若使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与原平衡相同,则还应该加入B mol。
会宁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化学试题参考答案
第I卷(选择题 共42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答案 | B | D | A | B | D | B | B | A | A | B | D | B | D | C |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8分。)
15.(每空2分,共14分)
(1)硬纸板(或泡沫塑料板) 环形玻璃搅拌棒
(2) 3
(3)① -56.8kJ/mol
② -51.8kJ/mol
③ NH3·H2O是弱碱,在中和过程中NH3·H2O发生电离,要吸热,因而总体放热较少
④ HCl(aq)+NH3·H2O(aq)===NH4Cl(aq)+H2O(l) ΔH=-51.8 kJ·mol-1
16.(每空3分,共15分)
(1)
(2) 放热 减小
(3) 3
(4) 逆
17.(每空3分,共15分)
(1) 降低温度 b
(2) ① 1 >
② (2-α)∶2
18.(每空2分,共14分)
(1) ; >
(2) 0.8 mol·L−1 0.2 mol·(L·min) -1
(3) 不变 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压强对平衡无影响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