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2871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8-2019学年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2871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8-2019学年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2871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8-2019学年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
展开
高二年级化学(选修)期中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共21题。
2.将试题的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
3.考试时间为90分钟,总分12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选择题(共40分)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酚类化合物有毒,不能用于杀菌消毒
B. 乙二醇可用于配制汽车防冻液
C. 部分卤代烃可用作灭火剂
D. 甲醛的水溶液(福尔马林)可用于防腐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苯酚在医院里广泛使用,消毒药皂的味道也是苯酚产生的,故A错误;B.汽车防冻液的主要成分是乙二醇,故B正确;C.四氯化碳是卤代烃,可做灭火剂,故C正确;D.35%~40%的甲醛水溶液叫福尔马林,医学和科研部门长用与标本的防腐保存,故D正确;故选A。
考点:考查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2.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乙酸的分子式:CH3COOH
B. CH4分子的球棍模型:
C. 硝基苯的结构简式:
D. 甲醛的结构式:
【答案】D
【解析】
【详解】A. 乙酸的分子式:C2H4O2,故A错误;B. CH4分子的比例模型: ,故B错误;C. 硝基苯的结构简式:,故C错误;D. 甲醛的结构式: ,故D正确;答案:D。
3.常温下,下列有机物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大的是
A. 乙醛 B. 乙酸乙酯 C. 己烷 D. 溴苯
【答案】D
【解析】
【详解】A. 乙醛易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故A不符合; B. 乙酸乙酯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故B不符合;C. 己烷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故C不符合;D. 溴苯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大,故D符合题意;答案:D。
4.能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的一组物质是
A. 乙烯 乙炔 B. 苯 己烷 C. 己烷 环己烷 D. 苯 甲苯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乙烯和乙炔都含有不饱和键,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鉴别,故A错误;B.苯、己烷都不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不能鉴别,故B错误;C.己烷和环己烷都不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不能鉴别,故C错误;D.苯和酸性高锰酸钾不反应,甲苯和酸性高锰酸钾反应而使溶液褪色,可鉴别,故D正确;故选D。
考点:考查了有机物的鉴别的相关知识。
5.下列能发生酯化、加成、氧化、还原、消去5种反应的化合物是
A. CH2=CHCH2COOH
B.
C.
D. CH2=CH-CH2-CHO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含有羧基能发生酯化反应,含有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能和氢气发生还原反应,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A不符合;B. 含有羟基能发生酯化反应,含有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能和氢气发生还原反应,和羟基连碳的邻碳上没有氢,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B不符合;C. 含有醛基,能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能和氢气发生还原反应,含有羟基,能发生酯化反应、消去反应,故C符合题意;D. 含有碳碳双键和醛基,能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能和氢气发生还原反应,不能发生消去反应和酯化反应,故D不符合;答案:C。
6.下列实验装置、操作均正确的是
A. 装置甲:分离乙醇和乙酸 B. 装置乙:证明碳酸酸性强于苯酚
C. 装置丙:产生光亮的银镜 D. 装置丁:实验室制备乙烯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因为乙醇和乙酸互溶,用蒸馏方法分离,故A错误;B. 因为醋酸具有挥发性,所以不能用装置乙证明碳酸酸性强于苯酚,故B错误;C. 需要水浴加热才能产生光亮的银镜,故C错误;D. 实验室制乙烯需要控制温度170,需要温度计,防止爆沸应加入碎瓷片,故D正确;答案:D 。
7.迄今为止科学家在星云中已发现180多种星际分子,近年来发现的星际分子乙醇醛分子模型如图所示。有关乙醇醛说法错误的是
A. 有2种含氧官能团 B. 能发生银镜反应
C. 与乙醛互为同系物 D. 与乙酸互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球规模型分析含有醛基和羟基两种官能团,故A正确;B. 因为含有醛基所以能发生银镜反应,故B正确;因为含有两种官能团,乙醛只含有醛基,所以两者不互为同系物,故C错误;D. 根据模型可知分子式为C2H4O2与乙酸互为同分异构体,故D正确;答案:C。
8.某有机物A是农药生产中的一种中间体,其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有机物A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B. 1mol有机物A能消耗2molNaOH
C. 有机物A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 有机物A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可知含有的官能团有酚羟基,醇羟基和氯原子,据此判断。
【详解】A. 根据有机物A中的官能团可知不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可发生取代反应,故A错误;B. 1mol有机物A含有一个酚羟基、一个氯原子,能消耗2molNaOH,故B正确;C. 因为含有酚羟基、醇羟基,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所以C错误;D. 有机物A分子中含有结构,所以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故D错误;答案:B。
9.我国在CO2催化加氢制取汽油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CO2转化过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A. 反应①的产物中含有水 B. 反应②中只有碳碳键形成
C. 汽油主要是C5~C11的烃类混合物 D. 图中a的名称是2-甲基丁烷
【答案】B
【解析】
A、通过图示可以得到反应①为CO2+H2→CO,根据原子守恒,得到反应①为CO2+H2→CO+H2O,因此A描述正确;B、反应②生成(CH2)n中含有碳氢键盘和碳碳键,则B描述错误;C、汽油主要是C5~C11的烃类混合物,选项C描述正确;D、观察可以发现图中a是(CH3)2CHCH2CH3,其系统命名是2-甲基丁烷,选项D描述正确。答案选B。
10.将原料分子中的原子百分之百转化为产物,实现零排放,这就是“原子经济性”。下列反应中原子利用率已经达到100%的是
A. 溴乙烷与KOH乙醇溶液共热发生反应
B. 利用乙烷与氯气反应,制备氯乙烷
C. 以苯和乙醇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生产乙苯
D. 乙烯与氧气在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环氧乙烷( )
【答案】D
【解析】
【详解】A. 溴乙烷与KOH乙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反应,原子利用率达不到100%,故A不符合题意;B. 利用乙烷与氯气反应制备氯乙烷属于取代反应,原子利用率达不到100%,故B不符合题意;C. 以苯和乙醇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生产乙苯属于取代反应,原子利用率达不到100%,故C不符合题意;D. 乙烯与氧气在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环氧乙烷( )生成物只有一种,原子利用率达到100%,故D符合题意;答案:D。
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11.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合理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检验乙炔发生加成反应:将电石制得的气体直接通入溴水,溴水褪色
B. 提纯含少量苯酚的苯: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静置分液,并除去有机相的水
C. 制备少量乙酸乙酯:向乙醇中缓慢加入浓硫酸和冰醋酸,用NaOH溶液吸收乙酸乙酯,除去乙醇和乙酸
D. 验证有机物X是否含有醛基:向1 mL 1%的NaOH溶液中加入2 mL 2%的CuSO4溶液,振荡后再加入0.5 mL有机物X,加热煮沸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用电石制得的气体中含有乙炔,还混有硫化氢气体, 硫化氢可与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故A 错误;B. 苯酚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的苯酚钠能溶于水,苯不溶于水也不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用分液的方法即可分开,所以B正确;C.乙酸乙酯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C错误;D.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醛基时,必须是在碱性条件下,该实验中硫酸铜过量,导致NaOH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不是碱性,所以实验不成功,故D错误;答案:B。
12.下列化学反应中,一定不存在互为同分异构体产物的是
A. 丙烯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
B. 1,3-丁二烯与等物质的量的Br2发生加成反应
C. 2-溴丁烷消去HBr分子的反应
D. 新戊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一氯取代物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丙烯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丙醇,存在1-丙醇、2-丙醇,有同分异构体,故A不符合题意;B.1,3-丁二烯与等物质的量的Br2可发生1、2加成反应 或者1、4加成反应,有同分异构体,故B不符合题意;C. 2-溴丁烷消去HBr分子可生成1-丁烯或2-丁烯两种,故C不符合题意;D.新戊烷只有一种类型的氢原子,所以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一氯取代物只有一种,故D符合题意;答案:D。
13.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气体+CO2+H2O→+HCO3-
B. 乙醛与银氨溶液的反应:CH3CHO+2Ag(NH3)2++ 2OH— CH3COO— +NH4+ +2Ag↓+3NH3+H2O
C. 稀硝酸洗涤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Ag +2H++ NO3—=Ag++ NO↑+H2O
D. 醋酸清洗水垢(主要成分为CaCO3):CaCO3+2H+=Ca2++CO2↑+H2O
【答案】AB
【解析】
【详解】A.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由于苯酚的酸性大于碳酸氢根离子,则反应生成碳酸氢根离子和苯酚,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故A正确;B. 乙醛与银氨溶液的反应生成乙酸铵、银和氨气、水,离子方程式为:CH3CHO+2Ag(NH3)2++ 2OH— CH3COO— +NH4+ +2Ag↓+3NH3+H2O,故B正确;C.用稀硝酸洗涤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反应生成硝酸银、一氧化氮气体和水,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3Ag+4H++NO3﹣=3Ag++NO↑+2H2O,故C错误;D.水垢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碳酸钙溶于稀醋酸溶液,碳酸钙和醋酸都不能拆开,正确的离子方程式CaCO3+2CH3COOH=Ca2++CO2↑+H2O+2CH3COO﹣;故D错误;答案:AB。
【点睛】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和书写方法,关键是苯酚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为易错点。
14.一定量的有机物溶解于适量的NaOH溶液中,滴入酚酞试剂呈红色,煮沸5 min后,溶液颜色变浅,再加入盐酸显酸性后,沉淀出白色晶体;取少量晶体放在FeCl3溶液中,溶液呈现紫色,该有机物可能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有机物溶解于适量的NaOH溶液中,滴入酚酞试剂呈红色,煮沸后,溶液颜色变浅,说明有机物和NaOH加热发生反应,推测其含有酯基,晶体遇FeCl3溶液显紫色,说明该晶体中有酚羟基。
【详解】A. 加入盐酸呈酸性后,结构中没有酚羟基,故A错误;B.加入盐酸呈酸性后,结构中没有酚羟基,故B项错误;C.酚羟基、羧基与NaOH混合,室温发生反应,不需要加热,故C项错误。D项,酚羟基与NaOH混合,室温发生反应,酯基与NaOH加热发生反应,当再加入盐酸呈酸性后,结构为,有酚羟基,满足题意,故D项正确;答案为D。
15.物质III(2,3-二氢苯并呋喃)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其合成的部分流程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化合物I的分子式为C9H7OBr B. 可用FeCl3溶液鉴别化合物Ⅱ和Ⅲ
C. 物质I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D. 1mol化合物Ⅱ最多可与4molBr2反应
【答案】AC
【解析】
【详解】A. 由化合物I的结构简式为,所以分子式为C9H7OBr ,故A正确;B. Ⅱ的结构简式为,Ⅲ的结构简式为,分别加FeCl3溶液,两者都不能与FeCl3溶液发生反应,故不能用FeCl3溶液鉴别Ⅱ、Ⅲ,故B错误;C. 由I的结构简式为,根据消去反应的条件可知物质I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C正确;D. 由Ⅱ的结构简式为,含有1个碳碳双键,1mol化合物最多可与1molBr2反应,故D错误,答案:AC。
【点睛】根据各物质的结构简式中存在的官能团判断物质的性质和发生反应的类型即可。
非选择题(共80分)
16.观察下列八种物质,根据要求完成填空。
(1)属于烃,且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的是______(填序号)。
(2)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
(3)互为同系物的是______。
(4)1mol⑦最多消耗NaOH物质的量为_____mol。
(5)④中位于同一平面上的原子最多有______个。
(6)向⑧中加入少量溴水后实验现象为______。
【答案】 (1). ④ (2). ②⑤ (3). ②③ (4). 3 (5). 23 (6). 溴水褪色,溶液分为上下两层,均无色,下层为有机层
【解析】
【详解】(1)烃只由碳氢元素组成的有机物,属于烃类的有、和,根据碳氢元素质量比可知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答案④。
(2)同分异构体指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由结构简式、可知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答案:②⑤。
(3)同系物是指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多个-CH2的化合物。、互为同系物。答案:②③。
(4)⑦的结构简式为,1mol酚酯基消耗NaOH物质的量为2mol,1mol羧基消耗NaOH物质的量为1mol,1mol⑦最多消耗NaOH物质的量为3mol。答案:3。
(5)④的结构简式,以碳为中心的正四面体结构,其中位于同一平面上的有两个苯环和一个中心碳原子,所以原子最多有23个共面。答案:23.
(6)⑧的结构简式,向其中加入少量溴水后发生加成反应,溴水褪色,溶液分为上下两层,均无色,下层为有机层;答案:溴水褪色,溶液分为上下两层,均无色,下层为有机层。
【点睛】根据同分异构体和同系物的概念判断。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属于同分异构体;同系物是指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多个-CH2的化合物。
17.解决下列实验问题。
(1)判断下列实验描述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除去混在乙烷中的少量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洗气。( )
②要检验溴乙烷中的溴元素,可以加入NaOH溶液共热,冷却后滴入AgNO3溶液,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 )
③在进行溴乙烷与NaOH乙醇溶液反应的实验中,将反应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到溴水溶液中来检验产生的气体是否为乙烯。( )
(2)苯甲酸广泛应用于制药和化工行业。用甲苯的氧化反应制备苯甲酸的反应原理如下:
+2KMnO4+KOH+2MnO4↓+H2O;
+HCl+KCl
实验方法:将一定量的甲苯和KMnO4溶液在100℃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反应,按如下流程分离出苯甲酸并回收未反应的甲苯。
已知:苯甲酸熔点为122.4℃,在25℃和95℃时溶解度分别为0.3 g和6.9g。
①操作Ⅰ为______,操作Ⅱ为______。
②无色液体A是______,定性检验A的试剂是______。
【答案】 (1). × (2). × (3). √ (4). 分液 (5). 蒸馏 (6). 甲苯 (7). 酸性KMnO4溶液
【解析】
【分析】
根据甲苯和KMnO4溶液反应方程式,过滤后滤液为和KOH溶液,可能还有,经过分液后有机相主要为。根据有机相中物质互溶且沸点不同,所以可以采用蒸馏方法分离,可知A为甲苯。
【详解】①除去混在乙烷中的少量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会产生新的杂质CO2气体,故①错误。答案:× 。
②要检验溴乙烷中的溴元素,可以先加入NaOH溶液共热,检验溴离子应该在酸性环境中,所以应先加硝酸酸化,再滴入AgNO3溶液,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故②错误;答案: × 。
③溴乙烷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和溴化钠,将反应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到溴水溶液中,溴水褪色,说明产生的气体是否为乙烯。故正确;答案: √。
(2)①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采用分液方法。根据框图可知水相和有机相不互溶,所以操作Ⅰ为萃取;有机相中物质互溶且沸点不同,所以可以采用蒸馏方法分离,根据框图可知操作Ⅱ为蒸馏;答案:萃取;蒸馏。
②通过流程图可推断,A是甲苯,甲苯中有甲基,所以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为苯甲酸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可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甲苯。
【点睛】混合物分离方法: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采用分液方法。物质互溶且沸点不同,可以采用蒸馏方法分离。根据框图分析判断分离方法即可。
18.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现有相对分子质量为58的几种有机物。
若1mol该有机物与足量银氨溶液反应析出4molAg,则其结构简式为______。
若该有机物不能与金属钠反应,但能使溴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褪色,则其结构简式为______。
(2)由1,3丁二烯合成2-氯-1,3-丁二烯的路线如下:
写出下列步骤所需试剂和条件为:反应②____,反应④___。
(3)已知:。该转化过程分2步进行,则涉及到的反应类型依次为______、______。
【答案】 (1). OHC-CHO (2). CH2=CHOCH3 (3). NaOH水溶液,加热 (4). 浓硫酸,加热 (5). 加成 (6). 取代
【解析】
【分析】
根据醛基与银氨溶液反应特征进行判断醛基个数,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判断分子式,两者结合完成结构简式;根据框图物质之间的关系判断反应类型,再根据反应类型推断反应条件;
【详解】(1)lmol该有机物与足量的银氨溶液作用,可析出4molAg ,可以知道有机物为甲醛或有机物中含有2个醛基,相对分子质量M=58,不可能为甲醛,分子式为C2H2O2,所以结构简式为OHC-CHO ;若该有机物不能与金属钠反应,说明没有羟基,但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褪色,说明含有碳碳双键,所以结构简式为CH2=CHOCH3。
因此答案: OHC-CHO;CH2=CHOCH3。
(2)根据框图分析:①为1、4加成反应,②氯代烃在NaOH的水溶液,加热的条件发生的取代反应; ③为与HCl的加成反应,④为醇的消去反应,所需条件为浓硫酸加热。答案: NaOH水溶液,加热 ;浓硫酸,加热。
(3)由+,此反应为加成反应;分子内脱水即+H2O, 此反应为取代反应;答案:加成反应;取代反应。
19.由丙烯经下列反应可制得F、G两种高分子化合物,它们都是常用的塑料。
请回答下列问题:
(1)F 的结构简式为______。
(2)在一定条件下,两分子E能脱去两分子水形成一种六元环状化合物,该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
(3)①B→C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C与含有NaOH的Cu(OH)2悬浊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手性分子X为E的一种同分异构体,1molX与足量金属钠反应产生1mol氢气,1molX与足量银氨溶液反应能生成2molAg,则X的结构简式为______。
(5)用G代替F制成一次性塑料餐盒的优点是______。
【答案】 (1). (2). (3). +O2+2H2O (4). +2Cu(OH)2+NaOH+Cu2O↓+3H2O (5). (6). 聚乳酸制成的塑料在自然环境中可以降解为小分子,对环境无害
【解析】
【分析】
由框图可知丙烯和溴的四氯化碳反应生成A,所以A为1、2-二溴丙烷,根据反应条件知B为,根据反应条件知C为,根据反应条件知D为,E为。
【详解】(1)F 为丙烯加聚的产物,所以F的结构简式为;答案:。
(2)由E的结构简式,在一定条件下,两分子E能脱去两分子水形成一种六元环状化合物,该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答案:
(3)①B为,根据反应条件知发生了氧化反应,所以C为,B→C化学方程式为;答案:。
②C为,C与含有NaOH的Cu(OH)2悬浊液发生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答案:。
(4)手性分子指有机物碳原子上连有四个完全不同的取代基。由E为,X为E的一种同分异构体,1molX与足量金属钠反应产生1mol氢气,含有两个羟基, 1molX与足量银氨溶液反应能生成2molAg,含有一个醛基,则X的结构简式为。答案:。
(5)由G为属于聚酯,用G代替F制成一次性塑料餐盒的优点是聚乳酸制成的塑料在自然环境中可以降解为小分子,对环境无害,聚丙烯塑料很难降解。答案:聚乳酸制成的塑料在自然环境中可以降解为小分子,对环境无害。
【点睛】有机物知识综合考查。本题突破口根据各步反应条件和初始物质丙烯正推各物质的结构,再根据各物质的结构判断相应的性质,再根据性质和结构解答相应的问题。
20.化合物H是一种有机光电材料中间体。实验室由芳香化合物A制备H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① RCHO+CH3CHO RCH=CHCHO+ H2O
②
回答下列问题:
(1)E的结构简式为______。
(2)E生成F的反应类型为______。
(3)1mol化合物H最多可与______molH2发生加成反应。
(4)G为甲苯的同分异构体,由F生成H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5)芳香化合物X是F同分异构体,X能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CO2,其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峰面积比之为6:2:1:1,写出1种符合要求的X的结构简式______。
(6)写出用环戊烯和2-丁炔为原料制备化合物的合成路线(其他试剂任选)。
___
【答案】 (1). (2). 取代反应(酯化反应) (3). 5 (4). (5). (6).
【解析】
【分析】
根据框图和物质之间发生的反应条件正推可知A为,B为,C为,D为,E为,F为,由G为甲苯的同分异构体,且G与F反应生成H为,所以G为。
【详解】(1)结合上述分析E的结构简式为;答案;。
(2)E为,F为,E生成F的反应条件为,所以E生成F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答案:取代反应。
(3)H为,分子中含有2个碳碳双键和1个苯环,1mol化合物H最多可与5molH2发生加成反应;答案:5。
(4)由G为,F为,结合已知信息可知由F生成H的化学方程式为;答案:。
(5)F为,芳香化合物X是F的同分异构体,X能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CO2,说明含有羧基;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峰面积比之为6:2:1:1,符合要求的X的结构简式、、、。答案:或或或。
(6)结合已知信息和逆推法可知由环戊烯和2-丁炔为原料制备化合物的合成路线为。答案:。
21.2-氨基-3-氯苯甲酸(F)是重要的医药中间体,其制备流程图如下:
已知:
回答下列问题:
(1)F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写出反应⑧的试剂和条件______。
(2)分子中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共有______种,共面原子数目最多为______。
(3)该流程未采用甲苯直接硝化的方法制备B,而是经由①②③三步反应制取B,其目的是______。
(4)写出⑥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该步反应的主要目的是______。
(5)写出一种符合下列条件B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
a.苯环上只有两个取代基且互为邻位 b.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发生水解反应
【答案】 (1). 羧基 (2). Cl2/FeCl3(或Cl2/Fe) (3). 4 (4). 13 (5). 避免苯环上甲基对位的氢原子被硝基取代(或减少副产物,或占位) (6). +HCl (7). 保护氨基 (8).
【解析】
【分析】
根据框图和反应条件可判断反应①为甲苯和浓硫酸发生的取代反应,,所以A为;由结合已知信息知C为;由可知E为,据此解答。
【详解】(1)由F为,F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羧基;根据可知E为,所以⑧的反应试剂和条件Cl2/FeCl3(或Cl2/Fe)。答案:羧基;Cl2/FeCl3(或Cl2/Fe)。
(2)分子中不同化学环境氢原子共有4种,由于苯环是平面形结构,且碳碳单键可以旋转,所以共面原子数目最多为13。
(3)①发生的是磺化反应,②发生的是硝化反应,③发生的是消去磺酸基的反应,这样三步反应制取B,其目的是避免苯环上甲基对位的氢原子被硝基取代(或减少副产物,或占位)。
(4)由C为和反应生成和HCl,所以⑥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该步反应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氨基。答案:;保护氨基。
(5)由B为,a.苯环上只有两个取代基且互为邻位,b.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发生水解反应,说明含有醛基和酯基或肽键,符合条件B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答案:。
【点睛】有机物的综合考查。突破口各步反应条件和已知物质的结构简式进行推断。结合各类物质的性质完成相应的问题。注意①②③三步反应制取B,其目的是避免苯环上甲基对位的氢原子被硝基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