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2835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2835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2835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展开
大庆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化学试卷
命题人:许凯旋
审题人:杨秀娟
考试日期:2017 年 12 月 11 日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 O—16 S—32
一、单选题(每题 3 分,共 54 分)
Na—23 I—127
1.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关系密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石燃料和植物燃料燃烧时放出的能量均来源于太阳 B.NH4Cl 和 ZnCl2 溶液可用作焊接时的除锈剂 C.镀锌铁皮镀层破损后,对铁仍有保护作用 D.直接加热 CuCl2 溶液能得到 CuCl2 固体
2.下列过程一定不能自发进行的是( )
A.2N2O5(g)===4NO2(g)+O2(g) ΔH>0 B.2CO(g)===2C(s)+O2(g) ΔH>0
C.(NH4)2CO3(s)===NH4HCO3(s)+NH3(g) ΔH>0 D.2H2(g)+O2(g)===2H2O(l) ΔH<0
3.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已知:NaOH(aq) + HCl(aq)=NaCl(aq) +H2O(1) △H = -57.3kJ/mol 则含 40.0gNaOH 的稀溶液 与醋酸完全中和,放出 57.3kJ 的热量
C.CO(g)的燃烧热是 283.0kJ/mol,则表示 CO(g)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CO(g) +O2(g) = 2CO2(g) △H = -283.0 kJ/mol
D.已知 2C(s) +2O2(g) =2CO2(g) △H = akJ/mol,2C(s) + O2(g) =2COg) △H=bkJ/mol,则 b > a
4.已知化学反应 A 2(g)+B 2(g) ====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每生成 2 分子 AB 吸收 b kJ 热量
B.该反应热ΔH=-(a-b) kJ·mol-1
C.该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
D.断裂 1 mol A—A 和 1 mol B—B 键,放出 a kJ 能量
5.下列无色透明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6.有 A、B、C、D、E 五块金属片,进行如下实验:①A、B 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 中,A 为负极;②C、D 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电流由 D→导线→C;③A、 C 相连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C 极产生大量气泡;④B、D 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 硫酸溶液中,D 极发生氧化反应;⑤用惰性电极电解含 B 离子和 E 离子的溶液,E 先析出。据 此,判断五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
A.A>B>C>D>E B.A>C>D>B>E C.C>A>B>D>E D.B>D>C>A>E
7.对于 aX(g)+bY(g) cZ(g),为探索外界条件的影响,以 X 和 Y 物质的量比为 a︰b 开始反应,通过实验得到不同条件下达到平衡时 Z 的物质的量分数,实验结果如右图所示。以 下判断正确的是( )
A.△H>0,a+b>c B.△H>0,a+b<c C.△H<0,a+b>c D.△H<0,a+b<c
8.可逆反应 2NO2(g) 2NO(g)+O2(g)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 nmol O2 的同时生成 2nmol 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 nmol O2 的同时生成 2nmol NO
③用 NO2、NO、O2 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 2:2:1 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 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①④⑥⑦ B.②③⑤⑦ C. ①③④⑤ D. 全部
9.25℃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 H++OH-,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10.25 ℃时,对于 pH=5 的 CH3COOH 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溶液中水电离的 c(OH-)与 pH=5 的 NH4Cl 溶液中水电离的 c(OH-)相同 B.1 mL 该溶液稀释至 10 mL 后,pH 变为 6
C.向该溶液中加入等体积、pH 为 9 的氢氧化钠溶液,溶液显碱性
c(CH COO- )
14.常温时,Ksp[Mg(OH)2 ] = 1.1×10-11 ,Ksp(AgCl) = 1.8×10-10 ,Ksp(Ag2CrO4 ) = 1.9×10-12 ,
Ksp(CH3COOAg) = 2.3×10-3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浓度均为 0.2 mol·L-1 的 AgNO3 溶液和 CH3COONa 溶液等体积混合一定产生 CH3COOAg
沉淀
D.加水稀释,随着水量的增加,
3 增大
c(CH 3COOH )
B.将 0.001 mol·L-1 的 AgNO3 溶液滴入 0.001 mol·L-1 的 KCl 和 0.001 mol·L-1 的 K2CrO4 溶
11.下列有关电化学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
液中,先产生 Ag2CrO4 沉淀
C.c(Mg2+ )为 0.11mol·L-1 的溶液中要产生 Mg(OH)2 沉淀,溶液的 pH 要控制在 9 以上
D.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向饱和 AgCl 水溶液中加入 NaCl 溶液,Ksp(AgCl)不变
15.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在 0.1 mol/L NaHCO3 溶液中,已知溶液显碱性:c(Na+ )>c(HCO3
)>c(CO32
)>c(H2CO3)
B.某二元弱酸的酸式盐 NaHA 溶液中:c(OH- )+2c(A2-)=c(H+)+c(H2 A)
A.利用图 1 装置处理银器表面的黑斑 Ag2S,银器表面发生的反应为 Ag2S+2e-=2Ag+S2-
B.图 2 电解一段时间,铜电极溶解,石墨电极上有亮红色物质析出
C.图 3 中的 X 极若为负极,则该装置可实现粗铜的精炼
D.图 4 中若 M 是海水,该装置是通过“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使铁不被腐蚀
12.新型肼(N2H4)-空气燃料电池是一种环保型碱性燃料电池,其工作原理是 N2H4+O2==N2+2H2O,电池放电时,电子由 b 极经外电路流向 a 极。 下列有关该燃料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装置中,X 为 N2H4,Y 为空气 B.负极的电极反应为 O2+4e-+2H2O == 4OH- C.若电解质溶液为 KOH 溶液,则 K+由右池通过阳离子
交换膜向左池迁移
D.若电路上通过 2mol 电子,则生成 11.2L 氮气
13.铁镍蓄电池又称爱迪生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 Fe+Ni2O3+3H2O=Fe(OH)2+2Ni(OH)2,下列有 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池的电解液为碱性溶液,正极为 Ni2O3、负极为 Fe
B.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 Fe+2OH--2e-=Fe(OH)2
C.电池充电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的 pH 降低
C.NH4HSO4 溶液中滴加 NaOH 至溶液恰好呈中性:
c(Na+)>c(SO42-)=c(NH4 )>c(OH-)=c(H+)
+
D.常温下,将 50mL0.1 mol/L 的盐酸与 100mL0.1 mol/L 的氨水混合,已知溶液显碱性,所得 溶液中:c(NH4+)>c(Cl-)>c(NH3·H2O)>c(OH-)>c(H+)
16.如图所示,杠杆 AB 两端分别挂有体积相同、质量相等的空心铜球和空心铁球,调节杠杆并使 其保持平衡,然后小心地向水槽中滴入 CuSO4 溶液,一段时间后,下列有关杠杆的偏向判断正 确的是(实验过程中,不考虑两球的浮力变化)( )
A.杠杆为导体或绝缘体时,均为 A 端高 B 端低 B.杠杆为导体或绝缘体时,均为 A 端低 B 端高 C.当杠杆为导体时,A 端低 B 端高 D.当杠杆为导体时,A 端高 B 端低
17.500 mL KNO3 和 Cu(NO3)2 的混合溶液中 c(NO3-)=0.6 mol·L-1,用石墨作电极电解此溶液,当 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均收集到 2.24 L 气体(标准状况下),假定电解后溶液体积仍为 500 m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得到的 Cu 的物质的量为 0.05 mol B.上述电解过程中共转移 0.2 mol 电子
D.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为 2Ni(OH)2+2OH--2e-=Ni2O3+3H2O
C.原混合溶液中 c(K
)为 0.2 mol·L
D.电解后溶液中 c(H
)为 0.2 mol·L
18.一定温度下,在四个容积均为 2 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2SO2(g)+O2(g) 2SO3(g),
起始的物质的量如下表所示,甲中反应在 10 min 时达到平衡,此时 SO2 的平衡转化率为 80%。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20.(12 分)碘化钠在医药中用作甲状腺肿瘤防治剂、祛痰剂和利尿剂,也用作食品添加剂、感 光剂等。工业上用水合肼(N2H4·H2O)还原法制取碘化钠固体,其制备流程如图所示:
起始物质的量
甲
乙
丙
丁
n(SO2)/mol
0.40
0.80
0.040
0.80
n(O2)/mol
0.24
0.24
0.024
0.48
n(SO3)/mol
0
0
0.10
0
A.前 10 min 的平均速率:v(SO3)甲=0.032 mol·L
-1·min-1
-
已知:①3I2+6OH-=== 5I-+IO3
+3H2O
B.乙容器中 SO2 的平衡转化率大于 80%
②N H ·H O 在 100℃以上分解
C.丙容器中,反应达平衡前:v 逆
D.丁容器中,平衡时 SO2 的浓度小于甲容器中平衡时 SO2 的浓度的两倍 二、填空题(共 46 分)
19.(8 分)水是极弱的电解质,改变温度或加入某些电解质会影响水的电离。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纯水在 100 ℃时,pH=6,该温度下 0.1 mol·L-1 的 NaOH 溶液中,溶液的 pH= 。
(2)25 ℃时,向水中加入少量碳酸钠固体,碳酸钠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
。
化学式
电离常数(25 ℃)
HCN
K=4.9×10-10
CH3COOH
K=1.8×10-5
H2CO3
K1=4.3×10-7、K2=5.6×10-11
(3)电离平衡常数是衡量弱电解质电离程度的物理量。已知:
(1)在合成 NaI 的过程中,可能混有的杂质是: 。
(2)①还原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②在还原过程中,反应温度控制在 60~70℃,其原因是 。
(3)测定产品中 NaI 含量的实验步骤如下:
a.称取 4.000 g 样品并溶解,在 250 mL 容量瓶中定容;
b.量取 25.00 mL 待测液于锥形瓶中,然后加入足量的 FeCl3 溶液,充分反应后,再加入 A 溶 液作指示剂;
c.用 0.100 0 mol·L-1 的 Na2S2O3 溶液滴定至终点(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S2O3+I2 = Na2S4O6+2NaI),重复测定 3 次,所得的相关数据如表所示:
测定序号
待测液体积/mL
盛装标准液滴定管的起点读数/mL
盛装标准液滴定管的终点读数/mL
1
25.00
0.06
24.04
2
25.00
0.02
24.02
3
25.00
0.12
24.14
①25 ℃时,等浓度的 NaCN 溶液、Na2CO3 溶液和 CH3COONa 溶液,溶液的 pH 由大到小的顺
序为 (填化学式)。
①在滴定过程中,Na S O
溶液应放在 (填“酸式滴定管”或“碱式滴定管”)中;
②写出向 NaCN 溶液中通入少量 CO2 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加入的 A 物质为 (填名称)。
②滴定终点观察到的现象为 。
③该样品中 NaI 的含量为 。
21.(12 分)天然气、可燃冰、页岩气、沼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甲烷既是一种清洁能源,也
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1)以甲烷为主要原料可生产合成气(CO 和 H2)。 已知:①CH4(g)+2O2(g)===CO2(g)+2H2O(g) ΔH=-802.3 kJ·mol-1
②CO(g)+H2O(g) CO2(g)+H2(g) ΔH=-41.0 kJ·mol-1
③2CO(g)+O2(g)===2CO2(g) ΔH=-566.0 kJ·mol-1
则反应 CO2(g)+CH4(g) 2CO(g)+2H2(g) ΔH= 。
(2)250℃时,以镍合金为催化剂,向 4L 密闭容器中通入 6mol CO2、6mol CH4,发生如下反应:
CO2(g)+CH4(g) 2CO(g)+2H2(g)。平衡体系中各组分体积分数如下表:
物质
CH4
CO2
CO
H2
体积分数
0.1
0.1
0.4
0.4
①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 。
②若保持温度不变,则平衡时和开始时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之比为 。
③为了提高该反应中 CH4 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写出两条即可)。
(3)甲烷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电池。如图所示,装置Ⅰ为甲烷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为 KOH 溶液), 通过装置Ⅱ可实现铁棒上镀铜。
①电极 a 上的电极反应式是:
。
②电镀结束后,装置Ⅰ中溶液的 pH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下同),
装置Ⅱ中 Cu2+的物质的量浓度 。
22.(14 分)如图所示的四个容器中分别盛有不同的溶液,除 a、b 外,其余电极均为石墨电极.甲
为铅蓄电池,其工作原理为:Pb+PbO2+2H2SO4 2PbSO4+2H2O,其两个电极的电极材料 分别为 PbO2 和 Pb。闭合 K,发现 g 电极附近的溶液先变红,20min 后,将 K 断开,此时 c、d 两
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相同;据此回答:
(1)a 电极的电极材料是 (填“PbO2”或“Pb”)。
(2)丙装置中发生电解的总反应方程式为 。
(3)电解 20min 时,停止电解,此时要使乙中溶液恢复到原来的状态,需要加入的物质是 , 其物质的量是 。
(4)20min 后将乙装置与其他装置断开,然后在 c、d 两极间连接上灵敏电流计,发现电流计指针 偏转,则此时 c 电极为 极,d 电极上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 。
(5)电解后取 a mL 丁装置中的溶液(电解前后溶液体积不变),向其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浓度 的 CH3COOH 溶液,当加入 b mL CH3COOH 溶液时,混合溶液的 pH 恰好等于 7(体积变化 忽略不计)。已知 CH3COOH 的电离平衡常数为 1.75×10-5,则 = 。
大庆一中高二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化学试卷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 3 分,共 54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D
B
D
C
C
B
C
A
B
题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D
A
C
C
B
D
C
C
D
二、填空题(共 46 分)
19.(每空 2 分,共 8 分)
(1)11 (2)CO32-+H2O HCO3
+ OH
(3)①Na2CO3>NaCN>CH3COONa; ②CN-+CO2+H2O === HCN+HCO -
20. (共 12 分)
(1)NaIO3(2 分)
(2)①2IO3
+3N2H4·H2O == 2I
+3N2 ↑+ 9H2O(2 分)
②温度过高,N2H4·H2O 易分解;温度过低,降低化学反应速率。(2 分)
(3)①碱式滴定管(1 分); 淀粉(1 分);
②滴入最后一滴 Na2S2O3 溶液,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2 分)
③90%(2 分)
21.(共 12 分)
(1)+247.7kJ/mol(2 分)
(2)①64mol2/L2(2 分) ②5:3(2 分)
③减小压强;移出 H2、CO;升高温度;增大 CO2 浓度等(2 分)(任写两条)
(3)①CH4-8e-+10OH- == CO32-+7H2O (2 分)
②变小(1 分) 不变(1 分)
22.(共 14 分)
(1)PbO2(2 分)
电解
(2)2H2O === 2H2↑+O2↑(2 分)
(3) Cu(OH)2 或答 CuO 和 H2O(2 分) 0.1mol 或各 0.1mol(2 分)
(4)负(2 分);O2+4H++4e-=2H2O(2 分)
化学试卷
命题人:许凯旋
审题人:杨秀娟
考试日期:2017 年 12 月 11 日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 O—16 S—32
一、单选题(每题 3 分,共 54 分)
Na—23 I—127
1.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关系密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石燃料和植物燃料燃烧时放出的能量均来源于太阳 B.NH4Cl 和 ZnCl2 溶液可用作焊接时的除锈剂 C.镀锌铁皮镀层破损后,对铁仍有保护作用 D.直接加热 CuCl2 溶液能得到 CuCl2 固体
2.下列过程一定不能自发进行的是( )
A.2N2O5(g)===4NO2(g)+O2(g) ΔH>0 B.2CO(g)===2C(s)+O2(g) ΔH>0
C.(NH4)2CO3(s)===NH4HCO3(s)+NH3(g) ΔH>0 D.2H2(g)+O2(g)===2H2O(l) ΔH<0
3.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已知:NaOH(aq) + HCl(aq)=NaCl(aq) +H2O(1) △H = -57.3kJ/mol 则含 40.0gNaOH 的稀溶液 与醋酸完全中和,放出 57.3kJ 的热量
C.CO(g)的燃烧热是 283.0kJ/mol,则表示 CO(g)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CO(g) +O2(g) = 2CO2(g) △H = -283.0 kJ/mol
D.已知 2C(s) +2O2(g) =2CO2(g) △H = akJ/mol,2C(s) + O2(g) =2COg) △H=bkJ/mol,则 b > a
4.已知化学反应 A 2(g)+B 2(g) ====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每生成 2 分子 AB 吸收 b kJ 热量
B.该反应热ΔH=-(a-b) kJ·mol-1
C.该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
D.断裂 1 mol A—A 和 1 mol B—B 键,放出 a kJ 能量
5.下列无色透明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6.有 A、B、C、D、E 五块金属片,进行如下实验:①A、B 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 中,A 为负极;②C、D 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电流由 D→导线→C;③A、 C 相连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C 极产生大量气泡;④B、D 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 硫酸溶液中,D 极发生氧化反应;⑤用惰性电极电解含 B 离子和 E 离子的溶液,E 先析出。据 此,判断五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
A.A>B>C>D>E B.A>C>D>B>E C.C>A>B>D>E D.B>D>C>A>E
7.对于 aX(g)+bY(g) cZ(g),为探索外界条件的影响,以 X 和 Y 物质的量比为 a︰b 开始反应,通过实验得到不同条件下达到平衡时 Z 的物质的量分数,实验结果如右图所示。以 下判断正确的是( )
A.△H>0,a+b>c B.△H>0,a+b<c C.△H<0,a+b>c D.△H<0,a+b<c
8.可逆反应 2NO2(g) 2NO(g)+O2(g)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 nmol O2 的同时生成 2nmol 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 nmol O2 的同时生成 2nmol NO
③用 NO2、NO、O2 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 2:2:1 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 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①④⑥⑦ B.②③⑤⑦ C. ①③④⑤ D. 全部
9.25℃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 H++OH-,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10.25 ℃时,对于 pH=5 的 CH3COOH 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溶液中水电离的 c(OH-)与 pH=5 的 NH4Cl 溶液中水电离的 c(OH-)相同 B.1 mL 该溶液稀释至 10 mL 后,pH 变为 6
C.向该溶液中加入等体积、pH 为 9 的氢氧化钠溶液,溶液显碱性
c(CH COO- )
14.常温时,Ksp[Mg(OH)2 ] = 1.1×10-11 ,Ksp(AgCl) = 1.8×10-10 ,Ksp(Ag2CrO4 ) = 1.9×10-12 ,
Ksp(CH3COOAg) = 2.3×10-3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浓度均为 0.2 mol·L-1 的 AgNO3 溶液和 CH3COONa 溶液等体积混合一定产生 CH3COOAg
沉淀
D.加水稀释,随着水量的增加,
3 增大
c(CH 3COOH )
B.将 0.001 mol·L-1 的 AgNO3 溶液滴入 0.001 mol·L-1 的 KCl 和 0.001 mol·L-1 的 K2CrO4 溶
11.下列有关电化学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
液中,先产生 Ag2CrO4 沉淀
C.c(Mg2+ )为 0.11mol·L-1 的溶液中要产生 Mg(OH)2 沉淀,溶液的 pH 要控制在 9 以上
D.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向饱和 AgCl 水溶液中加入 NaCl 溶液,Ksp(AgCl)不变
15.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在 0.1 mol/L NaHCO3 溶液中,已知溶液显碱性:c(Na+ )>c(HCO3
)>c(CO32
)>c(H2CO3)
B.某二元弱酸的酸式盐 NaHA 溶液中:c(OH- )+2c(A2-)=c(H+)+c(H2 A)
A.利用图 1 装置处理银器表面的黑斑 Ag2S,银器表面发生的反应为 Ag2S+2e-=2Ag+S2-
B.图 2 电解一段时间,铜电极溶解,石墨电极上有亮红色物质析出
C.图 3 中的 X 极若为负极,则该装置可实现粗铜的精炼
D.图 4 中若 M 是海水,该装置是通过“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使铁不被腐蚀
12.新型肼(N2H4)-空气燃料电池是一种环保型碱性燃料电池,其工作原理是 N2H4+O2==N2+2H2O,电池放电时,电子由 b 极经外电路流向 a 极。 下列有关该燃料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装置中,X 为 N2H4,Y 为空气 B.负极的电极反应为 O2+4e-+2H2O == 4OH- C.若电解质溶液为 KOH 溶液,则 K+由右池通过阳离子
交换膜向左池迁移
D.若电路上通过 2mol 电子,则生成 11.2L 氮气
13.铁镍蓄电池又称爱迪生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 Fe+Ni2O3+3H2O=Fe(OH)2+2Ni(OH)2,下列有 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池的电解液为碱性溶液,正极为 Ni2O3、负极为 Fe
B.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 Fe+2OH--2e-=Fe(OH)2
C.电池充电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的 pH 降低
C.NH4HSO4 溶液中滴加 NaOH 至溶液恰好呈中性:
c(Na+)>c(SO42-)=c(NH4 )>c(OH-)=c(H+)
+
D.常温下,将 50mL0.1 mol/L 的盐酸与 100mL0.1 mol/L 的氨水混合,已知溶液显碱性,所得 溶液中:c(NH4+)>c(Cl-)>c(NH3·H2O)>c(OH-)>c(H+)
16.如图所示,杠杆 AB 两端分别挂有体积相同、质量相等的空心铜球和空心铁球,调节杠杆并使 其保持平衡,然后小心地向水槽中滴入 CuSO4 溶液,一段时间后,下列有关杠杆的偏向判断正 确的是(实验过程中,不考虑两球的浮力变化)( )
A.杠杆为导体或绝缘体时,均为 A 端高 B 端低 B.杠杆为导体或绝缘体时,均为 A 端低 B 端高 C.当杠杆为导体时,A 端低 B 端高 D.当杠杆为导体时,A 端高 B 端低
17.500 mL KNO3 和 Cu(NO3)2 的混合溶液中 c(NO3-)=0.6 mol·L-1,用石墨作电极电解此溶液,当 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均收集到 2.24 L 气体(标准状况下),假定电解后溶液体积仍为 500 m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得到的 Cu 的物质的量为 0.05 mol B.上述电解过程中共转移 0.2 mol 电子
D.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为 2Ni(OH)2+2OH--2e-=Ni2O3+3H2O
C.原混合溶液中 c(K
)为 0.2 mol·L
D.电解后溶液中 c(H
)为 0.2 mol·L
18.一定温度下,在四个容积均为 2 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2SO2(g)+O2(g) 2SO3(g),
起始的物质的量如下表所示,甲中反应在 10 min 时达到平衡,此时 SO2 的平衡转化率为 80%。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20.(12 分)碘化钠在医药中用作甲状腺肿瘤防治剂、祛痰剂和利尿剂,也用作食品添加剂、感 光剂等。工业上用水合肼(N2H4·H2O)还原法制取碘化钠固体,其制备流程如图所示:
起始物质的量
甲
乙
丙
丁
n(SO2)/mol
0.40
0.80
0.040
0.80
n(O2)/mol
0.24
0.24
0.024
0.48
n(SO3)/mol
0
0
0.10
0
A.前 10 min 的平均速率:v(SO3)甲=0.032 mol·L
-1·min-1
-
已知:①3I2+6OH-=== 5I-+IO3
+3H2O
B.乙容器中 SO2 的平衡转化率大于 80%
②N H ·H O 在 100℃以上分解
C.丙容器中,反应达平衡前:v 逆
D.丁容器中,平衡时 SO2 的浓度小于甲容器中平衡时 SO2 的浓度的两倍 二、填空题(共 46 分)
19.(8 分)水是极弱的电解质,改变温度或加入某些电解质会影响水的电离。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纯水在 100 ℃时,pH=6,该温度下 0.1 mol·L-1 的 NaOH 溶液中,溶液的 pH= 。
(2)25 ℃时,向水中加入少量碳酸钠固体,碳酸钠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
。
化学式
电离常数(25 ℃)
HCN
K=4.9×10-10
CH3COOH
K=1.8×10-5
H2CO3
K1=4.3×10-7、K2=5.6×10-11
(3)电离平衡常数是衡量弱电解质电离程度的物理量。已知:
(1)在合成 NaI 的过程中,可能混有的杂质是: 。
(2)①还原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②在还原过程中,反应温度控制在 60~70℃,其原因是 。
(3)测定产品中 NaI 含量的实验步骤如下:
a.称取 4.000 g 样品并溶解,在 250 mL 容量瓶中定容;
b.量取 25.00 mL 待测液于锥形瓶中,然后加入足量的 FeCl3 溶液,充分反应后,再加入 A 溶 液作指示剂;
c.用 0.100 0 mol·L-1 的 Na2S2O3 溶液滴定至终点(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S2O3+I2 = Na2S4O6+2NaI),重复测定 3 次,所得的相关数据如表所示:
测定序号
待测液体积/mL
盛装标准液滴定管的起点读数/mL
盛装标准液滴定管的终点读数/mL
1
25.00
0.06
24.04
2
25.00
0.02
24.02
3
25.00
0.12
24.14
①25 ℃时,等浓度的 NaCN 溶液、Na2CO3 溶液和 CH3COONa 溶液,溶液的 pH 由大到小的顺
序为 (填化学式)。
①在滴定过程中,Na S O
溶液应放在 (填“酸式滴定管”或“碱式滴定管”)中;
②写出向 NaCN 溶液中通入少量 CO2 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加入的 A 物质为 (填名称)。
②滴定终点观察到的现象为 。
③该样品中 NaI 的含量为 。
21.(12 分)天然气、可燃冰、页岩气、沼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甲烷既是一种清洁能源,也
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1)以甲烷为主要原料可生产合成气(CO 和 H2)。 已知:①CH4(g)+2O2(g)===CO2(g)+2H2O(g) ΔH=-802.3 kJ·mol-1
②CO(g)+H2O(g) CO2(g)+H2(g) ΔH=-41.0 kJ·mol-1
③2CO(g)+O2(g)===2CO2(g) ΔH=-566.0 kJ·mol-1
则反应 CO2(g)+CH4(g) 2CO(g)+2H2(g) ΔH= 。
(2)250℃时,以镍合金为催化剂,向 4L 密闭容器中通入 6mol CO2、6mol CH4,发生如下反应:
CO2(g)+CH4(g) 2CO(g)+2H2(g)。平衡体系中各组分体积分数如下表:
物质
CH4
CO2
CO
H2
体积分数
0.1
0.1
0.4
0.4
①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 。
②若保持温度不变,则平衡时和开始时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之比为 。
③为了提高该反应中 CH4 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写出两条即可)。
(3)甲烷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电池。如图所示,装置Ⅰ为甲烷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为 KOH 溶液), 通过装置Ⅱ可实现铁棒上镀铜。
①电极 a 上的电极反应式是:
。
②电镀结束后,装置Ⅰ中溶液的 pH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下同),
装置Ⅱ中 Cu2+的物质的量浓度 。
22.(14 分)如图所示的四个容器中分别盛有不同的溶液,除 a、b 外,其余电极均为石墨电极.甲
为铅蓄电池,其工作原理为:Pb+PbO2+2H2SO4 2PbSO4+2H2O,其两个电极的电极材料 分别为 PbO2 和 Pb。闭合 K,发现 g 电极附近的溶液先变红,20min 后,将 K 断开,此时 c、d 两
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相同;据此回答:
(1)a 电极的电极材料是 (填“PbO2”或“Pb”)。
(2)丙装置中发生电解的总反应方程式为 。
(3)电解 20min 时,停止电解,此时要使乙中溶液恢复到原来的状态,需要加入的物质是 , 其物质的量是 。
(4)20min 后将乙装置与其他装置断开,然后在 c、d 两极间连接上灵敏电流计,发现电流计指针 偏转,则此时 c 电极为 极,d 电极上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 。
(5)电解后取 a mL 丁装置中的溶液(电解前后溶液体积不变),向其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浓度 的 CH3COOH 溶液,当加入 b mL CH3COOH 溶液时,混合溶液的 pH 恰好等于 7(体积变化 忽略不计)。已知 CH3COOH 的电离平衡常数为 1.75×10-5,则 = 。
大庆一中高二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化学试卷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 3 分,共 54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D
B
D
C
C
B
C
A
B
题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D
A
C
C
B
D
C
C
D
二、填空题(共 46 分)
19.(每空 2 分,共 8 分)
(1)11 (2)CO32-+H2O HCO3
+ OH
(3)①Na2CO3>NaCN>CH3COONa; ②CN-+CO2+H2O === HCN+HCO -
20. (共 12 分)
(1)NaIO3(2 分)
(2)①2IO3
+3N2H4·H2O == 2I
+3N2 ↑+ 9H2O(2 分)
②温度过高,N2H4·H2O 易分解;温度过低,降低化学反应速率。(2 分)
(3)①碱式滴定管(1 分); 淀粉(1 分);
②滴入最后一滴 Na2S2O3 溶液,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2 分)
③90%(2 分)
21.(共 12 分)
(1)+247.7kJ/mol(2 分)
(2)①64mol2/L2(2 分) ②5:3(2 分)
③减小压强;移出 H2、CO;升高温度;增大 CO2 浓度等(2 分)(任写两条)
(3)①CH4-8e-+10OH- == CO32-+7H2O (2 分)
②变小(1 分) 不变(1 分)
22.(共 14 分)
(1)PbO2(2 分)
电解
(2)2H2O === 2H2↑+O2↑(2 分)
(3) Cu(OH)2 或答 CuO 和 H2O(2 分) 0.1mol 或各 0.1mol(2 分)
(4)负(2 分);O2+4H++4e-=2H2O(2 分)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