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A(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2823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7-2018学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A(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2823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7-2018学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A(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2823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7-2018学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A(解析版)
展开
巴市一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9月考高二年级
化学试题(A)
1.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 kJ·mol-1,则甲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g) ΔH=-890.3 kJ·mol-1
B. 将0.5 mol N2和1.5 mol H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 ΔH=-38.6 kJ·mol-1
C. 已知在120 ℃、101 kPa下,1 g H2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121 kJ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2(g)+O2(g)===H2O(g) ΔH=-242 kJ·mol-1
D. 25 ℃、101 kPa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1,硫酸溶液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SO4(aq)+2KOH(aq)===K2SO4(aq)+2H2O(l) ΔH=-57.3 kJ·mol-1
【答案】C
【解析】A. 燃烧热对应的是H2O(l),故A错误;B. N2(g)+3H2(g)2NH3(g)为可逆反应,0.5molN2和1molH2不能完全反应生成1molNH3(g),放热19.3kJ时生成的NH3(g)少于1mol,故B错误;C. 已知在120℃、101kPa下,1gH2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121kJ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2(g)+O2(g)===H2O(g) ΔH=-242 kJ·mol-1,故C正确;D. 中和热对应1molH2O(l),故D错误。故选C。
2. 白磷与氧气可发生如下反应:P4+5O2===P4O10。已知断裂下列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P—PakJ·mol-1、P—ObkJ·mol-1、P==OckJ·mol-1、O==OdkJ·mol-1。根据下图所示的分子结构和有关数据估算该反应的ΔH,其中正确的是( )
A. (6a+5d-4c-12b) kJ·mol-1 B. (4c+12b-6a-5d) kJ·mol-1
C. (4c+12b-4a-5d) kJ·mol-1 D. (4c+5d-4c-12b) kJ·mol-1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原有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新化学键生成的过程。依据键能的数值可以估算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即△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根据反应P4+5O2═P4O10,并结合物质的结构式可知,白磷分子中含有6个P-P键,氧气中含有1个O=O键,P4O10分子中含有4个P=O键和12个P-O键,因此该反应的△H=6a+5d-(4c+12b),因此答案选A。
考点:考查根据键能计算反应热
3. 已知25 ℃、101 kPa下,12 g石墨、金刚石完全燃烧分别释放出393.51 kJ、395.41 kJ的热量。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B.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C.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D.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答案】A
【解析】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石墨比金刚石稳定。故选A。
4. 将V1mL 1.00 mol·L-1HCl溶液和V2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 m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 ℃
B. 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
C. NaOH溶液的浓度约为1.00 mol·L-1
D. 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该实验开始温度是21℃,A错误;由图示可以看出该反应过程放出热量,表明化学能可能转化为热能,B正确;恰好反应时参加反应的盐酸溶液的体积是30mL,由V1+V2=50Ml可知,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20mL;
设恰好反应时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是n.
HCl + NaOH="NaCl+H"2O
1 1
1.0mol•L-1×0.03L n
则n=1.0mol•L-1×0.03L=0.03mol,所以浓度是0.03mol/0.02L=1.5mol/L, C错误;只能说明该反应放热,其他有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D错误。
考点:考查中和热的测定,涉及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形式。
5. 在两个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两个可逆反应:
甲:C(s)+H2O(g)CO(g)+H2(g)
乙:CO(g)+H2O(g)CO2(g)+H2(g)
现有下列状态:①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②恒温时,气体压强不再改变 ③各气体组成浓度相等
④反应体系中温度保持不变 ⑤断裂氢氧键速率是断裂氢氢键速率的2倍 ⑥混合气体密度不变 ⑦单位时间内,消耗水蒸气质量与生成氢气质量比为9∶1
其中能表明甲、乙容器中反应都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 ①②⑤ B. ③④⑥ C. ⑥⑦ D. ④⑤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但不为0),反应体系中各种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混合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混合气的质量和混合气的总的物质的量的比值,质量不变,乙中气体的质量和物质的量都是不变的,不能说明;同样乙中压强不再发生变化时,也不能说明;各种组分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但各种组分的浓度不一定相等,③不正确;④正确,⑤中反应速率的方向相反,且满足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正确;密度是混合气的质量和容器容积的比值,在反应过程乙中质量和容积始终是不变的,⑥不正确;⑦中反应速率的方向是相同的,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因此⑦中的关系始终是成立,不正确,所以正确的答案选D。
考点:考查可逆反应平衡状态的判断
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该题也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和考点。试题基础性强,难易适中,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解题方法的指导与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平衡状态的特点,如何结合具体的可逆反应灵活运用即可。
6. 在一定条件下,当加入80 g SO2气体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SO3气体时,放出热量98.3 kJ,已知SO2在此条件下转化率为80%,据此,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SO2(g)+1/2O2(g)SO3(g) ΔH=-98.3 kJ·mol-1
B. 2SO2(g)+O2(g)2SO3(l) ΔH=-196.6 kJ·mol-1
C. SO2(g)+1/2O2(g)SO3(g) ΔH=-78.64 kJ·mol-1
D. 2SO2(g)+O2(g)2SO3(g) ΔH=196.6 kJ·mol-1
【答案】A
【解析】参加反应的SO2的物质的量为1mol,此时放出热量98.3kJ,对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SO2(g)+1/2O2(g)SO3(g) ΔH=-98.3 kJ·mol-1,故选A。
7. 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已知2H2(g)+O2(g)=2H2O(g) ΔH=-483.6 kJ·mol-1,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 kJ·mol-1
B. 已知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57.3 kJ·mol-1,则含40.0 g NaOH的稀溶液与稀醋酸完全中和,放出小于57.3 kJ的热量
C. 已知2C(s)+2O2(g)=2CO2(g) ΔH=a 2C(s)+O2(g)===2CO(g) ΔH=b,则a>b
D. 已知P(白磷,s)===P(红磷,s) ΔH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