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展开连城一中2019—2020学年上期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
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
1.甲、乙两车在一平直道路上同向运动,其图像如图所示,图中ΔOPQ和ΔOQT的面积分别为s1和s2(s2>s1),初始时,甲车在乙车前方s0处,则( )
A. 若s0=s1+s2,两车能相遇
B. 若s0<s1,两车相遇1次
C. 若s0=s1,两车相遇1次
D. 若s0=s2,两车相遇1次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图线可知:在T时间内,甲车前进了s2,乙车前进了s1+s2;若s0+ s2s1+s2,即 s0s1,两车不会相遇;所以若s0=s1+s2s1,两车不能相遇,故A错误;
B.若s0+ s2s1+s2,,即s0s1,,在T时刻之前,乙车会超过甲车,但甲车速度增加的快,所以甲车还会超过乙车,则两车会相遇2次,故B错误;
C.若s0+ s2s1+s2,即 s0=s1,两车在T时刻相遇,T时刻之后,甲车速度增加的快,两车逐渐远离,所以只能相遇一次,故C正确;
D.若s0=s2s1,两车在T时刻之前还没有相遇,T时刻之后,甲车速度增加的快,两车逐渐远离,则两车不会相遇,故D错误.
2. 有一种“傻瓜”相机的曝光时间(快门从打开到关闭的时间)是固定不变的,为了估测相机的曝光时间,有位同学提出了下述实验方案:他从墙面上A点的正上方与A相距H=1.5m处,使一个小石子自由落下,在小石子下落通过A后,按动快门,对小石子照相,得到如图所示的照片,由于石子的运动,它在照片上留下一条模糊的径迹CD.已知每块砖的平均厚度约为6cm.从这些信息估算该相机的曝光时间最接近于下列哪个值( )
A. 0.5s B. 0.02s C. 0.06 s D. 0.008s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到C的距离是5块砖的距离即0.3m,那么C点距离自由落体的释放点,C到D的距离为2块砖的距离即0.12m,D点距离自由落体的释放点,根据自由落体运动可得,,那么带入计算答案B对.
考点:自由落体运动
3.一辆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已知汽车在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则汽车在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则汽车在前一半时间内和后一半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3:1.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式知,两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3:1,则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平均速度的定义式,以及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殊推论.
4.如图所示,斜劈ABC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在斜劈上放一重为G的物块,物块静止在斜劈上,今用一竖直向下的力F作用于物块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斜劈对物块的弹力增大 B. 物块所受的合力不变
C. 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增大 D. 当力F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物体会运动
【答案】D
【解析】
在斜劈上放一重为G的物块,物块静止在斜劈上,应有物块与斜劈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于或等于重力的向下分力.用一竖直向下的力F作用于物块上,物块对斜劈的压力增大,则斜劈对物块的弹力增大;此时物块与斜劈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仍大于或等于重力G与竖直向下的力F的合力的向下分力,物块不可能运动,物块所受的合力不变.实际静摩擦力等于重力G与竖直向下的力F的合力的向下分力,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增大.本题选错误的,所以答案是D
5.如图所示,晾晒衣服的绳子轻且光滑,悬挂衣服的衣架的挂钩也是光滑的,轻绳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根竖直杆上的A、B两点,衣服处于静止状态.如果保持绳子A端位置不变,将B端分别移动到不同的位置.下列判断正确的( )
A. B端移到B1位置时,绳子张力变大
B. B端移到B2位置时,绳子张力变小
C. B端在杆上位置不动,将杆移动到虚线位置时,绳子张力变大
D. B端在杆上位置不动,将杆移动到虚线位置时,绳子张力变小
【答案】D
【解析】
【详解】AB.设绳子间的夹角为2α,绳子总长为L,两杆间距离为S,由几何关系得
L1sinα+L2sinα=S
解得
sinα==
当B端移到B1、B2位置时,S、L都不变,则α也不变,由平衡条件可知
2Fcosα=mg
绳子张力
F=
可见,α不变,绳子张力F也不变,故AB错误;
CD.B端在杆上位置不动,将杆移动到虚线位置时,S减小,L不变,则α减小,cosα增大,由F= 知,则F减小,故C错误,D正确.
6.为了节省能量,某商场安装了智能化的电动扶梯.无人乘行时,扶梯运转得很慢;有人站上扶梯时,它会先慢慢加速,再匀速运转.一顾客乘扶梯上楼,恰好经历了这两个过程,如图所示.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顾客始终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B. 顾客始终处于超重状态
C. 顾客对扶梯作用力的方向先指向左下方,再竖直向下
D. 顾客对扶梯作用的方向先指向右下方,再竖直向下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以人为研究对象,加速过程中,人受到静摩擦力、重力、支持力三个力的作用下沿电梯加速上升,匀速运动时,人受到重力和支持力作用,故A错误;
在慢慢加速的过程中,受力如图,物体加速度与速度同方向,合力斜向右上方,因而顾客受到的摩擦力与接触面平行水平向右,电梯对其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合力方向指向右上,处于超重状态;由牛顿第三定律,它的反作用力即人对电梯的作用方向指向向左下,在匀速运动的过程中,顾客处于平衡状态,只受重力和支持力,顾客与电梯间的摩擦力等于零,顾客对扶梯的作用仅剩下压力,方向沿竖直向下;故BD错误,C正确.故选C.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7.如右图,轻弹簧上端与一质量为m的木块1相连,下端与另一质量为M的木块2相连,整个系统置于水平放置的光滑木板上,并处于静止状态.现将木板沿水平方向突然抽出,设抽出后的瞬间,木块1、2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有
A. ,
B. ,
C. ,
D. ,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在抽出木板的瞬时,弹簧对1的支持力和对2的压力并未改变.对1物体受重力和支持力,有:
mg=F,a1=0.对2物体受重力和弹簧的向下的压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故C正确.故选C.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
【名师点睛】本题属于牛顿第二定律应用的瞬时加速度问题,关键是区分瞬时力与延时力;弹簧的弹力通常来不及变化,为延时力,轻绳的弹力为瞬时力,绳子断开即消失.
8.如图所示,在压力传感器的托盘上固定一个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现将一个重4N的物块放在斜面上,让它自由滑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测力计的示数和没放物块时相比增大N
B. 测力计的示数和没放物块时相比增大2N
C. 测力计的示数和没放物块时相比增大3N
D. 测力计的示数和没放物块时相比增大4N
【答案】C
【解析】
【详解】将物块的重力沿平行于斜面向下和垂直于斜面向下进行分解,如图1所示:
则垂直于斜面向下的分力:F2=Gcos30°
再将F2进行分解,如图2,分力F3等于测力计的示数增加的量
F3=F2cso30°=Gcos230°=4×N=3N
所以测力计的示数和没放物块时相比增大3N.
A.测力计的示数和没放物块时相比增大N,与分析不一致,故A错误;
B.测力计的示数和没放物块时相比增大2N,与分析比一致,故B错误;
C.测力计的示数和没放物块时相比增大3N,与分析相一致,故C正确;
D.测力计的示数和没放物块时相比增大4N,与分析不一致,故D错误.
9. 如图所示,将两个相同的木块a、b置于固定在水平面上的粗糙斜面上,a、b中间用一轻弹簧连接,b的右端用细绳与固定在斜面上的挡板相连.开始时a、b均静止,弹簧处于压缩状态,细绳上有拉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达到稳定状态时,a所受的摩擦力一定不为零
B. 达到稳定状态时,b所受的摩擦力一定不为零
C. 细绳剪断瞬间,b所受合外力一定为零
D. 细绳剪断瞬间,a所受合外力一定为零
【答案】A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弹簧和绳不同的特点,弹簧的弹力不会发生突变,而绳的拉力是能够突变的,再根据物体的受力就可以判断摩擦力的变化情况.
解:A、对a受力分析,弹簧被压缩,对a的弹力沿斜面向下,a受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上,不为零,故A正确;
B、b所受的摩擦力可能为零,也可能不为零,当弹力加绳子的拉力和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量相等时静摩擦力为零,否则不为零,故B错误;
C、细绳剪断瞬间,b所受的拉力减小为零,但静摩擦力会变化,故合力可能为零,也可能不为零,故C错误;
D、则剪断瞬间绳子拉力立即消失,而弹簧形变量来不及改变故弹簧弹力不变,a所受摩擦力不变,合力为零,故D正确;
故选AD
【点评】主要就是考查学生对弹簧和绳在力发生突变时它们的特点,知道弹簧弹力不能突变这一点就很容易了.
10.(多选)如图所示,一辆小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车内固定着一个倾角为60°的光滑斜面OA,光滑挡板OB可绕转轴O在竖直平面内转动.现将一重力为G的圆球放在斜面与挡板之间,挡板与水平面的夹角θ=6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保持挡板不动,则球对斜面的压力大小为G
B. 若挡板从图示位置沿顺时针方向缓慢转动60°,则球对斜面的压力逐渐增大
C. 若挡板从图示位置沿顺时针方向缓慢转动60°,则球对挡板压力逐渐减小
D. 若保持挡板不动,使小车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球对挡板的压力可能为零
【答案】AD
【解析】
A:保持挡板不动,车静止,对球受力分析如图:
由平衡条件可得:、
解得:,据牛顿第三定律可得:球对斜面的压力大小为G.故A项正确.
BC:挡板从图示位置沿顺时针方向缓慢转动60°,画出转动过程中的受力示意图如图:
则斜面对球的支持力减小,挡板对球的支持力先减小后增大.
据牛顿第三定律可得:球对斜面的压力逐渐没有减小,球对挡板的压力先减小后增大.故BC两项均错误.
D:挡板不动,小车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对球受力分析如图:
设小车的加速度为,将力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解可得:、,解得:
当时,挡板对球的支持力为零;据牛顿第三定律可得此时球对挡板的压力为零.故D项正确.
综上答案为AD.
点睛:动态平衡问题一般采用图解法或解析法.
11.如图所示的装置为在摩擦力不计的水平桌面上放一质量为m乙=5 kg的盒子乙,乙内放置一质量为m丙=1 kg的滑块丙,用一质量不计的细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将一质量为m甲=2 kg的物块甲与乙相连接,其中连接乙的细绳与水平桌面平行.现由静止释放物块甲,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盒子乙与滑块丙之间没有相对运动,假设整个运动过程中盒子始终没有离开水平桌面,重力加速度g=10 m/s2.则( )
A. 盒子的加速度大小为2.5 m/s2
B. 细绳对盒子的拉力大小为20 N
C. 盒子对滑块丙的摩擦力大小为2.5 N
D. 定滑轮受到细绳的作用力为30 N
【答案】AC
【解析】
【详解】AB、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解得整体的加速度为,以乙和丙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绳子的拉力大小为:,故A正确,B错误;
C、以丙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盒子对滑块丙的摩擦力大小为,故C正确;
D、定滑轮受到细绳的作用力为:,故D错误;
故选AC.
【点睛】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加速度大小;再以乙和丙为研究对象求解绳子拉力大小,以丙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摩擦力大小;以滑轮为研究对象,根据力的合成求解绳子对滑轮的作用力大小.
12.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长木板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其上放置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木板受到水平拉力F作用时,用传感器测出长木板的加速度a与水平拉力F的关系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g=10 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滑块的质量m=2 kg
B. 小滑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
C. 当水平拉力F=7 N时,长木板的加速度大小为3 m/s2
D. 当水平拉力F增大时,小滑块的加速度一定增大
【答案】AC
【解析】
【分析】
当拉力较小时,m和M保持相对静止一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拉力达到一定值时,m和M发生相对滑动,结合牛顿第二定律,运用整体和隔离法分析.
【详解】对整体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M+m)a,
当F=6N时,此时两物体具有最大共同加速度,代入数据解得:M+m=3kg
当F大于6N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
知图线的斜率k解得:M=1kg,滑块的质量为:m=2kg.故A正确;
B、C项:根据F大于6N的图线知,当F=6N时,加速度a=2m/s2,即有:
代入数据解得:μ=0.2,
当F=7N时,长木板的加速度为:a= 3m/s2.
根据μmg=ma′得木板的加速度为:a′=μg=4m/s2,故B错误,C正确;
D项:当拉力增大时,两物体发生滑动时,木块的加速度为 ,恒定不变,故D错误.
故选AC.
【点睛】本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与图象的综合,知道滑块和木板在不同拉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处理图象问题的一般方法,通常通过图线的斜率和截距入手分析.
二、填空题
13.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来“探究a与F、m之间的定量关系”.
(1)实验时,必须先平衡小车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该同学是这样操作的:如图乙,将小车静止地放在水平长木板上,并连着已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接通电源,用手轻拨小车,让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___的点,说明小车在做___运动.
(2)如果该同学先如(1)中的操作,平衡了摩擦力.以砂和砂桶的重力为F,在小车质量M保持不变情况下,不断往桶里加砂,砂的质量最终达到M,测小车加速度a,作a-F的图象.如图丙图线正确的是___.
(3)设纸带上计数点的间距为s1和s2.下图为用米尺测量某一纸带上的s1、s2的情况,从图中可读出s1=3.10cm,s2=__cm,已知打点计时器的频率为50Hz,由此求得加速度的大小a=___m/s2.
【答案】 (1). 点迹均匀 (2). 匀速直线 (3). C (4). 5.55 (5). 2.45
【解析】
【详解】(1)[1][2]平衡摩擦力时,应将绳从小车上拿去,不要挂钩码,将长木板的右端垫高至合适位置,使小车重力沿斜面分力和摩擦力抵消,若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点迹均匀的点,说明小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2)[3]AC.如果这位同学先如(1)中的操作,已经平衡摩擦力,则刚开始a-F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不断往桶里加砂,砂的质量最终达到M,不能满足砂和砂桶的质量远远小于小车的质量,此时图象发生弯曲,故A错误,C正确;
B. a-F图象与纵轴的截距,说明平衡摩擦力有点过分,与题意不合,故C错误;
D. a-F图象与横轴的截距,说明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与题意不合,故D错误.
(3)[4]从图中可读出s2=9.60cm-4.05cm=5.55cm.
[5]由逐差法s=at2,其中t=0.1s,小车加速度的大小
a==10-2m/s2=2.45m/s2
14.有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在竖直木板上铺有白纸,固定两个光滑的滑轮A和B,将绳子打一个结点O,每个钩码的重量相等,当系统达到平衡时,根据钩码个数读出三根绳子的拉力FTOA、FTOB和FTOC,回答下列问题:
(1)改变钩码个数,实验能完成的是( )
A.钩码的个数N1=N2=2,N3=4
B.钩码的个数N1=N3=3,N2=4
C.钩码的个数N1=N2=N3=4
D.钩码的个数N1=3,N2=4,N3=5
(2)在拆下钩码和绳子前,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 )
A.标记结点O的位置,并记录OA、OB、OC三段绳子的方向
B.量出OA、OB、OC三段绳子的长度
C.用量角器量出三段绳子之间的夹角
D.用天平测出钩码的质量
(3)在作图时,你认为图中_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是正确的.
【答案】 (1). BCD (2). A (3). 甲
【解析】
【详解】[1]对O点受力分析
OA、 OB 、OC分别表示三个力的大小,由于三共点力处于平衡,所以OC等于OD.因此三个力的大小构成一个三角形.
A.2、2、4不可以构成三角形,则结点不能处于平衡状态,故A错误;
B.3、3、4可以构成三角形,则结点能处于平衡.故B正确;
C.4、4、4可以构成三角形,则结点能处于平衡.故C正确;
D.3、4、5可以构成三角形,则结点能处于平衡.故D正确;
[2]为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必须作受力图,所以先明确受力点,即标记结点O的位置,其次要作出力的方向并读出力的大小,最后作出力的图示,因此要做好记录,是从力的三要素角度出发,要记录砝码的个数和记录OA、OB、OC三段绳子的方向,故A正确,BCD错误;
[3]以O点为研究对象,F3的是实际作用效果在OC这条线上,由于误差的存在,F1、F2的理论值要与实际值有一定偏差,故甲图符合实际,乙图不符合实际;
三、计算题
15.如图甲所示,一质量为m=1 kg的物体置于水平面上,在水平外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水平外力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物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下图丙所示,4 s后图线没有画出.g取10 m/s2.求:
(1)物体在第3 s末的加速度大小;
(2)物体与水平面间动摩擦因数;
(3)物体在前6 s内的位移.
【答案】(1)1 m/s2 (2)04 (3)12 m
【解析】
解:
(1)由v﹣t图象可知,物体在前4s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物体在第3s末的加速度a1等于前4s内的加速度,
根据v﹣t图象和加速度定义式:
得,
(2)在0﹣4s内,在水平方向:F1﹣μmg=ma1
解出:μ=0.4
(3)设前4 s的位移为x1,由位移公式:x1==1×16=8m;
设4 s后物体运动时的加速度为a2,则:
F2﹣μmg=ma2
解得,a2=﹣2 m/s2
物体在4s末时的速度为v′="4" m/s,设物体从4s末后运动时间t2速度减为0,则:
0=v′+a2t2
解得:t2="2" s
所以,物体在6s末速度恰好减为0.
故后2s内的位移:
代入数据,解得,x2=4m
所以物体在前6s内的位移x=x1+x2="8+4=12" m
答:(1)物体在第2s末的加速度为1m/s2;
(2)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因数μ为0.4;
(3)物体在前6s内的位移为12m.
【点评】本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应用问题,要注意明确受力分析、明确运动过程,要注意正确应用图象分析以及注意运动学公式的选择.
16.一辆值勤的警车停在公路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有违章行为时,决定去拦截,经5s警车发动起来,以a=2 加速度匀加速开出维持匀加速运动,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20m/s,
试问:
(1)在警车追上货车之前,两车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2) 警车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违章的货车?
【答案】(1)75m(2)15s
【解析】
【详解】(1)两车速度相同时间距最大
设警车用时t1
v货=at1
得t1= 5s
间距Δx=V1(t1+5 )-t1 =75m
(2)设经t2时间警车达到最大速度v2=20m/s
v2=a t2
得t2=10s
此时
x货= v1(t2+5)=150m
由于x警< x货,所以追不上
设警车经时间t追上
t2+ v2(t- t2)= v1(t +5)
得t=15s
17.图为仓库中常用的皮带传输装置示意图,它由两台皮带传送机组成,一台水平传送,A、B两端相距3m,另一台倾斜,传送带与地面的夹角θ=37°,C、D两端相距4.45m,B、C相距很近.水平传送以5m/s的速度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现将质量为10kg的一袋大米无初速度地放在A端,它随传送带到达B端后,速度大小不变地传到倾斜送带的C点,米袋与两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5,g取10,sin37°=0.6,cos37°=0.8 ,试求:
(1)米袋沿传送带从A运动到B的时间;
(2)若CD部分传送带不运转,求米袋沿传送带在CD上所能上升的最大距离;
(3)若倾斜部分CD以4m/s的速率顺时针方向转动,求米袋从C运动到D所用的时间.
【答案】(1)1.1s;(2)1.25m;(3)2.1s
【解析】
【详解】(1)米袋无初速放在传送带AB上,相对滑动时的加速度
由,可得加速的时间:
在传送带AB上加速的位移:
故米袋在AB传送带上先匀加速直线运动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运动的时间
所以米袋沿传送带从A运动到B的时间:
(2)CD部分传送带不运转,米袋沿CD上滑过程中,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解得加速度,由 解得米袋沿传送带在CD上所能上升的最大距离
(3)若CD以v2=4m/s的速率顺时针方向转动,当米袋沿斜面上升速度时,加速度,当米袋速度达到时上滑的位移为
所用时间
当米袋速度时,滑动摩擦力方向改变,且,米袋将减速上滑,其加速度大小
由解得 此时米袋速度v=v2-a´t2´=0,可见米袋恰好可以运行到D点,所以米袋从C运动到D所用的时间为:.
即(1)米袋沿传送带从A运动到B的时间为1.1s;若CD部分传送带不运转,米袋沿传送带在CD上所能上升的最大距离1.25m;(3)若倾斜部分CD以4m/s的速率顺时针方向转动,米袋从C运动到D所用的时间为2.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