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4页未读,
继续阅读
陕西省宝鸡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10月模拟考试(一)地理试题
展开
宝鸡中学2016级高三模拟考试(一)试题地理
一、选择题(每题1.2分,共50题)
1.据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开普勒空间望远镜在最近的一次K2任务中,又发现了87颗绕红矮星(恒星)的“宜居行星”候选者,其中有63颗小于海王星,还有几颗可能比地球还小,5颗已确认处在其所围绕红矮星的“宜居区”。
所谓“宜居区”主要是指
A. 天体表面温度适宜 B. 恰到好处的大气成分
C. 与太阳的距离适中 D. 适宜的体积与质量
【答案】A
【解析】
【详解】“宜居区”即是表明行星离红矮星的距离适中,天体表面温度适宜,A正确;这里的“宜居区”的含义并非指其体积、质量或者大气成分,BD错;是与红矮星的距离适中,而不是离太阳距离适中,C错。故选A。
2. 2011年11月26日,美国“好奇”号火星探测车在甲地成功发射。通常航天发射基地建立考虑气候、地势、地球自转速度、交通、人口密度和安全性等条件。
甲地作为航天发射基地主要因为
A. 地处热带,气候条件适宜 B. 自转线速度小,节省燃料
C. 靠近沿海,符合安全需要 D. 人口稠密,劳动力素质高
【答案】C
【解析】
【详解】读图可知,甲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处于北温带,A错;自转线速度越大,则越节省燃料,B错;读图分析可知,甲地靠近沿海,海域面积广阔,火箭残骸坠落对地面的影响较小,符合安全需要,若人口稠密,则安全隐患较大,C正确,D错。故选C。
【点睛】卫星发射基地一般的区位因素总结如下:①气象条件: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湿度低,有利于发射和跟踪。②纬度因素: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③地形因素: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④海陆位置: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员稀少,安全性强;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强。⑤交通条件: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宗物资运输。⑥安全因素:出于国防安全考虑,有的建在山区、沙漠地区,有的建在地广人稀处。
下表为北半球年总辐射随纬度的分布表(可能总辐射:考虑了受大气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考虑了受大气和云的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据表完成下列各题。
3. 影响可能总辐射量的主导因素是( )
A. 纬度 B. 地形 C. 大气环流 D. 洋流
4. 导致表中最大有效总辐射量形成的主要原因有( )
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②多晴天,云层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③纬度高,白昼时间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④云层厚,保温效应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
【答案】3. A 4.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正午太阳高度角、空气中水汽含量、照射时间长短等。
【3题详解】
根据表格数据,可能总辐射量随着纬度的增加而降低,所以主导因素是纬度,地形、大气环流、洋流与可能总辐射量变化规律没有相关性。所以选A。
【4题详解】
表格中最大 有效辐射量低纬度高,中高纬度低,因为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多,①对;副热带地区,多晴天,云层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多,②对;纬度高,虽然白天时间长,但是太阳高度角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③错;云层厚,消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④错,所以D正确。
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冬、夏季日照时数空间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5. 导致该区域西部冬、夏季日照时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太阳高度 B. 天气状况
C. 昼夜长短 D. 海拔
6. 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四地中最适合建太阳能发电站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5. C 6. A
【解析】
考查等值线图,影响日照时数的因素。
【5题详解】
读图,根据图中等值线,该区域西部夏季日照时数长,冬季日照时数短,因为该地夏季白昼时间长,冬季白昼时间短,C对。太阳高度不影响日照时数,A错。夏季天空中云量更多一些,B错。海拔高度冬夏季是一样的,D错。故选C。
【6题详解】
图中四地纬度相差不大,所以太阳高度也相差不大,故影响太阳电站建设的因素主要是日照时数。对比图中四地,①地的日照时数最多,所以最适合建太阳能电站,A正确。其它三地日照时数较少,BCD错误。故选A。
有热心驴友将“追寻金秋”的四条路线晒到网上,线路分布如图所示。图中标注的日期为各地
入秋时间。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7. 我国各地入秋时间的序列是
A. 路线①的秋色是从南往北演进
B. 路线②的秋色是从北往南演进
C. 路线③的秋色是从中部往南、北演进
D. 路线④的秋色是从东往西演进
8. 影响路线③的入秋时间序列的原因主要是
A. 纬度与大气环流 B. 地形与大气环流
C. 纬度与地形 D. 人类活动
9. 有学者将景观分为叹为观止、景致卓绝、别具一格、风光宜人、平凡无奇、无足轻重六个等级。金秋时节,游客对“寻秋”景观线路的客观评价应该是
A. 路线①无足轻重 B. 路线②平凡无奇
C. 路线③风光宜人 D. 路线④景致卓绝
【答案】7. B 8. B 9. D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各地的入秋时间差异,不同区域入秋时间的主要影响因素,区域景观评价。
【7题详解】
读图,根据图中各地入秋日期判断,路线①的秋色是从北往南演进,A错。路线②的秋色是从北往南演进,B对。 路线③的秋色是从南、北往中部演进,C错。路线④的秋色是从西往东演进,D错。
【8题详解】
读图,路线③的北端纬度高,距冬季风源地近,入秋时间早。南端位于青藏高原上,海拔高,气温低,入秋时间早。中部是塔里木盆地,地形闭塞,受冬季风影响小,入秋时间晚。所以影响路线③的入秋时间序列的原因主要是地形和大气环流,B对。
【9题详解】
对景观的评价,不同的人感受差异较大,标准也不相同。路线①从北方草原到南方的常绿林景观,风光宜人,A错。 路线②从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景观丰富多彩,B错。路线③高原、高寒景观,沙漠景观别具一格,C错。 路线④贯穿三级阶梯,景致卓绝,D对。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河流a b段的流向为( )
A. 自西北向东南 B. 自东南向西北 C. 自东北向西南 D. 自西南向东北
11. 断崖E的高度可能为( )
A. 59米 B. 99米 C. 199米 D. 259米
12. 下述土地利用方式较不合适的是( )
A. 甲坡修水平梯田种水稻 B. 丙坡种植果树
C. 乙坡植树种草 D. 乙坡修水平梯田种水稻
【答案】10. B 11. C 12. A
【解析】
【10题详解】
河流在山谷处,是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的部位,50m等高线向北(上)凸,可知该处河流是从北(上)向南(下)流,因此ab段是由a流向b,即从东南流向西北。故选B。
【11题详解】
根据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n+1)d>ΔH≥(n-1)d,其中n表示在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ΔH为陡崖相对高度。读图可以看出经过E处陡崖重合的等高线条数共4条,等高距为50 m,所以该处陡崖的高度范围是150 m>ΔH≥250 m,故选C。
【12题详解】
甲坡等高线密集,坡度陡,不适宜修筑梯田,故A项正确。丙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种植果树有利于保持水土,较为合理。乙坡等高线稀疏,坡度和缓,植树种草有利于保持水土,较为合理。乙坡等高线稀疏,坡度和缓,适宜修水平梯田种水稻,较为合理。综合分析,故选A。
冈仁波齐位于西藏阿里地区境内,是冈底斯山脉的第二高峰,为世界上著名的藏传佛教神山,每年都要举行大型的转山活动(步行速度约为4千米/时,磕长头行进速度约为0.5千米/时)。读冈仁波齐及其周边区域等高线图。
完成下列各题。
13. 下列关于转山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磕长头绕神山l圈至少需要1个月
B. 多于冬季举行
C. 全程均在山谷中行走
D. 需准备御寒衣物
14. 出发点塔尔钦与冈仁波齐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
A. 1756米 B. 1981米
C. 2256米 D. 2481米
15. 转山途中( )
A. a~b段全部位于山麓冲积扇
B. c、f、g三地均能看到神山
C. e~f段坡度最大,行进困难
D. f~g段有饮用水源,适宜宿营
【答案】13. D 14. B 15. C
【解析】
【13题详解】
磕长头行进速度约为每小时0.5千米,若按照每天行进12小时计算,每天行进约6千米,1个月行进约180千米,显然,根据比例尺,转山的线路肯定达不到180千米,因此时间应该在1个月以内,A错;冬季气温较低且多大风,转山的可能性较小,夏季气候适宜,但昼夜温差大,夜间需要保暖,因此应准备御寒衣物,故B错,D对;转山线路从e到f需翻越山脊,在a处附近是高原地势相对平坦的地方,并不位于山谷中,故C错。
【14题详解】
据图可知,该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为400米,据此可推算出,塔尔钦海拔在4400~4800米,冈仁波齐的海拔为6656米,两者相对高度范围为1856~2256米(不包括两端点数值),故选B。
【15题详解】
根据等高线,a-b段没有形成明显冲积扇;f点由于有地形阻挡,看不到神山;e-f段等高线最密集,坡度最大,故选择C项;f-g段有沼泽,不适宜宿营。
16. “水寒效应”是指由于水汽蒸发而引起体感温度低于实际温度的现象;“风寒效应”是指因风引起体感温度较实际气温低的现象。
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 身体潮湿时散失的体热比干燥时多,是因为风寒效应在起作用
B. 冲锋衣与羽绒服都能防寒,是因为克服了水寒效应
C. 初到上海生活的东北人冬季会感觉更冷,是因为水寒效应
D. 印尼坦博拉火山1816年大爆发致使当地这一年无夏天,是因为有风寒效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身体潮湿时,水汽蒸发,从而引起体感温度低于实际温度,是水寒效应在起作用,A错。冲锋衣和羽绒服都能防寒,是因为克服了风寒效应,B错。相比于东北而言,上海纬度低,冬季气温较高,蒸发旺盛,初到上海生活的东北人冬季会感觉更冷,是因为水寒效应的作用,C正确。印尼坦博拉火山1816年大爆发致使当地这一年无夏天,是因为大气中火山灰削弱了太阳辐射导致,D错。故选C。
下图是位于岷江下游的某个小岛一年中不同时期河岸线变化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7. 岛上居民欲在夏季开发岛上浅水游泳区,最适宜浅水游泳的地点是( )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18. 该图比例尺增大一倍,则( )
A. 新图比例尺为1:5000 B. 新图幅为原图的2倍
C. 甲地地表坡度变陡 D. 丙、丁的图上距离为原图的两倍
【答案】17. C 18. D
【解析】
考查等值线特点,比例尺及特点。
【17题详解】
读图,一年中不同时期的河岸线相当于等深线,等值线稀疏,说明坡度缓,水浅。岛上居民欲在夏季开发岛上浅水游泳区,最适宜浅水游泳的地点是丙地,C对。村落所在地是陆地,甲地水深,A错。乙地在陆地,B错。丁地等值线密集,坡度大,水深,D错。故选C。
【18题详解】
该图,图示比例尺是1:25000000,比例尺是一个比值,可以写成分数,比例尺增大一倍,则 新图比例尺为1:125000 00,A错。新图幅为原图的4倍,B错。比例尺缩放,地表坡度不变,C错。丙、丁的图上距离为原图的两倍,D对。故选D。
某岛国面积700多平方千米,由170多个岛屿组成,某首都是全球最早迎接新年的城市,尽管可能遭遇飓风,但美丽的珊瑚,大片的椰林和新年第一缕阳光,仍吸引了各地游客来此迎接新年。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9. 该国首都的位置可能是
A. 21︒8'N,175︒12'E B. 42︒10'N,170︒22'W
C. 21︒8'S,175︒12'W D. 42︒10'S,170︒22'E
20. 当该国首都迎来新年第一缕阳光时,北京时间最接近
A. 1:00 B. 6:00
C. 11:00 D. 20:00
21. 该国首都月平均气温最高的月份为
A. 1月 B. 2月
C. 7月 D. 8月
【答案】19. C 20. A 21. B
【解析】
【19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首都是全球最早迎接新年的城市,所以最有可能位于175°附近,应为AC,又由于该地会受到飓风袭击,且有美丽的的珊瑚与椰林,应当位于南太平洋的热带地区,故选C。
【20题详解】
有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位于日界线以西地区,当该地迎来第一缕阳光时,为当地早晨6点左右,比北京时间早4个小时,计算可得,北京时间为1点左右,故选A。
【21题详解】
气温最高月为当地夏季,该地位于南半球,最高气温在1、2月份,该地位于海洋上,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最高温较陆地错后1个月,故选B。
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一般由晷针和晷盘组成。晷针垂直于太阳视运动的轨道平面,上端指向北极星方向。在晷盘面上刻画出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盘面,以此来显示时刻。
据此并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2. 天津校园内日晷仪晷针的影子,在夏至日晴天时移动的方向应是( )
A. 由西北逆时针转向东北
B. 由西北顺时针转向东北
C. 由西南逆时针转向东南
D. 由西南顺时针转向东南
23. 若图示日晷仪由天津移至上海使用时,晷盘与地面的夹角应该( )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按日期作调整
【答案】22. D 23. A
【解析】
试题分析:
【22题详解】
夏至日,北半球日出东北方向,日落西北方向。天津校园内晷针的影子,在日出时应在西南方向,顺时针转动,到日落时位于东南方向,D对。
【23题详解】
根据材料,晷针上端指向北极星,北极星的视角高度等于当地地理纬度。上海纬度低,所以晷针与地面夹角应减小。晷针与晷盘垂直,所以晷盘与地面夹角增大,A对。
考点:日出日落方向与日影方向的变化,北极星高度与纬度的关系。
“金光穿洞”是指落日余晖照亮北京颐和园十七孔桥桥洞侧壁,金光灿灿的光辉映满桥洞。每年有两次日落方向与十七孔桥走向相同,其中一次出现在5月8日前后。下图为“金光穿洞”景观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此桥的走向大致是
A. 东南一西北向
B. 东北一西南向
C. 南北向
D. 东西向
25. 日落方向与十七孔桥走向相同的另外一个日期是
A. 1月8日前后 B. 2月6日前后
C. 8月6日前后 D. 9月6日前后
【答案】24. A 25. C
【解析】
【24题详解】
注意关键信息“每年有两次日落方向与十七孔桥走向相同”。5月8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由于该日日落方向与十七孔桥走向相同,因此该桥的走向大致是东南-西北走向,故选A。
【25题详解】
每年有两次日落方向与十七孔桥走向相同,其中一次出现在5月8日前后,则另一次出现时间与5月8日关于夏至日对称,因此另外一个日期在8月6日前后,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中的“对称思想”。由于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回归运动,回归线之间的某一纬度,一年中太阳有两次直射机会,这两天关于二至日对称,同一个地方会产生一些二至日对称的地理现象,如:①同一个地方日出、日落方位关于二至日对称;②同一个地方昼长关于二至日对称;③极昼(极夜)区域内某地极昼(极夜)出现和消失的时间关于二至日对称;④同一个地方正午太阳高度关于二至日对称。
小明同学6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右图所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6. 乙路段和丁路段平均限速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这两条路段( )
A. 车流量大 B. 平均坡度大
C. 雾霾天多 D. 两侧村庄多
27. 小明若从重庆出发乘长途汽车经遵义至毕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以下出发时间和座位较好的是( )
A 6:00出发,左侧靠窗 B. 8:00出发,右侧靠窗
C. 10:00出发,左侧靠窗 D. 12:00出发,右侧靠窗
【答案】26. B 27. B
【解析】
【26题详解】
该高速公路地处我国西南地区,车流量较小,A项错误。据图可知,该高速公路是从重庆到贵州的毕节,沿途地势起伏较大,坡度陡,因此乙和丁路段平均限速较低,B正确。两路段雾霾天气不严重,C项错误。高速公路一般较少经过小的居民点,D项错误。
【27题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为6月份,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此时除极昼极夜区外各地均东北日出西北日落,四个选项均为上午时段,太阳从东侧照射,且客车向南行驶,题干要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因此应右侧靠窗,A、C错误。据图可知,从重庆到遵义里程240千米,时速80的话,也需要3个小时,若12:00出发则下午时段太阳会照射到,故B正确,D错误。
下图为我国甲,乙两个不同地区房屋院落的尺度,图中角度为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28. 甲乙两个院落可能分别位于
A. 浙江、江苏 B. 新疆、云南 C. 广东黑龙江 D. 福建、北京
29. 与甲地相比,乙地院落尺度更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热量 B. 降水 C. 光照 D. 地形
【答案】28. D 29. C
【解析】
【28题详解】
由材料分析可知,该地位于我国,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甲地正午太阳高角为87°,说明甲地的纬度为20.5°N或者26.5°N,浙江和新疆的纬度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73°,说明乙地的纬度大约为40.5°N,黑龙江的纬度较高,不符合题意,北京所在的纬度为40°附近,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项。
【29题详解】
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建筑物产生影子不同,会影响院内的采光条件,乙地的纬度较高,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影子较长,因此为了避免建筑物遮挡光照,院落尺度应该更大一点,故答案选C项。
河流阶地是指在地质作用下,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其中高于河漫滩的最低一级阶地称为一级阶地,向上依次是二级阶地、三级阶地等。在正常情况下,河流阶地越高,年代越老。下图示意延川黄河蛇曲地质遗迹发育的河流阶地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0. 图中多级阶地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有( )
A. 地层间歇性下降、流水侵蚀
B. 地层间歇性抬升、流水堆积
C. 层间歇性下降、流水堆积
D. 地层间歇性抬升、流水侵蚀
31. 图示黄河河床位于( )
A. 背斜顶部 B. 断层线附近
C. 向斜槽部 D. 板块分界线附近
32. 图示黄河东西两侧相比( )
①东侧岩层相对上升 ②东侧岩层相对下降 ③西侧没有黄土堆积是因为海拔高,遭受侵蚀 ④西侧阶地少是因为岩层坚硬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30. D 31. B 32. B
【解析】
【30题详解】
读材料可知,河流阶地是地层抬升后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选D。
【31题详解】
读图,对比黄河河床东西两侧岩层可知,该地区岩层发生断裂和错动位移,东侧岩层相对下沉,西侧岩层相对上升,故图示黄河河床位于断层线附近。
【32题详解】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东侧岩层相对下沉,西侧岩层相对上升,①错、②对。西侧没有黄土堆积是因为抬升后海拔高,遭受侵蚀,③对。该图为黄河蛇曲,西侧阶地少是因为地处凸岸,侵蚀作用弱,④错。
【点睛】侵蚀作用与地貌
侵蚀类型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风力
侵蚀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例如,雅丹地貌)
流水侵蚀
侵蚀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型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湿润、半湿润地区(例如,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
溶蚀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如,桂林山水、路南石林)
冰川
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型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等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从空中俯视大地,有的河流蜿蜒曲折,百转千回,形成的地貌称为曲流地貌或蛇曲地貌。如图为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上的蛇曲。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33. 蛇曲地貌的成因是
A. 山区河流向源头侵蚀而成 B. 滨海地区泥沙堆积而成
C. 开阔地区凸岸堆积,凹岸侵蚀而成 D. 河流侧蚀作用减弱,不断下蚀而成
34. 下列关于曲流地貌与人类活动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通过对河流截弯取直能够预防洪涝灾害
B. 对曲流筑堤束水,曲流地貌无法继续发育
C. 河漫滩平原,大多是农业的高产区
D. 我国西部草原上的蒙古包蜿蜒密布于蛇曲两侧
【答案】33. C 34. D
【解析】
【33题详解】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地形平坦开阔,在开阔地区凸岸堆积,凹岸侵蚀形成蛇曲地貌,C对。内蒙古地区不在山区、海滨,故AB不对。该地地势平坦,侧蚀加强,下蚀较弱,D不对。故选C。
【34题详解】
由于蛇曲凹岸侵蚀,不适宜建蒙古包,所以我国西部草原上的蒙古包不能分布蛇曲两侧,主要分布于凸岸一侧。
涠洲岛(图)位于广西北海市以南,是中国最大、地质年龄最年轻的火山岛,岛屿南部为“C”形岩崖海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5. “C”形岩崖海湾的主要成因是
A. 火山喷发、海浪侵蚀 B. 固结成岩、流水侵蚀
C. 流水溶蚀、风力侵蚀 D. 珊瑚堆积、海浪侵蚀
36. “C”形岩崖海湾内风浪较小的原因是
A. 海湾的位置和形状 B. 受副高控制时间长
C. 沿岸红树林分布广 D. 人类沿海修筑堤坝
37. 该岛大力发展的主导产业是
A. 种植业 B. 工业 C. 旅游业 D. 渔业
【答案】35. A 36. A 37. C
【解析】
【3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图文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考查的知识点是引起地表形态形成的因素。从材料中可知,该岛是火山岛,因为该岛位于海洋中,受的外力作用主要与海水由关,该岛的“C”形岩崖是由于海水的侵蚀作用,答案选A。
【36题详解】
广西位于我国的华南地区,受西南季风影响较大,而“C”形岩崖海湾朝向东南,与盛行风向不一致,风力就弱,风浪较小,故答案选A。副高在北半球是在北回归线到北纬30º之间,B排除;红树林分布广和人类沿海修筑堤坝只会让陆地的风力弱些,与海湾中风浪小没有关系,排除。
【37题详解】
涠洲岛是火山喷发堆凝而成的岛屿,有海蚀、海积及溶岩等景观,有"蓬莱岛"之称,故适宜发展旅游业。该岛陆地面积小,发展种植业土层薄、耕地面积小,A错;发展工业对环境影响大,发展渔业没有旅游业有优势,故答案选C。
玛纳斯河山麓冲积扇是天山北麓规模最大的冲积扇,由南向北发育有多期冲积扇,不同时期形成的冲积扇之间有明显的阶梯状陡坎。玛纳斯河山前冲积扇地区第四纪活动断层发育。下图示意玛纳斯河山麓冲积扇的发展演变。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8. 下列关于玛纳斯河山麓冲积扇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 地势由南向北倾斜
B. 组成物质从南到北总体由粗变细
C. 耕地分布南多北少
D. 扇体边缘可能有大量地下水溢出
39. 从各期冲积扇的位置和形态变化推测,诱发该冲积扇发生F1至F4四期演变的地质作用最可能是 ( )
A. 风力搬运、沉积作用
B. 变质作用
C. 冰川搬运、沉积作用
D. 地壳运动
40. 玛纳斯县境内的F2冲积扇耕地上的灌溉干渠水流方向大多由 ( )
A. 东北流向西南
B. 西南流向东北
C. 东南流向西北
D. 西北流向东南
【答案】38. C 39. D 40. B
【解析】
【38题详解】
玛纳斯河山麓冲积扇位于天山北麓地区,根据河流的流向可以判断冲积扇的地势南高北低,A正确。由于流水沉积作用具有一定的分选性,冲积扇的泥沙颗粒由扇顶向扇缘逐渐减小,可知冲积扇组成物质从南到北总体由粗变细,B正确。冲积扇的形态南窄北宽,距离出山口越远沉积颗粒越细,土壤越肥沃,可知该地区的耕地分布南少北多,C错误。冲积扇边缘,由于地势低,地下水埋藏浅,甚至可能出露地表,D正确。故描述错误的是C选项,答案选C。
【39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玛纳斯河山前冲积扇地区是第四纪活动断层发育形成,由于地壳活动,使得Fl至F4不同时期形成的冲积扇之间有明显的阶梯状陡坎。故答案选D。
【40题详解】
玛纳斯县境内的F2冲积扇位于河流的东侧,受地势南高北低影响,修建灌溉干渠水流方向大多由西南流向东北,这样河水可以自流,工程量小。故答案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察内外力作用对冲积扇形态和位置影响。山麓冲积扇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河流流出山口,河道变宽,流速下降,泥沙沉积,所以其冲积扇位置土壤肥沃,地下水丰富,适宜发展农业。准确提取材料“玛纳斯河山前冲积扇地区是第四纪活动断层发育形成”断层为地壳运动而形成的。
爷爷的乡愁是家里的麦田,爸爸的乡愁是祖居的老屋,我的乡愁是村口的柿子树,如今久居城市的儿子毕业论文的题目是:寻找那些终将逝去的农耕文化……。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41. 这种变化将会导致( )
A. 农村经济走向衰落 B. 农村人力资本流失
C. 农村空巢老年化减 D. 农村生态环境恶化
42. 家乡的变化主要反映了城市化进程的哪种现象( )
A. 出现郊区城市化 B. 出现再城市化
C. 第三产业推动了城市化 D. 出现逆城市化
43. 下列诗句中描写家乡的是( )
A. 采伐红松惊秀木,耕耘黑土望丰收
B.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C. 人家半凿山腰住,车马都从屋上过
D.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答案】41. B 42. A 43. C
【解析】
【41题详解】
由农田到果树种植,再到久居城市,年轻人口外迁,这种变化将会导致农村人力资本流失,B对机械化水平提高,农村经济不会衰落,A错。农村空巢老年化加重,C错。农村土地压力减小,生态环境改善,D错。
【42题详解】
家乡的变化主要反映了城市化进程出现的郊区城市化,A对。再城市化是对城内老区的改造建设,B错。材料没有体现第三产业的发展,C错。城市化水平低,没有出现逆城市化,逆城市化现象是城市人口迁向农村或小城镇,D错。
【43题详解】
材料中房屋是窑洞,所说的家乡应是黄土高原地区。采伐红松惊秀木,耕耘黑土望丰收,指的是东北地区,A错。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是江南地区,B错。人家半凿山腰住,车马都从屋上过描述的是黄土高原地区,C对。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描述的是高山地区,D错。
【点睛】
由农田到果树种植,再到久居城市,年轻人口外迁,这种变化将会导致农村人力资本流失。舍弃老屋,居住城市,家乡的变化主要反映了城市化进程出现的郊区城市化。材料中房屋是窑洞,所说的家乡应是黄土高原地区。
西成高速铁路线北起陕西省西安市,向南跨越秦岭,到达四川省成都市。下图为西成高速铁路专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4. 西成高速铁路线陕西段桥隧比高达92.1%,其主要原因是
A. 占用耕地较少 B. 气温比较低,冻土广泛分布
C. 保护生态环境 D. 地质条件复杂,地势起伏大
45. 2018年春节期间,某游客从西安到成都沿途看到的传统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
A. 南段居民喜面食,北段百姓偏麻辣 B. 南段看民间皮影,北段赏变脸艺术
C. 南段有棉纺布艺,北段多丝织锦绣 D. 南段多为尖顶屋,北段可见半坡房
46. 西成高速铁路线通车,对其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是
A. 促进区域产业向外转移 B. 加大沿线城市之间旅游行业的竞争
C. 提升西成铁路货运能力 D. 推动区域产业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答案】44. D 45. D 46. B
【解析】
【44题详解】
西成高速铁路线需要穿过秦岭、大巴山地区,地质条件复杂,所以桥隧比较高;多桥隧主要是山区地势起伏较大和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造成的,与占用耕地关系不大;秦岭、大巴山地区为亚热带和暖温带气候,冻土极少,故本题选D。
【45题详解】
西成髙铁跨越的秦岭是我国南北方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以南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因其南北环境差异显著,导致南北传统文化也有明显差异,秦岭以南的四川盆地饮食以大米为主,口味偏重麻辣著称,秦岭以北的关中平原饮食以各种面食为主;四川川剧、变脸艺术享誉全国,陕西关中平原以民间皮影闻名;陕西关中平原适宜种植棉花,纺织原料以棉花为主,服饰布艺精湛,四川盆地桑蚕养殖悠久,纺织原料以蚕丝为主,丝织锦绣闻名;四川盆地因湿润多雨而多建尖顶房,陕西关中平原因降水少、晴天多而多盖半坡房,故本题选D。
【46题详解】
西成高速铁路线属于客运专列,运输对象为旅客,与货运、产业转移、产业结构调整关系不大;西成高速铁路线通车,使旅客更倾向于高档次、特色鲜明、有名气、可进入性更好的旅游区,导致沿线城市旅游行业竞争增大,故本题选B。
47.下表为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红树林湿地面积变化表。读表完成下题。
与1951年相比,2001年我国红树林湿地面积
A. 广东减少比例最大 B. 广西减少面积最大
C. 海南减少比例最小 D. 福建保护相对较好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表格数据可以计算得,与1951年相比,2001年红树林湿地面积海南省减少比例最大,AC错;广东省减少面积最大,B错;福建省减少比例和减少面积均最小,说明福建保护相对较好,D正确,故选D。
红帮裁缝”发于清末民初,是中国近现代服装业的开拓者,宁波是我国“红帮裁缝的故乡。新中国成立后,“红帮裁缝”或为上海等多地服装企业的技术骨干和领导。改革开放后,宁波服装业是承接上海服装企业的加工业务,逐渐造就了雅戈尔、杉衫、罗蒙等著名服装品牌。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8. 改革开放后,宁波能够承接上海服装企业加工业务的主要原因是
A. 环境优美 B. 劳动力成本低 C. 土地租金低 D. 基础设施完善
49. 大量服装企业集聚宁波,能够
A. 降低产品运输成本 B. 减少能源消耗 C. 促进信息和技术交流 D. 降低劳动力成本
50. 宁波服装企业能够造就国内著名服装品牌的主要原因是
A. 生产规模大 B. 产品质量高 C. 产品价格低 D. 产品多元化
【答案】48. B 49. C 50. B
【解析】
【48题详解】
服装企业的加工环节是廉价劳动力指向型生产过程,主要与劳动力成本低有很大关系,上海的劳动力工资水平较宁波的高,设在宁波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故选B。与环境优美和基础设施关系较小,且宁波本身的基础设施没有上海先进,故A、D错;土地租金低不是影响劳动力导向型的主要因素,故C可排除。
【4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集聚的主要意义。大量服装企业集聚宁波,同类企业相互学习,信息共享,能够促进信息和技术交流,C项正确。服装企业的产品不笨重,生产耗能小,集聚不能减少劳动力投入,所以A、B、D错误。
【50题详解】
由题目可知,宁波服装企业的上游设计研发技术力量雄厚,所以能够造就国内著名服装品牌的主要原因是产品质量高,服装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同样是产品质量,B正确。与生产规模大、产品价格低、产品多元化关系小。所以选B。
二、综合题
5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地壳运动及外力作用是影响黄河冲积扇沉积物剖面特征的主要因素,在相对稳定的地质环境下,沉积物沉积的过程在时间上是连续的。黄河冲积扇沉积的第四纪松散的土层厚达30~50米,其底层为分布稳定的黏土和粉质黏土,不易透水,其上为冲积形成的粉砂、细砂和中砂组成的松散含水介质中。该地区城市多分布在山麓地势较高的冲积扇地带。历史上黄河下游多次决口改道。左图示意黄河冲积扇分布图及城市A和B一线冲积扇剖面示意图,右图示意城市C附近理论与实际沉积剖面图。
(1)黄河下游曾多次决口,简析黄河下游易决口的自然原因。
(2)描述冲积扇城市A和B一线沉积颗粒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形成原因。
(3)判断城市C附近岩层的沉积在时间上是否连续,并从地质作用推断其成因。
(4)分析山麓冲积扇有利于城市建设的自然条件。
【答案】(1)黄河由峡谷进入平原,比降减小,流速降低;泥沙堆积加剧,造成河床抬升,水位上涨;汛期河水水位上涨加剧,对堤岸压力增大,容易造成决口改道。
(2)自西向东颗粒逐渐减小,自西向东沉积物厚度逐渐变小。原因:黄河冲出山口后,流速逐渐降低,颗粒大的先沉积且沉积较多,颗粒小的后沉积且沉积较少。
(3)沉积发生中断(沉积不连续),缺失了P1地层。由于地壳运动,先形成的P1地层被抬升,风化剥蚀后,导致该地层消失,之后继续接受沉积。
(4)山前冲积扇地势较高,城市工业不易发生洪涝灾害;冲积扇地形平坦,土地资源丰富,也便于城市规划建设;冲积扇沉积物的组成使地下水量大且易于保存;结构较松散的沉积层为城市建设提供广阔地下空间资源,便于城市地下工程施工。
【解析】
【详解】(1)主要从泥沙沉积造成的地上河进行分析,黄河进入平原,地势平坦,流速降低,泥沙容易沉积;泥沙堆积加剧河床抬升,水位上涨;加上夏季多暴雨,河水水位上涨加剧,对堤岸压力增大,容易造成决口改道。
(2)泥沙沉积与河流的流速有关,流速大沉积的颗粒大,流速小沉积的颗粒小,黄河冲出山口后,流速逐渐降低,颗粒大的先沉积且沉积较多,颗粒小的后沉积且沉积较少。
(3)从图中看沉积发生中断(沉积不连续),缺失了P1地层。没有沉积主要是因为地壳上升运动,上升的地表容易受到侵蚀,先形成的P1地层被抬升后经过风化剥蚀,导致该地层消失,之后地壳下沉,继续接受沉积。
(4)结合城市形成的条件分析,主要从地形条件、水源条件、防止洪涝灾害等方面进行分析回答。山前冲积扇地势较高,不易发生洪涝灾害;冲积扇地形平坦便于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冲积扇沉积物的组成便于城市地下工程施工,距离河流不远便于取水。
5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巴基斯坦原首都为卡拉奇,1969年迁到北部城市伊斯兰堡。巴基斯坦北部地区由于迁都的影响加快了区域开发,人口大量迁往北部,北部地区的农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出:巴基斯坦印度河沿岸有庞大的灌溉系统,由于水资源管理不到位,水资源量缺口巨大。下图为巴基斯坦区域示意图(左图)和天然气管线景观图及横截面图(右图)。
(1)分析图示巴基斯坦天然气管线采用滑轨设计的原因。
(2)波斯湾至新德里天然气输送有①、②两条线路。较之②管线,简述①管线的优缺点。
(3)简析印度河中上游地区农业加大开发对M河段沿岸自然环境的影响。
【答案】(1)天然气管线处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地壳运动活跃地震多发;滑轨设计利于克服地震的不利影响,提高天然气输送的安全性。
(2)优点:全部位于陆地,天然气输送无须转运,连续性强;无须海运,受气象条件干扰少。
缺点:管线途径山区和地震带,受地质灾害影响大,安全性较低;经过国家多,天然气管线管理不便。
(3)印度河中上游加大农业开发,增加了水资源消耗,导致M河段水量减少,引发沿岸地区荒漠化扩展;中上游地区农业开发引发水土流失,导致M河段河道泥沙淤积加剧;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M河段水污染加剧。(任答2点)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方式及布局的特点和人类活动对区域产生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农业开发对区域自然环境的影响、管道运输和水路运输的优缺点的相关知识。
【详解】(1)巴基斯坦天然气管道采用滑轨,增强管道的灵活性,由于巴基斯坦处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地壳运动活跃,地震多发,滑轨设计有利于克服地震的不利影响,提高天然气输送的安全性。
(2)对比两条管线近对比即可。①线路是通过陆地上管道输入新德里,②线路是先通过海洋运输,再通过管线输入新德里,则可知①管线全部位于陆地,天然气无需转运,连续性强,无需海运,受气象条件干扰少;但管线途径山区和地震区,受地质灾害影响大,安全性较低,建设成本高,沿途经过伊朗、巴基斯坦等国家,由于各国之间错综复杂关系,增加了天然气管线管理难度,会面临管理不便的困难。
(3)河流中上游地区农业开发对下游河段沿岸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水量、河道淤积、水质等方面。具体而言,由图可知,该河为印度河流域,下游流印度河平原,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若印度河中上游加大农业开发,导致农业灌溉用水的增加,导致M河段水量减少,加剧沿岸地区荒漠化扩展;中上游地区农业开发,会破坏植被,引发水土流失,雨季,大量泥沙随河流而下,导致M河段河道泥沙淤积加剧;上游加大农业的开发,则农药和化肥使用量增加,残留物会径流进入河流中,导致M河段水污染加剧,破坏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一、选择题(每题1.2分,共50题)
1.据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开普勒空间望远镜在最近的一次K2任务中,又发现了87颗绕红矮星(恒星)的“宜居行星”候选者,其中有63颗小于海王星,还有几颗可能比地球还小,5颗已确认处在其所围绕红矮星的“宜居区”。
所谓“宜居区”主要是指
A. 天体表面温度适宜 B. 恰到好处的大气成分
C. 与太阳的距离适中 D. 适宜的体积与质量
【答案】A
【解析】
【详解】“宜居区”即是表明行星离红矮星的距离适中,天体表面温度适宜,A正确;这里的“宜居区”的含义并非指其体积、质量或者大气成分,BD错;是与红矮星的距离适中,而不是离太阳距离适中,C错。故选A。
2. 2011年11月26日,美国“好奇”号火星探测车在甲地成功发射。通常航天发射基地建立考虑气候、地势、地球自转速度、交通、人口密度和安全性等条件。
甲地作为航天发射基地主要因为
A. 地处热带,气候条件适宜 B. 自转线速度小,节省燃料
C. 靠近沿海,符合安全需要 D. 人口稠密,劳动力素质高
【答案】C
【解析】
【详解】读图可知,甲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处于北温带,A错;自转线速度越大,则越节省燃料,B错;读图分析可知,甲地靠近沿海,海域面积广阔,火箭残骸坠落对地面的影响较小,符合安全需要,若人口稠密,则安全隐患较大,C正确,D错。故选C。
【点睛】卫星发射基地一般的区位因素总结如下:①气象条件: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湿度低,有利于发射和跟踪。②纬度因素: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③地形因素: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④海陆位置: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员稀少,安全性强;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强。⑤交通条件: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宗物资运输。⑥安全因素:出于国防安全考虑,有的建在山区、沙漠地区,有的建在地广人稀处。
下表为北半球年总辐射随纬度的分布表(可能总辐射:考虑了受大气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考虑了受大气和云的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据表完成下列各题。
3. 影响可能总辐射量的主导因素是( )
A. 纬度 B. 地形 C. 大气环流 D. 洋流
4. 导致表中最大有效总辐射量形成的主要原因有( )
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②多晴天,云层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③纬度高,白昼时间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④云层厚,保温效应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
【答案】3. A 4.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正午太阳高度角、空气中水汽含量、照射时间长短等。
【3题详解】
根据表格数据,可能总辐射量随着纬度的增加而降低,所以主导因素是纬度,地形、大气环流、洋流与可能总辐射量变化规律没有相关性。所以选A。
【4题详解】
表格中最大 有效辐射量低纬度高,中高纬度低,因为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多,①对;副热带地区,多晴天,云层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多,②对;纬度高,虽然白天时间长,但是太阳高度角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③错;云层厚,消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④错,所以D正确。
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冬、夏季日照时数空间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5. 导致该区域西部冬、夏季日照时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太阳高度 B. 天气状况
C. 昼夜长短 D. 海拔
6. 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四地中最适合建太阳能发电站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5. C 6. A
【解析】
考查等值线图,影响日照时数的因素。
【5题详解】
读图,根据图中等值线,该区域西部夏季日照时数长,冬季日照时数短,因为该地夏季白昼时间长,冬季白昼时间短,C对。太阳高度不影响日照时数,A错。夏季天空中云量更多一些,B错。海拔高度冬夏季是一样的,D错。故选C。
【6题详解】
图中四地纬度相差不大,所以太阳高度也相差不大,故影响太阳电站建设的因素主要是日照时数。对比图中四地,①地的日照时数最多,所以最适合建太阳能电站,A正确。其它三地日照时数较少,BCD错误。故选A。
有热心驴友将“追寻金秋”的四条路线晒到网上,线路分布如图所示。图中标注的日期为各地
入秋时间。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7. 我国各地入秋时间的序列是
A. 路线①的秋色是从南往北演进
B. 路线②的秋色是从北往南演进
C. 路线③的秋色是从中部往南、北演进
D. 路线④的秋色是从东往西演进
8. 影响路线③的入秋时间序列的原因主要是
A. 纬度与大气环流 B. 地形与大气环流
C. 纬度与地形 D. 人类活动
9. 有学者将景观分为叹为观止、景致卓绝、别具一格、风光宜人、平凡无奇、无足轻重六个等级。金秋时节,游客对“寻秋”景观线路的客观评价应该是
A. 路线①无足轻重 B. 路线②平凡无奇
C. 路线③风光宜人 D. 路线④景致卓绝
【答案】7. B 8. B 9. D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各地的入秋时间差异,不同区域入秋时间的主要影响因素,区域景观评价。
【7题详解】
读图,根据图中各地入秋日期判断,路线①的秋色是从北往南演进,A错。路线②的秋色是从北往南演进,B对。 路线③的秋色是从南、北往中部演进,C错。路线④的秋色是从西往东演进,D错。
【8题详解】
读图,路线③的北端纬度高,距冬季风源地近,入秋时间早。南端位于青藏高原上,海拔高,气温低,入秋时间早。中部是塔里木盆地,地形闭塞,受冬季风影响小,入秋时间晚。所以影响路线③的入秋时间序列的原因主要是地形和大气环流,B对。
【9题详解】
对景观的评价,不同的人感受差异较大,标准也不相同。路线①从北方草原到南方的常绿林景观,风光宜人,A错。 路线②从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景观丰富多彩,B错。路线③高原、高寒景观,沙漠景观别具一格,C错。 路线④贯穿三级阶梯,景致卓绝,D对。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河流a b段的流向为( )
A. 自西北向东南 B. 自东南向西北 C. 自东北向西南 D. 自西南向东北
11. 断崖E的高度可能为( )
A. 59米 B. 99米 C. 199米 D. 259米
12. 下述土地利用方式较不合适的是( )
A. 甲坡修水平梯田种水稻 B. 丙坡种植果树
C. 乙坡植树种草 D. 乙坡修水平梯田种水稻
【答案】10. B 11. C 12. A
【解析】
【10题详解】
河流在山谷处,是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的部位,50m等高线向北(上)凸,可知该处河流是从北(上)向南(下)流,因此ab段是由a流向b,即从东南流向西北。故选B。
【11题详解】
根据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n+1)d>ΔH≥(n-1)d,其中n表示在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ΔH为陡崖相对高度。读图可以看出经过E处陡崖重合的等高线条数共4条,等高距为50 m,所以该处陡崖的高度范围是150 m>ΔH≥250 m,故选C。
【12题详解】
甲坡等高线密集,坡度陡,不适宜修筑梯田,故A项正确。丙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种植果树有利于保持水土,较为合理。乙坡等高线稀疏,坡度和缓,植树种草有利于保持水土,较为合理。乙坡等高线稀疏,坡度和缓,适宜修水平梯田种水稻,较为合理。综合分析,故选A。
冈仁波齐位于西藏阿里地区境内,是冈底斯山脉的第二高峰,为世界上著名的藏传佛教神山,每年都要举行大型的转山活动(步行速度约为4千米/时,磕长头行进速度约为0.5千米/时)。读冈仁波齐及其周边区域等高线图。
完成下列各题。
13. 下列关于转山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磕长头绕神山l圈至少需要1个月
B. 多于冬季举行
C. 全程均在山谷中行走
D. 需准备御寒衣物
14. 出发点塔尔钦与冈仁波齐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
A. 1756米 B. 1981米
C. 2256米 D. 2481米
15. 转山途中( )
A. a~b段全部位于山麓冲积扇
B. c、f、g三地均能看到神山
C. e~f段坡度最大,行进困难
D. f~g段有饮用水源,适宜宿营
【答案】13. D 14. B 15. C
【解析】
【13题详解】
磕长头行进速度约为每小时0.5千米,若按照每天行进12小时计算,每天行进约6千米,1个月行进约180千米,显然,根据比例尺,转山的线路肯定达不到180千米,因此时间应该在1个月以内,A错;冬季气温较低且多大风,转山的可能性较小,夏季气候适宜,但昼夜温差大,夜间需要保暖,因此应准备御寒衣物,故B错,D对;转山线路从e到f需翻越山脊,在a处附近是高原地势相对平坦的地方,并不位于山谷中,故C错。
【14题详解】
据图可知,该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为400米,据此可推算出,塔尔钦海拔在4400~4800米,冈仁波齐的海拔为6656米,两者相对高度范围为1856~2256米(不包括两端点数值),故选B。
【15题详解】
根据等高线,a-b段没有形成明显冲积扇;f点由于有地形阻挡,看不到神山;e-f段等高线最密集,坡度最大,故选择C项;f-g段有沼泽,不适宜宿营。
16. “水寒效应”是指由于水汽蒸发而引起体感温度低于实际温度的现象;“风寒效应”是指因风引起体感温度较实际气温低的现象。
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 身体潮湿时散失的体热比干燥时多,是因为风寒效应在起作用
B. 冲锋衣与羽绒服都能防寒,是因为克服了水寒效应
C. 初到上海生活的东北人冬季会感觉更冷,是因为水寒效应
D. 印尼坦博拉火山1816年大爆发致使当地这一年无夏天,是因为有风寒效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身体潮湿时,水汽蒸发,从而引起体感温度低于实际温度,是水寒效应在起作用,A错。冲锋衣和羽绒服都能防寒,是因为克服了风寒效应,B错。相比于东北而言,上海纬度低,冬季气温较高,蒸发旺盛,初到上海生活的东北人冬季会感觉更冷,是因为水寒效应的作用,C正确。印尼坦博拉火山1816年大爆发致使当地这一年无夏天,是因为大气中火山灰削弱了太阳辐射导致,D错。故选C。
下图是位于岷江下游的某个小岛一年中不同时期河岸线变化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7. 岛上居民欲在夏季开发岛上浅水游泳区,最适宜浅水游泳的地点是( )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18. 该图比例尺增大一倍,则( )
A. 新图比例尺为1:5000 B. 新图幅为原图的2倍
C. 甲地地表坡度变陡 D. 丙、丁的图上距离为原图的两倍
【答案】17. C 18. D
【解析】
考查等值线特点,比例尺及特点。
【17题详解】
读图,一年中不同时期的河岸线相当于等深线,等值线稀疏,说明坡度缓,水浅。岛上居民欲在夏季开发岛上浅水游泳区,最适宜浅水游泳的地点是丙地,C对。村落所在地是陆地,甲地水深,A错。乙地在陆地,B错。丁地等值线密集,坡度大,水深,D错。故选C。
【18题详解】
该图,图示比例尺是1:25000000,比例尺是一个比值,可以写成分数,比例尺增大一倍,则 新图比例尺为1:125000 00,A错。新图幅为原图的4倍,B错。比例尺缩放,地表坡度不变,C错。丙、丁的图上距离为原图的两倍,D对。故选D。
某岛国面积700多平方千米,由170多个岛屿组成,某首都是全球最早迎接新年的城市,尽管可能遭遇飓风,但美丽的珊瑚,大片的椰林和新年第一缕阳光,仍吸引了各地游客来此迎接新年。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9. 该国首都的位置可能是
A. 21︒8'N,175︒12'E B. 42︒10'N,170︒22'W
C. 21︒8'S,175︒12'W D. 42︒10'S,170︒22'E
20. 当该国首都迎来新年第一缕阳光时,北京时间最接近
A. 1:00 B. 6:00
C. 11:00 D. 20:00
21. 该国首都月平均气温最高的月份为
A. 1月 B. 2月
C. 7月 D. 8月
【答案】19. C 20. A 21. B
【解析】
【19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首都是全球最早迎接新年的城市,所以最有可能位于175°附近,应为AC,又由于该地会受到飓风袭击,且有美丽的的珊瑚与椰林,应当位于南太平洋的热带地区,故选C。
【20题详解】
有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位于日界线以西地区,当该地迎来第一缕阳光时,为当地早晨6点左右,比北京时间早4个小时,计算可得,北京时间为1点左右,故选A。
【21题详解】
气温最高月为当地夏季,该地位于南半球,最高气温在1、2月份,该地位于海洋上,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最高温较陆地错后1个月,故选B。
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一般由晷针和晷盘组成。晷针垂直于太阳视运动的轨道平面,上端指向北极星方向。在晷盘面上刻画出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盘面,以此来显示时刻。
据此并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2. 天津校园内日晷仪晷针的影子,在夏至日晴天时移动的方向应是( )
A. 由西北逆时针转向东北
B. 由西北顺时针转向东北
C. 由西南逆时针转向东南
D. 由西南顺时针转向东南
23. 若图示日晷仪由天津移至上海使用时,晷盘与地面的夹角应该( )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按日期作调整
【答案】22. D 23. A
【解析】
试题分析:
【22题详解】
夏至日,北半球日出东北方向,日落西北方向。天津校园内晷针的影子,在日出时应在西南方向,顺时针转动,到日落时位于东南方向,D对。
【23题详解】
根据材料,晷针上端指向北极星,北极星的视角高度等于当地地理纬度。上海纬度低,所以晷针与地面夹角应减小。晷针与晷盘垂直,所以晷盘与地面夹角增大,A对。
考点:日出日落方向与日影方向的变化,北极星高度与纬度的关系。
“金光穿洞”是指落日余晖照亮北京颐和园十七孔桥桥洞侧壁,金光灿灿的光辉映满桥洞。每年有两次日落方向与十七孔桥走向相同,其中一次出现在5月8日前后。下图为“金光穿洞”景观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此桥的走向大致是
A. 东南一西北向
B. 东北一西南向
C. 南北向
D. 东西向
25. 日落方向与十七孔桥走向相同的另外一个日期是
A. 1月8日前后 B. 2月6日前后
C. 8月6日前后 D. 9月6日前后
【答案】24. A 25. C
【解析】
【24题详解】
注意关键信息“每年有两次日落方向与十七孔桥走向相同”。5月8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由于该日日落方向与十七孔桥走向相同,因此该桥的走向大致是东南-西北走向,故选A。
【25题详解】
每年有两次日落方向与十七孔桥走向相同,其中一次出现在5月8日前后,则另一次出现时间与5月8日关于夏至日对称,因此另外一个日期在8月6日前后,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中的“对称思想”。由于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回归运动,回归线之间的某一纬度,一年中太阳有两次直射机会,这两天关于二至日对称,同一个地方会产生一些二至日对称的地理现象,如:①同一个地方日出、日落方位关于二至日对称;②同一个地方昼长关于二至日对称;③极昼(极夜)区域内某地极昼(极夜)出现和消失的时间关于二至日对称;④同一个地方正午太阳高度关于二至日对称。
小明同学6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右图所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6. 乙路段和丁路段平均限速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这两条路段( )
A. 车流量大 B. 平均坡度大
C. 雾霾天多 D. 两侧村庄多
27. 小明若从重庆出发乘长途汽车经遵义至毕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以下出发时间和座位较好的是( )
A 6:00出发,左侧靠窗 B. 8:00出发,右侧靠窗
C. 10:00出发,左侧靠窗 D. 12:00出发,右侧靠窗
【答案】26. B 27. B
【解析】
【26题详解】
该高速公路地处我国西南地区,车流量较小,A项错误。据图可知,该高速公路是从重庆到贵州的毕节,沿途地势起伏较大,坡度陡,因此乙和丁路段平均限速较低,B正确。两路段雾霾天气不严重,C项错误。高速公路一般较少经过小的居民点,D项错误。
【27题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为6月份,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此时除极昼极夜区外各地均东北日出西北日落,四个选项均为上午时段,太阳从东侧照射,且客车向南行驶,题干要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因此应右侧靠窗,A、C错误。据图可知,从重庆到遵义里程240千米,时速80的话,也需要3个小时,若12:00出发则下午时段太阳会照射到,故B正确,D错误。
下图为我国甲,乙两个不同地区房屋院落的尺度,图中角度为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28. 甲乙两个院落可能分别位于
A. 浙江、江苏 B. 新疆、云南 C. 广东黑龙江 D. 福建、北京
29. 与甲地相比,乙地院落尺度更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热量 B. 降水 C. 光照 D. 地形
【答案】28. D 29. C
【解析】
【28题详解】
由材料分析可知,该地位于我国,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甲地正午太阳高角为87°,说明甲地的纬度为20.5°N或者26.5°N,浙江和新疆的纬度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73°,说明乙地的纬度大约为40.5°N,黑龙江的纬度较高,不符合题意,北京所在的纬度为40°附近,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项。
【29题详解】
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建筑物产生影子不同,会影响院内的采光条件,乙地的纬度较高,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影子较长,因此为了避免建筑物遮挡光照,院落尺度应该更大一点,故答案选C项。
河流阶地是指在地质作用下,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其中高于河漫滩的最低一级阶地称为一级阶地,向上依次是二级阶地、三级阶地等。在正常情况下,河流阶地越高,年代越老。下图示意延川黄河蛇曲地质遗迹发育的河流阶地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0. 图中多级阶地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有( )
A. 地层间歇性下降、流水侵蚀
B. 地层间歇性抬升、流水堆积
C. 层间歇性下降、流水堆积
D. 地层间歇性抬升、流水侵蚀
31. 图示黄河河床位于( )
A. 背斜顶部 B. 断层线附近
C. 向斜槽部 D. 板块分界线附近
32. 图示黄河东西两侧相比( )
①东侧岩层相对上升 ②东侧岩层相对下降 ③西侧没有黄土堆积是因为海拔高,遭受侵蚀 ④西侧阶地少是因为岩层坚硬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30. D 31. B 32. B
【解析】
【30题详解】
读材料可知,河流阶地是地层抬升后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选D。
【31题详解】
读图,对比黄河河床东西两侧岩层可知,该地区岩层发生断裂和错动位移,东侧岩层相对下沉,西侧岩层相对上升,故图示黄河河床位于断层线附近。
【32题详解】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东侧岩层相对下沉,西侧岩层相对上升,①错、②对。西侧没有黄土堆积是因为抬升后海拔高,遭受侵蚀,③对。该图为黄河蛇曲,西侧阶地少是因为地处凸岸,侵蚀作用弱,④错。
【点睛】侵蚀作用与地貌
侵蚀类型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风力
侵蚀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例如,雅丹地貌)
流水侵蚀
侵蚀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型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湿润、半湿润地区(例如,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
溶蚀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如,桂林山水、路南石林)
冰川
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型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等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从空中俯视大地,有的河流蜿蜒曲折,百转千回,形成的地貌称为曲流地貌或蛇曲地貌。如图为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上的蛇曲。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33. 蛇曲地貌的成因是
A. 山区河流向源头侵蚀而成 B. 滨海地区泥沙堆积而成
C. 开阔地区凸岸堆积,凹岸侵蚀而成 D. 河流侧蚀作用减弱,不断下蚀而成
34. 下列关于曲流地貌与人类活动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通过对河流截弯取直能够预防洪涝灾害
B. 对曲流筑堤束水,曲流地貌无法继续发育
C. 河漫滩平原,大多是农业的高产区
D. 我国西部草原上的蒙古包蜿蜒密布于蛇曲两侧
【答案】33. C 34. D
【解析】
【33题详解】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地形平坦开阔,在开阔地区凸岸堆积,凹岸侵蚀形成蛇曲地貌,C对。内蒙古地区不在山区、海滨,故AB不对。该地地势平坦,侧蚀加强,下蚀较弱,D不对。故选C。
【34题详解】
由于蛇曲凹岸侵蚀,不适宜建蒙古包,所以我国西部草原上的蒙古包不能分布蛇曲两侧,主要分布于凸岸一侧。
涠洲岛(图)位于广西北海市以南,是中国最大、地质年龄最年轻的火山岛,岛屿南部为“C”形岩崖海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5. “C”形岩崖海湾的主要成因是
A. 火山喷发、海浪侵蚀 B. 固结成岩、流水侵蚀
C. 流水溶蚀、风力侵蚀 D. 珊瑚堆积、海浪侵蚀
36. “C”形岩崖海湾内风浪较小的原因是
A. 海湾的位置和形状 B. 受副高控制时间长
C. 沿岸红树林分布广 D. 人类沿海修筑堤坝
37. 该岛大力发展的主导产业是
A. 种植业 B. 工业 C. 旅游业 D. 渔业
【答案】35. A 36. A 37. C
【解析】
【3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图文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考查的知识点是引起地表形态形成的因素。从材料中可知,该岛是火山岛,因为该岛位于海洋中,受的外力作用主要与海水由关,该岛的“C”形岩崖是由于海水的侵蚀作用,答案选A。
【36题详解】
广西位于我国的华南地区,受西南季风影响较大,而“C”形岩崖海湾朝向东南,与盛行风向不一致,风力就弱,风浪较小,故答案选A。副高在北半球是在北回归线到北纬30º之间,B排除;红树林分布广和人类沿海修筑堤坝只会让陆地的风力弱些,与海湾中风浪小没有关系,排除。
【37题详解】
涠洲岛是火山喷发堆凝而成的岛屿,有海蚀、海积及溶岩等景观,有"蓬莱岛"之称,故适宜发展旅游业。该岛陆地面积小,发展种植业土层薄、耕地面积小,A错;发展工业对环境影响大,发展渔业没有旅游业有优势,故答案选C。
玛纳斯河山麓冲积扇是天山北麓规模最大的冲积扇,由南向北发育有多期冲积扇,不同时期形成的冲积扇之间有明显的阶梯状陡坎。玛纳斯河山前冲积扇地区第四纪活动断层发育。下图示意玛纳斯河山麓冲积扇的发展演变。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8. 下列关于玛纳斯河山麓冲积扇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 地势由南向北倾斜
B. 组成物质从南到北总体由粗变细
C. 耕地分布南多北少
D. 扇体边缘可能有大量地下水溢出
39. 从各期冲积扇的位置和形态变化推测,诱发该冲积扇发生F1至F4四期演变的地质作用最可能是 ( )
A. 风力搬运、沉积作用
B. 变质作用
C. 冰川搬运、沉积作用
D. 地壳运动
40. 玛纳斯县境内的F2冲积扇耕地上的灌溉干渠水流方向大多由 ( )
A. 东北流向西南
B. 西南流向东北
C. 东南流向西北
D. 西北流向东南
【答案】38. C 39. D 40. B
【解析】
【38题详解】
玛纳斯河山麓冲积扇位于天山北麓地区,根据河流的流向可以判断冲积扇的地势南高北低,A正确。由于流水沉积作用具有一定的分选性,冲积扇的泥沙颗粒由扇顶向扇缘逐渐减小,可知冲积扇组成物质从南到北总体由粗变细,B正确。冲积扇的形态南窄北宽,距离出山口越远沉积颗粒越细,土壤越肥沃,可知该地区的耕地分布南少北多,C错误。冲积扇边缘,由于地势低,地下水埋藏浅,甚至可能出露地表,D正确。故描述错误的是C选项,答案选C。
【39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玛纳斯河山前冲积扇地区是第四纪活动断层发育形成,由于地壳活动,使得Fl至F4不同时期形成的冲积扇之间有明显的阶梯状陡坎。故答案选D。
【40题详解】
玛纳斯县境内的F2冲积扇位于河流的东侧,受地势南高北低影响,修建灌溉干渠水流方向大多由西南流向东北,这样河水可以自流,工程量小。故答案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察内外力作用对冲积扇形态和位置影响。山麓冲积扇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河流流出山口,河道变宽,流速下降,泥沙沉积,所以其冲积扇位置土壤肥沃,地下水丰富,适宜发展农业。准确提取材料“玛纳斯河山前冲积扇地区是第四纪活动断层发育形成”断层为地壳运动而形成的。
爷爷的乡愁是家里的麦田,爸爸的乡愁是祖居的老屋,我的乡愁是村口的柿子树,如今久居城市的儿子毕业论文的题目是:寻找那些终将逝去的农耕文化……。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41. 这种变化将会导致( )
A. 农村经济走向衰落 B. 农村人力资本流失
C. 农村空巢老年化减 D. 农村生态环境恶化
42. 家乡的变化主要反映了城市化进程的哪种现象( )
A. 出现郊区城市化 B. 出现再城市化
C. 第三产业推动了城市化 D. 出现逆城市化
43. 下列诗句中描写家乡的是( )
A. 采伐红松惊秀木,耕耘黑土望丰收
B.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C. 人家半凿山腰住,车马都从屋上过
D.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答案】41. B 42. A 43. C
【解析】
【41题详解】
由农田到果树种植,再到久居城市,年轻人口外迁,这种变化将会导致农村人力资本流失,B对机械化水平提高,农村经济不会衰落,A错。农村空巢老年化加重,C错。农村土地压力减小,生态环境改善,D错。
【42题详解】
家乡的变化主要反映了城市化进程出现的郊区城市化,A对。再城市化是对城内老区的改造建设,B错。材料没有体现第三产业的发展,C错。城市化水平低,没有出现逆城市化,逆城市化现象是城市人口迁向农村或小城镇,D错。
【43题详解】
材料中房屋是窑洞,所说的家乡应是黄土高原地区。采伐红松惊秀木,耕耘黑土望丰收,指的是东北地区,A错。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是江南地区,B错。人家半凿山腰住,车马都从屋上过描述的是黄土高原地区,C对。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描述的是高山地区,D错。
【点睛】
由农田到果树种植,再到久居城市,年轻人口外迁,这种变化将会导致农村人力资本流失。舍弃老屋,居住城市,家乡的变化主要反映了城市化进程出现的郊区城市化。材料中房屋是窑洞,所说的家乡应是黄土高原地区。
西成高速铁路线北起陕西省西安市,向南跨越秦岭,到达四川省成都市。下图为西成高速铁路专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4. 西成高速铁路线陕西段桥隧比高达92.1%,其主要原因是
A. 占用耕地较少 B. 气温比较低,冻土广泛分布
C. 保护生态环境 D. 地质条件复杂,地势起伏大
45. 2018年春节期间,某游客从西安到成都沿途看到的传统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
A. 南段居民喜面食,北段百姓偏麻辣 B. 南段看民间皮影,北段赏变脸艺术
C. 南段有棉纺布艺,北段多丝织锦绣 D. 南段多为尖顶屋,北段可见半坡房
46. 西成高速铁路线通车,对其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是
A. 促进区域产业向外转移 B. 加大沿线城市之间旅游行业的竞争
C. 提升西成铁路货运能力 D. 推动区域产业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答案】44. D 45. D 46. B
【解析】
【44题详解】
西成高速铁路线需要穿过秦岭、大巴山地区,地质条件复杂,所以桥隧比较高;多桥隧主要是山区地势起伏较大和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造成的,与占用耕地关系不大;秦岭、大巴山地区为亚热带和暖温带气候,冻土极少,故本题选D。
【45题详解】
西成髙铁跨越的秦岭是我国南北方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以南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因其南北环境差异显著,导致南北传统文化也有明显差异,秦岭以南的四川盆地饮食以大米为主,口味偏重麻辣著称,秦岭以北的关中平原饮食以各种面食为主;四川川剧、变脸艺术享誉全国,陕西关中平原以民间皮影闻名;陕西关中平原适宜种植棉花,纺织原料以棉花为主,服饰布艺精湛,四川盆地桑蚕养殖悠久,纺织原料以蚕丝为主,丝织锦绣闻名;四川盆地因湿润多雨而多建尖顶房,陕西关中平原因降水少、晴天多而多盖半坡房,故本题选D。
【46题详解】
西成高速铁路线属于客运专列,运输对象为旅客,与货运、产业转移、产业结构调整关系不大;西成高速铁路线通车,使旅客更倾向于高档次、特色鲜明、有名气、可进入性更好的旅游区,导致沿线城市旅游行业竞争增大,故本题选B。
47.下表为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红树林湿地面积变化表。读表完成下题。
与1951年相比,2001年我国红树林湿地面积
A. 广东减少比例最大 B. 广西减少面积最大
C. 海南减少比例最小 D. 福建保护相对较好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表格数据可以计算得,与1951年相比,2001年红树林湿地面积海南省减少比例最大,AC错;广东省减少面积最大,B错;福建省减少比例和减少面积均最小,说明福建保护相对较好,D正确,故选D。
红帮裁缝”发于清末民初,是中国近现代服装业的开拓者,宁波是我国“红帮裁缝的故乡。新中国成立后,“红帮裁缝”或为上海等多地服装企业的技术骨干和领导。改革开放后,宁波服装业是承接上海服装企业的加工业务,逐渐造就了雅戈尔、杉衫、罗蒙等著名服装品牌。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8. 改革开放后,宁波能够承接上海服装企业加工业务的主要原因是
A. 环境优美 B. 劳动力成本低 C. 土地租金低 D. 基础设施完善
49. 大量服装企业集聚宁波,能够
A. 降低产品运输成本 B. 减少能源消耗 C. 促进信息和技术交流 D. 降低劳动力成本
50. 宁波服装企业能够造就国内著名服装品牌的主要原因是
A. 生产规模大 B. 产品质量高 C. 产品价格低 D. 产品多元化
【答案】48. B 49. C 50. B
【解析】
【48题详解】
服装企业的加工环节是廉价劳动力指向型生产过程,主要与劳动力成本低有很大关系,上海的劳动力工资水平较宁波的高,设在宁波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故选B。与环境优美和基础设施关系较小,且宁波本身的基础设施没有上海先进,故A、D错;土地租金低不是影响劳动力导向型的主要因素,故C可排除。
【4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集聚的主要意义。大量服装企业集聚宁波,同类企业相互学习,信息共享,能够促进信息和技术交流,C项正确。服装企业的产品不笨重,生产耗能小,集聚不能减少劳动力投入,所以A、B、D错误。
【50题详解】
由题目可知,宁波服装企业的上游设计研发技术力量雄厚,所以能够造就国内著名服装品牌的主要原因是产品质量高,服装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同样是产品质量,B正确。与生产规模大、产品价格低、产品多元化关系小。所以选B。
二、综合题
5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地壳运动及外力作用是影响黄河冲积扇沉积物剖面特征的主要因素,在相对稳定的地质环境下,沉积物沉积的过程在时间上是连续的。黄河冲积扇沉积的第四纪松散的土层厚达30~50米,其底层为分布稳定的黏土和粉质黏土,不易透水,其上为冲积形成的粉砂、细砂和中砂组成的松散含水介质中。该地区城市多分布在山麓地势较高的冲积扇地带。历史上黄河下游多次决口改道。左图示意黄河冲积扇分布图及城市A和B一线冲积扇剖面示意图,右图示意城市C附近理论与实际沉积剖面图。
(1)黄河下游曾多次决口,简析黄河下游易决口的自然原因。
(2)描述冲积扇城市A和B一线沉积颗粒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形成原因。
(3)判断城市C附近岩层的沉积在时间上是否连续,并从地质作用推断其成因。
(4)分析山麓冲积扇有利于城市建设的自然条件。
【答案】(1)黄河由峡谷进入平原,比降减小,流速降低;泥沙堆积加剧,造成河床抬升,水位上涨;汛期河水水位上涨加剧,对堤岸压力增大,容易造成决口改道。
(2)自西向东颗粒逐渐减小,自西向东沉积物厚度逐渐变小。原因:黄河冲出山口后,流速逐渐降低,颗粒大的先沉积且沉积较多,颗粒小的后沉积且沉积较少。
(3)沉积发生中断(沉积不连续),缺失了P1地层。由于地壳运动,先形成的P1地层被抬升,风化剥蚀后,导致该地层消失,之后继续接受沉积。
(4)山前冲积扇地势较高,城市工业不易发生洪涝灾害;冲积扇地形平坦,土地资源丰富,也便于城市规划建设;冲积扇沉积物的组成使地下水量大且易于保存;结构较松散的沉积层为城市建设提供广阔地下空间资源,便于城市地下工程施工。
【解析】
【详解】(1)主要从泥沙沉积造成的地上河进行分析,黄河进入平原,地势平坦,流速降低,泥沙容易沉积;泥沙堆积加剧河床抬升,水位上涨;加上夏季多暴雨,河水水位上涨加剧,对堤岸压力增大,容易造成决口改道。
(2)泥沙沉积与河流的流速有关,流速大沉积的颗粒大,流速小沉积的颗粒小,黄河冲出山口后,流速逐渐降低,颗粒大的先沉积且沉积较多,颗粒小的后沉积且沉积较少。
(3)从图中看沉积发生中断(沉积不连续),缺失了P1地层。没有沉积主要是因为地壳上升运动,上升的地表容易受到侵蚀,先形成的P1地层被抬升后经过风化剥蚀,导致该地层消失,之后地壳下沉,继续接受沉积。
(4)结合城市形成的条件分析,主要从地形条件、水源条件、防止洪涝灾害等方面进行分析回答。山前冲积扇地势较高,不易发生洪涝灾害;冲积扇地形平坦便于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冲积扇沉积物的组成便于城市地下工程施工,距离河流不远便于取水。
5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巴基斯坦原首都为卡拉奇,1969年迁到北部城市伊斯兰堡。巴基斯坦北部地区由于迁都的影响加快了区域开发,人口大量迁往北部,北部地区的农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出:巴基斯坦印度河沿岸有庞大的灌溉系统,由于水资源管理不到位,水资源量缺口巨大。下图为巴基斯坦区域示意图(左图)和天然气管线景观图及横截面图(右图)。
(1)分析图示巴基斯坦天然气管线采用滑轨设计的原因。
(2)波斯湾至新德里天然气输送有①、②两条线路。较之②管线,简述①管线的优缺点。
(3)简析印度河中上游地区农业加大开发对M河段沿岸自然环境的影响。
【答案】(1)天然气管线处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地壳运动活跃地震多发;滑轨设计利于克服地震的不利影响,提高天然气输送的安全性。
(2)优点:全部位于陆地,天然气输送无须转运,连续性强;无须海运,受气象条件干扰少。
缺点:管线途径山区和地震带,受地质灾害影响大,安全性较低;经过国家多,天然气管线管理不便。
(3)印度河中上游加大农业开发,增加了水资源消耗,导致M河段水量减少,引发沿岸地区荒漠化扩展;中上游地区农业开发引发水土流失,导致M河段河道泥沙淤积加剧;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M河段水污染加剧。(任答2点)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方式及布局的特点和人类活动对区域产生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农业开发对区域自然环境的影响、管道运输和水路运输的优缺点的相关知识。
【详解】(1)巴基斯坦天然气管道采用滑轨,增强管道的灵活性,由于巴基斯坦处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地壳运动活跃,地震多发,滑轨设计有利于克服地震的不利影响,提高天然气输送的安全性。
(2)对比两条管线近对比即可。①线路是通过陆地上管道输入新德里,②线路是先通过海洋运输,再通过管线输入新德里,则可知①管线全部位于陆地,天然气无需转运,连续性强,无需海运,受气象条件干扰少;但管线途径山区和地震区,受地质灾害影响大,安全性较低,建设成本高,沿途经过伊朗、巴基斯坦等国家,由于各国之间错综复杂关系,增加了天然气管线管理难度,会面临管理不便的困难。
(3)河流中上游地区农业开发对下游河段沿岸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水量、河道淤积、水质等方面。具体而言,由图可知,该河为印度河流域,下游流印度河平原,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若印度河中上游加大农业开发,导致农业灌溉用水的增加,导致M河段水量减少,加剧沿岸地区荒漠化扩展;中上游地区农业开发,会破坏植被,引发水土流失,雨季,大量泥沙随河流而下,导致M河段河道泥沙淤积加剧;上游加大农业的开发,则农药和化肥使用量增加,残留物会径流进入河流中,导致M河段水污染加剧,破坏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