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11月月考地理试题
展开
2019-2020学年度高三(2020届)月考地理科试卷
一、选择题(40题,每题1.5分,共60分)
左图是飞机航拍的土地利用图,圆圈内为农田。右图是该地气候资料图,回答下面小题。
1. 关于该地气候和主要农作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中海气候 蔬菜 B. 亚热带季风气候 水稻
C. 温带大陆性气候 棉花 D. 热带草原气候 小麦
2. 影响该地农田空间分布形态的最直接原因是( )
A. 地形 B. 土壤肥力 C. 农业技术 D. 灌溉设施
【答案】1. C 2. D
【解析】
【1题详解】
该地气温冬冷夏热,全年降水稀少,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每月日平均日照时数大,光照资源充足,适合生长棉花,故选C。
【2题详解】
该地农田呈斑点状分布,主要原因是该地水资源短缺,农田围绕灌溉设施呈圆形分布。故选D。
下图为某三角洲上河流部分河段示意图,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该河段河面在7月和1月的平均宽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下列关于该河流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1月输送的泥沙少于7月 B. 径流量与气温呈正相关
C. 水循环1月比7月活跃 D. 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4. 甲、乙、丙、丁四处河岸河流堆积作用最显著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3. A 4. D
【解析】
【3题详解】
材料所述,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该河段河面在7月和1月的平均宽度。根据图示信息可知,7月河面宽,说明7月份河流水量大,水循环比较活跃;1月份河面窄,水量小,输送的泥沙少,7月份水量大,输送的泥沙多。A对C错;图示纬线数值显示图示区在南半球,7月份水量大,1月份水量小,而7月份南半球是冬季,降水多,1月份南半球是夏季,降水少,该现象符合地中海气候的特征,且分析得出径流量与气温呈负相关。B错;地中海气候区植被以常绿硬叶林为主,D错。据此分析选A。
【4题详解】
根据河流凸岸、凹岸理论,在河流凸岸泥沙堆积,河流的凹岸受流水侵蚀强,所以图中四地堆积作用显著的是甲、丁。根据河流宽度,分析丁处河道较宽,应位于河流下游,考虑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南半球向左偏,甲地的沉积较少,丁地的沉积较多,所以堆积作用最显著的是丁地,据此分析选D。
【点睛】流水堆积地貌:
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一般在河流的上中游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搬运,在下游表现为堆积)。河漫滩平原一般是在中下游地区,河流下蚀作用较弱,侧蚀作用较强。河流往往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逐步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河水淹没,继续接受沉积。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最终形成了宽广的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平原一般是当携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当水流流出谷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下来,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
一般在入海口的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地貌;在出山口附近形成冲积扇地貌;在中下游地区形成河漫滩平原。
下图为日本植被水平和垂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 对图中圈示内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甲岛附近海域生物资源匮乏
B. 乙航天发射中心天气常年晴朗
C. 丙植被为针阔混交林或针叶林
D. 丁方向指向西北方向
6.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在我国大陆分布北界大约为34°N,在日本约38°N。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该纬度范围内( )
A. 日本夏季气温更高 B. 我国夏季降水更多
C. 日本年降水更多 D. 我国冬季气温更低
【答案】5. C 6. D
【解析】
【5题详解】
甲岛屿为北海道附近,有著名的北海道渔场,海洋生物资源丰富,A错;日本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且海洋性较强,多阴雨天气,B错;丙所处自然带下部为落叶阔叶林,上部为高山灌木和草甸,因此丙处自然带的植被可能为针阔混交林或针叶林,C正确;纬线指示东西,经线指示南北,根据图中纬线的分布可知丁方向表示东南方向,D错,故选C。
【6题详解】
日本四面环海,又受到强大的日本暖流(黑潮)的影响,气候的海洋性更强,相比于同纬度的我国而言,日本夏季气温较我国同纬度低,冬季气温较我国同纬度地区更高,因此其自然带的分布北界纬度更高,A错,D正确;影响自然带北界分布纬度高低的主要因素是热量,降水不是主要影响因素,排除BC,故选D。
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同一位置、不同季节的三天中的三个时刻拍摄的太阳视运动轨迹(D2这一天学校举行了秋季运动会,当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达40°),经合成整理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该地位于
A. 30°S附近 B. 赤道附近
C. 北回归线附近 D. 50°N附近
8. 拍摄的三天中,该地白昼最短的一天是( )
A. D1 B. D2 C. D3 D. 不能确定
9. 当太阳视运动轨迹为D3时,下列自然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
A. 东非高原的斑马向赤道以南迁徙 B. 索马里沿岸盛行离岸风,渔业资源丰富
C. 澳大利亚的小麦进入收获季节 D. 加拿大的枫树叶大部分已经脱落
【答案】7. D 8. A 9. B
【解析】
【7题详解】
读图,D2这一天日落正西,表示二分日。根据材料,此日我国该中学举行秋季运动会,因此该日为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40°,所以该地的纬度为50°N,D正确。
【8题详解】
该地的纬度为50°N,由题可知,D2应表示北半球秋分日,对于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而言,正午太阳位于当地上中天偏南方的天空,因此图中“左南右北”,由此可知,D1日落西南,表示北半球冬半年,D3日落西北,表示北半球夏半年,因此该地昼长最短的一天为D1,A正确。
【9题详解】
太阳视运动轨迹若为D3,表示北半球夏半年。东非高原的斑马向赤道以北迁徙,A错;北印度洋盛行西南风,在索马里地区盛行离岸风,盛行上升流,海洋深层营养物质上涌,渔业资源丰富,B正确;该季节澳大利亚当地处于冬季,澳大利亚小麦收获季节应该为当地夏季(澳大利亚为冬小麦),C错;加拿大的枫叶尚未出现大部分脱落的现象,D错,故选B。
【点睛】太阳视运动总结: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二分日,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北半球夏半年,全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北半球冬半年,全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下图为某半球某锋面气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图中信息描述正确是( )
A. 该天气系统位于北半球
B. 图中锋面为暖锋
C. 图中四点乙地气压最高
D. 图中锋面由南向北移动
11. 图中甲、乙、丙丁四点,最有可能出现阵雨天气的为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10. D 11. C
【解析】
【10题详解】
同一纬度地区,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图中地球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在山脉处向南弯曲,说明该区域纬度越靠北,线速度越大,而总体而言,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因此该图表示南半球,A错;无论南北半球,在锋面气旋左侧低压槽附近均为冷锋,B错;该气压系统为气旋(低压中心),因此图中四点乙地气压最低,C错;该锋面气旋位于南半球,在气旋左侧锋面南部盛行偏南气流,该气流来自高纬度,为冷空气,推动图中的锋面向北移动,D正确。
【11题详解】
根据小题1,该锋面为冷锋,且向北移动,丙地处于冷锋锋后,最有可能出现阵雨天气,C正确;甲乙处于冷锋锋前,此时降水的概率较小;丁地此时冷锋过境后,受单一冷气团控制,天气晴朗,D错,故选C。
【点睛】北半球和南半球的锋面气旋结构示意图总结如下:
分析此图可知,无论南北半球,锋面出现在气旋的低压槽处,且左侧为冷锋,右侧为暖锋。
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但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下图示意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地质因素 B. 人为因素
C. 气候因素 D. 植被因素
13. 4-6月份,导致该河流深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①气温 ②降水 ③泥沙淤积 ④地壳运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4.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4-6月河床抬高,水位上升 B. 8月水量减少,泥沙淤积
C. 4-6月河水侵蚀作用增强 D. 6月水量大,含沙量大
【答案】12. A 13. B 14. A
【解析】
【12题详解】
读图,该河流河岸直立,河面宽度变化不大,说明两岸岩石较坚硬,岩性单一(或岩性相近),因此河面宽度变化不大,A正确;该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且根据图中河岸形态可知河流下蚀较严重,该河段应处于河流的中上游地区,人类活动应较少,B错;气候与植被对河面宽度影响较小,CD错,故选A。
【13题详解】
读图,4-6月河流的深度加深。根据材料河流上游受季节性积雪融雪补给,4-6月,气温回升,融雪量加大,水位变高,河水深度变大,①正确;7月后才主要受降水补给,②错;这期间主要靠积雪融水补给为主,水量较大,河水对河床的侵蚀能力加强,泥沙淤积量小,河流深度加大,③正确;地壳运动是一个缓慢的地质过程,不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成为影响河水深度变化的因素,④错,故选B。
【14题详解】
读图,4-6月河床加深,A错;8月水位下降,水量较少,河流的搬运能力减弱,泥沙淤积,河床抬升,B描述正确;4-6月河床不断加深,说明河水侵蚀作用增强,C描述正确;6月水量大,河流侵蚀河床导致河流的含沙量较大,D描述正确,故选A。
【点睛】注意此题中6月河水的含沙量大与河床不断加深,泥沙淤积量少并不矛盾,6月河水水量较大,由于对河床的侵蚀加强,因此河流含沙量较大,但此阶段河流的搬运能力较强,因此泥沙淤积量较少。
福建平潭岛罕见地貌:岛屿东北部的沙地底村北部分布着一座巨大沙丘,沙丘与村庄近在咫尺,但几百年来沙丘却从不移动,形成“沙不袭村,村不毁沙,人沙和平共处”的地理奇观。沙丘上长有稀疏植被,覆盖一些黑色碎石。岛上常年盛行东北风,风力6-7级。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5. 该沙丘的沙源最可能来自
A. 河流沉积出露河床
B. 岛屿东北部海滨的沙滩
C. 就地岩石风化
D. 台湾岛上风力搬运而来
16. 形成该沙丘的直接原因最可能是
A. 海水涨潮、落潮,海水堆积
B. 流水搬运、堆积作用
C. 君山冰川堆积作用
D. 君山阻挡、削减风力,风力堆积
17. 沙丘不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A. 沙丘位于当地山地的背风地带
B. 沙丘上黑色碎石多,固沙作用明显
C. 植被根系发达,固沙作用明显
D. 地形和河流改变沙粒运动方向
【答案】15. B 16. D 17. D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区域特殊地貌沙丘特征及成因。
【15题详解】
河流入海,泥沙沉积,如果此沙丘是河流沉积出露河床形成的也应该位于入海口附近;由景观图和材料中提及此处是巨大沙丘,该沙丘地势较高,不可能是河流搬运,A错误。该地区气候湿润,如果是岩石就地风化,经长时间生物作用应形成土壤而不是沙丘;沙丘上覆盖的黑色碎石风化也应形成黑沙,但景观图中却是黄沙为主,C错误;台湾岛植被覆盖率较高,风沙天气少,且距福建平潭岛遥远,风力搬运到此地的泥沙有限,D错误。
【16题详解】
海水堆积应位于海岸线附近,与图示沙丘位置不符,A错误;此处的沙丘主要是风力堆积而成,不是流水搬运堆积形成的,B错误;该地地处福建沿海,海拔低,气温高,不可能有冰川作用,C错误;由上题分析可知该沙丘的形成主要是受该地区盛行的东北风搬运海滨沙滩的泥沙遇到君山阻挡,气流抬升风力减弱,最终泥沙原地下沉,风力堆积而形成。
【17题详解】
结合此地盛行北风和沙丘的位置,沙丘位于当地君山的迎风地带,A错;碎石起到的防风固沙的作用较小,B错误;沙丘上的植被根系发达,能起到固沙作用,但是沙丘上植被稀疏,固沙作用较小,C错误。
面临城市无限制低密度向外扩张的问题,美国规划师协会(APA)于2003年提出城市“精明增长”的理念,推行高效、集约、紧凑的城市发展模式。美国“精明增长”的先锋城市——波特兰,通过制定严格的城市增长边界来控制城市向外蔓延,同时在城市增长边界内提高建筑密度,并采取增加绿色环境和公共空间、大力推行公交和慢行系统来缓解高密度带来的负面影响。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波特兰成了一个家居、绿色、可持续的现代化城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精明增长”理论的核心是限制了( )
A. 人口密度 B. 城市等级
C. 城市面积 D. 服务范围
19. 波特兰通过“精明增长”的规划方案,可以( )
A. 保护城市边缘农田 B. 解决城市交通拥堵
C. 提高城市化水平 D. 优化城市产业结构
20. 波特兰城市规划建设对我国建设家居城市最具有借鉴意义的是( )
A. 进一步提高城市建筑密度
B. 积极开发老城区、棚户区
C. 大力推动郊区城市化
D. 兴建卫星城,疏解城市职能
【答案】18. C 19. A 20. B
【解析】
【18题详解】
面临城市无限制低密度向外扩张的问题,美国提出了“精明增长”的理念,推行高效、集约、紧凑的城市发展模式。“精明增长”理论的核心是限制了城市面积,C对。人口密度、城市等级、服务范围不受该理念限制,A、B、D错。
【19题详解】
波特兰通过“精明增长”的规划方案,可以限制城市面积扩张,保护城市边缘农田,A对。限制城市面积扩张,不利于解决城市交通拥堵,B错。控制城市面积,不能提高城市化水平、优化城市产业结构,C、D错。
【20题详解】
波特兰通过制定严格的城市增长边界来控制城市向外蔓延,同时在城市增长边界内提高建筑密度,城市规划建设对我国建设家居城市最具有借鉴意义的是积极开发老城区、棚户区,提高建筑高度,B对。进一步提高城市建筑密度,会加重交通拥堵等城市化问题,A错。大力推动郊区城市化,不是限制城市面积,C错。兴建卫星城,疏解城市职能,相当于扩大城市面积,D错。
【点睛】“精明增长”的理念,推行高效、集约、紧凑的城市发展模式。“精明增长”理论的核心是限制了城市面积,保护城市边缘农田。限制城市面积增长,在城市增长边界内提高建筑密度。
中国种子集团有服公司(中种集团)在全国不同地点建立玉米育种中心和试验站,形成了遍布全国的育种科研平台。该企业米用宽窄行种植方式,追肥期在宽行进行深耕,玉米收获时留高茬40cm:第二年在耕作过的宽行进行精量播种,形成行苗带(下图)。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1. 中种集团在全国设立多个育种中心和试验站,主要目的是
A. 扩大知名度 B. 接近市场
C. 保证试验的连续性 D. 扩大种植面积
22. 中种集团在海南三亚建立育种基地,主要目的是
A. 降低土地成本 B. 提高科技水平
C. 减少病虫害 D. 缩短生长周期
23. 中种集团放弃均匀种植方式而选择宽窄行种植方式效益显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利于机械作业 ②利于作物通气、透光
③増加间苗、定苗工作量 ④减少施肥量
⑤降低作物种植密度 ⑥改善土壤自然生产力
A. ①②⑥ B. ①③④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答案】21. C 22. D 23. A
【解析】
【21题详解】
建设成遍布全国的育种科研平台主要是利用全国各地的自然条件(气候)差异,使每个月都能播种每个月都有授粉,这样可以保证试验的连续性,保证育种速度。据此分析选 C。
【22题详解】
海南省低纬度,水热资源丰富,一年可以三熟,缩短育种周期,据此分析选D。
【23题详解】
据图文资料,釆用宽窄行种植方式可利于机械作业,利于作物通气、透光,宽窄行种植方式属于精量播种,可减少间苗、定苗工作量;因种植密度增加,应增加施肥量;高茬腐烂还田,宽窄行轮换种植,可以改善土壤自然生产力。据此分析选A。
【点睛】
“无水港”是指内陆地区建立的具有港口服务功能的物流中心,不临江海,没有船舶,货物在“无水港”内完成一切通关手续,相当于把海港搬到了内陆,然后通过海陆联运将货物运送到沿海港口,直接装船出海。近年来天津港在内陆大力发展“无水港”业务。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4. “无水港”业务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 )
A. 高铁运输快速发展 B. 海运速度不断加快
C. 集装箱运输迅猛发展 D. 河海联运逐步实现
25. 天津港在内陆大力发展“无水港”业务的主要目的是( )
A. 降低海运成本 B. 扩大经济腹地
C. 减轻港口负担 D. 节约运输时间
【答案】24. C 25. B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交通站点的发展及影响。
【24题详解】
由题目材料可知“无水港”是指内陆地区建立的具有港口服务功能的物流中心,通过海铁联运将货物运送到沿海港口,直接装船出海。主要得益于当前的货物运输主要是标准化的集装箱运输,使得运输效率大为提高。
【25题详解】
在内地大力发展“无水港”,增加了货物的装卸次数,提高了成本,消耗了更多的时间,在港口的船只等候时间也会增加,无法起到减轻港口负担的功能。其主要目的是增加基建,扩大经济腹地,促进经济发展。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约赛米蒂国家公园位于内华达山脉西侧,公园内峡谷、瀑布众多,花岗岩遍布,其中形成于船长峰(海拔约2000米)上的“火瀑布”极为壮观。“火瀑布”是借助夕阳制造的一种光学效应,呈金黄色,就像火焰一般。傍晚时在各种因素齐备时,夕阳的光线才有可能“点燃”这条瀑布,创造魔幻般的色彩。这样的奇观每年只有短短数天,通常发生在二月。到了夏季时节,瀑布就会干涸。下左图为火瀑布景观示意图,下右图为火瀑布地理位置示意图。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26. 据材料和图示推测,有关“火瀑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火瀑布”在二月每天可见 B. 瀑布陡崖朝向西偏北
C. 瀑布的主要补给为积雪融水 D. 其形成与火山喷发有关
27. 若要在日落前形成“火瀑布”,应同时具备的条件是
①日落前,当地天气晴朗无云;②崖顶附近雨水多;③崖顶积雪多;
④当地气温较低,有锋面活动;⑤当地气温较高;
A. ①②⑤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⑤
28. 每年夏季瀑布干涸,其主要成因是
A. 锋面雨带南移,雨季结束 B. 地处风带的背风坡,降水少
C. 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D. 地形封闭,水汽难以到达
【答案】26. C 27. D 28. C
【解析】
考查“火瀑布”的形成条件。
【26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火瀑布”的出现需要一定的条件,在二月只有数天可能形成,是一种光学效应,因此不是二月每天可见,A错误;从“二月可能形成”可推知日落方位在西偏南,所以瀑布陡崖朝向应该是西偏南,B错误;因其位于海拔2000米的高度山脉,因此主要补给为积雪融水,C正确;其形成与火山喷发无关,D错误。故选C。
【27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火瀑布”是借助夕阳制造的一种光学效应,当夕阳西下时,在特定角度下,太阳光线在瀑布上所反射出来的亮光。形成火瀑布,需要足够的水,而瀑布的水来自山顶的积雪,且气温要高,二月份才会有充沛的水源,②错误③⑤正确;同时天气要好,否则阴天云挡住日落时的光线,不能照亮水流,就不会有火瀑布,①正确④错误。故选D。
3.据图中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可知,该地地处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因此干涸。故选C.
2014年,M公司开始发展生鲜电商业务。消费者在网上下单,购买的生鲜由物流配送到家。2016年,M公司开始拓展互联网和实体店相结合的业务,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陆续开设实体店。每间实体店规模达4000〜100000m2,主营中高端优质生鲜,承诺3km内可免费配送,并提供生鲜加工、烹饪服务。顾客既可网上下单,又可现场购买,还可在实体店内设置的特定区城就餐。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 M公司开设生鲜实体店首选上海等城市的主要因素是
A. 区域购买力 B. 土地租金
C. 交逋运输 D. 信息通达度
30. M公司在实体店设置特定区域供顾客就餐.主要是为了
A. 优化空间配置 B. 保证生鲜品质
C. 减少配送成本 D. 提高生鲜销量
31. 规模相同的传统中低端生鲜超市相比,M公司的生鲜实体店
A. 服务等级较低 B. 业务范围较广
C. 服务种类较少 D. 门店数量较多
【答案】29. A 30. D 31. B
【解析】
本题考查商业区位因素,重点考查学生对商业区位因素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29题详解】
本题考查商业区位因素的相关知识。
A项,上海、北京等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人民生活质量高,消费能力强,区域购买力强,生鲜市场更广。故A项正确。
B项,上海、北京等城市土地租金高,开设成本高,即土地租金并不是首选上海等城市的主要因素。故B项错误。
C项,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保鲜运输技术的发展,交通运输不再成为影响生鲜发展的主要因素。故C项错误。
D项,实体店主营中高端优质生鲜,方便顾客店内就餐,其发展主要依托的不是信息通达度,而是上海这些地方的顾客的消费力。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30题详解】
本题考查商业的相关知识。读取材料可知,顾客既可网上下单,又可现场购买,还可在实体店内设置的特定区域就餐。设置特定区域供顾客就餐可以让顾客在食用完后再购买新鲜的生鲜或者打包加工好的生鲜带走,增加业务,从而提高生鲜的销量。故本题选择D。
【31题详解】
本题考查商业的相关知识。
B项,与规模相同的传统中低端生鲜超市相比,M公司拓展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业务,服务范围更广。故B项正确。
A项,M公司多分布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人口规模大、等级高的城市,所以服务等级较高。故A项错误。
C项,M公司主营中高端生鲜产品,产品涉及范围广,种类多。故C项错误。
D项,M公司仅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大城市开设实体店,且每间店的规模和投资较大,决定其门店数量较少。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故本题选B。
下图为2005~2010年安徽、河北、四川、广东四省人口迁出及影响的省级行政区统计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2. ①②③④正确应的省级行政区分别是
A. 河北、安徽、广东、四川 B. 四川、安徽、河北、广东
C. 河北、安徽、四川、广东 D. 安徽、四川、广东、河北
33. 下列有关③省人口流出至迁入地所产生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使迁入地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大幅度减轻 B. 提高迁入地城市化水平
C. 缓解迁入地环境压力 D. 加剧迁入地人才外流
34. 与③省人口迁移相比,④省( )
A. 影响范围大,影响程度小 B. 影响范围大,影响程度大
C. 影响范围小,影响程度小 D. 影响范围小,影响程度大
【答案】32. A 33. B 34. B
【解析】
【32题详解】
总体而言,人口迁出地与人口迁入地空间距离较近,更有利于人口的流动。①省区人口主要迁往北京和天津,应为河北,排除BD;③省迁往江西、广西和湖南较多,④省迁往重庆、云南、西藏较多,相比而言,③为广东,④为四川,A正确。
【33题详解】
③为广东,广东省向周边这几个省级行政区迁出的人口以经商、务工为主,但由于广东流入其他省份的人口规模不大(广东省经济发达,人口迁入量应大于迁出量),这些省份由广东省迁入的人口量不足以削弱自身迁出的人口量,因此不会导致迁入地人口老龄化大幅度减轻,A错;人口的迁入会给迁入地提供劳动力,促进工业化,从而促进迁入地城市化发展,B正确;人口的迁入会使迁入地环境压力加大,C错;人口迁入会减轻迁入地的人才外流,D错。综上所述,故选B。
【34题详解】
读图,与③省相比,④省联系的省份更多,④省对应的纵坐标数值更大(即影响的省级行政区数量更多),故而④省的影响范围更大,影响程度更大,B正确。
三江并流地区雪峰横亘,山高谷深,地貌类型多种多样。每年2至4月是云南的旱季,但下图中甲处却总会出现小雨季,导致怒江水位上涨,因正值沿岸桃花盛开,故称“桃花汛”。下图是沿27°N所作的部分地区剖面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5. 甲地出现“桃花汛”的主要原因是
A. 春季气温回升,对流旺盛
B. 春季气温回升,冰川消融
C. 西南风带来水汽,地形抬升
D. 东南风带来水汽地形抬升
36. 金沙江部分河谷出现了如图所示的垂直植被带逆向分布现象,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 热量 B. 水分 C. 光照 D. 坡度
37. 三江并流地区最不典型的地貌类型是
A. 冰川地貌 B. 喀斯特地貌 C. 风蚀地貌 D. 流水地貌
【答案】35. C 36. B 37. C
【解析】
【35题详解】
春季虽气温回升,但甲地海拔高,气温较低,对流较弱,A错;根据材料,“桃花汛”是由降水导致而不是冰川消融导致,B错;该季节西南风从印度洋带来水汽,遇地形阻挡,在甲地形成地形雨,带来降水,C正确;此季节东南风尚未影响我国西南地区,且甲地处于怒山西坡,为东南风的背风坡,且受东侧重重山脉的影响,由东南风带来的水汽较少,D错,故选C。
【36题详解】
读图,随着海拔的升高,金沙江谷地依次出现荒漠、灌丛、森林。金沙江干热河谷多盛行下沉气流,气候较干燥,海拔低处气温较高,蒸发大导致水分不足,海拔高处气温相对较低,蒸发较小,水分相对充足,故形成图示的垂直植被带谱,B正确;热量相对于水分而言,不是直接影响因素,排除A;光照和坡度不是主要影响因素,CD错,故选B。
【37题详解】
三江并流区大体属于湿润半湿润区,风蚀地貌多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C符合题意;该区域山高谷深,河流流量较大,河流湍急,水速快,且石灰岩广布,因此冰川地貌、喀斯特地貌、流水地貌发育典型,排除ABD。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中的“栈道”是指褒斜古道。此道始建于殷周,是古代关中通往汉中、蜀地最著名的交通要道,也是中国最早在悬崖峭壁上开凿的道路之一。东汉永平年间,工匠采用“火焚水激”法在此道上开凿穿山隧洞。下图示意褒斜古道线路。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8. 与“火焚水激”法相似的外力作用是( )
A. 风化作用 B. 侵蚀作用
C. 搬运作用 D. 堆积作用
39. 在甲地修路时,古人采取的对策是( )
A. 沿河成路 B. 陡峻盘旋
C. 岭横越垭 D. 险绝而栈
40. 古代褒斜道修通的地理意义是( )
A. 乙地发展为区域经济文化中心
B. 方便成都与长安间的钱粮运输
C. 加快了南北方人口的迁移
D. 增加通往汉中的交通运输方式
【答案】38. A 39. C 40. B
【解析】
【38题详解】
“火焚水激”法是先用火煅烧岩石,使岩石温度升高,之后突然用凉水激冲,岩石温度骤变,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使岩石“裂开”,从而便于开凿;风化作用是岩石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的影响下,岩石遭受破坏,产生裂隙从而形成松散沉积物,与“火焚水激”法相似,A正确;侵蚀作用是在冰川、流水、风力等外力作用下,对岩石或风化产物进行破坏的作用;搬运作用是风化或侵蚀作用的产物在外力(风、流水、冰川等)的作用下,从一个地方移动至另一个地方的过程;在搬运的过程中,若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被搬运的物质发生沉积,形成堆积地貌,BCD均与“火焚水激”法关系不大。
【39题详解】
读图,根据甲处两侧河流的流向可知,甲处为分水岭,山脉走向呈南北走向,因此线路过甲地不会“沿河成路”(仔细看图,甲地为分水岭,也缺少河流),A错;甲地古道线路较平直,并未盘旋迂回,B错;线路走向与甲地山脉走向大致垂直,因此修路越过山岭时,会选择地势较低的“垭口”(即鞍部)越过,C正确;“险绝而栈”即是在地势险峻的地方修建栈道,由于甲处线路与山脉走向垂直,若在此修建栈道会造成较大的地势起伏,不符合栈道修建的一般原则(栈道一般在地势陡峭处沿水平方向延伸),D错;综上所述,故选C。
【40题详解】
根据图中聚落的大小规模可知,乙地并非区域经济文化中心,A错;该线路在区域间交通联系并不发达的古代,方便了成都和长安之间的钱粮运输,B正确;褒斜道道路崎岖,对南北方人口的迁移影响有限,相比而言,B选项更符合题意,排除C;增加了关中通往汉中的交通运输线路而不是运输方式,D错;综上所述,故选B。
二、综合题(2道题,共40分)
4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纳米比亚最不能错过的是美丽又震撼的星空,该观察地地处南非高原西侧,地广人稀。它被列为世界上5个国际黑暗天空保护区之一。黑暗天空保护区是为了避免人为光源对天象观测造成影响而设置的保护区,是天文爱好者观察天空的理想圣地。
材料二 纳米比亚沙漠腹地的辛巴族仍然保存着较原始的生活方式,终年不洗澡,也从不穿上衣,代之以用混合着黄油和香料的红土涂抹在身上、头发上,被人们称为“红泥人”。纳米比亚的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粮食长期短缺,百分之七十需进口,很多人长期处于饥饿状态。
(1)分析纳米比亚成为世界著名观察天象地的原因。
(2)从适应环境角度分析辛巴族人将红土涂抹在身体上的原因。
(3)分析纳米比亚粮食短缺的原因。
【答案】(1)气候干旱少雨,大气能见度高;地势高且平坦开阔,便于观测;人口稀少,人类活动干扰少;远离城市,光污染小。
(2)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可抵御烈日暴晒;多晴天,昼夜温差大,红泥可以封闭毛孔起到保暖作用(抵御夜晚低温);防止蚊虫叮咬;通过擦红泥可以除去身体上的污物。
(3)气候干旱,水源短缺;缺乏灌溉系统;缺乏种植经验。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地理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相关知识,需要加强培养对材料关键信息和有效信息的提取和解读的能力,从而结合题干进行针对性的分析。
【详解】(1)观察星空对大气透明度的要求较高,根据材料“观察地地处南非高原西侧,地广人稀”,因此海拔较高,地势平坦开阔,便于观测,且人烟稀少,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城市灯光污染小;同时,根据图示,纳米布多为荒漠地区,气候为热带沙漠气候,晴天多,大气的能见度高,利于星空观测。
(2)注意从“适应环境的角度分析”。纳米布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多晴天,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蒸发大,且多蚊虫。降水少,所以擦涂红泥能在一定程度上去除身上的污物;太阳辐射强,擦涂红泥可抵御暴晒;昼夜温差大,蒸发大,擦涂红泥一方面可减少体内水分散失,另一方面也可以封闭毛孔,夜间起到保暖的作用;多蚊虫,擦涂红泥可以起到驱蚊效果(注意材料:用混合着黄油和香料的红土涂抹。这些物质带有刺激性气味,可以起到驱蚊效果)。
(3)纳米布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水资源缺乏,限制了农业生产;根据材料,这里的辛巴人现在依然保持着较为原始的生活方式,说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低下,缺乏良好的农业灌溉系统和农业种植技术,故而粮食短缺。
4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香港的印刷业发展很快,印刷能力曾占全球印刷市场的6%。由于加拿大等国纸张出口量减少,香港将部分印刷厂向广东迁移。此时珠江三角洲地区(包括香港、澳门)印刷能力已经超过美国东北部。读左图珠江三角洲地区印刷工业和造纸工业分布图。
材料二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通车。至此,港珠东西,长虹卧波,天錾南北通途无阻,港珠澳大桥项目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西接珠海和澳门,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大桥主体工程全长约296千米,主体工程采用桥隧组合方式,海底隧道长67千米,隧道东、西各建一座人工岛。工程完成后,从香港到珠海的车程只需半小时,粤港澳三地将紧密联系在一起。读右图港珠澳大桥图。
(1)简述珠江三角洲地区印刷业迅速发展的区位优势。
(2)广东省的造纸厂大多靠近制糖厂分布,指出这样布局的好处。
(3)分析建设图示海底隧道主要原因及建成后的主要作用。
(4)说出大桥通车后对图示区域的影响。
【答案】(1)市场需求量大;接近原料产地,原料充足;有大量廉价劳动力;水陆交通便利。
(2)工业的集聚形成规模效应;造纸厂可以将制糖厂的甘蔗渣作为造纸的原料,节约成本,综合利用资源。
(3)原因:水域较深,且位于主航道上。作用:减小对海域船只通航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
(4)缩短香港、澳门和珠海之间的出行时间;促进香港、澳门、珠海三地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工业的区位因素、工业集聚的优点、区域环境对交通线路建设的影响以及交通对区域发展的意义等相关知识。需要注意的是,在平时的学习中,一方面要加强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与积累,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对国家热点地区、热点时事问题的关注。
【详解】(1)该区域印刷工业的区位优势可从市场、原料、交通、劳动力等角度加以分析。首先,全球对纸张的需求量大,市场广阔;其次,该区域为我国甘蔗生产的重要区域,榨糖后的蔗渣可作为造纸的原料,原料丰富;再次,珠三角地区水陆交通便捷;最后,珠三角地区劳动力丰富且较廉价。
(2)该题考查工业集聚的优势,要注意造纸厂和制糖厂的联系。该区域为我国甘蔗生产的重要区域,榨糖后的蔗渣可作为造纸的原料,从而综合利用资源,节约成本;其次,工业集聚可共用基础设施,节约建设投资,取得一定的规模效益。
(3)注意图中海底隧道的位置,该处水域较深,为该区域海洋运输的主航道,采用海底隧道的形式,能尽量减小对该海域船只通航的影响(也能减小对飞机通航的影响),减少对海洋生物的干扰(该海域有中华白海豚的分布),从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4)根据材料“工程完成后,从香港到珠海的车程只需半小时,粤港澳三地将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直接的意义便是缩短香港、澳门和珠海之间的出行时间,同时,也能优化区域产业配置,带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而促进香港、澳门、珠海三地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2019-2020学年度高三(2020届)月考地理科试卷
一、选择题(40题,每题1.5分,共60分)
左图是飞机航拍的土地利用图,圆圈内为农田。右图是该地气候资料图,回答下面小题。
1. 关于该地气候和主要农作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中海气候 蔬菜 B. 亚热带季风气候 水稻
C. 温带大陆性气候 棉花 D. 热带草原气候 小麦
2. 影响该地农田空间分布形态的最直接原因是( )
A. 地形 B. 土壤肥力 C. 农业技术 D. 灌溉设施
【答案】1. C 2. D
【解析】
【1题详解】
该地气温冬冷夏热,全年降水稀少,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每月日平均日照时数大,光照资源充足,适合生长棉花,故选C。
【2题详解】
该地农田呈斑点状分布,主要原因是该地水资源短缺,农田围绕灌溉设施呈圆形分布。故选D。
下图为某三角洲上河流部分河段示意图,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该河段河面在7月和1月的平均宽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下列关于该河流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1月输送的泥沙少于7月 B. 径流量与气温呈正相关
C. 水循环1月比7月活跃 D. 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4. 甲、乙、丙、丁四处河岸河流堆积作用最显著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3. A 4. D
【解析】
【3题详解】
材料所述,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该河段河面在7月和1月的平均宽度。根据图示信息可知,7月河面宽,说明7月份河流水量大,水循环比较活跃;1月份河面窄,水量小,输送的泥沙少,7月份水量大,输送的泥沙多。A对C错;图示纬线数值显示图示区在南半球,7月份水量大,1月份水量小,而7月份南半球是冬季,降水多,1月份南半球是夏季,降水少,该现象符合地中海气候的特征,且分析得出径流量与气温呈负相关。B错;地中海气候区植被以常绿硬叶林为主,D错。据此分析选A。
【4题详解】
根据河流凸岸、凹岸理论,在河流凸岸泥沙堆积,河流的凹岸受流水侵蚀强,所以图中四地堆积作用显著的是甲、丁。根据河流宽度,分析丁处河道较宽,应位于河流下游,考虑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南半球向左偏,甲地的沉积较少,丁地的沉积较多,所以堆积作用最显著的是丁地,据此分析选D。
【点睛】流水堆积地貌:
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一般在河流的上中游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搬运,在下游表现为堆积)。河漫滩平原一般是在中下游地区,河流下蚀作用较弱,侧蚀作用较强。河流往往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逐步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河水淹没,继续接受沉积。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最终形成了宽广的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平原一般是当携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当水流流出谷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下来,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
一般在入海口的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地貌;在出山口附近形成冲积扇地貌;在中下游地区形成河漫滩平原。
下图为日本植被水平和垂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 对图中圈示内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甲岛附近海域生物资源匮乏
B. 乙航天发射中心天气常年晴朗
C. 丙植被为针阔混交林或针叶林
D. 丁方向指向西北方向
6.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在我国大陆分布北界大约为34°N,在日本约38°N。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该纬度范围内( )
A. 日本夏季气温更高 B. 我国夏季降水更多
C. 日本年降水更多 D. 我国冬季气温更低
【答案】5. C 6. D
【解析】
【5题详解】
甲岛屿为北海道附近,有著名的北海道渔场,海洋生物资源丰富,A错;日本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且海洋性较强,多阴雨天气,B错;丙所处自然带下部为落叶阔叶林,上部为高山灌木和草甸,因此丙处自然带的植被可能为针阔混交林或针叶林,C正确;纬线指示东西,经线指示南北,根据图中纬线的分布可知丁方向表示东南方向,D错,故选C。
【6题详解】
日本四面环海,又受到强大的日本暖流(黑潮)的影响,气候的海洋性更强,相比于同纬度的我国而言,日本夏季气温较我国同纬度低,冬季气温较我国同纬度地区更高,因此其自然带的分布北界纬度更高,A错,D正确;影响自然带北界分布纬度高低的主要因素是热量,降水不是主要影响因素,排除BC,故选D。
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同一位置、不同季节的三天中的三个时刻拍摄的太阳视运动轨迹(D2这一天学校举行了秋季运动会,当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达40°),经合成整理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该地位于
A. 30°S附近 B. 赤道附近
C. 北回归线附近 D. 50°N附近
8. 拍摄的三天中,该地白昼最短的一天是( )
A. D1 B. D2 C. D3 D. 不能确定
9. 当太阳视运动轨迹为D3时,下列自然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
A. 东非高原的斑马向赤道以南迁徙 B. 索马里沿岸盛行离岸风,渔业资源丰富
C. 澳大利亚的小麦进入收获季节 D. 加拿大的枫树叶大部分已经脱落
【答案】7. D 8. A 9. B
【解析】
【7题详解】
读图,D2这一天日落正西,表示二分日。根据材料,此日我国该中学举行秋季运动会,因此该日为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40°,所以该地的纬度为50°N,D正确。
【8题详解】
该地的纬度为50°N,由题可知,D2应表示北半球秋分日,对于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而言,正午太阳位于当地上中天偏南方的天空,因此图中“左南右北”,由此可知,D1日落西南,表示北半球冬半年,D3日落西北,表示北半球夏半年,因此该地昼长最短的一天为D1,A正确。
【9题详解】
太阳视运动轨迹若为D3,表示北半球夏半年。东非高原的斑马向赤道以北迁徙,A错;北印度洋盛行西南风,在索马里地区盛行离岸风,盛行上升流,海洋深层营养物质上涌,渔业资源丰富,B正确;该季节澳大利亚当地处于冬季,澳大利亚小麦收获季节应该为当地夏季(澳大利亚为冬小麦),C错;加拿大的枫叶尚未出现大部分脱落的现象,D错,故选B。
【点睛】太阳视运动总结: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二分日,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北半球夏半年,全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北半球冬半年,全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下图为某半球某锋面气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图中信息描述正确是( )
A. 该天气系统位于北半球
B. 图中锋面为暖锋
C. 图中四点乙地气压最高
D. 图中锋面由南向北移动
11. 图中甲、乙、丙丁四点,最有可能出现阵雨天气的为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10. D 11. C
【解析】
【10题详解】
同一纬度地区,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图中地球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在山脉处向南弯曲,说明该区域纬度越靠北,线速度越大,而总体而言,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因此该图表示南半球,A错;无论南北半球,在锋面气旋左侧低压槽附近均为冷锋,B错;该气压系统为气旋(低压中心),因此图中四点乙地气压最低,C错;该锋面气旋位于南半球,在气旋左侧锋面南部盛行偏南气流,该气流来自高纬度,为冷空气,推动图中的锋面向北移动,D正确。
【11题详解】
根据小题1,该锋面为冷锋,且向北移动,丙地处于冷锋锋后,最有可能出现阵雨天气,C正确;甲乙处于冷锋锋前,此时降水的概率较小;丁地此时冷锋过境后,受单一冷气团控制,天气晴朗,D错,故选C。
【点睛】北半球和南半球的锋面气旋结构示意图总结如下:
分析此图可知,无论南北半球,锋面出现在气旋的低压槽处,且左侧为冷锋,右侧为暖锋。
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但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下图示意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地质因素 B. 人为因素
C. 气候因素 D. 植被因素
13. 4-6月份,导致该河流深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①气温 ②降水 ③泥沙淤积 ④地壳运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4.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4-6月河床抬高,水位上升 B. 8月水量减少,泥沙淤积
C. 4-6月河水侵蚀作用增强 D. 6月水量大,含沙量大
【答案】12. A 13. B 14. A
【解析】
【12题详解】
读图,该河流河岸直立,河面宽度变化不大,说明两岸岩石较坚硬,岩性单一(或岩性相近),因此河面宽度变化不大,A正确;该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且根据图中河岸形态可知河流下蚀较严重,该河段应处于河流的中上游地区,人类活动应较少,B错;气候与植被对河面宽度影响较小,CD错,故选A。
【13题详解】
读图,4-6月河流的深度加深。根据材料河流上游受季节性积雪融雪补给,4-6月,气温回升,融雪量加大,水位变高,河水深度变大,①正确;7月后才主要受降水补给,②错;这期间主要靠积雪融水补给为主,水量较大,河水对河床的侵蚀能力加强,泥沙淤积量小,河流深度加大,③正确;地壳运动是一个缓慢的地质过程,不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成为影响河水深度变化的因素,④错,故选B。
【14题详解】
读图,4-6月河床加深,A错;8月水位下降,水量较少,河流的搬运能力减弱,泥沙淤积,河床抬升,B描述正确;4-6月河床不断加深,说明河水侵蚀作用增强,C描述正确;6月水量大,河流侵蚀河床导致河流的含沙量较大,D描述正确,故选A。
【点睛】注意此题中6月河水的含沙量大与河床不断加深,泥沙淤积量少并不矛盾,6月河水水量较大,由于对河床的侵蚀加强,因此河流含沙量较大,但此阶段河流的搬运能力较强,因此泥沙淤积量较少。
福建平潭岛罕见地貌:岛屿东北部的沙地底村北部分布着一座巨大沙丘,沙丘与村庄近在咫尺,但几百年来沙丘却从不移动,形成“沙不袭村,村不毁沙,人沙和平共处”的地理奇观。沙丘上长有稀疏植被,覆盖一些黑色碎石。岛上常年盛行东北风,风力6-7级。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5. 该沙丘的沙源最可能来自
A. 河流沉积出露河床
B. 岛屿东北部海滨的沙滩
C. 就地岩石风化
D. 台湾岛上风力搬运而来
16. 形成该沙丘的直接原因最可能是
A. 海水涨潮、落潮,海水堆积
B. 流水搬运、堆积作用
C. 君山冰川堆积作用
D. 君山阻挡、削减风力,风力堆积
17. 沙丘不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A. 沙丘位于当地山地的背风地带
B. 沙丘上黑色碎石多,固沙作用明显
C. 植被根系发达,固沙作用明显
D. 地形和河流改变沙粒运动方向
【答案】15. B 16. D 17. D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区域特殊地貌沙丘特征及成因。
【15题详解】
河流入海,泥沙沉积,如果此沙丘是河流沉积出露河床形成的也应该位于入海口附近;由景观图和材料中提及此处是巨大沙丘,该沙丘地势较高,不可能是河流搬运,A错误。该地区气候湿润,如果是岩石就地风化,经长时间生物作用应形成土壤而不是沙丘;沙丘上覆盖的黑色碎石风化也应形成黑沙,但景观图中却是黄沙为主,C错误;台湾岛植被覆盖率较高,风沙天气少,且距福建平潭岛遥远,风力搬运到此地的泥沙有限,D错误。
【16题详解】
海水堆积应位于海岸线附近,与图示沙丘位置不符,A错误;此处的沙丘主要是风力堆积而成,不是流水搬运堆积形成的,B错误;该地地处福建沿海,海拔低,气温高,不可能有冰川作用,C错误;由上题分析可知该沙丘的形成主要是受该地区盛行的东北风搬运海滨沙滩的泥沙遇到君山阻挡,气流抬升风力减弱,最终泥沙原地下沉,风力堆积而形成。
【17题详解】
结合此地盛行北风和沙丘的位置,沙丘位于当地君山的迎风地带,A错;碎石起到的防风固沙的作用较小,B错误;沙丘上的植被根系发达,能起到固沙作用,但是沙丘上植被稀疏,固沙作用较小,C错误。
面临城市无限制低密度向外扩张的问题,美国规划师协会(APA)于2003年提出城市“精明增长”的理念,推行高效、集约、紧凑的城市发展模式。美国“精明增长”的先锋城市——波特兰,通过制定严格的城市增长边界来控制城市向外蔓延,同时在城市增长边界内提高建筑密度,并采取增加绿色环境和公共空间、大力推行公交和慢行系统来缓解高密度带来的负面影响。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波特兰成了一个家居、绿色、可持续的现代化城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精明增长”理论的核心是限制了( )
A. 人口密度 B. 城市等级
C. 城市面积 D. 服务范围
19. 波特兰通过“精明增长”的规划方案,可以( )
A. 保护城市边缘农田 B. 解决城市交通拥堵
C. 提高城市化水平 D. 优化城市产业结构
20. 波特兰城市规划建设对我国建设家居城市最具有借鉴意义的是( )
A. 进一步提高城市建筑密度
B. 积极开发老城区、棚户区
C. 大力推动郊区城市化
D. 兴建卫星城,疏解城市职能
【答案】18. C 19. A 20. B
【解析】
【18题详解】
面临城市无限制低密度向外扩张的问题,美国提出了“精明增长”的理念,推行高效、集约、紧凑的城市发展模式。“精明增长”理论的核心是限制了城市面积,C对。人口密度、城市等级、服务范围不受该理念限制,A、B、D错。
【19题详解】
波特兰通过“精明增长”的规划方案,可以限制城市面积扩张,保护城市边缘农田,A对。限制城市面积扩张,不利于解决城市交通拥堵,B错。控制城市面积,不能提高城市化水平、优化城市产业结构,C、D错。
【20题详解】
波特兰通过制定严格的城市增长边界来控制城市向外蔓延,同时在城市增长边界内提高建筑密度,城市规划建设对我国建设家居城市最具有借鉴意义的是积极开发老城区、棚户区,提高建筑高度,B对。进一步提高城市建筑密度,会加重交通拥堵等城市化问题,A错。大力推动郊区城市化,不是限制城市面积,C错。兴建卫星城,疏解城市职能,相当于扩大城市面积,D错。
【点睛】“精明增长”的理念,推行高效、集约、紧凑的城市发展模式。“精明增长”理论的核心是限制了城市面积,保护城市边缘农田。限制城市面积增长,在城市增长边界内提高建筑密度。
中国种子集团有服公司(中种集团)在全国不同地点建立玉米育种中心和试验站,形成了遍布全国的育种科研平台。该企业米用宽窄行种植方式,追肥期在宽行进行深耕,玉米收获时留高茬40cm:第二年在耕作过的宽行进行精量播种,形成行苗带(下图)。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1. 中种集团在全国设立多个育种中心和试验站,主要目的是
A. 扩大知名度 B. 接近市场
C. 保证试验的连续性 D. 扩大种植面积
22. 中种集团在海南三亚建立育种基地,主要目的是
A. 降低土地成本 B. 提高科技水平
C. 减少病虫害 D. 缩短生长周期
23. 中种集团放弃均匀种植方式而选择宽窄行种植方式效益显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利于机械作业 ②利于作物通气、透光
③増加间苗、定苗工作量 ④减少施肥量
⑤降低作物种植密度 ⑥改善土壤自然生产力
A. ①②⑥ B. ①③④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答案】21. C 22. D 23. A
【解析】
【21题详解】
建设成遍布全国的育种科研平台主要是利用全国各地的自然条件(气候)差异,使每个月都能播种每个月都有授粉,这样可以保证试验的连续性,保证育种速度。据此分析选 C。
【22题详解】
海南省低纬度,水热资源丰富,一年可以三熟,缩短育种周期,据此分析选D。
【23题详解】
据图文资料,釆用宽窄行种植方式可利于机械作业,利于作物通气、透光,宽窄行种植方式属于精量播种,可减少间苗、定苗工作量;因种植密度增加,应增加施肥量;高茬腐烂还田,宽窄行轮换种植,可以改善土壤自然生产力。据此分析选A。
【点睛】
“无水港”是指内陆地区建立的具有港口服务功能的物流中心,不临江海,没有船舶,货物在“无水港”内完成一切通关手续,相当于把海港搬到了内陆,然后通过海陆联运将货物运送到沿海港口,直接装船出海。近年来天津港在内陆大力发展“无水港”业务。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4. “无水港”业务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 )
A. 高铁运输快速发展 B. 海运速度不断加快
C. 集装箱运输迅猛发展 D. 河海联运逐步实现
25. 天津港在内陆大力发展“无水港”业务的主要目的是( )
A. 降低海运成本 B. 扩大经济腹地
C. 减轻港口负担 D. 节约运输时间
【答案】24. C 25. B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交通站点的发展及影响。
【24题详解】
由题目材料可知“无水港”是指内陆地区建立的具有港口服务功能的物流中心,通过海铁联运将货物运送到沿海港口,直接装船出海。主要得益于当前的货物运输主要是标准化的集装箱运输,使得运输效率大为提高。
【25题详解】
在内地大力发展“无水港”,增加了货物的装卸次数,提高了成本,消耗了更多的时间,在港口的船只等候时间也会增加,无法起到减轻港口负担的功能。其主要目的是增加基建,扩大经济腹地,促进经济发展。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约赛米蒂国家公园位于内华达山脉西侧,公园内峡谷、瀑布众多,花岗岩遍布,其中形成于船长峰(海拔约2000米)上的“火瀑布”极为壮观。“火瀑布”是借助夕阳制造的一种光学效应,呈金黄色,就像火焰一般。傍晚时在各种因素齐备时,夕阳的光线才有可能“点燃”这条瀑布,创造魔幻般的色彩。这样的奇观每年只有短短数天,通常发生在二月。到了夏季时节,瀑布就会干涸。下左图为火瀑布景观示意图,下右图为火瀑布地理位置示意图。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26. 据材料和图示推测,有关“火瀑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火瀑布”在二月每天可见 B. 瀑布陡崖朝向西偏北
C. 瀑布的主要补给为积雪融水 D. 其形成与火山喷发有关
27. 若要在日落前形成“火瀑布”,应同时具备的条件是
①日落前,当地天气晴朗无云;②崖顶附近雨水多;③崖顶积雪多;
④当地气温较低,有锋面活动;⑤当地气温较高;
A. ①②⑤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⑤
28. 每年夏季瀑布干涸,其主要成因是
A. 锋面雨带南移,雨季结束 B. 地处风带的背风坡,降水少
C. 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D. 地形封闭,水汽难以到达
【答案】26. C 27. D 28. C
【解析】
考查“火瀑布”的形成条件。
【26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火瀑布”的出现需要一定的条件,在二月只有数天可能形成,是一种光学效应,因此不是二月每天可见,A错误;从“二月可能形成”可推知日落方位在西偏南,所以瀑布陡崖朝向应该是西偏南,B错误;因其位于海拔2000米的高度山脉,因此主要补给为积雪融水,C正确;其形成与火山喷发无关,D错误。故选C。
【27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火瀑布”是借助夕阳制造的一种光学效应,当夕阳西下时,在特定角度下,太阳光线在瀑布上所反射出来的亮光。形成火瀑布,需要足够的水,而瀑布的水来自山顶的积雪,且气温要高,二月份才会有充沛的水源,②错误③⑤正确;同时天气要好,否则阴天云挡住日落时的光线,不能照亮水流,就不会有火瀑布,①正确④错误。故选D。
3.据图中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可知,该地地处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因此干涸。故选C.
2014年,M公司开始发展生鲜电商业务。消费者在网上下单,购买的生鲜由物流配送到家。2016年,M公司开始拓展互联网和实体店相结合的业务,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陆续开设实体店。每间实体店规模达4000〜100000m2,主营中高端优质生鲜,承诺3km内可免费配送,并提供生鲜加工、烹饪服务。顾客既可网上下单,又可现场购买,还可在实体店内设置的特定区城就餐。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 M公司开设生鲜实体店首选上海等城市的主要因素是
A. 区域购买力 B. 土地租金
C. 交逋运输 D. 信息通达度
30. M公司在实体店设置特定区域供顾客就餐.主要是为了
A. 优化空间配置 B. 保证生鲜品质
C. 减少配送成本 D. 提高生鲜销量
31. 规模相同的传统中低端生鲜超市相比,M公司的生鲜实体店
A. 服务等级较低 B. 业务范围较广
C. 服务种类较少 D. 门店数量较多
【答案】29. A 30. D 31. B
【解析】
本题考查商业区位因素,重点考查学生对商业区位因素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29题详解】
本题考查商业区位因素的相关知识。
A项,上海、北京等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人民生活质量高,消费能力强,区域购买力强,生鲜市场更广。故A项正确。
B项,上海、北京等城市土地租金高,开设成本高,即土地租金并不是首选上海等城市的主要因素。故B项错误。
C项,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保鲜运输技术的发展,交通运输不再成为影响生鲜发展的主要因素。故C项错误。
D项,实体店主营中高端优质生鲜,方便顾客店内就餐,其发展主要依托的不是信息通达度,而是上海这些地方的顾客的消费力。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30题详解】
本题考查商业的相关知识。读取材料可知,顾客既可网上下单,又可现场购买,还可在实体店内设置的特定区域就餐。设置特定区域供顾客就餐可以让顾客在食用完后再购买新鲜的生鲜或者打包加工好的生鲜带走,增加业务,从而提高生鲜的销量。故本题选择D。
【31题详解】
本题考查商业的相关知识。
B项,与规模相同的传统中低端生鲜超市相比,M公司拓展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业务,服务范围更广。故B项正确。
A项,M公司多分布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人口规模大、等级高的城市,所以服务等级较高。故A项错误。
C项,M公司主营中高端生鲜产品,产品涉及范围广,种类多。故C项错误。
D项,M公司仅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大城市开设实体店,且每间店的规模和投资较大,决定其门店数量较少。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故本题选B。
下图为2005~2010年安徽、河北、四川、广东四省人口迁出及影响的省级行政区统计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2. ①②③④正确应的省级行政区分别是
A. 河北、安徽、广东、四川 B. 四川、安徽、河北、广东
C. 河北、安徽、四川、广东 D. 安徽、四川、广东、河北
33. 下列有关③省人口流出至迁入地所产生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使迁入地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大幅度减轻 B. 提高迁入地城市化水平
C. 缓解迁入地环境压力 D. 加剧迁入地人才外流
34. 与③省人口迁移相比,④省( )
A. 影响范围大,影响程度小 B. 影响范围大,影响程度大
C. 影响范围小,影响程度小 D. 影响范围小,影响程度大
【答案】32. A 33. B 34. B
【解析】
【32题详解】
总体而言,人口迁出地与人口迁入地空间距离较近,更有利于人口的流动。①省区人口主要迁往北京和天津,应为河北,排除BD;③省迁往江西、广西和湖南较多,④省迁往重庆、云南、西藏较多,相比而言,③为广东,④为四川,A正确。
【33题详解】
③为广东,广东省向周边这几个省级行政区迁出的人口以经商、务工为主,但由于广东流入其他省份的人口规模不大(广东省经济发达,人口迁入量应大于迁出量),这些省份由广东省迁入的人口量不足以削弱自身迁出的人口量,因此不会导致迁入地人口老龄化大幅度减轻,A错;人口的迁入会给迁入地提供劳动力,促进工业化,从而促进迁入地城市化发展,B正确;人口的迁入会使迁入地环境压力加大,C错;人口迁入会减轻迁入地的人才外流,D错。综上所述,故选B。
【34题详解】
读图,与③省相比,④省联系的省份更多,④省对应的纵坐标数值更大(即影响的省级行政区数量更多),故而④省的影响范围更大,影响程度更大,B正确。
三江并流地区雪峰横亘,山高谷深,地貌类型多种多样。每年2至4月是云南的旱季,但下图中甲处却总会出现小雨季,导致怒江水位上涨,因正值沿岸桃花盛开,故称“桃花汛”。下图是沿27°N所作的部分地区剖面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5. 甲地出现“桃花汛”的主要原因是
A. 春季气温回升,对流旺盛
B. 春季气温回升,冰川消融
C. 西南风带来水汽,地形抬升
D. 东南风带来水汽地形抬升
36. 金沙江部分河谷出现了如图所示的垂直植被带逆向分布现象,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 热量 B. 水分 C. 光照 D. 坡度
37. 三江并流地区最不典型的地貌类型是
A. 冰川地貌 B. 喀斯特地貌 C. 风蚀地貌 D. 流水地貌
【答案】35. C 36. B 37. C
【解析】
【35题详解】
春季虽气温回升,但甲地海拔高,气温较低,对流较弱,A错;根据材料,“桃花汛”是由降水导致而不是冰川消融导致,B错;该季节西南风从印度洋带来水汽,遇地形阻挡,在甲地形成地形雨,带来降水,C正确;此季节东南风尚未影响我国西南地区,且甲地处于怒山西坡,为东南风的背风坡,且受东侧重重山脉的影响,由东南风带来的水汽较少,D错,故选C。
【36题详解】
读图,随着海拔的升高,金沙江谷地依次出现荒漠、灌丛、森林。金沙江干热河谷多盛行下沉气流,气候较干燥,海拔低处气温较高,蒸发大导致水分不足,海拔高处气温相对较低,蒸发较小,水分相对充足,故形成图示的垂直植被带谱,B正确;热量相对于水分而言,不是直接影响因素,排除A;光照和坡度不是主要影响因素,CD错,故选B。
【37题详解】
三江并流区大体属于湿润半湿润区,风蚀地貌多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C符合题意;该区域山高谷深,河流流量较大,河流湍急,水速快,且石灰岩广布,因此冰川地貌、喀斯特地貌、流水地貌发育典型,排除ABD。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中的“栈道”是指褒斜古道。此道始建于殷周,是古代关中通往汉中、蜀地最著名的交通要道,也是中国最早在悬崖峭壁上开凿的道路之一。东汉永平年间,工匠采用“火焚水激”法在此道上开凿穿山隧洞。下图示意褒斜古道线路。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8. 与“火焚水激”法相似的外力作用是( )
A. 风化作用 B. 侵蚀作用
C. 搬运作用 D. 堆积作用
39. 在甲地修路时,古人采取的对策是( )
A. 沿河成路 B. 陡峻盘旋
C. 岭横越垭 D. 险绝而栈
40. 古代褒斜道修通的地理意义是( )
A. 乙地发展为区域经济文化中心
B. 方便成都与长安间的钱粮运输
C. 加快了南北方人口的迁移
D. 增加通往汉中的交通运输方式
【答案】38. A 39. C 40. B
【解析】
【38题详解】
“火焚水激”法是先用火煅烧岩石,使岩石温度升高,之后突然用凉水激冲,岩石温度骤变,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使岩石“裂开”,从而便于开凿;风化作用是岩石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的影响下,岩石遭受破坏,产生裂隙从而形成松散沉积物,与“火焚水激”法相似,A正确;侵蚀作用是在冰川、流水、风力等外力作用下,对岩石或风化产物进行破坏的作用;搬运作用是风化或侵蚀作用的产物在外力(风、流水、冰川等)的作用下,从一个地方移动至另一个地方的过程;在搬运的过程中,若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被搬运的物质发生沉积,形成堆积地貌,BCD均与“火焚水激”法关系不大。
【39题详解】
读图,根据甲处两侧河流的流向可知,甲处为分水岭,山脉走向呈南北走向,因此线路过甲地不会“沿河成路”(仔细看图,甲地为分水岭,也缺少河流),A错;甲地古道线路较平直,并未盘旋迂回,B错;线路走向与甲地山脉走向大致垂直,因此修路越过山岭时,会选择地势较低的“垭口”(即鞍部)越过,C正确;“险绝而栈”即是在地势险峻的地方修建栈道,由于甲处线路与山脉走向垂直,若在此修建栈道会造成较大的地势起伏,不符合栈道修建的一般原则(栈道一般在地势陡峭处沿水平方向延伸),D错;综上所述,故选C。
【40题详解】
根据图中聚落的大小规模可知,乙地并非区域经济文化中心,A错;该线路在区域间交通联系并不发达的古代,方便了成都和长安之间的钱粮运输,B正确;褒斜道道路崎岖,对南北方人口的迁移影响有限,相比而言,B选项更符合题意,排除C;增加了关中通往汉中的交通运输线路而不是运输方式,D错;综上所述,故选B。
二、综合题(2道题,共40分)
4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纳米比亚最不能错过的是美丽又震撼的星空,该观察地地处南非高原西侧,地广人稀。它被列为世界上5个国际黑暗天空保护区之一。黑暗天空保护区是为了避免人为光源对天象观测造成影响而设置的保护区,是天文爱好者观察天空的理想圣地。
材料二 纳米比亚沙漠腹地的辛巴族仍然保存着较原始的生活方式,终年不洗澡,也从不穿上衣,代之以用混合着黄油和香料的红土涂抹在身上、头发上,被人们称为“红泥人”。纳米比亚的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粮食长期短缺,百分之七十需进口,很多人长期处于饥饿状态。
(1)分析纳米比亚成为世界著名观察天象地的原因。
(2)从适应环境角度分析辛巴族人将红土涂抹在身体上的原因。
(3)分析纳米比亚粮食短缺的原因。
【答案】(1)气候干旱少雨,大气能见度高;地势高且平坦开阔,便于观测;人口稀少,人类活动干扰少;远离城市,光污染小。
(2)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可抵御烈日暴晒;多晴天,昼夜温差大,红泥可以封闭毛孔起到保暖作用(抵御夜晚低温);防止蚊虫叮咬;通过擦红泥可以除去身体上的污物。
(3)气候干旱,水源短缺;缺乏灌溉系统;缺乏种植经验。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地理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相关知识,需要加强培养对材料关键信息和有效信息的提取和解读的能力,从而结合题干进行针对性的分析。
【详解】(1)观察星空对大气透明度的要求较高,根据材料“观察地地处南非高原西侧,地广人稀”,因此海拔较高,地势平坦开阔,便于观测,且人烟稀少,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城市灯光污染小;同时,根据图示,纳米布多为荒漠地区,气候为热带沙漠气候,晴天多,大气的能见度高,利于星空观测。
(2)注意从“适应环境的角度分析”。纳米布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多晴天,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蒸发大,且多蚊虫。降水少,所以擦涂红泥能在一定程度上去除身上的污物;太阳辐射强,擦涂红泥可抵御暴晒;昼夜温差大,蒸发大,擦涂红泥一方面可减少体内水分散失,另一方面也可以封闭毛孔,夜间起到保暖的作用;多蚊虫,擦涂红泥可以起到驱蚊效果(注意材料:用混合着黄油和香料的红土涂抹。这些物质带有刺激性气味,可以起到驱蚊效果)。
(3)纳米布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水资源缺乏,限制了农业生产;根据材料,这里的辛巴人现在依然保持着较为原始的生活方式,说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低下,缺乏良好的农业灌溉系统和农业种植技术,故而粮食短缺。
4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香港的印刷业发展很快,印刷能力曾占全球印刷市场的6%。由于加拿大等国纸张出口量减少,香港将部分印刷厂向广东迁移。此时珠江三角洲地区(包括香港、澳门)印刷能力已经超过美国东北部。读左图珠江三角洲地区印刷工业和造纸工业分布图。
材料二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通车。至此,港珠东西,长虹卧波,天錾南北通途无阻,港珠澳大桥项目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西接珠海和澳门,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大桥主体工程全长约296千米,主体工程采用桥隧组合方式,海底隧道长67千米,隧道东、西各建一座人工岛。工程完成后,从香港到珠海的车程只需半小时,粤港澳三地将紧密联系在一起。读右图港珠澳大桥图。
(1)简述珠江三角洲地区印刷业迅速发展的区位优势。
(2)广东省的造纸厂大多靠近制糖厂分布,指出这样布局的好处。
(3)分析建设图示海底隧道主要原因及建成后的主要作用。
(4)说出大桥通车后对图示区域的影响。
【答案】(1)市场需求量大;接近原料产地,原料充足;有大量廉价劳动力;水陆交通便利。
(2)工业的集聚形成规模效应;造纸厂可以将制糖厂的甘蔗渣作为造纸的原料,节约成本,综合利用资源。
(3)原因:水域较深,且位于主航道上。作用:减小对海域船只通航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
(4)缩短香港、澳门和珠海之间的出行时间;促进香港、澳门、珠海三地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工业的区位因素、工业集聚的优点、区域环境对交通线路建设的影响以及交通对区域发展的意义等相关知识。需要注意的是,在平时的学习中,一方面要加强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与积累,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对国家热点地区、热点时事问题的关注。
【详解】(1)该区域印刷工业的区位优势可从市场、原料、交通、劳动力等角度加以分析。首先,全球对纸张的需求量大,市场广阔;其次,该区域为我国甘蔗生产的重要区域,榨糖后的蔗渣可作为造纸的原料,原料丰富;再次,珠三角地区水陆交通便捷;最后,珠三角地区劳动力丰富且较廉价。
(2)该题考查工业集聚的优势,要注意造纸厂和制糖厂的联系。该区域为我国甘蔗生产的重要区域,榨糖后的蔗渣可作为造纸的原料,从而综合利用资源,节约成本;其次,工业集聚可共用基础设施,节约建设投资,取得一定的规模效益。
(3)注意图中海底隧道的位置,该处水域较深,为该区域海洋运输的主航道,采用海底隧道的形式,能尽量减小对该海域船只通航的影响(也能减小对飞机通航的影响),减少对海洋生物的干扰(该海域有中华白海豚的分布),从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4)根据材料“工程完成后,从香港到珠海的车程只需半小时,粤港澳三地将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直接的意义便是缩短香港、澳门和珠海之间的出行时间,同时,也能优化区域产业配置,带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而促进香港、澳门、珠海三地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