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展开雅礼中学2020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
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在云南喀斯特地貌区进行野外科考,绘制出图中主要河流和等高线图(左图,单位: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某风电企业准备在图中多处设立风力发电机组,该学习小组发现甲地并不适宜。据图中信息,推测甲地最可能是
A. 天坑 B. 湖泊
C. 顶部平坦的山峰 D. 火山口
2. 该研究性学习小组根据相关地质部门资料绘制出丁到戊的地质统计图(右图),曲线上各数据表示各测量点地下同一岩层的埋藏深度,由此可以判断出沿该剖面线为
A. 背斜谷 B. 向斜山
C. 地堑谷 D. 地垒山
3. 下列是该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该区域的发展提供的参考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
A. 大力发展旱地小麦生产,提高粮食总产量 B. 利用水资源丰富的特点,发展立体化农业
C. 加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旅游业 D. 加大当地人口生态搬迁,扩大环境承载力
【答案】1. B 2. A 3. C
【解析】
【1题详解】
据图中等高线数值和分布可以判断出,甲地为海拔较低的地方,不可能是山峰,C错误;火山口比周边的地区海拔高,而甲地位于海拔较低地方,因此不可能是火山口,D错误;图中乙、丙两条河流流入甲地,可能积水成湖,天坑的海拔明显降低,则等高线应是密集分布并向里数值减少,A错误,B正确。故选B。
【2题详解】
根据题目,曲线上各数据表示各测量点对应的地下某相同岩层的深度,数值越大,表示某相同岩层埋藏越深。根据地表各点向地下埋藏深度值得到的对应点的连线,就可以得到该岩层是向上拱起的,即是背斜构造。根据丁到戊沿线出现河流,因此丁到戊之间是山谷,该处地貌是谷地,BD错误。所以是背斜谷,A对,C错。故选A。
【3题详解】
该地位于我国的西南云贵高原,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并不适宜大力发展旱地小麦生产,A错误;当地多喀斯特地貌,多溶洞和地下暗河,地表水资源短缺,B错误;西南云贵高原地形崎岖,山区交通不便,应加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旅游业,C正确;加大当地人口生态搬迁,虽然利于保护环境,当不能扩大环境承载力,D错误。故选C。
海滨地区沉积物的沉积位置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下图为某河流入海口沉积物在不同时期位置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 图A所示时期沉积物1、沉积物2、沉积物3所对应的岩石正确的是
A. 石灰岩 页岩 砂岩 B. 页岩 砂岩 石灰岩
C. 页岩 石灰岩 砂岩 D. 砂岩 页岩 石灰岩
5. 图A到图B时期海平面的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A. 水稻分布北界南移 B. 高山雪线下降
C. 厄尔尼诺频率减小 D. 大陆海岸线变短
【答案】4. D 5. D
【解析】
【4题详解】
流水的分选作用使得颗粒物大的先沉积,颗粒物小的后沉积,砂岩主要由砂砾构成,页岩主要由黏土小颗粒物构成,石灰岩主要是在浅海的环境下形成的,所以沉积物1、2、3分别是砂岩、页岩、石灰岩。D正确,ABC错误。故选D。
【5题详解】
图A到图B时期海岸线再向陆地深入,所以海平面上升,全球气候变暖,降水增多,因此A应为南半球水稻分布北界南移,北半球水稻分布北界北移,A错误;温度升高,蒸发量增加,雪线上升,B错误;厄尔尼诺现象属于极端天气,全球变暖会导致其频率增加,C错误;海平面上升,淹没部分陆地,所以海岸线变短,D正确。故选D。
十九世纪以来,德国境内的河流被大规模裁弯取直和渠化,使河流失去正常的河道功能,严重影响沿岸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近十几年来,德国恢复河流水文形态特征工程日益兴起,工程要重塑自然河道的凹岸和凸岸、浅滩和深潭、沙洲和沙滩,发挥河流生态系统的物质生产、环境和生态效益,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共处。下图为“某河流水文特征工程规划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 河流被大规模裁弯取直和渠化有利于
A. 航运和行洪 B. 水质改善
C. 发电和航运 D. 鱼类生产
7. 关于河流深潭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深潭常位于河流凸岸一侧 B. 深潭常伴随浅滩出现
C. 深潭常由河流侵蚀而成 D. 深潭处泥沙淤积严重
8. 河流的生态修复使河流
A. 生物栖息地扩大,有利于多样性恢复 B. 河道摆动空间减少
C. 河道形态标准化 D. 侵蚀作用明显增强
【答案】6. A 7. C 8. A
【解析】
【6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河流被裁弯取直和渠化后,使河流失去正常的河道功能,失去良好的生态效益,严重影响沿岸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因此水质会变差,不利于鱼类生长,B错误,D错误;“工程要重塑自然河道的凹岸和凸岸、浅滩和深潭、沙洲和沙滩”,结合图片可知当地落差较小,河流沉积作用明显,因此不是为了发电,C错误;德国城乡河流大多位于平原地区,裁弯取直和渠化,缩短流程,加深河道可以提高河流流速,减少泥沙淤积,是了航运和行洪,A正确。故选A。
【7题详解】
凸岸流速缓慢,沉积为主,多沙滩、沙洲和浅滩;凹岸为侵蚀岸,流速快,流水侵蚀作用强,水深,一般形成深潭,不会形成浅滩和沙滩,A错误,B错误,C正确,D错误。故选C。
【8题详解】
“工程要重塑自然河道的凹岸和凸岸、浅滩和深潭、沙洲和沙滩,发挥河流生态系统的物质生产、环境和生态效益”目的是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减少人类的干预,利于生态环境恢复,生物栖息地扩大,有利于多样性恢复,A正确。裁弯取直和渠化使河道摆动空间减小,河道形态标准化,生态恢复使河道形态多样化,河道摆动空间增大,BC错误;河流恢复自然河道,河道弯曲,水流速度减慢,沉积作用明显增强,侵蚀作用减弱,D错误。故选A。
读“华北地区冬小麦开花日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 2000年与1980年相比,华北地区冬小麦开花日期的变化特点是
A. 普遍推迟5天左右 B. 普遍提前5天左右
C. 普遍推迟10天左右 D. 普遍提前10天左右
10. 甲地等值线呈闭合状的原因可能是
A. 甲地为平原,地形平坦
B. 甲地山地,气温低
C. 甲地为城市,城市热岛效应强
D. 甲地为谷地,气温高
11. 导致华北地区1980年与2000年冬小麦开花日期不同的原因是
A. 月均温升高 B. 月均温降低
C. 霜冻影响 D. 干旱缺水
【答案】9. B 10. D 11. A
【解析】
【9题详解】
全球气候变暖,作物开花日期提前,AC错误;由图可知,同一纬度两条等值线接近或部分重合,而时间相差5天,据数值可知开花时间提前约五天,B正确,D错误。故选B。
【10题详解】
根据等值线的判读规律,甲地2000年平均开花日期为5月10日,1980年为5月15日,甲地等值线显示的开花日期比周边较早,因此说明甲地温度比周围气温较高,从地形影响气温来说,该地应该地势较低,气温较高,等值线呈闭合状,谷地符合题意,D正确;平原海拔低,但等值线一般不呈闭合状,A错误;山地海拔高,气温低,B错误;城市不会种植小麦,C错误。故选D。
【11题详解】
由第一题判断可知2000年华北地区开花日期提前,说明春季气温较高,导致开花日期偏早,A正确。月均温降低、霜冻影响、干旱缺水导致开花日期推迟,B、C、D错误。故选A。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某日12时到18时0°C等温线位置变化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图示季节以及甲地的天气特征主要是
A. 秋季—升温转晴 B. 春季—升温降雨
C. 冬季—风力减小 D. 冬季—气温下降
13. 图中西部等温线位置变化小的原因最可能是
A. 西部为山地,地形对冷空气的阻挡明显
B. 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
C. 西部有大型水库或湖泊,调节作用明显
D. 西部为平原,地形对冷空气阻挡作用小
【答案】12. D 13. A
【解析】
【12题详解】
我国一月0°C等温线大致位于秦岭淮河一线,南方一般气温大于0°C,图中我国南方某地气温出现小于0°C现象,说明此时为冬季;AB错误;从图中的气温变化看甲地12时比同纬度气温高,再以后气温逐渐与同纬度接近,最后比同纬度地区气温还低,所以说甲地区气温在下降,D正确;图中是等温线反应甲地气温下降,数目受到来自偏北风的影响,北风增强导致气温下降,C错误。故选D。
【13题详解】
我国一月0°C等温线大致位于秦岭淮河一线,南方一般气温大于0°C,图示地区应该接近秦岭淮河一线。冬季海边气温变化小,甲地东部地区气温变化大,说明甲地东部地区不临海。该地区最可能是甲地位于淮河附近,甲地西部地区位于秦岭以南,冬季秦岭阻挡冬季风,使西受冬季风影响小,气温变化小,甲地东部为平原地形,对冬季风阻挡作用弱,因此东部温度变化快,A正确;城市热岛效应影响范围较小,据比例尺判断图示地区范围较广,B错误;秦岭淮河一线西部没有大的湖泊、水库,且图示区域范围较大,湖泊、水库调节作用不明显,C错误;若西部为平原,地形对冷空气阻挡作用小,西部降温应该大,D错误。故选A。
【点睛】秦岭淮河一线地形图
近地面大气中水汽充足,气温较低时,大气中的水汽容易饱和凝结形成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使地面水平能见度降低,这种天气现象就是雾。2017年12月13日到14日南京市出现一次特殊的双层浓雾天气现象。下图为此次浓雾出现前后不同高度气温随时间的变化(斜线柱表示2点前后雾的高度)。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图示时间内,地面最低气温约为 ( )
A. -0.5 ℃ B. 0.5 ℃ C. 4.5 ℃ D. 5.5 ℃
15. 据图推测,上层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 地面气流上升,水汽冷却凝结而成
B. 大气逆辐射强,水汽冷却凝结
C. 弱冷空气侵入,水汽冷却凝结而成
D. 地面辐射冷却带动上层大气降温
16. 两点钟后,上层雾和下层雾的变化应是 ( )
A. 上层雾上升,下层雾浓度变小
B. 上层雾下沉,下层雾浓度增大
C. 上层雾上升,下层雾浓度增大
D. 上层雾下沉,下层雾浓度变小
【答案】14. A 15. C 16. B
【解析】
【14题详解】
雾的形成条件是有逆温现象,图示时间内,2点后出现浓雾。根据气温等值线的递变规律,出现逆温现象后,地面最低气温值应位于8点附近的地面,温度范围约为-1℃-0℃,可能是-0.5℃,A对。B、C、D错。
【15题详解】
据图推测,上层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弱冷空气侵入,水汽冷却凝结而成,属于平流雾,C对。地面气流上升,水汽冷却凝结而成,易形成降雨,不是雾,A错。大气逆辐射强,地面降温慢,水汽不易凝结,B错。地面辐射冷却带动底层大气降温,是从地面开始出现,而不是上层的大气,D错。
【16题详解】
上层才是冷空气侵入形成的平流雾,随着冷空气下沉,两点钟后,应是上层雾下沉,A、C错。上层雾和下层雾叠加到一起,下层雾浓度增大,B对,D错。
点睛:雾的形成条件是有逆温现象,根据气温等值线的递变规律,判断出现逆温现象后,地面的温度范围。上层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弱冷空气侵入,水汽冷却凝结而成,属于平流雾。冷空气下沉,两点钟后,应是上层雾下沉,与下层雾叠加。
锡尔河源于天山山脉,注入成海。图a为锡尔河流域示意图,图b为该河某地多年平均径流量和降水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锡尔河流域冬春季节降水较多,主要原因是
A. 地表径流处于丰水期,蒸发量大 B. 西风活动频繁,输送水汽量较多
C. 沙尘暴活动强度大,凝结核较多 D. 亚洲高压增强,偏北风湿润多雨
18. 该地的径流量与降水量相关度较小,其主要自然原因是
A. 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B. 上游支流众多
C. 降水分布平均 D. 沿岸植被较多
【答案】17. B 18. A
【解析】
【17题详解】
冬春季降水多,主要受盛行风的影响,冬春季西风强劲,影响作用大,来自大西洋的水汽受到地形阻挡抬升,降水较多,B对;此时气温较低,蒸发量小,A错;与沙尘暴没有关系,C错;偏北风来自陆地,水汽较少,D错。故选B。
【18题详解】
当地位于亚洲内陆,锡尔河发源于天山,主要依靠冰雪融水补给,故河流径流量与降水量关系小,A正确,其余选项不是主要影响因素,BCD错误。故选A。
山洪是指山区溪沟中发生的暴涨洪水。山洪具有突发性,水量集中且流速快,冲刷破坏力强,水流中抉带泥沙甚至石块等,常造成局部性洪灾。下面是1983-2015年西藏山洪发生次数年际变化和月份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西藏山洪发生的时间特点主要表现为
A. 近几年来山洪发生次数逐渐增多 B. 近几年来山洪发生次数开始减少
C. 集中于春夏季,秋冬季较少 D. 7、8月最多,12月未发生山洪
20. 西藏山洪发生次数多、分布广,造成的损失大,其原因是
①地势起伏大
②河流含沙量大
③居民点多分布于山坡地带
④交通设施(道路等)多沿河流建造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19. C 20. D
【解析】
【19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几年来山洪发生次数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并不是逐渐增多的,A、B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7、8月山洪发生次数最多,4、6月次之,说明西藏山洪集中发生在春夏季,秋冬季较少,C正确;由图可知,12月有山洪发生,D错误。故选C。
【20题详解】
影响西藏山洪发生的因素主要是地势起伏大,①正确;河流含沙量大小与山洪发生次数关系不大,且西藏河流的含沙量并不大,②错误;山洪造成的损失一般与人文要素关联性大,如分布于山谷地带的居民点、交通设施、工矿企业等容易被山洪淹没,损失较大,居民点不是多分布于山坡地带,③错误,④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
读非洲西海岸部分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图中M市西部海域渔业资源极为丰富,其主要原因是
A. 寒暖流交汇,海水受到扰动,饵料丰富
B. 港湾宽阔,风浪较小,适于渔业捕捞
C. 入海河流众多,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
D. 有寒流经过,海水上泛,饵料丰富
22. 图中洋流
A. 能使沿岸排放的污染物质首先到达欧洲西海岸
B. 造成附近海域夏季多海雾,影响航运
C. 导致沿岸地区气温升高,降水增多
D. 促进热量不断向高纬度海区输送
【答案】21. D 22. B
【解析】
【21题详解】
读图,根据位置可以判断,该地位于中低纬度的大陆西岸,沿岸洋流为寒流经过,因海水上泛,饵料丰富,D对、A错。图中海岸平直,港湾少,风浪大,B错。M地属于地中海气候,降水较少,图中河流少、短小,带来的营养物质少,C错。故选D。
【22题详解】
读图分析,图中洋流位于北半球,是加纳利寒流,自北向南流。该寒流能使沿岸排放的污染物质向南首先到赤道附近,A错。寒流经过的海面附近海域夏季多海雾,影响航运,B对。寒流导致沿岸地区气温下降,降水减少,C错。寒流流向低纬海区,不能促进热量不断向高纬度海区输送,D错。故选B。
【点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影响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2.影响海洋生物资源:有寒暖流交汇的海区,海水受到扰动,可以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为浮游生物提供充足的养料,从而为鱼类提供充足的饵料,有利于鱼类大量繁。寒暖流交汇也能够形成水障,使得鱼群集中,往往形成较大的渔场(如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有上升补偿流的地方也能形成大的渔场(如秘鲁渔场)。
3.影响海洋航行的速度与安全:顺着洋流航行可以加快速度,节省燃料,节省时间;逆着洋流航行会减慢速度,浪费时间,浪费燃料。寒、暖流的交汇处容易形成海雾,从而不利于海上航行。从北极地区南下的洋流也会携带海冰,威胁海上航行安全(如泰坦尼克号撞冰山事件)。
4.影响海洋环境:对于海洋污染来说,既可以使污染物因迅速扩散而加快其稀释和净化的速度,也相应地使污染范围扩大。
5.影响全球的水热平衡:洋流流动的过程中伴随着水分和热量的交换。
土壤是由气候、植被、人类活动等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在一定地域空间形成了气候—植被—土壤相对应的整体性分布特征。高黎贡山位于青藏高原南部,横断山脉西部断块带,下图是“高黎贡山土壤垂直分布”示意图。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3. 导致高黎贡山两坡黄棕壤、黄壤分布下限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 纬度 B. 坡度 C. 海拔 D. 坡向
24. 图中褐红壤地带分布范围较广的自然植被是( )
A.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 温带落叶阔叶林
C. 短刺灌丛或草本植物 D. 温带针阔混交林
25. 高黎贡山西坡的黄壤分布地( )
A. 降水量最大 B. 土壤肥力最高
C. 气候最适宜 D. 应防止水土流失
【答案】23. D 24. C 25. D
【解析】
【23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高黎贡山两坡黄棕壤、黄壤分布下限东西方向有明显不同,图中显示该山体东西两侧纬度接近、海拔接近、坡度差距小,但东西坡向不同受夏季风的影响程度不同,水热条件不同,导致了黄棕壤、黄壤两种土壤分布下限的不同,选D。
【24题详解】
图中山体处于亚热带区域,褐红壤地带位于山体内部的河谷地带或较低海拔的坡地,降水较少,难以发育森林,故该地分布范围较广的自然植被是灌丛或草类植物,选C。
【25题详解】
高黎贡山西坡的黄壤分布地处于河谷一侧岸边,地形抬升不明显,降水量不可能最大;这里海拔高,地表起伏大,土层薄,土壤肥力较低;降水变率大,温差大,气候条件较差,由于坡度大,地势高,应注意防止水土流失。据此分析选D。
丹霞地貌典型特征是陡崖广泛发育,许多山峰四面陡崖,山顶平坦狭小,崖底则是山峰和悬崖围闭的沟谷。该地貌海拔大多在300—400 m之间,山体相对高度也大多不超过200 m。由于相对高度小,山体植被垂直分异呈现出非地带性特征。沟谷中植被多表现出雨林植被的特征,被称为“沟谷雨林”。读湖南省崀山某地丹霞地貌局部区域的植被分布图(左图)和堡状山顶及悬崖植被类型示意图(右图)。
完成下面小题。
26. 形成“沟谷雨林”的主要原因是
A. 土壤水热充足 B. 全年降水量丰富
C. 太阳光照强烈 D. 纬度低,气温高
27. 图中甲处的植被为当地地带性植被,甲植被为
A.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 温带落叶阔叶林
C.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针叶混交林 D. 热带雨林
28. 导致图中堡状山顶小范围形成三种植被类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土壤 B. 降水 C. 热量 D. 坡向
【答案】26. A 27. A 28. A
【解析】
【26题详解】
图示位于我国东南部某丹霞地貌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沟谷中植被多表现出雨林植被特征,沟谷土壤深厚、容易积水,水分充足,因而植被茂密,形成“沟谷雨林”,A对。季风区的降水量季节变化大,B错。沟谷中太阳光照不如山脊处强烈,C错。位于亚热带,气温不是雨林形成的主要因素,D错。故选A。
【27题详解】
根据图例,图中甲地位于缓坡沟谷和平缓山脊之间,是介于沟谷雨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针叶混交林之间,可以推断出甲地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8题详解】
读图,山顶植被类型的差异为:中部是常绿阔叶林与针叶混交林,四周为硬叶小乔木和灌木。由材料可知丹霞山“山顶平坦狭小”,山顶中部与四周纬度相同、地形平坦(海拔相同)、面积狭小,因此中部与四周的热量、降水、坡度条件都极为相近,B、C、D错;但图中显示中部土壤厚度大,四周土层快速变薄;中部土壤厚度大、土壤涵养水源能力强,因此能生长高大和水分需求较大的阔叶林、针叶林,四周土层薄、土壤涵养水源能力差,因此只能生长低矮、耐旱的硬叶小乔木和灌木,A正确。故选A。
【点睛】丹霞地貌的典型特征是“顶平、崖陡、坡缓”,丹霞地貌的山顶与山麓、沟谷的植被差异很大,因顶部与底部的土壤厚度差异大、也因悬崖本身的陡峻而造成。山顶偏向于“干岛效应”,崖底则偏向于“热岛+湿岛效应”。
不考虑地形等因素,同一地点,关于地方时12时对称的两个时间的太阳高度相等。某地理爱好者于冬至日测得P地部分时刻的太阳高度角如下图所示。
读图回答问题
29. P地的地理坐标最可能是
A. 33°N,110°E B. 33°N,120°E
C. 36.5°N,120°E D. 36.5°N,110°E
30. 关于P地此日可见的现象比较可信的是
A. 渔民出海捕捞带鱼 B. 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
C. 黄土高坡水土流失严重 D. 常绿阔叶林分布较广泛
【答案】29. A 30. D
【解析】
【29题详解】
据图分析北京时间11:00与14:20时太阳高度相等,根据正午对称原理,该地正午时刻北京时间为12:40,计算出当地的经度为110°E;图中冬至日北京时间12点时,该地太阳高度是30°,可推断当地正午时刻正午太阳高度角应该大于30°,计算出当地的纬度小于36.5°,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0题详解】
P地不位于沿海,A错;此日冬至日,该地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B错;冬季,黄土高原降水很少,水土流失一般是夏季降水多时严重,C错;通过第一题判断,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正确。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0分)
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荷兰人口1685万,国土面积4.15万平方千米。该国是典型的沿海低地国家,历史上深受海潮之害。1920年开始修建的长达30千米的须德海大坝,是荷兰近代最大的围海工程。近年来,荷兰已减慢围海速度,甚至推倒部分堤坝,让一片围海造地生成的300公顷“开拓地”被海水淹没。1996年荷兰在莱茵河河口修建挡潮闸,该闸由两个庞大的支臂组成,闸体平时停靠在河道两岸,需要时合拢以关闭河道。
(1)须德海大坝上建有泄水闸,透过闸门可调控艾瑟尔湖人海流量。说明须德海大坝建设后坝内水域水的盐度变化及其原因。
(2)分析莱茵河河口不修坝而修闸的原因。
【答案】(1)变小。 大坝阻止海水进入坝内水域;流域内降水丰富,河流注入淡水量大,稀释作用强;湖内咸水通过泄水闸逐渐排出,水域水的盐度变小。(答对任意2点即可)
(2)莱茵河航运繁忙,闸可打开以保证正常通航;可减小对河口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关闭闸门减轻风暴潮的危害。(答对任意2点即可)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大坝建设对海水盐度的影响及莱茵河河口不修坝而修闸的原因等相关知识。要结合当地气候、地形等知识来回答。
【详解】(1)读图分析可知,德海大坝隔断了海水与大坝水体的直接联系。一方面大坝建设阻止海水进入坝内水域,减少了海水的进入;另一方面,由于该地位于盛行西风带,流域内降水丰富,河流注入淡水量大;而且由材料可知,大坝上具有闸门,因此湖内咸水通过泄水闸逐渐排出。因此坝内水域水的盐度变小。
(2)此题需要理解修坝、修闸的区别,坝是固定不变,闸是活动可以调节的。莱茵河航运繁忙,可以通过闸门的开关来调节河流的水量,从而保证河流的正常通航,同时通过闸门的关闭,可以减小海水对河口的入侵,从而减少海水对河口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关闭闸门可以减小风力,从而减轻风暴潮的危害。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每年春季,太平洋海域5亿多条大马哈鱼开始洄游到北美西海岸(从加利福尼亚一直到阿拉斯加)的江河溪流产卵繁殖。沿海地区尚存世界最大的温带雨林。大马哈鱼在北美西海岸最远可以沿河上溯3200千米,它们要迎向瀑布,跳过陡坎,逆流而上,越过浅滩,到达产卵地。生殖完毕的大马哈鱼精疲力尽,在故乡甘美的水中走完了生命的旅程。洄游途中许多大马哈鱼成为了北美棕熊越冬的主要食物来源。大马哈鱼的洄游是把森林和海洋联系起来的唯一外链条,它们生于淡水,长于海洋,在海洋,它们获得了成长所需的各种养分后重返“故乡”。下图为大马哈鱼淡水流域分布区位置示意图(左图)及阿拉斯加湾某河流流域等高线图(右图)。
(1)与同纬度欧洲西部相比,分析北美西海岸温带雨林分布较广的自然原因。
(2)棕熊冬眠之前必须储存足够越冬的能量,其能量主要来源于大马哈鱼。棕熊在河流A、B、C、D处都可以大量捕捉到大马哈鱼。请根据材料,选择两个地点分析棕熊在该处可以大量捕捉到大马哈鱼的原因。
【答案】(1)这里有高大的西北一东南走向的山脉,山脉对盛行西风抬升作用强,降水多;冬季高大山脉阻挡了陆地冷气流侵入,气温较高。
(2)A为河口处,地势平缓,河水较浅,喇叭口状河口,大马哈鱼大量拥挤聚集;B等高线密集可能为低矮河坝、瀑布或陡坎。大马哈鱼大量被困,数量多,且往上跳跃时,易被熊接捕;C等高线稀疏,为河流的浅水区,大马哈鱼游动速度慢,且水浅有利于棕熊站在水中捕捉;D为河流上游产卵区,水浅鱼多,且死鱼多。(答对任意两点即可)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北美温带雨林分布面积大的原因及棕熊捕捉大马哈鱼的自然条件分析等知识点。
【详解】(1)与同纬度欧洲西部相比,北美西海岸温带雨林分布较广。自然原因主要从地形、气候等方面考虑。这里地处40°N~60°N北美洲大陆西海岸,常年受盛行西风控制,气候温和;(暖湿的)西风受海岸山脉的阻挡,多地形雨,降水丰沛;冬季高大山脉阻挡了东部陆地冷气流侵入,受冷空气影响小,气温较高适合林木生长。
(2)大马哈鱼要迎向瀑布,跳过陡坎,逆流而上,越过浅滩,到达产卵地。棕熊在河流的浅水区、陡坎处、瀑布处、产卵处,可以大量捕捉到大马哈鱼。大马哈鱼长于海洋,在海洋它们获得了成长所需的各种养分,A为河口处,等高线稀疏,地势平缓,河水较浅,喇叭口状河口,水面宽阔,临近海洋,大马哈鱼大量拥挤聚集;B等高线密集可能为低矮河坝、瀑布或陡坎,在陡坎处,大马哈鱼洄游受阻,集聚数量多,容易捕捉。C处等高线稀疏,是河流浅水区,大马哈鱼游动速度慢,鱼大量汇集,且水浅有利于棕熊站在水中捕捉;D为河流上游产卵区,生殖完毕的大马哈鱼精疲力尽,易于捕捉。
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中海沿岸国家盛产大理石。大理石主要由古地中海中沉积的石灰岩变质而形成。意大利有“大理石王国”之称,大理石资源丰富、质地优良、分布广泛,开采历史悠久,开采加工技术先进,出口量约占国际市场总贸易量的一半。目前意大刺在开采本国资源的同时,也大量从周边国家进口荒料(石材初级产品)。大理石开采主要有露采(露天开采)和洞采(循着矿脉挖洞追踪开采)两种方式。与露采相比,洞采综合开采成本较低,且对地表植被破坏较少,但仍有很多地区不采取洞采。下图为意大利地理位置和大理石分布以及开采示意图。
(1)简析仍有很多地区不采取洞采的原因。
(2)简析意大利夏季气候对露采的不利影响。
【答案】(1)洞采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易发生坍塌、渗水、缺氧等事故;运输不便,运输成本高;矿藏埋藏浅,不需要洞采。(答对3点即可)
(2)夏季高温,太阳辐射强,工人露天作业易被晒伤和中署;降水少,水资源短缺。
【解析】
【分析】
本题大理石的开采为主要背景,考查区域大理石开采的方式以及原因、气候条件对采石的影响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详解】(1)由材料可知,洞采主要是循着矿脉挖洞追踪开采,洞采需要加固挖矿通道,难度大,对开采技术要求较高;挖矿洞易发生坍塌、渗水、缺氧等事故,安全隐患大,易导致人员伤亡;大理岩开采后从洞底外运运输不便,导致运输成本高;据图分析矿藏埋藏浅,不需要洞采,且附近是石灰岩,岩性硬度不大,露采难度不大。
(2)意大利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因此夏季高温,太阳辐射强,导致工人露天作业易被晒伤和中暑;而且由于降水少,会导致水资源短缺。
【点睛】古地中海地区经长期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再加上地中海沿岸地处板块交界处,岩浆活动强烈,石灰岩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变质成为大理岩,由于地壳运动使地层隆起抬升,上覆岩层受外力侵蚀,大理岩接近或出露地表,因此地中海沿岸地区形成丰富大理石矿藏。
3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桌山位于南非开普敦半岛北部,海拔1087米,多悬崖峭壁,因山顶如削平的桌面而得名,又叫“上帝的餐桌”,冬季只要天气晴朗,每天都会有大片云团环绕在桌山顶上,当地人形象的把它称为“上帝的桌布”。下图为桌山位置示意图(图中气流方向为冬季方向)。
材料二 沙丁鱼喜冷水、好群居,不仅是人类也是海豚、鲨鱼、海鸟的美食。厄加勒斯浅滩是南半球沙丁鱼的主要集聚地。每年5月至7月,当一股低温沿岸流在厄加勒斯浅滩出现并向北流动时,数十亿条沙丁鱼都会从非洲南部穿过寒冷的大西洋水域,跋涉1000多千米迁徙到温暖的印度洋水域产卵。下图为沙丁鱼迁徙路线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从大气环流入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帝的桌布”是如何形成的。
(2)根据材料二及洋流形成的影响因素推测每年5~7月厄加勒斯浅滩低温沿岸流的形成过程。
【答案】(1)冬季,桌山受西风带控制,强劲的西风从大西洋上带来充足的水汽;携带大量水汽的西风沿陡峭的桌山爬升,上升过程中气温降低,水汽在山顶冷却凝结,形成浓密的云团。
(2)5~7月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西风带北移;西风漂流增强并北移至此,导致海水温度骤降,势力强劲的西风漂流在厄加勒斯浅滩出现;受地转偏向力和陆地轮廓影响,海水在厄加勒斯浅滩沿岸继续向北流动,形成低温沿岸流。(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分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以及读图析图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洋流的成因及“上帝的桌布”的成因,需要抓图中关键信息,结合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详解】(1)“上帝的桌布”是指天气晴朗,每天都会有大片云团环绕在桌山顶上的现象。因此应从水汽来源、云的形成条件去分析原因。桌山处于西风带,强劲的西风从大西洋上带来充足的水汽。携带大量水汽的西风沿陡峭的桌山爬升,上升过程中气温降低,水汽在山顶冷却凝结,形成浓密的云团。环绕在桌山顶上,当地人称为“上帝的桌布”。
(2)每年5-7月厄加勒斯浅滩低温沿岸流的形成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造成的风带移动影响了风海流的位置有关,5~7月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西风带北移控制该地区,在西风作用下,西风漂流规模扩大,厄加勒斯浅滩沿岸地区海水在西风漂流影响下海水向东流动,西风漂流是寒流会导致厄加勒斯浅滩沿岸地区海水温度骤降;受地转偏向力和陆地轮廓影响,南半球向左偏,使得海水在厄加勒斯浅滩沿岸继续向北流动,形成低温沿岸流。
【点睛】风海流会因风向的改变或风力的大小而相应的改变。开普敦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