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62473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北京市西城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62473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北京市西城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62473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北京市西城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展开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三地理
第一部分(选择题)
某校学生设计了验证大气受热过程的实验。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在阳光下放置一段时间后,两个塑料桶中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数值呈现明显差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时间 | 有土瓶 | 空瓶 |
16:08(开始) | 30 ℃ | 30 ℃ |
16:17(结束) | 38 ℃ | 31 ℃ |
(天气状况:晴朗、微风 场地:学校操场 气温:22℃)
1. 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A. 大气主要靠太阳辐射加热
B. 下垫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
C. 晴朗天气不存在削弱作用
D. 土壤吸收的大气辐射较少
2. 该实验及结论可以用来解释
A. 最高气温多出现在午后
B. 不同纬度存在气温差异
C. 沿海地区海陆风的形成
D. 阴坡阳坡植被差异明显
【答案】1. B 2. A
【解析】
【1题详解】
由于两个瓶子中的填充物不同,有土的瓶子升温快,空瓶升温慢。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那就是下垫面的物质性质不同,会导致大气的升温速度不同,由于土壤比热容小,升温快,导致释放出的辐射量也大,即下垫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B正确。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大气吸收极少,A错误。晴朗的天气也存在大气削弱作用(如紫外线),C错误。土壤能够吸收太阳的短波辐射,并将其转化成长波传递给大气,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一天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是因为太阳辐射需要先被地面吸收然后转化成长波辐射后再被大气吸收从而升温,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太阳辐射最强的正午并不是气温最高的时候,会延后两个小时左右。这与实验所体现的原理相似,A正确。不同维度间存在气温差异是因为太阳高度不同,B错误。沿海地区海陆风的形成原因是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存在差异,从而导致升温速度不同,进而导致海陆间存在气压差,与实验不同,C错误。阴阳坡植被差异是因为光照条件不同,D错误。故选A。
年保玉则峰是巴颜喀拉山的最高峰,位于青海省久治县境内。这里雪山高峻、湖泊静美,灌木、沼泽密布,有“天神后花园”之称,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随着久治县上世纪90年代起对景区的大规模开发以及全球变暖的影响,景区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2018年9月,被取消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A级资质,无限期停止对外开放。左图是年保玉则峰及附近地图,右图是驴友拍摄的景区照片。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该景区地貌形成的主要内、外力作用是
①岩浆活动 ②地壳运动 ③变质作用 ④冰川侵蚀 ⑤流水侵蚀 ⑥风力侵蚀
A. ①④ B. ②⑤ C. ②④ D. ③⑥
4. 年保玉则峰附近开发旅游对景区环境的影响可能是
A. 冰川消退 B. 土地荒漠化 C. 水土流失 D. 湖泊面积减小
5. 旅游产业喊停之后,久治县拉动经济发展的措施是
A. 增加牲畜养殖数量 B. 大量采集野生中药材
C. 发展畜产品深加工 D. 鼓励藏民到四川打工
【答案】3. C 4. B 5. C
【解析】
【3题详解】
年保玉则峰位于巴颜喀拉山,该山是由于地壳运动挤压隆起形成的,由于海拔较高,山上长期积雪形成冰川,在冰川的刨蚀作用下形成冰碛地貌。故C正确。无证据表明该地存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由于气温较低流水侵蚀不明显。地形复杂且地表砂质沉积物较少,风力侵蚀也不主要。选C。
【4题详解】
冰川消退是全球变暖的主要结果,当地开展旅游业主要影响的是小区域内的环境,A错误。当地海拔高,植被较少,自然环境脆弱,一旦地表植被被破坏恢复较慢,易形成荒漠化,B正确。当地降水量较少,且强度不大,不易形成水土流失。区域内湖泊主要为冰碛湖,湖泊面积减少意味着用水量的增大和冰川消融减慢,与开展旅游业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B。
【5题详解】
盲目增加牲畜养殖量会导致草场超载,进而植被破坏加重荒漠化,A错误。大量采集中药材会导致过度樵采,破坏地表植被,加重荒漠化,B错误。发展畜产品加工业可以使当地的畜牧业产品的产业链得以延长,从而增加附加值,促进牧民增收,C正确。鼓励藏民到外地打工对拉动当地经济发展影响不大,且容易导致劳动力流失,进而出现一系列问题,D不可取。故选C。
伊犁河谷许多地区将苹果等果树种到海拔800-1200米的山地南坡。读“伊犁河谷位置及地形”和“伊犁河谷月平均气温与高度的关系”。
完成下面小题。
6. 伊犁河
A. 干流流向自西向东,属于内流河
B. 常年接受海洋水汽补给,无汛期
C. 流域内部协作开发需要国际合作
D. 流量大,含沙量小,可全年通航
7. 据图可知,伊犁河谷果树种植高度的选择主要考虑该地
A. 海拔高,气温较低,病虫害较少
B. 全年各月平均气温最高,光照强
C. 处于迎风坡,降水多,水源充足
D. 冬季出现稳定暖带,可防御冻害
【答案】6. C 7. D
【解析】
【6题详解】
伊犁河发源于天山,自东向西最终注入巴尔喀什湖,A错误。伊犁河属于内流河,位于亚欧大陆中部,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补给方式为冰川融水补给和来自大西洋的水汽形成的地形雨,夏季有汛期,B错误。伊犁河发源于我国最终流入哈萨克斯坦,为国际性河流,其开发需要国际合作,C正确。伊犁河流域内沙漠广布,河流含沙量较大,且冬季封冻,无法通航,D错误。故选C。
【7题详解】
该地纬度较高且靠近冬季风源地,及时在平地气温仍然较低,且气候干燥,不利于病虫害的出现和传播,无需种植在高海拔地区,A错误。据图示意,该地冬季气温较低,低海拔处气温高,B错误。整个伊犁河谷均位于迎风坡,且无证据表明800-1200m处的降水多余其他地区,C错误。据图示意,冬季前后(10月-3月左右)此海拔范围内明显出现气温曲线的弯曲,即气温高于其他地区,为较明显的暖带,可抵御冻害的影响,D正确。故选D。
2019年11月5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市开幕。开幕式主旨演讲中一句“中国市场这么大,欢迎大家都来看看”引发广泛关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这句话体现出我国人口的特点有
①人口数量众多 ②人口分布不均 ③人口增加速度较快 ④购买力强的人数较多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9. 充分利用进博会的带动效应,上海市应
A. 打造成进口商品集散地 B. 吸引人口大量迁入
C. 建设港口和发展重工业 D. 扩大城市占地面积
【答案】8. D 9. A
【解析】
【8题详解】
“中国市场那么大”反映了中国人口数量多。由于此话在进口博览会上说出,且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强势,证明购买力强的人数较多,D正确。其他选项无法体现。故选D。
【9题详解】
进博会主要功能是增加进口商品的种类和数量,这就需要把上海打造成进口商品的集散地,以增加影响力和带动效应,A正确。上海市我国最大城市,人口基数大,不需要吸引大量人口迁入,B错误。上海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善,港口建设已趋于成熟,重工业对进口商品的关系不大,C错误。扩大城市面积与进博会无关,且盲目扩大城市面积还会导致城市病的出现,D错误。故选A。
又到驯鹿迁徙时,大群的驯鹿小心翼翼地迈动着脚步,趁着漫长的极夜到来之前,到南方去寻找温暖、阳光和食物。读“加拿大拉布拉多半岛驯鹿迁徙路线示意图(图中箭头代表迁徙路线)”。
完成下面小题。
10. 驯鹿寻找的“南方”是指
A. 常绿阔叶林 B. 常绿硬叶林
C. 温带草原 D. 亚寒带针叶林
11. 推测与驯鹿迁徙原因最相似的是
A. 东非草原动物迁徙
B. 候鸟的周期性迁徙
C. 鲑鱼洄游到上游产卵
D. 秘鲁近海鱼类丰富
【答案】10. D 11. B
【解析】
【10题详解】
图中箭头显示,驯鹿南迁至北纬60°以南地区,该地纬度较高,植被主要是亚寒带针叶林,D正确。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地区的植被,A错误。常绿硬叶林是地中海气候区的植被,B错误。温带草原是温带大陆气候区的植被,C错误。故选D。
【11题详解】
驯鹿迁徙主要原因是气候的变化,这与候鸟在南北方间的迁徙相类似,B正确。东非草原上动物的迁徙原因是随着雨带的移动寻找水源,A错误。鲑鱼的洄游原因是产卵地和生长地之间的环境差异,属于动物习性,C错误。秘鲁附近海域鱼类资源丰富是上升补偿流的影响,D错误。故选B。
工业4.0,即“第四次工业革命”,其总体目标是实现“绿色的”智能化生产。以某瓶装饮料厂为例,未来的生产场景可能是这样的,生产线上输送过来空的饮料瓶,每个瓶子都自带一个二维码,里面记录着客户的定制信息,第一个瓶子走到灌装处时,通过二维码的无线通讯告诉中控室的控制器,这位客户喜欢甜一点,需要多放糖,控制器会给灌装机器手下达相应指令;第二个瓶子过来,这位客户喜欢柠檬口味,控制器就告诉机器手“添加柠檬汁”……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从描述中可以看出,智能化生产
A. 不再需要任何劳动力 B. 更关注客户个性需求
C. 对环境质量要求很高 D. 原料投入仍决定成本
13. 实现工业4.0的核心是
A. 完善交通 B. 培训员工 C. 科技创新 D. 开拓市场
【答案】12. B 13. C
【解析】
【12题详解】
智能化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大大减少,但仍需要人工控制,A错误。材料中体现智能化生产可以针对客户的个人需求对产品进行个性化定制,B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智能化生产对环境质量的要求,C错误。通过解读材料可以得知,未来影响智能化生产的主要因素不再是原料,而知生产中所使用的的智能设备,D错误。故选B。
【13题详解】
通过阅读材料可知,实现工业4.0需要对现有生产设备进行改造升级,增加智能设备和相关控制软件。这些都需要科技创新去实现,故C正确。故选C。
武汉在中国近代工业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有众多“始祖级”的工厂,诸如武汉最早的汽水厂、武汉第一个电灯公司(如右图)等,虽然今天它们已经成为“工业遗产”,但它们仍是这座城市的荣光,更见证了中国工业化起步与经济腾飞的历史征程。读左图“武汉市中心城区首批工业遗产分布”。
完成下面小题。
14. 武汉工业遗产
A. 集中分布在城区一环路和二环路之间
B. 体现早期工业布局主要考虑公路走向
C. 说明城市功能区规划以工业区为中心
D. 因城市化导致企业被包围进中心城区
15. 工业遗产
A. 可适度进行改造,保留城市记忆
B. 因占地面积较大,应该全面拆除
C. 应原封不动保存,形成城市景观
D. 通过技术的升级,恢复传统生产
【答案】14. D 15. A
【解析】
【14题详解】
据图可知,武汉工业遗产大多分布在二环路意外地区,一二环中间分布数量并不多,A错误。早起工业布局大多沿河流分布,B错误。据图可知,武汉市东、南部工业分布较少,城区面积较大,证明城市功能区规划并不以工业区为中心,C错误。随着武汉的城市化逐步发展,城区面积逐步扩大,许多原来在城市以外的工业企业被划入到城区范围之内,D正确。故选D。
【15题详解】
工业遗产大多无法进行工业生产,但又有一定的历史价值,我们可以对其进行适度的改造形成纪念馆或旅游景点,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保留城市记忆,A正确。由于工业遗产承载了我国进来工业史的一些记忆,具有历史价值,不应全面拆除,B错误。由于工业遗产大多与城市景观格格不入,因此应对其加以改造,C错误。原有的工厂厂址与现在的城市功能区规划不匹配,且硬件条件难以适应现代工业生产,故不建议恢复传统生产,D错误。选A。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16.读“我国某地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为休闲游游客从①②中选择一条路线,说明理由并绘制该路线剖面图。
(2)说明图示区域不同地形条件下交通与聚落的特点。
【答案】(1)选择①路线 ①路线整体坡度较缓,体力消耗较少。
剖面图示例:
(2)平原地区交通线路数量多、密度大,聚落规模大;山区交通线路数量少,聚落规模小、分散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应用。
【详解】(1)题中要求为休闲游客选择旅游路线,则要注重旅行途中的强度。②线路在接近山顶附近等高线较为密集,坡度较大,在攀爬过程中消耗体力多,不符合休闲原则。
地形剖面图的绘制主要遵循以下步骤:1、定比例尺,即横坐标宽度与等高线地形图一致,纵坐标高度在最高值与最低值之间。2、定点,将剖面线和等高线的交点按照相关高度垂直落在剖面图上。3、连线,过所有选定的点用平滑曲线将他们连接起来。
(2)图中在平原地区,地势较为平坦,起伏小,交通线路修建难度小,数量更多,更密集。拥有更多的平地可以修建住宅,聚落规模也更大更集中。山区由于地形起伏大,交通线修建难度大,线路少,由于平地少聚落规模也小,布局大多分散在少有的平地处。
17.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 自驾游客沿川藏线(318国道)从芒康到昌都途中看到如图1所示风光,草甸、针叶林交织,与他们在奥斯陆附近看到的“北欧风光”相似。图2和图3分别是北欧奥斯陆和昌都的位置及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
分析资料中两地景观相似的原因。
【答案】奥斯陆纬度高,气温低,降水较多;昌都纬度低,海拔高,气温低,夏季降水较多,蒸发弱;两地水热条件相似,所以景观相似。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气温降水量图的判读以及对区域自然环境的比较分析。
【详解】两地景观类似,则意味着两地的气候特征较为相似。由于主要景观为草甸、针叶林交织,证明区域气温较低,且具有较丰富的降水。昌都位于高原地区,虽纬度较低但海拔高,导致气温偏低,同时夏季降水丰富。奥斯陆位于北欧,虽然纬度较高,气温较低,但受西风和暖流影响,降水较为丰富。综合来看两地虽区域差异明显,但水热条件相似,故形成类似的景观特征。
18.为了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过程,体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北京市某学校的老师带领学生在校园内开展农业实践活动——种植冬小麦。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种植地点选择了教学楼前的小块空地(如图),过去是绿化用地,可利用楼内水管浇灌。
(1)据图评价“麦田”的种植条件。
10月下旬某天,同学看到天气预警信息后迅速在麦苗上铺了一层薄膜,并用石头压住固定,如下图所示。
(2)推测同学最可能看到的天气预警信息,并说明同学铺设薄膜的目的。
冬小麦发芽前,田里的种子被喜鹊等鸟类大量啄食,同学们补种以后,依然被吃掉很多,让人既愤怒又无奈。同学们着急地四处收集解决办法,如蹲守打鸟、将补种的种子浸泡农药……
(3)大部分同学不同意采取这些做法,说明他们的理由。
【答案】(1)有利:土地平坦;过去是绿化用地,土壤比较疏松、肥沃;离教学楼近,便于用水灌溉和学生观察、管理;学校支持;不利:南面有楼房遮挡,光照、热量不足。
(2)大风、降温 防止大风吹倒麦苗;避免降温冻坏麦苗。
(3)从生态保护,环境污染两个角度回答,合理即可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及对平时所学知识和显示生活结合的综合分析能力。
【详解】(1)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主要从有利和不利角度分析,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从有利因素来看,该地从前是绿化用地,长期生长植被,证明接受过人工改造,地势平坦,土壤疏松肥沃,且由水管可以灌溉。人文上来看,由于离教学楼近便于学生的观察和管理,且学校给予支持(政策因素)。不利因素通过分析图片可以得知该地位于教学楼北侧,在北京地区有教学楼的阻挡会导致全面没有光照,热量也不足。
(2)对农田进行覆膜又在10月下旬,可以判断此次天气预警应为寒潮。寒潮会带来大风、降温、雨雪等天气,会导致农作物倒伏、冻害等问题,覆盖地膜可以防风、防冻害。
(3)材料中描述防止农作物被鸟吃主要有打鸟和种子泡农药两个办法。其中打鸟会导致鸟类死亡从而破坏生物多样性,打破生态平衡。种植泡农药也会导致鸟类吃了带农药的种子而中毒,并且农药还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农作物被人类食用后也会危害人体健康。
19.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 斗帽岛位于福建省宁德市沿海,面积0.5km2,海拔88.6米,从陆上码头坐船10分钟左右可到达。岛上有少量淡水,大部分通过水下管道输送到岛上。岛上有三个自然村,500余人,岛民以海产品养殖为生,年收入较高,大部分人已在宁德市买房,仅养殖繁忙期在此居住。岛上游览时间2-3小时。目前有一家餐厅可提供午餐。
北京市某退休老师11月初到斗帽岛游玩,发现当地6点左右天已大亮,比北京市亮的早。该老师用手机查阅了两地当天日出日落时间(如下表)。
地点 | 北京 | 宁德 |
日出时间 | 6:49 | 6:15 |
(1)分析斗帽岛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宁德市所在海湾(如下左图)10米以上水深面积占全部水域40%,岛屿众多,岛上地貌景观与斗帽岛有一定相似性,如下右图所示,以奇石著名。由于在宁德市看到有多条溪流注入海湾,有的游客认为这些岛屿应该是流水沉积形成的。
(2)你同意这种观点吗?找出至少三个证据。
斗帽岛目前每年游客仅15万左右,基本为一日游游客。
(3)说明斗帽岛目前旅游开发的主要困难,列举可以进一步开发的旅游项目。
【答案】(1)与北京相比,斗帽岛纬度更低,11月初昼更长;斗帽岛位置更偏东。
(2)不同意 海域水深、岛屿上的岩石地貌、岛屿海拔高度等。
(3)旅游资源较单一,环境承载力较小,缺乏基础设施,缺少旅游服务人员 海上垂钓、海上养殖等体验项目。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昼夜长短、外力作用及旅游地理相关知识。
【详解】(1)表中显示宁德日出时间比北京早,由于此时是11月初,太阳直射点已位于南半球,且正向南移动。北半球所有地区都昼短夜长,且越向北夜越长。宁德位于福建省纬度比北京低,昼长比北京长,故日出时间更早。
(2)注意本题不能回答同意,因为这些岛屿并不都是流水沉积形成。该海域10米以上水深面积占全部水域40%,海水深度较大,沉积岛由于长期的沉积作用导致水深较浅,不符合相关特征。岛上奇石较多,证明岛屿大多为岩石(花岗岩)组成,沉积岛的形成大多是砂质沉积物,与特征不符。读材料可知该岛屿海拔88.6米。海拔较高,地势起伏较大,沉积岛由于沉积物堆积形成,大多地势平坦起伏较小,与特征不符。
(3)旅游开发困难:该岛屿面积较小,旅游资源数量少,环境承载力较小,接纳游客能力有限。材料中描述该岛目前只有一家餐厅可提供午餐,证明基础设施不完善且缺乏服务人员,接待能力较差。
进一步开发的旅游项目:该岛屿四面环海且主要为养殖产业为主,依据与此可以开发海上垂钓、捕捞海鲜等相关海洋旅游项目。
20.读“我国两地遥感影像”,回答下列问题
(1)从成因和地表起伏状况两个角度,描述两地聚落分布区的共同地貌特点。
图2是当地2006年的影像资料,2018年图中聚落基本已经搬迁完毕。
(2)结合当地地理环境特点,提出你对该区域土地利用的合理建议并说明理由。
(3)指出图2中城市面临的生态威胁及新城区发展中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1)河流沉积形成,地表平坦。
(2)如:建绿化带,位于河流上游(山区),夏季降水量大,保持水土,保证下游水量和水质。(提出建议,从区域位置,自然、人文条件角度分析,理念正确)
(3)水资源短缺(或土地荒漠化) 合理利用水资源(或恢复城市周边耐旱林草植被),控制城市规模。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遥感地图的判读,区域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
【详解】(1)图1可以看到在聚落中有河流穿过为河谷地区。图2为典型的冲积扇地貌。故两地均为河流沉积形成的平坦地区。
(2)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地区位于我国西部,气候较干旱,存在土地荒漠化威胁,故应增加绿化面积。初次之外,该地位于冲积扇边缘,夏季来水较多应注意防止水土流失,同时控制用水量并保持水质,为下游地区的农业生产提供保障。
(3)该城市位于冲积扇边缘,四周荒漠广布,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荒漠化的扩大及水资源短缺问题。由于该地区气候干旱,植被稀少,环境承载力小,故在城市发展中应注意通过营造防护林草带防止荒漠化的入侵,并合理利用水资源,同时控制城市扩张速度及城市规模,防止生态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