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全国普通高中高三5月信息卷 理科综合(九)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3/562354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届全国普通高中高三5月信息卷 理科综合(九)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3/562354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届全国普通高中高三5月信息卷 理科综合(九)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3/562354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19届全国普通高中高三信息卷 理科综合
2019届全国普通高中高三5月信息卷 理科综合(九)
展开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绝密 ★ 启用前
2019年高考高三最新信息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九)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K 39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小球藻和念珠藻都在叶绿体中进行光合作用
B.乳酸菌无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C.真核生物的膜蛋白的形成不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参与
D.细胞骨架由纤维素组成的网架结构,与信息传递等活动有关
2.核糖体RNA(rRNA)一般在细胞核中通过转录形成,与核糖核蛋白组装成核糖体前体,再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进一步成熟。翻译时rRNA能催化肽键的形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rRNA合成时需要解旋酶
B.rRNA的形成一定与核仁有关
C.翻译时,rRNA的碱基与tRNA上的反密码子互补配对
D.rRNA可降低氨基酸脱水缩合所需的活化能
3.下列有关酶特性的实验中,叙述错误的是
A.验证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
B.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是酶的种类或底物的种类
C.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pH是自变量,温度是无关变量
D.探究酶作用的最适温度时,应设置高温、室温、低温三组实验
4.血友病是人类主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正常情况下(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父母亲表现型正常,其女儿可能患血友病
B.该病在家系中表现为连续遗传和交叉遗传的现象
C.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与血友病的遗传方式相同
D.血友病基因携带者女性和血友病男性结婚,后代儿女均为1/2患病
5.下图是体育运动对学习记忆的促进作用与蛋白质类神经营养因子(BDNF)关系的部分图解。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错误的是
A.图中a过程需RNA聚合酶等并消耗ATP
B.BDNF具有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和激活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的作用
C.b物质和BDNF穿过突触前膜的方式相同。
D.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6.茶树菇味道鲜美,常野生于油茶树枯朽的树桩上。某林场尝试在树下套种茶树菇,并用桐树、柳树、杨树脱落的枝叶制作培养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在油茶树树桩上的茶树菇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B.茶树菇利用的油茶树枯朽树桩中的能量不属于油茶树的同化量
C.套种技术可以提高树木和茶树菇对阳光等资源的利用率
D.该林场的做法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
7.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聚乙烯塑料可用作食品袋、餐具、地膜等
B.苯可用作洗涤剂、有机溶剂、消毒剂、染料等
C.红葡萄酒密封储存时间越长,质量越好,原因之一是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酯
D.生物柴油和石油分馏所得的柴油都是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8.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 N2与3mol H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6NA
B.标准下,22.4L CH4与Cl2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生成HCl分子数为4NA
C.25℃时,PH=13的Ba(OH)2溶液中含有OH−离子数为0.1NA
D.28g由N2和CO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为2NA
9.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图甲所示装置,蒸干AlCl3饱和溶液制备AlCl3晶体
B.按装置乙所示的气流方向可用于收集H2、NO等
C.用图丙所示装置,分离CCl4萃取碘水后的有机层和水层
D.用图丁所示装置,可以证明氧化性:Cl2>Br2>I2
10.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逐渐增大,W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与X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X和Y的简单阳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Z的一种含氧酸具有杀菌消毒和漂白作用。Y单质可以用于野外焊接钢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X>Y>Z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X>Y
C.W、Z的简单氢化物的沸点:Wc(H+)>c(F−)>c(OH−)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答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在粗糙水平面上,水平外力F作用在物块上,t=0时刻物块开始向右做直线运动,外力F始终不为零,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
A.在0~1 s内,外力F不断增大
B.在3 s时,物体开始向左运动
C.在3~4 s内,外力F不断减小
D.在3~4 s内,外力F的功率不断减小
15.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放置一斜面体A,带正电的小物块B置于A的绝缘斜面上。轻推一下B,B能沿斜面匀速下滑。现在斜面顶端正上方P点固定一带正电的点电荷,让B从顶端向下运动,此
A.B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
B.B物块受到斜面A对它的作用力大小不变
C.B物块动能的增加量小于电势能的减少量
D.斜面体A受到地面水平向左的静摩擦力
16.图甲所示的“轨道康复者”航天器可在太空中给“垃圾”卫星补充能源,延长卫星的使用寿命。图乙是“轨道康复者”在某次拯救一颗地球同步卫星前,二者在同一平面内沿相同绕行方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示意图,此时二者的连线通过地心、轨道半径之比为1 : 4。若不考虑卫星与“轨道康复者”之间的引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A.站在赤道上的人观察到“轨道康复者”向西运动
B.在图示轨道上,“轨道康复者”的加速度大小是地球同步卫星的16倍
C.在图示轨道上,地球同步卫星的机械能大于“轨道康复者”的机械能
D.若要对该同步卫星实施拯救,应让同步卫星从图示轨道上减速,然后与“轨道康复者”对接
17.如图所示,A、B两滑块的质量分别为4 kg和2 kg,用一轻绳将两滑块相连后分别置于两等高的光滑水平桌面上,并用手按着两滑块固定不动。现将一轻质动滑轮置于轻绳上,然后将一质量为4 kg的钩码C挂于动滑轮上。现先后按以下两种方式操作:第一种方式只释放A而B按着不动;第二种方式只释放B而A按着不动。则C在以上两种释放方式中获得的加速度之比为
A.1 : 1 B.2 : 1 C.3 : 2 D.3 : 5
18.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E=3 V,内阻不计,R1、R2、R3为定值电阻,阻值分别为1 Ω、0.5 Ω、9 Ω,R4、R5为电阻箱,最大阻值均为99.9 Ω,右侧竖直放置一个电容为1.5×10-3 μF的理想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器板长0.2 m,板间距为0.125 m。一带电粒子以0.8 m/s的速度沿平行板中线进入,恰好匀速通过,不计空气阻力,此时R4、R5阻值分别为1.8 Ω、1 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粒子带正电
B.带电粒子匀速穿过电容器时,电容器的电荷量为2.7×10-9 C
C.欲使粒子向上偏转但又不打到电容器的上板,R4阻值不得超过5.7 Ω
D.欲使粒子向下偏转但又不打到电容器的下板,R4阻值不得低于l.4 Ω
19.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与入射光频率ν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h为普朗克常量,e为电子电荷量的绝对值,结合图象所给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频率小于ν0的入射光不可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现象
B.该金属的逸出功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C.若用频率是2ν0的光照射该金属,则遏止电压为
D.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
20.如图所示,两条足够长的平行金属导轨固定在水平面内,处于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两导轨间距为L,左端间接一电阻R,质量为m的金属杆ab静置于导轨,杆与导轨间动摩擦因数为μ。现给金属杆一个水平向右的冲量I0,金属杆运动一段距离x后静止,运动过程中与导轨始终保持垂直且接触良好。不计杆和导轨的电阻,重力加速度为g。则金属杆ab在运动过程中
A.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B.杆中的电流大小逐渐减小,方向从b流向a
C.刚开始运动时加速度大小为
D.电阻R上消耗的电功为
21.如图所示,竖直轨道ABCD由两部分构成。AB部分为光滑水平轨道,BCD部分为一半径为R的光滑半圆轨道,AB右端与半圆轨道的底端相切。一质量为m、可看成质点的小滑块从AB轨道的最左端A点处以速度向右滑行,则当滑块滑到图中的C点位置时(cos 53°=0.6),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滑块在C点处的动能为
B.小滑块在C点处的机械能为8mgR
C.在C点处轨道对小滑块的压力大小为
D.小滑块能通过最高点,且最高点轨道对小滑块的压力为3mg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74分)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题~第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共129分)
22.(6分) “阿特伍德机”是物理学家乔治•阿特伍德在1784年研制的一种验证运动定律的机械。其基本结构为在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两端系着质量均为M的物块A和B,质量为m的金属片C放置在物块B上(不粘连)。铁架台上固定一圆环,圆环在物块B的正下方。系统静止时,金属片C与圆环间的高度差为h1。
(1)由静止释放物块A、B,当物块B穿过圆环时,金属片C被搁置在圆环上,此后,物块B继续下落。如果忽略一切阻力,物块B穿过圆环后做______直线运动。(填“匀速”“匀减速”或“匀加速”)
(2)如果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物块A、B和金属片C组成的系统,在下落h1高度的过程中,金属片C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系统增加的动能,即可验证该系统机械能守恒。测得物块B穿过圆环后下落h2高度所用时间为t,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该系统机械能守恒的表达式为 。
(3)改变静止释放物块A、B的初始位置,重复试验,记录各次的高度差h1,以及物块B穿过圆环后下落相同高度h2所用的时间t,以h1为纵轴,以______(填“”“t2”或“”)为横轴,若作出的图线为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则说明了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23.(9分)某研究小组欲将电流表改装成欧姆表,他们在实验室中找到的器材如下:
干电池E(电动势1.5 V,内电阻0.1 Ω)
电阻箱R1(阻值范围为0~999 Ω)
电流表A(量程0~0.6 A,内阻1 Ω)
电阻箱R2(阻值范围为0~999.9 Ω)
开关S
导线若干
定值电阻R=3 Ω
(1)如图1所示,电阻箱应选择_________。为了将电流表(图2)的0.6 A标注为0 Ω,电阻箱的阻值应调整为__________Ω,则0.2 A 应标注__________Ω。
(2)研究小组发现上述改装成的欧姆表测电阻阻值越大,指针偏转角越小。为了能让测电阻的阻值越大,指针偏转角也越大,请在方框内重新设计电路。
24.(12分)近年来,网上购物促使快递行业迅猛发展。如图所示为某快递车间传送装置的简化示意图,传送带右端与水平面相切,且保持v0=4 m/s的恒定速率顺时针运行,传送带的长L=3 m。现将一质量为0.4 kg的包裹A轻放在传送带左端,包裹A刚离开传输带时恰好与静止的包裹B发生正碰,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后包裹A向前滑行了0.1 m静止,包裹B向前运动了0.4 m静止。已知包裹A与传输带间的动摩擦系数为0.4,包裹A、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5,g取10 m/s2。求:
(1)包裹A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时间;
(2)包裹B的质量。
25.(20分)如图所示,为了研究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在空间中建立一平面直角坐标系xOy,在0Al,故B正确;C.W为O元素,Z为Cl元素,水分子间能形成氢键,沸点高于不能形成氢键的氯化氢,故C错误;D.Cl元素与Al元素形成的氯化铝为共价化合物,故D错误。故选B。
11. 【答案】A
【解析】H2N(CH2)2NH2在a电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氮气、二氧化碳和水,则a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H2N(CH2)2NH2+4H2O-16e−=2CO2↑+N2↑+16H+,氧气在正极b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O2+4e−+4H+=2H2O,电子由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阳离子向正极移动。A.由上述分析可知,a是负极,b是正极,所以电子流动方向为a→导线→b,故A正确;B.a是负极、b是正极,H+经质子交换膜由左向右移动,故B错误;C.b的电极反应式为:O2+4e−+4H+=2H2O,所以b极附近溶液的pH增大,故C错误;D.H2N(CH2)2NH2在负极a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氮气、二氧化碳和水,电极反应式为H2N(CH2)2NH2+4H2O-16e-=2CO2↑+N2↑+16H+,故D错误;答案选A。
12. 【答案】B
【解析】有机物含有2个碳碳双键,可发生加成、加聚和氧化反应,结合烯烃、甲烷的结构特点解答。A.由结构式可知分子中含有5个C、4个H原子,则分子式为C5H4,根据不饱和度的规律可知,该分子内含4个不饱和度,因此要生成1mol C5 H12至少需要4mol H2,A项正确;B.分子中含有饱和碳原子,中心碳原子与顶点上的4个碳原子形成4个共价单键,应是四面体构型,则分子中四个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B项错误;C.依据等效氢思想与物质的对称性可以看出,该分子的三氯代物与一氯代物等效,只有一种,C项正确;D.分子式为C5H4,只含碳碳叁键的链烃有CH≡C-CH2-C≡CH或CH≡C-C≡C-CH3这2种同分异构体,D项正确;答案选B。
13. 【答案】A
【解析】氢氟酸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随着氢氧化钠的量的增加,溶液的pH升高,溶液中的氟化氢分子浓度减小,氟离子浓度增大。A.a〜b〜d曲线代表c(HF)随pH的变化,故错误;B.从图中b点分析,c(HF)=c(F−),氟化氢的电离平衡常数=c(F-)c(H+)c(HF)=c(H+)=10−3.6,故正确;C.从b点到c点发生的反应为氢氧化钠和氟化氢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HF+OH−=H2O+F−,故正确;D.从图中a点分析,氟化氢的浓度为1.6×10−3 mol/L,氢离子浓度为1.0×10−3mol/L,而氟离子浓度约为5.5×10−4mol/L,溶液显酸性,所以溶液粒子浓度关系为:c(HF)>c(H+)>c(F−)>c(OH−),正确。故选A。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答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设阻力为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f=ma,根据图象分析,在0~1 s内加速度逐渐减小,所以外力F逐渐减小,A错误;根据题意分析,向右为正方向,3s前后速度始终为正值,始终是正方向,向右运动,B错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f=ma,根据图象分析在3-4 s内加速度不变,所以外力不变,C错误;外力功率P=Fv,结合选项C的分析,F不变,而3-4 s内速度减小,所以功率减小,D正确。
15.【答案】C
【解析】物块B下滑的过程中,B、P距离越来越大,正电荷P对正电荷B的库伦斥力是变力且越来越小,B做变加速运动,故A错误;由于P对B的库伦斥力变小,所以这个库伦力在垂直于斜面的分力也减小,AB之间摩擦力也减小,所以B对A的作用力也不断减小,故B错误;根据题意,没有电荷P时,B沿斜面向下做匀速运动,根据动能定理:mgh﹣Wf=0,有电荷P时,B沿斜面做变加速运动,由动能定理:mgh+W电﹣Wf′=△Ek,,由于f′>f,所以Wf′>Wf,因为电势能的减小量等于电场力做功,联合可得物块动能的增加与电势能的减小量之差为:△Ek﹣W电=mgh﹣Wf′=Wf﹣Wf′<0,则有:△Ek<W电,故C正确;把A、B看成一个整体,电荷P对这个整体有沿斜向左下方的库伦斥力,故A有向左的运动的趋势,斜面体A有受到地面向右的静摩擦力,故D错误。
16.【答案】B
【解析】因“轨道康复者”的高度低于同步卫星的高度,可知其角速度大于同步卫星的角速度,也大于站在赤道上的观察者的角速度,则站在赤道上的人观察到“轨道康复者”向东运动,选项A错误;由GMmr2=ma得:a=GMr2,在图示轨道上,“轨道康复者”与地球同步卫星加速度之比为a1a2=r22r12=4212=16,故B正确;因“轨道康复者”与地球同步卫星的质量关系不确定,则不能比较机械能的关系,选项C错误;应让“轨道康复者”从图示轨道上加速,与同步卫星进行对接,故D错误。
17.【答案】D
【解析】固定滑块B不动,释放滑块A,设滑块A的加速度为aA,钩码C的加速度为aC,根据动滑轮的特征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滑块A运动的位移是钩码C的2倍,所以滑块A、钩码C之间的加速度之比为aA: aC=2:1。此时设轻绳之间的张力为T,对于滑块A,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T=mAaA,对于钩码C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Cg–2T=mCaC,联立解得T=16 N,aC=2 m/s2,aA=4 m/s2。若只释放滑块B,设滑块B的加速度为aB,钩码C的加速度为aCʹ,根据动滑轮的特征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滑块B运动的位移是钩码的2倍,所以滑块B、钩码之间的加速度之比也为aB : aCʹ=2 :1,此时设轻绳之间的张力为Tʹ,对于滑块B,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T ʹ=mBaB,对于钩码C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Cg-2Tʹ =mCaCʹ,联立解得N,m/s2,m/s2。则C在以上两种释放方式中获得的加速度之比为aC : aCʹ=3 :5,故D正确。
18.【答案】C
【解析】上极板与电源的正极相连,极板间电场方向向下,粒子所受的电场力方向向上,故粒子带负电,故A错误;电容器与R2、R3、R4这部分电路并联,当粒子匀速穿过电容器时,R2、R3、R4这部分电路的总电阻为2Ω,根据串联电路分压特点可得这部分的电压U0=2V,电容器的电荷量为 Q0=CU0=1.5×10﹣9×2C=3×10﹣9C,故B错误;当粒子匀速穿过电容器时,有 qE0=mg,粒子在电容器中的运动时间t=lv0=0.20.8s=0.25s。当粒子向上偏转且刚好经过上极板最右端时,在竖直方向上,有 y=12at2,解得:a=2m/s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qE1﹣mg=ma,可得E0E1=56,并可得U0U1=E0E1=56,由此得R2、R3、R4这部分电路总电压 U1=2.4V,R1的电压UR1=E﹣U1=0.6V,电流 I1=UR1R1=0.61A=0.6A,可得R2、R3、R4这部分电路总电阻 R总=U1I1=2.40.6Ω=4Ω,由R总=R2+R3R4R3+R4,由此算出 R4≈5.7Ω,所以欲使粒子向上偏转但又不打到电容器的上板,R4阻值不得超过5.7Ω,故C正确;同理,粒子经过下极板最右端时的加速度a=2m/s2.电容器极板间电压 U2=1.6V,解得:R4≈0.69Ω,故D错误。
19.【答案】AC
【解析】由图象可知金属的极限频率为ν0,入射光的频率必须要大于ν0才能发生光电效应现象,选项A正确;金属的逸出功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选项B错误;若用频率是2ν0的光照射该金属,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km=2hν0-hν0=hν0=Ue,则遏止电压为U=hν0e,选项C正确;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入射光的频率越大,则最大初动能越大,遏制电压越大,选项D错误。
20.【答案】BD
【解析】金属杆获得冲量Io后,速度v=I0m,对金属杆应用右手定则分析可得电流方向是b到a,受安培力方向向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安=BIL=B2L2vR,μmg+B2L2vR=ma,所以杆做的是加速度减小的减速直线运动,A错误,B正确;刚开始运动时,μmg+B2L2vR=ma,v=I0m,联立解得:B2L2I0m2R+μg,C错误;对金属棒应用动能定理:0-12mv2=-W安-μmgx,克服安培力的功等于转化给回路的电能即电阻消耗的电功,解得:W安=I022m-μmgx,D正确。
21.【答案】ACD
【解析】设小滑块在B点的速度为v1,小滑块恰好通过最高点时有:,解得v2=,由动能定理可得:,解得,故小滑块可通过最高点,通过最高点的速度由动能定理可得,解得,设轨道对小滑块的压力为N,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解得N=3mg,故D正确。小滑块从B 点处滑到C点处时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解得小滑块到达C点时的速度为,小滑块在C点处的动能为Ek=,故A正确;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cos53°+N=,代入数据解得:N=,故C 正确;小滑块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在C点的机械能为,故B错误。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74分)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题~第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共129分)
22.(6分)
【答案】(1)匀速 (2分) (2)mgh1=12(2M+m)h22t2 (2分) (3)1t2 (2分)
【解析】(1)因AB质量相同,则物块B穿过圆环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2)由题意可知,系统ABC减小的重力势能转化为系统的增加的动能,即为:mgh+Mgh-Mgh=12(2M+m)v2,即为:mgh1=12(2M+m)v2,又v=h2t ,得:mgh1=12(2M+m)(h2t)2。
(3)将mgh1=12(2M+m)v2,变形后,则有:h1=(2M+m)v22mg=(2M+m)h222mg⋅1t2。因此以1t2为横轴;由上式可知,作出的图线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直线的斜率:k=(2M+m)h222mg。
23.(9分)
【答案】(1)R2(2分) 1.4(2分) 5(2分) (2)如图所示(3分)
【解析】(1)根据欧姆定律,E=IgR总,R总=r+Rg+R′,联立可得R′=1.4 Ω。由于需要用到0.1 Ω,故需选R2;由前面的分析可知,当0.6 A标注为0 Ω时,电阻箱示数应为1.4 Ω。当电流表示数为0.2 A时,E=Ig(r+Rg+R′+Rx),可得Rx=5 Ω。
(2)要使所测电阻阻值越大,电流表示数越大,可采用并联接法,如图所示,定值电阻R为保护电阻。
24.(12分)
【解析】(1)包裹A在传送带滑行,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μ1mAg=mAa1(1分)
假设包裹A离开传送带前就与传送带共速,由匀变速运动知识可得:v02-0=2a1s1(1分)
解得:s1=2m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