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安徽省阜阳市三中高三最后冲刺卷(二)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最后冲刺卷(二)生物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化合物或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核仁与三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B. DNA、RNA被彻底水解得到的产物有12种
C. 细菌细胞中不存在既含有蛋白质又含有核酸的结构
D. 洋葱的根尖分生区细胞中无叶绿体,也不能发生质壁分离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核仁与某种RNA形成和核糖体的形成有关,而不是三种RNA,A错误。DNA、RNA被彻底水解得到的有2种糖类、5种碱基和磷酸8种,B错误。细节细胞中存在既含有蛋白质有含有核酸的核糖体,C错误。洋葱根尖分生区没有叶绿体,也没有大液泡不能进行质壁分离,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中的化合物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2.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与复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DNA复制时,需解旋酶将部分DNA双链解开,但不需要消耗ATP
B. 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发生交叉互换可引发DNA分子结构的改变
C. DNA聚合酶催化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与DNA链上的脱氧核苷酸相连接
D. 把中链DNA(15N/14N)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两代,子代中含14N的DNA占25%
【答案】A
【解析】
【分析】
1. DNA分子的结构:DNA是一种双螺旋结构的生物大分子,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每个单核苷酸又由3种比较简单的化合物即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各一分子组成。
2. DNA复制是指DNA双链在细胞分裂以前进行的复制过程,复制的结果是一条双链变成两条一样的双链(如果复制过程正常的话),每条双链都与原来的双链一样。这个过程是通过名为半保留复制的机制来得以顺利完成的。复制需要酶、游离的脱氧核苷酸和ATP分子。
【详解】A、DNA解旋酶能使双链DNA解开,但碱基对之间通过氢键相连,所以需要消耗ATP,错误;
B、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交叉互换时染色体已经发生交换,而DNA在染色体上,因此DNA也发生交换,DNA上的基因或者脱氧核苷酸都可能发生改变,因此DNA的结构会发生改变,正确;
C、DNA聚合酶在DNA复制时起作用,负责将催化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与DNA链上的脱氧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正确;
D、由于DNA分子片段中只有一条链中含14N,所以把该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两代,得4个DNA分子,只有1个DNA中含有14N,因此子代DNA中只含有14N的DNA占25%,正确。
故选A。
3.某科研小组将新鲜的萝卜磨碎,过滤制得提取液,对提取液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进行了相关研究,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图甲中两支试管内加入的H2O2的浓度和量都属于无关变量
B. 图乙中引起A、B曲线出现差异的原因可能是温度不同
C. 过氧化氢酶可保存在低温、pH为7的环境中
D. 若将图甲中的萝卜提取液换成等量新鲜肝脏研磨液,则O2产生总量明显增多
【答案】D
【解析】
据甲图分析,自变量是时间和催化剂的种类,因变量是氧气产生量,而两支试管内加入的H2O2的浓度和量都属于无关变量,A正确;图乙中引起A、B曲线出现差异的原因可能是温度不同,B正确;过酸、过碱、高温都会使酶变性失活,而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虽然较低,但是酶的结构稳定,故过氧化氢酶的保存,一般应选择低温和PH值为7的条件,C正确;若将图甲中的萝卜提取液换成等量新鲜肝脏研磨液,氧气的产生速率可能会加快,但是氧气的产生总量不变,D错误。
4.同位素示踪技术广泛应用在生物学领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用含3H标记的T的营养液培养洋葱根尖,可以在细胞核和线粒体处检测到较强的放射性,而在核糖体处则检测不到
B. 14C标记CO2最终探明了CO2中碳元素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
C. 32P标记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共培养时间过长,搅拌离心后上清液放射性强度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
D. 小白鼠吸入18O2后呼出的二氧化碳可能含有18O,尿液中含有H218O
【答案】C
【解析】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是合成DNA的原料,洋葱根尖细胞中的细胞核和线粒体含有DNA,因此在细胞核和线粒体处检测到较强的放射性,核糖体是由蛋白质和RNA组成的,因此在核糖体处则检测不到放射性,A正确;卡尔文通过追踪检测14C标记的二氧化碳最终探明了二氧化碳中的碳在光合这一过程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的碳的转移途径,B错误;32P标记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共培养时间过长,产生的子代噬菌体就会从大肠杆菌中释放出来,搅拌离心后导致上清液放射性强度偏大,C错误;小白鼠吸入的氧气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生成H218O,H218O又可以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呼出的二氧化碳会含有18O,同时H218O还可以经肾脏随尿排出,D正确。
【考点定位】同位素标记法
5.下表选项中,甲、乙、丙三者关系能用如图表示的是( )
选项 | 展示内容 | 甲 | 乙 | 丙 |
A | 碳元素的流向 | 消费者 | CO2库 | 生产者 |
B | 内环境成分的关系 | 血液 | 淋巴 | 组织液 |
C |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向 | 生产者 | 消费者 | 分解者 |
D | 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 下丘脑 | 甲状腺 | 垂体 |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从图中分析可知:甲乙对丙的起作用,而丙又反作用于甲乙.对照书中的知识如该图代表碳元素的流向,甲、丙都指向乙,乙为CO2库,生产者光合作用能固定CO2,所以丙为生产者,甲为消费者;如该图代表内环境成分中,血浆和组织液可相互渗透,且淋巴只能进入血浆,所以乙为血浆,丙为组织液,甲为淋巴;如该图代表能量流动,能量流动为单向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能量都可流向分解者,所以丙不可能是分解者,也不可能有相互流动;如该图代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中,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释放相应激素,所以丙为甲状腺.
【详解】A、如该图代表碳元素的流向,甲、丙都指向乙,乙为CO2库,生产者光合作用能固定CO2,所以丙为生产者,甲为消费者;A正确;
B、如该图代表内环境成分中,血浆和组织液可相互渗透,且淋巴只能进入血浆,所以乙为血浆,丙为组织液,甲为淋巴; B错误;
C、如该图代表能量流动,能量流动为单向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能量都可流向分解者,所以丙不可能是分解者,也不可能有相互流动; C错误;
D、如该图代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中,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释放相应激素,所以丙为甲状腺,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内环境,动物的激素调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等考点的理解。解题时应注意区分这几个概念:生产者主要指的是绿色植物,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成有机物,也能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消费者指的是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的以绿色植物为食,也能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6.图Ⅰ~Ⅲ分别表示一个细胞周期中人体细胞中发生的3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Ⅰ、Ⅱ、Ⅲ过程中都有ATP的消耗 B. Ⅰ、Ⅱ、Ⅲ过程中都有水的产生
C. Ⅰ、Ⅱ、Ⅲ过程都可进行多次 D. Ⅰ、Ⅱ、Ⅲ过程中都需酶的催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中Ⅰ表示DNA的复制过程,Ⅱ表示转录过程,Ⅲ表示翻译过程.
【详解】A、图示三个过程都需要能量,因此都有ATP的消耗,A正确;
B、图示三个过程中都会发生单体脱水缩合形成多聚体的过程,因此都有水的产生,B正确;
C、一个细胞周期中,ⅠDNA的复制过程只进行一次,Ⅱ、Ⅲ过程可进行多次,C错误;
D、Ⅰ过程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Ⅱ过程需要RNA聚合酶,Ⅲ过程也需要相应酶,D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7.如图中①~③是从几种生物细胞中分离出来的几种有机物,③只表示某类生物大分子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①是转运RNA,通常它的合成场所在______________
⑵人体细胞中,物质②主要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生理过程)中产生,请写出物质②的结构
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请写出氨基酸的通式:_________________
⑷人体中,物质③的合成一般需经历由基因控制的核中的______(填生理过程)和细胞质中的_____过程(填生理过程),蛋白质种类具有多样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细胞核 (2). 细胞呼吸 (3). A-P~P~P (4). (5). 转录 (6). 翻译 (7). 氨基酸的数目、种类、排列顺序不同以及多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①是三叶草形状,是tRNA,②的结构中有三个磷酸基团和腺苷,因此是ATP,③是由—CO—NH—连接起来的,因此是一段肽链,③表示某类生物大分子,所以是蛋白质。
【详解】(1)①为转运RNA,是通过转录过程形成的,而转录的场所主要是细胞核。
(2)②是ATP,其合成途径包括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而人体细胞中,ATP通过细胞呼吸产生;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
(3)氨基酸的通式:
(4)③为蛋白质,是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形成的,其种类繁多的原因是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个分子的结构式,需要考生识记,同时考查了DNA的转录、翻译过程,ATP的来源和结构简式,tRNA的合成场所,题目较为简单,考生应掌握。
8.细辛是一种适宜在森林下腐质层深厚处生活的植物,滨藜是一种适宜在沙漠环境生活的植物。图1是上述两种植物(用甲、乙表示)单位时间内吸收与释放二氧化碳的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图2表示甲植物叶肉细胞中两种细胞器在图1中四种不同光照强度(0、b1、b2、c)下的生理状态。图3表示在适宜的条件下,一定时间内某无机离子从大麦幼根不同部位向茎叶的输出量和在大麦幼根相应部位积累量的变化。请据图分析回答:
⑴图1中,代表滨藜的曲线是__________;当光照强度为b1时,甲植物叶肉细胞内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图2中细胞器①利用CO2的场所和细胞器②产生CO2的场所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IV状态下影响O2消耗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就图1甲曲线代表的植物来说,四种不同光照强度(0、b1、b2、c)对应图2中的状态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如滨藜、细辛两种植物叶绿体中的基粒大小和基粒类囊体层数存在较大差异,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分析,含有较大基粒和较多类囊体层数的植物是________________。
⑷若图1表示大棚内乙植物在温度、水分适宜的条件下测得的曲线,则d点之后限制增产的主要外界因素是_________。
⑸图3中在自然情况下,土壤中该无机离子的浓度比根细胞中该无机离子的浓度___________(低、高),所以幼根表皮细胞是通过______________方式吸收土壤中该无机离子。只依据“幼根相应部位积累量”变化的曲线不能确定幼根20~60mm部位对该无机离子的吸收量,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 甲 (2). 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3). 叶绿体基质、线粒体基质 (4). 温度 (5). Ⅳ、Ⅲ、Ⅱ、Ⅰ (6). 细辛 (7). CO2浓度 (8). 低 (9). 主动运输 (10). 吸收量=积累量+输出量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图1,a1表示甲植物的呼吸速率,b1表示甲植物的光补偿点;a2表示乙植物的呼吸速率,b2表示乙植物的光补偿点,d点表示乙植物的光饱和,c点表示甲乙植物的净光合作用相等。分析图2,细胞器①是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细胞器②是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Ⅰ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Ⅱ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Ⅲ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Ⅳ表示只有呼吸作用。分析图3,表示在适宜的条件下,一定时间内某无机离子从大麦幼根不同部位向茎叶的输出量和在大麦幼根相应部位积累量的变化。
(1)滨藜属阳生植物,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都较高,可用甲曲线表示;细辛属于阴生植物,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都较低,可用乙曲线表示。当光照强度为b1时,甲植物既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能进行呼吸作用,叶肉细胞内产生ATP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2)图2中①叶绿体利用CO2的场所和②线粒体产生CO2的场所分别是叶绿体基质和线粒体基质;Ⅳ状态时,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影响O2消耗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温度。
(3)对甲植物而言,光照强度为0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即图2中Ⅳ;光照强度为b1时,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对应于图2中的Ⅲ;光照强度为b2时,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对应于图2中的Ⅱ;光照强度为c时,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对应于图2中的Ⅰ;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分析,含有较大基粒和较多类囊体层数的植物是阴生植物细辛。
(4)d点之后,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大,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大,此时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环境因素不再是光照强度,而是二氧化碳浓度。
(5)组成植物细胞的矿质元素是由根毛细胞吸收来的,一般来讲土壤溶液中能够构成细胞的矿质元素,其浓度远远低于细胞内部,所以根毛细胞要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土壤溶液中的矿质元素,然后通过输导组织运输到生长旺盛的部位供应新细胞的合成,少量在根毛细胞积累;根对无机盐总的吸收量=输出量+根毛细胞的积累量,所以只依据图示“幼根相应部位积累量”变化的曲线不能确定幼根20~60mm部位对该无机离子的吸收量。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曲线图和细胞图的分析方法,明确图1中各个点的生理学含义,如a表示呼吸速率,b表示补偿点,d表示饱和点,d表示两种植物的净光合作用相等。
9.某哺乳动物为雌雄异体的动物,其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右图为其性染色体简图。X和Y染色体有一部分是同源的(图中Ⅰ片段),该部分基因互为等位;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图中的Ⅱ-1 ,Ⅱ-2片段),该部分基因不互为等位。从性遗传又称性控遗传,是指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现上受个体性别的影响的现象,如绵羊为杂合体时,雄性表现为有角,雌性表现为无角。绵羊的有角和无角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雌雄都有有角个体出现,现有一只有角公羊与一只无角母羊交配所生的多胎小羊中,性成熟以后,凡公羊都表现为有角,凡母羊都表现为无角。
试根据以上事实回答(注意:假定性染色体上有角A基因为显性):
⑴ 绵羊有角基因A是否位于Ⅱ-2片段?_______________
⑵根据以上事实,推测绵羊的有角性状的遗传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______________片段的遗传,另一种是从性遗传,则无角母羊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
⑶以下为进一步验证绵羊的有角性状的遗传方式的方案,请补充完善。
步骤:选择______________公羊与多只无角母羊交配,观察子代性成熟后表现出来的性状。
结果预测和分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否 (2). Ⅰ (3). Aa和aa (4). 无角 (5). 若子代性成熟的公羊全部表现为无角,则有角基因A位于性染色体Ⅰ片段上 (6). 若子代性成熟的公羊全部表现为有角,则有角性状是从性遗传
【解析】
试题分析:据图分析,Ⅰ是X、Y的同源区,Ⅱ-1是X染色体特有的片段 ,Ⅱ-2是Y染色体特有的片段。
(1)若基因 A 位于Ⅱ片段上,则有角公羊与无角母羊交配生出的小羊中,公羊都为无角,而事实上公羊都表现为有角,因此绵羊的有角基因A不在Ⅱ片段。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有角基因A可能位于性染色体上Ⅰ片段;也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为从性遗传,则无角母羊的基因型为Aa或者aa。
(3)选择无角公羊与多只无角母羊交配,观察子代性成熟后表现出来的性状。若子代性成熟的公羊全部表现为无角,则有角基因A位于性染色体Ⅰ片段上;若子代性成熟的公羊全部表现为有角,则有角性状是从性遗传。
10.下图表示病毒侵入宿主体内的复制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1)病毒核酸进入宿主细胞后,此时用血清学方法和电镜检查无病毒颗粒,称为“隐蔽期”,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质D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
(3)B、F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中心法则分析,RNA病毒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与人体不同的步骤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尚未形成完整的病毒体 (2). 主要是完成复制(过程g)所需要的酶 (3). 转录的信息不同 (4). RNA的自我复制 (5). RNA逆转录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病毒侵入宿主体内的复制过程示意图,物质A、E是病毒核酸,B、F是RNA,C、G是核糖体,D完成物质A复制所需要的酶,H是病毒的蛋白质外壳,I是子代噬菌体.过程是g是核酸复制,a、d是转录,b、e是翻译,f是装配。
【详解】(1)题中信息“用血清学方法和电镜检查无病毒颗粒”,可知此时还没形成完整的病毒体。
(2)D具有特殊的空间结构,应是蛋白质,D可作用于g过程(复制),则D可能是DNA聚合酶,E和H组合成新的病毒体,则H是蛋白质外壳。
(3)B、F都是RNA,翻译的蛋白质不同,则RNA信息不同。过程f是装配成病毒体的过程。
(4)RNA是单链,所含碱基数无法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推算。RNA病毒遗传信息特有的传递过程是RNA的自我复制、RNA逆转录。
【点睛】本题考查病毒侵入宿主体内的复制过程,需要考生具备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及对蛋白质、遗传的分子基础等相关知识。
11.酸牛奶酒是在牛奶中加入乳酸菌和酵母菌混合发酵而成的一种乳饮料。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⑴发酵所用牛奶在加入菌种前应进行_______(消毒、灭菌)。
⑵已知“改良MC琼脂培养基”中含有碳酸钙,遇酸溶解而使培养基变得透明;“孟加拉红琼脂培养基”含氯霉素,可抑制绝大多数细菌的生长。对乳酸菌进行计数时应选择上述_____________培养基,用____________方法接种,挑选出_____________的菌落进行计数。
⑶对乳酸菌、酵母菌双菌混合培养和各自单独培养过程中活菌数进行定时检测,结果如图。由图可知,双菌培养时两种菌的最大活菌数均高于其单独培养时,从代谢产物角度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双菌培养过程中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灭菌 (2). 改良MC琼脂培养基 (3). 稀释涂布平板法 (4). 具有透明圈 (5). 酵母菌和乳酸菌可以相互利用对方的代谢产物,从而相互促进生长 (6). 共生(互利共生) (7). 竞争
【解析】
【分析】
1、乳酸菌,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能够将牛奶中的葡萄糖氧化为乳酸,显酸性。
2、分析曲线图,对乳酸菌、酵母菌双菌混合培养和各自单独培养过程中的活菌数进行定时检测,结果看出,双菌培养时两种菌的最大活菌数均高于其单独培养时。
【详解】(1)发酵所用牛奶在加入菌种前应进行灭菌,以防止杂菌的污染。
(2)根据题意可以知道,“孟加拉红琼脂培养基”含氯霉素,可抑制乳酸菌的生长,因此对乳酸菌进行计数时应选择改良MC琼脂培养基培养基,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方法接种,挑选出具有透明圈的菌落进行计数。
(3)分析曲线图,对乳酸菌、酵母菌双菌混合培养和各自单独培养过程中的活菌数进行定时检测,结果看出,双菌培养时两种菌的最大活菌数均高于其单独培养时,从代谢产物角度分析,其原因可能是酵母菌和乳酸菌可以相互利用对方的代谢产物,从而相互促进生长。双菌培养过程中两种生物之间存在互利共生和竞争两种种间关系。
【点睛】本题以“酸牛奶酒是在牛奶中加入乳酸菌和酵母菌混合发酵”为背景,考查了无菌技术、微生物分离筛选的相关知识,同时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图形分析能力。
12.请回答下列关于生物工程的有关问题:
⑴基因工程的核心是____________;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_________,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⑵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中,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化学方法一般是用____________作为诱导剂来诱导细胞融合;动物细胞工程中___________技术是其他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基础,动物细胞工程的一项重要应用是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普通抗体相比单克隆抗体的最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胚胎工程中,为了获得产奶量高的奶牛,要对性别进行鉴定,需要取样囊胚期的___________做DNA分析,若对囊胚进行胚胎分割,要注意_____________,否则影响分割后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
【答案】(1)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农杆菌转化法 显微注射法
(2)聚乙二醇(PEG) 动物细胞培养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大量制备
(3)滋养层(1分) 将内细胞团均等进行分割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的相关知识,识记相关工程技术的操作过程及应用,构建知识网络结构,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基因工程的核心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
(2)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中,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化学方法一般是聚乙二醇(PEG) 作为诱导剂来诱导细胞融合;动物细胞工程中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其他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基础;动物细胞工程的一项重要应用是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普通抗体相比单克隆抗体的最主要优点是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大量制备。
(3)早期胚胎发育到囊胚期时,需要取其滋养层细胞做DNA分析,进行性别鉴定。若对囊胚进行胚胎分割,要注意将内细胞团均等进行分割,否则影响分割后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