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贵州省贵阳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562145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届贵州省贵阳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562145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届贵州省贵阳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562145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届贵州省贵阳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2019年贵州省贵阳市高考生物一模试卷
1.下列生理过程中不会引起细胞膜面积改变的是
A. 吞噬细胞吞噬病菌 B. 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
C. 红细胞吸收钾离子 D. 细胞有丝分裂过程
【答案】C
【解析】
【分析】
胞吐、胞吐过程需要借助膜泡运输,所以会引起细胞膜面积的变化。
【详解】吞噬细胞吞噬病菌属于胞吞过程,需要细胞膜内陷形成囊泡包裹病菌进入细胞,此过程细胞膜面积减小,A不符合题意;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属于胞吐过程,由包裹神经递质的突触小泡与细胞膜融合,该过程细胞膜面积会增大,B不符合题意;红细胞吸收钾离子属于主动运输,需要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转运,细胞膜面积不会改变,C符合题意;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变成两个细胞,细胞膜面积减小,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细胞中存在核酸一蛋白质复合物、糖蛋白质复合物,以及构成离子通道的蛋白质复合物等。科学家运用冷冻电镜可以研究生物大分子复合物的功能。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 在细胞膜上,一种离子通道允许不同离子通过
B. 真核细胞的染色体中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
C. 癌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与细胞膜上糖一蛋白质复合物等减少有关
D. 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质参与DNA复制,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
【答案】A
【解析】
【分析】
蛋白质结构具有多样性,功能也具有多样性,蛋白质可与DNA结合形成染色体,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可以与DNA结合分别催化DNA的复制和转录过程。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可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蛋白,糖蛋白具有识别、保护和润滑的作用。
【详解】离子通道具有选择性,一种离子通道只允许相应的离子通过,A错误;染色体的主要组成成分是DNA和蛋白质,B正确;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使得癌细胞之间黏着性降低,容易扩散,C正确;DNA复制时需要DNA聚合酶的催化,所以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质参与DNA复制,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D正确。
故选A。
3.人体肌肉组织分为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两种,快肌纤维几乎不含有线粒体,与短跑等剧烈运动有关;慢肌纤维与慢跑等有氧运动有关。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剧烈运动使肌细胞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
B. 两种肌纤维均可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丙酮酸和ATP
C. 消耗等量的葡萄糖,快肌纤维比慢肌纤维产生的ATP少
D. 快肌纤维无氧呼吸和慢肌纤维有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不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由题意可知,快肌纤维几乎不含有线粒体,因此主要进行无氧呼吸,慢肌纤维与慢跑等有氧运动有关,因此慢肌纤维含有线粒体,主要进行有氧呼吸。
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都是葡萄糖酵解产生丙酮酸、还原氢,同时合成少量ATP,发生在细胞中基质中;
3、快肌纤维进行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由于乳酸中含有大量的能量未被释放出来,因此1mol葡萄糖氧化分解,快肌纤维释放的能量少,慢肌纤维进行有氧呼吸,有氧呼吸过程产生的能量多,因此1mol葡萄糖氧化分解,慢肌纤维释放的能量多。
【详解】剧烈运动使快肌纤维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A正确;快肌纤维主要进行无氧呼吸,慢肌纤维主要进行有氧呼吸,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相同,均可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丙酮酸和ATP,B正确;快肌纤维主要进行无氧呼吸,慢肌纤维主要进行有氧呼吸,因为无氧呼吸产物乳酸中含有大量的能量未被释放出来,所以消耗等量的葡萄糖,快肌纤维比慢肌纤维产生的ATP少,C正确;人体肌肉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能产生二氧化碳,D错误。
故选D。
4.下图是通过荧光标记技术显示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的照片。图中字母表示存在于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其中A和a显示黄色荧光,B和b显示红色荧光。关于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和a彼此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B. 图中染色体上的基因A与基因B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 据荧光点分布判断,甲、乙为一对含姐妹染色单体的同源染色体
D. 甲、乙两条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四个荧光点脱氧核苷酸序列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DNA和染色体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每个染色体上有一个或两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含多个基因。甲和乙为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甲和乙均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A和a位于同源染色体上,A和a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A错误;自由组合定律是指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图中染色体上的基因A与基因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在遗传时不能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复制后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基因一般是相同的,所以据荧光点分布判断,甲、乙为一对含姐妹染色单体的同源染色体,C正确;甲、乙两条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四个荧光点为一对等位基因的四个荧光点,等位基因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一般不相同,D错误。
故选C。
5.为了验证胚芽鞘尖端确实能产生促进生长的生长素,某科研小组用燕麦胚芽鞘和琼脂块等材料进行如下实验:
①去掉胚芽鞘尖端→不生长,不弯曲;
②接触过尖端的琼脂块放在胚芽鞘切面的左侧→弯向右侧生长;
③空白琼脂块放在胚芽鞘切面的左侧→不生长,不弯曲。
下列有关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A. 以上三组实验还需要给予单侧光照射
B. 第③组实验证明了琼脂能抑制胚芽鞘的生长
C. 造成第①、③组实验结果相同的原理不同
D. 第②组处理会导致胚芽鞘尖端下部生长素分布不均
【答案】D
【解析】
【分析】
胚芽鞘尖端能够产生生长素,接触过尖端的琼脂块含有生长素,置于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一侧可促进其生长。空白琼脂块不含生长素,不能促进去掉尖端的胚芽鞘生长。
【详解】单侧光不能引起生长素在琼脂块中横向运输,也不能对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产生影响,故以上三组实验不需要给予单侧光照射,A错误;第③组实验结果与第①组实验结果相同,证明琼脂块对胚芽鞘的生长没有影响,B错误;第①、③组实验结果相同的原因都是由于没有生长素,故造成①③组实验结果相同的原理是一样的,C错误;第②组实验中,由于接触过尖端的琼脂块含有生长素,该琼脂块置于胚芽鞘尖端的一侧,其中的生长素可向下扩散到胚芽鞘中,即可导致胚芽鞘尖端下部生长素分布不均,从而出现弯曲生长,D正确。
故选D。
6.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种群数量接近K值时,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
B. 校园的草地上蒲公英呈随机分布,这体现了群落的空间结构
C. 通常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初生演替所需的时间更长
D. 不同种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相互抑制是常见的表现方式
【答案】B
【解析】
【分析】
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中,在不考虑迁入率和迁出率时,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决定种群数量的增长,在K/2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最大,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群落的空间结构是指群落中不同种群的空间配置情况。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在K/2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最大,种群增长速率最快,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种内斗争加剧,使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当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时,种群数量接近K值,A正确;校园的草地上蒲公英呈随机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分布,不属于群落的空间结构,B错误;由于次生演替时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因此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初生演替需要的时间长,次生演替需要的时间短,C正确;不同种的生物之间既存在互利共生,也存在捕食、竞争和寄生等种间关系,自然界中不同种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相互抑制是常见的表现方式,D正确。
故选B。
7.如图所示的密闭透明玻璃装置内放有萌发的种子和一绿色盆栽植物。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封闭通气孔,盆栽植物的光合速率将___________(填“加快”或“减慢”),简述理由___________。
(2)若利用该装置检测该盆栽植物的实际光合速率,需首先封闭通气孔,在盆栽植物侧放CO2缓冲液,一段时间内,在光照条件下,读取传感器数据的_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值,即为净光合速率;还需在___________条件下相同时间内,读取传感器数据的减少值,即为___________
【答案】 (1). 减慢 (2). 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封闭通气孔后,右侧二氧化碳减少,光合速率减慢 (3). 增加 (4). 黑暗 (5). 呼吸速率
【解析】
【分析】
萌发的种子进行细胞呼吸可消耗氧气并产生二氧化碳,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可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
【详解】(1)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通过通气孔可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原料,若封闭通气孔后,右侧装置中会随着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进行而使二氧化碳减少,二氧化碳减少会使光合速率减慢。
(2)植物的实际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若利用该装置检测该盆栽植物的实际光合速率,需首先封闭通气孔,在盆栽植物侧放CO2缓冲液,由于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不变,在适宜光照条件下,植物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植物释放的氧气会使装置中气体增加,故一段时间内,在光照条件下,读取传感器数据的增加值,即为净光合速率;若要计算实际光合速率,还需在黑暗条件下相同时间内,读取传感器数据的减少值(氧气消耗量),即为该植物的呼吸速率。由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植物的实际光合速率,可计算出该条件下植物的实际光合速率。
【点睛】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联系,准确识记相关知识点是具解题的关键。
8.研究发现,APC(抗原提呈细胞)表面蛋白和癌细胞表面的PD-L1同时与T细胞表面的PD-1(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结合,从而阻止T细胞对癌细胞的免疫清除,PD-1抗体能与PD-1特异性结合而活化T细胞的功能,使之能高效攻击癌细胞。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体液免疫中T细胞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PD-1抗体能与T细胞表面的PD-1抗原结合,能合成并分泌该抗体的细胞是___________;抗原的定义是___________。
(3)根据上述研究成果推测,可以使用PD-1抗体作为药物治疗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
【答案】 (1). 抗原的处理、呈递,分泌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 (2). 浆细胞 (3). 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4). PD-1抗体能与PD-1特异性结合而活化T细胞的功能,使之能高效攻击癌细胞
【解析】
【分析】
体液免疫过程中经过吞噬细胞处理的抗原会呈递给T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可将抗原呈递给B淋巴细胞,同时T淋巴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加强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形成的浆细胞可产生抗体,抗体可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在体液免疫中T细胞的作用是对抗原进行处理、呈递,并分泌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增强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的过程。
(2)抗体是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抗原是指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3)APC表面蛋白和癌细胞表面的PD-L1同时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可阻止T细胞对癌细胞的免疫清除,而PD-1抗体能与PD-1特异性结合而活化T细胞的功能,使之能高效的攻击癌细胞,故可以使用PD-1抗体作为药物治疗癌症。
【点睛】本题考查免疫细胞的功能以及免疫治疗的原理,意在考查考生对免疫过程的理解和识记能力。
9.在由传统农业转型为生态农业的过程中,农民除了种地,有的开垦荒地变果林,有的改造洼地成鱼塘,有的发展林下养殖,在林中放养鸡、鸭等,实现了绿色、生态和经济的同步提高。请回答下列问题:
(1)鱼塘中的一条食物链: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鳙鱼→乌鳢。在能量流动中,浮游植物的作用是___________;输入鳙鱼的能量中未被利用的能量包括:___________。
(2)果林中自然放养的鸡、鸭等家禽的数量既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果林中常存在小鼠、蛇两种生物,果林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小鼠的种群数量有所增加,随后蛇的种群数量也会增加,导致小鼠的种群数量下降。从长远角度来看,小鼠和蛇两个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
【答案】 (1). 固定太阳能 (2). 未被自身呼吸消耗、未被后一个营养级利用、未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 (3). 若放养的家禽过少,不能充分利用果林所提供的能量;若放养的家禽过多,就会造成果林被破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减少,使家禽产品的产量下降 (4). 小鼠和蛇的种群数量均保持相对稳定
【解析】
【分析】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摄入的能量-粪便中的能量,同化的能量分配为:呼吸作用散失和以有机物形式贮存并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而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又可流入下一营养级和流入分解者体内。
【详解】(1)在“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鳙鱼→乌鳢”这条食物链中,浮游植物属于生产者,其作用是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输入鳙鱼的能量即鳙鱼的同化量,其去向包括呼吸作用散失、流向下一营养级、流给分解者和未被利用,其中未被利用的能量指未被自身呼吸消耗、未被后一个营养级利用、未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
(2)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应比例适中,才能使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保持相对稳定,果林中自然放养的鸡、鸭等家禽的数量既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若放养的家禽过少,不能充分利用果林所提供的能量;若放养的家禽过多,就会造成果林被破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减少,使家禽产品的产量下降。
(3)根据“果林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小鼠的种群数量有所增加,随后蛇的种群数量也会增加,导致小鼠的种群数量下降”,说明小鼠和蛇属于捕食关系,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属于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数量能保持相对稳定,故从长远角度来看,小鼠和蛇两个种群数量均保持相对稳定。
【点睛】本题考查能量流动和种群数量变化的有关知识,掌握能量流动过程中的能量来源以及每个营养级能量的去向是解题关键。
10.据报道,某种“海水稻”具有耐盐性,其灌溉用水可以使用半咸水,能节约淡水资源。控制水稻的耐盐性和不耐盐性的基因组成有两种可能,据此提出两种假设。
假设一,水稻的耐盐性是由位于一对同源染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
假设二,水稻的耐盐性是由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其耐盐性和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表:
假设一 | 假设二 | |||
耐盐 | 不耐盐 | 耐盐 | 不耐盐 | |
基因型类型 | A_ | ① | ② | A_bb、aaB_、aabb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提供的假设,推测表中①、②分别表示______、______。
(2)若该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以耐盐杂合品种为亲本,至少需要连续进行______次自交,可培育筛选得到耐盐纯合体。
(3)若假设二成立,现提供“纯种不耐盐”水稻植株若干作为亲本进行实验验证,其中不能选为实验材料的是______(填基因型)的植株,理由是______。
【答案】 (1). aa (2). A_B_ (3). 两/二 (4). aabb (5). 据表,纯合不耐盐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三种,其中只有当aaBB和AAbb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可获得AaBb基因型耐盐植株
【解析】
【分析】
耐盐与不耐盐若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基因型有AA、Aa、aa,若A-为耐盐,说明耐盐为显性性状,则不耐盐为隐性性状,基因型为aa;耐盐与不耐盐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则基因型有A-B-、A-bb、aaB-、aabb;若A-bb、aaB-、aabb为不耐盐,则耐盐为A-B-。
【详解】(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耐盐与不耐盐若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若A-为耐盐,则表中①不耐盐基因型为aa,若耐盐与不耐盐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A-bb、aaB-、aabb为不耐盐,则②耐盐的为A-B-。
(2)若该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以耐盐杂合品种(Aa)为亲本,通过一次自交后可得到AA、Aa、aa,但由于AA和Aa均表现耐盐,故还需对耐盐的个体进行第二次自交,看后代是否发生性状分离,不发生性状分离的说明为AA纯合体,所以Aa至少需要连续进行两次自交,才可培育筛选得到耐盐纯合体。
(3)若耐盐、不耐盐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根据表格信息可知,纯合不耐盐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三种,若要验证假设二成立,需要让不耐盐的植株杂交产生AaBb植株,并让其自交统计后代表现型和比例。而不耐盐植株的纯合体中只有当aaBB和AAbb作为亲本进行杂交才能产生AaBb基因型的耐盐植株,而不耐盐的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与其它不耐盐的植株杂交不能产生AaBb,故aabb不能作为亲本与其它不耐盐的植株进行杂交。
【点睛】本题考查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比较简单,掌握两对基因控制性状的F2中基因型种类是解题关键。
11.请回答下列有关制作酸奶和乳酸菌分离、计数和保存的问题:
(1)制作酸奶原材料为牛奶,牛奶消毒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此消毒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
(2)图中选择培养能够“浓缩”所需乳酸菌,“浓缩”含义是___________。
(3)图中接种方法称为___________,用该方法统计样本菌落数时_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对照组,理由是:___________。
(4)如图斜面培养基中含有大量营养物,可在4°C条件下___________(“长期”或“短期”)保存菌株。
【答案】 (1). 巴氏消毒法 (2). 可以杀死牛奶中的微生物,且牛奶的营养成分不被破坏 (3). 使菌种(乳酸菌)在适应的营养环境条件下迅速繁殖,而不适应的微生物受抑制 (4). 涂布平板法 (5). 需要 (6). 需要判断培养基是否被杂菌污染(培养基灭菌是否合格) (7). 短期
【解析】
【分析】
无菌技术中消毒的方法有: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化学药剂消毒、紫外线消毒等。微生物培养时常用的微生物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详解】(1)牛奶消毒的常用方法是巴氏消毒法,此消毒方法的优点是可以杀死牛奶中的微生物,且牛奶的营养成分不被破坏。
(2)选择培养可以为目的菌提供更适合的繁殖条件,同时为其它杂菌的生长创造不利的条件,以达到扩大目的菌种群数量的目的。所以“浓缩”的含义是使菌种(乳酸菌)在适应的营养环境条件下迅速繁殖,而不适应的微生物受抑制。
(3)根据培养基上菌落均匀分布可知,图中的接种方法为涂布平板法。为了检验培养基灭菌是否合格,统计样本菌落数时还需要设置对照组,即将一个不接种的培养基与接种了目的菌的培养基在相同条件下培养,未接种的培养基如果有菌落生长,说明培养基灭菌不彻底。
(4)菌种保藏分为临时保藏和长期保藏,临时保藏时常将菌种接种到试管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在合适的温度下培养,当菌落长成后,将试管放入4°C的冰箱中保藏,以后还需要每隔一段时间将菌种从旧的培养基转移至新的培养基,这种方法可对菌种短期保存,由于菌种易被污染或产生变异,故不能用于长期保存。
【点睛】本题考查无菌技术、微生物的接种方法、菌种保藏等有关知识,识记教材中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2.2019年1月,中国科学家首次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敲除了猴胚胎的生物节律核心基因BMAL1,获得了一批节律紊乱的小猴(第一代模型猴)。采集了其中一只睡眠紊乱最明显的成年猴的体细胞,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获得了五只BMAL1基因敲除的克隆猴(第二代模型猴),简要过程如图所示。这填补了生物节律紊乱研究高等动物模型的空白。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敲除是指外源DNA与受体细胞基因组中序列相同或相近的基因发生同源重组,从而代替受体细胞基因组中的相同(相似)的基因序列,整合入受体细胞的基因组中。基因敲除过程中,构建的基因表达载体,外源基因应位于___________才可表达;外源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可通过对重组DNA上___________的表达进行鉴定和选择。
(2)该研究离不开ES细胞。ES细胞在形态上表现为___________;其在饲养层细胞上或在添加抑制因子的培养液中可以___________。
(3)第二代模型猴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对第一代模型猴中编号为A6的100%复制,原因是:___________。
(4)通过动物核移植获得新个体,体细胞核移植的难度___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胚胎细胞核移植。
【答案】 (1). 启动子与终止子之间 (2). 标记基因 (3). 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 (4). 增殖而不发生分化 (5). 不是 (6). 第二代模型猴的细胞核DNA来自A6,但其核外DNA(质DNA)来自受体卵母细胞;还有生活环境不完全相同 (7). 高于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可知,该过程中应用了基因工程技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目的基因导入ES细胞)、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胚胎移植技术和细胞核移植技术。
【详解】(1)基因表达载体中的启动子是位于基因首端的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位点,能启动转录过程,终止子可控制转录结束,故基因敲除过程中,构建的基因表达载体,外源基因应位于启动子与终止子之间才可表达;标记基因常用来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故外源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可通过对重组DNA上标记基因的表达进行鉴定和选择。
(2)ES细胞是从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的一类细胞,在形态上表现为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在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即可以分化为成年动物体内任何一种组织细胞。另外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在饲养层细胞上或在添加抑制因子的培养液中可增殖而不发生分化。
(3)第二代模型猴的细胞核DNA来自A6,但其核外DNA(质DNA)来自受体卵母细胞,还有它们的生活环境不完全相同,所以第二代模型猴并不是对第一代模型猴中编号为A6的100%复制。
(4)由于动物胚胎细胞分化程度低,恢复其全能性相对容易,而动物体细胞分化程度高,恢复其全能性十分困难,因此,动物体细胞核移植的难度也就明显高于胚胎细胞核移植。
【点睛】对于标记基因的作用、胚胎干细胞的特点以及细胞核移植过程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是解题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