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专版2020中考物理复习方案第一篇教材梳理课时训练04机械运动试题
展开课时训练(四) 机械运动
(限时:25分钟)
|基础过关|
一、选择题
1.[2019·湘西州]下列物体的长度最接近2 m的是 ( )
A.铅笔的长度 B.课桌的高度 C.黑板的长度 D.教室门的高度
2.[2019·随州]物理学中“质量、长度、时间”是基本物理量,即将初中毕业的同学们应该对常见物品的质量、长度,常见运动的时间能做出大致的估计。如图K4-1所示,在教室里学习是我们最熟悉的生活内容,胳膊肘不小心将文具从课桌上挤落到地上是常有的事。文具从桌面落到地面的时间最接近下列选项中的 ( )
图K4-1
A.1 min B.4 s C.2 s D.0.5 s
3.[2019·济宁]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
A. 课桌的高度为8 m
B.一位中学生的质量为50 kg
C.人步行的速度为6 m/s
D.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37 ℃
4.[2019·益阳]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车厢观望。突然,你觉得自己的列车缓慢向东运动。则下列运动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 )
A.自己的车向东运动,另一列车没有运动
B.自己的车没有运动,另一列车向西运动
C.两列车都向东运动,但自己车的速度较快
D.两列车都向西运动,但另一列车的速度较慢
5.[2019·株洲]图K4-2为某高速公路上区间测速的警示牌。根据这块警示牌,小汽车通过这个区间的时间 ( )
图K4-2
A.不应超过10 min B.不应超过6 min C.不应短于10 min D.不应短于6 min
6.[2019·乐山]如图K4-3所示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该物体 ( )
图K4-3
A.在0~20 s时间内的速度比在30~40 s时间内的速度大
B.在整个40 s时间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在整个40 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2 m/s
D.在20~30 s时间内物体的速度为40 m/s
二、填空题
7.[2019·毕节]如图K4-4所示,铅笔的长度为 cm。
图K4-4
8.[2019·广东]图K4-5中停表的读数是 s。
图K4-5
9.[2019·武威]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高铁已然成为一张有重量的“中国名片”。小明乘坐高铁时看到路旁的树木疾速向后退去,这是以 为参照物。列车时速为180 km/h,合 m/s。
10.[2019·盐城]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并通过中继星传回世界首张月球背面图片,着陆前,探测器在距离月面15 km处启动反向推进器,速度逐步从1.7 km/s降为0,在距月面100 m处悬停。这里的1.7 km/s是以 为参照物,悬停时,反向推进器对探测器作用力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月球对探测器的引力,中继星利用 波向地面传递信息。
11.[2019·济宁]如图K4-6所示的图像是某物体在40 s内沿直线运动的s-t图像。分析图像信息,前3 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m;在这40 s内,该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m/s。
图K4-6
12.[2019·攀枝花]西成高速铁路运营标志着我国华北地区至西南地区又增加一条大能力、高密度的旅客运输主通道。G2204是从成都东开往郑州东的一趟高速列车,其部分运行时刻表如下表所示。G2204从成都东开往西安北的平均速度大约为 km/h(保留一位小数),这个速度比以48 m/s速度飞行的雨燕速度 (选填“大”或“小”)。
站序 | 站名 | 到时 | 发时 | 时长 | 里程/km |
1 | 成都东 | —— | 08:08 | —— | 0 |
2 | 青北江东 | 08:22 | 08:25 | 3分钟 | 32 |
… | … | … | … | … | … |
7 | 汉中 | 10:45 | 10:48 | 3分钟 | 416 |
8 | 西安北 | 12:01 | 12:10 | 9分钟 | 658 |
三、实验探究题
13.[2019·宜昌]小明同学用图K4-7甲的装置探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他将小车从斜面顶部A处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从A滑到斜面底部C处的时间t1=2.6 s;再次将小车从A处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从A滑到斜面中点B处的时间t2=1.8 s。
图K4-7
(1)通过小明的测量数据可以判断,小车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全程的平均速度。
(2)小明想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他应该将小车从 (选填“A”或“B”)处由静止释放,并在B处开始计时,在C处停止计时。
(3)物体运动的情况还可以通过另一种办法即时测定、显现出来。位置传感器利用超声波测出不同时刻小车与它的距离,计算机就可以算出小车在不同位置的速度,如图乙所示。屏幕图像如图丙所示,横轴为时间,纵轴为速度,通过图像可以看出小车在斜面上滑下时是做 (选填“匀速”或“加速”)运动的;小车到达坡底时的速度为 m/s。
四、计算题
14.[2019·江西节选]如图K4-8所示是根据王爷爷驾驶汽车在某段平直高速公路上行驶时记录的数据描绘出的s-t图像。
(1)求20~40 min内汽车的速度。
(2)求0~50 min内汽车的平均速度。
图K4-8
|能力培优|
15.[2019·上海]甲、乙两车分别从同一直线上的M、N两点(M、N间距离为20 m)同时相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分别如图K4-9 a和b所示。若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经过时间t,甲、乙相距10 m。则 ( )
图K4-9
A.v甲<v乙,t一定为10 s B.v甲<v乙,t可能为30 s
C.v甲=v乙,t可能为10 s D.v甲=v乙,t可能为30 s
16.[2017·广州]小明看到滑雪运动员从越陡的坡滑下时,越快滑到底端,对此他提出猜想:“物体离地高度一定时,斜面坡度越大,物体从静止开始滑到底端的平均速度也就越大”。请你设计实验证明其猜想。
(1)实验所需的公式: 。
(2)实验器材:除了图K4-10中所示的器材,你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
(3)写出实验步骤(可画图或文字表述)。
图K4-10
17.蚊香生产者为了节约原料和用户使用方便,要根据蚊香的燃烧速度生产规格不同的各种蚊香。有一种蚊香如图K4-11所示,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测出该蚊香正常燃烧的速度(假设蚊香燃烧的快慢是相同的)。
图K4-11
(1)你实验中所用的器材有 。
(2)实验步骤:
。
(3)请设计一张表格记录实验需要测量的数据。
18.人们发现汽车在行驶中所受到的空气阻力f与汽车迎风面积S、汽车行驶速度v有关,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得到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表一为汽车行驶速度v=20 m/s时空气阻力f与迎风面积S的有关数据,表二为迎风面积S=4.0 m2时空气阻力f与汽车行驶速度的有关数据)
表一
S/m2 | 1.0 | 2.0 | 3.0 | 4.0 |
f/N | 103 | 206 | 309 | 412 |
表二
v/(m·s-1) | 10 | 20 | 30 | 40 |
f/ N | 103 | 412 |
| 1648 |
(1)由表一数据可知:汽车行驶速度一定时,空气阻力与迎风面积成 关系。
(2)表二中漏填了一个数据,漏填的数据应为 N。
(3)汽车在行驶时所受到的空气阻力除了与上述因素有关外,还可能与 有关。(写出一个因素即可)
【参考答案】
1.D
2.D [解析] 由生活经验可知,文具从桌面落到地面的时间非常短,甚至我们都来不及做出反应,因此,选项中0.5 s最为接近,故D正确。
3.B [解析] 课桌的高度约为人身高的一半,在80 cm左右,故A错误;一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 kg,故B正确;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 m/s,达不到6 m/s,故C错误;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25 ℃左右,故D错误。
4.D [解析] 自己的车向东运动,另一列车没有运动,则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觉得自己的列车缓慢向东运动,故A可能发生;自己的车没有运动,另一列车向西运动,则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觉得自己的车缓慢向东运动,故B可能发生;两列车都向东运动,但自己车的速度较快,则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觉得自己的列车缓慢向东运动,故C可能发生;两列车都向西运动,但另一列车的速度较慢,则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觉得自己的列车应该向西运动,故D不可能发生。
5.C [解析] 由警示牌知,最大车速v=120 km/h,s=20 km,由v=得小汽车通过这个区间的最短时间t=== h=10 min。
6.C [解析] 在0~20 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40 m,则此时间内速度为v1===2 m/s,此过程中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30~40 s内做的也是匀速直线运动,此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80 m-40 m=40 m,则速度为v2===4 m/s,可知物体在0~20 s时间内的速度比在30~40 s时间内的速度小,故A错误。由图像可知,物体在20~30 s时间内处于静止状态,速度为0,所以物体在40 s内不是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D错误。整个40 s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80 m,则此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v===2 m/s,故C正确。
7.7.50 8.335
9.高铁(或车厢、车内物体) 50
[解析] 小明乘坐高铁时看到路旁的树木疾速向后退去,认为树木是运动的,选择的参照物是与树木位置不断发生变化的高铁(或车厢、车内物体);列车速度v=180 km/h=180× m/s=50 m/s。
10.月面 等于 电磁
[解析] 悬停时,探测器处于平衡状态,则反向推进器对探测器的作用力大小等于月球对探测器的引力大小;月球表面是真空,中继星通过电磁波向地球传递信息。
11.30 5
[解析] 在s-t图像中,物体在0~10 s的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由图像可知前10 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100 m,其速度v===10 m/s,由v=可得,前3 s内通过的路程s'=vt'=10 m/s×3 s=30 m。由图像可知物体在40 s内通过的路程为s″=200 m,40 s内该物体的平均速度v″===5 m/s。
12.169.4 小
13.(1)小于 (2)A
(3)加速 0.8
14.解:(1)由图像可知,汽车在20~50 min内的s-t图像是一条斜线,说明汽车在这个时间段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在20~50 min内通过的路程为
s2=80 km-40 km=40 km,
时间t2=50 min-20 min=30 min=0.5 h,
则20~50 min内汽车的速度
v2===80 km/h。
因为汽车在20~50 min内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汽车在20~40 min内的速度也为80 km/h。
(2)在0~50 min内汽车通过的路程为
s=80 km,
则0~50 min内汽车的平均速度
v总===96 km/h。
15.B
16.(1)v= (2)停表、刻度尺
(3)实验步骤:
①如图甲所示,把木块固定在A点,滑块放置在一定高度,用刻度尺测出滑块到木板底端的距离s1;
②将滑块由静止释放,用停表测出滑块从释放点到木板底端用的时间t1;
③如图乙所示,把木块移动到B点,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滑块,重复以上步骤;
④把木块移动到C点(图未画出),重复③的实验;
⑤计算各次实验的平均速度,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17.(1)刻度尺、细棉线、计时器、蚊香、火柴
(2)①取一小段蚊香,用细棉线与蚊香紧贴,在两端点处做标记,拉直棉线,用刻度尺测出两标记间的距离为s;②用火柴点燃蚊香,并计时,测出蚊香完全烧完所用的时间为t;③则蚊香的燃烧速度为v=
(3)设计记录表格如下:
蚊香长度s/cm | 燃烧时间t/s | 燃烧速度v/(cm·s-1) |
|
|
|
18.(1)正比
(2)927
(3)车的外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