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浙江省新学考高三全真模拟卷(二)生物试题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561863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届浙江省新学考高三全真模拟卷(二)生物试题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561863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届浙江省新学考高三全真模拟卷(二)生物试题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561863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届浙江省新学考高三全真模拟卷(二)生物试题
展开2019届浙江省新学考高三全真模拟卷(二)生物试题
(时间:60分钟 满分:7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 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有关细胞分化、衰老、癌变和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内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白细胞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B.衰老细胞具有细胞内水分减少、代谢速率减慢、色素积累等主要特点
C.高倍显微镜下可明显观察到癌细胞表面粘连蛋白减少,故癌细胞容易转移
D.细胞凋亡时,细胞内有些酶的活性反而增高
答案 C
解析 人体内细胞的分化是不可逆的,A项正确;衰老细胞具有水分减少、代谢速率减慢、色素积累等特点,B项正确;细胞表面的粘连蛋白在高倍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C项错误;细胞凋亡时,与凋亡相关的酶活性增高,D项正确。
2.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核内存在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B.核仁是与核糖体形成有关的细胞器
C.核孔复合体是RNA、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D.核被膜的基本支架是脂双层
答案 B
解析 细胞器是散布在细胞溶胶内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微结构或微器官,核仁存在于细胞核中,不属于细胞器。
3.侵染人体的HIV,其蛋白质外壳的合成场所主要在( )
A.HIV的核糖体
B.人体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核糖体
C.人体红细胞的核糖体
D.人体内细菌的核糖体
答案 B
解析 HIV是RN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A错误;HIV主要侵入人体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其蛋白质外壳的合成场所主要在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核糖体中,B正确;HIV一般不侵入人体红细胞,而且人体红细胞中没有核糖体和细胞核,C错误;HIV一般不侵入人体内的细菌,D错误。
4.下列情况中需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的是( )
A.丈夫正常,妻子患血友病,胎儿为女性
B.丈夫正常,妻子患血友病,胎儿为男性或女性
C.丈夫正常,妻子患血友病,胎儿为男性
D.妻子正常,丈夫患血友病,胎儿为男性或女性
答案 D
解析 血友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丈夫正常,妻子患血友病,则女性胎儿为血友病基因携带者,男性胎儿为血友病患者,因此不需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A、B、C项错误;若正常的妻子为血友病基因携带者,丈夫患血友病,男性胎儿或女性胎儿患血友病的概率均为50%,需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D项正确。
5.(2018·余姚中学高三期中)某二倍体动物体内处于某分裂时期的细胞模式图如下(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片段互换)。则该图表示细胞内含有( )
A.2对等位基因 B.2对同源染色体
C.2个染色体组 D.2个四分体
答案 C
解析 根据该模式图的特点,向两极移动的2条染色体形态不相同,为非同源染色体,由此可判断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该细胞中共有4条染色体,2个染色体组,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形状相同的两条染色体是着丝粒分裂后形成的,其上存在相同基因,并无等位基因,故选C。
6.企鹅体内贮存能量、减少热量散失的物质是( )
A.糖元 B.淀粉 C.油脂 D.磷脂
答案 C
解析 油脂具有贮存能量、减少热量散失等的作用。
7.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
B.生物圈中的所有生物在分子水平上具有统一性
C.深海地壳热裂口的能源来自地热和硫化氢的氧化
D.生物圈的物质和能量都需要从外界源源不断输入
答案 D
解析 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A正确;生物圈中的所有生物在分子水平上具有统一性,B正确;深海地壳热裂口的能源来自地热和硫化氢的氧化,C正确;生物圈的物质可以自给自足,不需要从外界输入,D错误。
8.如图所示为酶催化反应过程,其中表示酶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C
9.过氧化氢酶能分解H2O2,产生的氧能够将无色的焦性没食子酸氧化成橙红色。为探究白菜梗中是否存在过氧化氢酶,设计实验如表所示,其他条件适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管 号 | 1%焦性没食子酸/mL | 2%H2O2 /mL | 缓冲 液/mL | 过氧化氢酶溶液/mL | 白菜梗提取液/mL | 煮沸冷却后的白菜梗提取液/mL | 实验 结果 |
1 | 2 | 2 | 2 |
|
|
|
|
2 | 2 | 2 |
| 2 |
|
|
|
3 | 2 | 2 |
|
| 2 |
|
|
4 | 2 | 2 |
|
|
| 2 |
|
A.过氧化氢在高温下容易分解,应把实验温度控制在0 ℃
B.1号管和2号管为对照组,试管中的溶液都呈橙红色
C.3号管是实验组,无需对照就能证明白菜梗中存在过氧化氢酶
D.4号管和3号管比较能说明高温是酶活性的影响因素
答案 D
解析 本实验目的是探究白菜梗中是否存在过氧化氢酶,而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温度,本实验需要把温度控制在过氧化氢酶的适宜温度,A项错误;实验原理是过氧化氢酶能分解H2O2,使焦性没食子酸氧化呈橙红色,1号试管和2号试管对比,没有过氧化氢酶,不能产生橙红色,B项错误;实验设置必须遵循对照原则,3号与1、2号对照,3号管、2号管呈橙红色,1号不变色,证明白菜梗中存在过氧化氢酶,C错误;3号试管和4号试管的自变量是温度,若4号管不显橙红色,与3号管对照,说明高温是酶活性的影响因素,D正确。
10.(2018·安吉上墅私立高中高二模拟)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24%,Aa的个体占72%,那么基因A和基因a的频率分别是( )
A.24%、72% B.36%、64%
C.57%、43% D.60%、40%
答案 D
解析 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等位基因的数目占这个基因可能出现的所有等位基因总数的比例叫基因频率。该种群中AA的个体占24%,Aa的个体占72%,aa的个体占4%,所以A基因频率为60%,a基因频率为40%。
11.甲地区的小麦,籽粒大、抗性差;乙地区的小麦,籽粒小、抗性强,要培育籽粒大、抗性强的品种,通常采用的技术是( )
A.单倍体育种 B.杂交育种
C.多倍体育种 D.诱变育种
答案 B
解析 目标品种的性状存在于两个原有品种,通常采用杂交育种技术。
12.下列关于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所有细胞中最重要的放能反应是细胞呼吸
B.所有植物细胞中最重要的吸能反应是光合作用
C.吸能反应所需要的能量一般来自放能反应
D.ATP是细胞中放能反应和吸能反应的纽带
答案 B
解析 植物绿色细胞中最重要的吸能反应是光合作用,所有细胞中最重要的放能反应是细胞呼吸,A正确,B错误;吸能反应所需要的能量一般来自放能反应,C正确;ATP既是贮能物质,又是供能物质,ATP是细胞中放能反应和吸能反应的纽带,D正确。
13.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相同点是( )
A.中期着丝粒排列在细胞板上
B.末期胞质分裂的方式
C.染色体复制后平均分配
D.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
答案 C
解析 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而不是细胞板上,A项错误;植物细胞分裂末期,通过形成细胞板形成新的细胞壁,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细胞,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沿赤道面向内凹陷,形成环沟,环沟渐渐加深,最后分裂为两个细胞,B项错误;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会复制然后平均分配,C项正确;动物细胞通过中心体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植物细胞由两极发生的纺锤丝形成纺锤体,D项错误。
14.某学习小组为研究R物质对培养液中来自同一组织的成熟胡杨细胞质壁分离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培养3天后观察):
(甲组)胡杨细胞悬浮液+培养液→细胞形态全部正常
(乙组)胡杨细胞悬浮液+培养液+NaCl→部分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丙组)胡杨细胞悬浮液+培养液+NaCl+R物质→细胞形态全部正常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质壁分离的胡杨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变小
B.将乙组胡杨细胞转移到清水中,质壁分离的细胞不能复原
C.实验期间,丙组胡杨细胞不发生质壁分离
D.实验期间,丙组胡杨细胞外溶液的浓度高于乙组
答案 D
解析 发生质壁分离的胡杨细胞失水,细胞液浓度变大,A项错误;乙组中部分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说明NaCl溶液浓度不是过大,故将乙组胡杨细胞转移到清水中,质壁分离的细胞会复原,B项错误;因为是在3天后观察,丙组胡杨细胞可能发生质壁分离后又进行了复原过程,C项错误;实验期间,丙组细胞由于在乙组的基础上加入R物质,所以丙组胡杨细胞外溶液的浓度高于乙组,D项正确。
15.(2018·金华模拟)番茄果皮的红色基因R可以突变为黄色基因r,r也可突变成R。这说明基因突变具有( )
A.可逆性 B.稀有性
C.普遍性 D.有害性
答案 A
解析 红色基因可以突变为黄色基因,黄色基因也可以突变成红色基因,说明基因突变是可以逆转的,故A项正确。
16.下列各项生理活动都离不开高尔基体的是( )
A.葡萄糖的氧化分解、激素的分泌
B.植物细胞壁的形成、动物分泌物的形成
C.DNA的复制、糖类等有机物的合成
D.胃蛋白酶的合成、核糖体的形成
答案 B
17.如图为部分物质出入液泡的示意图,Ca2+通过载体Ⅱ进入液泡时不直接消耗ATP。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H+进入液泡属于主动转运
B.Ca2+进入液泡不需要能量推动
C.载体Ⅰ、Ⅲ与ATP的水解有关
D.细胞液维持较高浓度有利于水向液泡内渗透
答案 B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液泡内的pH值低,说明H+浓度高,因此H+从浓度低的一侧向浓度高的一侧转运属于主动转运,A正确;从图中可看出,液泡内的Ca2+浓度高,因此Ca2+进入液泡需要能量推动,B错误;载体Ⅰ、Ⅲ都是将物质从低浓度一侧转运至高浓度一侧,都需要消耗能量,都与ATP的水解有关,C正确;细胞液维持较高浓度有利于水向液泡内渗透,D正确。
18.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C.可遗传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D.新物种形成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
答案 D
解析 新物种形成不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例如二倍体植株通过多倍体育种形成四倍体植株,四倍体植株就是新物种。
19.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呼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需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的能量利用效率大约为30%
B.糖酵解过程发生在细胞溶胶中
C.柠檬酸循环过程中没有ATP的生成
D.电子传递链既传递电子也传递H+
答案 C
解析 需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利用效率大约为30%,A正确;糖酵解过程发生在细胞溶胶中,B正确;需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过程(柠檬酸循环)中有少量ATP生成,C错误;电子传递链既传递电子也传递H+,D正确。
20.如图表示某种类型的群落演替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群落的演替属于原生演替,在自然条件下演替速度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B.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主要取决于人类活动,与气候、土壤等条件无关
C.从灌木阶段到森林阶段的演替过程中,因为乔木比灌木高大,所以完全取代了灌木层
D.在草本群落中既有垂直结构,也有水平结构
答案 D
解析 该群落的演替是从裸岩阶段开始的,属于原生演替,在自然条件下,原生演替的速度开始较慢,但之后会加快,A项错误;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也与气候、土壤等条件有关,B项错误;从灌木阶段到森林阶段的演替过程中,乔木层只是取代了灌木层的优势,而不是完全取代,C项错误;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因此在草本群落中既有垂直结构,也有水平结构,D项正确。
21.下列属于原生演替的是( )
A.砍伐后的森林开始的演替
B.火灾后的草原开始的演替
C.弃耕后的农田开始的演替
D.岩浆冷却后的裸岩开始的演替
答案 D
22.利用去掉尖端的燕麦幼苗,某研究人员所做的实验及结果如图。该实验说明( )
A.琼脂能促进植物生长 B.苗尖端是感光部位
C.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 D.苗尖端下面是感光部位
答案 C
解析 根据甲组实验结果,可以说明琼脂不能促进植物生长;该实验胚芽鞘没有尖端,所以无法说明苗尖端是感光部位;由甲、乙两组实验的单一变量和结果可以说明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甲、乙两组实验均不能说明苗尖端下面是感光部位。
23.如图所示为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B.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
C.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
D.刺激d引起效应器收缩,该过程也属于反射
答案 A
解析 因为传入神经元上存在神经节,所以d为传入神经元,e为感受器,c为反射中枢,b为传出神经元,a为效应器。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单向传导,A项正确;切断d传入神经元、刺激b传出神经元,会引起效应器收缩,B项错误;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慢,c中含有突触,所以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不相同,C项错误;反射必须有完整反射弧参与,D项错误。
24.下列探究过程使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的是( )
A.果蝇的伴性遗传
B.噬菌体浸染细菌实验
C.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D.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
答案 B
解析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选用35S和32P两种放射性同位素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说明该实验采用了同位素示踪技术;其他三个实验没有用到同位素示踪技术。
25.(2018·温州高三适应性测试)内蒙古草原曾被开垦成农田,弃耕后,农田里长出大量杂草;几年后,植物种类更替;十几年后,恢复到内蒙古草原群落。下列关于该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群落的演替属于原生演替
B.该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一直在增加
C.该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类型发生了改变
D.演替过程中生长着不同种类的植物,体现了群落具有时间结构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弃耕的农田中仍保留了土壤基质以及一些种子和繁殖体,所以其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A项错误;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不一定一直在增加,只是呈现出来的植物优势种在不断改变,所以群落的类型发生了改变,B项错误,C项正确;演替过程中生长着不同种类的植物,体现了群落具有空间结构,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26.(6分)下图为一个生态系统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的光属于生态系统的七大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有________条食物链,蛇属于第______营养级。
(3)消耗同等质量绿色植物的前提下,猫头鹰能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
(4)蟾蜍同化的能量去路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一营养级同化、分解者分解、未利用的能量。
答案 (1)能源 光合作用 (2)5 四、五 (3)草→食草鸟→猫头鹰 (4)呼吸作用消耗
解析 (1)光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中的能源,光能通过光合作用转换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进入生物群落。(2)图中有5条食物链,蛇属于第四和第五营养级。(3)猫头鹰处于多条食物链中,但在草→食草鸟→猫头鹰中,猫头鹰所处营养级最低,在消耗同等质量绿色植物的前提下,获得能量最多。(4)蟾蜍同化的能量去路包括自身呼吸作用消耗、下一营养级同化、分解者分解、未利用的能量。
27.(7分)某研究小组进行了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影响的活动,其装置如图所示。实验开始时,经抽气处理的叶圆片沉在NaHCO3溶液底部。
回答下列问题:
(1)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使叶圆片上浮,氧气产生于叶绿体的____________,该结构产生的ATP和____________将3磷酸甘油酸还原成__________。
(2)该小组利用上述装置,以叶圆片上浮时间为观察指标,研究NaHCO3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坐标系中用曲线图预测实验结果,并标注横、纵坐标的名称。
(3)该小组还利用菠菜叶圆片研究了某些因素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实验设计和结果如下表:
组别 | 1 | 2 | 3 | 4 | 5 |
菠菜叶圆片(片) | 5 | 5 | 5 | 5 | 5 |
蒸馏水(mL) | 10 | 8 | 8 | 7 | 6 |
淀粉酶溶液(mL) | / | 2 | / | / | / |
纤维素酶溶液(mL) | / | / | 2 | 3 | 4 |
实验结果 | - | - | + | ++ | +++ |
注:观察前去除液体中叶圆片或残渣;“+”越多表示溶液绿色越深,“-”表示溶液颜色无显著变化。
①该实验的可变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第3、4、5组的溶液呈绿色,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
答案 (1)类囊体 NADPH 三碳糖磷酸
(2)如图所示
(3)①酶的种类和浓度 ②去壁的细胞吸水胀破 叶绿体破裂
28.(7分)果蝇体色的黄与黑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B、b控制;眼色的红色与白色为另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D、d控制,两对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让体色、眼色相同的多对果蝇交配,其中雌果蝇的基因型相同,雄果蝇的基因型相同,所得子一代类型及其在子一代总数的比例如下表所示:
项目 | 黄色红眼 | 黄色白眼 | 黑色红眼 | 黑色白眼 |
雌蝇 | 0 | 0 | ||
雄蝇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体色的基因B、b位于________(填“常”或“X”)染色体上。
(2)亲代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子一代个体中,黑色白眼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____。
(3)若不考虑体色性状的遗传,子一代中全部的红眼雌果蝇产生卵子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其中Xd配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
(4)若让纯合黄色个体与纯合黑色个体杂交,所得的后代与显性亲本的表现型完全一致,这种显性现象的表现形式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常 (2)BbXDXd BbXDY bbXdY
(3)2 (4)完全显性
解析 将控制果蝇体色和眼色的基因单独进行研究,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黄色∶黑色=3∶1,且与性别无关,说明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亲本的基因型为Bb、Bb;红眼∶白眼=3∶1,且雌性个体中无白眼,雄性个体中红眼∶白眼=1∶1,说明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亲本的基因型为XDXd与XDY,因此亲代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BbXDXd、BbX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