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热身练(一)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2019年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热身练(一)
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
1.螺旋现象普遍存在于多种物质或生物结构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某些蛋白质具有的螺旋结构,决定了其特定的功能
B. 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的同时,DNA分子双链也随之解旋
C. DNA分子具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决定了其结构的稳定性
D. 水绵的叶绿体呈螺旋式带状,便于实验时观察光合作用的场所
【答案】B
【解析】
结构决定功能,因此某些蛋白质具有的螺旋结构,决定了其特定的功能,A正确;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的同时,DNA分子双链并没有解旋,B错误;DNA分子具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决定了其结构的稳定性,C正确;叶绿体是真核生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水绵的叶绿体呈螺旋式带状,便于实验时观察光合作用的场所及分析,D正确。
2. 下列关于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原核细胞都没有生物膜系统,但不是所有真核细胞都有生物膜系统
B. 由卵细胞直接发育成雄蜂的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化,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C. 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代谢旺盛的细胞中细胞核增多
D. 神经递质的释放、质壁分离现象和动物细胞分裂过程都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答案】C
【解析】
原核细胞都没有生物膜系统,但不是所有真核细胞都有生物膜系统,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没有任何细胞器,没有生物膜系统,A正确;在由卵细胞直接发育成雄蜂的过程中发生了细胞的分化,体现了生殖细胞的全能性,B正确;一般情况下,代谢旺盛的细胞中细胞核的数量不会增加,C错误;神经递质的释放、质壁分离现象和动物细胞分裂过成都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D正确。
3.下列生命系统的活动中,不是单向进行的是
A. 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的运动
B. 基因表达过程中,遗传信息的传递
C. 食物链和食物网中,能量和物质的流动
D. 两个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
【答案】A
【解析】
【分析】
渗透作用过程中,水分子的扩散是双向的。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时,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是:DNA→mRNA→蛋白质。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物质循环是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有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可以是双向的,但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时单向的,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详解】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水分子的扩散是双向的,只是出细胞的水分子数目多于进细胞的,A符合题意;蛋白质合成过程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是单向的,即DNA→mRNA→蛋白质,且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也是单向的,B不符合题意;食物链和食物网中,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C不符合题意;受到刺激时,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因此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遗传信息的传递、生态系统的功能、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的相关知识,只要考生识记相关知识点即可对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需要注意的是C选项,要求考生明确,渗透时,水分子的运动方向的是双向的。
4. 下列物质运输途径在人体造血干细胞中可能存在的是( )
A. 吸收葡萄糖:细胞膜→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B. 合成的细胞膜蛋白:高尔基体→核糖体→细胞膜
C. 转录的mRNA:细胞核→细胞质基质→高尔基体
D. 合成的DNA聚合酶:核糖体→细胞质基质→细胞核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无论在哪种细胞中,葡萄糖都不会直接进入线粒体,而是先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生成丙酮酸,然后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内继续被氧化分解,A项错误;蛋白质都是先在核糖体上合成的,B项错误;转录的mRNA在细胞核内合成后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基质,然后与核糖体结合,进行翻译过程,C项错误;DNA聚合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先在核糖体上合成,然后经过细胞质基质由核孔进入细胞核,催化DNA的复制,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内的物质运输途径,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5.为调查视网膜母细胞瘤的遗传方式并绘制遗传系谱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统计
B. 必需的信息不包括遗传病是显性还是隐性
C. 先调查相关基因的频率,再计算发病率
D. 先调查基因型频率,再确定遗传方式
【答案】B
【解析】
【分析】
调查人类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相对较高单基因遗传病,如色盲、白化病等;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发病率,则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选取的样本要足够的多,且要随机取样;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则应以患者家庭为单位进行调查,然后画出系谱图,再判断遗传方式。
【详解】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应该在患者家系中调查,A错误;通常建立系谱图必需的信息不包括遗传病是显性还是隐性,B正确;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不需要调查相关基因的频率,也不需要计算发病率,C错误;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应该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再绘制系谱图,不需要调查基因型频率,D错误。故选B。
6.有关生物体生命活动调节的表述,正确的是
A. 病毒感染→人体B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清除病毒
B. 外界温度降低→哺乳动物大脑皮层中枢兴奋→体温稳定
C. 摄入高糖食品→人体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水平回落
D. 单侧光照→植物背光侧生长素合成增加→向光弯曲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病毒感染后能引起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并通过浆细胞分泌抗体,清除病毒。外界温度降低后,机体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能维持体温稳定。人体摄入高糖食品后,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但通过胰岛素的调节,能维持血糖平衡。单侧光能导致生长素横向运输,造成分布不均匀。
【详解】人体T细胞无分泌抗体的功能,只有浆细胞才能分泌特异性抗体,A错误;外界温度降低导致哺乳动物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从而减少散热,增加产热以保持体温相对稳定,B错误;摄入高糖食品后,人体的血糖浓度升高,此时胰岛B细胞能够感受到血糖浓度的变化,会使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促使血糖回落到正常水平,C正确;单侧光照,使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从而使背光侧生长素含量升高,植物向光弯曲生长,D错误。故选C。
7.为了研究在适宜的光照下,CO2浓度及施氮量对植物总光合速率的影响,研究人员选取生理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若干,分为四组,分别设置不同的CO2浓度和施氮量,测算了净光合速率(Pn),平均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每一组种植多盆并进行多次测定,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分析,最有利于植物积累有机物的条件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氮元素被该植物吸收后运送到叶肉细胞内可用于合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种化合物,细胞中的NADH主要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达成本实验目的,还需补充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实验思路)。
【答案】 (1). 减少实验误差对结果的影响 (2). 高浓度CO2 和200mg·kg-1 施氮量 (3). 与O2结合形成水 (4). 在黑暗条件下重复上述实验,测出各组实验条件组合下植物的呼吸速率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解题要点是对光合作用相关知识的识记,并能结合图形分析解决问题。
(1))实验中每一组种植多盆并进行多次测定,是为了防止实验的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分析柱状图中数据可知,最有利于植物积累有机物的条件组合是高浓度CO2 和200mg•kg-1 施氮量;
(3)NADH主要用于糖酵解和细胞呼吸作用中的柠檬酸循环,与O2 结合形成水;
(4)分析题干可知,图中所测数据为光合作用的净光合速率,而实验目的是研究CO2浓度及施氮量对植物总光合速率的影响,故为达本实验目的,还需要测定植物的呼吸速率,即在黑暗条件下重复上述实验,测出各组实验条件组合下植物的呼吸速率。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1.对实验设计的分析:根据实验目的找出本实验的两个自变量(CO2浓度及施氮量),根据自变量分析因变量(植物光合速率);2.对柱状图的分析: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3.识记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8.果绳裂翅对非裂翅为显性,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控制,A基因显性纯合致死(即 AA个体无法存活)。请回答:
(1)有一裂翅果蝇种群,雌雄自由交配产生子代,理论上该种群A基因频率将______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选择裂翅白眼雌果蝇与裂翅红眼雄果蝇杂交获得F1中,雌果蝇全为红眼,雄果蝇全为白眼;选F1裂翅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中非裂翅白眼雄果蝇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选择裂翅白眼雌果蝇与非裂翅红眼雄果蝇杂交,依据子代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判断等位基因A、a位于哪一对常染色体上。该方案________(能、不能)达成实验目的,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下降 (2). A基因显性纯合致死,随着世代延续,A基因逐代减少 (3). 1/12 (4). 不能 (5). 果蝇有三对常染色体,控制果蝇裂翅与非裂翅的基因(A、a)无论位于哪一对常染色体,该杂交组合产生的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均相同
【解析】
【分析】
1、分析题干信息可知,AA纯合致死,因此基因型为Aa的群体在随机交配过程中,每一代均会有AA显性个体的淘汰,这将导致A的基因频率之间下降。
2、果蝇有三对常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任何一对常染色体的基因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的过程中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1)由于A基因显性纯合致死,因此一裂翅果蝇种群,雌雄自由交配产生子代,理论上该种群A基因频率将下降。
(2)由“裂翅白眼雌果蝇与裂翅红眼雄果蝇杂交获得F1中,雌果蝇全为红眼,雄果蝇全为白眼”,判断眼色位于X染色体上,假设控制眼色基因为B、b表示,则亲本基因型AaXbXb、AaXBY,F1基因型(Aa、aa)XBXb、(Aa、aa)XbY;若选F1裂翅雌雄果蝇(AaXBXb、AaXbY)相互交配,则F2中非裂翅白眼雄果蝇aaXbY的概率:1/3×1/4=1/12。
(3)由题意分析,选择裂翅白眼雌果蝇与非裂翅红眼雄果蝇杂交,依据子代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不能判断等位基因A、a位于哪一对常染色体上,原因是果蝇有三对常染色体,控制果蝇裂翅与非裂翅的基因(A、a)无论位于哪一对常染色体,该杂交组合产生的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均相同。
【点睛】本题考查了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应用,要求考生根据题干信息确定后代A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难度适中。
9.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AD两大主要病理特征为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导致形成老年斑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导致神经纤维缠结,两种情形均引起神经元凋亡,使患者学习记忆能力减退。大蒜素是大蒜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保护大脑神经元和抑制脑细胞凋亡等作用。为研究大蒜素对AD发病进程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系列实验。
(1)细胞凋亡是由_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细胞编程性死亡。
(2)实验一:研究人员构建AD模型小鼠进行实验,请将丙组实验材料充完整。
组别 | 实验材料 | 实验处理 | 老年斑数量(图2) |
甲 | 健康小鼠 | 玉米油灌胃处理 | 没有 |
乙 | AD模型小鼠 | 玉米油灌胃处理 | 比较多 |
丙 | ________________ | 用溶于玉米油的大蒜素灌胃处理 | 有,但比较少 |
①研究人员用三组小鼠进行水迷宫实验:在水中放置平台(图1中用●表示),训练小鼠记忆平台位置,之后撤去平台,观察小鼠的运动轨迹,检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在撤去平台后,三组小鼠的运动轨迹如图1所示
实验结果支持大蒜素可改善AD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检测三组小鼠脑组织老年斑数量,结果如上表和下图2所示(深色斑点为老年斑)。由结果可知,大蒜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二:研究人员欲在实验一的基础上通过实验证实“大蒜素可通过减少tau蛋白的磷酸化来改善AD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实验设计方案为:用溶于玉米油大蒜素分别灌胃处理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AD模型小鼠和健康小鼠,检测两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请评价该实验方案并加以完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基因 (2). AD模型小鼠 (3). 丙组小鼠与甲组(健康)小鼠运动轨迹相似(或甲丙组小鼠主要在相应平台附近位置运动,而乙组小鼠的运动轨迹远离相应平台位置) (4). 可抑制AD模型小鼠脑组织中老年斑的形成,但未使其恢复正常 (5). 该实验应有三组,其中对照组设置不准确,将大蒜素处理的健康小鼠改成玉米油灌胃处理的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AD模型小鼠和健康小鼠;检测指标不全面,尚需检测tau蛋白的磷酸化水平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AD病人的神经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后,导致神经细胞受损,不能正常传导兴奋而发病。
【详解】(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性死亡,神经元的功能是产生并传导兴奋。大脑皮层具有语言、学习、记忆、思维等高级功能,根据出现学习记忆能力减退的症状,推测AD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部位是大脑。
(2)根据题意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大蒜素对AD发病进程的影响,实验材料为AD模型小鼠,一组用玉米油灌胃处理,一组用大蒜素(溶于玉米油)灌胃给药,健康小鼠用玉米油灌胃处理作对照。
①分析图1,丙组小鼠与甲组小鼠运动轨迹相似,即主要集中在相应平台位置运动,而乙组小鼠的运动轨迹则远离相应平台位置,所以实验结果支持大蒜素可改善AD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②分析图2,甲组无老年斑,乙组老年斑远多于丙组,可推知大蒜素可抑制AD模型小鼠脑组织中的老年斑形成,但未使其恢复正常。
(3)本实验目的是证实“大蒜素可通过减少tau蛋白的磷酸化来改善AD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该实验应有三组,其中对照组设置不准确,将大蒜素处理的健康小鼠改成玉米油灌胃处理的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AD模型小鼠和健康小鼠,检测指标不全面,尚需检测tau蛋白的磷酸化水平。
【点睛】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实验设计及实验分析能力,从题干中准确获取信息,明确实验目的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0.某地以前曾是茂盛的森林,后来由于人类活动,退化为高原荒丘。上世纪六十年代林业部在该地组建林场,历经三代人五十多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将该地建设成森林覆盖率高达80%的“绿色屏障”,还产生了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1)该地方从森林退化为荒丘说明人类生产活动会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历史变迁也是土地荒漠化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锐减两类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缩影。现在此地被誉为“绿色屏障”,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_______价值。
(2)此生态系统中,在鹰与兔子捕食与被捕食过程中,反应敏捷的兔子和视力好的鹰均能很好地生存。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分析,这是二者_____的结果,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信息传递能够_____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发展。
(3)如果该森林中一部分植物被加工为纸张,存在于纸中的能量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2). 生物多样性 (3). 间接 (4). 相互选择(或者共同进化) (5). 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6). 调节种间关系 (7). 未被利用的能量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详解】(1)说明人类生产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这一历史变迁也是土地荒漠化和生物多样性锐减两类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缩影,同时还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现在此地被誉为“绿色屏障”,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2)从进化的角度分析,在鹰与兔的捕食与被捕食过程中,反应敏捷的兔和跑的快的鹰均得以生存是二者共同进化的过程,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从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分析,信息传递能够调节中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如果一部分植物叶片被加工为纸张,存在于纸中的能量属于未被利用的能量。
【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11.乳糖酶能够催化乳糖水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在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价值。乳糖酶的制备及固定化步骤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筛选产乳糖酶的微生物L时,培养基中的唯一碳源应该是____________,在实验室培养微生物L时,一方面需要为L提供合适的营养和环境条件,另一方面需要__________,以获得纯净的培养物。
(2)将微生物L研磨破碎得到提取液后,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法分离纯化其中的乳糖酶,分离过程中,比乳糖酶相对分子质量小的蛋白质,在凝胶中的移动速度比乳糖酶_____________ (填“快”或“慢”),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工业生产中,若要将乳糖酶固定化,一般_______ (填“适宜”或“不适宜”)采用包埋法原因是______,与使用游离酶相比,工业生产中使用固定化酶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乳糖 (2). 防止杂菌污染 (3). 凝胶色谱法 (4). 慢 (5). 相对分子质量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移动速度较慢 (6). 不适宜 (7). 酶分子很小,容易从包埋物中漏出 (8). 酶不易失活,可以重复用,能提高产品质量
【解析】
【分析】
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
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详解】(1)筛选产乳糖酶的微生物时应该用以乳糖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在实验室培养微生物L时,一方面需要为L提供合适的营养和环境条件,另一方面需要防止杂菌污染,以获得纯净的培养物。
(2)将微生物L研磨破碎得到提取液后,可采用凝胶色谱法分离纯化其中的乳糖酶分离过程中,由于相对分子质量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移动速度较慢,因此比乳糖酶相对分子质量小的蛋白质,在凝胶中的移动速度比乳糖酶慢。
(3)由于酶分子很小,容易从包埋物中漏出,因此工业生产中,将乳糖酶固定化一般不适宜采用包埋法;与使用游离酶相比,工业生产中使用固定化酶的优点是酶不易失活,可以重复用,能提高产品质量。
【点睛】筛选产乳糖酶的微生物L时,宜用乳糖作为培养基中的唯一碳源,即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
12.现代生物科技在医学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器官移植已经逐渐应用于临床实践。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器官移植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免疫排斥。目前临床上提高器官移植成活率的主要措施是使用__________,如类固醇、环孢霉素A等,这些药物可使免疫系统中的_______淋巴细胞增殖受阻。
(2)哺乳动物的胚胎干细胞可简称为EK细胞。EK细胞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分离出来,这类细胞在功能上具有的最大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对患者的EK细胞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培育出特定人造组织器官,进而解决免疫排斥问题。
(3)人们发现小型猪的器官可用来替代人体器官进行移植,但小型猪器官细胞表面的某些抗原仍可引起免疫排斥,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将某些调节因子导入小型猪基因组中,以期达到的目的是_______。该过程中的_________可以从cDNA文库中获取,cDNA文库的构建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免疫抑制剂 (2). T (3). 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 (4). 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5). 定向分化 (6). 抑制小型猪器官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 (7). 目的基因 (8). 将某种生物发育的某个时期的反转录产生的多种互补DNA片段,与载体连接后储存在受体菌群中
【解析】
【分析】
1、胚胎干细胞简称ES或EK细胞,来源于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即囊胚期的内细胞团)。
2、人体器官移植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免疫排斥和供体器官不足等,器官移植发生的免疫反应属于细胞免疫,可以通过使用免疫抑制剂抑制T细胞的增殖来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详解】(1)目前临床上提高器官移植成活率的主要措施是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类固醇、环孢霉素A等,由于排斥反应是由细胞免疫中的T淋巴细胞发挥作用,所以这些药物可使免疫系统中的T淋巴细胞增殖受阻。
(2)哺乳动物的胚胎干细胞可简称为EK细胞。EK细胞可从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这类细胞在功能上具有的最大特点是具有发育的全能性。通过对患者的EK细胞进行定向分化,可培育出特定人造组织器官,进而解决免疫排斥问题。
(3)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将某些调节因子导入小型猪基因组中,以期达到的目的是抑制小型猪器官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该过程中的目的基因可以从cDNA文库中获取,cDNA文库的构建方法是将某种生物发育的某个时期的mRNA反转录产生的多种互补DNA片段,与载体连接后储存在受体菌群中。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内容,答题关键是识记基因工程中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及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免疫排斥的原理,识记EK细胞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