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展开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
本试卷共21题,共150分,共8页。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注意名著是选做题。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 从古至今,丝绸之路上的交流和互动,都有艺术相伴。艺术是温润和滋养丝绸之路的精神源泉和情感溪流,也是贯通丝绸之路的文化血脉。丝绸织锦、陶瓷器、乐器、歌舞、建筑、绘画等,以其物质与艺术属性的和谐统一、实用与审美功能的相得益彰满足了丝绸之路沿线人们的各种需求。同时,艺术的交流和相互影响,沟通了民族情感,化解了文化冲突,丝绸之路由此千年不绝,绵延至今。
② 人类的交流从物质交换开始,通过各种生活用品和器物的交换,沟通着不同族群人与人的关系,而物质被赋予艺术审美特性,则改变和丰富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美学风尚,也化解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中国丝绸、瓷器被西方人推崇,印度、波斯、中亚音乐舞蹈对中国乐舞的影响等等,是在艺术差异性中建立的新型审美关系,并发挥了长久而特殊的功能。丝绸之路艺术从物质实用性与精神审美性两方面满足了东方与西方社会的需求,也穿越了国家民族地域界限。丝绸之路艺术史与以往的国别艺术史、区域艺术史、世界艺术史不同之处之一,就在于它不是“纯艺术”的历史,而是与物质结合在一起的交流史。从学术的角度说,在人类艺术史乃至人类史的视域中研究丝绸之路艺术,避免了在狭义的艺术视域下建构艺术史的发展逻辑,同时,提出一个艺术理论问题——“物的艺术表达”。
③ “物的艺术表达”的概念,意指物质交流负载艺术元素,同时,艺术创作及其传播对于物质载体、材料、质地的要求、利用和催生,使得“物”蕴含丰富的艺术性和审美性,也具有了艺术表达功能和“文本”叙事功能。“物的艺术表达”的研究将使丝绸之路艺术的意蕴获得新的理解,也使得丝绸之路物质与艺术之关系获得新的阐释。瓷器和其他器物,丝绸和织物,乐舞和乐器,建筑风格和雕塑手法等等,不仅以物的实用性而且以其艺术性沟通人类审美情感,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精神滋养。可以说,蕴蓄艺术审美性的丝绸之路物质交流,或者说具有艺术品格的物质交流,就是心灵对话,就是审美意识的表达,它在一定程度上弥合了经济利益和文化冲突造成的裂痕,这是人类艺术史上特殊的艺术现象,是丝绸之路艺术的独特意义之所在。
④ 丝绸之路艺术作为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艺术整体,体现了一种彼此欣赏、和而不同、包容差异的文化精神,它的艺术趣味是异中有同,它的审美特质蕴含更多共性,它的精神追求指向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艺术在丝绸之路上的传播和演变,其重要意义包括物质交流对异域生活方式的影响,以及时尚和审美趣味的改变。在古代,西方曾因为远东地区的瓷器和茶叶等的进口而创制出大量新型器物和艺术产品;中国的青花瓷餐具,改变了欧洲的饮食习惯和室内设计。同样,来自欧洲、南亚、西亚和中亚的丰富的物质产品交流,也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和东亚的生活方式,创造出新的艺术样态。由对艺术的彼此欣赏而加深相互之间情感交流和文化认同,可以说,不同艺术的接受就是对不同文化差异的包容和融合,艺术是温润和滋养丝绸之路的精神源泉。
(程金城《艺术对丝绸之路的温润和滋养》)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物质与艺术、实用与审美的和谐统一、相得益彰的丝绸织锦、陶瓷器、乐器等交流的物品使丝路沿线的人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
B.丝绸之路千年不绝,绵延至今,是因为丝绸之路中的艺术交流和影响,能沟通民族情感和化解文化冲突。
C.当物质被赋予艺术审美特性之后,便改变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美学风尚,化解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具有了物质功能。
D.艺术在丝绸之路上的传播与演变,促进了东西方的创新意识,西方因为进口远东地区的瓷器和茶叶等而创造出新型器物和艺术产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提出了以“物的艺术表达”研究丝绸之路艺术的艺术理论。
B.文章认为丝绸之路艺术史是与物质结合在一起的交流史。
C.文章全文逐层深入地论证了丝绸之路艺术交流的独特意义。
D.文章论证了丝绸之路艺术彼此欣赏、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丝绸之路承载的不仅仅是物与物的交换,更承载着艺术交流,瓷器、丝绸织物、雕塑等以其实用性和艺术性沟通人类审美情感。
B.想要使丝绸之路艺术的意蕴有新的理解、丝绸之路物质与艺术的关系有新的阐释就要使用“物的艺术表达”研究丝绸之路艺术。
C.张骞将中原的漆器、铁器、丝绸带入西域,将西域舞蹈、汗血马、葡萄带回中原,既改变中原、西域生活方式,也改变时尚和审美情趣。
D.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的哲学理论同样体现在丝绸之路艺术之中,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体现了丝绸之路的精神追求。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
材料一: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调研、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一年。2015年,图书出版业取得了诸多重要突破,政府部门出台的多项政策、举措更加有力;图书出版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发展潜力持续显现。曾一度遭到电子商务冲击的实体书店,近一年来,伴随全名阅读的推广开始逆袭。全国各地新建或改造了一批大型书城,这些大型书城注重“体验”和“服务”,引入亲子阅读、创意生活、数字体验、咖啡餐饮等多元业态,逐步向文化购物中心转型,赋予了实体书店新的生命力。学科@网
2015年,“互联网+”成为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传统出版业转型升级及其与新兴媒体的融合是新时代下出版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2014年出台的《关于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出版社积极打造自身的数字出版平台,纷纷成立数字出版部门,专门负责数字出版相关工作。诸多新改变和新方法让出版与市场的距离更近,如众筹出版、微店卖书及微博、微信营销,改变后的赢利模式也让出版的效率变得更高。(摘编自陈敏利《图书出版业品牌报告(2016)》)
材料二:
(摘自杨伟《2015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发展》)
材料三:
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原有的图书出版业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图书出版可以实现内容的快速传播,并且不会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比如电子图书的开发,网上书店的建立,这些新的形式扩大了图书出版的影响范围。图书出版业的信息获取方式也会发生改变,面对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对信息的筛选、分类和加工处理会成为图书出版业新的功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出版的目的是要获得利润,但是在互联网条件下,许多图书资源可以免费获得,因为互联网改变了传统出版业的营销模式,图书出版业需要从其他方面获得利润的增长。图书具有的版权是图书出版业实现利润的基础,在图书版权原有的营销模式中,版权价值仅局限于版权的转让。而在互联网条件下,版权的范围不在局限于文字,版权可以扩大到视频、游戏等多个不同的领域,可以间接产生更多的利润。互联网还能够成为图书传播的平台,让图书在传播过程中实现增值,比如在互联网传播中可以加载商业广告、产生巨大的效益。(摘编自顾丽萍《试析“互联网+”时代的图书出版》)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2015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主要有实体书店和网店两大渠道,其中实体书店渠道市场码洋规模达到344亿元,网店渠道达到280亿元。
B.实体书店渠道市场码洋规模2014年实现了3.94%的年度增长率,2015年市场码洋规模继续保持增长,年度增长率达到0.29%。
C.2010~2015年,网店渠道市场码洋规模保持高速增长,可见,目前国内图书零售市场当中,网络销售是图书出版业赢利的重要方式。
D.实体书店在经历了2010~2015年“增速下降—负增长—销售回暖”的过程之后,其市场码洋规模与年度增长率也将趋于平稳。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图书出版产业的发展与繁荣离不开政策支持,“十二五”期间诸多法律法规与政策的及时出台,为实体书店和网店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B.全国各地新建或改造的大型书城正逐步向文化购物中心转型,这表明实体书店向多元化的经营方式转变,其业态已经成为一种主流。
C.各类出版社为加快产业升级,纷纷借助已有的数字出版部门,实现网络技术和图
书出版的融合发展,这拉近了出版业与市场的距离。
D.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子图书的销售、图书版权产生的间接利润、图书作为传播平台产生的广告效益等都会给图书出版业带来新的增值。
6.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图书出版业发生了哪些转变?请简要概括说明。(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父亲的手指
甫跃辉
尘土飞扬的大路在两个孩子的脚下延伸。路面上,雨天留下的一个个泥坑,让太阳火热的舌头舔干了。
“你真晓得阿爸的手指掉在什么地方?”许亮再次停下,转身盯着弟弟。
“真的!”许明说。
大路尽头灰蒙蒙的,他们一前一后,后面的人踩着前面人的影子。厚厚的灰尘,在脚下发出喑哑的扑突声。许亮眼前浮现出父亲痛苦的脸。他感到那张脸很陌生,他使劲回想他熟悉的父亲的脸。
父亲是个好木匠,爱笑。舅舅教会他如何造出桌椅板凳后,十五岁的父亲就离开村子。几年后回来,舅舅仍只会造此桌椅板凳,他已是建筑队的师傅了。他们眼里,父亲就是英雄:头发根根竖立,精神抖擞;那双手宽大有力,兄弟一起也扳不过他一只手。
许亮上学那年,那双大手放下锯子,握住了方向盘,离开了村子。端午,父杀没回来;中秋,父亲没回来;过年,父亲没回来。他们和母亲常到村口,望着那条通向村外的大路,大路尽头灰蒙蒙的。直到夏天,父亲回来了,他们没看见汽车。他们问汽车在哪,父亲笑笑。
父亲的大手又握住锯子了。锯齿飞速旋转的刨木机前,父亲咬紧牙关,鼓看腮帮,用胸口抵住粗重的原木,一步步挨近刨木机, 旋转的锯齿割进原木,火花四溅,锯末纷飞,剌耳的声音像细铁丝,勒得耳朵热辣辣的。常去建筑队玩耍的两兄弟,张大嘴巴,看看父亲的手擦着旋转成白亮亮一圈的锯齿推过去,缩回来。
父亲回家后,他们很少看到他笑。一天晚上,许亮从梦里醒来。
“下个月?怎么拿得出来?”父亲说。
“总要想想。早晓得,就不去开什么车了。”
“好好,我明天就去卖刨木机还钱。”
父亲的笑越来越少了。只有和木匠们聊天,还会炫耀他那双大手。“瞧瞧!哪个木匠有这样一双手?当木匠的,谁的手指不要断几根?”舅舅就是的,他的右手只剩三个指头……以后呢?父亲再不会炫耀他那双大手了吧。
昨天放学回家,母亲说:“你爸的手指给刨木机割掉了。我要和他去医院,他死活不让,说不过掉了个手指。我怎么放得下心?”
“我去!”许亮有点兴奋。
“你敢去?”母亲脸上亮堂了,就如当初给父亲的车灯突然照亮。
“怎么不敢。”他也成了父亲那样的英雄。“不过掉了个手指。”他想像着父亲说话的样子。
医院。父亲的头发很长了,乱糟糟地趴在他的脑门耳际。见到许亮,父亲努力笑了笑,两个酒窝裂成两条可怕的伤疤。
“你怎么来了?”父亲的声音落在阴湿静谧的空气里,像水渗入沙子。
“妈跟我说的。”许亮嗫嚅道,“阿爸,我们回家吧。”
“你先回去,我今晚……”父亲声音虚弱,嘶嘶地吸着气。
许亮很失望。他原以为父亲不等他说,便会跳下床,扯掉绷带,骑上单车带他回家的……
“总算回啦!”母亲跑过来,“你爸怎么样?医生说什么?有没有好些?”
“不过掉了一个手指,阿爸才不在乎,是吧!”许明神气十足,热切地望着哥哥。
“阿爸说没事。”许亮很累,想要尽快摆脱弟弟的目光。晚上睡下后,许明又问了许多问题. 许亮没有回答,总不能告诉他父亲是胆小鬼吧。
夏天的夜晚,他们只穿一条小短裤,月光在他们光溜溜的小腿上爬动。许亮翻了个身,仍然睡不着。许明凑到他耳朵边,得意地说:“我晓得阿爸的手指掉在什么地方。”
第二天早上,父亲没回来。中午,父亲没回来。母亲看看许亮,许亮不看她。他不想再去看父亲了。母亲说:“你再去瞧瞧,咋还不回来?”许亮没法违抗,带着弟弟出了门。
“先去建筑队,找到手指,再到医院,就能让医生接上手指了!”许亮想,这主意不错。事实上昨天晚上他已经这么想了。
建筑队大院四周堆满木头。刨木机周围干干净净,找不到一丝血迹。他们也没找到父亲的手指。“你不是说晓得在什么地方吗?”许亮瞪着弟弟,“走吧!”
弟弟没动。他们不甘心就这么回去。忽然,有嗡嗡声传来,一只绿头苍蝇,掠过他们眼前,留下一条绿色的细线。许亮被一种强大而可怕的力量拽着,不由自主地跟上那只苍蝇。苍蝇钻进废木头堆,他蹲下,趴在地上。里面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一丝隐约的血腥钻进鼻孔,他找了一片长长的树皮,往废木堆里扒拉了好半天。苍蝇飞出来,接着跳出一个东西。
一条粗大的烧焦的虫子。父亲的手指。
“我们把手指带到医院。”许亮说。
“好!但是……谁,谁来拿?”许亮没有接话。
他们把手指留在了建筑队,他们也没去诊所。像打了败仗的士兵,他们踩着自己的影子回家了。当年父亲的汽车正是从他们脚下的大路开进村子的,候在村口的他们,听到车轮碾过路面的隆隆声,兴奋地朝声音传来的方向奔跑。突然,车停了,强烈的灯光射向他们。他们眯起眼睛,明亮的灯光中,父亲朝他们走来,年轻,强壮,高大。
拐进家门,父亲躺在院子里,左手缠着绷带;右手耷拉着,手掌垂下,疲惫、无力。父亲看见他们,挣扎着坐起,咧了咧嘴,笑了。平淡而宁静的夕阳中,他们站着,和父亲对视了几秒钟。
许亮的脸渐渐地红了。
(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小说从许亮兄弟俩寻找“父亲的手指”写起,紧扣题目,制造悬念,既有利于故事的展开,又使全篇叙事紧凑,重心突出。
B.小说中几处点染的景物具有象征意味,如“灰蒙蒙的大路”,是人物迷茫心理的外化;父亲汽车的灯光,则是希望的象征。
C.小说多处使用对比手法,如父亲失去汽车和手指前后的对比,许亮兄弟俩的对比等,这些描写为许亮的心理变化提供了依据。
D.小说反复提到父亲的大手,以及对刨木机高速旋转情景的细致描写,为故事进一步发展埋下伏笔,体现了作者构思上的匠心。
8.小说中的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6分)
9.请简要分析许亮心理变化的过程。(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陈德,字至善,濠人。世农家,有勇力。从太祖于定远,以万夫长从战皆有功,为帐前都先锋。同诸将取宁、徽、衢、婺诸城,擢元帅。李伯升寇长兴,德往援,击走之。从援南昌,大战鄱阳湖,擒水寨姚平章。太祖舟胶浅,德力战,身被九矢,不退。从平武昌。大败张士诚兵于旧馆,擢天策卫亲军指挥使。吴平,进佥大都督府事。从大将军北取中原,克元汴梁。立河南行都督府,以德署府事,讨平群盗。征山西,破泽州磨盘寨,获参政喻仁,遂会大军克平阳、太原、大同。渡河取奉元、凤翔,至秦州。元守将吕国公遁,追擒之。徐达围张良臣于庆阳,良臣恃其兄思道为外援,间使往来,德悉擒获,庆阳遂下。又大破扩廓于古城,降其卒八万。
洪武三年,封临江侯,食禄一千五百石,予世券。明年,从颍川侯傅友德伐蜀,分道入绵州,破龙德,大败吴友仁之众,乘胜拔汉州。向大亨、戴寿等走成都,追败之,遂与友德围成都。蜀平,赐白金彩币,复还汴。五年为左副将军,与冯胜征漠北,破敌于别笃山,俘斩万计。克甘肃,取亦集乃路,留兵扼关而还。明年复总兵出朔方败敌三岔山擒其副枢失剌罕等七十余人其秋再出战于答剌海口斩首六百级获其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凡三战三捷七年练兵北平。十年还凤阳。十一年卒。追封杞国公,谥定襄。
二十三年,追坐德胡惟庸党,诏书言其征西时有过被镌责,遂与惟庸通谋。爵除。
(《明史·陈德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明年复总兵/出朔方败/敌三岔山/擒其副枢失剌罕等七十余人/其秋/再出战于答剌海口/斩首六百级获其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凡三战三捷/
B.明年复总兵出朔方/败敌三岔山/擒其副枢失剌罕等七十余人/其秋/再出战于答剌海口/斩首六百级/获其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凡三战三捷/
C.明年复/总兵出朔方败/敌三岔山/擒其副枢失剌罕等七十余人/其秋/再出战于答剌海口/斩首六百级/获其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凡三战三捷/
D.明年复总兵出朔方/败敌三岔山/擒其副枢失剌罕等七十余人/其秋/再出战于答剌海口/斩首六百级获其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凡三战三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擢,提拔、选拔,义同迁、拔、升、加、加封等,古代用于提升官职。
B.世券,又称铁券。始于明代,使其世代终身享有免除罪责的特权凭证。
C.漠北,又称岭北,指中国北方沙漠、戈壁以北的广大地区,蒙古族活动区域。
D.谥,即谥号,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他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陈德出身农家,勇力过人。陈德跟随太祖征定远,因功擢帐前都先锋,同诸将夺取多座城池,擢升为元帅。
B.陈德随军南征,屡建奇功。陈德随军援救南昌,大战鄱阳湖,平定武昌、吴地,晋升为佥大都督府事。
C.陈德北伐元朝,屡战屡胜。陈德随徐达、冯胜先后征北元,三战三捷,对元朝及北元打击作出了贡献。
D.陈德征西犯错,遭斥除爵。陈德西征时有过错,遭到斥责,就与胡惟庸勾结,朝廷追责此事除去他的爵位。
1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5分)《项羽本纪》
(2)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5分)《高祖本纪》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赠卖松人
于武陵
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
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
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
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歌前两联是说,卖松人把生长在深山大谷中耐寒的松树送到长安卖与那些住在翠楼中的富贵人家,作者能理解卖松人的这种求利心情。
B.诗歌的后两联是说,松树的“瘦叶”“淡花”是不被欣赏的,因为长安富贵人家喜欢的是妖艳媚俗的桃李。
C.作者对卖松人的不合时宜的做法进行了嘲讽,也对长安富贵人家不识松树价值的鄙薄进行了批判。
D.本诗写法上多用对比。比如“寒涧”“翠楼”的对比,“瘦叶”“淡花”与“桃李”的对比,更能突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15.这首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流露出消极情绪: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有消极情绪的流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一幅意境优美的江月图:月光闪耀着千万里光辉,明月朗照在茫茫的春江之中,波光荡漾,清明澄澈。
(3)《将进酒》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诗人酒后的狂言,也是酒后的真言;是诗的豪放,更是诗人的愤激。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最为动人的当然是极光运动所造成的的奇妙景象。我们形容事物变得快时常说:“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极光可真是这样,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而这一切又往往发生在几秒钟或数分钟之内。极光的运动变化,是自然界这个魔术大师,以天空为舞台上演的一出光的活剧,。这种宏伟壮观的自然景象,好像沾了一点仙气似的,颇具神秘色彩。令人叹为观止的则是极光的色彩,早已不能用 去描绘。说到底,其本色不外乎是红、绿、紫、蓝、白、黄,可是大自然这一超级画家用 的手法,将深浅浓淡、隐显明暗一搭配、一组合,好家伙,一下子变成了万花筒啦。根据不完全的统计显示,目前能分辨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之多。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瞬息万变 变化莫测 五光十色 入木三分
B.千变万化 高深莫测 五颜六色 出神入化
C.千变万化 高深莫测 五光十色 入木三分
D. 瞬息万变 变化莫测 五颜六色 出神入化
18.文中划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根据不完全的统计,目前能分析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之多。
B. 根据不完全的统计,目前能分辨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
C. 根据不完全的统计显示,目前能划分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
D.根据不完全的统计,目前能认识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之多。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上下纵横近万公里, 甚至还存在成百上千公里的极光带
B. 极光带上下纵横成百上千公里,甚至还存在近万公里长
C. 上下纵横成百上千公里,甚至还存在近万公里长的极光带
D. 极光带成百上千公里上下纵横,甚至还存在近万公里长
20.下列两道名著简答题,任选一道回答。(11分)
① 《平凡的世界》中哪一个人物形象最能触动你,请结合相关具体情节谈谈理由,100字左右。
② 《平凡的世界》中,你觉得哪个人物作者描写得最传神,请结合具体情节谈谈理由,100字左右。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一个人要有勇气,オ能不自欺,オ能承受他人的目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加此。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由原文第一段“以其物质与艺术属性的和谐统一、实用与审美功能的相得益彰满足了丝绸之路沿线人们的各种需求”可知该项“使丝路沿线的人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正确。B项,以偏概全,由原文第一段中“同时”可知“艺术的交流和相互影响,沟通了民族情感,化解了文化冲突”只是“千年不绝,绵延至今”的一个条件,应该还有“物质”方面的,故该项错误。C项,曲解文意,由原文第二段“物质被赋予艺术审美特性,则改变和丰富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美学风尚,也化解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丝绸之路艺术从物质实用性与精神审美性两方面满足了东方与西方社会的需求”可知“物质被赋予艺术审美特性之后”应是具有了精神功能,而非物质功能,故该项错误。D项,无中生有,由原文第四段“西方曾因为远东地区的瓷器和茶叶等的进口而创制出大量新型器物和艺术产品”“也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和东亚的生活方式,创造出新的艺术样态”可知应是“促进东西方创造出新的器物和艺术样态”,而“促进了东西方创新意识”于文无据。故选A。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论点、论证、论据的能力。从全文来看,本文论述了艺术对丝绸之路的“温润和滋养”,也就是艺术对丝绸之路的作用以及“物的艺术表达”研究理论和丝绸之路的文化理念等内容。从第三段“物的艺术表达”阐述来看,A项正确;从第二段“丝绸之路艺术史与以往的国别艺术史、区域艺术史、世界艺术史不同之处之一,就在于它不是‘纯艺术’的历史,而是与物质结合在一起的交流史”来看,B项正确;从第三段最后“它在一定程度上弥合经济利益和文化冲突造成的裂痕,这是人类艺术史上特殊的艺术现象,是丝绸之路艺术的独特意义之所在”来看,“独特意义”只是文章论证的一个分论点,并不是全文内容,故C项错误;从文章第四段“丝绸之路艺术作为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艺术整体,体现了一种彼此欣赏、和而不同、包容差异的文化精神”来看,D项正确。故选C。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B项,“就要”说法过于绝对化。由原文第二段和第三段来看,“使用‘物的艺术表达’研究丝绸之路艺术”是作者提出的一种研究方法,原文只是说“将使丝绸之路艺术的意蕴获得新的理解,也使得丝绸之路物质与艺术之关系获得新的阐释”。故选B。
4. A
5.C
6.①档案文件形成的年代久远;②档案文件的纸张严重酸化;③毛里求斯的气候湿热多雨,不利于档案文件的保存。
7、 C
8、 有进取精神;不甘于做木匠;有责任担当;努力工作还债;坚韧:受伤后用微笑宽慰家人;断指之后,一人去医院,两处努力笑。
9、断指之后,父亲表现出来的脆弱,使许亮感到失望;和弟弟去寻找手指的经历,让他意识到自己的软弱;归家后,父亲挣扎着坐起向他们挤出微笑,使他对父亲又了更深的理解,并为自己的武断和软弱感到惭愧。
10【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明年复总兵出朔方败敌三岔山”是指第二年再次带兵出师朔方,在三岔山打败敌人,“败”是陈德打败敌人,所以“败敌”不能分开,应在“败”前断开,排除AC两项。“斩首六百级获其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中“同佥”是官职名,“忻都”是人名,二者是同意复指,是一个人,故二者之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原文标点为“明年复总兵出朔方,败敌三岔山,擒其副枢失剌罕等七十余人。其秋,再出战于答剌海口,斩首六百级,获其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凡三战三捷”。故选B。
1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B项说法错误,中国古代“丹书铁券”制度始于汉代。据史料载,汉高祖刘邦夺取政权后,为巩固统治笼络功臣,颁给元勋“丹书铁券”作为褒奖,这是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丹书铁券”形制如瓦,其大小依官爵高低分为九等,外刻其功,中镌其过,每副各分左右,左存功臣,右藏内府,若子孙犯罪,取券勘合,折其功过予以赦减,允其世代享有优厚待遇及免死罪,也叫免死券。故选B。
1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言文内容的能力。D项,“朝廷追责此事除去他的爵位”错。从原文“二十三年,追坐德胡惟庸党”来看,“除爵”是在陈德去世后。故选D。
【参考译文】
陈德,字至善,濠州人。世代务农,勇敢有力气。在定远跟从太祖,以万夫长随从作战都立有战功,晋升为帐前都先锋。和诸将一同攻取宁、徽、衢、婺诸城,晋升为元帅。李伯升侵犯长兴,陈德前往救援,击败并赶走他。随大军支援南昌,大战鄱阳湖,擒拿水寨姚平章。太祖的船搁浅,陈德奋力交战,自己身受九箭,毫不退却。又从大军平武昌。在旧馆打败张士诚的部队,晋升为天策卫亲军指挥使。平定吴地后,晋升为佥大都督府事。跟从大将军徐达北取中原,攻克元汴梁。建立河南行都督府,任命陈德为府事,讨伐平定群盗。征讨山西,攻破泽州磨盘寨,俘虏参政喻仁,于是会同大军攻克平阳、太原、大同。渡黄河攻取奉元、凤翔,抵达秦州。元守将吕国公逃跑了,被追赶擒拿。徐达在庆阳围困张良臣,张良臣依仗他哥哥张思道做外部援军,暗中派使者往来其间,陈德(把使者)全部擒获,于是庆阳被攻下。又在古城打败扩廓,敌兵八万投降。
洪武三年(1370),赐封为临江侯,食禄一千五百石,给予世袭的凭证。第二年,跟从颍川侯傅友德讨伐蜀地,分道进入绵州,攻破龙德,大败吴友仁的部队,乘胜攻占了汉州。向大亨、戴寿等人逃到成都,陈德率兵追击,与傅友德围攻成都。平定蜀地,被赐给白金彩币,再回到汴梁。五年担任左副将军,和冯胜征讨漠北,在别笃山打败敌兵,共杀敌、俘虏数以万计。攻克甘肃,占领亦集乃路,留下部队扼守关口后回师。第二年再次带兵出师朔方,在三岔山打败敌人,活捉副枢失剌罕等七十多人。这年秋天,再次出战答剌海口,杀敌六百人,俘虏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总共三战三捷。洪武七年在北平练兵。洪武十年回到凤阳。洪武十一年去世。追封为杞国公,谥号定襄。
二十三年,追查陈德为胡惟庸朋党而获罪,诏书上说他征西时有过失受降级责罚,于是与胡惟庸勾结合谋。爵位被削除。
13略
14.C.作者并没有嘲讽卖松人,只是进行规劝,晓瑜。
15.这首诗寄托了诗人对不识人才、只喜欢趋时媚俗的权贵的讽刺;对像松树那样正直高雅却沦落下层、不被重视的贫寒之士的怜惜;对争荣小人春风得意,正直人士却不得重用这一不公平社会现象的愤懑;以及因对现实有了清醒认识而不求荣利、洁身自好的高洁情怀。
【解析】这是一首讽喻诗歌,托物言志表达了当下权贵们趋炎附势、不识人才的讽刺,也表达对像松树一样风格高洁寒士之人的同情,同时也传递出了要洁身自好、不媚流俗的高尚节操。
16.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17.D.
18.B.
19.C.
20.符合题意,表达流畅,较有文采可得满分。偏离题意,胡乱拼凑,语病较多1-4分。其他酌情给分。
21.略。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
本试卷共21题,共150分,共8页。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注意名著是选做题。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 从古至今,丝绸之路上的交流和互动,都有艺术相伴。艺术是温润和滋养丝绸之路的精神源泉和情感溪流,也是贯通丝绸之路的文化血脉。丝绸织锦、陶瓷器、乐器、歌舞、建筑、绘画等,以其物质与艺术属性的和谐统一、实用与审美功能的相得益彰满足了丝绸之路沿线人们的各种需求。同时,艺术的交流和相互影响,沟通了民族情感,化解了文化冲突,丝绸之路由此千年不绝,绵延至今。
② 人类的交流从物质交换开始,通过各种生活用品和器物的交换,沟通着不同族群人与人的关系,而物质被赋予艺术审美特性,则改变和丰富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美学风尚,也化解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中国丝绸、瓷器被西方人推崇,印度、波斯、中亚音乐舞蹈对中国乐舞的影响等等,是在艺术差异性中建立的新型审美关系,并发挥了长久而特殊的功能。丝绸之路艺术从物质实用性与精神审美性两方面满足了东方与西方社会的需求,也穿越了国家民族地域界限。丝绸之路艺术史与以往的国别艺术史、区域艺术史、世界艺术史不同之处之一,就在于它不是“纯艺术”的历史,而是与物质结合在一起的交流史。从学术的角度说,在人类艺术史乃至人类史的视域中研究丝绸之路艺术,避免了在狭义的艺术视域下建构艺术史的发展逻辑,同时,提出一个艺术理论问题——“物的艺术表达”。
③ “物的艺术表达”的概念,意指物质交流负载艺术元素,同时,艺术创作及其传播对于物质载体、材料、质地的要求、利用和催生,使得“物”蕴含丰富的艺术性和审美性,也具有了艺术表达功能和“文本”叙事功能。“物的艺术表达”的研究将使丝绸之路艺术的意蕴获得新的理解,也使得丝绸之路物质与艺术之关系获得新的阐释。瓷器和其他器物,丝绸和织物,乐舞和乐器,建筑风格和雕塑手法等等,不仅以物的实用性而且以其艺术性沟通人类审美情感,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精神滋养。可以说,蕴蓄艺术审美性的丝绸之路物质交流,或者说具有艺术品格的物质交流,就是心灵对话,就是审美意识的表达,它在一定程度上弥合了经济利益和文化冲突造成的裂痕,这是人类艺术史上特殊的艺术现象,是丝绸之路艺术的独特意义之所在。
④ 丝绸之路艺术作为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艺术整体,体现了一种彼此欣赏、和而不同、包容差异的文化精神,它的艺术趣味是异中有同,它的审美特质蕴含更多共性,它的精神追求指向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艺术在丝绸之路上的传播和演变,其重要意义包括物质交流对异域生活方式的影响,以及时尚和审美趣味的改变。在古代,西方曾因为远东地区的瓷器和茶叶等的进口而创制出大量新型器物和艺术产品;中国的青花瓷餐具,改变了欧洲的饮食习惯和室内设计。同样,来自欧洲、南亚、西亚和中亚的丰富的物质产品交流,也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和东亚的生活方式,创造出新的艺术样态。由对艺术的彼此欣赏而加深相互之间情感交流和文化认同,可以说,不同艺术的接受就是对不同文化差异的包容和融合,艺术是温润和滋养丝绸之路的精神源泉。
(程金城《艺术对丝绸之路的温润和滋养》)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物质与艺术、实用与审美的和谐统一、相得益彰的丝绸织锦、陶瓷器、乐器等交流的物品使丝路沿线的人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
B.丝绸之路千年不绝,绵延至今,是因为丝绸之路中的艺术交流和影响,能沟通民族情感和化解文化冲突。
C.当物质被赋予艺术审美特性之后,便改变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美学风尚,化解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具有了物质功能。
D.艺术在丝绸之路上的传播与演变,促进了东西方的创新意识,西方因为进口远东地区的瓷器和茶叶等而创造出新型器物和艺术产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提出了以“物的艺术表达”研究丝绸之路艺术的艺术理论。
B.文章认为丝绸之路艺术史是与物质结合在一起的交流史。
C.文章全文逐层深入地论证了丝绸之路艺术交流的独特意义。
D.文章论证了丝绸之路艺术彼此欣赏、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丝绸之路承载的不仅仅是物与物的交换,更承载着艺术交流,瓷器、丝绸织物、雕塑等以其实用性和艺术性沟通人类审美情感。
B.想要使丝绸之路艺术的意蕴有新的理解、丝绸之路物质与艺术的关系有新的阐释就要使用“物的艺术表达”研究丝绸之路艺术。
C.张骞将中原的漆器、铁器、丝绸带入西域,将西域舞蹈、汗血马、葡萄带回中原,既改变中原、西域生活方式,也改变时尚和审美情趣。
D.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的哲学理论同样体现在丝绸之路艺术之中,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体现了丝绸之路的精神追求。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
材料一: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调研、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一年。2015年,图书出版业取得了诸多重要突破,政府部门出台的多项政策、举措更加有力;图书出版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发展潜力持续显现。曾一度遭到电子商务冲击的实体书店,近一年来,伴随全名阅读的推广开始逆袭。全国各地新建或改造了一批大型书城,这些大型书城注重“体验”和“服务”,引入亲子阅读、创意生活、数字体验、咖啡餐饮等多元业态,逐步向文化购物中心转型,赋予了实体书店新的生命力。学科@网
2015年,“互联网+”成为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传统出版业转型升级及其与新兴媒体的融合是新时代下出版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2014年出台的《关于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出版社积极打造自身的数字出版平台,纷纷成立数字出版部门,专门负责数字出版相关工作。诸多新改变和新方法让出版与市场的距离更近,如众筹出版、微店卖书及微博、微信营销,改变后的赢利模式也让出版的效率变得更高。(摘编自陈敏利《图书出版业品牌报告(2016)》)
材料二:
(摘自杨伟《2015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发展》)
材料三:
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原有的图书出版业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图书出版可以实现内容的快速传播,并且不会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比如电子图书的开发,网上书店的建立,这些新的形式扩大了图书出版的影响范围。图书出版业的信息获取方式也会发生改变,面对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对信息的筛选、分类和加工处理会成为图书出版业新的功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出版的目的是要获得利润,但是在互联网条件下,许多图书资源可以免费获得,因为互联网改变了传统出版业的营销模式,图书出版业需要从其他方面获得利润的增长。图书具有的版权是图书出版业实现利润的基础,在图书版权原有的营销模式中,版权价值仅局限于版权的转让。而在互联网条件下,版权的范围不在局限于文字,版权可以扩大到视频、游戏等多个不同的领域,可以间接产生更多的利润。互联网还能够成为图书传播的平台,让图书在传播过程中实现增值,比如在互联网传播中可以加载商业广告、产生巨大的效益。(摘编自顾丽萍《试析“互联网+”时代的图书出版》)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2015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主要有实体书店和网店两大渠道,其中实体书店渠道市场码洋规模达到344亿元,网店渠道达到280亿元。
B.实体书店渠道市场码洋规模2014年实现了3.94%的年度增长率,2015年市场码洋规模继续保持增长,年度增长率达到0.29%。
C.2010~2015年,网店渠道市场码洋规模保持高速增长,可见,目前国内图书零售市场当中,网络销售是图书出版业赢利的重要方式。
D.实体书店在经历了2010~2015年“增速下降—负增长—销售回暖”的过程之后,其市场码洋规模与年度增长率也将趋于平稳。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图书出版产业的发展与繁荣离不开政策支持,“十二五”期间诸多法律法规与政策的及时出台,为实体书店和网店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B.全国各地新建或改造的大型书城正逐步向文化购物中心转型,这表明实体书店向多元化的经营方式转变,其业态已经成为一种主流。
C.各类出版社为加快产业升级,纷纷借助已有的数字出版部门,实现网络技术和图
书出版的融合发展,这拉近了出版业与市场的距离。
D.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子图书的销售、图书版权产生的间接利润、图书作为传播平台产生的广告效益等都会给图书出版业带来新的增值。
6.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图书出版业发生了哪些转变?请简要概括说明。(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父亲的手指
甫跃辉
尘土飞扬的大路在两个孩子的脚下延伸。路面上,雨天留下的一个个泥坑,让太阳火热的舌头舔干了。
“你真晓得阿爸的手指掉在什么地方?”许亮再次停下,转身盯着弟弟。
“真的!”许明说。
大路尽头灰蒙蒙的,他们一前一后,后面的人踩着前面人的影子。厚厚的灰尘,在脚下发出喑哑的扑突声。许亮眼前浮现出父亲痛苦的脸。他感到那张脸很陌生,他使劲回想他熟悉的父亲的脸。
父亲是个好木匠,爱笑。舅舅教会他如何造出桌椅板凳后,十五岁的父亲就离开村子。几年后回来,舅舅仍只会造此桌椅板凳,他已是建筑队的师傅了。他们眼里,父亲就是英雄:头发根根竖立,精神抖擞;那双手宽大有力,兄弟一起也扳不过他一只手。
许亮上学那年,那双大手放下锯子,握住了方向盘,离开了村子。端午,父杀没回来;中秋,父亲没回来;过年,父亲没回来。他们和母亲常到村口,望着那条通向村外的大路,大路尽头灰蒙蒙的。直到夏天,父亲回来了,他们没看见汽车。他们问汽车在哪,父亲笑笑。
父亲的大手又握住锯子了。锯齿飞速旋转的刨木机前,父亲咬紧牙关,鼓看腮帮,用胸口抵住粗重的原木,一步步挨近刨木机, 旋转的锯齿割进原木,火花四溅,锯末纷飞,剌耳的声音像细铁丝,勒得耳朵热辣辣的。常去建筑队玩耍的两兄弟,张大嘴巴,看看父亲的手擦着旋转成白亮亮一圈的锯齿推过去,缩回来。
父亲回家后,他们很少看到他笑。一天晚上,许亮从梦里醒来。
“下个月?怎么拿得出来?”父亲说。
“总要想想。早晓得,就不去开什么车了。”
“好好,我明天就去卖刨木机还钱。”
父亲的笑越来越少了。只有和木匠们聊天,还会炫耀他那双大手。“瞧瞧!哪个木匠有这样一双手?当木匠的,谁的手指不要断几根?”舅舅就是的,他的右手只剩三个指头……以后呢?父亲再不会炫耀他那双大手了吧。
昨天放学回家,母亲说:“你爸的手指给刨木机割掉了。我要和他去医院,他死活不让,说不过掉了个手指。我怎么放得下心?”
“我去!”许亮有点兴奋。
“你敢去?”母亲脸上亮堂了,就如当初给父亲的车灯突然照亮。
“怎么不敢。”他也成了父亲那样的英雄。“不过掉了个手指。”他想像着父亲说话的样子。
医院。父亲的头发很长了,乱糟糟地趴在他的脑门耳际。见到许亮,父亲努力笑了笑,两个酒窝裂成两条可怕的伤疤。
“你怎么来了?”父亲的声音落在阴湿静谧的空气里,像水渗入沙子。
“妈跟我说的。”许亮嗫嚅道,“阿爸,我们回家吧。”
“你先回去,我今晚……”父亲声音虚弱,嘶嘶地吸着气。
许亮很失望。他原以为父亲不等他说,便会跳下床,扯掉绷带,骑上单车带他回家的……
“总算回啦!”母亲跑过来,“你爸怎么样?医生说什么?有没有好些?”
“不过掉了一个手指,阿爸才不在乎,是吧!”许明神气十足,热切地望着哥哥。
“阿爸说没事。”许亮很累,想要尽快摆脱弟弟的目光。晚上睡下后,许明又问了许多问题. 许亮没有回答,总不能告诉他父亲是胆小鬼吧。
夏天的夜晚,他们只穿一条小短裤,月光在他们光溜溜的小腿上爬动。许亮翻了个身,仍然睡不着。许明凑到他耳朵边,得意地说:“我晓得阿爸的手指掉在什么地方。”
第二天早上,父亲没回来。中午,父亲没回来。母亲看看许亮,许亮不看她。他不想再去看父亲了。母亲说:“你再去瞧瞧,咋还不回来?”许亮没法违抗,带着弟弟出了门。
“先去建筑队,找到手指,再到医院,就能让医生接上手指了!”许亮想,这主意不错。事实上昨天晚上他已经这么想了。
建筑队大院四周堆满木头。刨木机周围干干净净,找不到一丝血迹。他们也没找到父亲的手指。“你不是说晓得在什么地方吗?”许亮瞪着弟弟,“走吧!”
弟弟没动。他们不甘心就这么回去。忽然,有嗡嗡声传来,一只绿头苍蝇,掠过他们眼前,留下一条绿色的细线。许亮被一种强大而可怕的力量拽着,不由自主地跟上那只苍蝇。苍蝇钻进废木头堆,他蹲下,趴在地上。里面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一丝隐约的血腥钻进鼻孔,他找了一片长长的树皮,往废木堆里扒拉了好半天。苍蝇飞出来,接着跳出一个东西。
一条粗大的烧焦的虫子。父亲的手指。
“我们把手指带到医院。”许亮说。
“好!但是……谁,谁来拿?”许亮没有接话。
他们把手指留在了建筑队,他们也没去诊所。像打了败仗的士兵,他们踩着自己的影子回家了。当年父亲的汽车正是从他们脚下的大路开进村子的,候在村口的他们,听到车轮碾过路面的隆隆声,兴奋地朝声音传来的方向奔跑。突然,车停了,强烈的灯光射向他们。他们眯起眼睛,明亮的灯光中,父亲朝他们走来,年轻,强壮,高大。
拐进家门,父亲躺在院子里,左手缠着绷带;右手耷拉着,手掌垂下,疲惫、无力。父亲看见他们,挣扎着坐起,咧了咧嘴,笑了。平淡而宁静的夕阳中,他们站着,和父亲对视了几秒钟。
许亮的脸渐渐地红了。
(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小说从许亮兄弟俩寻找“父亲的手指”写起,紧扣题目,制造悬念,既有利于故事的展开,又使全篇叙事紧凑,重心突出。
B.小说中几处点染的景物具有象征意味,如“灰蒙蒙的大路”,是人物迷茫心理的外化;父亲汽车的灯光,则是希望的象征。
C.小说多处使用对比手法,如父亲失去汽车和手指前后的对比,许亮兄弟俩的对比等,这些描写为许亮的心理变化提供了依据。
D.小说反复提到父亲的大手,以及对刨木机高速旋转情景的细致描写,为故事进一步发展埋下伏笔,体现了作者构思上的匠心。
8.小说中的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6分)
9.请简要分析许亮心理变化的过程。(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陈德,字至善,濠人。世农家,有勇力。从太祖于定远,以万夫长从战皆有功,为帐前都先锋。同诸将取宁、徽、衢、婺诸城,擢元帅。李伯升寇长兴,德往援,击走之。从援南昌,大战鄱阳湖,擒水寨姚平章。太祖舟胶浅,德力战,身被九矢,不退。从平武昌。大败张士诚兵于旧馆,擢天策卫亲军指挥使。吴平,进佥大都督府事。从大将军北取中原,克元汴梁。立河南行都督府,以德署府事,讨平群盗。征山西,破泽州磨盘寨,获参政喻仁,遂会大军克平阳、太原、大同。渡河取奉元、凤翔,至秦州。元守将吕国公遁,追擒之。徐达围张良臣于庆阳,良臣恃其兄思道为外援,间使往来,德悉擒获,庆阳遂下。又大破扩廓于古城,降其卒八万。
洪武三年,封临江侯,食禄一千五百石,予世券。明年,从颍川侯傅友德伐蜀,分道入绵州,破龙德,大败吴友仁之众,乘胜拔汉州。向大亨、戴寿等走成都,追败之,遂与友德围成都。蜀平,赐白金彩币,复还汴。五年为左副将军,与冯胜征漠北,破敌于别笃山,俘斩万计。克甘肃,取亦集乃路,留兵扼关而还。明年复总兵出朔方败敌三岔山擒其副枢失剌罕等七十余人其秋再出战于答剌海口斩首六百级获其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凡三战三捷七年练兵北平。十年还凤阳。十一年卒。追封杞国公,谥定襄。
二十三年,追坐德胡惟庸党,诏书言其征西时有过被镌责,遂与惟庸通谋。爵除。
(《明史·陈德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明年复总兵/出朔方败/敌三岔山/擒其副枢失剌罕等七十余人/其秋/再出战于答剌海口/斩首六百级获其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凡三战三捷/
B.明年复总兵出朔方/败敌三岔山/擒其副枢失剌罕等七十余人/其秋/再出战于答剌海口/斩首六百级/获其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凡三战三捷/
C.明年复/总兵出朔方败/敌三岔山/擒其副枢失剌罕等七十余人/其秋/再出战于答剌海口/斩首六百级/获其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凡三战三捷/
D.明年复总兵出朔方/败敌三岔山/擒其副枢失剌罕等七十余人/其秋/再出战于答剌海口/斩首六百级获其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凡三战三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擢,提拔、选拔,义同迁、拔、升、加、加封等,古代用于提升官职。
B.世券,又称铁券。始于明代,使其世代终身享有免除罪责的特权凭证。
C.漠北,又称岭北,指中国北方沙漠、戈壁以北的广大地区,蒙古族活动区域。
D.谥,即谥号,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他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陈德出身农家,勇力过人。陈德跟随太祖征定远,因功擢帐前都先锋,同诸将夺取多座城池,擢升为元帅。
B.陈德随军南征,屡建奇功。陈德随军援救南昌,大战鄱阳湖,平定武昌、吴地,晋升为佥大都督府事。
C.陈德北伐元朝,屡战屡胜。陈德随徐达、冯胜先后征北元,三战三捷,对元朝及北元打击作出了贡献。
D.陈德征西犯错,遭斥除爵。陈德西征时有过错,遭到斥责,就与胡惟庸勾结,朝廷追责此事除去他的爵位。
1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5分)《项羽本纪》
(2)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5分)《高祖本纪》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赠卖松人
于武陵
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
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
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
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歌前两联是说,卖松人把生长在深山大谷中耐寒的松树送到长安卖与那些住在翠楼中的富贵人家,作者能理解卖松人的这种求利心情。
B.诗歌的后两联是说,松树的“瘦叶”“淡花”是不被欣赏的,因为长安富贵人家喜欢的是妖艳媚俗的桃李。
C.作者对卖松人的不合时宜的做法进行了嘲讽,也对长安富贵人家不识松树价值的鄙薄进行了批判。
D.本诗写法上多用对比。比如“寒涧”“翠楼”的对比,“瘦叶”“淡花”与“桃李”的对比,更能突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15.这首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流露出消极情绪: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有消极情绪的流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一幅意境优美的江月图:月光闪耀着千万里光辉,明月朗照在茫茫的春江之中,波光荡漾,清明澄澈。
(3)《将进酒》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诗人酒后的狂言,也是酒后的真言;是诗的豪放,更是诗人的愤激。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最为动人的当然是极光运动所造成的的奇妙景象。我们形容事物变得快时常说:“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极光可真是这样,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而这一切又往往发生在几秒钟或数分钟之内。极光的运动变化,是自然界这个魔术大师,以天空为舞台上演的一出光的活剧,。这种宏伟壮观的自然景象,好像沾了一点仙气似的,颇具神秘色彩。令人叹为观止的则是极光的色彩,早已不能用 去描绘。说到底,其本色不外乎是红、绿、紫、蓝、白、黄,可是大自然这一超级画家用 的手法,将深浅浓淡、隐显明暗一搭配、一组合,好家伙,一下子变成了万花筒啦。根据不完全的统计显示,目前能分辨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之多。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瞬息万变 变化莫测 五光十色 入木三分
B.千变万化 高深莫测 五颜六色 出神入化
C.千变万化 高深莫测 五光十色 入木三分
D. 瞬息万变 变化莫测 五颜六色 出神入化
18.文中划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根据不完全的统计,目前能分析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之多。
B. 根据不完全的统计,目前能分辨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
C. 根据不完全的统计显示,目前能划分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
D.根据不完全的统计,目前能认识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之多。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上下纵横近万公里, 甚至还存在成百上千公里的极光带
B. 极光带上下纵横成百上千公里,甚至还存在近万公里长
C. 上下纵横成百上千公里,甚至还存在近万公里长的极光带
D. 极光带成百上千公里上下纵横,甚至还存在近万公里长
20.下列两道名著简答题,任选一道回答。(11分)
① 《平凡的世界》中哪一个人物形象最能触动你,请结合相关具体情节谈谈理由,100字左右。
② 《平凡的世界》中,你觉得哪个人物作者描写得最传神,请结合具体情节谈谈理由,100字左右。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一个人要有勇气,オ能不自欺,オ能承受他人的目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加此。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由原文第一段“以其物质与艺术属性的和谐统一、实用与审美功能的相得益彰满足了丝绸之路沿线人们的各种需求”可知该项“使丝路沿线的人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正确。B项,以偏概全,由原文第一段中“同时”可知“艺术的交流和相互影响,沟通了民族情感,化解了文化冲突”只是“千年不绝,绵延至今”的一个条件,应该还有“物质”方面的,故该项错误。C项,曲解文意,由原文第二段“物质被赋予艺术审美特性,则改变和丰富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美学风尚,也化解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丝绸之路艺术从物质实用性与精神审美性两方面满足了东方与西方社会的需求”可知“物质被赋予艺术审美特性之后”应是具有了精神功能,而非物质功能,故该项错误。D项,无中生有,由原文第四段“西方曾因为远东地区的瓷器和茶叶等的进口而创制出大量新型器物和艺术产品”“也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和东亚的生活方式,创造出新的艺术样态”可知应是“促进东西方创造出新的器物和艺术样态”,而“促进了东西方创新意识”于文无据。故选A。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论点、论证、论据的能力。从全文来看,本文论述了艺术对丝绸之路的“温润和滋养”,也就是艺术对丝绸之路的作用以及“物的艺术表达”研究理论和丝绸之路的文化理念等内容。从第三段“物的艺术表达”阐述来看,A项正确;从第二段“丝绸之路艺术史与以往的国别艺术史、区域艺术史、世界艺术史不同之处之一,就在于它不是‘纯艺术’的历史,而是与物质结合在一起的交流史”来看,B项正确;从第三段最后“它在一定程度上弥合经济利益和文化冲突造成的裂痕,这是人类艺术史上特殊的艺术现象,是丝绸之路艺术的独特意义之所在”来看,“独特意义”只是文章论证的一个分论点,并不是全文内容,故C项错误;从文章第四段“丝绸之路艺术作为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艺术整体,体现了一种彼此欣赏、和而不同、包容差异的文化精神”来看,D项正确。故选C。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B项,“就要”说法过于绝对化。由原文第二段和第三段来看,“使用‘物的艺术表达’研究丝绸之路艺术”是作者提出的一种研究方法,原文只是说“将使丝绸之路艺术的意蕴获得新的理解,也使得丝绸之路物质与艺术之关系获得新的阐释”。故选B。
4. A
5.C
6.①档案文件形成的年代久远;②档案文件的纸张严重酸化;③毛里求斯的气候湿热多雨,不利于档案文件的保存。
7、 C
8、 有进取精神;不甘于做木匠;有责任担当;努力工作还债;坚韧:受伤后用微笑宽慰家人;断指之后,一人去医院,两处努力笑。
9、断指之后,父亲表现出来的脆弱,使许亮感到失望;和弟弟去寻找手指的经历,让他意识到自己的软弱;归家后,父亲挣扎着坐起向他们挤出微笑,使他对父亲又了更深的理解,并为自己的武断和软弱感到惭愧。
10【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明年复总兵出朔方败敌三岔山”是指第二年再次带兵出师朔方,在三岔山打败敌人,“败”是陈德打败敌人,所以“败敌”不能分开,应在“败”前断开,排除AC两项。“斩首六百级获其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中“同佥”是官职名,“忻都”是人名,二者是同意复指,是一个人,故二者之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原文标点为“明年复总兵出朔方,败敌三岔山,擒其副枢失剌罕等七十余人。其秋,再出战于答剌海口,斩首六百级,获其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凡三战三捷”。故选B。
1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B项说法错误,中国古代“丹书铁券”制度始于汉代。据史料载,汉高祖刘邦夺取政权后,为巩固统治笼络功臣,颁给元勋“丹书铁券”作为褒奖,这是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丹书铁券”形制如瓦,其大小依官爵高低分为九等,外刻其功,中镌其过,每副各分左右,左存功臣,右藏内府,若子孙犯罪,取券勘合,折其功过予以赦减,允其世代享有优厚待遇及免死罪,也叫免死券。故选B。
1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言文内容的能力。D项,“朝廷追责此事除去他的爵位”错。从原文“二十三年,追坐德胡惟庸党”来看,“除爵”是在陈德去世后。故选D。
【参考译文】
陈德,字至善,濠州人。世代务农,勇敢有力气。在定远跟从太祖,以万夫长随从作战都立有战功,晋升为帐前都先锋。和诸将一同攻取宁、徽、衢、婺诸城,晋升为元帅。李伯升侵犯长兴,陈德前往救援,击败并赶走他。随大军支援南昌,大战鄱阳湖,擒拿水寨姚平章。太祖的船搁浅,陈德奋力交战,自己身受九箭,毫不退却。又从大军平武昌。在旧馆打败张士诚的部队,晋升为天策卫亲军指挥使。平定吴地后,晋升为佥大都督府事。跟从大将军徐达北取中原,攻克元汴梁。建立河南行都督府,任命陈德为府事,讨伐平定群盗。征讨山西,攻破泽州磨盘寨,俘虏参政喻仁,于是会同大军攻克平阳、太原、大同。渡黄河攻取奉元、凤翔,抵达秦州。元守将吕国公逃跑了,被追赶擒拿。徐达在庆阳围困张良臣,张良臣依仗他哥哥张思道做外部援军,暗中派使者往来其间,陈德(把使者)全部擒获,于是庆阳被攻下。又在古城打败扩廓,敌兵八万投降。
洪武三年(1370),赐封为临江侯,食禄一千五百石,给予世袭的凭证。第二年,跟从颍川侯傅友德讨伐蜀地,分道进入绵州,攻破龙德,大败吴友仁的部队,乘胜攻占了汉州。向大亨、戴寿等人逃到成都,陈德率兵追击,与傅友德围攻成都。平定蜀地,被赐给白金彩币,再回到汴梁。五年担任左副将军,和冯胜征讨漠北,在别笃山打败敌兵,共杀敌、俘虏数以万计。攻克甘肃,占领亦集乃路,留下部队扼守关口后回师。第二年再次带兵出师朔方,在三岔山打败敌人,活捉副枢失剌罕等七十多人。这年秋天,再次出战答剌海口,杀敌六百人,俘虏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总共三战三捷。洪武七年在北平练兵。洪武十年回到凤阳。洪武十一年去世。追封为杞国公,谥号定襄。
二十三年,追查陈德为胡惟庸朋党而获罪,诏书上说他征西时有过失受降级责罚,于是与胡惟庸勾结合谋。爵位被削除。
13略
14.C.作者并没有嘲讽卖松人,只是进行规劝,晓瑜。
15.这首诗寄托了诗人对不识人才、只喜欢趋时媚俗的权贵的讽刺;对像松树那样正直高雅却沦落下层、不被重视的贫寒之士的怜惜;对争荣小人春风得意,正直人士却不得重用这一不公平社会现象的愤懑;以及因对现实有了清醒认识而不求荣利、洁身自好的高洁情怀。
【解析】这是一首讽喻诗歌,托物言志表达了当下权贵们趋炎附势、不识人才的讽刺,也表达对像松树一样风格高洁寒士之人的同情,同时也传递出了要洁身自好、不媚流俗的高尚节操。
16.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17.D.
18.B.
19.C.
20.符合题意,表达流畅,较有文采可得满分。偏离题意,胡乱拼凑,语病较多1-4分。其他酌情给分。
21.略。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