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2020吉林高考模拟卷_模拟题及答案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吉林省蛟河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Ca—40 Cu—64 Ag—108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
1.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过滤 B. 称取氯化钠
C. 稀释浓硫酸 D. 氧气的验满
【答案】C
【解析】
【详解】A. 过滤应用玻璃棒引流,故A错误;
B. 使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应注意“左物右码”,故B错误;
C. 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故C正确;
D. 氧气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2.下列现象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敞口放置的澄清石灰水中有白色固体析出
B. 敞口放置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有白色固体析出
C. 浓硫酸溅到木材上,木材变黑
D. 长期掩埋于地下的铁器上产生红褐色斑点
【答案】B
【解析】
【详解】A. 敞口放置的澄清石灰水中有白色固体析出,是因为氢氧化钙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了碳酸钙,发生了化学变化;
B. 敞口放置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有白色固体析出,是因为水挥发后,析出的氯化钠晶体,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C. 浓硫酸溅到木材上,木材变黑,是因为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发生了化学变化;
D. 长期掩埋于地下的铁器上产生红褐色斑点,是铁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作用生成了铁锈,发生了化学变化;
故答案选B。
3.2018年徐州国际马拉松比赛于3月25日举行。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最美的马拉松跑道一路“花香醉人”,这是微粒不断运动的结果
B. 赛道补给品云片糕、小孩酥、麻片、花生糖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
C. 建设奥体中心体育馆用了钢筋混凝土、玻璃和塑胶等无机材料
D. 组委会配发的聚酯纤维速干运动服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答案】C
【解析】
【详解】A. 最美的马拉松跑道一路“花香醉人”,这是微粒不断运动的结果,A正确;
B. 赛道补给品云片糕、小孩酥、麻片、花生糖的主要成分是糖类,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B正确;
C. 建设奥体中心体育馆用了钢筋混凝土、玻璃是无机材料,塑胶等是有机材料,C错误;
D. 组委会配发的聚酯纤维速干运动服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D正确;
故答案选C。
4.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对安全的认识
B用“化学”眼光分析
①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
②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
③煤矿矿井要保持通风、严禁烟火
①洗涤剂去除油污是因为乳化作用
②用适量的熟石灰可中和土壤的酸性
③地里庄稼出现叶色发黄应施用氮肥
C化学与健康
D对除杂和鉴别的认识
①霉变的大米洗净烧熟后可以食用
②利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水产品防腐
③人体缺铁会导致贫血
①用灼热的CuO除去CO中少量CO2
②用Ca(OH)2溶液除去NaOH溶液中的Na2CO3
③用燃烧的方法区分羊毛和涤纶
【答案】B
【解析】
【详解】A. 煤气泄漏不能立即打开排气扇,应开窗通风,不能使用电器,故A错误;
B. 洗涤剂去除油污是因为乳化作用,用适量的熟石灰可中和土壤的酸性,地里庄稼出现叶色发黄应施用氮肥,故B正确;
C. 霉变的大米洗净烧熟后会含有赭曲霉素等毒素,不可以食用;甲醛有毒,不能利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水产品防腐,故C错误;
D. 加热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铜,不能用灼热的CuO除去CO中少量CO2,故D错误;
故答案选B。
5.下列化学方程式与事实相符且书写正确的是( )
A. 炼铁高炉中生成铁:3C+2Fe2O34Fe+3CO2↑
B. 铝放入稀硫酸中:Al+H2SO4=AlSO4+H2↑
C.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2NaOH+CuSO4=Cu(OH)2↓+Na2SO4
D. 向小苏打中滴加稀硫酸: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答案】C
【解析】
【详解】A. 焦炭会把二氧化碳还原为一氧化碳,因此炼铁高炉中生成铁的反应方程式为3C+Fe2O32Fe+3CO↑,故A错误;
B. 铝放入稀硫酸中,生成的硫酸铝的化学式为Al2(SO4)3,反应的方程式为:2Al+3H2SO4= Al2(SO4)3+3H2↑,故B错误;
C.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2NaOH+CuSO4=Cu(OH)2↓+Na2SO4,故C正确;
D. 小苏打是碳酸氢钠,向小苏打中滴加稀硫酸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6.已知铜片与浓硝酸可以发生如下反应:Cu+4HNO3=Cu(NO3)2+2X↑+2H2O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生成物X的化学式为H2
B. 反应中N元素化合价改变的原子与N元素化合价不变的原子的个数比为1:1
C. 浓硝酸属于纯净物
D. 反应物Cu与生成物H2O的质量比为32:9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原子守恒),X应为二氧化氮。
【详解】A. 生成物X的化学式为NO2,故A错误;
B. 反应中,有两个N原子价态发生了改变,有2个N原子价态没有发生改变,因此N元素化合价改变的原子与N元素化合价不变的原子的个数比为1:1,故B正确;
C. 浓硝酸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
D. 每反应掉一个铜原子,会生成2个水分子,因此反应物Cu与生成物H2O的质量比为32:18,故D错误;
故答案选B。
7.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变化关系的是( )
A. 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钠
B. 向一定量的H2SO4和MgSO4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
C. 将足量块状MgCO3和MgO粉末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
D. 在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硝酸钠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钠固体,充分搅拌
【答案】D
【解析】
【详解】A. 稀硫酸溶液呈酸性,因此,向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曲线应成上升趋势,故A错误;
B. 向一定量H2SO4和MgSO4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会同时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因此应当一加入氢氧化钡时,就有沉淀生成,故B错误;
C. 接触面积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因此将足量块状MgCO3和MgO粉末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MgO先反应完,故C错误;
D. 在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硝酸钠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钠固体,溶液逐渐变为饱和溶液,充分搅拌的图像正确,D正确;
故答案选D。
8.下列图象与所对应的实验相符的是( )
A. 向硫酸溶液中不断加水
B. 一定量的稀硫酸与锌粒反应
C. 加热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的混合物
D. 向稀H2SO4中滴加BaCl2溶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A. 稀释酸液或者是碱液,均不能改变溶液的酸碱性,因此“无限稀释7为界”,故A错误;
B. 一定量的稀硫酸与锌粒反应,单位时间内生成氢气的质量会先增多后减少,因此图像应呈上升趋势且斜率先增大后减小,故B错误;
C. 加热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的混合物,氯酸钾会分解生成氧气,因此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会逐渐增大,当氯酸钾不再分解或完全分解为氯化钾后,其质量分数不再改变,故C正确;
D. 向稀H2SO4中滴加BaCl2溶液,会立刻产生白色沉淀,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9.图1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2是30℃时,取其中两种固体各1g分别放进盛有10g水的两支试管中,充分振荡后的溶解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物质的溶解度大
B. 加入试管1的固体是丙
C. 向烧杯中加入NH4NO3固体后,试管2中一定有晶体析出
D. 将3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至20℃,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图像分析,甲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乙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丙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图2是在30℃时,取其中两种固体各1g分别放进盛有10g水的两支试管中,所以试管1中为丙,试管2为甲或乙。
【详解】A. 在描述溶解度时,要指明对应温度,因此在不同温度下甲物质的溶解度不一定比乙物质的溶解度大,故A错误;
B. 加入试管1的固体是丙,故B正确;
C. 试管2可能为甲或乙,向烧杯中加入NH4NO3固体后,试管2中不一定有晶体析出,故C错误;
D. 将3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至20℃,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故D错误;
故答案选B。
10.某化学小组参观制碱厂后,绘制了该厂生产纯碱的工艺流程图如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流程图Ⅰ是依次向粗盐水中加入Ca(OH)2和Na2CO3,二者加入的顺序可以颠倒
B. 流程Ⅰ后过滤得到的沉淀成分有Mg(OH)2和CaCO3
C. 通入NH3的主要作用是形成碱性溶液,有利于CO2的吸收
D. 碳酸氢钠首先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原因其溶解度较小
【答案】A
【解析】
【详解】A. 流程图Ⅰ是依次向粗盐水中加入Ca(OH)2和Na2CO3,二者加入的顺序不可以颠倒,否则无法除尽加入的钙离子,A错误;
B. 流程Ⅰ后过滤得到的沉淀成分有Mg(OH)2和CaCO3,B正确;
C. 通入NH3的主要作用是形成碱性溶液,有利于CO2的吸收,C正确;
D. 碳酸氢钠首先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原因其溶解度较小,D正确;
故答案选A。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11.通过化学启蒙学习,同学们对组成万物的基本物质有了进一步了解。
(1)现有H、C、N、O、K五种元素,请选用其中的元素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____;
②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____;
③能供给呼吸的气体____;
④可作复合肥的硝酸钾____。
(2)如图是某陨石样品中各种元素含量的比例图。
①该陨石中含____种非金属元素,其中含有量最多的是____元素。
②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则X=____。
③此陨石样品中不可能含有的化合物是____。
A.CaCO3 B.K2SO4 C.Al2O3 D.SiO2
【答案】(1). CH4 (2). CO (3). O2 (4). KNO3 (5). 3 (6). 氧 (7). 11 (8). A
【解析】
【详解】(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化学式为CH4;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其化学式为;氧气可以供给呼吸,其化学式为O2;硝酸钾的化学式为KNO3;
(2)①由图可知,该陨石中含有氧元素、硅元素、硫元素共三种非金属元素,其中氧元素含量最高;
②钠离子的核内质子数等于钠原子的核内质子数,钠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1,因此x=11;
③由图可知,该陨石中不含碳元素,因此不可能含有CaCO3,故A项正确。
12.某同学要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密性良好。
②向A瓶中加满80℃热水,将盛有白磷的带孔燃烧匙快速浸没热水中,塞紧瓶塞,白磷不燃烧。
③打开K1、K2,从a口向A瓶中鼓入空气,待瓶中的液面低于燃烧匙底部时,关闭K1、K2。此时进入量筒B中水的体积为200mL,观察到A瓶中的白磷燃烧。
(1)对比步骤②和③的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白磷燃烧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
(2)待装置冷却一段时间后,打开K2,如果观察到____,说明空气中氧气体积约占1/5。如何确定此装置气密性良好?(忽略燃烧匙位置漏气情况)______。
【答案】(1).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2). 4P+5O22P2O5 (3). (量筒中的)水进入集气瓶(或A)中的体积为40mL (4). 向量筒中注入水至浸没导管口,关闭K1,打开K2,手捂集气瓶,若导管口有气泡产生,冷却后形成一段水柱,则气密性良好
【解析】
【详解】(1)对比步骤②和③的现象,在没有氧气时,白磷不燃烧,当鼓如空气时,白磷燃烧,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白磷燃烧的反应方程式为4P+5O22P2O5。
(2)待装置冷却一段时间后,打开K2,如果观察到(量筒中的)水进入集气瓶(或A)中的体积为40mL,说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1/5;该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为向量筒中注入水至浸没导管口,关闭K1,打开K2,手捂集气瓶,若导管口有气泡产生,冷却后形成一段水柱,则气密性良好。
13.飞机C919是我国自行研制的,标志着我国飞机制造技术的飞跃。请回答问题:
(1)利用CO还原赤铁矿石可制得铁单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2)飞机上使用的螺丝钉一般不用铁制的,其原因是因为铁与____反应易生锈。
(3)铝比铁活泼,但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____。
(4)航空煤油是将石油通过____(分馏或干馏)提炼出来的,飞行过程中主要是 ___能转化为机械能。
(5)C919的厨房为乘客提供了以下食物:快餐、雪碧、牛奶、蔬菜面条等。上述食物中属于溶液的是____,蔬菜面条比普通面条多提供的营养物质主要是____和矿物质。
(6)飞机急救箱中还准备消毒剂过氧化氢溶液,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
(7)飞机上的座椅套采用耐磨、耐腐蚀的“尼龙”属于____材料。
【答案】 (1). 3CO+Fe2O32Fe+3CO2 (2). 氧气、水 (3). 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膜 (4). 分馏 (5). 化学 (6). 雪碧 (7). 维生素 (8). ﹣1价 (9). 合成
【解析】
【详解】(1)利用CO还原赤铁矿石可制得铁单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2Fe+3CO2;
(2)飞机上使用的螺丝钉一般不用铁制的,其原因是因为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易生锈;
(3)铝比铁活泼,但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膜,这层致密的薄膜会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继续腐蚀;
(4)航空煤油是将石油通过分馏提炼出来的,飞行过程中煤油燃烧,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5)这些食物中,属于溶液的是雪碧,其中牛奶属于胶体,不属于溶液,蔬菜面条比普通面条多提供的营养物质主要是维生素和矿物质;
(6)过氧化氢中氢元素是+1价,因此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氧元素的化合价-1价;
(7)尼龙属于合成材料。
14.有一固体混合物A,已知其中可能含有MgCl2、CuSO4、CaCO3、FeCl3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假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进行)。
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做出判断,填写以下空白:
(1)气体B的化学式为______。
(2)在混合物A里,上述四物质中肯定不存在的物质是_____(写化学式)。
(3)在溶液F中,主要含有___种溶质,其中大量含有的酸根离子符号是____。
(4)写出1个生成白色沉淀G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1). CO2 (2). CuSO4、FeCl3 (3). 3 (4). NO3- (5). NaCl+AgNO3=AgCl↓+NaNO3
【解析】
【分析】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沉淀,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氢氧化铜沉淀,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白色的氢氧化镁沉淀,碳酸盐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氯离子和银离子反应生成白色的氯化银沉淀,所以混合物A中一定含有碳酸钙,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所以B是二氧化碳,混合物A中加入氢氧化钠会生成白色沉淀,所以A中一定含有氯化镁,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氯离子和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气体B的化学式为CO2。
(2)在混合物A里,上述四种物质中肯定不存在的物质是:CuSO4、FeCl3。
(3)在溶液F中,主要含有硝酸钠、硝酸钙、稀硝酸3种溶质,其中大量含有的酸根离子符合是:NO3-。
(4)生成白色沉淀G的反应是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化学方程式为:NaCl+AgNO3=AgCl↓+NaNO3。
15.A~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且都含有一种相同元素,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A、B、C、D、E是不同类别的物质,C俗称纯碱,F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己略去)
请回答:
(1)写出B、D、F的化学式:B____,D____,F_____。
(2)写出B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C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3)图中物质相互间发生的反应。未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
【答案】(1). CO2 (2). H2SO4或者HNO3 (3). H2O (4). 灭火 (5). Ca(OH)2+Na2CO3=CaCO3↓+2NaOH (6). 置换反应
【解析】
【分析】A~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且都含有一种相同元素,A、B、C、D、E是不同类别的物质,C俗称纯碱,所以C是碳酸钠,F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所以F是水,A和水可以相互转化,所以A是氧气,氧气会转化成B,B和碳酸钠可以相互转化,所以B是二氧化碳,水会转化成E,E和碳酸钠会反应,所以E可以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都会与D反应,所以D可以是硫酸或硝酸,氧气和氢气会生成水,水通电会生成氢气和氧气,氧气和木炭会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会发生反应,水和氧化钙会生成氢氧化钙,二氧化碳和碳酸钠可以相互转化,碳酸钠、氢氧化钙都会与硫酸反应,推出的A~F中都含有氧元素,推导合理。
【详解】(1)B为CO2,D为H2SO4或者HNO3,F为H2O;
(2)B为CO2,它用途可以是灭火等,C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Na2CO3=CaCO3↓+2NaOH;
(3)图中物质相互间发生的反应,未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三、实验题
16.某活动小组利用如图实验装置制取氧气并进行探究活动。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②____。
(2)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若用装置A、B、C来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装置B中应盛放的是___,导管口的连接顺序是_____。
(3)集气瓶内收集到的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多少呢?
[实验验证]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两套实验装置,用来测定该瓶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在氮气环境下,将过量的铜粉分别装入干燥的硬质玻璃管和具支试管后,密封。用两支干燥的注射器从该瓶中抽取气体,分别按图M1-6连接,推拉注射器一段时间后,用酒精灯在铜粉部位加热,加热时反复推拉注射器至反应完全。
①甲装置比乙装置更合理,理由是_______。
②用甲装置测定氧气的体积分数,需要测定的实验数据是_____。
[反思交流]实验完毕,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应先将气球内的气体全部挤出,再读数,否则会使测得的实验结果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原因是_______。
【答案】(1). 试管 (2). 铁架台 (3). 2KMnO4K2MnO4+MnO2+O2↑ (4). 浓硫酸 (5). a→b→c→d (6). 甲装置的气体进入气球时会经过铜粉,气体与铜粉充分接触,使反应更充分 (7). 实验前后注射器读数 (8). 偏大 (9). 气球内有气体剩余时会导致反应后读取的注射器数值偏小,从而导致实验结果偏大
【解析】
【详解】(1)根据仪器构造可知仪器①为试管,②为铁架台;
(2)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若用装置A、B、C来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装置B的作用是干燥,其中应盛放的是浓硫酸,为保证气体能顺利通过,导管口的连接顺序是a→b→c→d;
(3)①甲装置中的气体进入气球时会经过铜粉,让氧气与铜粉充分反应,因此甲装置比乙装置更合理。
②测定氧气的体积分数需要测定反应前后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两者之差就是被过量铜粉反应掉的氧气的体积,因此用甲装置测定氧气的体积分数,需要测定的实验数据是实验前后注射器读数。
【反思交流】若未将气球内的气体全部挤出,气球内有气体剩余时会导致反应后读取的注射器数值偏小,从而导致实验结果偏大。
17.铝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金属。某兴趣小组对金属铝展开了系列研究。
I.研究铝化学性质
(1)铝在常温下会与氧气反应,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实验前,需要对铝的表面先进行______(填操作)处理。兴趣小组同学将铝处理好后剪成若干大小相同的小片,用于后续实验。
(2)铝和酸、碱、盐溶液的反应
实验
操作
现象
结论
一
将铝片放入稀盐酸中
,试管变烫
铝能与盐酸发生反应,反应放热
二
将铝片放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铝表面有气泡产生试管变烫
铝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反应放热
三
将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铝表面有红色物质产生,溶液逐渐变成无色
金属活动性:铝 铜
实验一的现象为_____。
实验二查阅资料:铝和氢氧化钠、水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实验三表明,铝的金属活动性____(填“大于“或”小于“)铜。
(3)小组同学将实验一中的稀盐酸换成等质量、氢离子浓度相同的稀硫酸,相同时间内发现铝片表面产生的气泡较少,反应较慢。对比上述两组实验产生猜想。猜想①:稀盐酸中的氯离子对反应可能有促进作用。猜想②:____。为验证猜想①是否合理,应在铝和稀硫酸中加入____(填字母),观察现象。
A.Na2SO4 B.Na2CO3 C.NaCl
II.测定某铝样品中金属铝的质量分数
【资料1】氢氧化铝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但不与氨水反应。
【资料2】AlCl3+3NaOH=Al(OH)3↓+3NaCl;AlCl3+3NH3•H2O=Al(OH)3↓+3NH4Cl。
(4)小组同学称取4.62g某金属铝样品(样品中杂质仅为氧化铝),置于图一烧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至完全反应。将反应后的液体分成溶液1和溶液2两等份,设计两种实验方案(如图三),通过沉淀质量测定样品中金属铝的质量分数。
①选择正确的一种实验方案,计算样品中金属铝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_____。
②小组同学组合图一和图二装置测氢气体积,烧瓶中反应停止即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计算后发现金属铝的质量分数偏大,可能的原因是_____。
【答案】(1). 4Al+3O2=2Al2O3 (2). 打磨 (3). 产生气泡 (4). 2Al+2NaOH+2H2O=2NaAlO2+3H2↑ (5). 大于 (6). 稀硫酸中的硫酸根离子对反应可能有抑制作用 (7). C (8). 77.9% (9). 反应放热,导致瓶内气体体积膨胀,排出的水偏多
【解析】
【详解】(1)铝和氧气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氧化铝,方程式为4Al+3O2=2Al2O3,因此实验前,需要对铝的表面先进行打磨处理;
(2)铝的活泼性比较强,故实验一的现象为铝表面有气泡产生,铝和氢氧化钠、水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实验三铝能置换出铜,这说明铝的活泼性大于铜;
(3)两种溶液中阴离子不同,则猜想②:稀硫酸中的硫酸根离子对反应可能有抑制作用,为验证猜想①是否合理,应在铝和稀硫酸中加入NaCl,观察现象;
(4)①氢氧化钠过量不可能形成氢氧化铝沉淀,方案1不正确;整个样品中铝元素的质量,整个样品中氧化铝的质量,整个样品种的铝的质量,样品中金属铝的质量分数;
②小组同学组合图一和图二装置测氢气体积,烧瓶中反应停止即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计算后发现金属铝的质量分数偏大,可能的原因是反应放热,导致瓶内气体体积膨胀,排出的水偏多。
四、计算题
18.为测定某硫酸铜样品中硫酸铜的含量(杂质不溶于水,不含铜元素,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进行了如图实验:
(1)上述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求解C烧杯中参加反应的硫酸铜质量(X)的比例式___。
(3)配制上述实验所用的氢氧化钾溶液,需要质量分数为40%的氢氧化钾溶液的质量为___。
(4)样品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为___。
(5)D烧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
(6)若用湿法冶金的方法冶炼出100kg含杂质4%的铜,需要这种硫酸铜的质量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____
【答案】(1). 2KOH+CuSO4=Cu(OH)2↓+K2SO4 (2). = (3). 56g (4). 80% (5). 8.7% (6). 300kg
【解析】
【详解】(1)氢氧化钾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氢氧化铜,反应方程式为:2KOH+CuSO4=Cu(OH)2↓+K2SO4。
(2)设C烧杯中参加反应的硫酸铜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钾的质量为y,生成硫酸钾的质量为z,由于对应生成的氢氧化铜的质量为4.9g,则:
,。
,,。
(3)因为上述实验添加了两次氢氧化钾溶液,故需要质量分数为的氢氧化钾溶液的质量为:。
(4)第二次加入氢氧化钾生成的氢氧化铜沉淀,所以第一次也生成了的沉淀,样品中不溶性杂质的质量是,所以样品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为:。
(5)由(2)得C烧杯中反应生成硫酸钾的质量为8.7g,由实验示意图可知,B烧杯中生成硫酸钾的质量也为,故D烧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6)需要这种硫酸铜的质量为a。
,解得。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Ca—40 Cu—64 Ag—108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
1.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过滤 B. 称取氯化钠
C. 稀释浓硫酸 D. 氧气的验满
【答案】C
【解析】
【详解】A. 过滤应用玻璃棒引流,故A错误;
B. 使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应注意“左物右码”,故B错误;
C. 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故C正确;
D. 氧气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2.下列现象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敞口放置的澄清石灰水中有白色固体析出
B. 敞口放置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有白色固体析出
C. 浓硫酸溅到木材上,木材变黑
D. 长期掩埋于地下的铁器上产生红褐色斑点
【答案】B
【解析】
【详解】A. 敞口放置的澄清石灰水中有白色固体析出,是因为氢氧化钙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了碳酸钙,发生了化学变化;
B. 敞口放置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有白色固体析出,是因为水挥发后,析出的氯化钠晶体,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C. 浓硫酸溅到木材上,木材变黑,是因为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发生了化学变化;
D. 长期掩埋于地下的铁器上产生红褐色斑点,是铁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作用生成了铁锈,发生了化学变化;
故答案选B。
3.2018年徐州国际马拉松比赛于3月25日举行。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最美的马拉松跑道一路“花香醉人”,这是微粒不断运动的结果
B. 赛道补给品云片糕、小孩酥、麻片、花生糖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
C. 建设奥体中心体育馆用了钢筋混凝土、玻璃和塑胶等无机材料
D. 组委会配发的聚酯纤维速干运动服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答案】C
【解析】
【详解】A. 最美的马拉松跑道一路“花香醉人”,这是微粒不断运动的结果,A正确;
B. 赛道补给品云片糕、小孩酥、麻片、花生糖的主要成分是糖类,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B正确;
C. 建设奥体中心体育馆用了钢筋混凝土、玻璃是无机材料,塑胶等是有机材料,C错误;
D. 组委会配发的聚酯纤维速干运动服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D正确;
故答案选C。
4.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对安全的认识
B用“化学”眼光分析
①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
②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
③煤矿矿井要保持通风、严禁烟火
①洗涤剂去除油污是因为乳化作用
②用适量的熟石灰可中和土壤的酸性
③地里庄稼出现叶色发黄应施用氮肥
C化学与健康
D对除杂和鉴别的认识
①霉变的大米洗净烧熟后可以食用
②利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水产品防腐
③人体缺铁会导致贫血
①用灼热的CuO除去CO中少量CO2
②用Ca(OH)2溶液除去NaOH溶液中的Na2CO3
③用燃烧的方法区分羊毛和涤纶
【答案】B
【解析】
【详解】A. 煤气泄漏不能立即打开排气扇,应开窗通风,不能使用电器,故A错误;
B. 洗涤剂去除油污是因为乳化作用,用适量的熟石灰可中和土壤的酸性,地里庄稼出现叶色发黄应施用氮肥,故B正确;
C. 霉变的大米洗净烧熟后会含有赭曲霉素等毒素,不可以食用;甲醛有毒,不能利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水产品防腐,故C错误;
D. 加热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铜,不能用灼热的CuO除去CO中少量CO2,故D错误;
故答案选B。
5.下列化学方程式与事实相符且书写正确的是( )
A. 炼铁高炉中生成铁:3C+2Fe2O34Fe+3CO2↑
B. 铝放入稀硫酸中:Al+H2SO4=AlSO4+H2↑
C.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2NaOH+CuSO4=Cu(OH)2↓+Na2SO4
D. 向小苏打中滴加稀硫酸: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答案】C
【解析】
【详解】A. 焦炭会把二氧化碳还原为一氧化碳,因此炼铁高炉中生成铁的反应方程式为3C+Fe2O32Fe+3CO↑,故A错误;
B. 铝放入稀硫酸中,生成的硫酸铝的化学式为Al2(SO4)3,反应的方程式为:2Al+3H2SO4= Al2(SO4)3+3H2↑,故B错误;
C.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2NaOH+CuSO4=Cu(OH)2↓+Na2SO4,故C正确;
D. 小苏打是碳酸氢钠,向小苏打中滴加稀硫酸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6.已知铜片与浓硝酸可以发生如下反应:Cu+4HNO3=Cu(NO3)2+2X↑+2H2O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生成物X的化学式为H2
B. 反应中N元素化合价改变的原子与N元素化合价不变的原子的个数比为1:1
C. 浓硝酸属于纯净物
D. 反应物Cu与生成物H2O的质量比为32:9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原子守恒),X应为二氧化氮。
【详解】A. 生成物X的化学式为NO2,故A错误;
B. 反应中,有两个N原子价态发生了改变,有2个N原子价态没有发生改变,因此N元素化合价改变的原子与N元素化合价不变的原子的个数比为1:1,故B正确;
C. 浓硝酸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
D. 每反应掉一个铜原子,会生成2个水分子,因此反应物Cu与生成物H2O的质量比为32:18,故D错误;
故答案选B。
7.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变化关系的是( )
A. 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钠
B. 向一定量的H2SO4和MgSO4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
C. 将足量块状MgCO3和MgO粉末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
D. 在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硝酸钠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钠固体,充分搅拌
【答案】D
【解析】
【详解】A. 稀硫酸溶液呈酸性,因此,向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曲线应成上升趋势,故A错误;
B. 向一定量H2SO4和MgSO4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会同时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因此应当一加入氢氧化钡时,就有沉淀生成,故B错误;
C. 接触面积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因此将足量块状MgCO3和MgO粉末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MgO先反应完,故C错误;
D. 在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硝酸钠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钠固体,溶液逐渐变为饱和溶液,充分搅拌的图像正确,D正确;
故答案选D。
8.下列图象与所对应的实验相符的是( )
A. 向硫酸溶液中不断加水
B. 一定量的稀硫酸与锌粒反应
C. 加热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的混合物
D. 向稀H2SO4中滴加BaCl2溶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A. 稀释酸液或者是碱液,均不能改变溶液的酸碱性,因此“无限稀释7为界”,故A错误;
B. 一定量的稀硫酸与锌粒反应,单位时间内生成氢气的质量会先增多后减少,因此图像应呈上升趋势且斜率先增大后减小,故B错误;
C. 加热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的混合物,氯酸钾会分解生成氧气,因此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会逐渐增大,当氯酸钾不再分解或完全分解为氯化钾后,其质量分数不再改变,故C正确;
D. 向稀H2SO4中滴加BaCl2溶液,会立刻产生白色沉淀,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9.图1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2是30℃时,取其中两种固体各1g分别放进盛有10g水的两支试管中,充分振荡后的溶解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物质的溶解度大
B. 加入试管1的固体是丙
C. 向烧杯中加入NH4NO3固体后,试管2中一定有晶体析出
D. 将3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至20℃,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图像分析,甲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乙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丙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图2是在30℃时,取其中两种固体各1g分别放进盛有10g水的两支试管中,所以试管1中为丙,试管2为甲或乙。
【详解】A. 在描述溶解度时,要指明对应温度,因此在不同温度下甲物质的溶解度不一定比乙物质的溶解度大,故A错误;
B. 加入试管1的固体是丙,故B正确;
C. 试管2可能为甲或乙,向烧杯中加入NH4NO3固体后,试管2中不一定有晶体析出,故C错误;
D. 将3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至20℃,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故D错误;
故答案选B。
10.某化学小组参观制碱厂后,绘制了该厂生产纯碱的工艺流程图如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流程图Ⅰ是依次向粗盐水中加入Ca(OH)2和Na2CO3,二者加入的顺序可以颠倒
B. 流程Ⅰ后过滤得到的沉淀成分有Mg(OH)2和CaCO3
C. 通入NH3的主要作用是形成碱性溶液,有利于CO2的吸收
D. 碳酸氢钠首先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原因其溶解度较小
【答案】A
【解析】
【详解】A. 流程图Ⅰ是依次向粗盐水中加入Ca(OH)2和Na2CO3,二者加入的顺序不可以颠倒,否则无法除尽加入的钙离子,A错误;
B. 流程Ⅰ后过滤得到的沉淀成分有Mg(OH)2和CaCO3,B正确;
C. 通入NH3的主要作用是形成碱性溶液,有利于CO2的吸收,C正确;
D. 碳酸氢钠首先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原因其溶解度较小,D正确;
故答案选A。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11.通过化学启蒙学习,同学们对组成万物的基本物质有了进一步了解。
(1)现有H、C、N、O、K五种元素,请选用其中的元素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____;
②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____;
③能供给呼吸的气体____;
④可作复合肥的硝酸钾____。
(2)如图是某陨石样品中各种元素含量的比例图。
①该陨石中含____种非金属元素,其中含有量最多的是____元素。
②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则X=____。
③此陨石样品中不可能含有的化合物是____。
A.CaCO3 B.K2SO4 C.Al2O3 D.SiO2
【答案】(1). CH4 (2). CO (3). O2 (4). KNO3 (5). 3 (6). 氧 (7). 11 (8). A
【解析】
【详解】(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化学式为CH4;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其化学式为;氧气可以供给呼吸,其化学式为O2;硝酸钾的化学式为KNO3;
(2)①由图可知,该陨石中含有氧元素、硅元素、硫元素共三种非金属元素,其中氧元素含量最高;
②钠离子的核内质子数等于钠原子的核内质子数,钠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1,因此x=11;
③由图可知,该陨石中不含碳元素,因此不可能含有CaCO3,故A项正确。
12.某同学要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密性良好。
②向A瓶中加满80℃热水,将盛有白磷的带孔燃烧匙快速浸没热水中,塞紧瓶塞,白磷不燃烧。
③打开K1、K2,从a口向A瓶中鼓入空气,待瓶中的液面低于燃烧匙底部时,关闭K1、K2。此时进入量筒B中水的体积为200mL,观察到A瓶中的白磷燃烧。
(1)对比步骤②和③的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白磷燃烧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
(2)待装置冷却一段时间后,打开K2,如果观察到____,说明空气中氧气体积约占1/5。如何确定此装置气密性良好?(忽略燃烧匙位置漏气情况)______。
【答案】(1).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2). 4P+5O22P2O5 (3). (量筒中的)水进入集气瓶(或A)中的体积为40mL (4). 向量筒中注入水至浸没导管口,关闭K1,打开K2,手捂集气瓶,若导管口有气泡产生,冷却后形成一段水柱,则气密性良好
【解析】
【详解】(1)对比步骤②和③的现象,在没有氧气时,白磷不燃烧,当鼓如空气时,白磷燃烧,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白磷燃烧的反应方程式为4P+5O22P2O5。
(2)待装置冷却一段时间后,打开K2,如果观察到(量筒中的)水进入集气瓶(或A)中的体积为40mL,说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1/5;该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为向量筒中注入水至浸没导管口,关闭K1,打开K2,手捂集气瓶,若导管口有气泡产生,冷却后形成一段水柱,则气密性良好。
13.飞机C919是我国自行研制的,标志着我国飞机制造技术的飞跃。请回答问题:
(1)利用CO还原赤铁矿石可制得铁单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2)飞机上使用的螺丝钉一般不用铁制的,其原因是因为铁与____反应易生锈。
(3)铝比铁活泼,但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____。
(4)航空煤油是将石油通过____(分馏或干馏)提炼出来的,飞行过程中主要是 ___能转化为机械能。
(5)C919的厨房为乘客提供了以下食物:快餐、雪碧、牛奶、蔬菜面条等。上述食物中属于溶液的是____,蔬菜面条比普通面条多提供的营养物质主要是____和矿物质。
(6)飞机急救箱中还准备消毒剂过氧化氢溶液,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
(7)飞机上的座椅套采用耐磨、耐腐蚀的“尼龙”属于____材料。
【答案】 (1). 3CO+Fe2O32Fe+3CO2 (2). 氧气、水 (3). 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膜 (4). 分馏 (5). 化学 (6). 雪碧 (7). 维生素 (8). ﹣1价 (9). 合成
【解析】
【详解】(1)利用CO还原赤铁矿石可制得铁单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2Fe+3CO2;
(2)飞机上使用的螺丝钉一般不用铁制的,其原因是因为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易生锈;
(3)铝比铁活泼,但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膜,这层致密的薄膜会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继续腐蚀;
(4)航空煤油是将石油通过分馏提炼出来的,飞行过程中煤油燃烧,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5)这些食物中,属于溶液的是雪碧,其中牛奶属于胶体,不属于溶液,蔬菜面条比普通面条多提供的营养物质主要是维生素和矿物质;
(6)过氧化氢中氢元素是+1价,因此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氧元素的化合价-1价;
(7)尼龙属于合成材料。
14.有一固体混合物A,已知其中可能含有MgCl2、CuSO4、CaCO3、FeCl3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假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进行)。
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做出判断,填写以下空白:
(1)气体B的化学式为______。
(2)在混合物A里,上述四物质中肯定不存在的物质是_____(写化学式)。
(3)在溶液F中,主要含有___种溶质,其中大量含有的酸根离子符号是____。
(4)写出1个生成白色沉淀G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1). CO2 (2). CuSO4、FeCl3 (3). 3 (4). NO3- (5). NaCl+AgNO3=AgCl↓+NaNO3
【解析】
【分析】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沉淀,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氢氧化铜沉淀,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白色的氢氧化镁沉淀,碳酸盐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氯离子和银离子反应生成白色的氯化银沉淀,所以混合物A中一定含有碳酸钙,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所以B是二氧化碳,混合物A中加入氢氧化钠会生成白色沉淀,所以A中一定含有氯化镁,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氯离子和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气体B的化学式为CO2。
(2)在混合物A里,上述四种物质中肯定不存在的物质是:CuSO4、FeCl3。
(3)在溶液F中,主要含有硝酸钠、硝酸钙、稀硝酸3种溶质,其中大量含有的酸根离子符合是:NO3-。
(4)生成白色沉淀G的反应是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化学方程式为:NaCl+AgNO3=AgCl↓+NaNO3。
15.A~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且都含有一种相同元素,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A、B、C、D、E是不同类别的物质,C俗称纯碱,F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己略去)
请回答:
(1)写出B、D、F的化学式:B____,D____,F_____。
(2)写出B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C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3)图中物质相互间发生的反应。未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
【答案】(1). CO2 (2). H2SO4或者HNO3 (3). H2O (4). 灭火 (5). Ca(OH)2+Na2CO3=CaCO3↓+2NaOH (6). 置换反应
【解析】
【分析】A~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且都含有一种相同元素,A、B、C、D、E是不同类别的物质,C俗称纯碱,所以C是碳酸钠,F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所以F是水,A和水可以相互转化,所以A是氧气,氧气会转化成B,B和碳酸钠可以相互转化,所以B是二氧化碳,水会转化成E,E和碳酸钠会反应,所以E可以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都会与D反应,所以D可以是硫酸或硝酸,氧气和氢气会生成水,水通电会生成氢气和氧气,氧气和木炭会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会发生反应,水和氧化钙会生成氢氧化钙,二氧化碳和碳酸钠可以相互转化,碳酸钠、氢氧化钙都会与硫酸反应,推出的A~F中都含有氧元素,推导合理。
【详解】(1)B为CO2,D为H2SO4或者HNO3,F为H2O;
(2)B为CO2,它用途可以是灭火等,C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Na2CO3=CaCO3↓+2NaOH;
(3)图中物质相互间发生的反应,未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三、实验题
16.某活动小组利用如图实验装置制取氧气并进行探究活动。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②____。
(2)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若用装置A、B、C来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装置B中应盛放的是___,导管口的连接顺序是_____。
(3)集气瓶内收集到的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多少呢?
[实验验证]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两套实验装置,用来测定该瓶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在氮气环境下,将过量的铜粉分别装入干燥的硬质玻璃管和具支试管后,密封。用两支干燥的注射器从该瓶中抽取气体,分别按图M1-6连接,推拉注射器一段时间后,用酒精灯在铜粉部位加热,加热时反复推拉注射器至反应完全。
①甲装置比乙装置更合理,理由是_______。
②用甲装置测定氧气的体积分数,需要测定的实验数据是_____。
[反思交流]实验完毕,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应先将气球内的气体全部挤出,再读数,否则会使测得的实验结果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原因是_______。
【答案】(1). 试管 (2). 铁架台 (3). 2KMnO4K2MnO4+MnO2+O2↑ (4). 浓硫酸 (5). a→b→c→d (6). 甲装置的气体进入气球时会经过铜粉,气体与铜粉充分接触,使反应更充分 (7). 实验前后注射器读数 (8). 偏大 (9). 气球内有气体剩余时会导致反应后读取的注射器数值偏小,从而导致实验结果偏大
【解析】
【详解】(1)根据仪器构造可知仪器①为试管,②为铁架台;
(2)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若用装置A、B、C来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装置B的作用是干燥,其中应盛放的是浓硫酸,为保证气体能顺利通过,导管口的连接顺序是a→b→c→d;
(3)①甲装置中的气体进入气球时会经过铜粉,让氧气与铜粉充分反应,因此甲装置比乙装置更合理。
②测定氧气的体积分数需要测定反应前后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两者之差就是被过量铜粉反应掉的氧气的体积,因此用甲装置测定氧气的体积分数,需要测定的实验数据是实验前后注射器读数。
【反思交流】若未将气球内的气体全部挤出,气球内有气体剩余时会导致反应后读取的注射器数值偏小,从而导致实验结果偏大。
17.铝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金属。某兴趣小组对金属铝展开了系列研究。
I.研究铝化学性质
(1)铝在常温下会与氧气反应,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实验前,需要对铝的表面先进行______(填操作)处理。兴趣小组同学将铝处理好后剪成若干大小相同的小片,用于后续实验。
(2)铝和酸、碱、盐溶液的反应
实验
操作
现象
结论
一
将铝片放入稀盐酸中
,试管变烫
铝能与盐酸发生反应,反应放热
二
将铝片放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铝表面有气泡产生试管变烫
铝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反应放热
三
将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铝表面有红色物质产生,溶液逐渐变成无色
金属活动性:铝 铜
实验一的现象为_____。
实验二查阅资料:铝和氢氧化钠、水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实验三表明,铝的金属活动性____(填“大于“或”小于“)铜。
(3)小组同学将实验一中的稀盐酸换成等质量、氢离子浓度相同的稀硫酸,相同时间内发现铝片表面产生的气泡较少,反应较慢。对比上述两组实验产生猜想。猜想①:稀盐酸中的氯离子对反应可能有促进作用。猜想②:____。为验证猜想①是否合理,应在铝和稀硫酸中加入____(填字母),观察现象。
A.Na2SO4 B.Na2CO3 C.NaCl
II.测定某铝样品中金属铝的质量分数
【资料1】氢氧化铝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但不与氨水反应。
【资料2】AlCl3+3NaOH=Al(OH)3↓+3NaCl;AlCl3+3NH3•H2O=Al(OH)3↓+3NH4Cl。
(4)小组同学称取4.62g某金属铝样品(样品中杂质仅为氧化铝),置于图一烧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至完全反应。将反应后的液体分成溶液1和溶液2两等份,设计两种实验方案(如图三),通过沉淀质量测定样品中金属铝的质量分数。
①选择正确的一种实验方案,计算样品中金属铝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_____。
②小组同学组合图一和图二装置测氢气体积,烧瓶中反应停止即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计算后发现金属铝的质量分数偏大,可能的原因是_____。
【答案】(1). 4Al+3O2=2Al2O3 (2). 打磨 (3). 产生气泡 (4). 2Al+2NaOH+2H2O=2NaAlO2+3H2↑ (5). 大于 (6). 稀硫酸中的硫酸根离子对反应可能有抑制作用 (7). C (8). 77.9% (9). 反应放热,导致瓶内气体体积膨胀,排出的水偏多
【解析】
【详解】(1)铝和氧气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氧化铝,方程式为4Al+3O2=2Al2O3,因此实验前,需要对铝的表面先进行打磨处理;
(2)铝的活泼性比较强,故实验一的现象为铝表面有气泡产生,铝和氢氧化钠、水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实验三铝能置换出铜,这说明铝的活泼性大于铜;
(3)两种溶液中阴离子不同,则猜想②:稀硫酸中的硫酸根离子对反应可能有抑制作用,为验证猜想①是否合理,应在铝和稀硫酸中加入NaCl,观察现象;
(4)①氢氧化钠过量不可能形成氢氧化铝沉淀,方案1不正确;整个样品中铝元素的质量,整个样品中氧化铝的质量,整个样品种的铝的质量,样品中金属铝的质量分数;
②小组同学组合图一和图二装置测氢气体积,烧瓶中反应停止即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计算后发现金属铝的质量分数偏大,可能的原因是反应放热,导致瓶内气体体积膨胀,排出的水偏多。
四、计算题
18.为测定某硫酸铜样品中硫酸铜的含量(杂质不溶于水,不含铜元素,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进行了如图实验:
(1)上述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求解C烧杯中参加反应的硫酸铜质量(X)的比例式___。
(3)配制上述实验所用的氢氧化钾溶液,需要质量分数为40%的氢氧化钾溶液的质量为___。
(4)样品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为___。
(5)D烧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
(6)若用湿法冶金的方法冶炼出100kg含杂质4%的铜,需要这种硫酸铜的质量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____
【答案】(1). 2KOH+CuSO4=Cu(OH)2↓+K2SO4 (2). = (3). 56g (4). 80% (5). 8.7% (6). 300kg
【解析】
【详解】(1)氢氧化钾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氢氧化铜,反应方程式为:2KOH+CuSO4=Cu(OH)2↓+K2SO4。
(2)设C烧杯中参加反应的硫酸铜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钾的质量为y,生成硫酸钾的质量为z,由于对应生成的氢氧化铜的质量为4.9g,则:
,。
,,。
(3)因为上述实验添加了两次氢氧化钾溶液,故需要质量分数为的氢氧化钾溶液的质量为:。
(4)第二次加入氢氧化钾生成的氢氧化铜沉淀,所以第一次也生成了的沉淀,样品中不溶性杂质的质量是,所以样品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为:。
(5)由(2)得C烧杯中反应生成硫酸钾的质量为8.7g,由实验示意图可知,B烧杯中生成硫酸钾的质量也为,故D烧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6)需要这种硫酸铜的质量为a。
,解得。
相关资料
更多